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来西亚 » 二战马来西亚守了多少天

二战马来西亚守了多少天

发布时间: 2022-10-02 18:44:45

A. 二战时马来西亚和日本打的怎么样

简单来说,就是当地的英国军队最终不敌日军退到淡马锡岛,当地人屈服于日本军队,剩下的就是共产党在抗日,直到日本受美国军队轰炸,然后日本军队投降退兵,英国回来继续统治。

B. 马来西亚5.13事件是什么

1969 年5月,马来西亚反对党在第三届全国选举中获得50.9% 的选票,首次超越由巫统等政党组成的联盟。5月13日,反对党和巫统的支持者在雪兰莪州和首都地区爆发流血冲突,执政的联盟当即将冲突归咎于反对党,并在首都等地实行戒严。

根据马来西亚官方报告,共有 196 人死于这场骚乱,其中华族 143 人,马来族 24 人,被捕者多达 9143 人,其中华族5126 人,马来族 2077 人,印族 1874 人。骚乱爆发后,马来西亚实行了 2 年的紧急状态,议会停摆。

(2)二战马来西亚守了多少天扩展阅读:

传统上,马来西亚官方将五一三事件描述为一场种族冲突。二战后,马来西亚逐渐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一个多民族的独立国家。马来族是人口最多的族群,但华族在社会经济等领域处于优势地位,这种不平等酿成了两大族群之间的矛盾。

基于这一历史叙述,马来西亚政府于 1970 年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在教育、住房、公共工程等领域实行向马来族及土着倾斜的配额制,以缩小族群之间的社会与经济差距。

1970 年代发展起来的石油、制造业,帮助缓和了马来西亚的社会矛盾。同时,政府也更为小心地处理种族关系,维持各族群政治权力的平衡。对于五一三事件的历史事实,官方则选择低调处理,在中学教科书中亦甚少着墨。

近年来,柯嘉逊博士、李光耀等学者或政治人物提出,五一三事件很可能是巫统权力斗争的结果。骚动不是自发的,而是经过了精心设计,巫统激进派试图借此逼宫路线温和的“国父”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东古于 1970 年辞职。

如今,年轻一代的马来西亚人对五一三事件所知有限。教科书的粗线条叙述、公开资料的贫乏、老一辈的谨慎与恐惧,都让真相显得遥不可及。五一三事件50 周年之际,一些学者、媒体人和年轻学生都在呼吁正视历史,以真正实现族群和解。

C. 请求,二战中各个日军师团不同时间,人员损失表

第一师团
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第一师团受命被调入莱特岛。1944年11月5日美军和第一师团在李蒙峡谷遭遇,在之后的50天内,第一师团和美军互有攻守,呈胶着状。然而最终第一师团因补给不利,无奈撤向李蒙峡谷的西侧的坎奇伯特山区。1944年12月25日,日军第14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将下达了“自给自足,永久抗战”的命令。第一师团奉命转移到色布岛上。到1945年1月,第一师团撤离色布岛,莱特登陆时有1万5千名士兵的第一师团此时只剩下800名士兵了。(活该啊)

3、第二师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第二师团立即被配属给今村均中将的第16军。1942年在日军攻陷爪哇之后,第二师团被命令在当地执行警备和扫荡任务。于是,第二师团被卷进了与其命运相关的所罗门群岛的战役。1942年8月开始的瓜岛攻坚战,才是第二师团恶梦的开始。为了夺下瓜岛的飞机场,作为先遣队,第二师团派出了以步兵第4联队为基干而组成的青叶支队(支队长那须弓雄少将)。为了与此相配合,川口支队(支队长川口清健少将,福冈的第35旅团为基础)和青叶支队一同在瓜岛登陆。9月2日,第一次瓜岛机场争夺战以日军的失败而告终。10月初,第二师团主力在瓜岛成功登陆,于24日和25日进行了第二次总攻击。然而得到的又是惨败,并且以那须少将为首,步兵第16和29联队两个联队长都战死。雪上加霜的是11月3日,步兵第4联队联队长又战死了。这就意味着在瓜岛的第二师团失去了他们所有的步兵指挥官。再加上食物和弹药的补给已经完全被切断。“瓜”岛变成了“饿”岛(日语中,“瓜”的发音和“饿”的发音相同),不断有士兵饿死和逃走。日军大本营终于决定中止瓜岛争夺战,1942年下令撤退,而瓜岛的第二师团的残余部队直到1943年2月才全体正式撤离。之后,第二师团在菲律宾被重建。1943年9月开始第二师团被任命担任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警备工作。1944年,第二师团被投入到缅甸战场,但是其作战最后还是失败了,1945年2月,第二师团被英军赶出缅甸,最后在越南西贡向盟军投降。
4、第三师团

