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姓温有多少人

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姓温有多少人

发布时间: 2022-09-26 17:34:27

① 马六甲海峡有多大

马六甲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千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

马六甲海峡,又译做麻六甲海峡(英语:Strait of Malacca;马来语:Selat Melaka):是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漫长海峡,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近代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交通港端口,国际上习惯用它称呼该海峡。区别:新加坡海峡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段属缅甸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的新加坡海峡里最窄处只有37千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

(1)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姓温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马六甲海峡有悠久的历史。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公元7-15世纪,中国、印度和中东的阿拉伯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开辟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线。马六甲是马来西亚近代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交通港端口,国际上习惯用它称呼该海峡。

1869年,苏伊士运河贯通,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东方的航路。马六甲海峡的通航船只急剧增多。过往海峡的船只每年达10万多艘,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着名大港,吞吐量为世界第四。港内码头岸线长达三四千米,可同时容纳30余艘巨轮停泊。拥有40万吨级的巨型船坞,能修理世界最大的超级油轮。

② 马来西亚有多少人口

马来西亚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马人口达3166.07万。其首都吉隆坡人口约167.4万人(2011年7月,马统计局)

马来西亚(英语:Malaysia),简称大马。马来西亚被南中国海分为两个部分:位于马来半岛的马来西亚半岛(北接泰国,南部与新加坡隔着柔佛海峡)及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的马来西亚沙砂(南接印度尼西亚,文莱国夹在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间)

1957年8月31日,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马来亚独立。1963年,马来亚联同新加坡、沙巴州及砂拉越州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首都为吉隆坡,联邦政府则位于布城。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府系统密切仿照威斯敏斯特的议会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基于普通法。国家对内外的最高代表被称为元首, 而政府首脑是首相。

马来西亚是一个新兴的多元化经济国家。经济在1990年代突飞猛进,为 “亚洲四小虎” 国家之一,是资本主义国家。马来西亚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旅游业是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知识经济服务业也在同步扩张。

此外,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英联邦、不结盟运动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主要参与的军事行动有五国联合防卫和联合国维和行动。

  • 中文名称:马来西亚

  • 英文名称:Malaysia

  • 简称:大马

  • 所属洲:亚洲

  • 首都:吉隆坡

  • 主要城市:怡保、马六甲、新山、槟城

  • 国庆日:8月31日

  • 国歌:《我的祖国》

  • 国家代码:MYS

  • 官方语言:马来语

  • 货币:林吉特

  • 时区:UTC+8

  • 政治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 人口数量:31,187,265(2016年)

  • 人口密度:94.9人/平方公里(2016年)

  • 主要民族:马来人、华人、印度人

  •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

  • 国土面积:330257平方公里

  • 水域率:0.3%

  • GDP总计:2963.59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 人均GDP:9503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 国际电话区号:+60

  • 国际域名缩写:.my

  • 道路通行:靠左驾驶

  • 国花:大红花(扶桑/朱瑾)

  • 国家格言:“团结就是力量”

  • 人类发展指数:0.773高(第62位,2014年)

  • 法律体系:英美法系

  •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 高等学府: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 华人族群:福建人、广东人、海南人

  • 主要航空公司: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亚洲航空

  • 马来西亚日:9月16日

  • 别名:祃涞坹

  • 马来文:Malaysia

  • 爪夷文:مليسيا

马来西亚地理

位置境域

马地处北纬1°-7°,东经97°-120°。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马国土面积 330257 平方公里。海岸线部长 4192 公里,是东南亚国家之一,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马来西亚半岛(简称半岛)和马来西亚沙砂(简称沙砂)两部分。

半岛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南中国海,南濒柔佛海峡与新加坡毗邻,并建有两条长堤相通,半岛上共11州属;沙砂即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位于婆罗洲北部,汶莱则夹于沙砂两州之间。

气候特征

因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的四季之分,一年之中的温差变化极小,平均温度在26-30℃之间、全年雨量充沛,3-6月及10月至次年2月是雨季。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

自然资源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产锡大国,因过度开采,产量逐年减少。石油储量丰富,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盛产热带硬木。

原始森林中,栖息着濒于绝迹的异兽珍禽,如善飞的狐猴、长肢棕毛的巨猿、白犀牛和猩猩等等,鸟类、蛇类、鳄鱼、昆虫等野生动物数量也很多。兰花、巨猿、蝴蝶被誉为马三大珍宝。

