马来西亚人为什么会潮汕话
A. 马来西亚一座美丽的小岛,居民全讲潮汕话,至今保留着潮汕的风俗
“旁听”潮汕话
蔡少铭
香港同行说要去吉胆岛的时候,我问吉胆岛有什么特点?回答是:海产鲜美。没想到,在距离汕头千里之外的地方,品尝到的却是醇厚的“乡愁”。
马来西亚巴生港码头正前方有一个巨大的螃蟹雕塑,通体漆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原来,“吉胆”是马来文螃蟹的意思。我们上了气垫船,当地人叫“飞机船”。沿着海岸线往北走,水面渐渐宽阔,岸边的红树林越来越茂密,船划开波浪,平稳前行。同伴们只顾聊天,没有留意旁边的乘客。后来发现座位前后都有人在讲潮汕话,心想:凑巧啊!今天来自潮汕地区的游客这么多。
船停靠在吉胆岛的一个码头靠岸,看见有人起身,我们也跟着拎起了行李。这时,前排一位60岁左右的妇女跟我们说:“还没到,这是五条港村。”潮汕话!“你们是来过这个岛?还是?”“我们是这里人。”“这里的人全都讲潮汕话?”“是啊。”她丈夫在旁边笑着点了点头。我的好奇心立即被点燃起来。
下了船,我顾不上细看路旁的中文招牌,迫不及待沿着高脚路上观光自行车的路标往吉胆村里走,要实地验证一下。
第一站:杂货店。只见老板一人,我在门口停下脚步,等人来。一会,一个送货的伙计进来,老板在吩咐什么。隐隐约约听到:“他家拜祖公要办50桌,你先把这些饮料送过去。”像闽南语,也像潮汕话!第二站:小食摊。刚刚油炸好的春卷、油粿吸引了很多顾客,有人喊:“给我两条。”档主喊:“哎。”话语短促,语调像潮音!第三站:大排档。几个青年围坐在一起,准备午餐。我蹭着蹭着靠了过去。一个人正侃侃而谈:“无论出去打工,还是在家卖蟹。还是那句老话‘老实终久在’”。是潮汕话,带澄海口音,又不全像。
继续“旁听”下去还是不清楚,也不是很礼貌,吃过以螃蟹为主菜的午餐后,我开始提起两个嘴角,主动找人搭讪。
看到一个青菜档口摆的就是潮汕常见的芥蓝和通菜,我便用普通话问档主:“这些蔬菜都是岛上种的吗?”档主知道我是游客:“不是,岛上种不出好吃的蔬菜。”“与潮汕种的一样啊。”
听我说到潮汕,档主改用潮汕话问:“你们从汕头来的?”我点了点头,忍不住问:“你是潮汕人吧?”“不是,我祖先是客家人。”“那你会讲潮汕话?”档主说:“这里潮汕人多,要做生意,就得学讲潮汕话。”看来,潮汕话在这岛上通行无阻啊。
可能是防潮抗风的缘故,岛上的房子大都是高脚屋,二、三层,墙壁大都漆上橙色、绿色、红色,有的还有墙绘,鲜艳醒目。
在一幢画着“李小龙”的房子外面停下,我看到房屋的主人。
原来,是船上遇到的那对夫妇。这家人户主姓陈,是第三代华人,祖籍澄海,现在从事螃蟹批发生意。他说,一百多年前,这里盛产螃蟹,先是客家人过来,后是大批潮汕人越海到这里捕蟹,捕鱼,人口曾经有2万多,现在大概剩下六千人左右,在这里落地生根的潮汕人保留着家乡的习俗,荒岛也就成了“潮汕乡村”。我问:“回去过澄海吗?”陈先生摇了摇头。
听说我们是潮剧院的,陈先生说:“这里以前也有演潮剧啊,戏台就在东边,我带你们去看看。”
戏台已经十分破旧。台上堆满了杂物,蛛丝垂挂。墙壁剥落,墙角杂草丛生。戏台的后面有一条海汊,潮水退去,一个用红树林的林木搭建的简易码头孤零零地伫立在岸边。
“当时,运载剧团服饰的船就停靠在这里卸货。”听陈先生介绍,每年六月,吉胆村里捕蟹赚了钱的大户都会出钱请泰国的潮剧团过来演谢神戏。近年因为马币一再贬值,村里已经请不起剧团来演出,潮声潮乐也渐渐被人遗忘了。
我环视了一下空空荡荡的观众席,一时无语。想起戏台上曾经出现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急骤的鼓点、尖锐的头弦,还有聚光灯炽热的照射。那种热烈,那种喧嚣,与现在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慨,也让人感到无奈。
跟陈先生一家告辞的时候,估计他们一定目送着我们。我突然觉得:潮汕话在吉胆岛不仅仅是通行证,还是一种牵挂。
傍晚,我要先行返回,香港的同行们在岛上留宿,他们要开一场小型的演唱会,弹奏潮乐,唱潮剧。
吉隆坡和邻近地方的潮乐潮剧爱好者都会闻讯而来,聚集到这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屿上,尽情抒发。
我特别想知道吉胆岛夜晚的情景,叮嘱他们拍照片给我,把涨潮后高脚屋浮在水面的景象拍下来,把从大洋深处归来的渔船上的灯火拍下来,把居民看潮语电视、听潮乐潮曲的场面拍下来……
