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坤甸是哪个岛
Ⅰ 世界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加里曼丹岛
世界第三大岛
加里曼丹岛也叫婆罗洲,地处马来群岛中心,位于北纬7.8度至南纬6度之间,赤道穿过中部,东隔望加锡海峡与苏拉威西岛相望,东北部临苏禄海,北临南海,南隔爪哇海与爪哇岛相望,西隔卡里马塔海峡与苏门答腊岛、勿里洞岛、马来半岛相望。加里曼丹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有卡普阿斯山脉、依兰山脉、马勒山脉等山脉,沿海多为平原;位于该岛东北部的海拔4095米的基纳巴卢山是全岛最高山峰。加里曼丹岛为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具有全年高温多雨的特点,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岛上河流众多,河长超过500千米的河流有卡普阿斯河、马坎哈河、巴里托河和拉让江;卡普阿斯河源于中部山地,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印尼西加里曼丹省注入南海,全长1143千米,流域面积9.8万平方千米,是加里曼丹岛最长河流,也是印度尼西亚最长的河流和世界最长的岛上河流。马哈坎河自中部向东南注入望加锡海峡,全长980千米,是加里曼丹岛第二长河。加里曼丹岛位于亚欧板块的南部,地质稳定,无火山,也鲜有地震。
加里曼丹岛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加里曼丹岛中南部(印尼东加里曼丹省、印尼南加里曼丹省)一带有大量的褐煤、次烟煤矿床,目前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在100亿吨以上,占印度尼西亚已探明煤炭总储量的60%左右(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煤炭储量最多的十个国家之一)。印度尼西亚目前是世界第四大煤炭生产国和主要煤炭出口国,2019年生产了6.1亿吨煤炭(2/3的煤炭产自加里曼丹岛);印度尼西亚生产的煤炭2/3供出口,主要出口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2019年我国从印度尼西亚进口了1.38亿吨煤炭。加里曼丹岛北部沿海及大陆架、东部沿海马哈坎河三角洲一带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东加里曼丹省是印度尼西亚三大油气区之一(印度尼西亚三大油气区是东加里曼丹油气区、爪哇油气区和苏门达腊油气区),占全国天然气总储量的1/3左右,有着名的巴达克油田等(印度尼西亚天然气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1位、东南亚首位)。加里曼丹岛北部陆地及近海的南海油气区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油气区(马来西亚天然气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5位、东南亚第二位)。文莱的油气资源也极为丰富。
婆罗洲岛上的居民
加里曼丹岛是世界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分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三国),73%的土地属于印度尼西亚,26%的陆地属于马来西亚,文莱占有该岛0.9%的土地。加里曼丹岛北部在行政上属马来西亚的两个州——沙巴州和砂拉越州,这里也称东马来西亚(简称东马);加里曼丹岛的中南部在行政上属印度尼西亚的5个省——东加里曼丹省、北加里曼丹省、南加里曼丹省、中加里曼丹省和西加里曼丹省,总称印尼加里曼丹地区。加里曼丹岛现有约2000万人口,平均每平方千米不到3人,是人口稀疏地区;其中居住在东马的人口有660万,居住在文莱的人口有43万,居住在印尼加里曼达地区约有1300万。
