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雅族马来西亚有多少
1. 东南亚人口是多少
2018年,该区域人口共有6.55亿人。
当中有五分之一生活在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岛屿——爪哇岛。印度尼西亚人口多达2.68亿,乃全球第四。除此之外,目前有近3000万华人生活在东南亚,主要分布在圣诞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以及越南。
东南亚人口最庞大的民族为爪哇族,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人口过亿。其次为京族,越南的主体民族,人口高达8600万,主要分布在越南,但在邻国柬埔寨及老挝亦是重要的少数民族。泰族则有超过6000万人口,是泰国的主体民族。
缅甸是一个民族相当多元的国家,人口最庞大的民族是缅族,人口有3000多万,占该国人口的三分之二。
印度尼西亚最大的两支民族为爪哇族和巽他族(4000万),其他较大的族群还有马都拉族(800万)、米南佳部人(800万)、布吉人(700万)、巴厘人(400万)、达雅族(630万)、巴塔克人(850万)、印尼马来人(870万)等。
马来西亚人口最大的民族分别是马来族(55%)、华族(23%)、印度族(7%)。但在东马,民族构成则与西马有很大不同,达雅族和达山-杜顺人分别是砂捞越州和沙巴州的最大民族。
东南亚的马来族是跨国民族,除了是西马和文莱是主要民族外,在印度尼西亚、泰国南部、新加坡都是重要的少数民族。
占族并没有自己的国家,但是在越南中部和南部,及柬埔寨中部的重要少数民族。柬埔寨是一个民族较单一的国家,主体民族是高棉族,在越南南部和泰国都有分布。苗族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和中国的交界处。
菲律宾的民族亦十分多元,当中主要是他加禄人和比萨亚人。
经济
该地区的商品种类繁多,但尤其重要的是胡椒、生姜、丁香和肉豆蔻等香料。
华侨华人社区在该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影响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来自中国南方的华人移民在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定居。1949 年共产主义革命后,该地区的华人人口迅速增加,这迫使许多难民移居中国境外。
该地区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大米和橡胶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要出口产品。制造和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
2. 马来西亚有多少个民族以什么民族为主
截止2015年,马来西亚总人口30638600人。其中马来人55%,华人24%,印度人7.3%,其他种族0.7%。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
一、马来人:
马来人的祖先大约在公元前3000 年和公元前1000 年先后分两批 ,自亚洲大陆迁移而来 ,经与土着融合 ,先后形成原马来人和新马来人 ,成为今日马来人的直系祖先。马来人属蒙古人种 ,马来语属南岛语系 ,他们信奉伊斯兰教。根据宪法定义,马来人是实行马来风俗和文化的穆斯林,他们在政治上具有主导权。
二、华人:
华人大多是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的汉族人。早在唐代 ,就有商人和僧侣侨居此地 ,但大批移入是在19 世纪以后。20 世纪 40 年代末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新的华人几乎不再移入。今天 ,80%以上的马来西亚华人都是当地出生的华裔。华人属蒙古人种 ,华语属汉藏语系 ,华人大多信奉佛教和道教。
三、印度人:
印度人移入马来西亚也很久了 ,自公元初年起 ,伴随着印度教的传播 ,就开始有印度僧侣移居马来半岛 ,但大批印度人迁入是在19 世纪以后。其中 80%以上的印度人属于泰米尔人 ,他们属于欧罗巴 - 尼格罗混合人种类型 也称达罗毗荼类型 。泰米尔语属达罗毗荼语系。
四、其他种族:
马来西亚真正的土着民族是今天仍生活在西马丛林中的尼格利陀人和塞诺伊人 ,属于尼格罗 - 澳大利亚人种,他们的语言属于南亚语系马六甲语族 ,这些土着民族早自石器时代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土着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马来的土着,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着,非马来土着在砂拉越占一半以上人口,半岛也存在着为数较少的原住民群体。
3. 马来西亚有多少个种族