入夜,不知道来自祖居地由远及近的琴声、笛声、潮曲声,在这个漂浮于马六甲海峡附近的“潮汕乡村”会引起什么样的共鸣和遐思。
B. 马来西亚讲中文的多是因为华人多吗,他们的本地语是什么,官方语是什么
官方语言为英语 本地语言为马来语 因为华人教多而且大多由福建等地移民过去的所以他们会粤语等
C. 马来西亚说什么语言
马来西亚为一个联邦,有马来亚,东马各族,华族,印度人等组成。
由于曾经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的原因马来西亚人的英语相对周边国家人是很好的。
马来西亚有马来人,说马来语(100%)以及少数英语(60-70%)
华人有一套健全的华语教育体系,有国中以及独中
国中为国立中学,由于马来族占有人数的优势(超过一半)因此官员多为马来人
因此国立中学要求学习马来语(国语),而华人都会学习华语,数学课是英语上
独立中学为当年不接受教育改革(不愿教授马来语)的学校独立而成。
大约一成华人在独中上学,但是独中文凭只被其他国家所承认(只能留学)
马来西亚政府是不承认的,独中人马来语水平不高,大多去香港中国和台湾留学
P.S 马来西亚人说正规华语(以北京话为基础)但是同时也说方言
大多为 广东话 潮汕话 以及客家话这三种最为多
印度移民现今以及不完全说民族语言了,少数仍然说泰米尔语。
(你知道印度有几十种语言南北两边的人不用英语都无法交流的)
D. 马来西亚也讲广东话
是的。
华人迁居马来西亚数百年,其祖居地大多位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是以各种方言,也随着祖先南来,且在马来西亚继续流传。仍为人们所使用的方言,依据祖居地由北而南排列,包括闽清话,兴化话,闽南语,客家语,潮州话,粤语,海南话,广西粤语等等。
在全球使用粤语人数甚多,广东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有6700万,加上广西粤语使用人数大约为2500万,香港700万,澳门55万,泰国500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500万,美国和加拿大200万,全球将近有1.2亿人口使用粤语。
(4)马来西亚人为什么会潮汕话扩展阅读:
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坚持捍卫华文小学,华文独立中学与国民中学华文课程,并有华文报纸与媒体,以及华社组织的支持(华教、华文媒体、会党合称马来西亚华人三大精神支柱),一般都能使用流利的汉语交谈。
在平常生活以及非正式场合下,多数的华人惯用混合各种方言、英语与马来语的“罗惹式华语”。在华文学校、广播电视、公开正式场合或演说,则使用标准华语。而一些粤语等方言电台如988,MyFM等则会在某些时段说方言,避免各籍贯的华人忘了自己的根源。
E. 为什么马来西亚人都说中文
华人迁居马来西亚数百年,其祖居地大多位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因此好多人会说中文。
许多出生在华人家庭的马来西亚华人,从小就处于讲中文的环境之中。因此,大部分马来西亚华人的母语不是马来语及英语,而是华语。
马来西亚华人的中文教育是东南亚首屈一指的,除了两岸三地以外,马来西亚是唯一拥有小学、中学、大专完整中文教育体制的国家。
(5)马来西亚人为什么会潮汕话扩展阅读
官方语言为马来语,英语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曾经是实际上的官方语言,在1969年种族骚乱五一三事件发生后,马来语才成为主要语言。然而在许多领域,英语依然是一种活跃的第二语言。
马来西亚英语也称为马来西亚标准英语(MySE),是源自英国英语的一种英语型态,虽然很少正式使用这个名称,除非是跟教育有关的讨论。
马来西亚式英语(Manglish)也广泛被使用,它是一种口语化的英语形式,带有很重的马来语、华语方言及泰米尔语的影响。政府不鼓励错误使用马来语,并对那些混合马来语和英语的公共标示牌处以罚款。
F. 潮汕话是马来西亚语吗
不是<马来西亚语>!
一些马来西亚华人懂潮州话. (Tiê-chiu-uē),亦称为潮汕话、潮语,汉语方言之一,为闽南语的次方言.
G. 听说东南亚那边很多人会讲潮州话,甚至是除了官方语言的第二语言,真的假的啊为什么
确实有很多潮汕人。。。很多是移民,去做生意的潮汕人
H. 马来西亚人为什么很多会说普通话
马来西亚人为什么会说中文?