③ 马六甲海峡介绍

马六甲海峡(Malacca Strait) 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连接南海与安达曼海,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水道。西北至东南走向,长约九百公里。北口宽,南口窄。峡底较平坦,水深由北向南、由东往西递减,一般为二十五至二十七米。航道最窄处在东岸波德申港附近的一点八米浅滩处,宽约五点四公里。主要深水航道偏于海峡东侧,可航吃水二十米的巨轮。两岸地势低平,多红树林海滩,淤积旺盛,东西海岸线每年可伸展六十至五百米。西岸多大片沼泽与广大的泥质岛屿,大船不易靠岸;东岸有零散的岬角或岩岛,便于船只停泊。通航历史远达两千多年,是环球航线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年有五万多艘货轮、油轮及其他船只通过该海峡。

④ 马六甲海峡是什么气候类型

马六甲海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特点:终年高温多雨,多对流雨。

⑤ 马六甲海峡介绍

马六甲海峡又译做麻六甲海峡(英语:Strait of Malacca;马来语:Selat Melaka)是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马六甲海峡连接安达曼海(印度洋)和南海(太平洋)的水道,西岸是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东岸是西马来西亚和泰国南部,面积为65,000平方公里(25,000平方里)。海峡长度为800公里(500里),状似漏斗,其南口宽只有65公里(40里),向北渐宽,到印尼的沙璜和泰国的克拉地峡之间的北口已宽达249公里(155里)。马六甲海峡因在马来亚海岸上的贸易港口4马六甲(Melaka,原称Malacca)而得名,该城在16和17世纪时是重要的港端口。 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水深25至150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也是亚洲与大洋州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因沿岸有马来西亚一古城马六甲而得名。海峡现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3国共管。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 马六甲海峡东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海运繁忙。每年约有10万艘船只(大多数为油轮)通过海峡。日本从中东购买的石油,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里运往国内的。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马六甲海峡有悠久的历史。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公元7~15世纪,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开辟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线。 1869年,苏伊士运河贯通,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东方的航路。马六甲海峡的通航船只急剧增多。近年来,过注海峡的船只每年达10万多艘,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着名大港,吞吐量为世界第四。港内码头岸线长达三四千米,可同时容纳30余艘巨轮停泊。拥有40万吨级的巨型船坞,能修理世界最大的超级油轮。 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有一条细长的水道,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海。这就是马六甲海峡。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马六甲海峡,因沿岸的马六甲古城而得名。马六甲城原是个小渔村,位于马来半岛南岸,从15世纪中期起,开始兴旺起来,建立了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到16世纪初,马六甲城已十分繁华,不亚于当时的威尼斯、亚历山大和热那亚等地中海名城。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发达国家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运出。 马六甲海峡,沿岸美丽富饶。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上,年降雨量在3000毫米左右。热带丛林遍布两岸,高达60米的常绿树随处可见。各种藤萝攀缘植物,像天罗地网缠绕在巨树之间。两岸又是热带橡胶、锡和石油的重要产地。西北端的槟榔屿,风光秀丽,被誉为“东方明珠”。 战略地位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重要性可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 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水道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通道,连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个大国:中国、印度与印度尼西亚。另外也是西亚石油到东亚的重要通道,经济大国日本常称马六甲海峡是其“生命线”。 每年约有5万艘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据估算这数字在20年后将增加一倍。占了世界的海上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份额。世界四分之一的运油船经过马六甲海峡。例如:在2003年,一天估算有1千1百万桶石油(约1,700,000 m3)经过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作为连接印度洋和南海的水道,马六甲海峡是印度和中国之间最短的海上航道,因此也是世界上水上运输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早年它曾帮助大批的亚洲移民确定穿过马来群岛的方向。马六甲海峡曾先后接连被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所控制。 在20世纪,苏门答腊东部沿海离巽他陆棚不远地区的油井已使一些石油公司开始在马六甲海峡勘探石油。除其他船只外,马六甲海峡还可供来往于中东油田和日本及其他东亚国家海港之间的大型油轮航行。 日本称其为“海上生命线” 经济地位 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重要性可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 经济上的重要性 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通道,连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个大国:中国、印度与印尼。另外也是西亚石油到东亚的重要通道,经济大国日本常称马六甲海峡是其“生命线”。 每年约有5万艘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据估算这数字在20年后将增加一倍。占了世界的海上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份额。世界四分之一的运油船经过马六甲海峡。例如:在2003年,一天估算有一千一百万桶石油(约1,700,000m³)经过马六甲海峡。

