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抛柑什么意思
A. 马来西亚的春节 马来西亚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1、说到马来西亚华人的春节特色活动,第一个当然是 “捞生”!捞鱼生是南洋一带大受欢迎的汉族新年风俗。尤其流行于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七彩缤纷的鱼生有七彩灿烂的好意头,而“捞起鱼生”这个名称,又有“风生水起”及“越捞越旺”的意思。
无论是企业的收工宴、开工酒,亲戚朋友的家庭聚会等,大家总是爱来 “捞” 一番!大伙儿在“捞生”时都会边捞边说吉祥话,并且越捞越高,以取其寓意吉祥,祈求在新的一年捞得风生水起、好运连连。这项特色已经 “红” 到大中华地区,成为介绍马来西亚春节特色的第一招牌。
2、在大马过春节,除了“捞生”外,大马客家人或广东人还会吃比较有特色的盆菜,盆菜必定要装在一个圆盆里,代表团团圆圆、圆圆满满。
看似粗粗的盆菜实质烹饪方法十分考究,分别要经过煎、炸、烧、煮、焖、卤后,再层层装盆而成,内里更有干坤,由鸡、鸭、鱼、蚝、腐竹、萝卜、香菇、猪肉等十几种原料组成。盆菜吃法也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的宗亲法度,一桌子食客只吃一盆菜,寓意团圆,一派祥瑞气象。
除此之外,大马华人过年,和中国南方人一样会吃鱼(年年有余)、虾(意为笑哈哈。虾在粤语里和“哈”发音相近)吃猪手(招财)和年糕(步步高升)等等。
3、到了初九,大马的福建人会“拜天公”,这天,可以说是福建人最重要的节日。甚至比年三十更加热闹。鞭炮放得也比年三十更狠。也有人把它称为“过小年"。在马来西亚,春节期间不必到中国城或华人区。随处都可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很有节日气氛。年初九这一天,福建人拜天公仪式,比大年除夕迎新春、接财神更热闹,更隆重。
B. 马来西亚华人春节习俗怎么样的
看到这样一则新加坡社会的新闻:儿子当医生,年收入逾40万林吉特,老妈却在除夕夜孤单一人煮快熟面当“团圆饭”!
华人社会中不乏漠视亲情者。他们当中有些称自己的妈妈为“老妇人”,称自己的爸爸为“老头子”。遗弃双亲的事并非个别现象,新加坡政府就立法规定孩子须奉养父母(上述事件中,那没有“医者父母心”的医生被法庭下令须每月给其母亲千多元的赡养费)。据报道,新加坡越来越多适婚者选择单身,不愿意组织家庭,不向往其乐融融、充满温馨的家庭生活。这反映出他们内心对亲情的淡泊。
华人除夕的年夜饭强调丰盛和团圆,这提醒大家要努力挣钱,但也要重视亲情,要物质和精神财富并重;包红包、向长辈和亲戚拜年,在传达着不能忽视亲情的信息。
事实上,亲情是所有人类美好感情的基础。亲情升华了,就会产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情心和爱心。同情心和爱心是精神财富,也是文学艺术的灵魂。有高尚同情心和爱心者,加上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欣赏能力,就能享受文化艺术所带来的美的愉悦,这种愉悦,无论深度和时间,远远超过物质感受。
有些华人还保留先祭天祭祖后再吃团圆饭的习俗。这习俗其实有很好的含义:提醒人们,我们享有的美好的生活,别忘了大自然的赐予和祖先的恩惠。敬畏天地(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要有环保意识),感恩祖先,这种价值观是美好的,也是精神财富之一,我们的祖先(民族)为我们留下这一文化传统,说明了祖先的智能和对世世代代的关爱。
先哲老子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很形象的描述和精辟的看法:“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提醒我们,没有节制的追求物质生活,过分地沉溺于感官刺激,会带来各种不良后果,包括眼花、耳鸣、口伤、人心疯狂和行为失常。因此人们应该以精神生活为主,物质生活为次。
马来西亚卫生部长蔡细历坦言,他在吉隆坡居住了3年,不认识邻居,两家也鲜少来往。他感慨城市缺乏乡间的人情味,也难遇到真心朋友。大城市的缺乏人情味,说明社会过度物质化会使人也物化,心灵空虚下易倾向追求层次较表面的“感觉文化”,而失去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并衍生各种社会乱象如赌的盛行,吸毒的盛行、色情业的盛行;各种罪恶事实上也源于对物质的过分崇尚。
C. 海外春节的中国游客都会如何庆祝春节
1、马来西亚
大马华人称春节为农历新年,本地各族则称华人过年为“Chinese New Year”和马来文的“Tahun Baharu Cina”,意即华人新年。
