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棕榈林主要分布哪里
⑴ 西米的产地分布
西米产于马来群岛一带。
西米棕榈生长在低洼沼泽地,通常高9米,干粗,15年成熟后长出一花穗,茎髓充满淀粉。当果实形成和成熟时,便吸收淀粉,使茎干中空。树在果熟后死去。
栽培的西米棕榈在花穗出现时砍断劈开,取出含淀粉的髓磨成粉,加水在滤器上方揉捏滤去木质纤维,洗涤数次后即得西米粉。外运的西米是加水调成糊状,而后搓磨通过筛子,制成颗粒,根据颗粒大小分为珍珠西米或弹丸西米。
西米几乎是纯淀粉,含88%的碳水化合物、0.5%的蛋白质、少量脂肪及微量维生素B族。市场上卖的西米,多是混合了大量其他淀粉物质的,比如木薯粉。
(1)马来西亚棕榈林主要分布哪里扩展阅读
西米主要功效:西米性温、味甘、健脾、补肺、化痰。
《药海本草》:主补虚冷,消食。
《柑园小识》:健脾运胃,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
西米饮食文化:西米有大有小,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是稍微偏小的那一种。其实,大粒西米也是很常用的一种原料,只是大家往往不认为它们是西米罢了。
比如说珍珠奶茶,里面一粒粒的“珍珠”也是西米的一种(也有用粉圆的),还有各种味型的“珍珠”,比如巧克力或各种水果味道的,都是因为里面添加了其它的东西得来的。
⑵ 我想了解一下马来西亚的菲尔达公司的情况
. 马来西亚雇主简介:
马来西亚FELDA菲尔达种植园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专业技术的管理服务种植园,拥有大型棕榈林、橡胶林和甘蔗林。雇员将被分配到位于东马范围内的菲尔达种植林工作。
本项目已经获得马来西亚政府申请雇佣中国劳务人员的劳工入境批文。
二.招聘工种及名 额
马来西亚FELDA/菲尔达种植园,招聘中国的种植农业工人,首批500名。
三招聘条件
1) 年龄18---40周岁,身体素质特好的年龄在45岁以下。
2) 性别;男性,符合条件的夫妻也可以。
3) 身高;150CM以上,体重50KG以上,视力良好。
4) 初中毕业或能够读写基本的汉字水平,无犯罪前科,
5) 在县以上的医院体检合格的,
6) 无语言技能要求,无培训。
四,工作时间
基本工作时间;6天/周:8小时/天。
五,合同期限
合同期;3年,期满后雇佣双方协商同意后,可以逐年申请延长,至最长5年有效期为止。
六,工作职责
收割树果,施肥,消洗,除杂,切割树枝,装载,播种秧苗。
七,工资及福利待遇;
1, 雇员的工资由雇主制定,与马来西亚本地的企业标准一致。工资在3000元左右。熟练后可达4500---6000元。勤快可达8000元。
2, 住宿/交通
雇主提供根据种植条件,安排合适的宿舍,提供日常基本家具和用品,提供雇员的水电费,提供雇员的每天往返工作地点之间的交通运输,伙食自理。也可以自己带种子自己种菜吃。
3, 医疗检查和治疗
雇员可免费身体检查的福利,和免费门诊及住院治疗,雇主将预负承担雇员在获取工作准证而进行医疗检查费用。
4, 保险福利
雇主须为雇员买人身保险,所有费用由雇主承担,雇员无须支付。
八.出国前培训教育
培训2—3天后,直接出境。培训时包括;场地,住宿,伙食,礼仪,当地文化,当地饮食等讲课,到机场交通,统一服装等费用匀由公司承担。
九,收费标准及费用,
标准为:人民币18000/人。包括:单程飞机票(3年期满或5年期满雇主付50%回程机票。),返程机票,签证费,税金,以及马方公司代理费。。
十,所需材料
报名时先交一寸免冠照片4张,县以上正规医院体检。护照照片12张/人。面试保证金1000元/人。面试合格的,交纳出国保证金5000元/人。剩余部分待签证,工作准办下后交清。
出国日期:2007年元月15日。
⑶ 马来西亚的沙巴旅游景点都有哪些
马来西亚沙巴着名的旅游景点有:
美人鱼岛:距离亚庇市车程约1小时车程的美丽海岛,是理想的度假、浮潜圣地
卡帕莱岛:全方位无死角的浩瀚壮观、令人屏息的海景,情侣追捧的蜜月圣地
Kawa红树林:亚庇三大红树林之一,滩涂落日美,萤火虫数量多
马达京岛:体会深潜乐趣的极佳之地,水下生物珍稀丰富
威士顿红树林:长鼻猴、萤火虫,神奇的物种慢慢看
沙巴州(NegeriSabah)简称沙州,旧称北婆罗洲,有“风下之地”之美誉,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之一,首府亚庇(旧称哥打京那峇鲁),位于加里曼丹岛东北部,面积74500平方公里,人口共380.28万(2016年),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沙巴州下设5省,即西海岸省、内陆省、古达省、山打根省、及斗湖省。2016年沙巴州生产总值达到738亿令吉,人均收入21081令吉,低于马来西亚人均收入38887令吉。
⑷ 什么是马来西亚棕榈油局
石油价格的上涨,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世界石油储量锐减使世人感受到黑金资源日益减少的压力。站在环保的角度看,石油在使用过程中排出的气体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寻找能取代石油的替代能源,形势迫切。在这时候,生物燃料应运而生,成为其中一种潜能备受看好的替代能源。
在欧洲,生物燃料已经广泛作为替代燃料之用。当地大规模种植油菜,以便将油菜籽加工成生物燃料。预计,欧盟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将从2005年的300万吨增至2010年的1000万吨。巴西、印度、日本及美国也开始展开生物燃料计划,而韩国、泰国等则特别制订生物燃料政策。作为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与出口国,马来西亚也不落人后,积极投入生物燃料的研究中。
棕榈油生物燃料研发成绩喜人
早在1982年,马来西亚棕榈油局便致力研发棕榈油生物燃料作为燃料替代品,推出两种棕榈油生物燃料,即供出口用途的生物燃料甲醋(Methyl Easters),以及供应本地市场的85 Envo Diesel混合柴油。由于棕榈油价格很不稳定,甲醋的生产也就止步于测试阶段。直到2004年,时机成熟,石化柴油的价格上涨,政府决定鼓励生物燃料的研发与使用,棕榈油生物燃料又再受瞩目。
现阶段,马来西亚政府推广的是85 Envo Diesel。在 85 Envo Diesel中,棕榈油的成分只有5%,因此并不会给汽车引擎或燃料系统带来问题,对汽车的动力与燃料用量影响也不大。另外,85 Envo Diesel的润滑功能比石化柴油更强,甚至可取代某些润滑添加剂。在环保方面,它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的排放量稍增,不过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使用85 Envo Diesel的最大好处,是减少对石化柴油的依赖,帮助保留石油储存及对本国的经济带来贡献。马来西亚国内每年可用50万吨棕榈油代替石油,也就可以减少 50万吨石油进口。