日军第三师团一直在中国战场作战,最后参加了“大陆交通线打通”作战(“一号”作战)。中国方面称之为豫湘桂战役。这次战役分为第一期“京汉”作战和第二期“湘桂”作战,而第三师团参加了“湘桂”作战。这个作战的宗旨是:确保从汉口到越南的铁路沿线,破坏在中国华南地区的盟军B29轰炸机机场。作战成功了。最后,第三师团在前往上海的路上,迎来了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天。

5、第四师团

第四师团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参加了日军对菲律宾的进攻,之后曾一度回国整编,1943年第四师团再次被动员,被派往印度尼西亚担任Sumatra岛的警备。最后被派属给日军第15军,进驻在泰国。不久之后在泰国的Lamphum向英国东南亚军区无条件投降。

6、第五师团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五师团被配属给山下奉文中将的第25军,参加进攻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战斗。马来西亚、新加坡战役之后,以第41步兵联队为基干组成了东支队。这支部队的预定任务是在菲律宾各岛执行扫荡,但是没过多久就被编入日军百武晴吉中将的第17军。之后,东支队被派遣去参加莫尔兹比港攻坚战。而莫尔兹比港攻坚战的惨败,让这支队伍回到朝鲜平壤进行新兵补给,补充完毕的队伍被编入重建的日军第30师团。第30师团主力在日军第8方面军今村均大将的指挥下,转战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最后在印度尼西亚的塞兰岛迎来了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天。第30师团长山田清一中将由于师团伤亡太大而在投降时切腹自尽。

7、第六师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年末,日军第六师团被编入参加瓜岛争夺战的百武晴吉中将的第17军。最初日军大本营有将第六师团派往瓜岛的意向,但是最后仍然决定放弃瓜岛。于是第六师团主力被派往所罗门群岛以北的Bougainville岛,而第13联队被派往以新乔治岛为中心的中部所罗门群岛。随即遭到驻守美军的顽强抵抗,损失相当大,之后第13联队于1943年9月下旬也撤回Bougainville岛。以第六师团为主力的日军第17军坚守着Bougainville岛,但是1943年11月1日美军在日军防卫最薄弱的Bougainville岛的西海岸登陆成功,立刻建成了桥头堡和机场。日军第17军几次试图将美军赶回海中,但是都以失败告终。美军在Bougainville岛登陆之后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攻击态势,但是接替美军的澳大利亚军队却毫不手软,频频向第六师团发起攻势。第六师团节节败退到布因地区。就在这时候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8、第七师团

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的初期,日军第七师团还在日本本土的北海道担任当地的防卫工作。1942年8月以其步兵第28联队为基干而组成的一木支队(支队长一木清直大佐)奉命去争夺瓜岛的飞机场。一木支队的先头部队于1942年8月21日在瓜岛的滩头阵地上全军覆没,支队长一木清直大佐也被当场击毙。之后第七师团和第二师团的川口支队组成的第二登陆梯队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出征的旭川第28联队的2507名子弟兵中仅有143名生还。之后第七师团的主力被派往日本本土北千岛,最后还是回到了防卫北海道的这个起点上。并于1945年8月15日迎来了投降的那一天。

