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过年穿什么
1. 外国不同地方春节的习俗!
越南人过春节:糯米豆沙年粽。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全国过春节的国家之一。春节是越南民间最大也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而历来越南春节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数鲜花、年粽、春联、爆竹了。花市是越南春节重要活动之一。比如河内,春节前约10天,花市就开始热闹。越南人最爱的年花有剑兰、大丽菊、金桔和桃花。除了鲜花、盆景,花市还出售各式气球、彩灯、玩具、年画、春联、年历等,把相连的几条街道装点得五彩缤纷,喜气洋洋。
韩国人过春节:要吃米糕片汤。中国人的春节也是韩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韩国也是一个非常遵从传统的国度,春节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为基础的节日,是祭祖祈愿家庭平安的一天。今天,春节也被现代人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让人们从都市生活的紧张节奏中暂时解脱出来,得到片刻的宁静与快乐。所以,春节到韩国你的所到之处都会充满欢乐和吉祥的气氛。
日本过年习俗:买福袋图吉利。春节是日本以前最盛大的节日。在日本,新年时有一种叫“福袋”的商品。所谓福袋,就是装着商品的不透明的袋子。福袋有很多种,化妆品、服装、生活杂物、电器,总之能装进袋子里的都行。
新加坡过春节:东南亚特色浓。农历春节即将来临,在华裔人口占近80%的新加坡,无疑是一年中最重要、气氛最浓厚的节日。圣诞节一过,大街小巷和商业区就换上了中国传统的春节盛装,大大小小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年画也贴了出来,一片喜气洋洋。牛车水各个中国传统式的店铺里买年货的人络绎不绝,大街小巷更是播放着传统的新年歌曲。
马来西亚过春节习俗也跟中国大致相同,由于当地华人多来自福建,受闽南文化影响,人们过春节一定要买凤梨(菠萝),闽南语“凤梨”与“旺来”谐音,凤梨就成了春节的吉祥水果。
春节的蒙古人:吃喝足歌舞盛。在历史上,春节本来不是蒙族传统的节庆,但是由于后来蒙古人居住地的汉人越来越多,人民的风俗也随之起了变化,使得春节变成蒙汉人民共同庆祝的欢乐时光!草原上的蒙古人依然保持自己的传统,他们在盛大的节日中,穿上色彩缤纷的盛装,拿出最美味的食物,邀请最好的朋友和亲友来到自己的家里,一边痛饮浓香的马奶酒,一边尽情地唱歌跳舞,一边品尝肥嫩的手抓肉。
1、保加利亚人“打喷嚏得牛羊”
在保加利亚人家里吃年饭,一定要打喷嚏,当地人认为,第一个打喷嚏的人是为自己家庭除旧迎新的幸运星,会给他们全家带来一年的幸福。主人会走向自己的农场,将自己首先看到的第一只羊、第一头小牛,或第一匹马驹牵过来,送给第一个打喷嚏的客人。
笔者评析:这个习俗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是有些稀奇,中国人吃饭打喷嚏是一大忌讳。
2、德国人爬树比赛庆祝新年
在德国农村,新年这一天,在村子里以镇为单位进行爬树比赛庆祝新年。赛前人们先选好几棵高十米的大树,将树枝全部砍掉,只留主干。新年清晨,参加比赛的选手听到信号后,很快从家中跑出来往树上爬。第一个爬到树顶的人,被镇上人称为“新年英雄”,被认为是带给全村幸运的人而备受人们的尊敬。
笔者评析:这个习俗值得提倡,春节搞点活动,喜庆又健身。
3、比利时人首先向动物“拜年”
比利时人认为,一年来马、牛、羊等辛勤劳动,保证了人们一年的生活,人应当首先向动物表示谢意。因此在比利时农村,新年第一天人们起床后,首先向所养的牛、马、羊等动物,恭恭敬敬地向他们拜年问候一声“新年快乐”,依次给动物拜完年后,人们才向自己家里亲人们拜年。
笔者评析:这个习俗虽然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不可思议,说明了比利时人对动物劳动的肯定。
4、意大利人扔旧东西表示“辞旧迎新"
意大利人辞旧迎新会动真格,要“扔掉旧岁迎新年 ”,这天晚上他们从窗口和阳台将破旧的东西扔出去。扔的东西包括旧书、旧报、旧酒瓶子,旧盘子、旧家具。凡是看不顺眼或准备更换新的了他们都可以扔到大街上去。因此元旦的晚上意大利大街可以说是冷冷清清,因为在街上散步的人害怕被从楼上扔下的东西砸着头!
