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首相怎么选
‘壹’ 马来西亚的历任首相(全部)经历过的历史,我赶着做project@@~
第一届
姓名:东姑阿都拉曼
任期:1957年8月31日 - 1963年9月22日
尊称:国父 或 独立之父
简介:东姑阿都拉曼(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 Hamid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是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同时亦被视为“马来西亚国父”。1954年, 东姑阿都拉曼成为了马来亚的首席部长。马来亚在 8月31日,1957年马来亚独立时,他成为了马来亚的第一任首相。他在1970年时辞职,阿都拉萨就成为第二任首相 。1990年因病逝世,享年87岁。
第二届
姓名:阿都拉萨
任期:1970年9月22日 - 1976年1月14日
尊称:发展之父
简介:敦阿都拉萨(Tun Ab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1922年3月11日-1976年1月14日)是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自从1951年东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统主席职位之后,阿都拉萨便出任巫统副主席。长期以来,他是为人所熟知的东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继人。独立后,他出任副首相兼国防部长,一直到1970年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后,他乃坐上巫统主席之职位,并且出任首相之职位。
第三届
姓名:胡先翁
任期:1976年1月15日 – 1981年7月16日
尊称:团结之父
简介:敦胡先翁(1922年2月12日——1990年5月29日),又译做敦胡申翁,是一名马来西亚政治家,也曾经是一名律师。胡先翁曾于1976年1月15日至1981年7月16日任职马来西亚第三任首相,被称为“团结之父”。由于胡先翁生在一个富有民族主义与政治思想的政治世家,深受其家族影响,所以在担任公务员的同时,他也积极地投入了政治活动。1972年,胡先翁在巫统代表大会中获选为巫统副主席。1973年8月8日,被巫统最高理事会任命为代理署理主席(即第一副主席),以接替8月2日逝世的副首相敦伊斯迈医生。13日,晋升为副首相兼贸易与工业部长。1976年1月14日,首相阿都拉萨在伦敦病逝。15日,胡先翁在国家皇宫宣誓,就任马来西亚第三任首相。17日,在巫统最高理事会的紧急会议中受确定为巫统代主席。1978年,在巫统党选中不劳而获,成为巫统主席。
第四届
姓名:马哈迪·莫哈末
任期:1981年7月16日 – 2003年10月31日
尊称:现代马来西亚之父
简介:敦马哈迪·莫哈末(1925年12月20日—)生于吉打州的亚罗士打,曾任于1981年至2003年间担任马来西亚首相一职,后于2003年10月31日正式把首相的职务转交于阿都拉·巴达威。1964年,马哈迪·莫哈末以医生的专业身份代表巫统竞选国会议员,竞选获胜后进入国会,历任各种内阁职位,1976年担任副首相,1981年出任首相。2003年,他在举行巫统大会上,宣布退休。马哈迪·莫哈末是一名深具争议性的政治领袖,他在担任马来西亚首相期间,被认为是马来西亚现代化的工程师。无论如何,他也备受批评,特别是他的权威式的领导方式及其裙带作风。拥有“Dr. M”之称的马哈迪·莫哈末,在国际舞台上也非常积极,特别是以热切推动“亚洲价值观”着称。
第五届
姓名:阿都拉·巴达威
任期:2003年10月31日 -
尊称:廉洁先生
简介: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Abllah bin Haji Ahmad Badawi,1939年11月26日-),马来西亚第五任首相。1999年1月8日,前任首相马哈迪改组内阁,委任原外交部长阿都拉·巴达威为副首相兼内政部长,中止了外界对副首相人选的猜测,也使阿都拉一跃而为万众注目的政坛明星。阿都拉作为巫统元老及资深内阁部长,的确具备了出掌这两个重要职位的资格;而且,基于政治现实,马哈迪也有必要尽快委任一名副手,以填补权力真空;温文尔雅,形象清廉的阿都拉,遂成为马哈迪的选择。
‘贰’ 马来西亚的国王是国家权力最高的执行者吗
这个国家的国王看起来像是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但是实际上内阁才是真正的掌权者。二战期间马来西亚曾经被日军侵占,待日本投降之后它转而开始抗击英国的殖民统治。十多年以后,马来亚联合邦在未获得英国政府首肯的情况下自顾自地宣布独立。之后双方就独立一事纠纷多年,最后直至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英国才对马来西亚的独立给予承认。