9、 第八师团

资料不祥

10、 第九师团

1944年6月美军在中太平洋的重镇塞班岛一举登陆。最初,日军第九师团是准备被作为抑制美军在塞班岛登陆的阻击部队而去塞班岛布防的。1944年6月7月7日随着塞班守军的全军覆没,第九师团即被编入日军牛岛满中将的第32军担任冲绳的防卫任务。第九师团在冲绳南部构筑了相当规模的阻击美军登陆的阵地(事后的事实也证明,让美军大尝其苦头)。从日俄战争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九师团都是在恶仗、硬仗中披荆斩棘的走过来,对此日军第32军的首脑给予第九师团极大的希望。并且按照第九师团的战术特点,量身订制了以第九师团为中心的在冲绳滩头给美军致命一击的作战计划。但是为了填补日军部分部队从台湾调往菲律宾后,在台湾产生的日军兵力空白,尽管在日军第32军首脑的强力反对之下,第九师团还是无奈的于1944年12月末奉命前往台湾。失去第九师团的日军第32军放弃了积极的滩头阻击作战,不得已采用了利用地形的持久战的战略。1945年4月,美军跳过台湾直接攻击冲绳,日本大本营的许多作战参谋对于当时把第九师团调往台湾的行为称之为“参谋本部这辈子最白痴的行为”。就这样,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之一的第九师团在没有和美军交过手的情况下,就在台湾无奈的投降了。

11、第十师团

1944年2月,日军第十师团的一部被派往中太平洋,而第十师团主力于1944年7月前往南太平洋。最初的预定是派往台湾,但是最后第十师团还是被抽调去了菲律宾的吕宋岛。第十师团在尚武集团(隶属于山下奉文大将的第14方面军)的指挥下,于1945年1月开始与登陆上来的美军展开了约半年的拼死相搏。面对强大的美军,第十师团发起一次次的肉搏战,拼死抵抗。在物资和火力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军的攻势下,第十师团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于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投降。但是吕宋岛全岛的日军投降还是1945年9月2日的事。

12、第十一师团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第十一师团在中国满州驻屯。1944年2月,第十一师团和第一师团的一部分兵力被抽调出来,编成了日军第6派遣队派往关岛。这支部队后来改称独立混成第10联队,在关岛全军覆没。之后,第十一师团在满州驻屯到1945年4月。1945年4月,第十一师团和第五十七弘前师团一起被调回日本本土。第十一师团驻守在四国岛,准备和美军进行本土决战。在准备中,第十一师团迎来了无条件投降的一天。

13、第十二师团

1936年4月,日军第十二师团奉命到中国满州驻屯。1941年7月小仓大佐的第14联队被编入新设的日军第二十五师团。在满州期间,第十二师团的主要任务是讨伐当地的抗日游击队。1944年11月,第十二师团被派往台湾。第十二师团是从朝鲜釜山港经海路前往台湾的,途中,载着第十二师团步兵的运输舰中的3艘被美军潜水艇击沉。1945年1月,虽然遭受了一定的损失,第十二师团主力陆续到达台湾,在台湾西海岸担当防卫。就这样,这支生力军在没有和美军交过手的情况下,在台湾无条件投降了。

14、第十四师团

1940年8月,日军第十四师团被任命在中国满州永久驻屯,第三次踏上了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经过了关东军特别演习后,第十四师团依然在满州驻扎。然而以日军在瓜岛的败北为转折点,日军在太平洋上开始节节败退。1943年8月,日本大本营策定了绝对国防圈(千岛列岛、硫磺岛、马里亚那诸岛—卡罗林岛—马绍尔群岛、西新几内亚、缅甸),但是要守这么漫长的防卫线,太平洋上现有的日军兵力是不够的。所以在满州驻屯的第十四师团被抽调出来派往帕劳群岛。第十四师团在1944年4月末到达帕劳群岛。第十四师团主力担任帕劳本岛的防卫任务,而步兵第2联队负责拥有机场的佩里留岛的防卫任务。帕劳群岛南端的安加维尔岛的防卫则是交给了步兵第59联队第1大队。1944年6月美军攻占塞班岛。进入1944年9月,美军加强了对帕劳群岛的轰炸。1944年9月15日,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开始准备在佩里留岛登陆。1944年11月20日,日军守备队指挥官中川州男大佐(步兵第2联队长)向日军大本营发出最后一封诀别电报之后切腹自尽,到1944年11月20日为止第十四师团步兵第2联队共抵抗了70天。与此同时,安加维尔岛的守备队约1200名官兵在美军第81师约2万名士兵的猛攻下,33天后全军覆没。在帕劳本岛的第十四师团主力虽然没有遭到美军的攻击,但在饥饿和空袭的威胁下也损失惨重,无条件投降对他们来说是种解脱。