加里曼丹岛居民以马来族、达雅族、班查族、爪哇族、华裔等民族为主。达雅族是加里曼丹岛的原住民,现有人口800万左右,占全岛总人口的近40%;达雅族也叫达雅克族,主要居住在加里曼丹岛的内陆,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讲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的达雅语,原以采集狩猎为生,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豆类、红薯、油棕榈、天然橡胶、椰子,村寨周围栽种芒果、木瓜、香蕉,也饲养猪、羊等牲畜,沿海达雅族从事捕鱼、采集燕窝等生产活动;达雅族传统上信奉祖先崇拜,现多数信奉基督教;达雅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每个家庭5~6口人;达雅族的传统民居是高脚长屋,一个长屋可长达200米,每个长屋可居住几十户人家;一个达雅人村寨通常由1~8个长屋组成。达雅族有若干个分支,其中居住在加里曼丹岛西北沿海一带的人是伊班人(也叫海达雅人),讲与马来语十分相似的伊班语,多以海上捕鱼为生,擅长造船、竹编、藤编,多数信奉基督教。
马来族是加里曼丹岛最大的非土着民族,全岛总数在200万以上,主要集中在北部、西部沿海;马来族是文莱达鲁萨兰国的主体民族,占该国人口的2/3;东马来西亚居民中约1/3是马来族。马来族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肤色浅棕,头发直长,体毛稀少,眼睛较大,鼻子高而直,身材中等偏低;马来族讲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的马来语,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
加里曼丹岛东南沿海低地多是班查族,讲与马来语相似的班查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以种植水稻、天然橡胶、油棕榈、胡椒等作物,兼营渔业,文化上受达雅族、爪哇族影响较大。印尼南加里曼丹省约3/4是班查族。爪哇族是印度尼西亚最大民族,在南加里曼丹省、东加里曼丹省人数较多,占东加里曼丹省总人口的13%,是该省第二大民族。
婆罗洲热带雨林
加里曼丹岛70%以上的地区覆盖着热带原始森林,盛产大叶黄花梨、印茄木、婆罗洲铁木、柚木等优质木材,是印尼和马来西亚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印茄木是苏本科印茄本属的高大乔木,俗名铁梨木、南洋木宝,菠萝格,只生长在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马来半岛热带雨林中,最大树高45米、胸径1.7米;木材具有密度大、材质重、防腐防虫的优点,心材红褐色、淡栗褐色,是制作高级家具、地板的优质材料;印茄木被定为马来西亚的“国树”。大叶黄花梨学名“长叶鹊肾”,别名“印尼黄花梨”、“黄金黄花梨”,是一种主要生长在加里曼丹岛海拔300米以下的低地雨林中的高大乔木,要生长500~800年才能成材;大叶黄花梨木材具有密度高、材质重、纹理绚丽、有轻微木香、入水即沉的优点,是一种可与我国的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的俗称)齐名的世界名贵硬木。加里曼丹岛雨林中生长着如单叶省藤等1000多种藤,这里的藤非常粗壮、饱满,最粗的藤条有6厘米,最长的藤条长达180米,是制作藤家具的优质原料。藤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森林中的一种棕榈科攀援藤本植物,全球有10000多种;单叶省藤是棕榈科省藤属攀援藤本植物,藤条一般长度在25米左右,直径在3~4厘米,主要生长在婆罗洲、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中。印度尼西亚是全球最大的藤条生产国、出口国,绝大多数产自加里曼丹岛。
加里曼丹岛雨林中还有一种世界最大的花——婆罗洲大王花,它是大花草科大王花属的肉质寄生草本植物(有婆罗洲大王花、马尼拉大王花、壮丽大王花、阿诺德大王花等20多个种);婆罗洲大王花寄生在婆罗洲雨林落叶堆积层的树根上,没有地下茎和叶片,盛开的花由5个多浆汁的花瓣组成,每片花瓣厚5厘米、宽30厘米,整个花冠直径50~90厘米,总重约10千克。马来王猪笼草是只在婆罗洲沙巴州基纳巴卢山海拔1500~2650米一带生长的猪笼草科猪笼草属的肉食性藤本植物,别名王侯猪笼草、拉贾猪笼草、巨型马来西亚猪笼草,茎通常沿地面生长,叶柄的末端都有笼蔓,笼蔓尖端是一个一般不超过200毫升的捕虫笼,但一些个别的捕虫笼可高达40厘米、容积达3.5升(可装下2.5升的消化液),捕虫笼上有大量的蜜腺,可以诱捕小型脊椎动物甚至小型哺乳动物(主要捕食昆虫),猪笼草属中捕虫笼容积最大的种(全球猪笼草属有马来猪笼草、莱佛士猪笼草、宝特猪笼草、美琳猪笼草等67种);马来王猪笼草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
