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为什么会亏损

马来西亚为什么会亏损

发布时间: 2022-07-24 07:58:31

① 降价350亿,马来西亚重启高铁项目,赚了还是亏了

降价350亿,马来西亚重启高铁项目,赚和亏是相对而言的,当然相比于原来的合同在资金上是赚了一笔,不过对于国家的诚信以及未来的招商肯定是有着影响的,从这个方面来说,马来西亚是亏的,总体来说,这对于马来西亚的持续的发展还是有影响的。

也许就从眼前的利益来看,马来西亚是在资金上赚了,不过从长远来看,对马来西亚是不利的。

② 马来西亚近几年的军费为什么会下降

加强经济建设

③ 马航现在倒闭了没有

目前(2015年10月28日),马航(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是没有倒闭的,只是2015年9月1日已经更改名字。

2015年9月1日,马来西亚航空官方正式宣布公司换用全新的名称——新马航(MAB),当日0:15从香港飞抵吉隆坡的MH433航班成为新名称启用后的第一架航班。

相关重要事件:

停用航班号

2014年3月13日,马航MH370航班失去联系第6天,马航宣布停用MH370/371航班号,以示对这架失联客机所载人员的尊重。

2014年7月20日下午,马航就MH17航班在乌克兰坠毁事件发布第八份声明,MH17这一航班号将从2014年7月25日起永久停用。从荷兰阿姆斯特丹直飞马来西亚吉隆坡的这一航线航班号码将更换为MH19。

员工拒飞

2014年7月21日,马来西亚全国空服员职工会主席依斯迈纳沙鲁丁指出,马航在短短四个月内发生两起重大空难,严重影响机组人员的心情,一些机组人员甚至拒绝飞行。

2014年3月8日发生的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以及7月17日的马航MH17客机被击落,让很多空服人员都感到无法接受。空服人员受到影响,机组人员因这些事故而士气受挫。改变航线

2014年7月21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将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的MH4航班航线由此前经飞乌克兰上空修改为从叙利亚上空飞过。Flightradar24公司首席执行官Fredrik Lindahl强调,洲际航班并不经常取道叙利亚上空,而且7月20日当天,也没有发现任何其他洲际航班从叙利亚上空飞过。

外媒评论称,尽管MH4航班使用的是国际民航组织批准的一条路线,但新航线经过另一条战争冲突地区叙利亚,还是突显了航空公司在亚洲和欧洲繁忙的航线之间寻找飞行通道的困难程度。不管马航如何说,让飞机从战争区域经过一直受到人们的严厉批评,美国联邦航空署“强烈反对”美国航班取道叙利亚领空。

④ 马兰西亚的金融危机吗

马来西亚金融危机进入引爆期

外债较低,使到马来西亚在应付金融危机时能让它的企业较有秩
序的把它们的危机引爆出来,在这个引爆阶段结束后,企业界预料还
要面对营业不振的困难。

在这一两个月内,马来西亚的企业已进入一个危机引爆的阶段,
特别是在股票市场上,将陆续有企业宣布因亏本或无法偿还债务而倒
闭或被接管的消息,目前,股市投资者正采取小心翼翼的态度,提防
踩到地雷而遭殃。

只要较注意股市的动向,我们就可观察到,目前马来西亚企业陆
续引爆危机正是这次金融危机的特点,也是危机进入的第二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里,人们只看到马币汇价猛跌,股票市场跟着泻跌,资
产价值缩减等现象,可是,却有点像是雾里看花,看不到较具体和明
朗的局面。现在,这层面纱正逐一的揭开,哪些企业有问题,面对些
什么问题,当它们不得不公布业绩时,情况就明朗了,所以,目前正
是丑媳妇不得不见家婆的时候。

从马来西亚企业最近逐一在市场上引爆的危机,可看出金融危机
的最主要特点,是出问题的企业债务极高,亏损极重,一般来说,企
业所面对的困难是两个方面所造成的,一是因马币猛跌而在外汇交易
上出现严重亏损或是因为借下大量外币债务而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
另一则是因为股票市场暴跌,导致投资大幅度折减,帐目上出现很高
的亏损准备帐。除此之外,金融业则有它的独特情况——大量借出资
金无法回收,成为疑帐或呆帐,累积起来,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外债创伤较轻

从这种情况来看,我们就可比较清晰的看到,马来西亚跟随着泰
国、韩国和印尼爆发金融危机,但它和其他国家在特点上有哪些相同
和不同之处?如果我们现在要找出结论的话,那就是相同的地方是马
来西亚的企业投资太多,举债太高,而不同之处,它们受到的外债创
伤较轻。

在过去十多年间,或更准确的说,经过80年代中期经济衰退之后
,马国的股票市场出现猛烈膨胀的形势,在股价步步升涨之下,大量
企业相继在市场上挂牌,差不多凡是稍有名气的企业都成为挂牌公司
,而在股票市场上互相持有股票,或是进行股票投资也成了重要的一
部分资产,也是不可忽视的盈利来源。所以,一旦股票市场出现断层
式的塌下来时,必然使大大小小的企业都遭殃。

靠债务维持增长

在另一方面,要在投资和业务方面取得神速的发展,单靠企业长
年累月的盈利累积和股东提供的资金是不够的,大部分的企业都要靠
金融机构和公众的投资资金,因此,债台高筑就成了当地企业共同的
现象。

近几年来,马来西亚推行许多大型建设计划,也加重了公私机构
的债务负担。从1995年起,人们开始对马来西亚的经常帐项赤字感到
担忧。很显然的,这样毫无节制的大兴土木,结果是造成投资的公司
负债额剧增,外债的比例大幅度上升。

