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来西亚的三大民主
① 马来西亚有哪些民族,用的什么语言
马来西亚主要有三个民族:马来人、华人、印裔。
1、土着(马来人及原住民)共1948.36万(61.54%)。马来西亚华文通常又称为巫族。主要居住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东部及南部、婆罗洲沿岸、泰国南部。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他们在政治上具有主导权。
2、华人共664.8万(21.00%),主要是明朝、清朝到民国时期数百年来从中国福建和广东、广西、海南等一带迁移而来的中国人后裔。马来西亚华人古代多自称唐人、华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自称中国人、华人及华侨,马来西亚独立后开始改称华人、华裔,成为马来西亚国民,几无自称“中国人”与“华侨”的华人。
3、印裔共199.2万(6.29%),是对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印度人的称呼。印度裔马来西亚人大多是在是在英属马来亚时期从印度移居马来半岛的后裔。这可能发生在在印度人在东南亚第一波迁徙时期──阿育王对卡林加的南征和之后沙摩陀罗·笈多对东南亚各地的入侵,势力远及爪哇和马来半岛,从此开始有印度人移居于此。
如今,它们成为了马来西亚的第三大族群,人口规模在马来人和马来西亚华人之后。
4、其他人口占28.14万(0.89%),非国民325.56万(10.28%)。
② 马来西亚有多少个种族
马来西亚有三个种族,分别是马来人,华人,印度人。
1,马来人
马来族(马来文:Orang Melayu;英文:Ethnic Malay),也称为马来人(狭义),马来西亚华文通常又称为巫族。主要居住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东部及南部,婆罗洲沿岸,泰国南部。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
2,华人
华人(Ethnic Chinese),即中华人的简称,在古代是指汉族,至近代改指已经加入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人。华是中国的古称,中国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乡的华人称为侨人和侨士,外籍华人之称谓从华侨演变而来。
3,印度人
马来西亚印度裔,英文:Malaysian Indian,是对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印度人的称呼。印度裔马来西亚人大多是在是在英属马来亚时期从印度移居马来半岛的后裔。
(2)什么是马来西亚的三大民主扩展阅读
马来西亚各族人口占比:
统计局2016年数据显示,总人口3166.07万。以族群来看,土着(马来人及原住民)共1948.36万(61.54%),华裔共664.8万(21.00%),印裔共199.2万(6.29%),其他人口占28.14万(0.89%),非国民325.56万(10.28%)。
根据宪法定义,马来人是实行马来风俗和文化的穆斯林。他们在政治上具有主导权。土着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马来的土着,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着。
非马来土着在砂拉越占一半以上人口,在沙巴超过2/3。半岛也存在着为数较少的原住民群体,他们被统称为Orang Asli。关于谁能获得土着地位的各州法律规定有所不同。
③ 为什么马来西亚有那么多人会讲中文
因为马来西亚也有很多华人呐,虽然占少数,但也是第二大种族的。巫人(马来族人)越是想用马来文化取代所有其他族裔的文明,华人和其他族裔的就越会努力保护自己的母语的。
④ 马来西亚民族有哪些特色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即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在这块风光绮丽、物产富饶的大地上,各族人民汇聚形成了奇异独特的风土民情。马来西亚民族文化融合了马来族、印度族、华族等多种族的文化特色,其中人口最多的当属马来族,因而马来族文化的影响也是最为显性的。据统计,马来西亚有三十多个民族,以马来族、华族、印度族人为主,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
1.原住民是马来半岛最早的居民,其余的民族都是外来移民的后裔。原住民的马来语为OrangAsli,音译为“奥朗·阿斯利人”,意为“原住民”、“原住民族”。尽管他们都居住在马来半岛,但无论是西马原住民还是东马原住民,他们在文化习俗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肤色近似,但语言不同。生活在沙捞越的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与舞蹈更是别具特色,其中最着名的沙捞越州的男子舞蹈——大东朱落舞还保留着马来族原始舞蹈的风貌。