马来西亚是一个以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多个原住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根据2010年的马来西亚人口普查,统计的人口为28,334,135人。其中本国公民占91.8%,外国人占8.2%。在本国公民中,土着(马来族及原住民)占67.4%、华族占24.6%、印度民族占7.3%、其他民族占0.7%。
4. 马来西亚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2021年2月更新显示马来西亚人口3275万。其中马来人69.1%,华人23%,印度人6.9%,其他种族1.0%。
以族群来看,土着(马来人及原住民)共2007.19万(61.98%)、马来西亚华人共668.55万(20.64%)、马来西亚印度裔共201.04万(6.24%),其他人口占29.45万(0.90%),非国民332.27万(10.26%)。
据宪法定义,马来人是实行马来风俗(习惯法)和文化的穆斯林。他们在政治上具有主导权。土着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马来的土着,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着。非马来土着在砂拉越占一半以上人口,在沙巴超过2/3。
国家首都:
首都吉隆坡,人口约167.4万人(2011年7月,马统计局),面积达243平方公里。具有观光和通讯两大功能的吉隆坡石油双塔高达466米,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是亚洲最高塔之一,如两柄银色利剑直插云端。吉隆坡还是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的缩影,市内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庙随处可见,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联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位于吉隆坡以南25公里处,面积达49平方公里。总理署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于1999年6月迁入,2005年前搬迁完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马来西亚
5. 马来西亚的人口有多少
2500多万人。其中马来人及其他土着占60%,华人占25%,印巴人约占7%;沙捞越土着居民中以伊班族为主,沙巴以卡达山族为主。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也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
6. 马来西亚总人口多少
马来西亚人口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原住民族组成。根据2018年第二季为止的数据,马来西亚全国人口为3238万5000人,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以性别区分,男性占了51.63%,女性占了48.37%;以国籍区分,本国公民占89.69%,外国人口占10.31%。在本国公民中,各族比例分别为土着(包括巫裔和其他原住民)69.1%(+0.3%)、华裔23.0%(-0.2%)、印裔占6.9%(-0.1%)及其他民族占1%。土着方面马来人占总公民人口54.66%,其他土着占14.14%。
7. 达雅的民族
达雅族
达雅族,中国大陆称达雅克族﹐印尼文Dayak﹐是婆罗洲岛上的土生民着﹐现有约800万人左右。达雅族在古代有猎人头﹐食人的习俗﹐但现代已经淡化。另外一个现代还保留﹐特殊的习俗是达雅族妇女会佩戴约手镯般大小的大耳环﹐把耳垂拉到肩膀上。
依达雅族口耳相传的口述历史及传说中﹐达雅族原来主要是居住在沿海一带及婆罗洲最长河流卡普阿斯河(Sungai Kapuas)沿岸,后来因外来移民纷纷迁入婆罗洲,达雅族才渐渐搬到内陆居住,主要居住在各河流的上游,所以有了Orang Dayak的称呼,即“上游的人”之意。
在中文译名方面﹐由于Dayak中的“k”在印尼语里是不发音的,是以达雅“克”族的中文译名并不准确﹐此条目依照“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的中文译名达雅族。
宗族﹐是达雅族的重要社会结构﹐宗族内的成员都紧密结合﹐同一宗族的达雅人全住在一座长又大的长屋中﹐这些长屋印尼语叫“balai1”或“batang2”。宗族的来源通常是始自一名受到尊敬的祖宗。达雅族会在长屋中进行宗教仪式及庆典。
传统上达雅族信奉一种崇拜祖先灵魂﹐印尼语叫“Kaharingan”的宗教。这种宗教认为人死后会到一个叫“Alam Datu Tunjung Punu Gamari”的地方。为了到达那地方﹐必须进行特殊的仪式﹐以保众灵魂及在生的人死后会到达那里。达雅族会在长屋中进行这些仪式﹐通常由“Walian”﹐即术士主持仪式。另外还有“Panghulu”、“Pembakal”、“Matin”等人可主持仪式。但到了现代﹐多数达雅人已经加入基督教、天主教。少数住在沿海的达雅人是穆斯林。
