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潜艇有多少
⑴ 日本在二战中有多少潜艇什么型号。如题 谢谢了
日本在二战期间,潜艇实力低于纳粹德国!主要是伊系列的潜艇,还有“海大、巡潜、吕”和相关改进型号,具体情况我也不了解! 其中伊14是世界上当时最大的潜艇!伊11航速达到普通潜艇的2倍! 日本被击沉的潜艇数量达到130余艘!
⑵ 二战时期美德日分别拥有多少艘潜艇
德国潜艇700多艘,主要战场在大西洋,而其足迹遍布欧洲、北南美洲、非洲和亚洲。二战期间,德国潜艇战共击沉同盟国商船2700多艘、计1350多 万吨,占同盟国商船总损失68%。还击沉大、中型军舰(包括战列舰2艘、航空母舰6艘、巡洋舰7艘以及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100多艘。大战前德国潜艇兵力为57艘,战争期间建成1131艘,战争中损失781艘,损失率65.7%。其破交作战平均成绩为每艘击沉2.27艘、1.13万吨,居美国潜艇战绩之后。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前期,有112艘潜艇,分为大、中、小三类型,编为三个潜艇部队。主要战场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建成203艘。大战 中,美国潜艇共击沉日本商船1152艘,计486万吨(包括油船100多艘、70多万吨),占日本商船损失总吨位的62%。还击沉大中型战舰170多艘, 其中有航空母舰9艘(含与航空兵共同击沉2艘)、潜艇22艘、战列舰1艘、驱逐舰49艘和护卫舰70多艘。曾布放658枚水雷,炸沉日本舰只27艘、炸伤 27艘。美国潜艇损失52艘,损失率占总数的18%,牺牲艇员3505人,其中军官374人。按美国拥有315艘潜艇计算,其破交作战平均成绩每艘击沉商船3.65艘、1.54万吨。另外,在二战中,美国潜艇共计营救504名落水飞行员。日本潜艇部队在太 平洋战争发动前期,有巡洋潜艇23艘,大型潜艇20艘,中型潜艇16艘和布雷潜艇4艘,共计63艘。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共建成各型潜艇129艘。日本潜艇 破坏海上交通线、攻击运输船只的规模较小:二战期间,共击沉同盟国和中立国的商船147艘、计约77万吨,战绩约为德国的1/18。其破交作战平均成绩每 艘潜艇击沉0.89艘,0.4万吨,远低于德、美。
⑶ 日本有多少 潜水艇
在役常规潜艇约17艘。
“春潮”级(标准排水量2450吨/满载2750吨)约6艘
装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6具,“水下鱼叉”式潜对舰导弹(鱼雷管发射)。
“夕潮”级(标准排水量2250吨/满载2450吨)约10艘,
装备: 533毫米鱼雷发射管6具,其中7艘装备“水下鱼叉”式潜对舰导弹(鱼雷管发射)。
“涡潮”级(标准排水量1850吨/满载2430吨)约1艘,
装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6具。
总数上看上去不多.但日本以每年退役一艘,服役一艘的形式来更新潜艇,使其潜艇的平均艇龄保持在7.5年!日本那些服役仅10来年的且性能先进的潜艇去向如何??我们的老罗密欧服役了几十年还在用,日本的那些退下来的潜艇也就肯定能再起用!!!而且日本每艘潜艇的艇员都有两班人马,加上预备役的,一旦战争打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日本的潜艇部队会立刻扩充2至3倍!介时我们除了核潜艇的优势外,其他方面的海上力量都不如日本了!!!