2.马来西亚人口最多的民族便是马来族了,虽是由三支移民组成的,但他们的信仰相同,语言相近,生活习性也差别不大,因而被统称为马来人。马来人自幼信奉伊斯兰教,马来语属南岛语系,主要是居住在西马的吉兰丹州和登嘉楼州的产稻平原地区、太平市到泰马边界的沿海地带,以及马六甲市以南至柔佛州的广大地区的居民常用。马来人大都从事农业,种植橡胶、椰子、水稻、可可等,还有少部分人从事渔业。在这片蕉风椰雨的地方,舞蹈的发展也受其环境、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轻快流畅、婀娜多姿的特点。
3.华人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民族,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一世纪前便有华人进入马来半岛做买卖,此后,便相继有大量的华人前来发展,迄今为止,马来西亚的华人大约有600万人,华人数量在马来半岛、沙巴和沙捞越等地都是人口较多的。至今,华人对马来西亚的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4.印度人是马来西亚的第三大族群,大约于公元初年就有印度僧人赴马来半岛传播印度教,比华人更早来到马来半岛。在当时,马来西亚深受印度教的文化影响,从印度传来了王权的观念以及法律、文学等。目前,马来西亚的印度人主要分布在西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巴生港—马六甲,以及吉打州的河谷地区。印度人主要从事一些种植业,只有少数人在城市做生意或做专业的技术工作。他们由于经济实力不强,因此在全国性事务上的影响上相对较弱。在宗教信仰上,仍保留着传统的印度教。因此,马来西亚艺术的发展也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以舞蹈为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体语言很丰富,尤其是手语符号语言的变化。
5.除了以上的种族之外,马来西亚还有少量欧洲、中东、柬埔寨、泰国和越南等地移民过来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马六甲、沙捞越等地区。
从以上民族构成来看,马来人是马来西亚的主要民族,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一般而言,主体民族往往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化、政治优势,一般被视作国家的主体或代表,对国家有着强烈的认同感。马来西亚民族呈多元化,其民族结构也十分复杂,各民族在历史渊源、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习俗风尚等方面均存在诸多差异,因此,人们习惯上认为马来西亚各民族之间的冲突和对立应屡见不鲜。但纵观马来西亚历史,除个别时期外,其民族关系基本上处于和谐共处状态,被国际社会赞誉为“民族和谐的典范”。也正是在如此和谐的民族关系中,艺术的发展才蒸蒸日上。
⑤ 马来西亚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马来西亚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议会内阁制。君主,即最高元首,是马来西亚的国家元首,名义上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权力。
议会是马来西亚的最高立法机构,但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涉及统治者身份、特权和地位,以及马来语作为国语地位等方面的立法权受到一定限制。
马来西亚议会由三部分组成,即最高元首、上议院和下议院。议会在最高元首的召集下举行会议。通常,会议召开的间隔时间最长不能超过半年。
(5)什么是马来西亚的三大民主扩展阅读:
君主是马来西亚的权力的形象,武装力量的总司令,但这些仅是象征意义。马来西亚联邦君主由统治者议会轮流选举产生,任期为5年。
统治者议会是由马来西亚柔佛、彭亨、雪兰莪、森美兰、霹雳州、登嘉楼、吉兰丹、吉打、玻璃市9州世袭苏丹或拉惹,还有马六甲、槟城、砂拉越、沙巴4个州的州元首组成。
马来西亚的国家元首虽然是世袭,但是由于是联邦制,所以轮流做东,非常特殊。这有点像瑞士的联邦委员会制度,只不过联邦委员会成员并不是世袭。
⑥ 马来西亚的宗教有哪些
官方宗教是清真教。
主要是三大民族,马来族,华族,印度族,和一部分原住民。在西马的几乎所有的马来人都信仰清真教也有少部分原住民是基督天主教和清真教,,在东马也有少部分马来人信奉基督天主教的,和当地的原住民有一大部分是基督天主教。印度人有极少部分信清真教,大部分信印度教。
华人主要是佛教和道教第一,基督天主第二,极少部分是信仰清真教,,,还有一个是马来西亚人共同"信仰"的,那就是睡"觉",呵呵!!
