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议长什么党
㈠ 众议长又是相当中国的什么官职
众议长相当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构常务委员会的首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其职位相当于西方国家的国会议长。
任期:每届任期5年,从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到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为止。
(1)马来西亚议长什么党扩展阅读:
职权介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规定,委员长负责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和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决定常务委员会每次会议的会期;
拟定会议议程草案、对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和质询案,决定交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或者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指导和协调各专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处理常务委员会其他重要日常工作。
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秘书长协助委员长工作。副委员长受委员长的委托,可以代行委员长的部分职权。
㈡ 众议院的主要职务
众议院中拥有最多数席位的政党称之为多数党;次多者为少数党。议长、委员会主席与其他院内职位通常由多数党议员担任。其相对职位(如委员会副主席[ranking members])则由少数党担任。宪法规定众议院自行推选议长(The Speaker)。宪法中虽无明文规定,但众议院议长一定是众议员。议长职权依众议院内规与惯例制定,宪法并未具体规定。议长同时是众议院领袖及其所属政党(一定是多数党)的领袖。依1947年的“总统继位条例”(Presidential Succession Act),众议院议长的总统继位顺序仅次于副总统。议长为众议院议事主席,但并不主持所有的议事讨论,多半会委任其职权给其他议员。主席席位位于会议厅前方。主席权力广泛,其中一项重要的权力是控制发言顺序。不经主席认可,议员不得发言或提议。而且,主席可裁定“程序问题”(议员抗议发言者违规),但其决议可诉诸全院表决。众议院议长为其所属政党之指导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选择常设委员会主席。议长裁定由何委员会审议法案、指派法规委员会中中部分的成员。在总统职位与国会由不同政党掌握的情况下,众议院议长可成为事实上(de facto)的反对党领袖。由于众议院议长为掌控众议院实权的政党领袖,该职位一般为政党利益所用。院内政党各自选出多数党与少数党领袖。少数党领袖为其所属政党彻头彻尾的领袖,而多数党领袖则不然。事实上,议长为多数党领导者,而多数党领袖则为次高的领导。各政党也选出党鞭以确保所属政党的表决意向符合政党领导者的意愿。与参议员相比,众议员较依赖所属政党,并通常会依照政党领袖意向来投票。政党领袖选择委员会主席的权力可激励议员们合作。其结果是,众议院中的领导地位较参议院中重要,众议院中的氛围被认为更具党派之见。众议院内也有不具议员身份者担任之职位。众议院主管官员为众议院执事(the Clerk),负责保管公开纪录、准备文案、并督导其他院内职员。众议院执事也在国会每次选出众议院议长时担任主持。另一个重要官员为纠仪长(Sergeant-at-Arms),为众议院的执法首长,维持众议院议场的秩序与安全。日常警务工作实际上由国会山庄警察部(Capitol Police)处理,其主管单位为纠仪长所辖的国会山庄警政署(Capitol Police Board)。
㈢ 马来西亚的历史人物
1956年2月20日,在马六甲,东姑阿都拉曼率领的独立谈判代表团,成员也包括马华的敦李孝式,从英伦凯旋归来,就在马六甲这里,宣布独立谈判成功,宣布马来亚将在1957年8月31日脱离殖民地统治。
敦阿都拉萨, 或者敦拉萨 或者阿卜杜拉·拉扎克 (Tun Ab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 ,3月11日, 1922年–1月14日, 1976年)是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自从1951年东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统主席职位之后,阿都拉萨便出任巫统副主席。长期以来,他是为人所熟知的东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继人。独立后,他出任副首相兼国防部长,一直到1970年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后,他乃坐上巫统主席之职位,并且出任首相之职位。
阿都拉萨出生于彭亨州,少年时期曾在着名的霹雳州江沙马来学院就读。较后获奖学金在新加坡莱佛土学院攻读。1950年在英国考获法律学位,是一名合格的律师。
他于1950年参加巫统,并且被选为巫统青年团团长。1951年出任巫统副主席。一九五五年,参加我国首次全国立法议会之大选。1956年,联盟代表团前往英国谈判独立,他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除了副首相职位之外,他亦曾兼任乡村发展部长,国防部长之重要职位。
1969年,五一三事件发生后,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阿都拉萨出任国家行动理事会主任。一九七0年九月廿二日,东姑阿都拉曼退休,他乃接任首相之职位,并且署理国防及外部长。
巫统在阿都拉萨的领导下。采取了一连串的新政策,积极推动国民教育政策,宣布新经济政策,俾在20年内建立起一个马来人的经济社会,这给巫统带来了新的面貌。
这一路来,原本由巫统,马华和印度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在1969年大选中受挫,损失了许多席位。敦拉萨进行活动之下,最先在砂劳越与人民联合党,较后则槟城民政党,霹雳州人民进步党,以及泛马回教党,组成了州和中央联合政府。于是,国民阵线组织便正式成立。
在外交关系方面,阿都拉萨积极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1974年五月,率领马来西亚代表团,官式访问北京,正式签署马、中两国建立邦交之协定。而在7月,马来西亚举行第四次之全国普选。
这次之大选,国民阵线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在154个国会席位中,赢得了135个席位。而在州议会方面,全国360个席位中,国阵赢得了215个席位。于是,便产生了一个强大的中央和各州政府。这可说是阿都拉萨的一项辉煌的成就。
在应付五一三事件以后的国内动汤局面,阿都拉萨所采取的策略,是尽量减少政党的政治活动手段,去促进各政党之间的合作。国民阵线的成立,乃基于这一精神,而国阵取得的成就,也说明此一策略获得了成果。同时,也更进一步的巩固了巫统的地拉。