婆罗洲雨林中栖息着婆罗洲象、婆罗洲猩猩、长鼻猴、马来犀鸟等独有的珍稀动物。婆罗洲象是亚洲象的4个亚种之一(亚洲象有婆罗洲象、印度象、锡兰象和苏门答腊象四个亚种),也叫加里曼丹象、婆罗洲矮象,仅存于婆罗洲的原始雨林中;婆罗洲象的个头比我国西双版纳雨林中的印度象要小,成年雄象身高不过2.5米,尾巴很长几乎陲到地面;野外婆罗洲象的数目估计仅有1500头左右。加里曼丹雨林中还生活着婆罗洲猩猩,它是灵长目猩猩亚科猩猩属的三个种之一(另两个种是苏门答腊猩猩和班达努里猩猩,栖息在婆罗洲海拔800~1500米的低山热带雨林中,体型较大,在灵长目动物中体型仅次于大猩猩,成年雄性体长1.25米,体重75~100千克,因体毛呈暗红褐色也称红毛猩猩,主要吃野生无花果、树叶、蜜果、鸟蛋、昆虫等;婆罗洲猩猩因近年来加里曼丹岛油棕榈种植园的扩张、热带雨林栖息地的大量丧失而数量急剧减少,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及极危动物。婆罗洲猩猩被马来西亚沙巴州奉为“国兽”。长鼻猴是世界唯一的不属于反刍亚目却能反刍的动物,其鼻子特别大,雄性猴子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长越大,最后形成象茄子一样的红色大鼻子(最长鼻子可长7~8厘米),只栖息在婆罗洲的沿海低地森林中;目前长鼻猴种群数目不足2000只,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马来犀鸟是犀鸟科角犀鸟属的一种鸟类,栖息在婆罗洲、爪哇岛、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的热带雨林中,因嘴上有盔突形似犀牛角而得名,雄鸟的眼睛呈红色或橙色,雌鸟的眼睛呈白色,成年鸟体长110~127厘米,重2~3公斤,寿命长达35岁;马来犀鸟有三个亚种:马来犀鸟指名亚种、马来犀鸟爪哇亚种和马来犀鸟婆罗洲亚种;马来犀鸟因在马来西亚数量众多、形态优美、色彩艳丽而深受马来西亚人民的喜爱、崇拜,是达雅族的“战神”,被奉为马来西亚的“国鸟”(也是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的州鸟)。
东南亚土豪小国——文莱
文莱早在中国唐代史书中就有记载,当时称之为“勃尼”,中国明代的史书中记为“汶莱”,14世纪建起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文莱帝国;文莱帝国在16世纪初达到鼎盛,国土包括加里曼丹岛的大部分、苏禄群岛及棉兰老岛一部分,国都“文莱城”在今斯里加巴湾市;18世纪70年代英国势力侵入,1888年沦为英国殖民地,20世纪20年代诗里亚地区发现和开采石油,1941——1945年被日本占领,1971年取得内部自治权,1984年脱离英国独立,定国名“文莱达鲁萨兰国”,"文莱”在马来语中意指“国家”,“达鲁萨兰”的阿拉伯语意为“和平之地、安乐世界”,现为英联邦成员国,政治体制是君主专制政体。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国土面积仅5765平方千米,国土被马来西亚的砂拉越州分为东西两部分,现有长30千米的淡武隆跨海大桥联系(无需通过马来西亚)。人口45.95万(2019年),居民居民中马来裔占总人口66%、华裔占11%、原住民占3.4%、印度裔占2.3%;文莱官方语言是马来语;国民中67%是穆斯林。文莱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14亿桶,天然气储量3900亿立方米,居东南亚各国前三名;文莱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2%,其中80%的森林是热带原始森林。文莱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19年人均GDP27871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国际汇率计),居世界第32位、亚洲第7位(仅次于新加坡、以色列、日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韩国和科威特)。