现阶段,马来西亚的最高元首是阿卜杜拉·艾哈迈德·沙阿,于去年一月份接受任命,然后于七月份登基。而该国的现任首相则是敦马哈迪,于前年的时候组建了现在的内阁。
‘叁’ 马来西亚首相
拿督斯里纳吉敦拉萨:首相兼财政部长,2009年4月宣誓就职。大马第二任首相敦拉萨的长子。1953年7月24日生于彭亨州。获英国诺丁汉大学经济学士学位。1976年当选国会下议员,1978年任能源、电讯和邮电部副部长,是大马历史上最年轻的下议员和副部长。此后历任彭亨州州务大臣、文化、青年和体育部长、国防部长、教育部长等职。2004年1月起任现职,2004年3月大选后连任。巫统资深领袖,曾连续多次当选巫统副主席,2008年12月起任巫统主席。夫人拿汀斯里罗斯玛(Datin Seri Rosmah Mansor),育有五名子女。
‘肆’ 马来西亚政治,东南亚毒品
大马国会分成上议院跟下议院两院。下议院的议员是通过选举由人民一人一票分区选出。下议院选举完成后就由拥大多数议席的政党或阵线组织政府。上议院的议员是委派的。委派有两种,第一是由每一个州的政府派两个代表担任,另外是由联邦政府委派一定数量的人士担任,表面上说是委派社会各阶层的代表性人物担任,不过通常都是委派他们政党里的朋党担任。
在国会里投票选首相是只限下议院议员投票而已,当然是一人一票。其中有一个固定的程序,不过都是手续而已,最重要是有足够的下议院议员支持。去年霹雳州政府被推翻的案件是靠全部公务员系统加上州君主帮忙用偷鸡摸狗式偷来的,不算。
一,相反,在马来西亚毒品贩卖不但不合法,而且以重刑伺候,例如任何人只携带超过十五公克的海洛因入境被查获就会被控上法庭,罪成一定是死刑。
二,马来西亚首相是由国会下议院选举中赢取最多席位的政党或者是阵线的领导人担任。
现今大马有两大阵线,一为国民阵线,简称国阵,由以巫统为首的十四个政党组成,从大马独立至今已经执政联邦政权五十二年了。另外一个刚在二零零八年大选结盟的人民阵线,简称民联,由大马人民公正党,大马民主行动党及泛马回教党组成。
三、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文莱、越南、菲律宾等国的毒品贩卖都没有合法化,其他的国家就不清楚了。
‘伍’ 请各位帮忙找马来西亚的第六任首相的简介吧! Thanks!!!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
简介
纳吉布,全名:纳吉布·敦·拉扎克(马来语:Dato' Sri Mohd Najib bin Tun Haji Abl Razak,1953年7月23日-)他是马来西亚第二任总理拉扎克·侯赛因的长子。英国诺丁汉大学主修工业经济,1974年获得英国诺丁汉大学经济学士学位。1976年当选国会下议员,2004年至2009年4月2日为马来西亚副总理,现为马来西亚第六任总理。
职业生涯
2009年的纳吉布是马来西亚第2任总理拉扎克·侯赛因的长子,1953年7月24日生于彭亨州。
1974年,纳吉布赴英国诺丁汉大学深造,后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回国后他先后在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和国家石油公司任职。拉扎克·侯赛因1976年去世后,纳吉布子承父业,开始涉足政坛。同年,作为马来西亚主要政党之一的全国巫人统一机构(简称巫统)的候选人,纳吉布顺利当选国会议员,成为马来西亚最年轻的国会议员。
纳吉布的政治生涯可谓一帆风顺。1981年初,纳吉布当选巫统最高理事会成员。一年后,他战胜了对手穆赫塔尔·哈希姆,成功当选巫统青年团副主席。1987年,纳吉布又被任命为巫统青年团运动的代理领导人。
1988年巫统重组时,纳吉布被选为巫统青年团团长。1993年,纳吉布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当选为巫统的6位副主席之一。在1996年和2000年举行的党内大选中,身为资深领袖的纳吉布连续当选巫统副主席。2004年1月起他又开始担任巫统署理主席。纳吉布还在政府内阁中担任过多个部长级职务。
1987年8月,年仅25岁的纳吉布出任马来西亚能源、电信和邮政部副部长,成为该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部长。在3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纳吉布还先后担任过教育部正、副部长、国防部长、财政部副部长、青年及体育部长,几乎转遍了马来西亚重要的政府部门。