在巫统里头,当东姑担任主席,阿都拉萨乃担任署理主席,当阿都拉萨任主席后,署理主席乃由敦依斯迈医生担任。但敦依斯迈医生于1973年8月突然去世。于是,胡申翁出任署理主席阿都拉萨于1976年1月,在探白血病治疗白血病时在伦敦逝世。
阿都拉萨的长子纳吉在阿都拉萨逝世后,积极参政,并在政坛上一路青云直上, 2003年, 马哈迪从政治退休后,纳吉就出任马来西亚第九任的副首相。
任职: 马来西亚第2任首相
任期: 9月 22, 1970年 - 1月 14日, 1976年
出生日期: 3月 11日, 1922年
死亡日期: 1月 14日, 1976年
出生地: 北根, 彭亨
死亡地:点 伦敦, 英国
妻子: 拉哈诺雅
职业 律师
政党: 巫统
副首相:
-依斯迈拉曼 (1970 - 1973)
-胡申翁 (1973 - 1976)
敦依士迈:着名医生
已退休前警方高级助理总监拿督哈芝阿都华合
东姑阿都拉曼与各族群代表联合组成的代表团,准备和英国人谈判独立事宜。左起拿督聂阿末、依斯迈、拿督阿都华合、拿督莫哈末锡、李孝式、拿督阿都哈兹和拿督阿都拉萨(图发不上来)。
陆军首长阿都阿兹,调升国防卫队首长
投稿: KSLim_AW
2007-01-31
(吉隆坡讯)副首相兼国防部长拿督斯里纳吉宣布,原任陆军首长丹斯里阿都阿兹再纳,将从今年2月1日起擢升为国防卫队首长,以填补原任国防卫队首长丹斯里莫哈末安华。
莫哈末安华将于今年1月31日正式退休。
他披露,原任陆军副首长拿督莫哈末伊斯迈,将于2月1日获得擢升为陆军首长职位,填补阿都阿兹所遗留下的空缺。
他在文告中指出,陆军副首长的空位,则由陆军战场首长拿督马索再纳替代。
“原任马六甲区陆军分队第三基地少将拿督祖基菲,则擢升为陆军战场首长一职。”
他说,砂拉越州古晋区分队第一首长拿督莫哈末阿芬迪少将,则擢升为中将,由去年10月24日生效;此外,国防部卫生服务局总监拿督苏莱曼阿都拉,则擢升为中将,由今年1月1日生效。
另一方面,莫哈末安华(57岁)在梳邦再也空军基地一项为他而设的欢送会上建议说,海陆空三军首长的职位任期应该定于3年,即“2+1”共3年的任期。
他个人认为,三军首长可以在首年探讨本身计划落实的目标,第二年便着手实行,接着在第三年加以巩固,从而提升国防卫队的形象和人力资本的发展。
(星洲日报·2007/01/31)
敦陈祯禄(1883-1960)是马华公会的缔造者,创会第一任总会长。
他是饱读诗书的学者,成功的商人,卓越的政治家,献身人群的爱国主志士,始终以身为马来亚人民为荣,坚持自己是马来亚华人,更是马来亚华人公民地位的奠基者。
他是第一位鼓吹与发扬种族和谐合作,以建立一个马来亚人的马来亚国家的政治先知先觉者;与国父东姑合作,领导争取马来亚独立建国,为马来亚各族公认的开国元勋。
敦陈祯禄1883年4月5日出生于马六甲。
从他的高曾祖陈观夏开始,敦陈家族便定居马六甲,前后200多年。
陈观夏是于清干隆年间,从中国福建南来马六甲发展,事业有成,富甲一方。
敦陈出生时,陈家虽仍拥有庞大财富,但因为他的父亲陈恭安未获继承祖业,仅能从祖业收入中,分得固定的生活费,家庭经济并不富裕。
敦陈早年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曾做过6年校长。1908年他回到马六甲,投身于橡胶工业。初时当一名胶园襄理,其后,得岳父的支持,拓展商业,商途顺遂,很快就风生水起,一身兼任20多家工商机构的董事职位。
事业有成,他也积极从事社会与社团的活动,历任马六甲中华总商会及他创立的《海峡殖民地英籍华人公会》的主席副主席。他关心马来亚本土居民的利益,主张生活在马来亚本土的马来人、华人居民应拥有与欧人同样的平等权利。
由于工商业方面的辉煌成就,和在社会上的积极活动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马来亚华人领袖,也深受英殖民地官员另眼相看。1912年受封为太平局绅;1916年委为马六甲乡村局委员。第1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后,由于他在马六甲乡村局委员任内,勤于发言,意见精辟,且积极参与当时有限度的政治活动,因而受到英殖民政的重视,1922年起受委为海峡殖民地行政议会议员,至1933年,更升任为海峡殖民地行政议会执行委员。任内,他对当时英殖民官员和欧人对华人的种种歧视行为表示不满,提出抗议。1932年12月23日,他发表一份呈给英殖民部的备忘录,刊登在当时的《英文海峡时报》,指出英殖民政府歧视华人的政策,使永久定居本邦,以本邦为家乡的华人,对自己在马来亚的安全,将来及子孙的前途,感觉严重不安与忧惧,并指出歧视华人的政策将在巫人与华人(也包括印度人)之间,造成明显的裂痕,历久之后更可能扩大为两者之间的互相猜疑、仇视。他更以立法委员的身份在议会上慷慨陈辞,要求增加亚籍人士的非官方议员席位;他为马六甲河沿岸的贫穷马来渔民请命,吁请殖民政府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此外,他极力促请英政府准许非英籍民加入马来亚民事服务,华人婚俗合法化;提倡民选制度并建议执行议会延揽亚籍人等。
日本人占领马来半岛期间,陈祯禄避难流寓印度。但是,他仍然心系马来亚本土华人和所有离开中国的海外华人的未来前途,1943年9月4日,他在印度孟买宣布成立“海外华人协会”。目标是:“保护海外华人的利益;团结华人,确保生存与自卫。”马来亚光复后,敦陈返马,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47年10月,他领导华人总罢市反对马来亚联合邦宪制。1948年,他被选为“民族联络委员会”的委员,他以成熟的智慧和崇高的理想奉献给该会。他成功地使该委员会一致同意接受经些少修正的“出生地法”(Jus Soli) 的公民原则。这个决定,意味着为了民族的团结和合作,巫人和非巫人双方都要持容忍的态度和让步的精神。
1948年6月,因马共发动武装反叛,政府宣布实施紧急法令,当时华人成为英军与马共战争的夹心人,处境非常恶劣。许多华人被英军扣禁,被驱逐出境,甚至被英军和马共枪杀;几十万乡区华人被赶出他们生活了几代人的村子,他们的屋子连同生产工具、财物,很多时候就这样被英军一把火烧掉。英政府的高官还恫言,要把这些乡区华人集体遣送出境。为了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华人同胞,陈祯禄提出组织“马华公会”的建议,立刻得到全马各州华团的响应,各州华团纷纷召开联席大会支持成立马华公会。其中1949年2月19日,由雪兰莪州中华总商会发起的联席大会,共有超过50个华团的近200名代表出席,议决参与发起成立马华公会,并已征求超过3千名华人加入马华公会。当时,担任联邦立法议会议员的16位华籍议员也全力支持,并成为发起人。1949年2月27日马华公会正式成立,陈祯禄被选为总会长。
马华成立后,首要任务是阻止英政府驱逐华人返中国的计划,接着是设法筹款,包括发行18期福利彩票,从盈余中,筹集数百万元(注:当时的数百万元,几乎等于现时的一亿令吉),用来协助那些被集中在新村的同胞,盖搭栖身的木屋,提供粮食、医药和金钱的援助,并为他们争取一些最基本的民生设施,如食水供应、流动诊疗所和设立华文小学、民众会堂、图书馆等。
敦陈由1949年至1958年领导马华,与巫统合作,从结成华巫联盟参加全国各州的市议会选举开始,进而召开9次圆桌会议,探讨联合邦选举细则、为争取英国上下议院支持马来亚的独立铺路,制定召开全国国民大会、成立委员会负责考虑及修改联合邦宪法,以至召开第1、2次全国国民大会,通过《立法议会选举细则》与《修改宪法报告书》。
1954年2月25日,英殖民政府钦差大臣宣布不同意立法议会选举及修改宪制报告书,拒绝自治大选,不愿交出政治权力。
同年5月,华巫联盟代表团赴英伦与英谈判,要求举行立法议会自治民选,失败而归。
华巫联盟为此于6月13日召开紧急会议,通过杯葛各级议会,所有县、市、州、联合邦的各级华巫议员辞职抗议,也发动游行示威施压。
当时已届71岁高龄的马华总会长敦陈奋不顾身,领导马华与华社参与抗议!