2006年3月,马来西亚政府部门以自愿方式将85 Envo Diesel运用于车辆上作为测试,参与的单位包括吉隆坡市政府、军队、工程部以及马来西亚可可局。这130多辆车投入测试以来,85 Envo Diesel没有出现任何技术上的问题。
在供应出口的棕榈油生物燃料甲醋研究方面,也有令人鼓舞的发展。
棕榈油生产技术提升前景光明
棕榈油的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其低流动点(low pour point)可以降低至摄氏0.21度至0度(正常凝固点为摄氏15度),这项技术能够有效地克服棕榈油生物燃料在冬天遇冷而凝固的问题,使其立足点不再局限于热带国家,从而为这种替代燃料开拓更大市场。马来西亚棕榈油局研发生产的棕榈油生物燃料,已经符合欧洲的生物燃料标准(EN14214) 及美国生物燃料标准(ASTM D6751)。一旦以棕榈油制成的 生物燃料真正大规模投入市场,将有利于巩固马来西亚作为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与出口国的地位。如此看来,马来西亚棕榈油生物燃料的前景十分光明。
但以棕榈油制成生物燃料,是否会如一些业者所顾虑的,会导致食用油原料的短缺,从而加剧世界粮食的不足呢?
针对这个问题,马来西亚棕榈油局认为,市场需求将决定棕榈油用于食用用途与非食用用途的平衡点。的确,除了食用油及食品外,棕榈油早已广泛用于肥皂、美容品、润滑油等工业产品上。棕榈油的多种用途,对价格稳定更有保障,开拓生物燃料用途,更是大大增加其利用价值。
油棕树含油量高效益胜同类油棕树是高产的植物油作物,油棕果的果肉和种子含油量很高,油的品质也高,它是所有植物食用油中含油量最高的植物,比花生含油量高6至7倍,比大豆含油量高近10倍,故有“世界油王”之誉。目前,全球油棕树种植面积 1200万公顷,生产全球所需油脂的22%,反观大豆,种植面积8400万公顷,所生产的油脂却只能满足全球需求量的25%。
据2006年第一期《全球油与油脂商业杂志》报道,在去年,全球的油与脂肪产量共达 1.393亿吨,产量最大的两个项目是棕榈油与大豆油,各占24%。但是,在世界油与脂肪出口方面,棕榈油就远远超过了大豆油,占去年总出口的一半以上,即53%,出口的大豆油只占总数的19%。
难得的是,棕榈油的油质很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易变质,同时也不会变成反脂肪,这一特点使它成为多国饮食及食品加工业的宠儿。现今,棕榈油已经广泛用于食品领域,除了作为家庭烹调食用油外,它对食品工业与加工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它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食品工业煎炸油之一,大量用于薯条、膨化食品及方便面生产。棕榈油制成的植物黄油及人造奶油是马来西亚人最熟悉的产品。以棕榈油制成的酥油及烘培油脂,都是食品加工业中重要的原料,简言之,棕榈油可供用于制作蛋糕、饼干、面包、巧克力、雪糕、脱脂奶、奶酪奶等食品。
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产品生产与出口国,棕榈油供应充足。马来西亚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 0.4%,但是,全球15%以上的植物油及脂肪都依赖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产量足以满足1.65亿人每年的热量需求。
在工业上,它在油脂化学产品上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成品包括肥皂、化妆品、油墨、清洁剂、润渭油、蜡烛等。
当然,当棕榈油成功地使用于世界多国都在致力研发的生物燃料上,其经济价值也就进一步提升了。
政府推出国家生物燃料政策
马来西亚向来以全球最主要的棕榈油产国自居。2005年,马来西亚的油棕树种植面积增加了 17.4万公顷,总数达到400万公顷。其中,单在马来西亚东部的沙巴洲,油棕树的种植面积便有120万公顷,接近马来西亚国内油棕树种植园总面积的 30%。马来西亚所生产的棕榈油及棕榈仁油的产量分别是1496万吨及184万吨。棕榈油相关产品出口高达1862万吨,为马来西亚带来286亿林吉特的收入,由于价格稍跌,其经营收入虽比2004年逊色,仍然稳居商业作物第一的地位。
马来西亚国内棕榈油的平均榨取量(oil extraction rate,OER)是20~21%,无论是业者或政府,仍在为更高的榨取量而努力。马来西亚的目标是达到每公顷年产35吨鲜果串,并且在2010年取得 25%的年榨取量。
随着越来越多油棕树种植园的果树成熟,马来西亚的棕榈油总产量也将持续增加,其中将近90克供出口,约占世界棕榈油总出口量的50%,为马来西亚赚取可观外汇。
鉴于生物燃料庞大的未来潜能及与日俱增的重要性,马来西亚政府推出国家生物燃料政策 (National Biofuel Policy)。这项政策将推动环保持久型能源的使用,降低对石油燃料的消耗。同时,它也期望通过稳定及高报酬的价格,提高农业及从事农业相关人员的收入与生活福利。
马来西亚棕榈油局指出,马来西亚生物燃料政策着重于五个方面,即交通工具的生物燃料、工业生物燃料、生物燃料技术、供应出口的生物燃料以及使环境更清洁的生物燃料。马来西亚棕榈油局的责任是提供技术指导,以确保相关政策的顺利落实。棕榈油局已经拟定了结合短、中、长期计划的行动规划,并与各部门通力合作,致力于该政策的成功落实。
作为马来西亚目前最主要的商业作物,油棕树对马来西亚经济增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马来西亚国内的油棕树种植面积如今已经趋于饱和,印尼则拥有广阔的土地可以种植油棕 树,随着越来越多的印尼油棕树果实成熟,印尼的棕榈油产量一直攀升,甚至有超过马来西亚的趋势。印尼是否会取代马来西亚成为棕榈油出口的龙头老大呢?形势所迫,马来西亚大企业唯有向外发展,在与马来西亚气候相似的印尼等地大规模种植油棕树,来缓解原料需求压力。(杨洁思)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
责编:周伟娜
⑸ 马来西亚资料(中英互译)
马来西亚