15、第十六师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第十六师团被编入进攻菲律宾的本间雅晴中将的日军第14军,参加了第一、第二次巴丹半岛的攻坚战和菲律宾各岛的讨伐战,之后第十六师团便在菲律宾驻屯。到1944年,第十六师团移驻到莱特岛。1944年10月12日,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的盟军开始在莱特岛登陆。驻守在莱特的只有第十六师团,势单力孤,阻挡不了美军四个师的攻击。第十六师团集中兵力死守着塔克罗班机场,但是没多久就失守了。重新夺回机场的战斗也失败了。日军大本营决定在莱特岛与美军决战,不停地向莱特派遣兵力。莱特岛的攻防战持续到了1944年12月,日军伤亡惨重。1944年12月15日,美军在明德罗岛登陆成功,把战火烧到了吕宋岛附近。而莱特岛的决战变得没有一点意义了。日军大本营命令在莱特岛的日军“自给自足,永久抗战”,而这时第十六师团也没多少有生力量了,残部退到坎基伯特山里展开了游击战。战后,根据日本厚生省(卫生部)的内部资料,第十六师团共有13778名官兵参加了莱特岛的战役,其中战死13158名,幸存者仅620名,师团长牧野四郎中将也在无条件投降的命令到来前5天战死了。

16、第十九师团

1938年随着张鼓峰事件的爆发,日军第十九师团立即被派往前线。然而随着日本在中国这个战争泥潭中越陷越深,日本大本营方面不愿将事件扩大也为了避免对苏开战而于1938年7月26日命令第十九师团立即开回驻防地。之后,苏军得势不饶人连下张鼓峰的战略要地,出于无奈第十九师团师团长尾高龟藏中将擅自命令向苏军还击。战斗持续了11天,第十九师团虽然坚守了阵地,但是损失了将近20%的兵力,于1938年8月10日宣布停战。太平洋战争中,第十九师团依然在朝鲜半岛北部担任防卫任务。1942年9月步兵第74咸兴联队被抽调编入了日军第30师团,第30师团于1944年12月进驻菲律宾的吕宋岛。第30师团主力属于尚武集团,隶属于山下奉文中将的日军第14方面军,担任林葛安湾北部的圣菲尔南多地区的防卫工作。1945年1月9日,第十九师团在林葛安湾迎击了前来登陆的美军。但是美军无论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将第十九师团赶进了林葛安湾北部的山岳地带。当第十九师团正准备展开游击战时,日本无条件投降了。

17、第二十师团

1942年年底,日军第二十师团被派往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前线。1943年1月在维瓦克岛登陆成功的第二十师团主力把主要精力放在机场建设和修筑菲尼斯蒂尔山脉沿海地带公路上。1943年4月,第二十师团前往麻丹修筑道路。1943年9月22日美澳联军在芬施哈芬地区登陆之后,立即与在那里守备的第二十师团第80联队混战成一团,尽管自然条件恶劣但第二十师团主力还是拼命增援。然而终究不是美澳联军的对手,于1943年底撤退到西奥地区。1944年1月2日,美澳联军在冈比地区登陆,此举意图切断第二十师团的退路。第二十师团无奈退往麻丹地区。在热带丛林中有很多士兵掉了队,但终于在1944年2月底到达麻丹地区。然而到了麻丹地区之后等待第二十师团却的是一纸新的命令:前往爱达培。此时的行军比在热带丛林中更艰苦,大片的沼泽地吞噬了不计其数的官兵,第二十师团师团长片桐茂中将也在维瓦克地区附近战死。自1944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为止,第二十师团的各个部队陆续到达维瓦克地区。但是由于美澳联军下手比日军快了一步,率先在荷兰蒂亚地区和爱达培地区登陆,第二十师团变得进退不得。日军第18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为了使部队得到生存空间,下令与美澳联军决战。1944年7月开始,第二十师团在饥饿和疲劳的困扰下,展开了爱达培攻坚战。但是因为死伤惨重,战斗减员严重,于1944年8月3日终止了战斗。之后,第二十师团在饥饿、疟疾等流行病以及澳军的围攻下,实际上已经没有作战能力了。1945年7月25日,日军第18军司令官安达中将下令“全员牺牲报国”,但之后不久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登陆时,第二十师团有25572名如狼似虎的官兵,而投降时只有785具连枪都举不动的瘦骨嶙峋的骷髅了。