正由于敦陈勇者无惧领导马华,不屈不挠,坚定立场与东姑领导的巫统共同奋斗,不懈努力,马来亚终于在1957年8月31日脱离英殖民统治,独立建国;也正由于敦陈始终坚持民族平等,互相关怀、合作的理想,运用智慧,不亢不卑,通过与友族领袖理性谈商,终于使百万华人在独立年,取得公民权,确保了华人在这个国家的公民地位,并确立华人参与国家的公共决策,共享政权的宪法保障。
敦陈在1960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77岁。为了表扬他对国家的贡献,联盟政府给予他国葬的殊荣,全体内阁一齐送殡。国父东姑阿都拉曼1960年12月21日在下议院发表哀悼辞指出:“如果没有敦陈当时给我那种巨大的支持,我必须承认,我所领导的争取独立的使命,将无法完成,或者须付出流血和不安的代价…。无论从任何角度看,敦陈祯禄是一个杰出的人,他是一个饱学之士,一个成功的商人,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一个献身社会人群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卓越的爱国主义者。”
马来西亚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 (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 Hamid Shah)(东姑)在1903年2月8日在吉打州阿罗士打出生。他是苏丹阿都哈密第六任妻子仄孟查拉惹的第六个孩子,仄孟查拉惹是暹罗州首领的女儿。在吉打,同胞们的关系与暹罗人非常息息相关;当时东姑出生后吉打仍提供贡物于暹罗。直到1909年,暹罗政府与英国签署了曼谷合约后,吉打转由英国统领。
东姑的家庭中总共拥有45名孩子,在众多兄弟姐妹中,身为小男孩的他受到父亲的特别关注。他也受到他两位哥哥,东姑莫哈默仄瓦与东姑尤索夫的关心,他们负起教导年轻和易受影响的东姑。东姑尤索夫和东姑被送往曼谷的一所学校就读,在那里他们与身为暹罗王养子的东姑莫哈默仄瓦在曼谷同住。然而,因为东姑尤索夫在曼谷逝世,东姑被送回吉打,接着转移至槟城的大英义校求学,较后被送往英国剑桥的圣凯特琳娜学院。当他完成他的文学学士学位归来,他的哥哥东姑莫哈默仄瓦再次送他回英国修读法律。
东姑在1957年为马来亚宣布独立
东姑被父亲取名为博特拉。他被马来西亚人民称为国父或独立之父,是因为他把马来亚从英国统治中争取到独立。在马来亚取得独立后,东姑阿都拉曼当上了首相,直到1970年。
黄宫殿
虽然他的家乡位于亚罗士打,他并不把黄宫殿视为自己的家,他最后居住在宫殿是在他修读完法律学后,从英国返回国的时候。他的一生多半在槟城与孩子们一起度过,他居住在政府所提供的房子。当今,黄宫殿已被改为皇家博物院。
笼牙皇家陵墓
东姑阿都拉曼,一位亚罗士打的王子及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于1991年逝世。终年87岁。他的遗体葬在吉打州笼牙皇家陵墓,与他的父亲及至亲兄弟一起。
1956年2月20日,在马六甲,东姑阿都拉曼率领的独立谈判代表团,成员也包括马华的敦李孝式,从英伦凯旋归来,就在马六甲这里,宣布独立谈判成功,宣布马来亚将在1957年8月31日脱离殖民地统治。
敦阿都拉萨, 或者敦拉萨 或者阿卜杜拉·拉扎克 (Tun Ab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 ,3月11日, 1922年–1月14日, 1976年)是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自从1951年东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统主席职位之后,阿都拉萨便出任巫统副主席。长期以来,他是为人所熟知的东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继人。独立后,他出任副首相兼国防部长,一直到1970年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后,他乃坐上巫统主席之职位,并且出任首相之职位。
阿都拉萨出生于彭亨州,少年时期曾在着名的霹雳州江沙马来学院就读。较后获奖学金在新加坡莱佛土学院攻读。1950年在英国考获法律学位,是一名合格的律师。
他于1950年参加巫统,并且被选为巫统青年团团长。1951年出任巫统副主席。一九五五年,参加我国首次全国立法议会之大选。1956年,联盟代表团前往英国谈判独立,他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除了副首相职位之外,他亦曾兼任乡村发展部长,国防部长之重要职位。
1969年,五一三事件发生后,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阿都拉萨出任国家行动理事会主任。一九七0年九月廿二日,东姑阿都拉曼退休,他乃接任首相之职位,并且署理国防及外部长。
巫统在阿都拉萨的领导下。采取了一连串的新政策,积极推动国民教育政策,宣布新经济政策,俾在20年内建立起一个马来人的经济社会,这给巫统带来了新的面貌。
这一路来,原本由巫统,马华和印度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在1969年大选中受挫,损失了许多席位。敦拉萨进行活动之下,最先在砂劳越与人民联合党,较后则槟城民政党,霹雳州人民进步党,以及泛马回教党,组成了州和中央联合政府。于是,国民阵线组织便正式成立。
在外交关系方面,阿都拉萨积极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1974年五月,率领马来西亚代表团,官式访问北京,正式签署马、中两国建立邦交之协定。而在7月,马来西亚举行第四次之全国普选。
这次之大选,国民阵线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在154个国会席位中,赢得了135个席位。而在州议会方面,全国360个席位中,国阵赢得了215个席位。于是,便产生了一个强大的中央和各州政府。这可说是阿都拉萨的一项辉煌的成就。
在应付五一三事件以后的国内动汤局面,阿都拉萨所采取的策略,是尽量减少政党的政治活动手段,去促进各政党之间的合作。国民阵线的成立,乃基于这一精神,而国阵取得的成就,也说明此一策略获得了成果。同时,也更进一步的巩固了巫统的地拉。
在巫统里头,当东姑担任主席,阿都拉萨乃担任署理主席,当阿都拉萨任主席后,署理主席乃由敦依斯迈医生担任。但敦依斯迈医生于1973年8月突然去世。于是,胡申翁出任署理主席阿都拉萨于1976年1月,在探白血病治疗白血病时在伦敦逝世。