⑷ 日本在二战中有多少潜艇什么型号。
甲型潜艇系巡潜III型改进型,指挥塔前方装有前开式机库,陆续生产三艘伊9、伊10、伊11。该型潜艇水下排水量4149吨,尺寸113.6米x9.54米x5.33米,动力2台柴油机(12,400匹马力)和电动机组(2,400匹马力)最高航速23.5节,航程16,000海里/16节,装备标准配置为6具533毫米鱼雷管(备弹18枚),一架水上飞机。最大潜深100米,乘员114人 乙型潜艇该型潜艇共建造20艘,包括伊15、伊17、伊19、伊21、伊23、伊25、伊26、伊27、伊28、伊29、伊30、伊31、伊32、伊33、伊34、伊35、伊36(唯一幸存到战后的乙型潜艇)、伊37、伊38和伊39。这种潜艇同样装备前开式机库,部分取消了机库,加装甲板炮或用于搭载微型潜艇。该型潜艇水下排水量3654吨,尺寸108.7米x9.3米x5.12米,动力系统2台柴油机(12400匹马力),电动机组(2000匹马力),最大航速23.5节,航程14000海里/16节,装备标准配置为6具533毫米鱼雷管(备弹18枚),1架水上飞机。最大潜深100米,乘员94人。
⑸ 二战时日本有多少艘潜艇美国呢
美国有112艘潜艇,日本有129艘
⑹ 日本二战潜艇数量
战前,日本有62艘潜艇,战争期间,日本建成了117艘潜艇,并接收了8艘德国潜艇。
海大型一等潜水舰:
海大1型:
:1390吨(水上)/2430吨(水下)
主尺度:91.44米(全长)/8.81米(宽)/4.6米(吃水)
动 力:2台柴油机,6800马力(水上)/1800马力(水下)
航 速:19.5节(水上)/7.7节(水下)
:10000海里/10节(水上);100海里/4节(水下)
潜 深:45.7米
鱼 雷:十年式533毫米艇艏×6,艇艉×2,配
20条
火 炮:1座单装十年式120毫米L/45炮
艇 员:70人;
艇名:伊-51(I-51),1921.04.06在
开工,1921.11.29下水,1924.06.20竣工。1940.04.01除籍后解体。
海大2型:在海大1型的改型,主要是增加1座
。
:1390吨(水上)/2500吨(水下)
主尺度:100.85米(全长)/7.64米(宽)/5.14米(吃水)
动 力:2台柴油机,5800马力(水上)/2000马力(水下)
航 速:18.4节(水上)/8.4节(水下)
:10000海里/10节(水上);100海里/4节(水下)
潜 深:45.7米
鱼 雷:15年式533毫米艇艏×6,艇艉×2,配
20条
火 炮:1座单装十年式120毫米L/45炮,1座单装三年式76毫米L/40炮
艇 员:58人
艇名:伊-52(I-52),1922.02.14在
开工,1922.06.12下水,1925.05.20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52号,1942.08.01除籍后解体。
海大3a型:海大2型改良后批量生产的型号,最大改进是增大潜深。
:1635吨(水上)/2300吨(水下)
主尺度:100.85米(全长)/7.98米(宽)/4.83米(吃水)
动 力:2台柴油机,6800马力(水上)/1800马力(水下)
航 速:20节(水上)/8节(水下)
:6800海里/10节(水上);90海里/3节(水下)
潜 深:60米
鱼 雷:15年式533毫米艇艏×6,艇艉×2,配
16条
火 炮:1座单装十年式120毫米L/45炮,1挺7.7毫米机枪
艇 员:63人
艇名:伊-53(I-53):1924.04.01在
开工,1925.08.05下水,1927.03.30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53号,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11.30除籍后解体。
伊-54(I-54):1924.11.15在
海
开工,1926.03.15下水,1927.12.15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54号,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11.20除籍后解体。
伊-55(I-55):1924.04.01在
工厂开工,1925.09.02下水,1927.09.05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55号,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11.30除籍后解体。
伊-58(I-58):1924.12.03在横须贺海