从2004年1月起,纳吉布开始担任马来西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2004年3月及2008年3月大选后获得连任。2008年9月他又被时任总理的巴达维任命为马来西亚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有人说纳吉布是个天生的政治家,在风云变幻的政坛上总能逢凶化吉,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2000年巫统领导人选举时,无论是马哈蒂尔派系,还是已经失势的安瓦尔遗留势力,都支持纳吉布,纳吉布成为了得票率最高的巫统副主席。在2009年3月26日召开的巫统大会上,纳吉布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毫无悬念地从巴达维手中接过巫统主席的职位。按照马来西亚的传统惯例,巫统主席将出任政府总理。纳吉布也自然而然地成为马来西亚新任总理。
纳吉布待人处事温文尔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无论问题多么尖锐,他都不会表露出任何不悦,回答总是恰当得体。另外,纳吉布也十分重视汉语教学。马来西亚是个多种族的国家,华裔人口占相当比例。纳吉布认为知晓汉语很有益处,他曾说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强国,并将日益强大,汉语将成为重要的国际语言。为此,他鼓励其他种族的马来西亚人学习汉语,以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增强马来西亚的竞争力,扩大经商网络,增加就业机会。
‘陆’ 马来西亚总统是谁
米詹·扎因·阿比丁 (Sultan Mijan Zainal Abidin)196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丁加奴州,1998年5月15日就任丁加奴州苏丹。1999年4月任马来西亚副最高元首,时年仅37岁,是马来西亚最年轻的苏丹。2001年12月连任副最高元首。2006年11月3日,马来西亚统治者会议举行特别会议,推选阿比丁为第13任最高元首。同年12月13日宣誓就职。2007年4月26日登基 。
‘柒’ 马来西亚历届首相列表
1、东姑阿都拉曼1963年9月16日至1970年9月22。
于1903年2月8日出生于吉打州亚罗士打的皇宫。他父亲是吉打州第24任统治者苏丹阿都哈密哈林沙。
1954年,东姑阿都拉曼成为了英属马来亚的首席部长。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独立时,他被推选为第一任首相。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后,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他被尊称为“独立之父”、“马来西亚国父”。
2、阿都·拉萨k,1922年3月11日–1976年1月14日。
巫统在阿都·拉萨的领导下,采取了一连串的新政策,积极推动国民教育政策,倡议关于实现东南亚中立化的《吉隆坡宣言》。此外,他宣布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俾在20年内建立起一个马来人的经济社会,让马来族享有特权,如公司股权、大学学额等,以提高马来族的经济地位,这给巫统带来了新的面貌。
3、胡先·翁(马来语:Hussein Onn,1922年2月12日-1990年5月29日),又译侯赛因·奥恩,是第三任马来西亚首相(1976年至1981年),被称为“团结之父”。
胡先翁于1922年2月12日出生在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是马来西亚巫统首任主席拿督翁惹化的儿子,母亲是拿汀·哈丽玛·胡先。
4、马哈蒂尔·穆罕默德(Mahathir),1925年12月20日出生于马来西亚吉打州亚罗士打市。全名为马哈蒂尔·穆罕默德(Mahathir bin Mohamad)。任期:1981年7月16日至2003年10月31日
5、阿都拉·阿末·巴达威(马来语:Abllah Ahmad Badawi),又译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1939年11月26日出生在马来西亚槟城州,是第五任马来西亚首相(2003-2009),简称阿都拉。
‘捌’ 马来西亚第四任首相
马哈迪·莫哈末
Mahathir bin Mohamad
马来西亚第4任首相
任期
1981年7月16日 – 2003年10月31日
出生 1925年12月20日 (1925-12-20) (82岁)
马来西亚吉打州亚罗士打
政党 巫统
配偶 茜蒂哈斯玛
职业 医生
信仰 伊斯兰教
敦马哈迪·莫哈末(1925年12月20日—)生于吉打州的亚罗士打,曾任于1981年至2003年间担任马来西亚首相一职,后于2003年10月31日正式把首相的职务转交于阿都拉·巴达威。