文莱经济以石油天然气产业为支柱,石油天然气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40%,石油天然气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90%;液化天然气产量居全球第四位、东南亚第三位,是全球第四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2020年世界人类发展报告》,文莱的人类发展指数是0.838,居世界第47位、亚洲第9位(在新加坡、以色列、日本、韩国、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之后),属极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文莱法律规定国家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实行医疗保健和各级教育免费制度;公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女性识字率95%以上,男性识字率近98%;目前文莱的人均寿命大77.3岁,是东南亚人均寿命仅次于新加坡的国家。
文莱最大的城市及首都是斯里加巴湾市,坐落在婆罗洲岛北岸的文莱湾,原名“文莱城”,1970年改为现名,现有人口20万(2019年);斯里加巴湾市是“和平的市镇”之意。斯里加巴湾市是文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橡胶加工、炼油、天然气液化等工业;斯里加巴湾市也是文莱的航运中心,斯里加巴湾文莱国际机场是东南亚重要机场之一,年旅客吞吐量在1500万人次,可直飞吉隆坡、雅加达、新加坡、上海、香港、奥克兰、墨尔本、胡志明市、伦敦、曼谷、迪拜等城市。斯里加巴湾市也是东南亚着名的 旅游 城市,着名景点有努洛伊曼皇宫、苏丹纪念馆、东南亚最大的游乐园之一的水晶公园、文莱最大的皇家清真寺——博而基亚清真寺等。苏丹纪念馆于1992年为纪念文莱苏丹登基25周年建造,内有2200个房间,包括清真寺、直升机停机坪、3千米的地下道等,整个皇宫可居住2000位客人,馆内收集的纪念品包括镶有钻石的王冠、华丽的传统御用战车。
沙巴州和砂拉越州
加里曼丹岛北部属马来西亚领土,包括马来西亚沙巴州(面积7.45万平方千米,人口385万)和砂拉越州(12.45万平方千米,人口277万)两个州(马来西亚的一级行政区包括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沙巴州、砂拉越州 历史 上与文莱一起被称为“北婆罗洲”,在1881年以前是文莱王国的领地,1881年至1963年被英国人统治,1963年后成为马来西亚的两个州。东马总面积19万多平方千米,占马来西亚总陆地面积的57%;东马人口660多万(2017年),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1/5。东马主要城市有古晋、哥打基纳巴卢、斗湖、山打根、民都鲁等。古晋是马来西亚砂拉越州首府,有人口80万,也是东马地区最大的城市;古晋位于加里曼丹岛西部、砂拉越河下游,距海岸约35千米,建有马来西亚最大的炼锑厂,商贸发达;古晋国际机场是马来西亚第三繁忙的国际机场,可直飞新加坡、吉隆坡、广州、香港、斯里加巴湾市、雅加达等城市。哥打基纳巴卢位于加里曼丹岛东北部南海沿岸,有人口50多万,是沙巴州首府及东马第二大城市,是进入马来西亚的“东方之门”;郊区的哥打基纳国际机场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机场,为4F级国际机场,可直飞香港、马尼拉、雅加达、汉城等地。东马地区着名的城市还有民都鲁,位于沙拉越州北部沿海(南海),建有马来西亚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加工厂,民都鲁港还是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输出港之一,民都鲁还以“民都鲁国际风筝节”而闻名于世。山打根市也译仙纳港,位于沙巴州东部苏禄海沿岸,曾是英属婆罗洲的首府,有人口近50万,因华裔占该市人口的2/3而有“小香港”之称;山打根还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木材出口港和主要渔港。
东马有两处世界自然遗产——巫鲁国家公园和基纳巴卢国家公园。巫鲁国家公园位于砂拉越州北部靠近文莱边境处,占地52800公顷,有婆罗洲岛第二高峰——巫鲁山(海拔2377米),有全世界最大的天然石洞及全球罕见的“刀石林”,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巫鲁山国家公园因其生物多样性和喀斯特地貌而闻名,仅维管束植物就有3500多种,棕榈树种异常丰富,已知的就有20属109种;公园内已开放的山洞至少总长在295千米,洞中景观壮丽并栖息着上百万只蝙蝠,公园内的砂拉越洞穴长600米、宽415米、高80米,是已知世界最大的洞穴。基纳巴卢国家公园(也译京那巴鲁国家公园)位于沙巴州东北部,距哥打基纳巴卢80多千米,公园占地745平方千米,因公园内的基纳巴卢山被马来西亚称为“神山”而俗称“神山公园”,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如此评价:基纳巴卢国家公园植被丰富,从热带低地雨林到高山森林、亚高山森林和更高处的灌木应有尽有,有5000~6000中植物、300多种鸟类和超过100种哺乳动物,有许多着名的食虫植物及多种兰花,特别是马来西亚猪笼草(马来王猪笼草)。