开工,1925.10.03下水,1928.05.15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58号,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11.30除籍后解体。
海大3b型:海大3a改进型,艇艏变细,增加绫波性。
排水量:1635吨(水上)/2300吨(水下)
主尺度:101米(全长)/7.98米(宽)/4.9米(吃水)
动 力:2台柴油机,6800马力(水上)/1800马力(水下)
航 速:20节(水上)/8节(水下)
续航力:4500海里/10节(水上);90海里/3节(水下)
潜 深:60米
鱼 雷:15年式533毫米艇艏×6,艇艉×2,配鱼雷16条
火 炮:1座单装十年式120毫米L/45炮,1挺7.7毫米机枪
艇 员:58人
艇名:伊-56(I-56):1926.11.03在
工厂开工,1928.03.23下水,1929.03.31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56号,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04.01被美军凿沉。
伊-57(I-57):1927.07.08在
工厂开工,1928.10.01下水,1929.12.24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57号,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04.01被美军凿沉。
伊-59(I-59):1927.03.25在横须贺海
开工,1929.03.25下水,1930.03.31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59号,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04.01被美军凿沉。
伊-60(I-60):1927.10.10在
海军工厂开工,1929.04.24下水,1929.12.20竣工。1942.01.17在巽它海峡被英军击沉。
伊-63(I-63):1928.12.20在
海军工厂竣工。1939.02.02在丰后水道被伊-60号潜艇撞沉。
海大4型:在海大3b的基础上减少鱼雷发射管,提高水下
。
排水量:1635吨(水上)/2300吨(水下)
主尺度:97.7米(全长)/7.8米(宽)/4.83米(吃水)
动 力:2座柴油机,2台闭锁通风型电动机;6000马力(水上)/1800马力(水下)
航 速:20节(水上)/8.5节(水下)
续航力:4770海里/10节(水上);60海里/3节(水下)
潜 深:60米
鱼 雷:15年式533毫米艇艏×4,艇艉×2,配鱼雷14条
火 炮:1座单装十年式120毫米L/45炮,1挺7.7毫米机枪
艇 员:63人
艇名:伊-61(I-61):1926.11.15在
船厂开工,1927.11.12下水,1929.04.06竣工。1941.10.02在壹岐水道被
木曾丸撞沉。
伊-61(I-61):1927.04.20在
船厂开工,1928.11.29下水,1930.04.24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61号,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11.30除籍后解体。
伊-64(I-64):1927.03.28在吴海军工厂开工,1929.10.05下水,1930.08.30竣工。1942.05.17在足褶岬被美军潜艇击沉,1942.05.20改名为伊-164号。
海大5型:在海大4型的基础上增加功率,提高
,增加下潜深度,并把自卫武器改为
。
排水量:1575吨(水上)/2330吨(水下)
主尺度:97.7米(全长)/8.2米(宽)/4.7米(吃水)
动 力:2座柴油机,2台闭锁通风型电动机;6800马力(水上)/1800马力(水下)
航 速:20.5节(水上)/8.2节(水下)
续航力:10000海里/10节(水上);60海里/3节(水下)
潜 深:75米
鱼 雷:15年式533毫米艇艏×4,艇艉×2,配鱼雷14条
火 炮:1座单装八八式100毫米L/50炮,1挺7.7毫米机枪
艇 员:62人
艇名:伊-65(I-65):1929.12.19在吴海军工厂开工,1931.06.02下水,1932.12.01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65号,1945.06.27在菊水特工中被美舰击沉。