笔者评析:文明的意大利人这种粗俗的迎春方式实在不值得提倡和发扬。
5、英国人期盼“新年红红火火”
现英国苏格兰等一些地方,新年夜,亲友的小孩会去敲打长辈的门。长辈开门时,涂着黑脸蛋的孩子们走进来,他们什么也不说,径直将一堆煤投进去,取意“新年红火,生活幸福。”然后孩子们一边唱歌,一边用刷子将壁炉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时主人要拿出钱来分给勤快的孩子们,有点像中国的“压岁钱”。
笔者评析:这个习俗还不错,有吉祥含义,还喜庆。
6、匈牙利人新年不食飞禽
与我们中国人过年要吃鸡、吃鸭不同,匈牙利人认为除夕之夜认为吃鸡、鸭、鸽等飞禽,来年的幸运便会飞走。因此他们的春节礼物,一定不能又飞禽动物。他们一般喜欢礼物上有“打扫烟囱工人”和小肥猪的图形,这两个图形在匈牙利人心目中是“除旧迎新”的象征,“打扫烟囱工人”是除旧的象征,胖乎乎的小肥猪在匈牙利含意也喜庆。
笔者评析:文明的匈牙利人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强,值得在全世界推广。
7、希腊人“吃银币迎吉祥”
每逢新年,希腊人一定要做个新年大蛋糕,做蛋糕时,女主人偷偷将一枚银币放在蛋糕内。谁吃到带银币的那块蛋糕,谁便是新的一年中“最幸运的人”,这位“最幸运的人”会说出对每位在场者的祝愿。
2. 二月份去马来西亚,那里的的温度大概穿什么衣服啊长袖还是
白天穿短袖就可以了。座飞机什么的需要备一个外套。2月马来西亚已经过雨季了,下雨时候的温度也不会太低的。有关马来西亚行程,可以上淘宝网, 搜索:悠游大马。
3. 马来西亚喜欢穿什么样的风格的衣服
马来西亚男士喜欢穿无领上衣,女士喜欢穿和纱笼。
马来人男女传统礼服分别是男士为无领上衣,下着长裤,腰围短纱笼,头戴“宋谷”无边帽,脚穿皮鞋。女士礼服也为上衣和纱笼,衣宽如袍,头披单色鲜艳纱巾。
除了皇室成员以外,一般不穿黄色衣饰。打工族为了工作穿着方便,一般着轻便的西服,只在工余在家或探亲访友或在重大节日时,才着传统服装。
在各种正式场合,男士着装除民族服装或西服外,可穿长袖巴迪衫。巴迪衫是一种蜡染花布做成的长袖上衣,质地薄而凉爽,现已渐渐取代传统的马来礼服,成为马来西亚国服。
马来西亚的风俗:
同家族的马来人没有固定的姓,所以不以姓氏作为称呼用途。马来人名字的第一个部分是他们的名字,第二个部分是他们父亲的名字,两者之间隔着“bin”或“binti”,有时会省略。
在非正式的场合,对小辈较为亲昵的称呼为Adik或dik,意为弟弟或妹妹,名字则可省略。对年级较大的男士可称为Pakcik,意为伯父,女士为Makcik,意为伯母。在日常场合,用Encik加名称呼男性,意为某某先生,用Cik加名称呼女性,意为某某女士。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用Tuan加名,来尊称男士,用Puan加名,来尊称女士。此外,对拥有马来西亚封衔的人可尊称其封号或封号加姓名。
4. 春节马来西亚天气怎么样
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到全国各地,每个华人聚居区都挂起大红灯笼,吉隆坡的商业区灯笼多达两三万只。除夕,全家在一起吃团圆饭、守岁。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人们一般待在家中接受其他民族如马来族和印度族亲友的拜年,并准备丰盛饭菜招待宾客。初二以后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从冬至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恭喜拉雅”的祝福声不绝于耳。