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地区
加里曼丹岛南部属印度尼西亚,称为“印尼加里曼丹地区”,总面积53.95万平方千米,约占印度尼西亚总土地面积的1/3,行政上为东加里曼丹省、中加里曼丹省、西加里曼丹省、北加里曼丹省、和南加里曼丹省五省(印度尼西亚的一级行政区是31个省和3个地方特区)。中加里曼丹省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区面积最大的省,经济以农业为主,也是印度尼西亚经济最落后的省之一,首府是帕朗卡拉亚(人口不足20万)。北加里曼丹省是印度尼西亚最年轻的一级行政区,设于2012年,首府是丹戎施乐。西加里曼丹省有人口450多万(2018年),首府及最大城市是位于卡普阿斯河下游的坤甸市,人口60多万,也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区第四大城市;坤甸市因地处赤道而有“赤道之城”的别名;坤甸市也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区华裔最多的城市,华裔占全市人口的31%。东加里曼丹省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区经济最强的省,油气开采、炼油等工业较发达,首府三马林达坐落在马坎哈河下游,人口75万,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区仅次于巴厘巴板的第二大城市。南加里曼丹省首府马辰(又名班贾尔马辛)位于婆罗洲岛南部巴里托河及马塔普拉河交汇的三角洲上,因河网密布而有“河城”之称,人口70多万,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区仅次于巴厘巴板、三马林达的第三大城市;马辰始建于16世纪,18世纪后期成为荷兰的保护地,长期是荷属婆罗洲的首府,有橡胶加工、木材加工等工业;郊区有马辰沙姆斯丁努尔国际机场,年旅客处理能力在1000万人次;马辰港面临爪哇海,是印度尼西亚主要海港之一,是印度尼西亚主要的煤炭、橡胶、棕榈油、木材、藤条、胡椒输出港。
印尼加里曼丹地区最大的城市是三马林达以南120千米处的海港城市巴厘巴板,有人口85万(2019年),也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区最大的工业和金融中心,近海有大型油气田,有炼油、木材加工、造船等工业。巴厘巴板与三马林达之间建有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印尼加里曼丹地区唯一高速公路),这是巴厘巴板郊区有印度尼西亚东部地区最大的国际机场——巴厘巴板苏丹阿吉穆罕默德苏莱曼国际机场,可直飞雅加达、万隆、坤甸、马辰、新加坡等城市,年旅客处理能力在1000万人次;巴厘巴板港濒临望加锡海峡,可泊3.5万吨的海轮,是印度尼西亚主要的石油、液化天然气、煤炭、木材输出港。
Ⅱ 坤旬属于哪个国家
是坤甸吧。 印度尼西亚城市,西加里曼丹省首府,位于赤道附近。华人人口占三分之一是典型华人社会。18世纪此地曾建立华人自治组织兰芳公司(朱杰勤《东南亚华侨史》)。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岸卡普阿斯河汊流与兰达河合流点,离河口23公里,河阔水深,通海轮。
中文名称
坤甸
外文名称
Pontianak
行政区类别
首府
所属地区
印度尼西亚
面积
17,220平方公里
Ⅲ 坤甸的简介
卡江将坤甸市一分为二,一边是市区,一边是郊区,市中心位于Mempawah Hilir。该市有18个区域,面积共17,220平方公里,人口大约628,000。坤甸是西加里曼丹省的经济、政治中心和最大城市,该市市内水渠纵横交错,屋舍大多兴建在水上。为古老经济中心和重要港口。市内港汊纵横,多桥梁。有造船业。输出橡胶、胡椒、椰干、甘蔗、燕窝、林产品和建筑材料。土特产有蚕丝、丝织品、篮子等。城北建有赤道纪念碑。
坤甸市市名有两种串法,官方串法:pontianak,非官方:Khuntien。