东南亚国家。由半岛(或西)马来西亚和东马来西亚两个地区组成,中间隔有南海,相距约650千米。西马来西亚位于马来半岛南半部,北与泰国接壤。东马来西亚位于婆罗洲岛西北部,包括沙巴和沙捞越两部分。面积:330,442平方千米。人口:约22,602,000(2001)。首都:吉隆坡。由于位处海上交通繁忙的马六甲海峡,该国人口组成十分多元化,以马来人和华人占多数,其他较小的民族有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泰米尔人。语言:马来语(官方语言)、汉语和印欧语言。宗教:伊斯兰教(国教)、佛教、道教、儒教和印度教。货币:林吉特。西马来西亚以山地为主;东马来西亚的地势由沿海平原渐升至丘陵,再升高到内陆山区。大部分陆地为雨林所覆盖。乔木作物尤其是橡胶和棕榈油是国家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稻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石油钻探和生产以及锡矿开采业很重要,橡胶制品、水泥和钢铁产品等制造业也占重要地位。马来西亚是君主立宪国家,两院制。国家元首是“最高统治者”,政府首脑为总理。6,000~8,000年前马来亚已有人类居住。公元2~3世纪印度的探险家首次来此时已有一些小王国存在。约1400年苏门答腊流亡者建立了马六甲城邦,后来成为一个商业和伊斯兰教的中心,1511年为葡萄牙人占领。1641年荷兰人占领马六甲。1819年英国人在新加坡岛建立殖民地,到1867年建成海峡殖民地(包括马六甲、新加坡和槟榔屿)。19世纪末,中国人开始移民马来亚。1941年日本人入侵马来亚,1942年夺取新加坡。战后由于反对英国统治,1946年成立了马来亚民族统一组织,1948年马来半岛和槟榔屿结成联邦。1957年马来亚终于脱离英国,取得独立。1963年建立马来西亚联邦。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大为扩张,但在90年代中期遭到席卷该地区的经济衰退影响。
Malaysia
It is composed of two regions
Peninsular, or West, Malaysia and East Malaysia
separated by 400 mi (650 km)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est Malaysia occupies the southern half of the Malay Peninsula (Malaya) and is bordered on the north by Thailand. East Malaysia lies o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island of Borneo and consists of the states of Sarawak and Sabah. Area: 127,354 sq mi (329,845 sq km). Population (2002 est.): 24,370,000. Capital: Kuala Lumpur. Because it lies on the heavily traveled Strait of Malacca, the country's population is a highly diverse mix, in which ethnic Malays and Chinese form the largest groups. Smaller ethnic groups include Indians, Pakistanis, and Tamils. Languages: Malay (official), Chinese, Indo-European languages. Religions: Islam (official), Buddhism, Daoism, Confucianism, Hinism. Currency: ringgit. West Malaysia is largely mountainous; East Malaysia has coastal plains rising to hills and then to a mountainous core. Much of Malaysia is covered by rainforest. Tree crops, notably rubber and palm oil, are the country's most important cash crops; rice is the chief staple crop. Petroleum drilling and proction and tin mining are important, as is the manufacture of rubber goods, cement, and iron and steel procts. Malaysia is a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with two legislative houses; the chief of state is the paramount ruler, and the head of government is the prime minister. Malaya has been inhabited for 6,000–8,000 years, and small kingdoms existed in the 2nd–3rd centuries AD, when adventurers from India first arrived. Sumatran exiles founded the city-state of Malacca с 1400, and it flourished as a trading and Islamic religious centre until its capture by the Portuguese in 1511. Malacca passed to the Dutch in 1641. The British founded a settlement on Singapore Island in 1819, and by 1867 they had established the Straits Settlements, including Malacca, Singapore, and Penang. During the late 19th century, Chinese began to migrate to Malaya. Japan invaded Malaya in 1941 and captured Singapore in 1942. After Japan's defeat in 1945, opposition to British rule led to the creation of the United Malaya National Organization (UMNO) in 1946, and in 1948 the peninsula was federated with Penang. Malaya gained independence from Britain in 1957, and the federation of Malaysia was established in 1963. Its economy expanded greatly from the late 1970s, but it suffered from the economic slump that struck the area beginning in the mid-1990s.
⑹ 马来西亚的国家遗产(急)
一、MULU国家公园:
MULU国家公园(www.mulupark.co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遗产之一.