伊-66(I-66):1929.11.08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工,1931.06.02下水,1932.11.10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66号,1944.07.17在
被英军潜艇击沉。
伊-67(I-67):1929.10.14在
船厂开工,1931.04.07下水,1932.08.08竣工。1940.08.29在
训练时因事故沉没。
海大6a型:在海大5型的基础上增大功率,提高水面
。伊-168号在
的
将受伤的美航母
击沉。
排水量:1440吨(水上)/2440吨(水下)
主尺度:104.7米(全长)/8.2米(宽)/4.58米(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1号甲8型柴油机,2台闭锁通风型电动机;9000马力(水上)/1800马力(水下)
航 速:23节(水上)/8.2节(水下)
续航力:14000海里/10节(水上);65海里/3节(水下)
潜 深:70米(伊-68、69)/75米(其余)
鱼 雷:88式533毫米艇艏×4,艇艉×2,配鱼雷14条
火 炮:1座单装八八式100毫米L/50
(伊-68、69、70)/1座单装十年式120毫米L/45高炮(其余),1挺7.7毫米机枪
艇 员:68人
艇名:伊-68(I-68):1931.06.18在吴海军工厂开工,1933.06.26下水,1934.07.11竣工。1942.0艇名:5.20改名为伊-168号,1943.07.27在
附近被美军潜艇击沉。
伊-69(I-69):1931.12.22在三菱重工神户船厂开工,1934.02.15下水,1935.09.28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69号,1944.04.04在特鲁克被美机炸沉。
伊-70(I-70):1933.01.25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工,1934.06.14下水,1935.11.29竣工。1941.12.10在夏威夷东北被美机炸沉。
伊-71(I-71):1933.02.15在
神户船厂开工,1934.08.25下水,1935.12.24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71号,1944.02.01在
被美舰击沉。
伊-72(I-72):1933.12.16在三菱重工神户船厂开工,1935.06.20下水,1937.01.07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72号,1942.11.10在
附近被美舰击沉。
伊-73(I-73):1933.12.16在
神户船厂开工,1935.06.20下水,1937.01.07竣工。1942.01.29在夏威夷附近被美舰击沉。
海大6b型:在海大6a型的基础上增加下潜深度,增大航程。
排水量:1400吨(水上)/2440吨(水下)
主尺度:105米(全长)/8.2米(宽)/4.6米(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1号甲8型柴油机,4台开放通风型电动机;9000马力(水上)/1800马力(水下)
航 速:23节(水上)/8.2节(水下)
续航力:10000海里/16节(水上);65海里/3节(水下)
潜 深:85米
鱼 雷:88式533毫米艇艏×4,艇艉×2,配鱼雷14条
火 炮:1座单装十年式120毫米L/45高炮,1挺13毫米机枪
艇 员:68人
艇名:伊-74(I-74):1934.10.16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工,1937.03.28下水,1938.08.15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74号,1944.04.12在特鲁克被美机炸沉。
伊-75(I-75):1934.11.01在三菱重工神户船厂开工,1937.09.16下水,1938.12.08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75号,1944.02.04在
被美机炸沉。
海大7型:海大的最终生产型,取消舰尾鱼雷发射管,提高水中潜航的速度,并可以使用九五式氧气鱼雷(
的水面舰艇使用的九三式氧气鱼雷的潜艇版),开始加装九六式25毫米高炮。