日军主力精锐损失在太平洋战场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战场牵制的无非是二流三流部队。甚至日军大本营计划把第三师团都抽调到马里亚纳群岛去,真没什么好吹的。

D. 二战时四个小时就投降的国家

二战时四个小时就投降的国家是丹麦,1940年4月9日04:15分,战斗开始,到早上不到8点,丹麦宣布投降,时间不到4个小时。
1940年4月9日凌晨,德国以防止英法入侵,保卫丹麦、挪威的中立为名,发动了侵略战争。德军的装甲兵越过了丹麦和日德兰半岛的防线,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和各战略要地投下了伞兵,登陆兵也在各主要港口登陆。同时向丹麦发出了最后通牒。70岁的丹麦国王克利西尔,急忙召开内阁会议,宣布接受德国的最后通牒,并命令只打了几枪的卫队放下武器。到上午8时,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的丹麦人从无线电广播中听到“丹麦已接受德国保护”的惊人消息时,都感到莫名其妙。就这样,德军花了不到一天时间便占领了丹麦全境。
占领丹麦之后,德国人还是给了丹麦人不少优厚待遇的,市政管理等还是由原来的丹麦人负责

E. 殖民统治时期,马来西亚分别受到哪几个国家的统治

16世纪开始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占领,在太平洋战争中还被日本占领,解放后还曾经被英国继续殖民统治。

1、葡萄牙占领期

1511年,葡萄牙舰队攻占马六甲,建立殖民地。麻六甲末代苏丹马哈茂德沙辗转流亡于马来半岛与廖内群岛,联合各地数度意图收复马六甲不果,1641年,荷兰联合柔佛攻下马六甲。

2、西班牙占领期

在17世纪初,荷兰建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在摩鹿加群岛的贸易,随后占据了爪哇岛上的苏丹国,1619年建立巴达维亚,随后从巴达维亚扩展势力到马来群岛。

3、英国占领期

英国人于18世纪开始向东南亚扩张,1786年英国占领槟榔屿,1819年占领新加坡和马六甲,1826年英国将槟榔屿、马六甲和新加坡合并成一个省,总称马六甲海峡殖民地。

4、日本占领期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虽然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军队的顽强抵抗,但日本在两个月内就占据了马来西亚。

(5)二战马来西亚守了多少天扩展阅读:

16世纪,西方海上霸权兴起,马六甲因其交通及战略地位重要,引起西方列强觊觎和入侵,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占领。

1867年4月海峡殖民地脱离英属印度管辖,成为皇家殖民地,到20世纪初,马来西亚完全沦为英国殖尼地,英国在侵占马来半岛的同时,还入侵沙捞越和沙巴。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马来亚经济呈现明显的畸形发展,为了大量开发锡矿及橡胶园,英国从中国及印度大量的引进劳工,使得马来西亚的多元种族的社会特征开始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来亚、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英国又恢复对马来亚的殖民统治,一年后,英国组成马来亚联盟。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正式宣布独立,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

F.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直接参战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代价。战争期间,苏联、美国、英国军队伤亡总人数达1860万人,苏联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中国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以上;美国财产损失3500亿美元,苏联财产损失2000亿美元,英国财产损失1500亿美元,中国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

法西斯国家本身在大战中也遭受重创。战争期间,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军队伤亡总数达1170万人,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日本动员的最大兵力为9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8%军队伤亡总数达216.1万人,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通常分为轴心国的战略进攻与同盟国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与战略转折,以及同盟国的战略进攻与轴心国的战败三个阶段。