根据马来西亚官方数据,2014年华人人口为660.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1.9%。许多出生在华人家庭的马来西亚华人,从小就处于讲中文的环境之中。
因此,大部分马来西亚华人的母语不是马来语及英语,而是华语。
马来西亚华人的中文教育是东南亚首屈一指的,除了两岸三地以外,马来西亚是唯一拥有小学、中学、大专完整中文教育体制的国家。
3.大马华文教育的未来
马来西亚的中文教育体系最大的问题出现在中学与大学,从上文中可明显看出马来西亚华人在求学过程中,待在中文教学环境的时间是越来越少的。
1974年马国即和中国建交;教育政策也渐趋开放,除了准许更多大专院校开设中文系之外,还允许国立学校开办中文课程。
随着中国的强大,东亚的国际语言很可能转变为中文。
I. 马来西亚人是天生就会粤语,英语,华语,还是学的
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称为马来西亚语,一种标准化的马来语。英语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曾经是实际上的官方语言,虽然在1969年种族骚乱后,马来语成为主要语言。在马来西亚社会的许多领域,英语依然是一种活跃的第二语言,而且在所有的公立学校,强制规定为数学和科学项目(数理)的教学语言。马来西亚英语也称为马来西亚标准英语(MySE),是源自英国英语的一种英语型态,虽然很少正式使用这个名称,除非是跟教育有关的讨论。马来西亚英语也广泛使用在企业,并使用大马式英语(Manglish),这是一种口语化的英语形式,带有很重的马来语、华语方言及泰米尔语的影响。政府不鼓励错误使用马来语,并对那些混合马来语和英语的公共标示牌处以罚款。
在马来西亚存在许多其他语言,其中包括有137种语言的使用者。西马包括41种语言。东马的土着部族有自己的语言,这与马来语有关,但容易区别。在砂拉越主要部族语言是伊班话,而在沙巴土着则是说杜顺语言。马来西亚华人多讲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汉语方言,较常见的包括粤语、华语、闽南语、客家语、海南话和福州话。泰米尔语主要由泰米尔人所使用,占马来西亚印度人的多数。马来西亚泰米尔语是一个显着的方言,不同于在印度泰米尔语,加进许多来自马来语的词汇。其他南亚语言以及泰语也广泛使用于马来西亚。
有一小群马来西亚人具有高加索人种祖源,并说着克里奥尔语,例如以葡萄牙语为基础的马六甲克里奥尔语,以及西班牙语为基础的Chavacano language。
马来人的语言
现今的马来西亚马来人以标准马来语(Bahasa Melayu Baku)为共同语。这个共同语是基于马来西亚柔佛以及印尼廖内群岛的方言发展出来的。除了标准马来语以外,不同地区的马来人也讲不同的马来方言。其中有一些是马来西亚本土的方言,有些则是印尼的马来方言。
华人的语言
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坚持捍卫华文小学、华文独立中学与国民中学华文课程,并有华文报纸与媒体,以及华社组织的支持(华教、华文媒体、会党合称大马华人三大精神支柱),一般都能使用流利的华语交谈。在平常生活以及非正式场合下,多数的马来西亚华人惯用混合各种方言、英语与马来语的“罗惹式华语”。在华文学校、广播电视、公开正式场合或演说,则使用标准华语。马来西亚华人与大中华经济圈往来频密,标准华语因而受到重视。
华人迁居马来西亚数百年,其祖居地大多位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是以各种方言,也随着祖先南来,且在马来西亚继续流传。仍为人们所使用的方言,依据祖居地由北而南排列,包括闽清话、兴化话、闽南语、客家语、潮州话、粤语、海南话、广西粤语等等。在乡村地区,同一方言群聚居较多,会有较单一的方言。在市镇地区,虽有一到两种强势方言,但人们中多通晓各种方言,能够快速转换对答。
希望能帮到你
J. 马来西亚人为什么会说中文
在马来西亚,华人会三种语言基本都是因为教育制度的关系。 在这里,华人家庭都会把孩子送去华文小学上课。根据马来西亚教育制度,马来语是国语,而英语是国际语言,加上马来西亚是前英国殖民地,所以这两种语言是必学的。这是之前马来西亚独立时定下的铁规。至于其他语言,学校能自由以母语教学。华校自然以华语作为母语教学。 到了中学阶段,华人子弟有两条路可走,政府中学(俗称国中,五年制,马来语和英语为主要语言,免学费)或独立中学(类似中国教育,分初中及高中,私人学校,需缴学费)。独中我就不提了,以华语为主要语言,依旧学习马来语及英语,与中国无太大差别,教学与中国类似。至于国中,马来语与英语依旧,华语看学校而定,不是间间都有,因为华文班人数如不超过15人,不可开班授课。但多数华人依旧有机会继续学习华语。 总的来说,马来西亚华人自小学到中学,都会同时学习三种语言。
除此之外,这里的华人都会一些方言,只是会的都不一样。比如说,我的家庭都说广东话及福建话,可接触了很多邻居及朋友,也会些潮州话。我妈更是会说五种方言,都是因为环境影响,小时候和不同祖籍的人住在同一区,认识后,耳濡目染,就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