排水量:1630吨(水上)/2602吨(水下)
主尺度:105.5米(全长)/8.25米(宽)/4.6米(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1号乙8型柴油机,2台特7型电动机;8700马力(水上)/1800马力(水下)
航 速:23节(水上)/8节(水下)
续航力:8000海里/16节(水上);50海里/5节(水下)
潜 深:80米
鱼 雷:九五式533毫米艇艏×6,配九五式鱼雷12条
火 炮:1座单装十年式120毫米L/45高炮,1座双联装九六式25毫米高炮
艇 员:86人
艇名:伊-76(I-76):1940.06.22在吴海军工厂开工,1941.06.07下水,1942.08.04竣工。1942.05.20改名为伊-176号,1944.05.16在
被美舰击沉。
伊-177(I-177):1941.03.10在
神户船厂开工,1941.12.20下水,1942.12.28竣工。1944.10.03在帕劳被美舰击沉。
伊-178(I-178):1941.05.21在三菱重工神户船厂开工,1942.02.24下水,1942.12.26竣工。1943.08.04在澳大利亚东北沉没。
伊-179(I-179):1941.08.21在川崎重工神户船厂开工,1942.07.16下水,1943.06.18竣工。1943.01.14在伊予滩试航时因事故沉没。
伊-180(I-180):1941.04.17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1942.02.07下水,1943.12.10竣工。1944.04.27在
被美舰击沉。
伊-181(I-181):1941.11.11在吴海军工厂开工,1942.05.02下水,1943.05.24竣工。1944.01.16在
被美舰击沉。
伊-182(I-182):1941.11.10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1942.05.30下水,1943.05.24竣工。1943.09.03在新
被美舰击沉。
伊-183(I-183):1941.12.26在川崎重工神户船厂开工,1943.01.21下水,1943.10.03竣工。1944.04.29在足褶岬被美潜艇击沉。
伊-184(I-184):1942.04.10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1942.12.12下水,1943.10.15竣工。1944.06.19在
被美机炸沉。
伊-185(I-185):1942.02.09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1942.09.16下水,1943.09.23竣工。1944.06.22在
被美舰击沉。
海大型部分潜艇线图:
从上到下:海大2、3A、4、5、6、7
巡潜型一等潜水舰:
巡潜1型:引入德国U142型潜艇技术,**先前的海大型设计的经验。
排水量:1970吨(水上)/2791吨(水下)
主尺度:97.5米(全长)/9.22米(宽)/4.94米(吃水)
动 力:2座
伯格式柴油机,2台闭锁通风型电动机;6000马力(水上)/2000马力(水下)
航 速:18.8节(水上)/8.1节(水下)
续航力:24400海里/16节(水上);60海里/3节(水下)
潜 深:75米
鱼 雷:一五式533毫米艇艏×4,艇艉×2,配鱼雷22条
火 炮:1座单装三年式140毫米L/40炮,1挺7.7毫米机枪
艇 员:60人
艇名:伊-1(I-1):1923.03.12在川崎重工神户船厂开工,1924.10.15下水,1926.03.10竣工。1943.01.29在瓜岛水面遭炮击搁浅放弃。
伊-2(I-2):1923.08.06在川崎重工神户船厂开工,1925.02.23下水,1926.07.24竣工。1944.04.07在
被美舰击沉。
伊-3(I-3):1923.11.01在川崎重工神户船厂开工,1925.06.08下水,1926.11.30竣工。1942.12.09在瓜岛执行运输任务是被击沉。
伊-4(I-4):1926.04.17在川崎重工神户船厂开工,1928.05.22下水,1929.12.24竣工。1942.12.20在瓜岛执行运输任务是被击沉。
巡潜1改型:在巡潜1型的基础上增加1架
。
排水量:2080吨(水上)/2901吨(水下)
主尺度:98.5米(全长)/9.22米(宽)/4.99米(吃水)
动 力:2座
伯格式柴油机,2台闭锁通风型电动机;6000马力(水上)/2000马力(水下)