达雅人的艺术﹐知识都与“Kaharingan”宗教息息相关﹐连农业技术也是由“Kaharingan”宗教代代相传﹐他们的艺术主要是为了宗教仪式需要而产生﹐为了尊重祖先﹐或指引灵魂到目的地。农业为主﹐其他有打猎﹐捕鱼收集森林资源等。
人口难以统计﹐约2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的砂劳越州﹐在印尼的汤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等都是多数民族﹐只有在南加里曼丹不是多数。在2001年﹐中加里曼丹发生了达雅族与马都拉族之间的血腥种族冲突。
8. 马来西亚有多少华人
马来西亚有华人约741万人。
马来西亚华人是指自明清起数百年来,从中国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迁徙至马来亚的移民及其后代。马来西亚华人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民族,包含闽南系人近300万、广府人100万、客家人100万等。
马来西亚华人的移民史可追溯至中国汉代,唐、宋时中国和马来群岛已有频密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元代时已有中国人在当地定居的明确记载。
华人大量移民马来西亚各地则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由于当时英国殖民者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开发马来亚半岛,大量的华工从中国输入到马来亚半岛成为矿工、种植工人。
相关内容
马来西亚位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四季之分,年温差变化极小,平均温度在26℃~30℃之间、全年雨量充沛,3月至6月以及10月至次年2月是雨季。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产锡大国,因过度开采,产量逐年减少。石油储量丰富,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盛产热带硬木。
原始森林中,栖息着濒于绝迹的异兽珍禽,如善飞的狐猴、长肢棕毛的巨猿、白犀牛和猩猩等等,鸟类、蛇类、鳄鱼、昆虫等野生动物数量也很多。兰花、巨猿、蝴蝶被誉为马三大珍宝。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马来西亚
9. 世界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加里曼丹岛
世界第三大岛
加里曼丹岛也叫婆罗洲,地处马来群岛中心,位于北纬7.8度至南纬6度之间,赤道穿过中部,东隔望加锡海峡与苏拉威西岛相望,东北部临苏禄海,北临南海,南隔爪哇海与爪哇岛相望,西隔卡里马塔海峡与苏门答腊岛、勿里洞岛、马来半岛相望。加里曼丹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有卡普阿斯山脉、依兰山脉、马勒山脉等山脉,沿海多为平原;位于该岛东北部的海拔4095米的基纳巴卢山是全岛最高山峰。加里曼丹岛为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具有全年高温多雨的特点,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岛上河流众多,河长超过500千米的河流有卡普阿斯河、马坎哈河、巴里托河和拉让江;卡普阿斯河源于中部山地,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印尼西加里曼丹省注入南海,全长1143千米,流域面积9.8万平方千米,是加里曼丹岛最长河流,也是印度尼西亚最长的河流和世界最长的岛上河流。马哈坎河自中部向东南注入望加锡海峡,全长980千米,是加里曼丹岛第二长河。加里曼丹岛位于亚欧板块的南部,地质稳定,无火山,也鲜有地震。
加里曼丹岛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加里曼丹岛中南部(印尼东加里曼丹省、印尼南加里曼丹省)一带有大量的褐煤、次烟煤矿床,目前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在100亿吨以上,占印度尼西亚已探明煤炭总储量的60%左右(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煤炭储量最多的十个国家之一)。印度尼西亚目前是世界第四大煤炭生产国和主要煤炭出口国,2019年生产了6.1亿吨煤炭(2/3的煤炭产自加里曼丹岛);印度尼西亚生产的煤炭2/3供出口,主要出口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2019年我国从印度尼西亚进口了1.38亿吨煤炭。加里曼丹岛北部沿海及大陆架、东部沿海马哈坎河三角洲一带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东加里曼丹省是印度尼西亚三大油气区之一(印度尼西亚三大油气区是东加里曼丹油气区、爪哇油气区和苏门达腊油气区),占全国天然气总储量的1/3左右,有着名的巴达克油田等(印度尼西亚天然气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1位、东南亚首位)。加里曼丹岛北部陆地及近海的南海油气区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油气区(马来西亚天然气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5位、东南亚第二位)。文莱的油气资源也极为丰富。