1771年10月23日建市,18世纪此地曾为兰芳共和国的首都。现今是西加里曼丹省的经济、政治中心和最大城市。该市市内水渠纵横交错,屋舍大多兴建在水上。华人人口占三分之一。
主要依赖飞机和水运。坤甸机场连接马来西亚和国内其他机场。
Ⅳ 坤甸木的地理分布
印尼加里曼丹岛西加里曼丹的首府坤甸(Pontianak)位于赤道正下方,是卡布亚斯江(Kapuas)与兰达河(Landak)的合流处。在1770年阿拉伯海盗与商人阿都拉曼(Abl Rahman) 建立了这座城市。后来随着离此以北几公里的金矿的发现,坤甸迅速发展起来,这里也成为了华侨集中地。据说过去广东从坤甸进口的这类木材较多,因而人们称之为坤甸木。
Ⅳ 亚洲各地文化与自然条件,民风民俗
概述
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 Island)也译作婆罗洲(Borneo),是世界第三大岛位于东南亚马来群岛中部,东为苏门答腊岛,西为苏拉威西岛,南为爪哇海、爪哇岛,北为南中国海。面积为743,330km2。人口907万(1980)。北部为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和沙巴两州,两州之间为文莱。南部为印度尼西亚的东、南、中、西加里曼丹四省。历史悠久,中国史籍称为“婆利”、“勃泥”、“渤泥”、“婆罗”等。山脉从内地向四外伸展,东北部较高,有东南亚最高峰基纳巴卢山,海拔4,102米。地形起伏和缓,雨量丰沛,多分头入海的大河。森林覆被率80%。经济开发限于河流下游及海滨地带,主要城镇多在河口内侧。地下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金刚石、铜、金等。农产有稻米、橡胶、胡椒、西谷、椰子等。陆上交通以公路为主。大河多能通航。石油及铜矿开采和伐木业重要。
政治
婆罗洲岛被分为三国领土,分别属于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尼。
北部为马来西亚所占,为东马来西亚全境,行政区为沙巴与砂朥越二州,及纳闽联邦直辖区。(面积第二)
北部中间为文莱国,文莱全境都在婆罗洲岛内包括临近岛屿。(面积最小〕
南部为印尼的加里曼丹。(面积最大)
地理位置
婆罗洲岛位于东南亚,且处于岛屿东南亚的中心部分。
四面接触之海:
婆罗洲岛四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440km。
东北部是苏禄海(英文:Sulu Sea) ,
东部有苏拉威西海(英文:Celebes Sea)及加锡海峡(英文:Makassar Strait)。
南部是爪哇海及卡里马塔海峡 (英文:Karimata Strait)。
西部,北部是南中国海。
地貌
岛的中间是山地,四周为平原。南部地势很低,成为大片湿地。这个岛印尼占了很大的地方,但人口不足1000万,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岛的内部是森林,南部湿地很少有人进去,但有一些原始部落人住在森林里。加里曼丹岛许多地方都被原始森林覆盖着,世界上除了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森林外,就要数加里曼丹岛的热带森林最大了。该岛正位于地球的赤道,气候炎热,这里热带动植物应有尽有,如巨猿、长臂猿、象、犀牛,以及各种爬行动物和昆虫。因此,印尼在这里建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植物园,园里收集了各种热带植物品种,同时附设了供人参观的旅游区。
生态
婆罗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集中地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说,自二OO五年七月到二OO六年九月,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三国分管的婆罗洲总共二万二千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核心区,共发现三十种鱼类、两种树蛙、十六种姜科植物、三种树木和一种阔叶植物。
其中身长仅八点八毫米的鱼,是世界上已知排名第二小的脊椎动物。此外,一种牙齿突出、能依靠腹部紧紧吸附岩石的鲶鱼、六种暹罗斗鱼等物种,也是前所未见的。新发现的姜科植物比迄今发现的整个姜科茴香砂仁属植物的数目还要多一倍。
世界自然基金会去年四月公布,自一九九六年以来,婆罗洲共发现了三百六十一个新物种,平均每个月至少新发现三个物种,且该地区尚有上千个物种还没得到研究。