“恭喜”为汉语,“拉雅”为马来语。由于当地华人多来自福建,受闽南文化影响,人们过春节一定要买凤梨,闽南语“凤梨”与“旺来”谐音,凤梨就成了春节的吉祥水果。
放鞭炮是过春节的标志。这两年马来西亚政府宣布解禁燃放鞭炮,给每年欢庆农历新年的华人一个大喜讯。于是,从岁末除夕到大年初一,即使到了元宵节,大街小巷到处爆竹连声,此起彼伏。孩子们欢乐地争执着,谁放的爆竹最响亮,谁放的烟花最美丽;而这叽喳争论的童稚声,总被连绵不绝的鞭炮声所淹没。
穿新衣也历来被视为辞旧迎新的标志,春节到来之前,华裔妇女们一碰面就会兴奋地互问:你买了新衣没有?今年做了几件新衣?好像没有穿新衣就不是过新年似的。今非昔比,如今服饰款式是年年新、月月新、日日新;每当过年穿什么样新衣,成为许多人的一桩烦心事,于是就探听新加坡、中国内地和港台的最新流行款式。当年上海APEC会议上的丝绸面料唐装,曾一度成为马来西亚新年的流行时装,社交场合上,无论谁穿都会吸引众人眼球。
5. 请问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的穿着礼仪是什么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这块风光绮丽、物产丰富的大地上,辛勤劳作,创造了繁荣兴盛的社会,也创造了灿烂夺目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奇异独特的风土民情。
1)马来人:
马来人的见面礼十分独特。他们互相摩擦一下对方的手心,然后双掌合十,摸一下心窝互致问候。
马来人忌讳摸头,认为摸头是对人的一种侵犯和侮辱。在马来西亚与马来人交往,要尊重他们的习俗,否则便会视作对他们不礼貌。同马来人握手、打招呼或馈赠礼品,千万不可用左手。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马来人用餐习惯用右手抓饭进食,只是在西式的宴会上,马来人才使用刀叉和匙的。吃饭时,客人要细心观察主人的动作,依照主人的样子做,避免做出主人忌讳的动作。马来人用餐十分讲究卫生和礼节,进餐前必须把手洗干净。
马来人相互拜访时,衣冠必须整齐。马来西亚人是热情、谦恭、大方、讲究礼节的民族。在马来人家中作客应注意举止得体,尊重长者。
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对外开放时,女士需穿长袍及戴头巾。否则将被拒之门外。马来人男女传统礼服分别是;男士为无领上衣,下着长裤,腰围短纱笼,头戴“宋谷”无边帽,脚穿皮鞋。
女士礼服也为上衣和纱笼,衣宽如袍,头披单色鲜艳纱巾。马来人男女礼服和便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又宽又长,遮手盖脚且色彩鲜艳,图案别致,样式美观。目前打工族为了工作穿着方便,一般着轻便的西服,只在工余在家或探亲访友或在重大节日时,才着传统服装。在各种正式场合,男士着装除民族服装或西服外,可穿长袖巴迪衫。
巴迪衫是一种蜡染花布做成的长袖上衣,质地薄而凉爽,现已渐渐取代传统的马来礼服,成为马来西亚“国服”。在马来西亚除皇室成员外,一般不穿黄色衣饰。马来人礼数很多。
2)马来西亚华人:
我是道地的马来西亚华人,在马来西亚我们一样有庆祝农历新年、元宵节、卫塞节等。清明节在马来西亚虽然不是公共假期,但是我们还是会在星期六或星期日抽空去扫墓,拜祭祖先。
在马来西亚只有马来人可以一夫四妻,华人与印度人只能一夫一妻。我实在不懂要如何介绍本身的风俗习惯,因为我觉得跟你们中国人相差不大。
3)印度人,与印度国风俗和穿着区别无异。我有个朋友,他就是马来西亚人,,而且是马来人,但是据我了解,现在的各国基本都很现代了交流除了语言上,风俗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希望对你有用!