马来西亚企业在投资和负债方面虽然和其他发生金融危机国家很
相近,可是,相比之下,它们整体所负的外债较低。在90年代期间,
拜世界利率偏低的良机之赐,发达国家的银行争相向发展中国家提供
资金,日本在国内的银行利率低至1%,日本银行以3%利率把钱借给泰
国、韩国、印尼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它们再把它以5%放贷出去,企业
所得到的利率仍然比当地的利率为低。可是,这种良机最终变成毒药
,当它们的货币猛跌时,所举借的外币需要以多一倍的本地货币来偿
还,这是任何一家盈利最好的企业都承受不了的。

现在看来,幸好马来西亚这些年来在举借外债时还有些节制,虽
然在金融危机中它一样遭受冲击,外债的杀伤力也不小,可是,它的
问题毕竟是局限于内部债务和资产的减值。不像泰、韩、印等国一样
马上陷入瘫痪状态,没有外援无法振作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马来西亚所遭受的危机打击是较轻些,可以较从
容的解决,这就是何以马来西亚不需要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手
。当然,这里所说的“不需要”也包含有“不要”的意思,因为马来
西亚觉得,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必须接受它所开出的条件
,其中一些条件很严苛,等于是交出国家主权。可是,无论如何,马
来西亚的确也有不接受援助的本钱,至少到目前为止,它是能够逐一
的让危机引爆,而不致于使市场垮下来。

能控制引爆的时间

分析家说,马来西亚虽然无法消除危机,可是,却能做到让危机
分散引爆,能控制引爆的时间和所产生的局势。相信人们也可以很清
楚的看到,这样的有控制的引爆手法从去年底的玲珑事件开始,然后
是森合银行的亏损,这些都是冲击较大的事件。到了最近,虽然亏本
、接管的消息络绎不绝,但是,不仅每个事件的规模已缩小,冲击力
也不如前,这说明整体的局面是受到控制。

尽管这样,投资者对马国股市的态度还是很谨慎的,因为只要是
不知情买到行将引爆出坏消息的股票,后果还是很糟的。据西方报章
报道,这次有问题的马来西亚企业共有70家之多,目前已引爆的才只
有十余家,因此,后头的陷阱有多少?有多深?这都是个未知数。

另一个引起投资者混乱的问题,是马来西亚政府是否动用公共资
金援助私人企业。政府顾问达因日前说,他不否定政府动用公共资金
协助像玲珑和马友乃德这样的企业。这些话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因为
对于私人企业危机,基本的原则应该是根据商业条件和投资者的意愿
来解决,如由政府拨出公共资金来拯救个别企业,不仅有违反公平竞
争的原则,而且,经常把好钱掺在坏钱里,不符合公众利益。对投资
者来说,由于某些企业受到特别庇护,此举引起人们感到混乱,不容
易令人根据商业因素做出判断有问题企业的前途。

目前投资者对马股裹足不前的另一个原因是未来展望的因素。在
这次危机引爆声中,从帐面的数字看,企业亏损最多的是投资亏损、
外汇亏损,这两项拨出的准备金占了大部分,营运方面的亏损反而相
对的小,这是因为在过去一年中,危机的出现还未全面和充分发挥它
的杀伤力,可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许多企业虽然是把它的投
资和外汇减值帐目撇得差不多了,它们须要面对的另一个考验则将是
营业困难的问题,也就是说,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经济萧条的后遗症,
将使许多企业处在营业困难的境地中,这也应是金融危机的第三阶段
。因此,目前的危机引爆并不是一次过地解决了所有问题,而只算是
渡过最艰难的关头而已,事实上,严寒的冬天还未过去。

其他相关资料: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108/0955622.shtml

http://www.cnhbstock.com/hgjj-D1_%7B46B16D89-A6B8-11D7-965B-00A0C92674A3%7D_0.aspx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⑤ 东南亚经济危机始末如何

http://bbs.icxo.com/dispbbs.asp?boardID=1799&ID=90491
97东南亚金融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而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已经开始酝酿。当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1997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未偿还债务急剧上升,泰国金融机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并且发生了银行挤兑的事件。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并由此揭开了时至今日尚未平息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一) 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
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泰铢的暴跌在东南亚各国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货币风潮迅速波及到整个东南亚市场。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货币自由浮动。菲律宾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印尼则宣布印尼盾汇率的波幅由8%扩大到12%;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为了帮助东南亚国家早日摆脱危机,国际社会伸出了援助之手。7月份在上海召开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8月份又在东京举行了由IMF主持的有关对泰国提供经济援助的会议。为了协助泰国走出困境,IMF等国际组织和包括中国及中国香港在内的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共同承诺向泰国提供172亿美元的经济援助。面对泰国银行高达1万亿泰铢的呆账以及900亿美元的外债,国际社会的172亿美元贷款援助显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泰国的经济、金融危机,但至少增强了泰国人民以及国际社会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

(二)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主动贬值,香港股市暴跌,并引发全球股市大幅下滑,东南亚金融市场再度动荡.
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在经济状况良好,经济项目盈余,外汇储备充足,有能力维护新台币稳定的情况下,突然主动放弃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当日,新台币兑美元的汇价即跌至29.5,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新台币主动贬值,从经济上讲是竞争性贬值,从政治上讲是别有用心的政治预谋,它不仅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东南亚的信心,加剧了东南亚金融市场的混乱,并且在心理上进一步孤立了香港,使得投机者再次将目光转向香港。为了维持港元联系汇率制,维护香港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稳定,香港政府和金融管理局一方面动用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进行积极干预,另一方面只得提高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10月23日,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一度由7%上升至300%,港元兑美元汇价也一度升至联系汇率制实施14年来最高水平(7.6150)。而香港股市在汇价和银行短期利率高企的影响下,受投机沽售力量冲击大幅滑落。