注明:西马(马来西亚半岛)
注明:东马(沙巴州与沙捞越州)
注明:原住民与马来族不同,马来族群的祖先是来自印尼,就像华族的祖先来自中国,印度人的祖先来自印度,而原住民是道道地地在马来西亚的原住民,,
⑦ 三大民主指的是什么
三大民主,即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内部实行的民主制度。是人民解放军建军的一项原则,也是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优良传统。
三大民主的作用: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军队官长压迫士兵的不平等关系,废除了旧军队的管理制度和带兵方法,建立了新型的官兵关系,使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达到了高度的团结。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随着军队现代化和官兵政治文化素质的提高,发扬民主的条件将更加充分,军队内部民主生活将更加丰富和成熟。
⑧ 马来西亚信仰的宗教是什么
马来西亚宪法保障宗教自由,但规定伊斯兰教(回教)逊尼派为国教。
根据2010年人口和房屋普查的数据,约61.3%的人口信回教[128];19.8%人口为佛教徒;9.1%基督教徒;6.3%人为印度教徒;1.3%人为儒家、道教和其它传统的华人民间宗信仰追随者。其它则是包括几种信仰,包括泛灵论、民间宗教和锡克教;而1.1%的人没有任何宗教或没有提供任何讯息。
马来西亚主要有三大民族,即马来族、华族、印度族和一部分原住民。在西马的几乎所有的马来人都信仰伊斯兰教也有少部分原住民是基督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在东马也有少部分马来人信奉基督天主教的,和当地的原住民有一大部分是基督天主教。印度人有极少部分信清真教,大部分信印度教。
(8)什么是马来西亚的三大民主扩展阅读:
马来西亚的国教是马来西亚的政治价值所在。马来西亚的国教就是马来西亚信仰。在通常情况下,有马来西亚就有马来西亚宗教。所谓马来西亚宗教,是以特定的政治理念或政治信仰为核心,以特定的政治典礼为表现形式,
全体国民为教团成员,以马来西亚行政组织为宗教组织,以马来西亚道德为宗教道德,以特定的历史文献为经典的文化形态。历史发展的宏观过程看,马来西亚宗教非但无害,反而有益而且必要。没有政治信仰,政治伦理和政治秩序将失去终极价值的支持,因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⑨ 马来西亚有哪些民族
马来西亚分东马和西马,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社会,许多种族保持着独特的文化身份,世世代代共同生活在马来西亚,有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还有许许多多其他族群。
马来西亚的三大族群是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沙巴和砂拉越住着各种原住民,各自有独特的文化和遗产。马来人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族群,占总人口的60%以上。在马来西亚,马来人是指祖先是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和马来传统,并且说马来语的人。马来西亚华裔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族群,约占总人口的 25%。他们大多是清朝移民的后代。马来西亚印度人是三大族群中数量最少,约占总人口的10%。
原住民是对马来半岛本地族群的统称。他们主要包括三个部落:尼格利陀族(Negrito)、色诺族(Senoi)和原马来族(Proto-Malay)。东马的沙巴州最大的本地族群有卡达山杜顺族(占沙巴人口的30%)、巴瑶族(15%)和毛律族(3%)。伊班族是砂拉越最大的少数民族,占砂拉越州人口的30%。乌鲁族人大约占砂拉越人口的5.5%,砂拉越还有一个比达友族。
⑩ 印度人是如何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三大民族的,他们实行种姓制度吗
印度的种姓制度可谓是举世闻名,这种用肤色来严格划分人民身份的“贱籍制度”也是世间罕见。“种姓”在梵文中的意思为“色”,简而言之就是用人们皮肤的颜色来区分种姓等级,印度人将有着白色皮肤的雅利安人称之为高贵者,将有着黑色皮肤的达罗毗荼人称之为被征服者,所以白色人种就为高级种姓,而黑色皮肤则成为了低级种姓,这是对于种姓制度最简单的一种解释与划分。真正的种姓制度,其实将印度人划分成4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由于印度人在该国并不占有主导地位,处于劣势的印度人,首先在经济、教育、政治上逐步向马来人、华人靠拢,甚至连宗教观念都发生了改变。再加上马来地区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混合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对于不同的国家、民族、种族的人民,呈现出广大的包容性,只能体现出种族隔阂与种族歧视的种姓制度,根本不可能在这片具有包容性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所以种姓制度在马来西亚印度人的观念中逐渐淡漠,甚至不复存在,这何尝不是一种人民追求平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