6. 马来西亚都穿什么衣服越详细越好
马来西亚四季如夏,目前五月份是雨季,穿普通的夏装就可以。雨季有时候早晚可以穿一件比较薄的外套。
不过如果有经过海关,或者去办事的话,尽量穿长衣长裤,其余时间可以自己喜欢什么就穿什么。
7. 马来西亚一年四季穿什么衣服
马来西亚没有四季之分,由于自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海洋性气候。气候炎热,全年温度介于摄氏21度至32度之间;雨量充足,潮湿,终年无四季之分。 衣着方面,随意就行。 每年,一到年尾11月至1月期间属雨季, 这段时间几乎两天一大雨,3天一小雨,这时候的天气会转凉。 (建议这时候穿外套)。
8. 马来西亚的春节 马来西亚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1、说到马来西亚华人的春节特色活动,第一个当然是 “捞生”!捞鱼生是南洋一带大受欢迎的汉族新年风俗。尤其流行于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七彩缤纷的鱼生有七彩灿烂的好意头,而“捞起鱼生”这个名称,又有“风生水起”及“越捞越旺”的意思。
无论是企业的收工宴、开工酒,亲戚朋友的家庭聚会等,大家总是爱来 “捞” 一番!大伙儿在“捞生”时都会边捞边说吉祥话,并且越捞越高,以取其寓意吉祥,祈求在新的一年捞得风生水起、好运连连。这项特色已经 “红” 到大中华地区,成为介绍马来西亚春节特色的第一招牌。
2、在大马过春节,除了“捞生”外,大马客家人或广东人还会吃比较有特色的盆菜,盆菜必定要装在一个圆盆里,代表团团圆圆、圆圆满满。
看似粗粗的盆菜实质烹饪方法十分考究,分别要经过煎、炸、烧、煮、焖、卤后,再层层装盆而成,内里更有干坤,由鸡、鸭、鱼、蚝、腐竹、萝卜、香菇、猪肉等十几种原料组成。盆菜吃法也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的宗亲法度,一桌子食客只吃一盆菜,寓意团圆,一派祥瑞气象。
除此之外,大马华人过年,和中国南方人一样会吃鱼(年年有余)、虾(意为笑哈哈。虾在粤语里和“哈”发音相近)吃猪手(招财)和年糕(步步高升)等等。
3、到了初九,大马的福建人会“拜天公”,这天,可以说是福建人最重要的节日。甚至比年三十更加热闹。鞭炮放得也比年三十更狠。也有人把它称为“过小年"。在马来西亚,春节期间不必到中国城或华人区。随处都可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很有节日气氛。年初九这一天,福建人拜天公仪式,比大年除夕迎新春、接财神更热闹,更隆重。
9. 马来西亚人穿什么衣服
马来西亚四季如夏,基本都是穿夏装。
丰富多彩的亚洲传统服装
从远古部落以树皮裹身和头插羽毛,到古代皇室身披织金锦缎,马来西亚的传统服装和面料五光十色、缤纷绚烂。
远古时代的原住部落身披树皮,佩戴珠串。古王国出现后,马来皇室开始使用手纺布料和精美的马来蜡染布。随着对外贸易的兴起,国外的服装和布料开始传入马来西亚,例如中国丝绸、印度 pulicat 或格子纱笼,以及阿拉伯的 jubbah(一种宽袖长袍)。
今天,穿着马来卡巴雅 (Baju Kebaya)、印度纱丽 (Saree)、中国旗袍等传统服装的人依然随处可见。
马来
直到 20 世纪以前,马来女性在公共场合仍然穿着 Kemban——只在齐胸处系一个纱笼 (Sarong)。随着伊斯兰教的普及,她们开始穿着更现代也更优雅的 【Baju Kurung】。Baju Kurung 是一种及膝长的宽松女式上衣,一般罩在长裙的外面,两边有褶。它也可以搭配传统布料,例如织金锦缎或蜡染布。这些传统服装通常配以 Selendang(披巾)或 Tung(头巾)。
