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喜欢用古文
⑴ 日本网民热议:为什么日本人也要学文言文,还要背
为什么日本人也要学习中国的文言文,还要学会背诵李白等诗人的诗句?对此问题,日本网民进行了一番讨论。
以下为日本网民评论。
日本网民1、古代中国の思想や文学が体系だっていて美しいからじゃね?
中文翻译:因为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学在体系上也是很美的吧?
日本网民2、大抵の日本人が初めて触れるラップだからな
中文翻译:那大概是日本人第一次碰到的rap吧
日本网民3、どうして汉文を勉强しないといけなかったのか。日本の古典は大抵汉籍からの引用やパロディがあるから、大元が分からんと日本の古典も分からんということが多いからかな
中文翻译:为什么必须学习汉文呢?因为日本的古典大都是源于汉籍的引用和变形,不弄清楚根基的话,日本的古典也会搞不清楚吧
日本网民4、初见の汉籍を素で読める人はあんまおらんよ、意味の掴みかたや読み下しのテクニックを学ぶだけ、あとは丸暗记
中文翻译:能第一眼就能直接看懂中国书籍的日本人是很少的,日本人学汉文学到的是如何抓住意思以及通读技巧而已,剩下的就是死记硬背了
日本网民
5、明治时代の日本人が、英语力を高めたのは汉文の素养があったから。 文法がほぼ同じだから、単语の置き换えで理解できるようになる。
中文翻译:明治时代的日本人英语能力好就是因为有汉文素养。 汉语英语的语法几乎一样,能理解单词的替换。
日本网民6、昔々のお伟いさん达は汉文で文章を书いてたんでしょ。 日本书纪の原文は汉文だし。平仮名は昔は女文字と言われてた。
中文翻译:以前的大人物们都是用汉文写文章的吧。日本书纪的原文也是汉文。平假名以前被叫做女文字。
日本网民7、古典と汉文は早よ削除しろよ、社会に出てからはクソの役にも立たない。代わりに近现代の歴史を手厚く教えた方が数倍効果的
中文翻译:赶紧删掉日本的古典和汉文吧,出社会后一点用处都没有。作为代替,不如多教点近现代历史更有效果。
⑵ 日本人为什么学文言文
当然有,日本人不但有文言文,还有绯句(日本特有的一种句子)。在日本飞鸟时代的圣德太子(上宫廏户丰聪耳)就和小野妹子来到中国,其国书就是用文言写的。【日出处天子至日落处天子】就是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
⑶ 日本人是不是很喜欢研究中国的古文原着
是的。日本在古代一直是中国的属国,而且对于中国的文化非常向往,在古代一直有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习惯,注重学习中国的文化以及各个方面,比如建筑,艺术等等。甚至连日文也是起源于汉字的。而且在日本甚至还保存这大量的中国古文原着,这些很大一部分是日本各个时期派遣的留学生带回来的。怎么说呢,日本的大和民族是极其善于学习的民族。
⑷ 为什么白居易的诗作最受日本人喜爱
白居易在日本到底有多受欢迎?嵯峨天皇恐怕是白居易日本后援团的第一任团长。许多古籍都有记载嵯峨天皇对白居易的喜爱,比如他将《白氏文集》藏与秘府,视为枕秘,比如他在位期间日本宫廷设置了《白氏文集》的侍读官,白诗成为了天皇的必学科目.....其中,当属他与“日本白乐天”小野篁的故事最为有趣:嵯峨天皇把白诗《春江》中的“闭阁唯闻朝暮鼓,上楼空望往来船”一联摘出,将“空”字换做“遥”字,再交给小野篁品鉴,小野篁看后表示,宜将“遥”字改为“空”字,嵯峨天皇顿时变为错愕天皇,言道:“此句乐天句也,试汝也,本空’字也。”后任团长诸如醍醐天皇、村上天皇等也是白居易的忠实粉丝,醍醐天皇更是热情表白:“平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天皇的倡导下,整个日本上层贵族都为白居易疯狂打call,学习白诗、理解白诗、熟读并背诵全文,成为了高雅、有品位的象征。
其中以两位女性粉丝的喜爱最为风雅。《枕草子》的作者、日本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的清少纳言对白居易十分喜爱,她的雅号“草庵”即是出自白居易的“兰省花时锦帐下,庐山雨夜草庵中”。在《枕草子》中,清少纳言直言,《昭明文选》与《白氏文集》乃是博士的必读书。清少纳言中年时期曾作为女官侍奉中宫定子(实为皇后,当时四后同立,新设中宫职),一次大雪过后,中宫定子问周围的侍从,“香炉峰雪想如何?”清纳少言闻言,立即掀起帘幕,恭请中宫定子远眺风景,这出行为艺术即是来自白居易的“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一句,中宫定子有诗情,清少纳言敏睿理解,这出行为艺术颇有名士风流气。
作为与清少纳言齐名的“平安时代三大才女”紫式部(真名不可考,一说本姓藤原),虽然与清少纳言并不和睦,但并不影响她们品味的一致——紫式部也对白居易极其喜爱,在其传世名作《源氏物语》中引用白居易诗词多达百余首,不只如此,紫式部在上东门所设的白居易新乐府诗讲筵更是日本最早的白居易乐府诗讲坛。
日本朝廷对白居易的喜爱也让民间对白居易大感兴趣,普通阶层的知识分子也加入了白居易后援团,后来甚至出现了专门研究白居易的结社。平安时代的知名学者者庆滋保胤描述他一天的生活:吃饭、读书——着重读白乐天的诗,这种生活状态也反映出了整个日本民间对白居易的爱重。白居易在日本这么受欢迎,他知道吗?他大概是知道的。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白居易在《白氏文集》中写道,“《集》有五本,??其日本、新罗诸国及两京人家传写者,不在此记。”由此可见,白居易一定是知道他的诗文在海外流传广受欢迎的。
白居易的诗为什么在日本最受欢迎?