莫鲁山国家公园是马来西亚6大国家公园之一。位于沙捞越州北部的婆罗洲第四省和第五省,靠近文莱边境,面积约5.3公顷,和梅搭拉穆保护林(12,500公顷)相接。莫鲁山国家公园最早命名于1974年10月,于1985年对公众开放。 莫鲁山国家公园地处婆罗洲倾斜地带,地形复杂多变,包含了所有主要的岩石类型。莫鲁山国家公园的气候12月到3月间受东北季风的影响,3月到10月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马来西亚 “小汕头”新山之柔佛古庙游神 (又被称为“营老爷”),一路走来,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今天,这个潮州风格明显的民俗庙会,被台湾民俗学者定位为:“台湾妈祖庙会之外,华人世界最大的庙会”。甫于二月十五日(正月廿一日)举行的夜游,依然全城如醉如狂,万人空巷
有人说,历史逾百年的柔佛古庙游神已经超越宗教信仰,是新山华人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
也有人说,柔佛古庙游神,是新山一年一度的 "古今对话″。百多年前 “义兴公司”通过柔佛古庙奠下的五帮共和精神,年复一年于游神盛会中获得更新、延续至今。
中国厦门大学历史学者曾玲教授看了,直言 这是神与人狂欢的嘉年华!
潮州民俗学者黄挺教授看了也说,这是生命力充沛的民俗文化,反映斯土斯民的文化情感。
去年春节期间到马来西亚拍摄《马来西亚探亲行》的潮州电视台采访人员,一年后犹如此回味:“如此规模的游神活动真让人终身难忘。。。”。
在1937年初版的《潮州年节民俗谈》一书中,作者沈敏有一段文字如此形容潮州青龙庙的游神: “花灯美景,百戏杂陈,鼓乐喧天,爆竹震耳,游人达十万余,全城如醉如狂,居民乘此期间,应酬戚友,宰牲宴客,备极奢华,为潮州游神中最高的盛况,可谓极热闹之大观了”。没想到,除了没有震耳爆竹及备极奢华的宰牲宴客之外,七十多年前潮州游神全城如醉如狂的文字写照,全然可搬到新山这座亚洲极南地角的边城庙会- - 文化传承的曲折命脉与历程,本身就是令人赞叹的精彩。
己丑年的古庙众神出游,更具备了将柔佛古庙及众神出游 “营老爷”申请列为马来西亚国家文化遗产之深层意。今年, 挟着柔佛州高桩舞狮及节令鼓双国家文化遗产首度结合演 《廿四节令鼓舞高桩狮》之盛况,矗国家文物局副总监希历宁搏先生特别南下观看 “营老爷”,并于次日回銮仪式上试扛神轿,令新山华人情绪更形兴奋澎湃,有感这项百年庙会向国家 “申遗”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重典”节目《廿四节令鼓舞高桩狮》是双双名列马来西亚国家文化遗产(文化与艺术类)之高桩舞狮及二十四节令鼓的首次结合演出。来自柔佛州西北西镇麻坡市的关圣宫龙狮队的高桩舞狮,在国际及国内的舞狮比赛中,屡获殊荣,曾获得29次世界冠军头衔以及39次国内冠军。
而二十四节令鼓则是已故国家文化人物陈徽崇老师及潮籍诗人陈再藩于1988年原创,并在全球华人社会,获得认同与传播,成绩斐然。于游神前夕, 即2月14日,廿四节令鼓刚被马来西亚文化部宣布为第二批园家文化与艺术遗产。
柔佛古庙游神也许始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百多年来几乎从未中断,仅在1942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才被迫停办一次。游神活动,是新山华人社会一个普天同庆的大日子,据地方社会的传闻,游神也获得柔佛皇室的鼎力支持,因此历久不衰;柔州苏丹皇储依不拉欣在这之前,也曾出席游神的活动。
“营老爷” 盛会近年来获得国内外更多媒体 (报章 /杂志 /电视/ 记录片等) 的关注与报导,且被视为研究华侨移民社会与在地生活融合为一体后的重要民俗节场。这个发展,不但引来国内外旅客,也刺激了新山各方言族群对本身原乡文化的重视,这种情况特别显现于五帮乡会对参赛花车的重视,例如客家公会便呈献了精致考究的客家民风婚礼、而广西会馆的山歌花车,唱做俱佳。潮州八邑会馆则以春牛图为设计主题。五帮乡会纷纷向原乡文化与民俗汲取色彩鲜明的养份,势必催生来年更精彩的表演阵头,使亚洲大陆最南端这场数十万人参与的 “正月营老爷”演化成中国岭南民俗文化在海外的重要舞台。
农历正月二十一日,二月十五日,新山市中心的黄亚福街即使过了午夜十二点,依然长街沸腾如龙,在隆隆阵响的烟花笼罩下,万人空巷。代表五大籍贯族群的神像依序 “营游”而过,万人膜拜,群呼 “兴、发”的场面,振奋人心。根据新山中华公会会长林玉钦指出,今年的古庙游神,估计有逾25万人参与,比往年更加踊跃。
目前的古庙游神,除了华社之外,也吸引了其他种族参与,并成为国内一项旅游吸引景点。
在2008年的双七世界遗产大会上, 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和槟城终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目. 此时, 也许已没有人会将马六甲, 与一个伟大的名字--郑和, 联系起来了.
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 马六甲就变成了中西航线中极其重要的贸易港口了. 马六甲以其博大的胸怀, 欢迎各方来客. 中国人, 印度人, 阿拉伯人和西方人都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受中西文化的影响, 马六甲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建筑, 华洋杂陈, 就好像是一间中西建筑博物馆. 此外, 60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 也把马六甲变成了一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 她不仅反应了马六甲的历史变迁, 也是马来亚艰辛立国的最好写照.