婆罗洲岛上的居民
加里曼丹岛是世界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分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三国),73%的土地属于印度尼西亚,26%的陆地属于马来西亚,文莱占有该岛0.9%的土地。加里曼丹岛北部在行政上属马来西亚的两个州——沙巴州和砂拉越州,这里也称东马来西亚(简称东马);加里曼丹岛的中南部在行政上属印度尼西亚的5个省——东加里曼丹省、北加里曼丹省、南加里曼丹省、中加里曼丹省和西加里曼丹省,总称印尼加里曼丹地区。加里曼丹岛现有约2000万人口,平均每平方千米不到3人,是人口稀疏地区;其中居住在东马的人口有660万,居住在文莱的人口有43万,居住在印尼加里曼达地区约有1300万。
加里曼丹岛居民以马来族、达雅族、班查族、爪哇族、华裔等民族为主。达雅族是加里曼丹岛的原住民,现有人口800万左右,占全岛总人口的近40%;达雅族也叫达雅克族,主要居住在加里曼丹岛的内陆,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讲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的达雅语,原以采集狩猎为生,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豆类、红薯、油棕榈、天然橡胶、椰子,村寨周围栽种芒果、木瓜、香蕉,也饲养猪、羊等牲畜,沿海达雅族从事捕鱼、采集燕窝等生产活动;达雅族传统上信奉祖先崇拜,现多数信奉基督教;达雅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每个家庭5~6口人;达雅族的传统民居是高脚长屋,一个长屋可长达200米,每个长屋可居住几十户人家;一个达雅人村寨通常由1~8个长屋组成。达雅族有若干个分支,其中居住在加里曼丹岛西北沿海一带的人是伊班人(也叫海达雅人),讲与马来语十分相似的伊班语,多以海上捕鱼为生,擅长造船、竹编、藤编,多数信奉基督教。
马来族是加里曼丹岛最大的非土着民族,全岛总数在200万以上,主要集中在北部、西部沿海;马来族是文莱达鲁萨兰国的主体民族,占该国人口的2/3;东马来西亚居民中约1/3是马来族。马来族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肤色浅棕,头发直长,体毛稀少,眼睛较大,鼻子高而直,身材中等偏低;马来族讲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的马来语,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
加里曼丹岛东南沿海低地多是班查族,讲与马来语相似的班查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以种植水稻、天然橡胶、油棕榈、胡椒等作物,兼营渔业,文化上受达雅族、爪哇族影响较大。印尼南加里曼丹省约3/4是班查族。爪哇族是印度尼西亚最大民族,在南加里曼丹省、东加里曼丹省人数较多,占东加里曼丹省总人口的13%,是该省第二大民族。
婆罗洲热带雨林
加里曼丹岛70%以上的地区覆盖着热带原始森林,盛产大叶黄花梨、印茄木、婆罗洲铁木、柚木等优质木材,是印尼和马来西亚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印茄木是苏本科印茄本属的高大乔木,俗名铁梨木、南洋木宝,菠萝格,只生长在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马来半岛热带雨林中,最大树高45米、胸径1.7米;木材具有密度大、材质重、防腐防虫的优点,心材红褐色、淡栗褐色,是制作高级家具、地板的优质材料;印茄木被定为马来西亚的“国树”。大叶黄花梨学名“长叶鹊肾”,别名“印尼黄花梨”、“黄金黄花梨”,是一种主要生长在加里曼丹岛海拔300米以下的低地雨林中的高大乔木,要生长500~800年才能成材;大叶黄花梨木材具有密度高、材质重、纹理绚丽、有轻微木香、入水即沉的优点,是一种可与我国的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的俗称)齐名的世界名贵硬木。加里曼丹岛雨林中生长着如单叶省藤等1000多种藤,这里的藤非常粗壮、饱满,最粗的藤条有6厘米,最长的藤条长达180米,是制作藤家具的优质原料。藤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森林中的一种棕榈科攀援藤本植物,全球有10000多种;单叶省藤是棕榈科省藤属攀援藤本植物,藤条一般长度在25米左右,直径在3~4厘米,主要生长在婆罗洲、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中。印度尼西亚是全球最大的藤条生产国、出口国,绝大多数产自加里曼丹岛。