古代日本人也喜欢李白,喜欢杜甫,但是最受欢迎、流传最广的当属白居易。为什么是白居易,因为白居易的诗流传多,还是因为白居易的明白晓畅?这两个原因当然是白居易诗受欢迎的要素,但不是主要原因。要理解其中原因,要先明白白居易的诗文特点和日本人的审美情趣。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给他的好朋友元稹写了一封信,是为《与元九书》,在这封信中,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文分为几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动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一百韵至两百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大多数时候对白居易诗词的赏析多侧重于他的讽喻诗,他的讽喻诗如他所言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物哀”这个词最早由江户时代的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提出,从词源学、语义学的角度来看,“物哀”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从“哀”到“物哀”再到“知物哀”。所以,充满“物哀”精神的日本人,他们是不喜欢白居易的讽喻诗的,因为政治是功利的、道德是世俗的,它们不属于物哀之物,它们不够美,进而不能对他们进行审美。
相比其它三类来说,我们更强调他对国家、对民众的关心,更为赞扬他的家国情怀,对于他的闲适诗和感伤诗,哪怕占有他诗作百分之九十的比例,也依旧持贬斥态度,比如刘大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就批评白居易的闲适诗过于偏重个人主观感受,缺少前期关注国家百姓的积极意义。
日本人在这一点上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的审美意趣让他们倾心于白居易的闲适诗,对讽喻诗并无特殊喜好。日本人的审美意趣,一言蔽之曰“物哀”。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的“独善其身”并非是隐于山水或是单一强调道德,他既享于荣华之间,又保持着精神上的超脱;既有不得志而修身的淡泊,又真诚的追求世俗欢愉巧适。平安时代的知识分子对白居易这种既入世又出世的生活态度服膺不已,白居易的生活状态正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了解这一点后,我们会发现,闲适诗和闲适诗词时期的白居易简直不要太符合“自然的人性”“良好的情感教养”“富有风流雅趣”的物哀标准好吗!这样一个从诗到人都符合“知物哀”精神的一个才子,怎么会不让古代日本人如痴如醉。
⑸ 在抗战时期为什么日本人很喜欢用中国古话
简言之,2个原因
1是中国自古对日本影响深远。一些中国名言对日本人来说耳熟能详。
2是侵华日军以华制华。引用中国古话能更容易让中国人理解他表达得意思。
⑹ 为什么白居易在日本这么受欢迎
说到写诗,咱们中国人一下子就会想到李白和杜甫两位大诗人,即使那些不喜欢诗歌的人也都能背出几首他俩的诗。不过,要论在日本谁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中国诗人,那必然是白居易了。这是因为白居易的诗歌非常简单好懂,读起来又很顺口,所以在日本大受欢迎。
白居易的诗在日本更受欢迎,也是他的诗歌更适合日本人学习和朗读,不管谁的诗在日本更受欢迎,这些大诗人都是我们的骄傲。
⑺ 日本人为什么也动古汉语谢谢了
日本原本没有文字只有语言。后来中国的汉字传入日本,所以日本将汉字定为日本的官方文字,一直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日本都是用汉字的。只是后来通过对汉字偏旁部首的简化创造了日本平假名文字用于完善文字结构。但是现在的日语中还是保留着大量的汉字存在。现在很多日本的小学生还要进行全国统一的汉字考试。
⑻ 日本人为什么极度推崇白居易的诗词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这么推崇白居易的原因
生活知识的分享
2018-03-20
因为相对来说,白居易的诗跟这些人比起来,明显更浅白通俗呗。不是说白居易的诗不好,意境啊艺术性啊很多都是上品,但白居易的诗确实有这个特点,他早期的诗犯过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毛病被友人批评过,打那以后他幡然悔悟力避此病甚至有点矫枉过正了。他写诗据说有个特点要作到老妪都解,就是说没文化的老婆婆都能理解看懂。说是他的许多诗写好之后都读给没文化的老婆婆听,如果听不懂再改。当然这些都是传说了,他后来位高权重真的是否做到这一点也不确定,不过这个传说显然也不是空穴来风,跟他诗的特征确实相映衬验证。而日本人虽然用汉字许多人都精通汉学汉诗,但是这个文化隔膜理解障碍显然也是明显存在的,而白居易诗的特点显然使这种文化隔膜理解障碍最小化,最容易得到日本人的理解引起共鸣呗。
唐宣宗李忱有诗吊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这一句说的就是白居易诗的普及性或者说是特点,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的诗显然就不具备这种普及性和特点,即使在中国本土也是一样。而日本人泛义理解来说,就算胡儿,搁这里应景正对。苏东坡评唐人诗,有郊寒岛瘦元轻白俗之说,这里的白俗说的就是白居易,你说庸俗也好俗气也好通俗也罢,沾了一个俗字就好像有点降格吧。但是苏东坡还是比较推崇敬仰白居易的,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他曾经以前贤白居易自比,杭州白堤苏堤苏东坡自己也当荣耀。即使这样,他仍然说白居易的诗“俗”,可见白居易诗的这个特点有多么的明显。而正是这个特点,当通俗浅白理解吧,使得白居易的诗能更为汉学水平相对来说差有文化隔阂理解障碍的日本人理解认同,相比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人,能最大限度的为更多的日本人喜爱从而普及推广吧。
⑼ 日本国语教科书上面为什么都是中国文言文
毕竟日本文化深受大中华小中华的影响~文字也是大量使用汉字(正体字或日式简体)
至于楼主说的国语教科书中的“文言文”,只是国语课程中的一部分“汉文”而已。类似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