14世纪初, 巴伦邦王子在强大的满者伯夷(爪哇)的驱赶下, 离开了苏门答腊, 到处流浪, 最后流落到马六甲这个偏僻小村立足. 但在当时, 马六甲仍处在暹罗(今泰国)的保护之下, 王子必须定期向暹罗进贡.
这时, 大明王朝最先发现了马六甲的重要战略地位, 曾多次谴使来访. 郑和也将马六甲列入七下西洋中的重要据点. 在明朝和郑和的大力扶植下, 马六甲从暹罗的势力中独立出来, 成为中国的保护国, 受到了大明的封赐. 明成祖还将马六甲王宫所在的山封为镇国山.
郑和舰队七下西洋中, 曾多次访问马六甲, 在此等候季风, 并在马六甲的河口修建性永久官厂(立排栅, 如城垣, 设四门更鼓楼), 留军民长期住守于此, 看守从东南亚各国搜罗来的番货. 这种在海外设立贸易据点的方法, 后来被西方的东印度公司仿效. 郑和不仅带来了大量的陶瓷和丝绸, 也带来了华人到马来亚的第一次移民浪潮.
1456年明朝的汉丽宝公主(不知道是不是另一位倒霉的宫女)嫁给马六甲王子, 并在马六甲的中国山建立了宫廷, 公主随身带来的500宫女, 后来多嫁给马六甲巫族(马来族)的王公贵族. 其华巫混血后代, 男的就叫峇峇, 女的则叫娘惹. 峇峇娘惹结合并继承华族和巫族的传统, 形成独特的峇峇娘惹文化. 现在, 在马六甲的唐人街, 不但可以吃到地道的娘惹餐, 也可以参观峇峇娘惹博物馆, 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
如今, 与唐人街相邻的郑和官厂已成一片废墟. 只有中国山还在华人的掌控之中, 成为海外最大的华人墓地. 其山脚下的三宝庙也是为了纪念郑和而建的中国庙. 喝了庙里的井水, 据说就会让人流连忘返. 三宝庙旁的汉丽宝井, 据说也是郑和当时派人在马六甲挖掘的十口水井之一.
唐人街是一个活的庙宇博物馆, 多座马国最早的庙宇都在此地. 始建于1567年的青云亭据说是为纪念明朝使节的到访而建的. 其建筑材料和内部摆设多从中国运来, 郑和下西洋的纪念石碑也收藏在这里.
在马六甲国王变成的伊斯兰王国之后, 马六甲出现了多座苏门答腊三层方塔式的回教堂, 建于1748年甘榜吉宁(Kampung Keling)回教堂就是这种式样回教堂的代表, 外观上和洋葱头式的摩尔回教堂全然不同. 当然, 马六甲也少不了印度庙, 甘榜吉宁回教堂旁边Sri Poyatha Venayagar Moorthi印度庙就显得十分古朴.
唐人街的中心, 有一条叫做鸡场街的古董街, 两边全是中国南方式样的百年店屋. 入夜, 鸡场街就成为一条夜市街, 十分热闹. 白天吃过了马六甲的鸡饭粒, 晚上就在夜市吃小吃, 很不错. 这里有一种巨型包子(叶子眉包子), 别处难得一见. 鸡场街上有几家华人的宗乡会馆, 晚上就成了华人唱卡拉OK消遣的去处.
⑺ 马来西亚十大必去景点有哪些
马来西亚十大必去景点有独立广场、国家清真寺、吉隆坡唐人街、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京那巴鲁公园、东姑阿都拉曼公园、沙巴州博物馆、 诗巴丹岛、迪加岛。
1、独立广场
独立广场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该广场从1961年开始建设,1976年建设完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广场上建有马来西亚国家纪念碑等建筑。
4、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
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为国立综合性博物馆,在吉隆坡市西郊,它是马来西亚国内最主要的博物院。1963年开放。马来西亚吉打州式传统设计,门口两幅巨大的镶嵌壁画,是以马来西亚的历史和文化为主题。
5、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
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和水族馆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郊区,面积17公顷。热带雨林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种动物,一片洪荒景色。园内有小火车供儿童乘坐。水族馆内有80多种海洋及淡水生物。
⑻ 马来西亚新山简介
柔佛 新山市[/color]
柔佛州也以“马来传统之乡”而闻名,此州的马来民族以最标准的马来话驰名半岛,柔佛州也是一个集合了工、商、农业的经济社会,棕油、橡胶、可可、木材都是主要的农作物,除了为柔佛州赚取巨额外汇外,绿油油的棕榈园与橡胶园也增加南马的诱惑力,促进了柔佛的旅游业。
[color=red]新山(Johor Bahru)[/color]是柔佛的首府,为观光客必到访之处。新山与新加坡两城间仅隔着一条狭长的柔佛海峡,横贯两地的新柔长堤成了彼此间重要的往来要道,堤长约1,600公尺,上面可通火车及巴士。
[color=red]大皇宫(Istana Besar)[/color]从新柔长堤往西行约1.5公里处,便可见到这座皇宫,这栋蓝色相间的皇宫,现已改称为皇家阿布答卡博物馆,融合了英国维多利亚式建筑特色,富丽堂皇的外观,更反应出柔佛皇室辉煌历史。皇宫四周环绕着精致典雅的皇宫花园,占地约133英亩,由于皇宫是面海而建,景观迷人,造访的观光客也络绎不绝。皇宫内值得一游之处尚有个收集皇家珍贵收藏品的博物馆,以及花园内的日本茶座,十分雅致,这是日本已故的裕仁天皇送给柔佛的礼物。
柔佛虽有数百年历史,但境内的历史遗迹并不多,反而是以天然景观取胜,譬如[color=red]哥打丁宜(Kota Tinggi)[/color]便是个知名的瀑布游乐区,附近飞瀑流水,丛林密布,瀑布下方自然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游泳池。到此戏水,不仅水凉沁心,还可享受山中幽静的生活,附近建有度假小木屋。
在购物方面,新山市的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设立,规模较大的有假日广场、彩虹广场和万客隆广场、巨人广场、依士加广场、家乐福广场。这些大型的购物广场,外型设计相当新颖,内部的商品应有尽有,从大型家电用品到流行服饰,都可在此买到,而且价格便宜,绝对能满足您购物的欲望;为了吸引更多的旅客到新山采购,马来西亚旅游促进局从1997年起,开始举办“新山购物嘉年华会”活动,在市区的八大购物中心内举办各式的特卖会和美食展,反应相当热烈。
另外,位于新山东方沿海的[color=red]迪沙鲁(Desaru)[/color]也是个极佳的度假胜地,它除了拥有长达27公里的金黄沙滩外,还有浓密的葱茏林木,淙淙流水与天然湖泊,处处展现怡人的热带风情。目前已规划成一个度假村,并提供游客完备的海上邉釉O施,你可在此游泳、垂钓、划船、潜水、骑马、打高尔夫球,并享受豪华的渡假别墅和购物中心.