1964年,马哈迪·莫哈末以医生的专业身份代表巫统竞选国会议员,竞选获胜后进入国会,历任各种内阁职位,1976年担任副首相,1981年出任首相。2003年,他在举行巫统大会上,宣布退休。
马哈迪·莫哈末是一名深具争议性的政治领袖,他在担任马来西亚首相期间,被认为是马来西亚现代化的工程师。无论如何,他也备受批评,特别是他的权威式的领导方式及其裙带作风。
拥有“Dr. M”之称的马哈迪·莫哈末,在国际舞台上也非常积极,特别是以热切推动“亚洲价值观”着称。
2008年5月19日, 马哈迪宣布退出巫统[1], 并且表示只有巫统主席兼首相阿都拉·巴达威辞职下台后才会重新入党。
马哈迪在任内, 对司法部门进行政治干涉, 1998年, 他为了一些对政府不利的法庭宣判, 罢免联邦法院院长和好几名最高法院法官, 造成司法危机[1]。
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高庭法官陈汉章透露, 他在1997年的一场选举官司中宣判执政党候选人当选无效之后, 马哈迪欲透过法官仲裁委员会来革除其法官职位[2]。
马哈迪牵涉轰动一时的司法丑闻“林甘影片”[3], 在他给皇家委员会的供词中, 他承认在委任法官之前会谘询和听取其他人的意见,这些人当中,有可能包括商人陈志远[4]]。
在一些经济专家的反对下,马哈迪执意推动国产车普腾(Proton)计划,专家们反对的理由是马来西亚缺乏宏大的国内汽车市场以及该计划缺乏经济效益。过去20年来,马来西亚纳税人支付政府津贴来维持普腾, 马来西亚驾车人士因为政府征收高昂关税以保护普腾而需支付高价钱来购买汽车,这使得一些因为公共交通系统欠完善而买普腾车的马来西亚人承受财务负担[5]。
1987年10月, 因为前副首相安华执意委派不懂中文的校长掌管华文小学, 造成华人社会普遍不安, 马哈迪采用高压手段进行茅草行动(Operasi Lalang), 援引内部安全法扣留了100多人(包括年迈的华教人士沈慕羽)和关闭了3家中英文报章(中文《星洲日报》、英文《星报The Star》和马来文《祖国报(Watan)》[6]。
严重的裙带风气, 例如: 最显着的是玲珑集团的哈林沙艾(Halim Saad)、流动电话集团工艺资源(TRI)和马航的达祖丁(Tajudin Ramli)[7]。还有经营槟城造船工业(PSC)失败的阿明夏(Amin Shah Omar)[8]以及伊佳兰(Ekran)的陈伯勤(Ting Pek Khiing)。2000年马哈迪领导的政府以每股8令吉的价格向达祖丁(Tajudin Ramli)买回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股权,那时候,马航在吉隆坡股票市场的市场股价只有3令吉68仙 [9]。
自以为是, 无视经济专家的建议,实施抄袭日本和韩国的重工业计划(所谓的向东政策), 发展钢铁业(柏华嘉控股Perwaja)、汽车业(普腾Proton)和混凝土业, 这些失败的计划带来重大问题和无数的金钱损失。特别是柏华嘉, 涉及高层贪污舞弊、管理不当的问题[10]。
藐视马来西亚联邦宪法、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的社会, 执意推动回教化, 甚至宣称世俗国家马来西亚是回教国。于1981年拉拢安华进入巫统,协助推动国家行政回教化(Menyerap Nilai-Nilai Islam Dalam Pentadbiran Negara)的政策。
2008年3月马来西亚国会大选后, 马哈迪的言论渐渐变成种族主义。 2008年8月9日, 马来西亚律师公会公开讨论改信回教所引出的问题。这个公开论坛的目的是要克服改信回教后衍生的课题, 可是进行不到几小时就受到回教激进份子的干扰与恫言闹事的情况下被迫提前结束。马哈迪较后发表声明, 表示“由于马来人越来越软弱,才令其他种族越来越大胆提出本身的诉求,侵犯马来人的权益,甚至还谈及敏感的宗教课题,马来人的前景令人担忧。”[11]
2003年, 马哈迪在第10届回教大会组织峰会上发表反犹太人言论, 此举受到西方国家的谴责
‘玖’ 马来西亚历届首相
马来西亚历届首相资料
======
第一届
======
姓名:东姑阿都拉曼
任期:1957年8月31日 - 1963年9月22日
尊称:国父 或 独立之父
简介:东姑阿都拉曼(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 Hamid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是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同时亦被视为“马来西亚国父”。1954年, 东姑阿都拉曼成为了马来亚的首席部长。马来亚在 8月31日,1957年马来亚独立时,他成为了马来亚的第一任首相。他在1970年时辞职,阿都拉萨就成为第二任首相 。1990年因病逝世,享年87岁。http://jinian.moonlightchest.com/11/default.asp
======
第二届
======
姓名:阿都拉萨
任期:1970年9月22日 - 1976年1月14日