航 速:18节(水上)/7.7节(水下)
续航力:20000海里/10节(水上);60海里/3节(水下)
潜 深:75米
鱼 雷:一五式533毫米艇艏×4,艇艉×2,配鱼雷22条
火 炮:1座单装三年式140毫米L/40炮,1挺7.7毫米机枪
:水侦×1
艇 员:60人
艇名:伊-5(I-5):1929.10.30在川崎重工神户船厂开工,1931.06.19下水,1932.07.31竣工。1944.07.19在
东方被美舰击沉。
巡潜2型:巡潜1的改良型,增大排水量,提高水上航速。同时自卫武器换成高炮。
排水量:1900吨(水上)/3061吨(水下)
主尺度:98.5米(全长)/9.06米(宽)/5.31米(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1号甲7型柴油机,2台闭锁通风型电动机;6000马力(水上)/2600马力(水下)
航 速:21.3节(水上)/7.5节(水下)
续航力:20000海里/10节(水上);60海里/3节(水下)
潜 深:75米
鱼 雷:八八式533毫米艇艏×4,艇艉×2,配鱼雷17条
火 炮:1座单装八九式127毫米L/40高炮,1挺13毫米机枪
:水侦×1,吴式1号2型弹射机×1
艇 员:68人
艇名:伊-6(I-6):1932.10.14在川崎重工神户船厂开工,1934.03.31下水,1935.05.15竣工。1944.06.30在
海域失踪,推定沉没。
巡潜3型:在巡潜2型的基础上增加潜水战队旗舰设施,通信能力增强。其中伊-8号是战时唯一一艘从日本往返德国成功的潜艇。
排水量:2231吨(水上)/3583吨(水下)
主尺度:109.3米(全长)/9.1米(宽)/5.26米(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1号甲10型柴油机,2台特B型电动机;11200马力(水上)/2800马力(水下)
航 速:23节(水上)/8节(水下)
续航力:14000海里/16节(水上);60海里/3节(水下)
潜 深:100米
鱼 雷:八八式533毫米艇艏×4,艇艉×2,配鱼雷18条
火 炮:1座双联装三年式140毫米L/40炮,1座双联装八九式127毫米L/40高炮,
后增加1座双联装九六式25毫米高炮
舰载机:水侦×1,吴式1号2改型弹射机×1(伊-7号)/吴式1号4型弹射机×1(伊-8号)
艇 员:80人
艇名:伊-7(I-7):1934.09.12在吴海军工厂开工,1935.07.03下水,1937.03.31竣工。1943.06.22在
卡岛岛被美舰击沉。
伊-8(I-8):1934.10.11在川崎重工神户船厂开工,1936.07.20下水,1938.12.05竣工。1945.03.31在
被美舰击沉。
⑺ 日本有哪些潜艇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所有潜艇,均由三菱重工及川崎重工位于神户的造船厂建造。在以“涡潮”级为基础而设计的海上自卫队水滴型潜艇的发展过程当中,不论在水下机动力的提升、潜航深度的增加,指挥控制系统之强化,以及侦搜力和攻击力的提升,噪音的减低等各方面都已大有改观。日本海上自卫队
的潜艇标准排水量也由“涡潮”级的1850吨,经由“夕潮”级的2200吨,到“春潮”级的2,450吨,直至“亲潮”级的2700吨,增加了850吨之多。此外,增加潜航深度与提升水下机动力,则需要有高张力钢板与焊接技术。日本高张力钢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NS110高张力钢与同重量的钢比起来,据说可耐将近1.4倍的深度。潜艇的安全潜航深度增加、有效载重负荷增加,可实现舰壳本体的缩小化。预计在“亲潮”级潜艇及其后续潜艇上日本将采用更多新技术.
⑻ 日本有哪些潜艇
“夕潮”级(Yushio class)潜艇
上世纪80年代后是日本潜艇发展的高峰期。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起,日本为了应付前苏联日渐增长的威胁,以及出于确保海上交通运输线安全的需要,决定建造新一代传统动力潜艇-“夕潮”级。“夕潮”级潜艇于1980-1989年陆续建造了10艘,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种潜艇。它继承了“涡潮”级潜艇的水滴型设计,堪称是“涡潮”级潜艇的放大加长版。“夕潮”级采用双壳结构的舰体设计,标准排水量分为2200吨、2250吨和2300吨三种,潜航时为2450吨。与“涡潮”级潜艇相比,无论是电瓶还是燃油柜容量都有大幅度增加,因而其续航力大为提高。水面航速12节,水下航速20节。