在福建裔人口为主的槟城,每年拜天公的庆典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人齐聚姓周桥,大家一起摆长桌“团拜”迎接天公诞,场面蔚然壮观。如今的天公诞不仅由福建裔庆祝,其他方言群体也渐渐接受了这个传统。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赏灯猜灯谜之外,马来西亚还有“抛柑接蕉”的习俗。单身男女汇聚一堂,女生将联系方式写在柑上边,然后抛入河中或湖中,男生则捞取,趁机结识有缘人。
2、美国
除中国以外,与世界各国城市相比较,美国纽约的唐人街春节活动可谓阵势最大。每到华人春节的时候,纽约唐人街里都会举行隆重的花车巡游活动,可以吸引20万以上的华人和外国游客前往围观,如今这已成为了纽约市的一大招牌文化景观。
自2005年起,中国的农历新年已被定为纽约州的法定节日,也是该州公共节日里仅有的一个华人节日。
从20年前开始,每年中国农历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纽约地标建筑帝国大厦会连续两晚彻夜亮起红黄双色彩灯,传递喜庆与吉祥,向全体全球华人拜年,此时的帝国大厦也是游客们争相拍照合影的一大风景。
3、加拿大
2016年,加拿大政府正式宣布把农历新年命名为“春节”(Spring Festival)。之后,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加拿大总理都会发表新春贺词,祝福华人朋友们新年快乐。
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有该国规模最大的唐人街。每到中国农历春节期间,多伦多唐人街比平日更加热闹。春节期间,加拿大唐人街的美食氛围也更加明显,饭馆餐厅鳞次栉比,供应味道最正宗的典型中国菜。用当地华人的话说,吃美食,也是中国人庆祝春节的传统方式。
4、新加坡
牛车水(China town)是指新加坡的唐人街。新年期间的牛车水,所有街道都张灯结彩,与灯火辉煌的夜市和流光溢彩的装饰品相映成趣,成为新加坡农历新年庆祝活动的焦点。而牛车水街市亮灯活动期间则是体验牛车水狂热气氛的最佳时机。
新加坡妆艺大游行是农历新年期间举行的传统游行活动,近年来已发展成盛大的街头游行,汇集舞蹈、街头彩车、杂耍、打击乐、舞狮和舞龙、小丑和杂技等众多精彩表演。
5、泰国
春节期间,远在东南亚的泰国依然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年味儿,随处可见的中国红:中国结、红灯笼、红对联、烟花爆竹。
在曼谷,最热闹,年味最浓的地儿当属唐人街了,到处人潮涌动,张灯结彩。在这里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春节庙会活动,国王、公主和明星都会现身。在活动中,会有中国文化习俗的展览,也会有舞龙舞狮和明星登台表演。
D. 元宵节是不是就我们中国人节日,别国有没有这节日
当然有啦
韩国
韩国没有元宵节的说法,正月十五叫“正月大望日”,意为“望满月”。和中国不同,他们在这一天并不吃元宵,而吃混合糯米、高粱米、红小豆、黄米、黑豆等杂粮做成的五谷饭,吃各式各样的坚果,花生、核桃、松仁、栗子、银杏等等,据说可以使牙齿更坚固,还能防治疔疮等皮肤病。此外,还要喝“清耳酒”,祈愿新年不患耳疾,而且一年到头听到的都是好消息。韩国农村还保留着一些正月十五的传统庆祝活动。如“烧月亮屋”,用树干或竹子搭成圆锥形的屋架,挂上写着新年愿望的纸条,圆月升起之后,人们用手中的火把点燃“月亮屋”,围着火堆欢歌起舞。树干和竹子燃烧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可以驱走恶鬼,火烧得越猛烈,就预示着这一年的年景越兴旺,如果火半途熄灭,则会被视作凶兆。此外,还有放风筝、拔河、踏桥等活动,都有祛病、除灾、祈福等涵义。
日本
日本把公历1月叫正月,1月15日称为小正月,与大正月(元旦)相对,小正月日本有很多民俗活动,而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对大部分日本人来说比较陌生。小正月主要以祈祷丰禳等为中心,这一天让在“松之内”期间(1月1日至7日)忙个不停的主妇们暂作休息,因此也称“女人正月”。小正月早上有吃小豆粥的习惯,在《土佐日记》、《枕草子》等文学作品中记录了这个习俗。农历正月十五这天,日本的中华街非常热闹。如横滨中华街每年都会举办元宵节赏花灯的活动,一些当地的华人华侨都会前去凑一凑热闹。赏花灯的活动大概在傍晚时候就会开始,整条街上都被装点得五彩缤纷。而中华街也一改往日的喧闹气氛,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其间还会穿插一些舞龙舞狮和传统舞蹈表演。一些日本人也不禁被这样的节日气氛所感染,大呼“美不胜收”。
马来西亚