世界自然基金会“婆罗洲之心”项目国际协调员斯图尔特・查普曼说:“这些发现再次证明了婆罗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集中地之一。”
随着农业开垦和种植经济作物,岛上的原始森林目前只剩下一半,当地生物急需保护。
目前婆罗洲生活着十种灵长类动物、三百五十种鸟类、一百五十种爬行及两栖类动物以及一万五千种植物。这里还是红毛猩猩、马来熊、犀牛等濒危物种的家园。
景点
【坤甸】加里曼丹岛的一些沿岸地区人口较多。如坤甸,是正处在赤道线上的一个城市,华侨最早来到这个地方,现在华人也很多,市上大部分商店是华人开设的,因此中国风情很浓。因为是平原,这里的河道四通八达,渔业发达,椰子树也很多,椰干用于出口。这里天气很热,人们成天挥汗如雨。
【马辰城】 马辰城,是加里曼丹的运输中心。岛上出产的橡胶、木材、藤条、椰干等物产,通过这里运出去。马辰渔产丰富,鳄鱼也很多,渔产品和鲜鱼皮也是重要的输出物品。
【黑暗的森林】加里曼丹岛的中部地区,向内陆就是原始森林,那里面一直是个危险的地方,被人们称为“黑暗的森林”。森林里面住着一个令人生畏的土着族,这就是专门猎取人头的达亚克族人。达亚克族人机智勇敢,在原始森林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男人种稻、打猎,女人在家饲养家畜和料理家务,不愿与外界人多接触,更不允许外界人进入他们的住地。但是也有些探险的人到过他们的住地。但当人们真进入他们的地区时,他们会热情地欢迎。达亚克人住处是建造的长屋,每个长屋里居住上百人,长屋的“头人”是他们推选出来的,负责管理长屋里的人们。在长屋外面挂着过去猎来的人头骨和其它的一些猎获物,如各种野兽的头骨等,每一长屋的人可能是有亲缘关系的一个部落的分支。
华人史
大约在西元414年(晋安帝隆安14年),中国憎侣法显由印度求得佛法,回归中国途中经过南洋,曾有一提及耶婆提(Ye-po-ti),根据史家的意见,认为此地是现今的婆罗洲。中国和婆罗洲最早的通航纪录是出现在《梁书》里,西元520年(梁武帝普通原年),在中国古籍中,当时被称为渤泥(Poni)、婆利(Poli)、或婆罗(Polo),后来演变成婆罗乃(Brunei),也就是现在通用的文莱一名。
在梁、隋、唐三朝里,婆利都有遣送信使向中国朝贡方物,直至宋代这种接触继续保持,到了明朝一系列史无前例的官方航海便在此时开始,最着名的要算是郑和的七下西洋,据记载曾两次经过渤泥。
14、15世纪时华人曾在沙巴的今那巴打岸河(Sungai Kinabatangan)居住,有一明朝使者王森屏传说还做过沿岸地区的统治者-拉者(Rajah),当时约西元1375年(明洪武8年)。
18世纪末业,华人活动逐渐转移到婆罗洲的西部,主要集中在一些金矿开采地区,如坤甸(Pontinak)和三发(Sambas),大约在西元1772年(清朝干隆37年),有近百名客家人抵达坤甸,可说是开发此地的先躯者。估计在西元1820年(清道光元年),大约有三万六千名华人居住在此矿区内,此后至西元1823年(清道光四年)已达十五万人之多。
在荷兰殖民势力进入南婆罗洲之后,他们开始忌妒华人在金矿区的利益,并使用权力限制华族移民和贸易,尔后逐渐减少,不少矿工也被迫迁徙至沙拉越。
Ⅵ 坤甸木和铁木有区别
坤甸木和铁木是有区别的,坤甸木和铁木的区别如下:
1、作用不同
铁木供制家具及建筑材料之用。
而坤甸木则是不适合制作家具的。宜做造船材,特别适合制做航海木船(如龙骨)、大型游艇、桥梁、电杆、枕木、车厢、卡车车架等。
2、分布地理位置不同
铁木分布于日本、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河南、陕西、四川、河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2,8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林中。
坤甸木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和印度等地。多为小至中乔木,稀见大乔木。
3、形态特征不同
铁木树皮暗灰色,粗糙,纵裂;枝条暗灰褐色,具不显着的条棱,皮孔疏生;小枝褐色,具细条棱,密被短柔毛,有时多少被毛或几无毛,疏生皮孔。芽长卵圆形,渐尖,长5-6毫米;芽鳞近膜质,数枚呈覆瓦状排列,无毛,边缘具短纤毛。
俯重(硬)坡磊(Hopea nutens)树高18~30m,最高可达37m;树径130cm左右,分布于马来半岛及加里曼丹岛等地。心边材色区分困难,心材黄色,新鲜时绿色,久则材色转呈黄褐色或深红褐色;边材黄色,厚约1cm,新鲜面长时间暴露于大气中,材色并不显着转深。生长轮不明显。
Ⅶ 婆罗洲那里是不是特别荒蛮
当然不是!