1939年9月至1942年夏秋,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先后在各自的战场上展开全面战略进攻,在遭到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抵抗后,其进攻锐势逐渐减弱,终于在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地区、非洲战场的阿拉曼地区和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域到达战略进攻的终点。

在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折之前,各主要战场均有着各自的战略相持阶段。1942年11月前后,盟军在三个主要战场先后进行的斯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和瓜达卡拉尔岛战役,标志着大战战略转折的实现。

1944年,同盟国在欧亚战场先后转入全面战略进攻。欧洲战场方面,苏军率先在东线发动强大攻势,美英等国盟军随后在法国登陆,形成对德国的东西夹击。亚洲与太平洋战场方面,盟军通过岛屿登陆作战和海空作战对日军展开战略进攻。欧亚各国的抵抗运动和游击战争则配合着盟军的进攻,加快了民族解放的步伐。

1945年2月,苏联、美国、英国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共商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大计。1945年4月1日,盟军在鲁尔地区合围西线德军主力,下旬即进抵易北河一线。苏军于4月16日发起柏林战役,25日与美军会师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27日突入柏林市中心,29日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正式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德国投降后,苏、美、英三国首脑于7月17日至8月2日举行波茨坦会议,商讨如何处置德国、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等问题。会议期间,中国、美国、英国签署并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无条件投降。但是,公告内容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绝。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9日兵分三路向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在中国军民协助下,苏军解除关东军武装,11日进入朝鲜北部地区,25日占领南萨哈林岛,9月1日进占千岛群岛。8月9日,毛泽东号召中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面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各抗日游击队立即向华北、华中、华南敌占区发动进攻,并抽调大量兵力进军东北,会同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取得反攻的重大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28日,盟军开始在东京附近和其他地区登陆,实现对日本的占领。9月2日,日本代表在驻泊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代表在南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即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交战双方大量使用坦克、装甲车、飞机、火炮、军舰等现代武器装备,并首次使用雷达、火箭炮、导弹、原子弹等新式武器和技术,导致作战形式和方法的重大变革,出现了闪击战、大纵深作战、登陆与抗登陆作战、潜艇战与反潜战、航空母舰编队作战、战略轰炸与防空作战、空降与反空降作战等新的作战形式和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在战争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对军事思想和战略理论的影响深远,为各国国防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的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其奠定的“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世界的相对和平创造了条件。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削弱了资本主义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诸强并立、相互争霸的格局,出现了美国独霸的一统天下。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亚欧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前提。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道路。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黄色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G. 二战时,开战四个小时就投降的国家有哪些

这不太可能,我只知道泰国和丹麦一天就投降了
挪威23天
荷兰5天
比利时18天
令人称奇的是德国39天征服世界老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殖民国家,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侵略苏联没成功,但是突破纵深为二战之最。
同样侵英没成,没有纵深。

被rb入侵的国家和地区:香港:18天。
威克岛:12天。
菲律宾23天。
泰国:一天,没有亡国,只签订同盟条约。
马来西亚:1个月。
新加坡:7天。
印尼(当时是荷属东印度):1个月零1天。

H. 二战时期,日军如何用半年占领东南亚

二战时期,日军如何用半年占领东南亚,1941年12月7日,由寺内寿一指挥的日本南方军40余万人,分兵数路进攻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12月8日,侵入泰国并轰炸菲律宾,9日入侵马来亚,10日在菲律宾登陆并进攻关岛,19日突入香港,23日进攻威克岛。

日军在偷袭了珍珠港数小时后就轰炸了棉兰老岛的达沃城,接着又轰炸了克拉克机场和卡维特海军基地。1941年12月9日轰炸了马尼拉。1941年12月10日,日军在北吕宋的阿帕里和维甘登陆两天后,又在南吕宋的累加斯皮登陆。1941年12月24日,日军主力在仁牙因登陆。同一天,日军在阿蒂莫南登陆,然后向马尼拉实施向心攻击。