回答者:missaling - 魔法师 四级http://..com/question/1303443.html?si=4
⑼ 马埃谷地自然保护区的资料
玛依谷地自然保护区是政府专门开辟的植物保护区。保护区有许多珍贵的植物,其中最着名的是4000多棵海椰子树。高达数米,最高的有30米,树上生长的椰子每个重10~2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此外,这里生长着塞舌尔群岛特有的6种棕榈树,以及普拉斯林国家公园特有的30种植物。濒临灭绝的植物是塞舌尔落羽杉。在岩石和更开阔的地区生长着当地特有的苔草。河谷边缘较干旱的山区由于先前的毁林和森林火灾造成土壤侵蚀。河谷中主要植物类型为棕榈林,当地盛产椰子。高大的树冠达30~40米谷中生有塞舌尔特有的6种棕榈,都属于单一物种。棕榈林与当地特有的阔叶树种混生,棕榈林具有巨大的植物学价值。
玛依谷地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为195公顷(另一资料说0.185平方千米),在普拉兰国家公园(324公顷)内,海拔介于160米到200米之间。包括中央山脉的一条河谷,两条小溪发源于谷中,分别与东面和西面的大海相通。公园的主要河流向西流入圣安妮湾。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地区无人进入,依旧保持原始状态。
⑽ 目前国内常见应用的棕榈科植物种类有哪些
1.沼地棕
沼地棕属。分布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加勒比海沿岸和西印度群岛。茎干高5~8米,细直修长。掌状叶扇形或圆形,径可达90厘米。喜光好湿,树姿优美,多群状丛生,适作景观栽植。在我国引种反应良好,已开花结果并育出第二代。
2.假槟榔
假槟榔属。原产澳大利亚昆士兰。单干通直,高可达20米,干径15~25厘米,羽状叶长2~3米。能耐0℃左右低温。树形姿态雅致,宜列植或丛植,尤以数十株群植景观效果更佳。同属常见种肯氏假槟榔(A.cunninghamii),树形及习性与假槟榔相似,在国外普遍用来替代假槟榔,据报道能耐-3℃左右短期低温。
3.三药槟榔
槟榔属。原产印度、东南亚`。丛生灌木状,高可达6米,干径5~7厘米,羽状叶长可达1.5米。果实椭圆形,熟时红色。喜半阴、避风环境。姿态雅致,成熟果序鲜艳迷人,宜配植,亦可大盆栽植观赏。我国引种栽培,已育出第二代。
4.砂糖椰子
桄榔属。原产东南亚。单干粗壮,高达20米,羽状叶长5~7米。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约25~30年后进入开花期。适宜在公园与其他棕榈植物混植,形成独特的热带群落景观。在我国已育出第二代。同属有17种,常见的丛生型种香棕(A.engleri),开花时雌花散发强烈芳香,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亦较耐寒,适宜推广。
5.俾斯麦榈
俗称霸王棕。贵椰属。原产马达加斯加。大型乔木状,高可达60米,干径60~90厘米;蓝灰色掌状叶于茎顶向四方展开,叶柄长和叶身直径都可达3米。本种引进栽培不久,小苗较难移栽,要求冬季温度0℃以上,适宜在我国华南地区作行道树和园景树。
6.长穗榈
石棕属。原产墨西哥北部干燥地区。树高可达12米,扇形掌状叶深裂,灰白色肉穗花序长可达5米,景观优美。生长慢,耐旱,据报道能耐-10℃左右低温。同属常见种大果长穗榈(B.elis),原产墨西哥及瓜达鹿白岛,习性与长穗榈相似。
7.布迪椰子
布迪(弓葵)椰子属。原产巴西。单干粗壮,树高7.5米。羽状叶长达2米,成弧形弯曲,革质灰绿色。同属约6种,均树姿优美。生长缓慢,耐寒,可望在我国亚热带冬季干冷的地区应用。
8.东澳棕
原产澳大利亚昆士兰。形态与假槟榔相似,惟其茎干较细(15~20厘米),羽状叶较纤细下垂,果实较大(径1.5~2.0厘米)。我国已育出第二代。
9.欧洲矮棕
欧洲矮棕属。原产南欧、地中海沿岸等地。茎干短矮丛生,最高可达5米。叶掌状深裂,扇形或半圆形。本种为原产欧洲的惟一棕榈科植物,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之生境,极耐寒,在热带地区生长困难。
10.小琼棕
琼棕属。产我国海南吊罗山,越南亦有分布。丛生灌木,树高可达2米,干径约1厘米。叶扇状半圆形。同属还有琼棕(C.hainanensis),亦较耐阴。均为值得推广应用的景观树种。
11.椰子
椰子属。原产西太平洋诸岛。喜高温、多湿。适阳光充足,微风吹拂的滨海及河口附近富含石灰质之肥沃冲积土地带。树形优美,是热带地区园林绿化的主干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全株各部分都有用途。较耐寒品种在厦门能生长,小苗冬季须保温。
12.古巴蜡榈
蜡棕属。原产古巴。分布于多岩石台地,喜光耐旱,生长缓慢。单干粗壮,高15米;掌状叶硬挺,姿态优美。并可自叶片中提取蜡。是观赏与经济栽培兼用型优良树种。