阿都拉萨的长子纳吉在阿都拉萨逝世后,积极参政,并在政坛上一路青云直上, 2003年, 马哈迪从政治退休后,纳吉就出任马来西亚第九任的副首相。
任职: 马来西亚第2任首相
任期: 9月 22, 1970年 - 1月 14日, 1976年
出生日期: 3月 11日, 1922年
死亡日期: 1月 14日, 1976年
出生地: 北根, 彭亨
死亡地:点 伦敦, 英国
妻子: 拉哈诺雅
职业 律师
政党: 巫统
副首相:
-依斯迈拉曼 (1970 - 1973)
-胡申翁 (1973 - 1976)
敦依士迈:着名医生
已退休前警方高级助理总监拿督哈芝阿都华合
东姑阿都拉曼与各族群代表联合组成的代表团,准备和英国人谈判独立事宜。左起拿督聂阿末、依斯迈、拿督阿都华合、拿督莫哈末锡、李孝式、拿督阿都哈兹和拿督阿都拉萨(图发不上来)。
陆军首长阿都阿兹,调升国防卫队首长
投稿: KSLim_AW
2007-01-31
(吉隆坡讯)副首相兼国防部长拿督斯里纳吉宣布,原任陆军首长丹斯里阿都阿兹再纳,将从今年2月1日起擢升为国防卫队首长,以填补原任国防卫队首长丹斯里莫哈末安华。
莫哈末安华将于今年1月31日正式退休。
他披露,原任陆军副首长拿督莫哈末伊斯迈,将于2月1日获得擢升为陆军首长职位,填补阿都阿兹所遗留下的空缺。
他在文告中指出,陆军副首长的空位,则由陆军战场首长拿督马索再纳替代。
“原任马六甲区陆军分队第三基地少将拿督祖基菲,则擢升为陆军战场首长一职。”
他说,砂拉越州古晋区分队第一首长拿督莫哈末阿芬迪少将,则擢升为中将,由去年10月24日生效;此外,国防部卫生服务局总监拿督苏莱曼阿都拉,则擢升为中将,由今年1月1日生效。
另一方面,莫哈末安华(57岁)在梳邦再也空军基地一项为他而设的欢送会上建议说,海陆空三军首长的职位任期应该定于3年,即“2+1”共3年的任期。
他个人认为,三军首长可以在首年探讨本身计划落实的目标,第二年便着手实行,接着在第三年加以巩固,从而提升国防卫队的形象和人力资本的发展。
(星洲日报·2007/01/31)
敦陈祯禄(1883-1960)是马华公会的缔造者,创会第一任总会长。
他是饱读诗书的学者,成功的商人,卓越的政治家,献身人群的爱国主志士,始终以身为马来亚人民为荣,坚持自己是马来亚华人,更是马来亚华人公民地位的奠基者。
他是第一位鼓吹与发扬种族和谐合作,以建立一个马来亚人的马来亚国家的政治先知先觉者;与国父东姑合作,领导争取马来亚独立建国,为马来亚各族公认的开国元勋。
敦陈祯禄1883年4月5日出生于马六甲。
从他的高曾祖陈观夏开始,敦陈家族便定居马六甲,前后200多年。
陈观夏是于清干隆年间,从中国福建南来马六甲发展,事业有成,富甲一方。
敦陈出生时,陈家虽仍拥有庞大财富,但因为他的父亲陈恭安未获继承祖业,仅能从祖业收入中,分得固定的生活费,家庭经济并不富裕。
敦陈早年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曾做过6年校长。1908年他回到马六甲,投身于橡胶工业。初时当一名胶园襄理,其后,得岳父的支持,拓展商业,商途顺遂,很快就风生水起,一身兼任20多家工商机构的董事职位。
事业有成,他也积极从事社会与社团的活动,历任马六甲中华总商会及他创立的《海峡殖民地英籍华人公会》的主席副主席。他关心马来亚本土居民的利益,主张生活在马来亚本土的马来人、华人居民应拥有与欧人同样的平等权利。
由于工商业方面的辉煌成就,和在社会上的积极活动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马来亚华人领袖,也深受英殖民地官员另眼相看。1912年受封为太平局绅;1916年委为马六甲乡村局委员。第1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后,由于他在马六甲乡村局委员任内,勤于发言,意见精辟,且积极参与当时有限度的政治活动,因而受到英殖民政的重视,1922年起受委为海峡殖民地行政议会议员,至1933年,更升任为海峡殖民地行政议会执行委员。任内,他对当时英殖民官员和欧人对华人的种种歧视行为表示不满,提出抗议。1932年12月23日,他发表一份呈给英殖民部的备忘录,刊登在当时的《英文海峡时报》,指出英殖民政府歧视华人的政策,使永久定居本邦,以本邦为家乡的华人,对自己在马来亚的安全,将来及子孙的前途,感觉严重不安与忧惧,并指出歧视华人的政策将在巫人与华人(也包括印度人)之间,造成明显的裂痕,历久之后更可能扩大为两者之间的互相猜疑、仇视。他更以立法委员的身份在议会上慷慨陈辞,要求增加亚籍人士的非官方议员席位;他为马六甲河沿岸的贫穷马来渔民请命,吁请殖民政府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此外,他极力促请英政府准许非英籍民加入马来亚民事服务,华人婚俗合法化;提倡民选制度并建议执行议会延揽亚籍人等。
日本人占领马来半岛期间,陈祯禄避难流寓印度。但是,他仍然心系马来亚本土华人和所有离开中国的海外华人的未来前途,1943年9月4日,他在印度孟买宣布成立“海外华人协会”。目标是:“保护海外华人的利益;团结华人,确保生存与自卫。”马来亚光复后,敦陈返马,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47年10月,他领导华人总罢市反对马来亚联合邦宪制。1948年,他被选为“民族联络委员会”的委员,他以成熟的智慧和崇高的理想奉献给该会。他成功地使该委员会一致同意接受经些少修正的“出生地法”(Jus Soli) 的公民原则。这个决定,意味着为了民族的团结和合作,巫人和非巫人双方都要持容忍的态度和让步的精神。
1948年6月,因马共发动武装反叛,政府宣布实施紧急法令,当时华人成为英军与马共战争的夹心人,处境非常恶劣。许多华人被英军扣禁,被驱逐出境,甚至被英军和马共枪杀;几十万乡区华人被赶出他们生活了几代人的村子,他们的屋子连同生产工具、财物,很多时候就这样被英军一把火烧掉。英政府的高官还恫言,要把这些乡区华人集体遣送出境。为了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华人同胞,陈祯禄提出组织“马华公会”的建议,立刻得到全马各州华团的响应,各州华团纷纷召开联席大会支持成立马华公会。其中1949年2月19日,由雪兰莪州中华总商会发起的联席大会,共有超过50个华团的近200名代表出席,议决参与发起成立马华公会,并已征求超过3千名华人加入马华公会。当时,担任联邦立法议会议员的16位华籍议员也全力支持,并成为发起人。1949年2月27日马华公会正式成立,陈祯禄被选为总会长。