⑥ 马六甲海峡地图

马六甲海峡又译做麻六甲海峡,是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漫长海峡,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近代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交通港端口,国际上习惯用它称呼该海峡。新加坡海峡只是其中的一小段。

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段属缅甸海,东南端连接南海。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的新加坡海峡里最窄处只有37千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

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的油轮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马六甲海峡对于日本、中国、韩国,都是最主要的能源运输通道,是海上生命线。

(6)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姓温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由于它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最捷径的通道,有许多天然良港。如新加坡港,印尼的皇京港等港口,便于往来商船补给,中转物资。

当地经济在这种繁忙的商务活动带动下获得飞速发展。新加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紧紧抓住机遇,把它的天然地理优势发挥到极致,赚取了大把的真金白银。

⑦ 郑和远航的资料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一位杰出人物,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一个重要事件,他也被国际上公认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郑和下西洋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了不起的事件,凝聚并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这种精神和品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动力.

一、郑和下西洋的时代(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的时代,从1405—1433年,是处在15世纪.15世纪最初的30年里,在亚欧大陆两端的东方和西方,几乎同时向海洋进军.东方以中国郑和下西洋为代表,西方以葡萄牙亨利王子沿非洲西岸探索为代表,东西方的航海在很大意义标志着人类的活动舞台开始由大陆转向海洋.

我以为,人类经过千百年的航海实践的积累,到15世纪初发生明显的变化,进一步认识到海洋的价值和作用,而大航海活动就是这种认识的一种实践.但是应该指出,孕育和创造东方航海和西方航海活动的社会基础是有区别的,这就是我们要进一步分析郑和下西洋当时的社会背景.

1、西方航海的时代

推动西方大航海的动力是经济因素,当然有部分宗教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这种经济动因来源于欧洲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家知道,14-15世纪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扩展到大西洋沿岸,当时西欧各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商品货币的需求激增,尤其是对黄金、白银的追求.各国都鼓励和支持航海探险,寻找黄金,开拓海外殖民地.

因此,15世纪大航海时代的西方是处于进入“资本主义曙光”的前夜,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资本主义积累资本的迫切要求,是西方航海的主要动力.他们的航海是血腥的,推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2、中国郑和下西洋的时代

中国当时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由唐中叶的发展高峰向下坡缓慢的发展,但明初仍是世界上一个强大的国家,在许多方面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的15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明初“永乐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

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作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除了郑和下西洋,还有浚通大运河,编撰《永乐大典》,建立奴儿干都司,迁都北京等.朱棣在朱元璋恢复经济和生产的基础上,使明朝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松江成为全国的纺织中心,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是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矿业、冶炼业、造船业兴旺发达,出现了繁荣.

永乐皇帝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了国家对外政策,采取对外开放,稳定周边,把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与世界、尤其是周边的环境结合起来,想争取一个长治久安的和平局面.郑和下西洋就是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大举措.所以,郑和下西洋是符合明初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朱棣也是很有政治远见的.就郑和下西洋的动因而言,主要是出于政治上考虑,经济活动也有,我个人理解,经济活动是作为实现朱棣天下一家的“大一统”的一个内容.

从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的时代可以看出,是人类活动由陆地向海洋进军的时代,在没有机械动力、世界的海洋绝大部分还是未知海域、阻隔着世界的时候,郑和七下西洋是一个伟大的壮举.

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

(一)郑和其人

郑和(1371-1433年)原姓马,名和,字三宝,出生在云南省昆阳州人(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郑和的父亲和他的爷爷曾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朝觐.郑和母亲姓温,非常贤良.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哥哥叫马文铭.郑家在当地很受人们的尊敬.

