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什么技术值得引进
1. 日本技术有哪些
液晶电视机主要部件液晶面板多数是台湾友达,奇美,和韩国三星的,主芯片是台湾MTK或者MStar等,其他小家电的主芯片有台湾HOLTEK,松翰,中颖,韩国三星,高级一点就用欧美ST,ATMEL,microchip。现在没什么电子元件要用日本的,除了高级的CCD和高级的电容。80年代那会儿电子元件是日本的天下,2000以后,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日本跟不上了,很多原来的产线一一放弃,比如,松下、索尼现在就很少产芯片了。
日本在化工和精密机械方面有优势,所以一些生产设备,有复杂机械结构的电子产品日本的比较多,相对于欧美的也较便宜,但是,前提是不是时下新兴产业的,新兴产业的设备还是欧美的厉害,比如集成电路制造和太阳能制造,都是诸如美国应用电子之类超级牛的公司在做设备。
2. 日本在哪些方面的技术水平领先于全球都有哪些代表性的企业和品牌
日本在下列领域掌握着领先技术。
超导技术:`日本开始研究超导新干线,预计时速将到达500公里。实力公司包括:日立,东芝,日本车辆,三菱重工等。
材料技术:NEC,东芝,日立,古河电工,神户制铁所,住友电工,东京电力,等等;
纳米技术:高速通信技术,NEC,日立;下一代DVD技术:SONY;东芝;
下下一代DVD技术:日立;平面显示屏技术:佳能,SONY,双叶电子;硅技术:东京微电子,尼康;
MEMS:三菱电机,夏普,松下;
宇宙:石川岛播磨重工;川崎重工,三菱重工;东芝,NEC,三菱电机;
在传统行业领域,世界现状大致如下:钢铁:第一名是卢森堡的公司,第二荷兰公司,第三名是新日本制铁;第四名是JFE制铁(日本);中国的宝钢排在第六位 (与日本合资);化学:三菱化学排在第五位。前四名是美国和德国瓜分;旭化成第九位。汽车:GM暂时排在第一,估计会被第二位的丰田超过;日产第8;本田 第九;
家用电器:前十五名被日本包揽:松下,日立,东芝,夏普,三菱电机是前五名;半导体:日立和三菱合资的半导体公司排第四位,英特尔高居榜首;
通信领域:NTT独占鳌头。
一般认为,新技术从研究到成熟是一个阶段,从成熟到应用是第二阶段。第二个阶段的时间10-15年。换句话说,如果现在想应用一项新技术,它必须在10年 之前就已经成熟了,否则不能应用。日本正在计划建设超导新干线,也就是说,他的超导方面的研究,在十年前就已经成熟了。
日本在某些领域面对的强大对手依然是美国。偶尔有某些欧洲老牌公司在销售额方面领先。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不可能成为日本的对手,因为中国无论在传统领 域还是在新技术方面,都不值得一提。上述所有行业,以前15名为基准,只能看到一个中国公司的名字:宝钢,还是采用日本的技术的合资企业。所以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大家的一致努力!
3. 日本有哪些技术是世界先进的
总的来说,电子产品技术比较先进,这个就不用多说吧。除此之外,高铁技术也是比较先进的。精密仪器制造也很发达。
4. 日本领先世界科技有哪些
世界科技实力排名:
第一名:美国
第二名:英国
第三名:日本
美国国家专利局的专利申请数中,日本是仅次于美国自己本身的第二大国,这一直被视作是日本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全球大学的排行榜和对世界科技贡献度上面,日本的大学仅次美英。
自二战以后,日本政府极其重视对教育的投入,以“科技立国”,教育水平一直居于世界前列。遗憾的是,日本的大学似乎有点先天不足,创新能力和冒险精神都远落后于美英。
日本拥有很多大集团和大公司,如东芝,三菱等等,这些公司都拥有很强悍的科研实力,日本注重细节的精神让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相比之下,美国的产品往往显得比较粗糙,这可能美国制造业衰退的关键原因),从而占据市场,这也让他们拥有更多研发经费。
通过美日之间的技术共享,日本不废吹灰之力的获得了很多关键技术(这里的技术共享并不是指实用层面的,通用公司不可能将自己的汽车制造技术告诉本田),但不得不说,很多关键技术都是由美国人发明的,然后,由日本人进行开发并占据市场。从开始的仿造到后来的技术创新,日本的崛起成为亚洲的一个神话。
上世90年代,以硅谷为代表,美国率先开始了信息革命,并利用自己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打败日本。自此之后,日本加大了对顶尖科学技术的研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说,获诺奖的人数稳步提升)。与美英相比,日本人缺少那种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尤其是美国人的科学冒险精神),这可能是日本人致命的弱点。但日本人也有一个优势,他们往往会在一个行业干一辈子,而美国很多人一生中可能会转无数个职业(美国人似乎不喜欢在某一个职业干一辈子),我们都知道,技术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有三十年经验的老工程师,老教授可以用自己的经验轻松打败一个优秀的博士生。(尽管他可能没有那个年轻的博士那么聪明)。比如说,钱永键获得了诺奖,而他的科研成果离不开另外一个人的支持,而这个向钱永键提供关键资料和科研成果支持的人,早已经不在成事科研,如今是一名加油站的加油工人,尽管他当时完全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与英国相比,日本失去了语言优势,也没有英国那么多顶尖的大学,虽然早稻田和东京大学都是世界顶尖的大学,但与牛津和剑桥相比,它们确实还嫩了一点!