马华成立后,首要任务是阻止英政府驱逐华人返中国的计划,接着是设法筹款,包括发行18期福利彩票,从盈余中,筹集数百万元(注:当时的数百万元,几乎等于现时的一亿令吉),用来协助那些被集中在新村的同胞,盖搭栖身的木屋,提供粮食、医药和金钱的援助,并为他们争取一些最基本的民生设施,如食水供应、流动诊疗所和设立华文小学、民众会堂、图书馆等。
敦陈由1949年至1958年领导马华,与巫统合作,从结成华巫联盟参加全国各州的市议会选举开始,进而召开9次圆桌会议,探讨联合邦选举细则、为争取英国上下议院支持马来亚的独立铺路,制定召开全国国民大会、成立委员会负责考虑及修改联合邦宪法,以至召开第1、2次全国国民大会,通过《立法议会选举细则》与《修改宪法报告书》。
1954年2月25日,英殖民政府钦差大臣宣布不同意立法议会选举及修改宪制报告书,拒绝自治大选,不愿交出政治权力。
同年5月,华巫联盟代表团赴英伦与英谈判,要求举行立法议会自治民选,失败而归。
华巫联盟为此于6月13日召开紧急会议,通过杯葛各级议会,所有县、市、州、联合邦的各级华巫议员辞职抗议,也发动游行示威施压。
当时已届71岁高龄的马华总会长敦陈奋不顾身,领导马华与华社参与抗议!
正由于敦陈勇者无惧领导马华,不屈不挠,坚定立场与东姑领导的巫统共同奋斗,不懈努力,马来亚终于在1957年8月31日脱离英殖民统治,独立建国;也正由于敦陈始终坚持民族平等,互相关怀、合作的理想,运用智慧,不亢不卑,通过与友族领袖理性谈商,终于使百万华人在独立年,取得公民权,确保了华人在这个国家的公民地位,并确立华人参与国家的公共决策,共享政权的宪法保障。
敦陈在1960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77岁。为了表扬他对国家的贡献,联盟政府给予他国葬的殊荣,全体内阁一齐送殡。国父东姑阿都拉曼1960年12月21日在下议院发表哀悼辞指出:“如果没有敦陈当时给我那种巨大的支持,我必须承认,我所领导的争取独立的使命,将无法完成,或者须付出流血和不安的代价…。无论从任何角度看,敦陈祯禄是一个杰出的人,他是一个饱学之士,一个成功的商人,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一个献身社会人群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卓越的爱国主义者。”笼牙皇家陵墓
东姑阿都拉曼,一位亚罗士打的王子及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于1991年逝世。终年87岁。他的遗体葬在吉打州笼牙皇家陵墓,与他的父亲及至亲兄弟一起。
㈣ 马来西亚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马来西亚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议会内阁制。君主,即最高元首,是马来西亚的国家元首,名义上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权力。
议会是马来西亚的最高立法机构,但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涉及统治者身份、特权和地位,以及马来语作为国语地位等方面的立法权受到一定限制。
马来西亚议会由三部分组成,即最高元首、上议院和下议院。议会在最高元首的召集下举行会议。通常,会议召开的间隔时间最长不能超过半年。
(4)马来西亚议长什么党扩展阅读:
君主是马来西亚的权力的形象,武装力量的总司令,但这些仅是象征意义。马来西亚联邦君主由统治者议会轮流选举产生,任期为5年。
统治者议会是由马来西亚柔佛、彭亨、雪兰莪、森美兰、霹雳州、登嘉楼、吉兰丹、吉打、玻璃市9州世袭苏丹或拉惹,还有马六甲、槟城、砂拉越、沙巴4个州的州元首组成。
马来西亚的国家元首虽然是世袭,但是由于是联邦制,所以轮流做东,非常特殊。这有点像瑞士的联邦委员会制度,只不过联邦委员会成员并不是世袭。
㈤ 翁同龢是谁
翁同龢
发布于:2006-6-11 浏览:230次
翁同龢(1830——1904)曾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又是一位大书法家。
半亩园是常熟赵氏的藏书楼,背山面溪,亭边花木扶疏,轩畔湖石嶙峋,阁下竹影摇曳。幽雅的环境正适合文人雅集。1872年至1874年,翁同龢因丁忧回籍守制,有短暂的赋闲,常熟及周边地区的文人便云集于此邀翁氏谈书论法。盛情难却,翁同龢便把多年来自己的心得和盘托出——
翁同龢认为,秦汉时期,书法家中的上乘者寥若晨星。他敬佩蔡邕,《鲁峻碑》写得“骨气洞达,爽爽有如神力”。还敬佩钟繇,《乙瑛碑》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在隋唐以后的书法名家中,翁同龢特别推崇颜真卿的书法,《多宝塔》工整严谨,用笔劲健;《家庙碑》柔中寓刚,绵内藏针;《争坐位》苍秀流利,舒卷有度。颜字的诞生,使中国的榜帖匾额一展新的形容,颜字的风格,体现了雄视四方的盛唐气象。翁同龢还认为怀素笔走龙蛇,气势磅礴,活而不脱,离而不散,为学习草书的范本。
清末,学习秦汉篆隶、北碑的风气日盛,翁同龢认为学习碑帖重在学其气势,轻在形似。学习碑帖的态度应是“博采”而不“专一”,陶冶众体自成一家。
翁同龢认为临池者应掌握分布和着笔这两大关键,对字的结体和行的章法上,“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入险绝,复归平正。”这些话已领略到否定之否定的意趣。翁同龢还强调:“横划之平,亦为书家一大关键。”至于落笔,则“须曲折并须灵动”、“须悬臂,笔势要张”。又指出书写的常见病是“下笔处未能顿足”,“不顿则全字结构皆散且飘走站不起”。“要留意落墨时圆润有力”,“讲逆锋法,则搦管要虚和”,字的结体才能“刚柔俱美”。
翁同龢还强调成熟的书法应具备“气”、“势”。气势大而体现在篇幅的章法上,小而体现在点划的结体上。结体应有硬度,“书贵瘦硬方通神”。硬度和运腕有关系,“腕中无力,不得佳书”,而执笔坚实,腕方有力。
翁同龢认为临摹古帖和研习书论两者相得益彰。“名家之书,左规右矩,毫芒皆有法度,非墨池笔zzzz不能造此境。”而临帖不应忘阅览书论,只有不断吸取前人和当代人有关书法的经验,书法才能日益精进。他研习书论,上追孙过庭、宋四家、元代赵孟頫的书法策论,对本朝的包世臣的《艺舟双揖》也推崇备之。
娓娓而谈、款款而论,一席话使听者心悦诚服。随着听者的鸿雁传递,翁氏半亩园论书,影响远播四方常熟籍的宦游之人。不久,京城有识之士也纷纷谈论此事。
㈥ 快告诉我,马来西亚的元首,首相,副首相,内阁部长的名称!!急急急急急!!!!!!现在就要!!