1381年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派手下大将傅友德、蓝玉等率30万大军,发起统一云南的战争.在战乱中,年仅11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虏,被阉割,在军中做秀童.云南平定之后,1385年,又随军调往北方,先后转战于蒙古沙漠和辽东等地.19岁时,被挑选送到北京的燕王府服役,从此追随雄心勃勃的燕王朱棣身边,逐渐得到朱棣的信任.尤其是1399-1402年,朱棣为和他的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进行了“靖难之役”,郑和立下功劳,帮助朱棣登上皇位.郑和被提升为内官监太监.1404年,永乐二年正月初一,朱棣为表彰郑和的功绩,亲笔赐姓“郑”,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是太监,自己没有子女,他做官后,从他哥哥过继一个儿子,他儿子结婚繁衍后代,主要有两支:一支在南京,有几百人,苏州有个分支;一支在云南,主要在玉溪,并有一分支到泰国清迈市.

(一)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着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1、人数众多,组织严密

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

首先,人数多

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

第一次:27800人

第二次:27000人

第四次:27670人

第七次:27550人

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27000人以上.约明朝军队5个卫,每个卫5000-5500人;从现在看到的《武职簿》,主要是来自沿海卫所.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1500人之间;170多;265人.我这里不是单纯地谈数量,而是说明一个科学道理,航海人数的多少,反映了一种实力,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它需要各方面物质保障,很不容易.

其次,船队编制. 根据我们海军专业人员多年研究,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航海部分: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外交贸易部分: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后勤保障部分: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 从对郑和船队人员组成研究,编制是完善的、严密的,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航海经验,确保郑和下西洋的实现.

2、船舶种类齐全

航海活动离不开船.从中国造船历史看,由木筏—独木舟—船,由木船—金属船—合成材料的船,船的大小、形状、种类、材料都不断变化.郑和下西洋的船,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这是我们许多船史专家长期研究的结论.

(1)数量

每次出使都在200多艘.大船“宝船”数量都在40以上——60多之间,而西方航海时哥伦布3—17艘;达加马4艘;麦哲伦5艘.

(2)种类

一些学者根据文献如《龙江船厂志》、《武备志》、《西洋记》、碑刻等记载结合郑和航海的需要进行研究,认为郑和下西洋的船最少有7种,包括:宝船、马船、战船、座船(战座船)、粮船、水船等.宝船——帅船,取宝之船.马船——快速的综合补给船,搭载中层官员、军需品、各国朝贡的动物,并能作战.战船——护航用,吨位小,机动灵活,配有火器和战斗员,保障整个船队航行安全.座船——用于船队防海盗袭击和执行两栖作战.粮船——装载粮食和副食品.水船——储存运载淡水.在当时世界的航海,都没有此船,配置专用的水船,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说明造船技术的先进和航海能力.

关于郑和宝船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目前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船型、船的尺度。

3、装备先进

郑和下西洋船队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在宋代之前是冷兵器时代,从北宋到清代中叶是冷兵器和火器并存时代。明初,火器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不仅种类多,而且质量也有很大提高。热兵器所占比例增多。郑和船队中装备了先进的兵器;如碗口铣,一种可灵活操作的火炮;喷筒,用于水战、攻城池用的。在一些博物馆可以看到一些,水陆通用的。出现了新兵器“赛星飞”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水雷雏形的记载。

郑和下西洋是一个庞大的船队,船与船、分船队与分船队之间需要联络、指挥、调度,当时还没有近代通讯方式,以及现在的电讯方式。茫茫大海上,晚上怎么联系?刮风下雨雾天怎么办?这都是古代航海要面临解决的问题。这么大、这么多、这么长时间、这么远,如何来管理?而且每次都安全返回,说明中国古代人在指挥和管理上的智慧是了不起的。那么郑和船队用什么方式联系呢?船队配有交通艇、音响信号、旗帜等装备。史书记载,船队“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务在前后相继,左右相挽,不致疏 虞。”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郑和船队是完全按照海上航行和作战需要来进行编组的,在统一指挥下形成一支严密的船队,这是创造郑和成功远航的重要基础.