尊称:发展之父
简介:敦阿都拉萨(Tun Ab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1922年3月11日-1976年1月14日)是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自从1951年东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统主席职位之后,阿都拉萨便出任巫统副主席。长期以来,他是为人所熟知的东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继人。独立后,他出任副首相兼国防部长,一直到1970年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后,他乃坐上巫统主席之职位,并且出任首相之职位。http://jinian.moonlightchest.com/74/default.asp
======
第三届
======
姓名:胡先翁
任期:1976年1月15日 – 1981年7月16日
尊称:团结之父
简介:敦胡先翁(1922年2月12日——1990年5月29日),又译做敦胡申翁,是一名马来西亚政治家,也曾经是一名律师。胡先翁曾于1976年1月15日至1981年7月16日任职马来西亚第三任首相,被称为“团结之父”。由于胡先翁生在一个富有民族主义与政治思想的政治世家,深受其家族影响,所以在担任公务员的同时,他也积极地投入了政治活动。1972年,胡先翁在巫统代表大会中获选为巫统副主席。1973年8月8日,被巫统最高理事会任命为代理署理主席(即第一副主席),以接替8月2日逝世的副首相敦伊斯迈医生。13日,晋升为副首相兼贸易与工业部长。1976年1月14日,首相阿都拉萨在伦敦病逝。15日,胡先翁在国家皇宫宣誓,就任马来西亚第三任首相。17日,在巫统最高理事会的紧急会议中受确定为巫统代主席。1978年,在巫统党选中不劳而获,成为巫统主席。
======
第四届
======
姓名:马哈迪·莫哈末
任期:1981年7月16日 – 2003年10月31日
尊称:现代马来西亚之父
简介:敦马哈迪·莫哈末(1925年12月20日—)生于吉打州的亚罗士打,曾任于1981年至2003年间担任马来西亚首相一职,后于2003年10月31日正式把首相的职务转交于阿都拉·巴达威。1964年,马哈迪·莫哈末以医生的专业身份代表巫统竞选国会议员,竞选获胜后进入国会,历任各种内阁职位,1976年担任副首相,1981年出任首相。2003年,他在举行巫统大会上,宣布退休。马哈迪·莫哈末是一名深具争议性的政治领袖,他在担任马来西亚首相期间,被认为是马来西亚现代化的工程师。无论如何,他也备受批评,特别是他的权威式的领导方式及其裙带作风。拥有“Dr. M”之称的马哈迪·莫哈末,在国际舞台上也非常积极,特别是以热切推动“亚洲价值观”着称。
======
第五届
======
姓名:阿都拉·巴达威
任期:2003年10月31日 -
尊称:廉洁先生
简介: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Abllah bin Haji Ahmad Badawi,1939年11月26日-),马来西亚第五任首相。1999年1月8日,前任首相马哈迪改组内阁,委任原外交部长阿都拉·巴达威为副首相兼内政部长,中止了外界对副首相人选的猜测,也使阿都拉一跃而为万众注目的政坛明星。阿都拉作为巫统元老及资深内阁部长,的确具备了出掌这两个重要职位的资格;而且,基于政治现实,马哈迪也有必要尽快委任一名副手,以填补权力真空;温文尔雅,形象清廉的阿都拉,遂成为马哈迪的选择。
‘拾’ 马来西亚的首相
马来西亚的首相
国父东姑阿都拉曼。
出生日期 1903年2月8日
出生地区
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吉打州阿罗士打
逝世日期 1990年12月6日
逝世地区
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吉隆坡
妻子
第三任妻子诺扎克·巴拉克巴哈
马来西亚首相
任
第一任首相
首相任期 1957年8月31日 - 1963年9月16日
马来西亚联邦首相
任
第一任首相
首相任期 1963年9月16日 - 1970年
东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 (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Hamid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 是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
1951年,东姑阿都拉曼不顾家人及朋友的劝告,辞去政府法律部门的职位,出任巫统全国主席,接下领导巫统的重任。