从10月20日起,香港股市连续4个交易日大幅下滑,恒生指数前后共计跌去3000点。10月23日,港股曾两度跌破1万点关口,恒生指数跌幅高达10.4%,亚太股市、欧美股市受其牵累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到10月26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已达到30%以上。由于东南亚与日本、美国和欧盟有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东南亚金融动荡对日美欧的对外贸易、投资、经济形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香港股市的深幅下跌再次挫伤了全球投者的信心,加上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担忧,27日,全球股市同时发生大幅下跌,各主要股票指数日跌幅少则2%,高的竟达15%,其中纽约道·琼斯指数暴泻了554.26点,创下历史上最大的日跌点数。受此影响,28日,香港恒生指数再次下探,自1996年来首次跌破1万点,最低见到8775.88点,跌幅达13.7%。至此,与8月份最高点相比,香港股市跌幅几乎过半。
全球股市在经历了这次激烈调整之后,由于人们对世界经济形势仍然看好,许多股市在大跌之后都有回升现象,亚洲市场也一度呈现出向好的趋势。可是,韩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却再次将东南亚卷入了第三轮金融风波之中。

(三)11月20日,韩国金融再起风波,金融风潮袭卷韩国、日本
自1997年初起,韩国许多大财团先后陷入了破产倒闭的绝境,经济受到极大的冲击,加上东南亚金融动荡的影响,韩国经济负增长跌至多年来的最低点。进入11月,韩国金融形势继续急剧恶化,股市持续低迷,韩圆汇价创新低。11月17日,由于政府金融改革法案未获通过,韩圆兑美元的比价突破1000:1大关,股票综合指数跌至500点以下。
11月20日,韩国中央银行决定将韩圆汇率浮动范围由2.25%扩大到10%,至此韩国开始成为亚洲金融风波的新热点。
进入12月份以后,在人们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金融风暴渐趋平息之际,韩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截至12月11日,韩国已有14家商业银行和商人银行被政府宣布停业。12月15日,韩国宣布韩圆自由浮动。12月22日,美国信用等级评定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将韩国外汇债务的信用等级下降了4个等级。12月23日,韩国政府公布,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标准,截至9月底止,韩国外债总额已达1197亿美元,其中约800亿美元为1年内到期的短期货款,而外汇储备不足又超出预想,致使当天韩圆汇率又暴跌16.4%,较之7月1日,韩圆已经贬值了54.8%;当日韩国股票市场综合股票价格指数也下滑了7.5%,下浮幅度之大创下历史之最。

东南亚及韩国金融风潮对于日本经济及金融无疑是雪上加霜。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便陷入了停滞状态,股市低迷,房地产市场大幅萎缩,银行呆账、坏账剧增。1997年以来,证券公司违规交易事件迭出,日本四大证券公司相继爆出行贿黑社会的丑闻。进入11月,又连续发生了日本第10大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和日本第四大证券公司山一证券公司倒闭事件。大型金融机构的连续倒闭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日本经济的信心,日元与美元汇率由此跌破128日元大关。由于日本经济基础良好,外汇储备充裕,不会像泰国、韩国那样全面爆发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但是,日本金融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却因此再次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四)进入1998年,亚洲汇市和股市连连走低,全球金融市场依旧跌宕不已,亚洲金融危机仍在持续
新年伊始,由于市场信心危机,亚洲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行情继续双双下跌:1月5日,泰国汇率首次跌破50铢兑1美元大关,创历史最低记录,也是泰国自1997年7月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泰铢汇率跌幅最大的一天;韩圆则由199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695兑1美元的水平再次探低到1780韩圆兑1美元;印尼盾与美元的汇价也下跌11.6%。1月6日,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率首次一度跌破45比索兑1美元大关,日跌幅达6%。1月7日,日元对美元的比价跌至134.8日元,创下近6年来的最低点,日经指数也跌破15000点大关,1月9日,纽约道·琼斯指数急挫222.2点,跌幅达2.85%,欧洲主要股市纷纷告跌。1月12日亚洲股市再次出现较大跌幅,其中新加坡和香港跌幅最大,分别下跌了104.51点和773.58点,跌幅为8.88%和8.70%,泰国股市、汇市也再创历史新低。

(五)危机的严重后果
(1)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以1998年3月底与1997年7月初的汇率比较。各国股市都缩水三分之一以上。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跌幅在10%~70%以上,受打击最大的是泰铢、韩圆、印尼盾和新元,分别贬值39%、36%、72%和61%。
(2) 危机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例如,泰国和印尼分别关闭了56家和17家金融机构,韩国排名居前的20家企业集团中已有4家破产,日本则有包括山一证券在内的多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出现大量亏损和破产倒闭,信用等级普遍下降。泰国发生危机一年后,破产停业公司、企业超过万家,失业人数达270万,印尼失业人数达2000万。
(3) 资本大量外逃,据估计,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私人资本净流入由1996年的938亿美元转为1998年的净流出246亿美元,仅私人资本一项的资金逆转就超过1000亿美元。
(4) 受东南亚危机影响,1998年日元剧烈动荡,6月和8月日元兑美元两度跌至146.64日元,为近年来的最低点,造成西方外汇市场的动荡。
(5)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衰退并向世界各地区蔓延。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经济增长速度从危机前几年的8%左右下降到1997年的3.9%,1998年上述四国和香港、韩国甚至日本经济都呈负增长。东亚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引发了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并波及其他国家。巴西资金大量外逃,哥伦比亚货币大幅贬值,进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西欧美国股市大幅波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97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分析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1994年底至1995年春的墨西哥金融危机的表象特征十分相似。一是进口增长过快,出口上升缓慢,经常项目逆差扩大;二是汇率贬值,资金外流,外汇储备锐减;三是金融机构经营困难,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四是利率上升,物价上涨、工人失业、经济下滑。但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远非墨西哥金融危机所可比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前后两次震荡全球的金融危机居然都在发展中国家脱贫致富的部分“龙”“虎”国发生,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在探索这两场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从表面看,这些国家发生金融风波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入,国际投机资本肆意破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伴随着科技和信息革命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上。其突出表现:

一是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跨国资本从1990年的4400亿美元增至1999年15700亿美元。1996年西方主要国家的跨国股票和债券累计额占有GDP的比重超过了100%,美国就高达10万亿美元。

二是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加快。最典型的是跨国外汇交易急剧增加。1986——1995年,扣除重复计算,国际外汇交易的日交易额从1880亿美元猛增至12000亿美元,它占世界全部外汇储备的比重从37%增加到84%。

三是金融市场波动更为剧烈。集中表现于利率波动和汇率变动大。1993——1996年,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动幅度高达3%。1991——1999年3月,日元汇率变动幅度高达70%,美元、马克、加拿大元的汇率变动幅度也达20%~30%。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在加速融入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表现之一是90年代以来,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猛增,而且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快、开放程度高的东亚和拉美国家。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每年引进的外资净额从1000亿美元增至3000亿美元,其中私人资本从440亿美元增至2400亿美元,东亚从190亿美元增至1100亿美元,占流入发展中国家总数的40%。墨西哥和泰国在危机爆发之前,外资流入的规模都是很大的。

墨西哥1994年底外债余额854亿美元,占GDP的50%多,另有国际直接投资近200亿美元;泰国1996年9月外债余额771亿美元,占GDP的45%,另有国际直接投资200亿美元。外资大规模流入东亚和拉美发展中国家,不仅给这些国家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带来了技术和市场,促成了这些国家经济的高速度增长。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国际化程度不同。发达国家金融一体化程度高,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实际利率差逐步缩小。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利率差较大,为赚取利差和汇差,国际短期资本频繁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流出和流入。这就给利用利率差和汇率差赚取收益的国际金融投机商以机会。事实上,在国际资本流动中,也不乏专门的国际金融炒家。据海外舆论报道,1997年5月泰国汇率开始贬值后,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就在泰国外汇市场投放了60亿美元,进行外汇炒作,把泰铢逼上绝路。1992年欧洲汇率体系不稳时,此人利用英镑汇率的变动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卖出,赚取了10亿美元,并迫使英镑退出欧洲汇率体系。但我们在讨论这方面的原因时有两个问题需要弄清楚。

第一个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放松对外资流动的控制,大量引进外资是否对头?
第二个问题是国际金融投机商利用的机会来自哪里?

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今天,国际资本流动已经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的杠杆。在当代,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引进外资作为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东亚和拉美国家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跻身新兴工业化国家前列,在相当程度上是得益于这些国家能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积极态度对待外资,并有效利用了国际资本带来的好处。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很清楚,国际金融投机商利用的机会不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是他们发现的。显然,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比较稳定,他们就没有投机的机会。换句话说,是他们看准了一国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才利用金融市场的动荡机会来发财的。例如,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之前,最先感觉到危机威胁从而转移资本的是本国居民。当时,墨国居民得知出口增长下降,国际收支逆差增大,外汇储备减少,本国货币将贬值,从而大量购入美元,加速外汇储备减少,引起汇率波动,然后,外资才开始抽逃。可见,发生金融危机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系统出了问题,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国际金融投机商只起了一种外部推动作用。

(二) 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改革过快。
应当肯定,80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东亚和拉美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放松银行业务限制,取消外汇管制,开放证券市场,鼓励本国金融机构对外扩张,等等,加快了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步伐。担是,把其中一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对外开放金融市场是不准确的。当然,如果这些国家继续实行金融抑制政策,金融市场不开放,国际资本不能自由流出或流入,投机商也无计可施,危机自然不会发生。但国际资本不是随意流动的,其流动的目的是赚取更大的收益和分散风险,决定国际资本投资者手中的钱流向的基本要素取决于受资国的金融开放程度和经济前景。如果一个国家实行金融开放后,经济高速度增长,资本收益率也高,外资流入增加是自然现象。但是,外资大量进出和金融投机商得手不能归罪于经济金融的开放,而应从受资国的内部因素寻找原因。墨西哥、泰国等实行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但并不构成这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必然,而它们的经济政策、经济体制和结构与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特别是与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要求的下述种种脱节之处,才是金融危机生成的原因。
经济政策不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幅度增大的条件下,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仍对汇率和利率变化实行限制,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反映滞后。

例如,墨西哥90年代初实行比索对美元的固定汇率,而90年代前四年累计下来的通货膨胀达53%,外贸逆差870亿美元,在汇率没有反映这种情况的条件下,比索贬值是必然的。但是当时的墨西哥政府面对比索高估迟迟不采取适时贬值的措施,以致出口受阻,外贸逆差逐年扩大,给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同时,当时的墨西哥政府为了治理通胀,提高国内储蓄率,吸收外资以支持进口商品的外汇需求,实行了高利率政策。1990-1992年墨西哥实际利率高达20%-25%,1993年略有下降,但仍达14%左右,大大高于国际市场利率,而国内企业贷款的实际利率比这还高。这种高利率政策既使墨西哥企业无法承受利息成本而无力归还银行贷款,造成银行坏账问题严重,又使墨西哥对外支付高额利息,造成国际收支恶化,货币贬值压力加大。