在
20个关键科技领域,日本的排名都很不错,在材料科学,尖端机器人等等,日本都拥有巨大科研实力。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还有疑问的话建议你可以去兜游互助广场看看
5. 日本有什么东西值得带回来
日本值得带回来的东西有:DHC、城野医生、小林制药液体创可贴、固力果奶粉、BEAMS。
1、DHC
DHC由现任总裁吉田嘉明独自创业。经过30多年努力,现已成为跨化妆品、医药保健食品、医药品、翻译出版、高级美容院、水疗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企业,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辉煌业绩。DHC作为日本通信销售化妆品知名品牌,致力于打造天然、温和、高效的护肤、彩妆及健康食品。
推荐产品:DHC 蝶翠诗睫毛修护液、DHC MILD LOTION 滋养化妆水。
5、BEAMS
一九七六年创立的Beams,至今已有四十年历史,其作品一直带领及影响日本的时装潮流界。至于以可爱少女服为主打的旗下品牌BEAMS BOY,则于一九九八年四月于东京涉谷开设第一间独立专门店,现于日本共有二十四个销售点。
6. 日本在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间都引进了什么国外的技术
差不多就这些~~~
--------------------------------------------------------------------------------
1
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杨林
日本经济在战后迅速崛起成功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跻身于
发达国家的行列并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同时凭借其在应用技术领域所
具有的巨大优势而堪称技术大国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与创新成为发挥作用的
诸多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推动力而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制度框
架即是国家创新体系所谓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NIS是指一个国家
内各有关部门机构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C.freeman
于1987年使用这个概念对战后日本经济成长中政府通产省的作用技术引进和反
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企业R&D研究开发战略以及与此相关的教育和培训
制度等作了精辟的分析1并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然而事实上日本的国家创新体系并
非在战后才确立起来它最早始于19世纪60年代末1868年的明治维新时期并且经
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直至今日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于自明治维
新以后兴起的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变与发展过程的考察和分析来加深对于日本经济成长
过程及其成功要素的理解并力图得出于我们具有可借鉴意义的结论
一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兴起与演变明治至昭和初期
1868-1930
众所周知日本自1868年的明治维新以后开始了漫长的追赶西方先进国家即实现现代
化的历史进程日本的国家创新体系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其雏形在经历了德川幕府
时期长达数百年的闭关锁国之后上台伊始的明治政府已经意识到日本在几乎所有领域与欧
美等西方国家存在的巨大差距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明治政府开始推行全面学习西方的欧
化政策以期建立起与西方相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达到富国强兵能够与西方列
强相抗衡的目的在这一时期明治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在各官营产业中引进采
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则成为其欧化政策的一环一般说来先进技术从一国传播到另一国
的途径有文字信息图书文献和图片人聘用外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派遣留学生到
外国学习货物进口机器和厂房以及资金外国直接投资等而上述所有这些方法
在明治时期的日本几乎都被使用了2
一技术引进的起点聘用外国工程师的方式
按照格申克龙有关国际间技术转移的着名论点3落后国家能够利用先进工业国家的最
1 C.Freeman: Technology Poli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Lessons from Japan, Pinter Publishers Ltd.1987.
C. 弗里曼大野喜久之助监译技术政策与经济实绩日本的经验晃洋书房1989年第5页
2 Akira.Goto:The Japanese System of Innovation:Past, Present, and Futur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A
Comparative Analysi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pp79.