下潜深度较“涡潮”级潜艇有明显的增加,主要由于使用了日本当时最新研制的NS-80高强度合金钢。舰上的主要武器有6座UH-603型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潜射“鱼叉”反舰导弹、美制Mk.37C和日制89式反潜鱼雷,若全部装载鱼雷可达21枚。“夕潮”级潜艇的动力系统、航速及武器系统与“涡潮”级大致相同,但电子设备及自动化程度较“涡潮”级先进。“夕潮”级首次装备了ZYQ-1型潜艇战斗系统,能够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实施及时追踪、目标研判与攻击。主要侦测器是位于舰艏的休斯ZQQ-4声纳,并装配ZQR-1低频水下拖曳式被动阵列声纳(TASS)系统,及JRC ZPS 6 I波段平面搜索雷达,ESM电子支持措施是ZLR 3-6型电子侦测仪及雷达警告器。推进系统采用川崎公司的MAN V8V 30 AMTL四冲程柴油主机和发电机,富士公司的推进发电机 。
“春潮”级(Harushio class)潜艇
“春潮”级潜艇标准排水量2,450吨,全长77.4米、宽10米、吃水深度7.7米,采用柴油机与电动马达驱动单轴推进(水中马力7200hp),水面航速12节,水下航速20节,乘员75人。舰上的主要武器有六座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潜射“鱼叉”反舰导弹和日制89式反潜鱼雷,Mk-46音响归向鱼雷,也可鱼雷与反舰导弹混装。“春潮”级舰体为复合式船壳构造,推进系统采用川崎公司的12V25/25S四冲程柴油主机和发电机,富士公司的推进发电机。推进系统、大轴及桨叶均有降低噪音之设计,“春潮”级配备有自动航行操作装置,以及控制发射鱼雷及“鱼叉”反舰导弹的射击指挥控制装置。主要侦测器是位于舰艏的ZQQ-5B球型声纳并装配ZQR-1低频拖曳式被动阵列声纳(TASS)系统及JRC ZPS 6 I波段平面搜索雷达,ESM电子支持措施是ZLR 3-6型及雷达警告器。
与“夕潮”级潜艇相比“春潮”级潜艇有四大特点:一是侦测距离远。ZQQ-5B球型舰装声纳,能在中、低频范围内进行主动、被动目标搜索,侦测距离为5~15海浬;舰艉装备ZQR-1拖曳式低频被动阵列声纳,可远离舰艉,降低本舰叶噪音的影响,最远能探测到约100海浬外的目标。“春潮”级的最后一艘“朝潮”号更装备了非穿透式光电桅,进一步提高了侦测能力。二是隐蔽性较佳。在降低噪音方面“春潮”级潜艇注重运用多种隐形手段,包括采用减震隔音垫、消音瓦、隔音罩以及消音器等措施,全面提高其隐蔽力;其中以敷设消音瓦为最,不仅有利于吸收对方主动声纳信号,大幅降低自身的目标强度,而且可有效地抑制舰体的自身噪音和辐射噪音。此外“春潮”级潜艇首次装备了远距超低频(VLF)超长波接收装置,潜艇可在水下30米处接收岸上的无线电信号,因而暴露大幅减小。七叶镰刀式螺旋桨也可有效降低桨叶旋转时产生的空蚀效应,降低敌方声纳的侦获率。三是潜航深度大。该级舰的耐压壳舰体材料使用了NS-80高张力强度钢,部分后期的舰体还使用了强度更高的NS-110钢,因而潜航的安全深度达到了350米。四是攻击能力强。配备较先进的自动航行操作装置,以及整合式自动化射控系统,可对所发射的武器(89式重型线导鱼雷及潜射“鱼”叉反舰导弹)进行有效的控制导引。
“亲潮”级(Oyashio class)潜艇
“亲潮”级潜艇是日本最新型柴电潜艇,标准排水量2700吨,下潜排水量3000吨,在外形上更是一改过去从“涡潮”级至“春潮”级所使用的水滴型船体设计,全长也增加了,帆罩及舰身两舷水线以上均铺设消音瓦(据测算,铺设消音瓦,一般能使潜艇本舰噪音减少15分贝左右,降低敌声纳作用距离50%至70%),水面航速12节,水下航速20节。
“亲潮”级潜艇是一种新型的传统动力潜艇,预计将建造九艘,所有潜艇皆配备潜射“鱼叉”反舰导弹(大约可载20枚)以及日制的89式重型线导鱼雷(533毫米),射控系统采用SMCS式(TFCS)射控系统。
“亲潮”级潜艇舰体设计从“春潮”级的水滴型转变为日本所谓的“叶卷型”(雪茄型),类似英国“拥护者”(Upholder)级潜艇,舰艏艉采用单壳/复壳复合形式,船体中央部分耐压船壳露出为单壳设计。6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口的位置,从原来一贯的船身左右舷两侧的设计(“夕潮”、“春潮”级),移到舰艏上部。而鱼雷发射管的下方位置,是休斯ZQQ-5B/6舰艏声纳,具有中低频主被动搜索与攻击功能,另外舰体左右两舷下方亦装设了舷侧阵声纳,及ZQR-1低频拖曳式被动阵列声纳(TASS)系统。在电磁波传导的侦测器方面,使用了JRC ZPS 6 I波段平面搜索雷达,ESM电子支持措施是ZLR 7型电子侦测仪及雷达告警器。推进系统部分使用两具川崎12V25S柴油主机、单轴、七片桨叶。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近年来已从瑞典引进史特林绝气主机的技术,未来将有可能在发展成熟后,有计划的将“亲潮”级改良成AIP型 。