又如泰国,长期实行泰铢与美元联系汇率制,14年来,一直保持在25铢左右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当美元贬值时,它对西方主要货币的汇率也随之贬值,增强了出口竞争力。当美元升值时,泰铢随之升值,出口竞争力下降。1996年以后,美元对日元持续升值,泰铢随之升值,出中竞争力下降。1996年以后,美元对日元持续升值,泰铢对日元也不断升值,成为进口增长过快和出口增长率降低,以及国际收支恶化的重要原因。

经济体制不适应对外开放。一国经济开放之后,外资流入增加,本应加强金融体制建设。但是,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对金融市场开放的准备不充分,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不足,监管措施和机构不完备,盲目向外资开放。例如,在本国银行体系风险过大的情况下,泰国主动向外商提供低息美元贷款,为房地产投资热火上浇油。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必然导致本币和外币的频繁交易,采用中央银行控制汇率的方法与巨额外汇交易相矛盾,当资本外流增大时,对外汇的需求增加,本币贬值受到压力。为了捍卫联系汇率,泰国在一个月内就动用了4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仍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给国际金融投机商炒作外汇以可乘之机。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中央银行曾经一天之内抛售几十亿美元,企图把比索兑美元的比价稳定在政府设置的指标范围内,结果仍抑制不住比索跌势,外汇储备锐减到无法保持经济正常运转的60亿美元,次日不得不宣布中央银行不再干预外汇市场。这些事实说明,政府行为与市场对抗,难以成功。只有适应市场规律,实行浮动汇率才是出路。

1、金融体系不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长期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经济过热导致“泡沫经济”,形成脱离实体经济的虚假繁荣,只是金融动荡的表层原因。长期资本市场建设滞后造成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才是深层次原因。具体包括:一是资本结构不合理,投资者较少用中长期债券筹资,而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而且往往是短期资金,不适应长期投资项目的需要。二是信贷投向结构不合理。银行倾向于提供非生产性用途的贷款。例如,泰国的银行贷款有1/4是消费性贷款,1/4是房地产贷款,这类贷款难以产生收益,银行坏帐增加。据世界银行断定,1996年泰国放款机构的不良贷款占其贷款规模的10%,达155亿美元,1997年银行的坏账相当于泰国GDP的9%。三是外资结构不合理。由于中长期资本市场不发达,外资多以短期资本形式流入。1994年进入墨西哥的700多亿美元外资中,3/4属于短期证券资本,美国互助基金一类的短期投资比重很大,其中进入股市的有330多亿美元。1995年流入泰国的6466亿泰铢外资中,直接投资仅上中5.5%,商业银行贷款占51.1%,且大部分是短期贷款,投机性和流动性最大的非居民泰铢存款和证券投资占30.7%。由于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当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外资抽逃,引发股价下跌,金融机构瘫痪,本币贬值,是不足为怪的。

2、产业结构调整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的产业结构调整片面迎合外资投向,不但彼此之间及其与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趋同,而且过分集中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加工工业。二是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能力较低,国内科技水平不高,对进口技术和设备的依赖过大。三是劳动成本上升过快,不利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国际竞争能力被削弱,出口增长速度下降,造成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例如,墨西哥和泰国的出口产业面对来自后起的工业化国家低成本同类产品的竞争,未能升级换代,以致竞争力减弱,出口增长缓慢,国际收支逆差扩大,两国在危机爆发之前,外贸逆差占GDP的比例分别接近和超过了8%,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5%,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推动因素。

3、贻误时机,调整不及时。当出现金融动荡之后,政府出于种种原因,对经济政策,经济体制和结构不及时调整,以致贻误时机,激化矛盾。墨西哥和泰国的情况都是这样。1968—1988年墨西哥先后有4届总统因经济危机而下台。1994年西方经济复苏,利率随之上扬,加上当时墨西哥政局不稳,一些外国投资者便开始抽走资金,货币危机苗头已经出现。此时,本应果断采取调整措施,但当时的萨利纳斯总统为了赢得年底的总统选举连任,不但不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改革汇制,反而动用了上百亿美元的国际储备弥补亏空,极力制造繁荣假象。结果等到当年12月1日新总统塞迪略就职时,国库剩下的国际储备已经不多,12月19日晚遂决定通过比索一次性贬值15%,来促进出口,减少进口,阻止资金外流,稳定外汇市场,结果引起始料不及的比索汇价暴跌,最终酿成了严重的金融危机。1997年2月,泰国金融形势开始恶化,政府未采取拯救措施。5月,泰铢贬值到14年的最低点,政府仍坚持对汇率的控制。对应该倒闭的金融机构,政府仍实行注资的做法,白白花费了大量资金。7月,被迫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之后,泰铢继续贬值,外汇储备持续下降,但政府仍背着多年经济高速度增长和“虎”国的美誉包袱,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计划犹豫不决,以致矛盾越积越多,一发难以收拾。此外,墨西哥、泰国等政局不稳,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深,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促成因素。

⑥ 在疫情下的马来西亚,现在的经济状况如何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全球的油价也因为疫情的缘故暴跌、美国400多家大型企业宣布破产。而马来西亚也不例外,多数马来西亚企业对于2020年马来的经济状况持有较为悲观的态度,不过很多的马来企业对于明年的马来的经济状况还是比较乐观。不过现在马来西亚经济可能会面临再次的冲击,因为在全球针对新冠病毒的益苗还在持续研制的时候,马来西亚确诊了四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病例,这无疑对马来西亚复工状况有所影响,马来西亚民众可能为了保证生命安全而继续减少出门消费的次数。虽然相比于美国马来西亚的疫情还不是特别严重,但是马来西亚经济GDP大跌超过了很多周边国家。这跟其主经济很依赖贸易有关,而且马来西亚复工时间也相对晚一些,所以大部分马来企业并不看好2020年的国内经济。

⑦ 为什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会使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