加里曼丹岛雨林中还有一种世界最大的花——婆罗洲大王花,它是大花草科大王花属的肉质寄生草本植物(有婆罗洲大王花、马尼拉大王花、壮丽大王花、阿诺德大王花等20多个种);婆罗洲大王花寄生在婆罗洲雨林落叶堆积层的树根上,没有地下茎和叶片,盛开的花由5个多浆汁的花瓣组成,每片花瓣厚5厘米、宽30厘米,整个花冠直径50~90厘米,总重约10千克。马来王猪笼草是只在婆罗洲沙巴州基纳巴卢山海拔1500~2650米一带生长的猪笼草科猪笼草属的肉食性藤本植物,别名王侯猪笼草、拉贾猪笼草、巨型马来西亚猪笼草,茎通常沿地面生长,叶柄的末端都有笼蔓,笼蔓尖端是一个一般不超过200毫升的捕虫笼,但一些个别的捕虫笼可高达40厘米、容积达3.5升(可装下2.5升的消化液),捕虫笼上有大量的蜜腺,可以诱捕小型脊椎动物甚至小型哺乳动物(主要捕食昆虫),猪笼草属中捕虫笼容积最大的种(全球猪笼草属有马来猪笼草、莱佛士猪笼草、宝特猪笼草、美琳猪笼草等67种);马来王猪笼草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
婆罗洲雨林中栖息着婆罗洲象、婆罗洲猩猩、长鼻猴、马来犀鸟等独有的珍稀动物。婆罗洲象是亚洲象的4个亚种之一(亚洲象有婆罗洲象、印度象、锡兰象和苏门答腊象四个亚种),也叫加里曼丹象、婆罗洲矮象,仅存于婆罗洲的原始雨林中;婆罗洲象的个头比我国西双版纳雨林中的印度象要小,成年雄象身高不过2.5米,尾巴很长几乎陲到地面;野外婆罗洲象的数目估计仅有1500头左右。加里曼丹雨林中还生活着婆罗洲猩猩,它是灵长目猩猩亚科猩猩属的三个种之一(另两个种是苏门答腊猩猩和班达努里猩猩,栖息在婆罗洲海拔800~1500米的低山热带雨林中,体型较大,在灵长目动物中体型仅次于大猩猩,成年雄性体长1.25米,体重75~100千克,因体毛呈暗红褐色也称红毛猩猩,主要吃野生无花果、树叶、蜜果、鸟蛋、昆虫等;婆罗洲猩猩因近年来加里曼丹岛油棕榈种植园的扩张、热带雨林栖息地的大量丧失而数量急剧减少,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及极危动物。婆罗洲猩猩被马来西亚沙巴州奉为“国兽”。长鼻猴是世界唯一的不属于反刍亚目却能反刍的动物,其鼻子特别大,雄性猴子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长越大,最后形成象茄子一样的红色大鼻子(最长鼻子可长7~8厘米),只栖息在婆罗洲的沿海低地森林中;目前长鼻猴种群数目不足2000只,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马来犀鸟是犀鸟科角犀鸟属的一种鸟类,栖息在婆罗洲、爪哇岛、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的热带雨林中,因嘴上有盔突形似犀牛角而得名,雄鸟的眼睛呈红色或橙色,雌鸟的眼睛呈白色,成年鸟体长110~127厘米,重2~3公斤,寿命长达35岁;马来犀鸟有三个亚种:马来犀鸟指名亚种、马来犀鸟爪哇亚种和马来犀鸟婆罗洲亚种;马来犀鸟因在马来西亚数量众多、形态优美、色彩艳丽而深受马来西亚人民的喜爱、崇拜,是达雅族的“战神”,被奉为马来西亚的“国鸟”(也是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的州鸟)。
东南亚土豪小国——文莱
文莱早在中国唐代史书中就有记载,当时称之为“勃尼”,中国明代的史书中记为“汶莱”,14世纪建起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文莱帝国;文莱帝国在16世纪初达到鼎盛,国土包括加里曼丹岛的大部分、苏禄群岛及棉兰老岛一部分,国都“文莱城”在今斯里加巴湾市;18世纪70年代英国势力侵入,1888年沦为英国殖民地,20世纪20年代诗里亚地区发现和开采石油,1941——1945年被日本占领,1971年取得内部自治权,1984年脱离英国独立,定国名“文莱达鲁萨兰国”,"文莱”在马来语中意指“国家”,“达鲁萨兰”的阿拉伯语意为“和平之地、安乐世界”,现为英联邦成员国,政治体制是君主专制政体。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国土面积仅5765平方千米,国土被马来西亚的砂拉越州分为东西两部分,现有长30千米的淡武隆跨海大桥联系(无需通过马来西亚)。人口45.95万(2019年),居民居民中马来裔占总人口66%、华裔占11%、原住民占3.4%、印度裔占2.3%;文莱官方语言是马来语;国民中67%是穆斯林。文莱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14亿桶,天然气储量3900亿立方米,居东南亚各国前三名;文莱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2%,其中80%的森林是热带原始森林。文莱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19年人均GDP27871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国际汇率计),居世界第32位、亚洲第7位(仅次于新加坡、以色列、日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韩国和科威特)。