3 A. 格申克龙历史视野中的经济落后现象哈佛大学出版社麻省剑桥1962年
2
新技术从而处于有利地位即可以取得所谓后发优势然而在明治初期的日本由于还
没有形成有效地获取公开信息的渠道同时不具备培养国内技术人员的条件因此引进西方
技术就不得不完全倚赖于提供国的人工程师与物机械设备的转移从而聘用外国工
程师及技术人员就成为日本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起点
在明治维新以后的数十年间各官营产业引进西方技术的主要手段就是聘用外国工程师
及技术人员这种大量聘用外国人的方式成为日本明治初期引进西方技术的重要特征其
实这种聘用外国人的方式在德川幕府时期创设长崎制铁所1857年横须贺造船所1866
年和鹿儿岛纺纱所1867年时就已经被采用4因此可以说这三所工厂的做法成为以
后明治政府采用的聘用外国人方式的原形只不过在明治维新以后被扩大到了几乎所有的官
营产业领域当时所采取的聘用外国人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
在聘用外国人较多的项目中在项目实施前即配置相应数量的具有各种必要的技术技能的
外国人并委任一个外国人为首长不一定是技术人员事实上整个项目的生产经营
和管理都交由这个首长来运营聘用的外国人基本上来自同一国家所使用的机械设备
也同样基本上是从该国引进的如横须贺造船厂铁道寮造币寮以及生野矿山等均属于这
一类的典型参见表1-1-1表1-1-2表1-1-3表1-1-4第二种类型在聘用外国人相
对较少的项目中只聘用外国人数人不设外国人首长及其他事务性职务外国人只从
事设计规划的顾问或某些要求特定技术的工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项目则是混合聘用来
自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后一种类型在多见于一些项目的分部矿山内务省兴办的实验农场
以及北海道开拓使的项目等
表1-1-1 横须贺造船厂聘用外国人状况1872年 单位人
首长1 副首长1 会计官1 书记1 建筑长1 建筑师1
绘图1 修船长1 修船师1 船工1 漆工1 冶炼师1
锻工1 蒸汽机制造工1 蒸汽机制造工1 铸造师3 铜工1 钳工师1
钳工1 机械师2 机械手1 绞车师1 守卫1 医师1 助教1
全部为法国人
资料来源大藏省编工部省沿革报告收入明治前期财政经济史料集成第17卷改造社1931
年第324--326页
表1-1-2 铁道寮聘用外国人状况1872年 单位人
首长1 建筑首长1 建筑副长1 建筑工头副工头9 铁工3
锁工1 *绳工1 建筑木工2 木工2 石1 *铺轨工7 调度1
司机5 管理员6 监察1 守卫5 建筑监察1 仓库保管1
器械手9 器械保管1 *钟表师1 车工3 会计长1
*书记8 *医师3
除*号外均为英国人
资料来源同表1-1-1第165页
表1-1-3 造币寮聘用外国人状况1873年 单位人
首长1 书记1 试验分析师1 金银溶解师1 试验分析员3
*原料金属分析员2 *硬币局助理1 印钞局长1 副长1 制版1
机械局长1 机械手2 秤量师1 船长1 船舶机械手1
医师1
除*号有意大利人1名葡萄牙人2名外均为英国人
资料来源造币局泉友会造币100年造币局泉友会1971年第13页
4 中冈哲郎等近代日本的技术与技术政策东京大学出版会1986年第173页
3
表1-1-4 生野矿山聘用外国人状况1872年 单位人
矿山师1 地质师2 医官1 矿工7 选矿工1 矿物分析师1 机械手2
全部为法国人
资料来源同表1-1-1第91-92页
明治新政府采用聘用外国人的方式所兴办的第一项官营洋式工业就是1871年在大阪创
立的造币局次年改称大藏省造币寮当时通过英国商人古拉巴的介绍由香港政厅造币局
引进一套机械设备在东方银行的斡旋下聘用以英国人金德尔为首长的20名外国人
开始生产金银铜币这之后大藏省又聘用美英德意的工程师设立了纸币寮由于日本
国内没有能够提供造币寮和纸币寮所需原材料的相关产业于是又引进了原材料的生产技
术造币寮开始了金属的精炼分析和硫酸苏打等化学制品的生产而纸币寮则自行生产洋
纸和印刷油墨由此造币寮和纸币寮也就成为日本近代化学工业的发祥地5
明治政府通过大量集中聘用外国人的方式兴办官营的兵器造币铁道电信冶
金矿山造船纺织产业并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上取得了成功明治政府所聘用的外国人
在1872年以前达到214人6最多时的1873年则达到239人而其后聘用外国人的数量则
出现急剧的下降参见表1-1-5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财政上的理由因为
对聘用的外国人所支付的薪酬远远高于政府的高官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的负担为减轻这
种负担而有计划地逐步削减聘用的外国人数而另一方面在减少聘用外国人数以后各
项官营产业的运营并未受到影响这也反映出明治政府的精明之处即在实行聘用外国人方
式的同时就着眼于日本人技师的培养并逐渐将外国人加以替代如在上述聘用外国人方式
的第一种类型中所实行的方针是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权全部委托给外国人首长数
年后则由日本人技术官僚将这些权力接管同时日本人技师也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
在聘用的外国人工程师技术人员手下工作数年后通常就可习得这些外国人的技术和技能
从而可以替代其工作职务这些日本人技师在习得新式技术技能之后逐渐由官营产业转
到民营产业还有些人自己创办了企业使得西方新式技术在日本得以普及
表1-1-5 明治政府聘用的外国人数 单位人
技 师 职 工 合 计
1873明治6年 204 35 239
1876 9年 170 26 196
1879 12年 111 9 120
1882 15年 51 6 57
1885 18年 38 38
7. 日本掌握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一、
日本在技术领域
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4个指标名列世界前茅:
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