(三)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技术

大家知道,在人类步入航空和航天时代之前,航海是人类科技成就的集纳点,航海科技的水平反映出一个时代科技发展水平高低.今天,海洋技术仍然是高技术领域.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就反映了我们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的科技成就.最能代表和体现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天文航海技术

中国很早就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郑和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人们称“牵星术”.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 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2、地文航海技术

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

3、《郑和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得以传世,多亏明代晚期作者茅元仪收录在《武备志》中.原图呈一字形长卷,收入《武备志》时改为书本式,自右而左,有图20页,共40幅,最后附“过洋牵星图”二幅.海图中记载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标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等.其中明确标明南沙群岛(万生石塘屿)、西沙群岛(石塘)、中沙群岛(石星石塘),1947年民国政府内政部以郑和等命名南海诸岛礁,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该图与同时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兰海图相比,《郑和航海图》制图的范围广,内容丰富,虽然数学精度较其低,但实用性胜过波特兰海图.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指出:关于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问题,米尔斯(Mills)和布莱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细的研究,他们二人都很熟悉整个马来半岛的海岸线,而他们对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郑和下西洋折射出的中国先进航海科技光辉,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伟大智慧,从而创造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程.

三、郑和下西洋的航程

郑和下西洋具有历史性的突破,他的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到达南端的好望角,也就是说抵达了大西洋,涉及三大洋,为此前的中国航海史上所没有,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居于领先地位.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要早83年和107年,在当时靠木船、仅凭借自然的风力航行,克服海上种种困难是非常了不起的.不仅要有航海技术、造船技术、航海经验,掌握海洋知识,而且也需要勇气和探险精神.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期就开辟了西航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两广地区,最远到达今天的斯里兰卡.唐宋时期,中国的远洋船舶抵达波斯湾,到了红海和东非海岸.这在中国文献和阿拉伯文献中都有记载.元代着名的旅行家汪大渊在1330年和1339年两次乘商船到达桑给巴尔.《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忽必烈皇帝曾经派遣使者访问马达加斯加.这些为以后中国人的航海奠定了基础.元代以前中国西航的远洋航线,船舶基本上是进行沿岸航行,船的规模、数量和人数、航行的次数,持续的时间都远不及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使中国的远洋航行出现了实质性的突破,开辟了一些新航线,形成了多点交叉的海上交通网络.

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沿海南下,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风,11—12月,季风来了,便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第一站到达占城,再到东南亚各国,进入印度洋.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到达古里.它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第四次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有学者对航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郑和重要航线有56条,航线总长15000英里.

如开辟了古里到溜山到东非索马里摩加迪沙(木骨都束)、卜喇瓦、肯尼亚的麻林地.并向南航行到比剌(莫桑比克港)、孙剌(今索法拉港).分船队进入了德拉戈阿港附近附近的南非风暴区,远远超过了季风航行的要求.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从航海发展史角度看,比较成熟,具有创新性的突破,为以后的航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与功绩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1、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威胁满剌加、苏门答剌、占城、真腊,甚至在三佛齐,还有杀害明朝使臣的,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再一个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十分嚣张,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明朝皇帝采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所以从明朝派遣郑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实现和平的使命.

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在当时国际环境条件下,陈祖义几千人,阿烈苦奈儿上万人,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是难以实现和平的.

李约瑟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2、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

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西北的帖木儿帝国.中国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朝末年,日本国内发生内战,部分武士和浪人为了生存便到中国沿海抢劫,到明初朱元璋时期,非常猖獗.当时明朝刚刚建立,国内还不稳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内,国防上采取被动的防御战略,在沿海省份设立卫所,在北方修长城和派兵屯边.

朱棣时期,陆海两方面对明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改变了被动防御战略,主动出机,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组建了郑和舟师,震慑和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

3、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国家实施这么大的战略行动,它是多方面考虑的.在郑和船队下西洋过程中展开许多贸易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是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它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这些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这是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当时各国都积极到中国来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护,一方面得到的丰厚赏赐.据统计,永乐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4个国家先后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最多一次有18个国家朝贡使团同时来华,还有3位国王在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遗嘱要托葬中华.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种官方贸易.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是明朝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这种贸易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多数以货易货.最有影响的是击掌定价法.在印度古里国,中国船队到达后,由当地的代理人负责交易事宜,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一旦定下,决不反悔.双方互相击掌表示成交.这种友好的贸易方式,在当地传为美谈.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贸易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三种民间贸易.这种贸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带动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据有学者研究,郑和使团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带一些中国货物在沿途进行交换.东南亚百姓对中国丝绸、瓷器、工具非常喜欢,郑和船队一到都争先恐后的划船或到码头交易,有的还请官兵到当地的集市设摊交易.当时中国主要输出的瓷器、丝绸、茶叶、漆器、金属制品、铜钱等,中国换回的主要是珠宝、香料、药材、珍奇动物等,当时中国从海外进口100斤胡椒,当地价值1两,回到国内出售20两,利润丰厚.