1993年,索罗斯认为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被低估,决定拿林吉特作为突破口。他联合了一些套利基金经理开始围剿林吉特但是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却决心维持低币值的林吉特,马哈美尔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了对本国资本市场的控制,素罗斯及一些套利基金经理无机可乘,只好暂且收兵。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也因此才免遭劫难。但在马来西亚的小败并未使索罗斯退却,他只是再一次地等待更好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亚各国经济过热的迹象更加突出。各国中央银行采取不断提高银行利率的方法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但这种方法也提供了很多投机的机会。连银行业本身也在大肆借入美元、日元、马克等外币,炒作外币,加入投机者的行列。这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各国银行的短期外债巨增,一旦外国游资迅速流走各国金融市场将会导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荡。东南亚各国⑤中央银行虽然也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但面对开放的自由化市场却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其中,问题以泰国最为严重。因为当时泰国在东南亚各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最高,秦铢紧盯美元,资本进出自由。泰国经济的"泡沫"最多,泰国银行则将外国流入的大量美元贷款移入到了房地产业,造成供求严重并衡,从而导致银行业大量的呆账、坏账,资产质量严重恶化。1997年上半年,泰国银行业的坏账据估计高达9000泰铢(约合310亿~350亿美元)。加之借款结构的不合理,更让泰国银行业雪上加霜。泰国银行业的海外借款95%属于不到一年的短期借款。

索罗斯正是看准了东南亚资本市场上的这一最薄弱的环节才决定首先大举袭击泰铢,进而扫荡整个东南亚国家的资本市场;

1997年3月,当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庄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时,索罗新认为千载难逢的时机已经来;索罗斯及其他套利基金经理开始大量抛售泰铢,泰国外汇市场立刻波涛汹涌、动荡不宁。泰铢一路下滑,5月份最低跌至1美元兑26.70铣。泰国中央银行在紧急关头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如动用120亿美元外汇买人秦铢,提高隔夜拆借利率,限制本国银行的拆借行为等。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使得索罗斯交易成本骤增,一下子损失了3亿美元。但是,只要素罗斯对他原有的理论抱有信心,坚持他的观点正确,他不仅不会平掉原来的头寸,甚至还会增加头寸。3亿美元的损失根本无法吓退索罗斯,他认为泰国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抵挡不了他的冲击。他志在必得。

1997年6月下旬,索罗斯筹集了更加庞大的资金,再次向泰铢发起了猛烈进攻,各大交易所一片混乱,秦铢狂跌不止,交易商疯狂卖出泰铢。泰国政府动用了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150亿美元的国际贷款企图力挽狂澜。但这区区450亿美元的资金相对于无量级的国际游资来说,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7月2日,泰国政府由于再也无力与索罗斯抗衡,不得已改变了维系13年之久的货币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更是狂跌不止,7月24日,泰铢已跌至1美元兑32.63铢的历史最低水平。泰国政府被国际投机家一下子卷走了40亿美元,许多泰国人的腰包也被掏个精光。

索罗斯初战告捷,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决定席卷整个东南亚,再狠捞一把。索罗斯飓风很快就扫荡到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印尼盾、菲律宾比索、缅元、马来西亚林吉特纷纷大幅贬值,导致工厂倒闭,银行破产,物价上涨等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这场扫荡东南亚的索罗斯飓风一举刮去了百亿美元之巨的财富,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

⑧ MH370的马航“破产”

美国《华尔街日报》15日称,纳吉布在专访中表示,拯救马航“为时已晚”,“破产是其中一个选择”,结果此番言论导致马航股价连日下跌。新加坡《联合早报》21日报道,马来西亚政府否认总理纳吉布曾表示可能让马航破产的说法。马来西亚政府19日晚紧急发布声明,指上述说法并非出自纳吉布之口。
匿名马来西亚政府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华尔街日报》4月24日访问纳吉布时曾提问:“一些人士认为破产是解决马航问题的其中一个方案。你对此有何看法?”
发言人表示,纳吉布当时的回应是:“的确有人建议不同的方式,但我们会从各方面探讨这些建议。因为马航是一家政联公司而非私人公司。你采取任何措施前,必须考量员工和公众的反弹及其后果。”
而北京时间2014年7月17日23时,马航的MH17航班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界坠毁。机上载有283名乘客与15名机组人员共298人全部遇难。短短时间内发生两起毁灭性灾难事件面临的5亿巨额赔偿,进一步给马航“破产说”增加了论据。 马航5月15日公布2014年首季业绩报告,《华尔街日报》也刊登上述专访。根据马航公布的报告,该公司2014年首季的净亏损超过4.42亿令吉,比2013年同期约2.79亿令吉亏损额暴增近一倍。
发言人对此表示,上述访谈是在马航公布2014年首季业绩之前进行的,因此纳吉布的谈话并非评论马航的严重亏损情况。
主张政府不应再注资马航的马来西亚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主席诺嘉兹兰则表示,在马航不断亏损的情况下,政府必须认真思考马航的前途。他说,马来西亚政府到底要选择继续拯救亏损连连的马航,还是把它转售给其他投资者而成为一个纯私营的航空公司。
诺嘉兹兰也是专业会计师。他20日表示,政府正计划检讨国家航空政策,因此此时顺便讨论马航的前途正合时宜。
他表示,马来西亚政府当年拟定国家航空政策协助马航,是因为它是国营航空公司。他说,政府当时认为必须协助马航飞得更远、开拓更多国际航线及确保它有盈利。
他说:“但今天时局已经改变,例如廉航公司的涌现,改变了航空业的生态。马航当年没有竞争对手,现在竞争条件却备受挑战而无力竞争。从它宣布今年首季蒙受4亿多令吉亏损,显示马航已经陷入严重财务困境。”
诺嘉兹兰认为,马来西亚政府必须思考的问题是,马国今后是否需要国营航空公司,以及是否让马航继续成为国营航空公司。
针对有人认为马航代表国家尊严。诺嘉兹兰反问:“马航在如此恶劣情况下还遭受重挫,我们要动用多少纳税人的血汗钱去维持这个尊严?……政府过去多次出手拯救马航,也试过将马航私营化和重组等许多对策,但依然于事无补。”
诺嘉兹兰表示,马航股票20年前每股8令吉,现却跌至21分,马来西亚政府要承担的拯救成本有多少,从这里也可略知一二。