13.三角椰子
散尾葵属。原产马达加斯加岛。树高可达6米,羽状叶顶生。叶冠给人以纤细之感觉,适作庭园或盆栽观赏。西南地区广为应用,景观奇特,并可作行道树栽植。同属种有红鞘三角椰子(D.lastelliana)、红茎三角椰子(D.leptocheilos)等,均为优美的园景树种。
14.油棕
油棕属。原产热带非洲,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直立乔木状,高10米或更高,干径可达80厘米;羽状叶长3~4.5米。小苗安全温度须5℃以上。树形高大,树姿丰满,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行道树或园景树。
15.金帝葵
荷威棕属。原产劳得豪威岛,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上最好的室内观叶植物之一。树高可达15米,羽状叶长可达3米。耐阴及较耐空调环境,比散尾葵耐寒,作为园景栽培或室内绿化装饰,应用颇广。同属种豪威椰子(H.belmoreana),又称拱叶棕,较金帝葵矮,亦为优良的观赏植物。
16.棍棒椰子
酒瓶椰子属。原产马斯克林群岛。树高达6米,状如棍棒,茎干粗大处径约30~60厘米,羽状叶长2米。我国引种栽植已于1997年第一次结实。同属还有酒瓶椰子(H.lagenicaulis),较前种矮,上细下粗,状似酒瓶,粗大部分直径可达80厘米;冬季2℃低温会受寒害;宜作庭园配置或盆栽观赏。
17.黄棕榈
又称金棕。原产毛里求斯,为观赏棕榈类珍品。树高可达12米以上;掌状叶深裂,径幅1.5米,灰绿色,主脉金黄色。同属还有蓝棕榈(L.loddigesii)、红棕榈(L.lontanoides),均为近年引进大陆的乔木型优美观赏树种,小苗在厦门可露地安全过冬。
18.蒲葵
蒲葵属。原产华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栽植普遍。乔木状,树高10~20米,胸径20~35厘米。叶阔扇形,掌状浅裂,直径达1米余。喜光,略耐阴,抗风力强,并耐短期水淹,对氯气、二氧化硫抗性强。叶丛婆娑,为优美园景树及庭荫树种,尤适海滨群植。能耐-5℃低温,内陆地区以湖南南部、广西北部、云南中部为分布北限,滨海地区可北延至南京、上海一线,但需采取越冬保护措施。同属常见种有澳洲蒲葵(L.australis)、越南蒲葵(L.cochinchinensis)、裂叶蒲葵(L.decipiens)、圆叶蒲葵(L.rotundifolia)、高山蒲葵(L.saribus)等,在我国生长均表现良好。
19.青棕
绉子棕属。原产澳大利亚。茎干丛生,树高可达6米,干径8~10厘米;羽状叶长1~1.5米。我国已育出第二代,表现良好。同属有28种,均为优美的园林绿化观赏树种,值得引进推广。
20.象鼻棕
又称竹棕。原产热带西非几内亚湾。树高12米,羽状叶长8~10米。全株花序15~20个,生长初期由植株顶部悬垂而下,向内弯曲,酷似象鼻。果实状似不开裂的松球果,外被光亮圆滑的木质化鳞片,可供玩赏。树形奇特,是很好的景观树种。一次性开花结果后植株死亡,生活期20年左右。我国1993年引入种子,幼苗长势良好。
21.国王椰子
原产马达加斯加。树高12米,干径约30厘米,羽状叶纤细优雅。小苗为极佳室内植物,大苗可作庭园栽植,能耐0℃低温。近几年国内有大量种子引进,今后值得推广应用。同属约有10种,均有较高观赏价值。
22.长叶刺葵
刺葵(海枣)属。原产加那利群岛。树高可达20米,干径达90厘米。羽状叶顶生,叶长4~5米,略弯曲呈弧形,树冠大圆形。栽培容易,耐旱耐寒,为棕榈植物中最壮观的种类之一,适园景树应用及行道树栽培。近几年我国华南地区普遍采用,北京天安门广场亦用其大盆栽布置节日广场。同属常见乔木种还有海枣(椰枣)(P.dactylifera)、岩海枣(P.rupicola),银海枣(P.sylvestris)等,观赏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23.大王椰子
王棕属。原产古巴。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为栽培,用作行道树及园景树。灰白色的茎干高大、通直、平滑,树高可达20米,干径可达80厘米;羽状叶长2~3.5米。列植气度轩昂,片植宏伟壮观。能耐0℃低温,我国已育出第二代。同属种莱王棕(R.oleracea),又称甘蓝椰子,原产西印度群岛,为王棕属最高种,树高达30米以上,值得栽培推广。
24.箬棕
又称白菜棕。箬棕属。原产美国东南部北卡罗来纳至佛罗里达,是佛罗里达州的州树。乔木状,树高可达20米以上,干径可达50厘米。掌状叶大型,径2米。生长适应性强,在广州地区经历过-2℃左右的几次特大寒潮,未发生冻害。植株形态雄伟而优美,可选作行道树或园景树栽植。箬棕属约有25种,巨箬棕(S.causiarum)、牙买加箬棕(S.jamaicensis)及王箬棕(S.princeps),亦都是很好的行道树种选择。