1954年, 东姑阿都拉曼成为了马来亚的首席部长。独立前,东姑阿都拉曼在已故陈祯禄及敦李孝式合作下,提出“联盟”的理想,即是巫
统、马华及印度国大党的合作协约。
那时起,东姑开始竭力为争取马来亚独立而奋斗,之后东姑率领我国独立代表团赴英国,与英国政府谈商马来亚独立问题,经过谈判后,双方达致协议,马来亚
终于在不流1滴血的情况下,取得独立。
领导独立成功的东姑阿都拉曼,从此成为马来西亚国父,并且出任我国第1任首相。国父于1990年在吉隆坡中央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9岁。
东姑阿都拉曼在位13年期间,对各民族一视同仁的政策,促进各族和谐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的大马子民爱戴与尊敬。他在1970年时辞职。
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敦拉萨
任职: 马来西亚第2任首相
任期:1970年9月22日 - 1976年1月14日
出生日期: 1922年3月11日
逝世日期: 1976年1月14日
出生地点: 北根, 彭亨
逝世地点: 伦敦, 英国
妻子:拉哈诺雅
职业:律师
政党:巫统
敦拉萨于1970年9月22日从国父兼第1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手中接棒,成为我国第2任首相,但于1976年1月14日病逝。
敦拉萨在位时,宣布实行为期20年的新经济政策,主要是不分种族提高人民收入及增加就业机会,尤其是改善贫苦人民的生活素质,并且极力通过联络土地发展计划( FELDA)及他惠民计划,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准,发展国家经济,因此被喻为“发展之父”。
在国民团结及稳定政治方面,敦拉萨也功不可没;在外交方面,敦拉萨的努力令马来西亚在国际上“冒起”。
1972年,敦拉萨改变大马的外交政策,开始与共产国家接触,并致力促进东南亚成为和平
、自由及中立区域。1974年5月,敦拉萨访问中国,促使马中邦交关系一直持续至今。
马来西亚第三任首相-敦胡申翁
马来西亚第3任首相
任期
1976年1月15日– 1986年7月16日
出生 1922年2月12日
马来西亚柔佛
逝世 1990年5月29日
美国旧金山
政党
巫统
专业领域
律师
敦胡申翁于1976年出任我国第3任首任,直到1981年7月16日以健康为理由卸下首相一职,将这重要棒交给敦马哈迪。
敦胡申翁上任后,除了继续完成敦拉萨生前未完成发展我国的一些重大计划,同时也采取多项措施,使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繁荣。
敦胡申翁较着重国民团结,他认为,人民团结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因此,当敦胡申翁在位时的国庆日主题,总离不开“团结”,如1977年的“团结进步”主题、1979年的“团结守纪”主题等。
在敦胡申翁领导期间,马来西亚的经济与政治更加成熟;尽管不同种族和多元文化,全民与敦胡申翁达致共识,共同朝向团结道路。
马来西亚第四任首相-敦马哈迪
敦马哈迪于1925年12月20日,在吉打州亚罗士打诞生,50年后,他成为我国第4任首相,并领导大马迈向先进国,成为备受尊祟的政治家。
1981年以前,很多外国人并不认识马来西亚。然而,自马哈迪于1981年出任首相后,马来西亚广为全球注目。
如今,大马不仅在经济的杰出表现,更因为成功克服种族的障碍,成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国家的典范。
1991年2月28日,马哈迪提出了划时代的宏愿∶马来西亚将在2020年成为先进工业国。
1970至1990年的“新经济政策”结束后,马哈迪在国家经济展现蓬勃力量时,提出在2020年先进工业国宏愿,拟定了国家未来30年的发展蓝图。
这个宏愿以实际条件为基础,而且是1项超越种族、政治和宗教的国家发展大计划。
马来西亚第五任首相-阿都拉巴达威
我国第5任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巴达威(昵称Pak’lah),亲民形象深入民间。
阿都拉深受父亲的影响,生长在1个政治世家,由于父亲的关系,年轻时的阿都拉对宗教及政治产生浓厚兴趣,为日后政治旅程的辉煌成,奠下稳固基础。
阿都拉性格冷静、温和及亲民形象,深受人民爱戴,无论在外交平台及平时出席民间活动,都显露其领导人的风采,人民坚信他能发挥所长,带领马来西亚迈向另一高峰。
上任后,阿都拉马上采取肃贪行动,他曾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努力(肃贪),因为没有人要和1个贪污的国家接触
。”赢得全国人民的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