⑨ 马航会倒闭吗

马航的国企之痛:巨额赔偿将迫使其倒闭或重
一场巨大的航空事故在8日凌晨突然袭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吉隆坡飞北京的MH370航班在起飞一个多小时后在雷达上消失,至今没有被发现踪迹。尽管截至目前已经有多个国家参与搜寻,但依旧没有找到任何有效信息。

搜救工作依旧是第一位的,但马航所面临的财务困境已经由此愈加捉襟见肘。如果飞机最后被证实失事,那么履行赔偿义务可能致使这家已经近3年连续亏损的马来西亚上市公司重组或倒闭。

马来西亚航空在该国是国有企业,相当于马来西亚的国家航空公司,成立于1937年,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自2004年该国的亚洲航空上市以来,马航的日子就开始越来越艰难。亚航主营东南亚航线,策略是廉价机票。亚航的非国企低成本优势突出,令马航几度采取措施自救,但由于工会组织强大,马航想缩减成本的策略至今没能成功。

股价遭遇暴跌

失联航班事件发生在上周六,经过周末两天的搜寻,失联航班并没有什么消息。到了本周一,恐慌和担忧席卷了整个亚洲市场,早盘开盘之后,多国重要股指显着下跌,包括A股。上证指数周一暴跌2.86%,报收于1999点,跌破2000点大关。日经225指数周一下跌1.01%;马来西亚的吉隆坡综指当日下跌0.56%。

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交易所上市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股票在周一遭遇大跌,开盘跌幅高达16%,之后盘内收窄跌幅,至收盘下跌4%。该公司股票成为吉隆坡交易所换手最频繁的股票,当天交易2.12亿股。同为上市公司的马来西亚机场控股公司的股票也下跌了3.8%,创自去年9月以来的最大跌幅。截至周二,该公司股票收于0.24马来西亚林吉特/股。

作为马来西亚货币的林吉特也受到事件的影响,兑美元下跌0.6%。截至周二收盘,1美元大约兑3.2853马来西亚林吉特。

3月12日已经是客机失联后的第五天,在多国多设备投入下依旧没有下落的情形正在加重恐慌。马航的股票尽管暂时稳定在0.24林吉特,但进一步的走势依旧不太乐观。

对此次客机失联的原因,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猜测,尤其是对恐怖袭击格外担忧。循着恐怖袭击的猜测,市场上出现了马来西亚航空的股票被提前做空的消息。这种猜测并没有太多的证据支持,只是根据马航的股票近期都在下跌,以及马航官网投资者关系栏目下的该股票走势,自2月17日开始,马航的股票就一直处于下跌通道。

但这种说法并没有获得更多的支持。一位香港对冲基金经理就认为,马航股价的下跌可能更多的是源自其并不好看的业绩报告。

对于提前做空的猜测也随着两名使用假护照登机者身份的曝光而弱化。根据马来西亚政府公布的照片显示,两名使用假护照的人都是伊朗男青年,其中一名19岁,欲乘此航班辗转偷渡去德国与母亲相聚,是恐怖分子的几率较小;另一名被曝光的使用者身份还在进一步核查。

连续3年亏损

马航出现如此大的航空事故,让人不得不关注这家公司本来的“质地”。根据马航财报,该公司近三年的净利润都是负的。

马航股票的这波下跌,刚好和其公布去年四季报业绩的时间吻合。2月18日,马航发布其2013年四季报,该公司去年四季度净利润为负的3.43亿林吉特,约合1.04亿美元;同比2012年四季度的亏损0.51亿林吉特显着加重。2013年全年马航净利润共亏损11.7亿林吉特,约合3.57亿美元,是2012年全年亏损额的3倍。该公司2012年的净利润亏损4.33亿林吉特,约合1.32亿美元。2011年,该公司全年亏损25.2亿林吉特,约合7.64亿美元。

马航业绩的颓势应该说起源于2004年,这10年间马航都备受廉价航空公司的竞争压力。马航作为马来西亚老牌航空公司,一直以服务好、安全记录高为宣传亮点,但其客流份额却逐渐被后起之秀亚洲航空蚕食。

亚洲航空也是马来西亚的航空公司,公开资料显示,亚航于2004年登陆马来西亚交易所,发售7亿新股,融资8亿林吉特。该公司以经营东南亚廉价机票为特色,已经攻下了中国出游东南亚的主要市场份额。根据去过东南亚旅游及关注东南亚旅游的中国旅客反映,他们对亚航更为熟悉,原因是票价比较便宜,推广比较有力。

根据中国游客的印象,亚航攻入中国市场是以抢购0元机票的方式开始的。早在几年前,亚航就通过午夜放出0元东南亚短途航线机票的方式,笼络了潜在客户的需求。在票价方面,马航普遍高于亚航,且在中国内地的推广力度不及亚航。

与其国内风生水起的廉价航空公司亚航相比,马航的国企身份似乎成了桎梏。亚航在经营廉价机票中能够获利,与保持较高票价依旧亏损的马航形成鲜明对比,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公司运营成本。