首相:纳吉
副首相:慕尤丁
1)首相署部长:
a)许子根(团结与表现事务)
b)纳兹里(法律与国会事务)
c)诺莫哈末(经济策划单位)
d)加米尔(回教事务)
e)依德利斯(特别事物)
首相署副部长:
a)刘伟强
b)玛西达
c)迪瓦玛尼
d)阿末玛兹兰
e)慕鲁基亚
2)财政部长:纳吉
第二财长:阿末胡斯尼
副财长:曹智雄、阿旺阿迪
3)教育部长:慕尤丁
副教长:魏家祥、弗亚查卡西
4)交通部长:翁诗杰
副部长:阿都拉欣巴克里、刘会洲
5)工业、园丘和原产业部长:柏纳东博
副部长:韩查再努丁
6)内政部长:希山慕丁
副部长:阿布瑟曼、遮亮末沙
7)新闻、通讯、文化与艺术部长:莱士雅丁
副部长:佐瑟沙朗、王赛芝
8)能源、绿色工艺与水务部长:陈华贵
副部长:诺丽雅
9)乡村与区域发展部长:沙菲宜阿达
副部长:哈山马力、佐瑟恩都鲁
10)高教部长:卡立诺丁
副部长:何国忠、赛夫丁阿都拉
11)国际贸易与工业部长:慕斯达法
副部长:慕克里兹、贾谷沙岸
12)科学、工艺与革新部长:麦西慕
副部长:法迪拉尤索夫
13)旅游部长:黄燕燕
副部长:苏莱曼泰益
14)农业部长:诺奥玛
副部长:佐哈里、罗哈妮
15)国防部长:阿末扎希
副部长:阿都拉迪夫
16)工程部长:沙兹曼
副部长:杨昆贤
17)卫生部长:廖中莱
副部长:罗斯娜
18)青年与体育部长:阿末沙比里
副部长:拉查里、黄日升
19)人力资源部长:苏巴马廉
副部长:玛兹娜
20)国内贸易与消费人事务部长:依斯迈沙比里
副部长:陈莲花
21)房屋与地方政府部长:江作汉
副部长:拉兹乌京
22)妇女、家庭与社会发展部长:莎丽扎
副部长:周美芬
23)外交部长:阿尼法
副部长:柯希兰、李志亮
24)联邦直辖区部长:拉惹侬仄再纳阿比丁
副部长:沙拉瓦南
25)天然资源与环境部长:道格拉斯
副部长:佐瑟古鲁
㈦ 马来西亚十三个洲的名字都是什么
1、柔佛
柔佛州(马来语:Johor)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之一,首府新山(Johor Bahru,音译“柔佛巴鲁”),皇城麻坡(Muar)。
柔佛州位于马来西亚西部的最南端,东面是中国南海,西面是马六甲海峡,南面隔着柔佛海峡与新加坡毗邻。面积19016平方公里,374.22万(含35.72万外籍人士,2018年),下辖10个县。
2、吉打
吉打州(马来语:Negeri Kedah)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之一,首府亚罗士打(Alor Setar),位于马来西亚半岛西北端,其南、西南部是霹雳州及槟城州,北部是玻璃市州和泰国,西部是马六甲海峡。吉打州面积9447平方公里,214.39万(包括9.59万非公民,2017年),下辖12个县。
3、吉兰丹
吉兰丹(马来语:Kelantan)是马来西亚在马来半岛东海岸的其中一个州属。首府为“哥打峇鲁”(Kota Bharu)。位于马来半岛北部,州的总面积为14920平方公里。人口122万(1990)。其东北边与泰国交界,西边接霹雳,东边接丁加奴,南边则接彭亨。森林面积广。
4、马六甲
马六甲(英文Malacca,马来文Melaka)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首府马曾是马六甲王国所在地,郑和下西洋6次在此停靠,如今为马六甲海峡这条海上生命线的咽喉所在。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8年7月7日的加拿大魁北克当地时间上午9时30分(大马时间9时30分)召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宣布马六甲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森美兰
森美兰州(马来语:Negeri Sembilan)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之一,首府芙蓉市(Seremban),位于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在马来语中Negeri Sembilan是“九个州”的意思。[1]
森美兰州面积6656.47平方公里,人口111.71万(2017年),下辖7个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6、彭亨
彭亨州(Pahang)是西马来西亚最大的州属,州首府为关丹(Kuantan),皇城位于北根(Pekan)。 马来西亚半岛最高山峰,大汉山(Mt.Tahan),位于彭亨州北部,面积35,964平方公里,人口1,372,500。
7、槟城
槟城亦称“槟州”,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之一,位于马来西亚西北部。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整个槟城被槟城海峡分成两部分:槟岛和威省。
威省的东和北部与吉打州为邻,南部与霹雳州为邻;槟岛西部隔马六甲海峡与印尼苏门答腊岛相对。光大为槟城着名地标。州首府乔治市是槟城重要港口,是首都吉隆坡和新山市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城市。
8、霹雳
霹雳州(马来文:Negeri Perak,旧称吡叻州)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之一,首府怡保(Ipoh),皇城江沙,位于马来西亚半岛北部与中部区域。
北边是邻国泰国、东边是吉兰丹州和彭亨州、南边则是雪兰莪州、马六甲海峡处于霹雳州西边,西北边则是吉打州和槟城州。霹雳州面积约21038平方公里(2017年),人口250.49万(包括10.21万非公民,2018年),下辖12个县。
9、玻璃市
玻璃市(马来语:Perlis),马来西亚最小的州,所以没有县份单位,简称玻州。
10、雪兰莪
雪兰莪州(马来语:Negeri Selangor)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之一,首府莎阿南(Shah Alam),位于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中部,北与霹雳州接壤,东与彭亨州相邻,南与森美兰州毗邻,西面为马六甲海峡。面积8104平方公里,人口638.08万(2017年),下辖10个县。
11、登嘉楼
登嘉楼州(马来语:Negeri Terengganu),旧称丁加奴,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之一,首府瓜拉登嘉楼市(Bandar Kuala Terengganu),位于马来西亚半岛东海岸,
东面是南中国海,北、西北面是吉兰丹州,南、西南面是彭亨州,面积13052平方公里(2017年),人口123.04万(包括3.54万非公民,2018年),下辖八个县。
12、沙巴
沙巴州(NegeriSabah)简称沙州,旧称北婆罗洲,有“风下之地”之美誉,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之一,首府亚庇(旧称哥打京那峇鲁),位于加里曼丹岛东北部,面积74500平方公里,人口共380.28万(2016年),属于热带雨林气候[1-2]
沙巴州下设5省,即西海岸省、内陆省、古达省、山打根省、及斗湖省。[3]2016年沙巴州生产总值达到738亿令吉,人均收入21081令吉,低于马来西亚人均收入38887令吉。
13、砂拉越
砂拉越州(Negeri Sarawak),旧称沙捞越,简称砂州,首府古晋市,被称为“犀鸟之乡”。砂拉越州位于婆罗洲北部,其南部和印尼交界,
北接文莱及沙巴,是马来西亚面积最大的州,总面积124450平方公里,总人口有170万(2017年12月),由23个族群组成,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三分之二土地是热带雨林区。
(7)马来西亚议长什么党扩展阅读
一、行政划分
马来西亚分为13个州,包括在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城、霹雳、玻璃市、雪兰莪、登嘉楼,以及沙巴和砂拉越,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分别是:
1吉隆坡:
吉隆坡(英语:Kuala Lumpur,简称“隆市”或“KL”,全称“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是马来西亚的首都兼最大城市,2018年11月,世界城市排名发布,吉隆坡进入世界一线城市行列。
吉隆坡是一座对东南亚的文化、教育、体育、财政、经济、商业、金融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因许多在东南亚召开的国际级外交会议都会在吉隆坡和新加坡举行,因此吉隆坡也被视为是东南亚外交的两大中心之一。
2纳闽:
纳闽联邦直辖区(Wilayah Persekutuan Labuan,简称Labuan)是马来西亚的一个联邦直辖区,于沙巴州东北部,位于南中国海的岛屿。纳闽岛面积约92平方公里,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于1984年4月16日宣布纳闽岛为联邦直辖区,该岛于1990年10月1日正式立法成为国际离岸金融中心。
3布城:
布城(Putrajaya)是马来西亚三个联邦直辖区之一,是马来西亚的联邦行政中心,旧称布特拉再也、太子城。
布城位于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中部,处于雪兰莪州内,靠近吉隆坡市。2001年2月1日,布城从雪兰莪分割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三个联邦直辖区。
二、国家首都