2月,日军攻占了所罗门群岛的阿德米纳尔蒂群岛和布克岛。3月8日,日军推进到新几内亚内陆;10日,日军遭到美军舰反击, 有7艘运输舰被损毁。5月,日军攻占了图拉吉岛,该岛位于所罗门群岛南部,正处在以拉包尔为基地的战斗机作战半径的边缘,南距所罗门群岛第二大岛瓜达卡纳尔岛约30海里,北面紧挨着佛罗里达岛,是南太平洋海空交通的枢纽要地,原由澳大利亚部队驻守, 后澳军因战局恶化无力防御而主动撤离。日军占领该岛后就开始修建机场。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军司令帕西瓦尔签订投降书,新加坡弃守。1942年3月9日,印尼群岛荷军投降。1942年5月6日,美菲联军7万余人在巴丹投降,菲律宾沦陷。1942年5月8日,缅北重镇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英印军全面撤退,缅甸落入日军之手。中国与盟国的陆上交通被彻底切断,只能靠驼峰航线空运获得援助物资。

1942年5月, 日本又先后侵占新加坡、缅甸、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其余岛屿等战略要地,几乎达到了原定的全部战略目标。日本在征服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之后,控制了这个地域的1.5亿人口和386万平方公里土地。

连同以前侵占的地区,包括朝鲜、中国沦陷区和印度支那,总面积达7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亿,形成了一个北起阿留申群岛,南临澳大利亚,西迄印度洋的庞大殖民帝国,基本上实现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扩张计划。

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体系是依托一系列岛屿所形成的三条岛屿链。第一条岛屿链从南到北依次是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威克岛、阿留申群岛;第二条岛屿链依次是新几内亚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列岛、小笠原群岛;第三条岛屿链依次是菲律宾群岛、台湾岛、琉球群岛,再由东西向的加罗林群岛连接,形成蜘蛛网状的战略防御态势。日军企图凭借这些岛屿消耗、疲惫美军舰队,并适时出动联合舰队,进行一场海上决战,迫使美国承认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霸主地位,取得体面的媾和。

在日军完成对太平洋岛屿的初步占领,形成三条岛屿防御链后,日本在战略上开始显露进攻乏力、防守失位的迹象。由于急于求成,日本的进军路线拉得过长而在太平洋战场陷入了困境。在对珍珠港袭击6个月后, 日本在两个关键性的战役中接连受挫,这为盟军全面反攻提供了良机。

I. 哪位大师谁给详解下二战马来亚陆上战况

你问的是“马来亚战役”(1941年12月8日-1942年2月15日)吧?

日军负责占领马来半岛为陆军中将山下奉文,他选择采用参谋辻政信的建言在雨季中进行攻击行动,因为辻政信认为西方英国人那些士兵不愿意在下雨、夜晚作战,大日本帝国陆军军部原本凝派给山下奉文4个师进行侵攻任务,但是山下奉文却只要2个师团(约5万余人)就足够了,因为他认为马来半岛的丛林地形会使得后勤补给非常不易,军队人数太多会对后勤补给造成极大负担。

——马来亚战役示意图

这里还有一个“普及版”的连环画,可以看一下:

http://bbs.tiexue.net/post_5489589_1.html

J.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马来西亚的资料

首先是马来半岛之役,1941年12月8日12时15分,在航空母舰和护航舰队的支援下,日军第5和第18师团由第25军军长山下奉文中将率领,分别在暹罗湾的宋卡、巴塔尼和哥打巴鲁同时登陆,并以53000人的兵力和英国将领帕西瓦尔将军所领率的8万名英、澳、新、印、马联军部队作战。由于后者在人员训练、战术准备及装备不足的情况下,在日本海空优势兵力的打击下,兵败如山倒。兵分三路的日军,在1942年1月31日完成攻占整个马来半岛的任务。在该役中,日军共伤亡了4515人,而盟军则大部分被俘。其中在1941年12月10日马来半岛外海的关丹海域,奉命增援的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遭到52架日军鱼雷攻击机和34架高空轰炸机的轮番攻击,结果两艘名舰均被击沉。接着在1942年2月9日晚上10时,日军再兵分两路跨海登陆新加坡,将澳大利亚第27步兵旅击溃后,迅速继续挺进。1942年2月15日英军投降,新加坡不到一星期就沦陷了。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561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1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49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459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556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1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179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368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191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