马航作为国有企业,运营成本较高,在面对去年年底燃油价格上涨的情况时显得更加力不从心。马航也想缩减其成本,减少亏损,但这项工作开展得十分不顺利。其工会组织强大,对裁减人员和缩减工人工资及福利有较强保护,使得马航削减成本之路基本泡汤。但多年来,马航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获得了政府的资金支持,还维持着国家航空公司的形象。

只是,在这次意外的航空事件之后,马航可能面临高额赔偿,这有可能成为压垮这家国企航空公司的最后那根稻草。

或再启重组

马航和亚航在其国内是前两大航空公司,而且马航也看到了亚航的成功,其挽救自身的工作也并非没有做过。而亚航虽然是后起之秀,但也看中马航占有的市场份额,两家航空公司在2011年曾有过换股的意向,但该笔交易很快在第二年彻底破裂。当时亚航的首席执行长费尔南德斯指责马航工会阻碍了马航迫切需要的运营调整。

事实上,马航的振兴之举最早开始于2006年。马航当时已经意识到与同行存在的成本差距,它需要在舱位产品、品牌推广、定价、分销和网络布局等方面进行改革。但是马航历次控制成本的改革都没有成效,在近年亏损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需要靠政府资金支持来维持市场占有率,亚航对此非常不满,认为这对其他航空公司不公平。

除了马航自身感受到的危机,各研究机构对马航的收益率越来越不乐观。在其投资者关系页面下,有很多来自投资机构的研究报告。最近的一个报告是来自星展银行署名Wang MingTek的题为《收益继续下滑》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在结论处直言:“来自国内和地区的运营者竞争使得操作环境依旧具有挑战性,继续给马航造成收益下行的压力。马航管理层已经暗示了他们预期的2014年收益依旧不容乐观。同时,马来西亚-印尼航空(Malindo Air)正在侵略性扩张,提供促销机票。”

在自身已经深陷财务困境的情况下,马航如何应对此次重大客机失联问题还需要继续关注。如果马航面临巨额赔偿,其处境将变得异常艰难,除了倒闭之外,重组可能是各方更愿意看到的出路。

⑩ 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爆发的原因
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国内学者的分析: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
一、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1、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2、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 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3、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编辑本段发展阶段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度尼西亚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编辑本段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
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
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
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
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中间略,可以参考下面网址了)

第二波风暴:
东南亚金融市场经过7、8月的震荡后,进入9月,金融形势开始回稳。9月中旬,世行会议在香港召开,与会者就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整个形势似乎走向好转。甚至向来谨严的菲律宾总统拉莫斯也说,他相信菲律宾的货币金融风暴将会很快“烟消云散”,而且这一天的到来将比人们所预想的还来得快。
但到了9月下旬,情况又开始发生异变。先是国际信贷评级机构将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的金融级别向下调低。人们开始质疑东南亚的经济状况,感到情况并不妙,货币仍然疲弱。9月26日,印尼盾与美元的比价达到了历史最低点:3125兑1美元。9月27日印尼盾一度再创新低。早盘时曾跌至1美元兑3.2015林吉特的历来最低水平,过后稍微回稳,东南亚市场闭市时1美元可换3.1950林吉特。接着,东南亚各市场惊慌地抛售他们本国的货币,购买美元以作美元补仓。9月30日,林吉特、印尼盾及菲律宾比索跌至新低,其中林吉特跌幅最大,林吉特在亚洲交易结束之前,曾跌至纪录低位的3.25,是日收市报3.245。10月1日,东南亚货币市场经历了悲惨的一天。印尼盾、菲律宾比索及马来西亚元跌至纪录低位。通常不易波动的新加坡元也跌至39个月来的低位。泰铢收市时,兑美元比7月2日时下跌约40%,林吉特在交易早段引人注目地下跌,不足两小时已跌超过4%, 后来林吉特跌至3.4080,后市报3.3550,这是自1973年林吉特浮动以来,兑美元的最低价位。林吉特下跌再次对地区其它货币造成冲击,纷纷下跌,印尼盾跌至历史低位3.445左右。到10月3日,也就是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三个月,印尼盾跌了53%,是世界货币历史上贬值第二严重的货币,仅次于当年贬值63%的土耳其里拉。在这一天,世界贬值最利害的五种货币还有泰铢跌32.69%、林吉特跌25.01%和菲比索5.27%。亚洲货币中,
三个月的跌幅为:港币0.12%,印度卢比0.73%,韩元2.71%,台币2.8%,日元4.86%,新加坡元6.71%。
此后,在亚洲及全球卷起了新一轮的金融飓风。

http://ke..com/view/44892.htm

对于这次金融风暴的原因,有个文章讲得挺好的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 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上面 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 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 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 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 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因为危机还在继续了,所以很多数据都是及时更新的了

腾讯的 这个 不错,可以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了
http://finance.qq.com/zt/2008/leiman/

对于金融风暴持续多久呢?

29年-33年是最严重的5年

然后亚洲金融危机差不多就是1-2年的事情了

当然影响是深远了

不过中国在以往的金融风暴中所受影响较小。中国政府在经济和金融上监管力度很大,风险防范意识很强。在1997年金融风暴期间,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极大程度上制止了国际资金将金融风暴的危机辐射到国内,稳定了当时亚洲人民的信心。当这次次贷危机来袭,虽然有部分依赖出口型企业出现困难甚至倒闭,进出口贸易依赖型企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如韩国一般呈蔓延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国家监管下,外资在中国银行内占股比例受到制约,内部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得到了巩固,外汇的流入和流出都受到了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金融危机的辐射性。中国国内金融体系却保持了稳固,可以预见,经济发展虽受影响却仍具备不小的发展潜力。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04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361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37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97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004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668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586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165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639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