马来的传统男装是【Baju Melayu】。Baju Melayu 是一种宽松的束腰外衣,罩在长裤外面。它通常是搭配 Sampin — 一种罩在髋部的短纱笼。
中国
中国旗袍也叫“长衫”,穿在身上既舒适又优雅,备受当代女性的青睐。旗袍一般是高领,纽扣或扣眼位于肩膀附近,腰部收窄,一侧或双侧开叉。它的面料通常是亮滑的丝绸、绣花绸缎或者能展示性感的其他面料。
印度
纱丽是举世闻名的印度传统服装。纱丽的宽度一般是 5-6 码,配以类似色调的衬裙,以及同一色调或反差色调的短袖衫。一般是将它裹在身体上,让 Pallau (有绣花或印花的末端) 从左肩垂下。衬裙的穿法是刚好露出或遮住肚脐,作用是托住纱丽。纱丽的面料、材质和款式多种多样,极具异域情调。
印度北部的女性喜欢穿 Salwar Kameez (旁遮普套装) — 笼在长裤外的长罩裙,同时配以披巾。
男士在正式场合的传统服装是无领长袖衫 (Kurta)。它长度及膝,面料一般是棉布或亚麻。
峇峇娘惹
与马来人结婚的中国移民穿着可巴雅 (Kebaya),一种传统高档时装。
它采用轻薄透明的面料,以精妙的技艺手工裁制而成,精美的刺绣可与最漂亮的威尼斯蕾丝相媲美。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称作 Tebuk Lubang (字面意思是打孔) 的刺绣技术。这是指在面料上绣出花纹的轮廓,然后裁掉内侧。如果方法正确,最后在衣领、翻领、袖口、褶边和两块三角形前幅 (从髋部垂下,称作 Lapik)上,会呈现出蕾丝一样的绣花。
葡裔欧亚人
马六甲的葡裔欧亚人是 16 世纪葡萄牙定居者的后裔,他们的传统服装带有自己的文化血统。他们的服装以红黑两色为主,男士穿夹克衫和长裤,配以腰带,女士穿多层前摆的宽松长裙。
砂拉越
作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州,砂拉越有许多族群,其部族服饰也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Orang Ulu (上游部落) 的服装款式多样、花色各异,常用的材料有手织布、树皮、羽毛和珠串。砂拉越的特色服饰有伊班 (Iban) 部族的编织布 (Pua Kumbu)、砂拉越马来人的织金锦缎 (Songket)、彩色珠串饰品、传统珠宝首饰和头饰。
沙巴州
和砂拉越一样,沙巴州也是多族群混居。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服装、头饰和个人饰品,其形式、花纹和色彩搭配均带有各自部落和地区的特色。不过,有些部族虽然文化不同但比邻而居,他们的传统服饰可能很相似。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帽子和头巾,例如卡达山杜顺族女子的草帽、巴瑶族编织的 Dastar,以及罗笃族(Lotud) 男子的头巾——折多少个角,就表示有多少个妻子。
原住民 (Orang Asli)
马来半岛的原住民原本住在丛林深处,穿的衣物全部采自大自然,例如木菠萝(Terap) 树皮和草裙。饰物方面,有用蕨类或棕榈的叶片精心编制的发带,其花式非常精美。
10. 马来西亚四季气候如何 怎样穿衣
这里,没有四季之分,由于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海洋性气候。气候炎热,全年温度介于摄氏21度至32度之间;雨量充足,潮湿,终年无四季之分.(或者可以说这里像夏天) 衣着方面,随意就行啦, 不需要穿冬装就是了。。。(千万别穿着大毛衣来马来西亚哦~) 每年,一到年尾 11月至1月期间属于 雨季, 这段时间几乎两天一大雨,3天一小雨。。。这时候的天气会转凉。 (建议这时候穿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