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四是日本的专利授权率竟然高达80%,可见其专利申请的质量。
这意味着日本整个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同时也告诉我们为什么日本科技能独步天下。
经济不只是单纯地建造工厂,然后高效运作。
日企不只在于表面丰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而是更多在国际市场上众多领域的“隐形王者”。
二、
日本在创新领域
先来个总体概况:
2015国际权威研究机构《 汤森路透》 发表了新的一年全球企业创新排名TOP100——汤森路透还是国家知识产权中心,中国科学院的合作伙伴,可见其权威性。
全球创新企业TOP100 :
日本40家
美国35家
法国10家
德国4家
瑞士3家
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美国第一名,2014年之后被日本超越。
从这几年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创新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日本其实早就抛弃已经沦为低端制造业的家电之类产业,转变为全力投入B2B,新材料,人工智能,医疗,生物,新能源,物联网,机器人,高科技硬件,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等新兴领域。
新技术领域,美日两国瓜分了全球80%……
《Economist》发表2015国家创新质量(Innovation Quality)报告,日本位列世界第三。
创新质量的意思,就是你的创新到底有没有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创新实力:
麦肯锡2013发布研究报告,罗列了有望改变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的12大新兴颠覆技术——
未来12大新兴技术分别是: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次世代基因组技术、自动化交通、能源存储技术、3D打印、次世代材料技术、非常规油气勘采、资源再利用
对,目前日本就是全力投入上面这十二个方面,而且百分之90已经做到了世界前三。
某些科研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比如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资源再利用,能源存储、机器人等。
目前的日本是蓄力期,等到发力期,其技术储备有机会让日本在下个100年又领先一步。日本是个务实主义国家,面子什么的都是小事,对于日本韬光养晦才是真谛
8. 日本具体存在哪些高科技
1、半导体加工设备包括材料生产技术;2、高精密机床技术;3、炭纤维技术
9. 日本有哪些先进航天技术
2020年的7月到8月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绝佳时机,今年一共有中国、美国、欧洲、阿联酋4个火星探测器发射,而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是由日本的H-2A火箭帮忙发射。
日本早于中国2个月在1970年的2月11日将“大隅”号卫星发射升空,成为了亚洲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92年日本航天员毛利卫参加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的飞行任务,成为了日本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1998年日本又发射了“希望”号火星探测器,成为了全球第三个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而这次阿联酋版的“希望”号长2.90米,宽2.37米,重1.5吨,由日本H-2A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后经过半年多的飞行才会到达火星进行探测。H-2A火箭是日本通过引进美国“德尔塔”系列火箭的技术而研发来的火箭,总共发射42次,除了第6次发射失败之外其余41次全部成功,而且目前已经连续发射成功35次,发射成功率高达97.5%。
由H-2A火箭改进而来的H-2B火箭具备把8吨重的载荷运送到地球同步轨道上,从2009年至今H-2B火箭已经成功将8艘无人飞船送到了太空给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日本还计划在2020年首次发射推力更大的H-3大推力运载火箭,H-3火箭成功发射之后日本将成为全球极少数能够独立研制大推力运载火箭的国家。日本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给自己积累了一定的航天技术和人才,加上经济实力比较强,目前已经初步拥有了进行载人航天和登陆月球的潜力。
同时日本另辟蹊径实施的小行星探测计划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尤其是2019年“隼鸟2号”探测器两次着陆小行星且完成采样即将返回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多个第一。因此综合来看日本在航天方面一直在不断发展,在地外天体登陆的相关技术储备一直在跟进。不过由于载人航天或者载人登月计划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投入更大且风险要增加,日本是否会实施类似的计划还有待观察。
10. 日本在哪些科学技术方面是世界领先的
近些年来,日本把其先进的科技投入到外交领域。
日本在微电子、超导应用、计算机硬件、碳纤维、精密陶瓷、机器人、光纤通信都是世界第一位。
1998年,日本派出2.6万人到其他国家进行科技指导。
在2004年至2017年间,日本每年的研究开发费都占GDP的3%以上。
而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我国研发只占gdp的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