元宵节是马来西亚华裔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其“抛柑接蕉”的习俗热闹浪漫、别具一格。元宵之夜,华裔单身男女纷纷“出笼”,涌往公园的河边或湖边,男的抛香蕉,女的抛柑橘,还在水果上写下联络号码,以期觅得一段好姻缘。由于参与的人数众多,导致公园的草场被践踏、一些小设施如地面照明灯遭破坏及栏杆被撞倾斜,一些城市曾以保护公园设施为由,拒绝发准可证给主办单位,但马来西亚元宵节“抛柑”最终还是被解禁了。在吉隆坡,活动组织方安排年轻人围坐在喷水池周围,在柑橘和香蕉抛入水中后,男性会去捞柑,女性则去拾蕉。在马来西亚北部霹雳州,华人社团在怡保观音洞举办了“你挂柑我采柑”的活动,年轻人用红线将自己的相片和柑橘绑好,挂在许愿树上,希望就此结识可以携手相牵的伴侣。
E. 马来西亚春节和中国春节有哪些相似和不同
马来西亚过春节习俗也跟中国大致相同
初一前:购买贺年物品,俗称“办年货”。年三十晚:吃团圆饭。初一:到庙宇上头香、出门拜年。初二:出门拜年,回娘家之日。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若有亲朋好友尚未互相拜年,便会在年初四继续。初七: 人日, 捞鱼生,是新加坡独创的年菜。把食材准备好后要站起来,用筷子把鱼片和其他配料配料拌匀,边说:“捞起,捞起,捞个风生水起!”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初九:如果是福建人后裔则有天公诞,当天凌晨或者初八夜晚子时后,各家便开始祭祀。十五:元宵节。新马一带的元宵节和七夕一样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庆祝方式也有所不同:未婚女性会结伴到河边抛柑祈求姻缘(男性则抛香蕉)[3],而且普遍上没有提灯笼或赏灯等习俗。
F. 马来西亚过元宵节吗
元宵节也是马来西亚华裔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马来西亚元宵节不闹花灯,却另有一番热闹浪漫的景致。
古代的未婚少女平时足不出户,平常
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才被破例允许结伴出门看灯赏玩,不少男女借机物色心上人,擦出爱的火花,因此,元
宵节素有“中国情人节”之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从古诗词歌赋中不难看出元宵节的浪漫温馨。如今,马来西亚的年轻人仍
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这份浪漫情怀。
这个古代习俗传到大马后,改成“抛柑接蕉”,起初是由祖籍福建的大马未婚女子开始“抛好柑,嫁好尪(音
肮,意丈夫)”。如今,它演变成一个青年男女的新年节日,大家热热闹闹地在元宵夜向大海、湖泊或池塘抛果,女抛柑橘、男掷香蕉,还在水果写上联络号码,以
期觅得一段好姻缘。元宵节这一夜,华裔单身男女纷纷“出笼”涌往公园的河边或湖边,男的抛香蕉,女的抛柑祈求姻缘。许多单身男女参加“抛柑接蕉”活动,希
望用这个方式让自己“捞到”一个好姻缘。
据说“抛柑接蕉”原是祖籍中国福建的马来西亚华人的习俗,起初是青年男子向海中抛苹果,期盼早娶贤妻,姑娘则抛柑橘,希望觅得如意郎君,后来逐渐演变成女抛柑橘、男掷香蕉。如今,在吉隆坡、雪兰莪州、槟城和马六甲等地,仍有这样的习俗。
一
般来说,参与活动的青年在元宵夜乘船赏月之时,会在柑橘或香蕉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然后抛入水中,希望获得月下老人的协助。在吉隆坡,活动组织方
安排年轻人围坐在喷水池周围,在柑橘和香蕉抛入水中后,男性会去捞柑,女性则去拾蕉。北部霹雳州的华人社团则在怡保观音洞举办了“你挂柑我采柑”的活动,
年轻人用红线将自己的相片和柑橘绑好,挂在许愿树上,希望就此结识可以携手相伴的伴侣。
G. “闹元宵”致敬传统文化,在国外如何庆元宵
2017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过元宵节被称作“闹元宵”,一个“闹”字把元宵节的娱乐气氛表达得极为生动。元宵节承载了新年新希望,人们庆祝元宵节,是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望。中国元宵节的庆祝活动精彩纷呈,而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是怎么庆祝元宵节的呢,下面来一起看看吧。
元宵节对于中国人拥有不可替代的情感意义,吃元宵、猜灯谜等各种庆祝活动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记忆。类似元宵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的今天,我们应该格外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挖掘与建设。