文莱经济以石油天然气产业为支柱,石油天然气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40%,石油天然气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90%;液化天然气产量居全球第四位、东南亚第三位,是全球第四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2020年世界人类发展报告》,文莱的人类发展指数是0.838,居世界第47位、亚洲第9位(在新加坡、以色列、日本、韩国、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之后),属极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文莱法律规定国家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实行医疗保健和各级教育免费制度;公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女性识字率95%以上,男性识字率近98%;目前文莱的人均寿命大77.3岁,是东南亚人均寿命仅次于新加坡的国家。
文莱最大的城市及首都是斯里加巴湾市,坐落在婆罗洲岛北岸的文莱湾,原名“文莱城”,1970年改为现名,现有人口20万(2019年);斯里加巴湾市是“和平的市镇”之意。斯里加巴湾市是文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橡胶加工、炼油、天然气液化等工业;斯里加巴湾市也是文莱的航运中心,斯里加巴湾文莱国际机场是东南亚重要机场之一,年旅客吞吐量在1500万人次,可直飞吉隆坡、雅加达、新加坡、上海、香港、奥克兰、墨尔本、胡志明市、伦敦、曼谷、迪拜等城市。斯里加巴湾市也是东南亚着名的 旅游 城市,着名景点有努洛伊曼皇宫、苏丹纪念馆、东南亚最大的游乐园之一的水晶公园、文莱最大的皇家清真寺——博而基亚清真寺等。苏丹纪念馆于1992年为纪念文莱苏丹登基25周年建造,内有2200个房间,包括清真寺、直升机停机坪、3千米的地下道等,整个皇宫可居住2000位客人,馆内收集的纪念品包括镶有钻石的王冠、华丽的传统御用战车。
沙巴州和砂拉越州
加里曼丹岛北部属马来西亚领土,包括马来西亚沙巴州(面积7.45万平方千米,人口385万)和砂拉越州(12.45万平方千米,人口277万)两个州(马来西亚的一级行政区包括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沙巴州、砂拉越州 历史 上与文莱一起被称为“北婆罗洲”,在1881年以前是文莱王国的领地,1881年至1963年被英国人统治,1963年后成为马来西亚的两个州。东马总面积19万多平方千米,占马来西亚总陆地面积的57%;东马人口660多万(2017年),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1/5。东马主要城市有古晋、哥打基纳巴卢、斗湖、山打根、民都鲁等。古晋是马来西亚砂拉越州首府,有人口80万,也是东马地区最大的城市;古晋位于加里曼丹岛西部、砂拉越河下游,距海岸约35千米,建有马来西亚最大的炼锑厂,商贸发达;古晋国际机场是马来西亚第三繁忙的国际机场,可直飞新加坡、吉隆坡、广州、香港、斯里加巴湾市、雅加达等城市。哥打基纳巴卢位于加里曼丹岛东北部南海沿岸,有人口50多万,是沙巴州首府及东马第二大城市,是进入马来西亚的“东方之门”;郊区的哥打基纳国际机场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机场,为4F级国际机场,可直飞香港、马尼拉、雅加达、汉城等地。东马地区着名的城市还有民都鲁,位于沙拉越州北部沿海(南海),建有马来西亚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加工厂,民都鲁港还是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输出港之一,民都鲁还以“民都鲁国际风筝节”而闻名于世。山打根市也译仙纳港,位于沙巴州东部苏禄海沿岸,曾是英属婆罗洲的首府,有人口近50万,因华裔占该市人口的2/3而有“小香港”之称;山打根还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木材出口港和主要渔港。
东马有两处世界自然遗产——巫鲁国家公园和基纳巴卢国家公园。巫鲁国家公园位于砂拉越州北部靠近文莱边境处,占地52800公顷,有婆罗洲岛第二高峰——巫鲁山(海拔2377米),有全世界最大的天然石洞及全球罕见的“刀石林”,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巫鲁山国家公园因其生物多样性和喀斯特地貌而闻名,仅维管束植物就有3500多种,棕榈树种异常丰富,已知的就有20属109种;公园内已开放的山洞至少总长在295千米,洞中景观壮丽并栖息着上百万只蝙蝠,公园内的砂拉越洞穴长600米、宽415米、高80米,是已知世界最大的洞穴。基纳巴卢国家公园(也译京那巴鲁国家公园)位于沙巴州东北部,距哥打基纳巴卢80多千米,公园占地745平方千米,因公园内的基纳巴卢山被马来西亚称为“神山”而俗称“神山公园”,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如此评价:基纳巴卢国家公园植被丰富,从热带低地雨林到高山森林、亚高山森林和更高处的灌木应有尽有,有5000~6000中植物、300多种鸟类和超过100种哺乳动物,有许多着名的食虫植物及多种兰花,特别是马来西亚猪笼草(马来王猪笼草)。