首都吉隆坡人口约167.4万人(2011年7月,马统计局),面积达243平方公里。具有观光和通讯两大功能的吉隆坡石油双塔高达466米,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目前仍是亚洲最高塔之一,如两柄银色利剑直插云端。吉隆坡还是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的缩影,市内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庙随处可见,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联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位于吉隆坡以南25公里处,面积达49平方公里。首相署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于1999年6月迁入,2005年前搬迁完毕。
㈧ 请祥述一下马来西亚的局势 特别是政治方面.(经济,环境都有涉猎最好)
马来西亚又称大马,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
上世纪70年代前,以农业经济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
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
80年代中期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经济下滑。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马经济遭受严重打击,马货币林吉特对美元汇率下跌幅度曾达46%,股市综合指数下挫过半。1998年,马经济出现13年来首次负增长(-7.5%),失业率和通膨率上升。
1999年2月,马政府以征收撤资税取代对短期外资的管制,外资开始回流。
1991年马哈迪在位期间提出“2020宏愿”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旨在2020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
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因历史原因,沙捞越州和沙巴州拥有较大自治权。
以巫统为首的执政党联盟国民阵线(简称“国阵”)长期执政,马来人占政治主导地位,政局稳定。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安华事件曾对马政局造成冲击。1999年第十届全国大选中,国阵虽继续保持国会三分之二以上议席,但在马来人中支持率有所下降;反对党回教党势力上升,在吉兰丹和登嘉楼两州执政。“9·11事件”后,回教党的极端宗教色彩受到质疑,处境被动。国阵在三次地方补选中获胜,凝聚力增强,执政地位得到巩固。
2003年10月31日,马哈迪辞去党政职务,副首相巴达维接任总理及国阵、巫统主席,政权平稳过渡。巴达维延续马哈迪既定的内外政策,同时加强政府机构整顿和廉政建设,强调全民分享政治权力和经济发展成果,受到民众普遍欢迎和支持。
2004年3月,马来西亚提前举行第十一届全国大选,国阵创下历届大选最好战绩,赢得219个国会议席中的199席和505个州议席中的452席。巴达维蝉联首相,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2005、2006年,马来西亚政局继续保持稳定,国阵执政基础稳固。马来西亚马来民族统一机构新任主席纳吉布2009年4月3日宣誓就任马来西亚总理。
宪法
1957年颁布马来亚宪法,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继续沿用,改名为马来西亚联邦宪法,后多次修订。宪法规定:最高元首为国家首脑、伊斯兰教领袖兼武装部队统帅,由统治者会议选举产生,任期5年。最高元首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权力,以及任命总理、拒绝解散国会等权力。1993年3月,马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各州苏丹的法律豁免权等特权。1994年5月修改宪法,规定最高元首必须接受并根据政府建议执行公务。2005年1月,马议会再次通过修宪法案,决定将各州的水供事务管理权和文化遗产管理权移交中央政府。
统治者会议
由柔佛、彭亨、雪兰莪、森美兰、霹雳、登嘉楼、吉兰丹、吉打、玻璃市9个州的世袭苏丹和马六甲、槟州、砂拉越、沙巴4个州的州元首组成。其职能是在9个世袭苏丹中轮流选举产生最高元首和副最高元首;审议并颁布国家法律、法规;对全国性的伊斯兰教问题有最终裁决权;审议涉及马来族和沙巴、砂拉越土着民族的特权地位等重大问题。未经该会议同意,不得通过有关统治者特权地位的任何法律。内阁首相和各州州务大臣、首席部长协助会议召开。
议会
也称国会,最高立法机构。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2003年5月,国会通过重新划分国会和州议会选区的动议,国会下议院议席从194增至219个,除砂拉越以外的12个州议席从422增至505个。议员任期5年。本届国会于2004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大选后组成。以巫统为首的国阵拥有199席,超过议席总数的90%。反对党拥有19席,其中民主行动党12席,回教党6席,人民公正党1席。无党派独立人士1席。下议院议长丹斯里·拉姆利·雅·塔利布(Tan Sri RAMLI Ngah Talib),2004年11月22日任职。上议院有70名议员,由全国13个州议会各选举产生2名,其余44名由最高元首根据内阁推荐委任,任期3年。上议院议长丹斯里·阿卜杜尔·哈密德(Tan Sri Dr. ABDUL HAMID bin Pawanteh),2003年7月7日任职。
㈨ 向中国发来贺电的政党有哪些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一些外国领导人、政党近日致电或致函表示热烈祝贺。
哈萨克斯坦“祖国之光”人民民主党主席、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贺函中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者,带领国家走向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并一直发挥着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的作用。‘祖国之光’人民民主党作为哈萨克斯坦的执政党,希望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和社会经济领域里积累的宝贵经验。”
尼泊尔尼共(联)主席、总理卡纳尔在贺函中说:“作为中国的近邻,尼泊尔人民一直关注着友好邻邦的快速发展并从中获得巨大鼓舞。尼泊尔和中国间的人文交往源远流长,彼此一直是相互信任和可以依靠的好朋友。尼泊尔也一贯坚定地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决不允许在尼泊尔领土上出现反华活动。”
东帝汶重建全国大会党、总理沙纳纳在贺函中说:“值此中国共产党迎来九十华诞之际,我谨代表东帝汶重建全国大会党,向中国人民致以热烈祝贺,衷心希望中国共产党和东帝汶重建全国大会党之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继续得到加强,并焕发新的活力。”
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主席、总理梅莱斯在贺函中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而且极大地支持着非洲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埃革阵已经建立了兄弟般的亲密关系,两国人民从中受益匪浅。埃革阵愿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
乌克兰地区党名誉主席、总统亚努科维奇在贺函中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家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福祉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上声望卓着、影响深远的国家。我深信,中国共产党和乌克兰地区党之间正式开启的合作,必将为发展乌中两国业已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注入强大动力。”
肯尼亚橙色民主运动—肯尼亚党领袖、副总统穆西约卡在贺函中说:“当前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全世界为之瞩目,肯尼亚也能感受到中国的发展脚步。相信中国共产党会继续发展壮大,巩固现有成就,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瓦努阿图民族联合党主席、副总理利尼在贺函中表示:“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致以衷心的祝贺和对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的良好祝愿。瓦努阿图民族联合党珍视同中国共产党的党际关系,期待我们两党、两国友谊长存,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韩国民主党党首孙鹤圭在贺函中说:“过去的90年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的90年。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民为先,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中国才取得今天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相信走过90年峥嵘岁月的中国共产党必将以战胜各种挑战的精神和勇气不断开创新的胜利。”