25.皇后葵
又称金山葵。皇后葵属。原产巴西中南部、乌拉圭及阿根廷。干高通常6~8米,干径20~25厘米;羽状叶长3~5米,弧形自然下垂。能耐海风侵蚀,亦能耐旱耐寒。树姿婆娑,宜为景观树及行道树栽植。同属有7种,常见栽培仅此一种。
26.棕榈
棕榈属。乔木状。茎干圆柱形,高达10米,干径达20厘米,被叶鞘纤维。叶簇生干顶,近圆形,径50~70厘米,掌状裂深达中下部;叶柄长40~100厘米,两则细齿明显。雌雄异株,圆锥状肉穗花序腋生,花小,黄色,花期4~5月。原产中国,日本、印度、缅甸也有。棕榈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陕西南部,南到广州、柳州和云南,西达西藏边界,东至上海和浙江。长江流域两岸500千米广阔地带分布最多。棕榈属植物约8种,是棕榈科中最耐寒的树种,成年树可耐-15℃以下低温,河南、山东已引种成功。野生棕榈往往生长在林下和林缘,有较强的耐阴能力,幼苗则更为耐阴。喜排水良好、湿润肥沃之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壤土,耐轻盐碱土,也能耐一定的干旱与水湿,喜肥。对有毒气体抗性强,抗二氧化硫及氟化氢,并有很强吸毒气能力。棕榈根系浅,须根发达。生长缓慢,8~10年生干径基本稳定,高约1.5米以上;10~20年为高生长迅速期,节间拉长、棕皮产量高,以后生长逐渐缓慢,节密而棕皮产量低。棕皮用途广泛,供不应求,故系园林绿化结合生产栽培的理想树种。棕榈寿命长,可达100年以上。可列植、丛植或成片栽培。
27.丝葵
又称华盛顿棕。丝葵属。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亚利桑那州东部及墨西哥。茎干粗大,高10~20米,近基部径可达1.3米;大型掌状叶直径可达1.8米。适应性强,热带海滨至亚热带地区均可栽培,适宜推广作行道树及园景树。同属还有大丝葵(W.robusta),干较前种高细,习性及特点与前相同。
28.狐尾椰子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树高可达12米,干径20~25厘米;羽状叶形似狐尾,长2~3米。耐旱亦较耐寒。树冠奇特优雅,为优美的园景树。在原产地因被过量砍伐,现澳大利亚已列之为濒危植物。
棕榈科植物生态习性各异,树形多样,叶状独特。从生态习性上,可分为热带、耐寒、沙漠、阴生四种类型。在树形特征上,或茎干粗壮高大,具雄伟之力;或修直耸立,有劲秀之美;或丛生灌木状,拥茂盛之态。而叶片形状有羽状叶和掌状叶之分:具羽状叶的称为椰子,如酒瓶椰子、国王椰子;具掌状叶的则称为棕、榈或葵,如棕竹、棕榈、蒲葵。椰类以热带性居多,喜高温高湿环境条件;棕类较为耐寒,如蒲葵在上海可露地越冬。近10年来开发应用的耐寒、耐旱品种如粗干华盛顿葵、加那利海枣(纯种)、银海枣、盘龙棕、欧洲棕、布迪椰子等,能很好适应我国降霜和缺水的环境条件,为广大温带地区提供多款式的园林树种选择。在国外,多将高耸独立的椰类应用在高速公路的分车带绿岛上,其单生茎干不会妨碍司机的驾驶视线,汽车疾驰而过的阵风也影响不到茎顶的叶冠。而棕类很多时候被选用到路旁人行道上,其大面积的掌状叶可提供良好的遮荫效果,落叶也便于清理。树形优美、树干极富弹性、于强风中不易折断及掉小叶的种类,特别适宜于沿海台风频发地区作行道树应用,亦适为南方滨海防风林带建设。植株高大雄伟的种类,以赏茎为主,如大王椰子、华盛顿棕、俾斯麦榈、皇后葵、加那利海枣等。低矮丛密的种类,以赏叶为主,如美丽针葵、棕竹、青棕等。我国近年来修建的立交桥和交通岛绿地,也渐用棕榈科植物作主景树,起到视线通透的作用。
棕榈科植物除了作为道路绿化树种外,被大量应用为园景树,在公园、广场、河滨等较开阔地带,单种或多种混植,构成棕榈林或棕榈岛,营造出绮丽多姿的热带、南亚热带风光。常见选择的种类有假槟榔、大王椰子、蒲葵、海枣、董棕、短穗鱼尾葵、青棕等。而在山脚、水旁、古建筑的前庭则可以适量点缀种植较为低矮、秀丽的种类,用以衬托景观,如三药槟榔、香棕、散尾葵、棕竹等。马尼拉棕、假槟榔姿态雅致,宜在庭园孤植或丛植,尤以数十株群植效果最佳。短穗鱼尾葵适用于作庭园衬景或建筑物的背景,以遮蔽烈日、挡隔景物、掩映视野。散尾葵、青棕等丛生种类适用于前庭、内院等较小绿地,用以衬托石景、水体等。庭园角隅,香棕夏日飘香,给人带来温馨的感觉。道路两侧、建筑物旁可用棕竹、美丽针葵等低矮种类作绿篱,或在凉亭、假山、溪涧旁点缀数株,亦别有一番景色。叶形、姿态高雅优美,略具耐阴性,且能长久保持美姿特性的观赏棕榈中,许多被广泛用作室内盆栽观赏。如散尾葵、袖珍椰子、棕竹、美丽针葵、短穗鱼尾葵等,以及可大力推广应用的玲珑椰子属种类及金帝葵和国王椰子等。另外,许多棕榈科植物叶片亦被用作插花及制作花篮的材料,如散尾葵、短穗鱼尾葵等的羽状叶及蒲葵、棕榈等的掌状叶,均为各流派乐于选用的优美配叶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