婆罗洲就是今天的加里曼丹岛。加里曼丹岛目前分别为三国所有,即: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度尼西亚。
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 Island)是世界第三大岛,面积74.33万平方公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繁茂。目前该岛上人口约2000万左右,将近3/4居民在印度尼西亚境内。民族成分复杂,有非穆斯林的达雅克人(Dayak)、信奉伊斯兰教的马来人,以及华人和少数欧洲人。
另外,加里曼丹岛上主要城市有:
坤甸,正处在赤道线上的一个城市,华侨最早来到这个地方,现华人也很多。市里大部分商店是华人开设的,因此中国风情很浓。
马辰,是加里曼丹岛南部的运输中心,是该岛仅次于古晋的第二大城市。岛上出产的橡胶、木材、藤条、椰干等物产,通过这里运出去。
古晋,马来语意思为“猫”,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是马来西亚砂劳越州首府,也是全岛最大城市。主要居民有华人、马来人,也有印度人、达雅人。马来语、华语、英语在当地被广泛使用。
Ⅷ 坤甸木的木材材质如何哪里产的材质比较好
坤甸木,属于龙脑香科,坡磊属(Hopea spp.),是重(硬)坡磊类木材,不属于红木科目,近年来多被不良商家作为红木销售。商品名为贾姆木(Giam),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和印度等地。多为小至中乔木,稀见大乔木,约有24种。
干燥前易开裂,干燥后木材强度高,耐久性强,木材有油性,物理打磨会在表面形成油性保护层,犹如包浆,心材可以不必进行防腐处理。宜做造船材,特别适合制做航海木船(如龙骨)、大型游艇、桥梁、电杆、枕木、车厢、卡车车架等。还可做啤酒、葡萄酒酒桶、黄油搅拌桶等。
印尼加里曼丹岛西加里曼丹的首府坤甸(Pontianak)位于赤道正下方,是卡布亚斯江(Kapuas)与兰达河(Landak)的合流处。在1770年阿拉伯海盗与商人阿都拉曼(Abl Rahman) 建立了这座城市。后来随着离此以北几公里的金矿的发现,坤甸迅速发展起来,这里也成为了华侨集中地。据说过去广东从坤甸进口的这类木材较多,因而人们称之为坤甸木。
坤甸木因其结构细匀,材质硬重,强韧耐腐,抗蛀力强,且不怕潮湿、置于潮湿处不会腐蚀,而浸于水中则越坚实,是船只内外龙骨的极佳用材,清代广州船舶业多采用坤甸木。当时广州造船业都在广州珠江南岸一带,采用坤甸木制作家具的作坊也集中于此,而制作酸枝花梨家具的作坊则集中于广州内城与外城之间的玉带濠(护城河)附近,所以广东家具行业又有花梨行和坤甸行的区分,两者的作坊和团体泾渭分明。 珠江三角洲一带,人们常用坤甸木来制作竞渡的龙舟,竞渡过后,人们即将它深埋于河沙之下,因坤甸木忌北风和日晒,待来年端午节再挖出重新启用。当地也有用坤甸木为建筑用材的,如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大型宗祠建筑群——麦氏宗祠,于广州四大名祠中位居第三。该宗祠中梁柱尤为高大粗壮,直径均在30~60cm,这些木料就是坤甸木,据说都是当年从缅甸运过来的,数百年来未被白蚁咬食,保存至今没有腐朽。 坤甸木色泽黄褐至棕褐色,结构细致匀称,纹理多斜行,为有名的高强度结构用材,其优点是木材坚硬,油漆后光亮性好,而价格比酸枝便宜。广作家具中,富裕中上层人家多用酸枝木、花梨木等材质;中下家庭使用坤甸木。一般广作椅、凳、床、榻等家具都可使用坤甸木来制作。在广作家具中,坤甸木因其古拙的色泽与厚重的造型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