传统节日正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传统节日就是传承文化遗产,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持世界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H. 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
,中国情人节有两个,只说七夕是情人节的是孤陋寡闻,元宵节也是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网络,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中国情人节”--元宵节
元宵节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要华夏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自汉代“燃灯礼佛”,而到了唐代则“燃灯成俗”,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可以让人们“纵情”的节日。
有些民族在元宵节有男女青年可以互表爱意的做法。民俗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之说,在白天还举行耍狮子、跑旱船、扭秧歌、踩高跷,晚上则有猜灯谜、舞龙灯,未出嫁的少女可以特许在这一天晚上外出游玩。在过去“灯”和“谜”是分不开的,“灯谜”俗称“打灯虎”。谜条贴在花灯上,猜中者有奖。有的店铺张灯挂谜,“如有猜中者,奖苹果三千”,当猜中者领奖时才发现奖品不过是一只苹果上插着三根牙签。
许多东南亚华人保留着过传统节日的习俗,马来西亚华人对元宵节和春节非常重视。他们从冬至到正月十五都算做过年,除了保持吃元宵、点灯笼的习俗之外,还有一项有趣的活动,那就是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未婚男女相互抛水果,男孩向女孩抛苹果,女孩则向男孩抛柑子,其中的含义是希望自己未来找到一个如意的伴侣。
这种习俗其实在我国内地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保留,如南方地区的白族、壮族和苗族等,都有在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互相“抛绣球”的习俗。凡是接不住绣球的男女,都要赠纪念品给对方。而太多次失球又无法赎回纪念品的人,就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由此也有人称元宵节为“中国情人节”。
I. 有哪些国家也过元宵节
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也过元宵节。
1、日本
日本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中华文化,尤其是隋唐时期的一些风俗。起初日本的元宵节也是正月十五,但是由于近代日本取消了农历,所以改成了1月15日。虽然时间改变了,但风俗却还是那些风俗。在元宵节这一天的早上,日本人会喝红豆粥,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此外,元宵节也是举办成人礼的日子。在这一天,刚刚成年的日本青年们会穿上和服,举行属于自己的成人礼,类似于中国的加冠礼。
2、韩国
韩国曾经是我们的藩属国,也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与中国一样,韩国的元宵节也是正月十五,韩国的元宵节被称为大望日。不过韩国人不吃汤圆,而是喝五谷粥,寓意今天五谷丰登。
在元宵节这天,韩国人要穿上韩服到野外放风筝,风筝上写着不愉快的事情,让这些事都飞的远远的。到了晚上,还要举行篝火晚会。其实,中华文明中的节日,韩国基本上都保留了。比如春节也是这样,不过韩国人的春联是白色的。
3、越南
越南也是当年的藩属国之一,和韩国一样保留了很多传统节日。在元宵节这天,越南人要集体吃年糕,然后去花市买上几盆鲜花。越南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比如舞龙、舞狮表演等等。言而总之,和国内的情况差不多。
4、泰国
在泰国,元宵节这天,大家都前往寺院上香祈福,而且会起得很早,争取上第一炷香。
5、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在这一天,青年男女会出来看灯展,希望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
6、新加坡
在新加坡,除了语言之外,过元宵节几乎各方面都和国内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