郑和下西洋进行的贸易活动有政治行为的贸易,也存在经济行为的贸易.

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贸易,还传播先进的中国的文化.当时东南亚、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非常向往中华文明.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还肩负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的使命.郑和出色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造船技术等.

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留下郑和遗迹,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的敬意.

4 、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占据着地球表面积70.8%,拥有着丰富的资源.自古以来,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盛衰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早期创造了龙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郑和下西洋在海洋事业上还有许多贡献.郑和的功绩是辉煌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从30多岁开始,前后28年献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已经60岁了,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业,他毅然率领船队出使,这次他再没有回来,病逝在印度的古里,时年62岁,永远的长眠在他开辟的和平的道路上.

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觉得人们关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层面,恐怕是郑和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

郑和这种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推进人类的文明.

⑧ 一吉隆坡的民族、首都、货币、国旗、国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人种分布、风景名胜、气候特点、语言。

吉隆坡不是国家....是马来西亚的首都
马来西亚联邦,简称马来西亚或大马(Malaysia),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国家。马来西亚由十三个州组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北接泰国,南部隔着柔佛海峡,以新柔长堤和第二通道连接新加坡;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亚,而文莱国则位于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间。马来西亚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
马来西亚国旗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象征马来西亚的13个州和政府。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及马来西亚与英联邦的关系——英国国旗以蓝色为旗底,黄色象征国家元首,红色象征勇敢,白色象征纯净,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马来西亚国徽国徽
中间为盾形徽。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划。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兰丹州和登嘉楼州。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4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霹雳州和森美兰州。盾面左侧绘有蓝、白波纹的海水和以黄色为地并绘有3根蓝色鸵鸟羽毛,这一图案代表槟榔屿。盾面右侧的马六甲树代表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边代表沙巴州,图案中绘有强健的褐色双臂,双手紧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边绘有一只红、黑、蓝3色飞禽,代表沙捞越州。盾面下部中间的图案为马来西亚的国花——木槿,又称大红花,当地人称“Bunga Raya”。盾徽两侧各站着一头红舌马来虎,两虎后肢踩着金色饰带,饰带上书写着格言“团结就是力量”。在盾徽上还绘有一弯新月和一颗14角星,新月代表国教,14角星代表各州。
国歌
《我的国家》(马来文:Negaraku)
国花
木槿花(又称大红花)Bunga Raya
国鸟
爱情鸟/犀鸟(英文:hornbill)
首都
吉隆坡(kuala lumpur) ,人口约120多万。具有观光和通讯两大功能的吉隆坡双子塔,高达466米,是亚洲最高塔之一,如两柄银色利剑直插云端。吉隆坡还是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的缩影,市内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庙随处可见,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新首都:布特拉再也(布城,putrajaya)位于吉隆坡以南35公里处,总理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于1999年6月迁入,2005年前搬迁完毕,人口约7000。
官方语言
马来语
货币
令吉 RM
人口
27170000人(2007年)(世界第43名)。人口密度:69/km2(世界第97名),其中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占66.1%,华人占25.3%,印度人占7.4%。砂捞越州原住居民中以伊班族为主,沙巴州以卡达山族为主。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也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自然地理
面积330257平方公里。位于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西马来西亚为马来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南中国海,东马来西亚为砂捞越地区和沙巴地区的合称,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海岸线部长4192公里。属热带雨林气候。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
独立日
1957年8月31日
国庆日
8月31日
灾难意识日:12月26日(2005年马来西亚政府决定设立。选择这一天作为全国“灾难意识日”,是因为马来西亚过去在这一天多次遭受自然灾难的袭击。
国家格言
团结就是力量(马来文:Bersekutu Bertambah Mutu)
国家政要
国王叫米赞·阿比丁,2007年4月26日加冕;总理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Abllah Ahmad Badawi),2003年10月就任,2004年3月连任。
简史
公元初马来半岛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并发展成当时东南亚主要国际贸易中心。16世纪起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侵略。1911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沙捞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国。二次大战期间,马来亚、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56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21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507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464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563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18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183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38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19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