日本潜艇部队战力分析
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最有效的现代化潜艇兵力是隶属于自卫舰队两个潜水队群,第1潜水队群(下辖第1、3、5潜水队)以吴港为基地,第2潜水队群(下辖第2、4、6潜水队)以横须贺为母港。
日本潜艇部队相当现代化,共有17艘潜艇,其中7艘是“春潮”级潜艇( 最后一艘“朝潮”号改为训练潜艇),目前拥有最新型的是5艘“亲潮”级柴油动力潜艇,到2005年9月,日本的9艘“亲潮”级潜艇将全部进入海上自卫队服役,日本21世纪的主战潜艇群即将组成。另外5艘“夕潮”级潜艇将由“亲潮”级潜艇陆续取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海上自卫队自成立以来相当重视潜艇的救难作业,因此在第1潜水队群中编入了潜艇救难舰一艘、特务舰 一艘,第2潜水队群也编有一艘潜艇救难舰。潜艇救难舰在救灾及医疗设施上都较为先进,据报导其飞行甲板可以降落MH-53E直升机;特务舰原设计作为扫雷母舰,后于1998年改为现在的支援、协助潜艇训练及操雷回收等用途。
自卫舰队的潜水队群除了硬件设施及装备先进外,还正在执行人员精简规划。“春潮”级潜艇标准排水量(水面上)是2450吨,乘员75人;而俄罗斯“基洛”级潜艇为2325吨,其乘员为52人;澳大利亚“柯林斯”级潜艇3051吨,其乘员为42人;荷兰“海象”级2450吨,其乘员为52人。经过精简后,所获得的多余空间可用作生活设施的改善与各部位装备的现代化。此外,在每两年一度的环太平洋演习中,日本海上自卫队均固定派遣一支潜水队群至夏威夷附近水域参加演习。
日本潜艇数量目前虽暂居东亚第三位,但日本现役潜艇更新换代率最高、自制率最高、科技自动化程度最高、水下静音程度最高、完好率最高,同时日本也在东亚国家中最早拥有潜艇制造技术及能力。假设日本与邻近国家发生海上冲突,必须以潜艇为主战兵力的时候,现役潜艇扣除在修和部分备役的潜艇,将至少有20艘左右的潜艇可以立即完成战备,随时执行作战任务。
⑼ 日本有多少航母多少潜艇啊有几个核潜艇还有多少军舰啊
日本没有航母,只有反潜直升机母舰。就是日向级2艘。潜艇现役16艘,苍龙级最先进,算上封存的,差不多能50艘,日本潜艇好像从80年代开始一年退役一艘,服役一艘,到现在,退役的就封存,过几年好像还要扩大现役数量到20艘附近,日本没有核潜艇,日本三唯一被核弹轰过的,对核比较忌讳。军舰比较多,比较好,金刚级4艘,爱宕级2艘,秋月级算现在刚刚下水的4艘
总-大概-驱逐舰41艘,护卫舰6艘,常规潜艇16艘,两栖攻击舰3艘。
金刚级(4艘): DDG173 金刚DDG174 雾岛DDG175 妙高DDG176 鸟海 天津风级(1艘): DDG163天津风(退役) 太刀风级(3艘): DDG168太刀风DDG169 朝风DDG170 泽风 旗风级(2艘): DDG171 旗风DDG172 岛风 榛名/白根级(4艘): DDH141 榛名DDH142 比睿DDH143 白根DDH144 鞍马 村雨级(9艘): DD101 村雨DD102 春雨DD103 骤雨DD104 雾雨DD105 电DD106 五月雨DD107 雷DD10 8 曙 DD109 有明 高波级(村雨改进):计划5艘 DD110 高波DD111 大波DD112 卷波 DD113 DD114 初雪级(12艘): DD122 初雪DD123 白雪DD124 峰雪DD125 泽雪DD126 滨雪DD127 矶雪DD128 春雪D D129 山雪 DD130 松雪DD131濑户雪 DD132 朝雪DD133 岛雪 朝雾级(8艘+2艘): DD151 朝雾DD152 山雾DD153 夕雾DD154 天雾DD155 滨雾DD156 濑户雾DD157 泽 雾DD158 海雾 山云级(6艘): DDK113山云(Yamagumo) 退役DDK114卷云(Makigumo) 退役DDK115 朝云(Asagumo)退役DDK1 21 夕云 蜂云级(3艘): DDK-116 峰云(Minegumo) 退役DDK-117 夏云(Natsugumo) 退役DDK-118 丛云(Murakumo) 退役 高月级(4艘): DD164 高月DD165 菊月DD166D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