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地区
加里曼丹岛南部属印度尼西亚,称为“印尼加里曼丹地区”,总面积53.95万平方千米,约占印度尼西亚总土地面积的1/3,行政上为东加里曼丹省、中加里曼丹省、西加里曼丹省、北加里曼丹省、和南加里曼丹省五省(印度尼西亚的一级行政区是31个省和3个地方特区)。中加里曼丹省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区面积最大的省,经济以农业为主,也是印度尼西亚经济最落后的省之一,首府是帕朗卡拉亚(人口不足20万)。北加里曼丹省是印度尼西亚最年轻的一级行政区,设于2012年,首府是丹戎施乐。西加里曼丹省有人口450多万(2018年),首府及最大城市是位于卡普阿斯河下游的坤甸市,人口60多万,也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区第四大城市;坤甸市因地处赤道而有“赤道之城”的别名;坤甸市也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区华裔最多的城市,华裔占全市人口的31%。东加里曼丹省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区经济最强的省,油气开采、炼油等工业较发达,首府三马林达坐落在马坎哈河下游,人口75万,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区仅次于巴厘巴板的第二大城市。南加里曼丹省首府马辰(又名班贾尔马辛)位于婆罗洲岛南部巴里托河及马塔普拉河交汇的三角洲上,因河网密布而有“河城”之称,人口70多万,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区仅次于巴厘巴板、三马林达的第三大城市;马辰始建于16世纪,18世纪后期成为荷兰的保护地,长期是荷属婆罗洲的首府,有橡胶加工、木材加工等工业;郊区有马辰沙姆斯丁努尔国际机场,年旅客处理能力在1000万人次;马辰港面临爪哇海,是印度尼西亚主要海港之一,是印度尼西亚主要的煤炭、橡胶、棕榈油、木材、藤条、胡椒输出港。
印尼加里曼丹地区最大的城市是三马林达以南120千米处的海港城市巴厘巴板,有人口85万(2019年),也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区最大的工业和金融中心,近海有大型油气田,有炼油、木材加工、造船等工业。巴厘巴板与三马林达之间建有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印尼加里曼丹地区唯一高速公路),这是巴厘巴板郊区有印度尼西亚东部地区最大的国际机场——巴厘巴板苏丹阿吉穆罕默德苏莱曼国际机场,可直飞雅加达、万隆、坤甸、马辰、新加坡等城市,年旅客处理能力在1000万人次;巴厘巴板港濒临望加锡海峡,可泊3.5万吨的海轮,是印度尼西亚主要的石油、液化天然气、煤炭、木材输出港。
10. 马来西亚有多少华人
马来西亚有668.55万华人。
马来西亚统计局2018年数据显示,总人口3238.5万。以族群来看,土着(马来人及原住民)共2007.19万(61.98%)、马来西亚华人共668.55万(20.64%)、马来西亚印度裔共201.04万(6.24%),其他人口占29.45万(0.90%),非国民332.27万(10.26%)。
马来西亚(马来语、英语:Malaysia),简称大马,是君主立宪联邦制国家,首都吉隆坡,联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全国分为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全国面积共33万平方公里。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即马来半岛(西马)和加里曼丹岛北部(东马)。马来西亚人口3268万,其中马来人69.1%,华人23%。
自然资源: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产锡大国,因过度开采,产量逐年减少。石油储量丰富,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盛产热带硬木。
原始森林中,栖息着濒于绝迹的异兽珍禽,如善飞的狐猴、长肢棕毛的巨猿、白犀牛和猩猩等等,鸟类、蛇类、鳄鱼、昆虫等野生动物数量也很多。兰花、巨猿、蝴蝶被誉为马三大珍宝。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马来西亚 (东南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