新西兰国家党主席古德费洛在贺函中说:“新西兰国家党赞赏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蓬勃发展和取得的卓越成就,期待两国关系在当前友好关系和新中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伊朗伊斯兰联合党总书记哈比比在贺函中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建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实行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政策,引领中国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也使13亿中国人民得以共享发展成果和幸福生活。”
叙利亚复兴党全国领导机构副书记布什坦在贺函中说:“叙利亚复兴党对中共在维护世界安全、稳定与和平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高度赞赏,期待着进一步深化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柬埔寨奉辛比克党执行主席涅本蔡在贺函中说:“在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威望,各领域事业飞速发展。”
吉尔吉斯斯坦“阿塔—梅肯”(祖国)党主席捷克巴耶夫在贺函中说:“作为一个世界上党员数量最多和受人尊敬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代表着中国社会最广泛阶层的意愿。我们为中国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对我们两党高水平的合作感到高兴。”
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主席蓬塔及总书记德拉格内亚在贺函中说:“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作为一支强大而重要的政治力量,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进步并取得重大成就。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面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楷模。对于中国奇迹的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功绩无可辩驳。”
拉脱维亚“和谐”社会民主党主席乌尔班诺维奇斯在贺函中说:“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在国家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祝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新征程上达到既定的目标。”
塞尔维亚社会党主席达契奇在贺函中说:“塞尔维亚社会党十分钦佩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过去几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世界各国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等事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有力证明。”
法国共产党在贺函中说:“由邓小平领导开创并得到坚定执行的开放政策,展示了共产党人直面矛盾、领导国家发展的能力。中国推进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大力改善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积极参与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体系并在其中发挥重要影响。”
卢森堡共产党主席吕克尔特在贺函中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无可争辩的成功,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和政治大国。祝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上取得更大成就!”
葡萄牙社会党国际书记雷洛在贺电中说:“葡萄牙社会党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变革,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葡萄牙社会党愿进一步深化两党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
瓦努阿图温和党联盟副主席萨尔威在贺函中说:“祝愿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发展、提高人民福祉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澳大利亚工党在贺函中说:“我们对中国共产党9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澳大利亚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由来已久,前景广阔。澳大利亚工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弥足珍贵,有力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利比里亚团结党主席舍门在贺函中说:“在中国共产党开明正确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不可或缺的伙伴。利比里亚团结党愿以此为契机,通过开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友好交流来分享各自的发展经验,从而进一步加强和密切两党友好合作关系。”
坦桑尼亚革命党总书记姆卡马在贺电中说:“过去9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飞跃式发展。这些成就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正确政策和英明领导。我们珍视你们取得的成功,希望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两党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
毛里求斯工党总书记劳·班多在贺电中说:“我们看到,当今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经济变革。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将继续致力于建设一个繁荣和成功的中国。”
马拉维民主进步党总书记库塞拉在贺电中说:“我们高度赞赏马中两国执政党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和两国政府间亲密的合作关系。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将更加繁荣富强,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发来贺电或贺函的还有:
孟加拉国民族社会党主席哈克·伊努; 孟加拉国共产党主席曼祖鲁尔、总书记萨利姆; 孟加拉国共产党(马列)总书记巴鲁阿; 菲律宾民族主义人民联盟总裁弗里斯科·圣胡安;黎巴嫩阿迈勒运动主席、议长贝里;马来西亚华人公会总会长蔡细历;马来西亚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秘书长阿德南;印度民族国大党外事部全国召集人普拉卡什曼道西亚;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主席佐兰·米兰诺维奇;英国共产党总书记格里菲斯;马其顿社会民主联盟主席茨尔文科夫斯基;黑山社民党主席克里沃卡皮奇;瓦努阿图共和党主席、议长科尔曼;马里非洲团结正义党主席特拉奥雷;塞拉利昂全国人民大会党总书记维克多·鲍克雷;赞比亚多党民主运动全国总书记卡钦格维;几内亚人民联盟行政书记迪亚内;秘鲁共产党(红色祖国)主席莫雷诺;秘鲁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智利共产党主席泰列尔;墨西哥国家行动党主席马德罗;西班牙人民党国际书记豪尔赫·莫拉加斯;德国联邦议院联盟党对外政策发言人米斯费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