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舰载机有多少架
‘壹’ 二战前日本海军到底有多少战列舰,多少航母
日本联合舰队在开战前拥有战舰254艘,舰载机2199架,航母6艘,战列舰12艘,极盛时期航母29艘,战列舰17艘。
‘贰’ 二战时期日本共造了多少艘航母
一、航母
日本海军自明治维新到1945年战日本有25艘航母。
分别是:凤翔号、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龙骧号、瑞鹤号、翔鹤号、祥凤、瑞凤号、龙凤号、大凤号、千代田号、千岁号、云龙号、天城号、葛城号、信浓号、大鹰号、云鹰号、飞鹰号、神鹰号、海鹰号、隼鹰号、冲鹰号。
二、战列舰
日本海军自明治维新到1945年战败,共有10个级别共24艘战列舰服役。
1、富士级战列舰两艘,即富士号战列舰、八岛号战舰。
2、敷岛级战列舰四艘,即敷岛号战列舰、朝日号战列舰、初濑号战列舰、三笠号战列舰。
3、香取级战列舰两艘,即香取号战列舰、鹿岛号战列舰。
4、萨摩级战列舰两艘,即萨摩号战列舰、安芸号战列舰。
5、河内级战列舰两艘,即河内号战列舰、摄津号战列舰。
6、金刚级战列舰四艘,即金刚号战列舰、比叡号战列舰、榛名号战列舰、雾岛号战列舰。
7、扶桑级战列舰两艘,即扶桑号战列舰、山城号战列舰。
8、伊势级战列舰两艘,即伊势号战列舰、日向号战列舰。
9、长门级战列舰两艘,即长门号战列舰、陆奥号战列舰。
10、大和级战列舰二艘(信浓号本为大和级三号舰,后赶工改造为航空母舰),即大和号战列舰、武藏号战列舰。
(2)日本的舰载机有多少架扩展阅读:
日本是世界上较早研发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日本在1922年建造的“凤翔”号航母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艘标准的航空母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曾建造了11艘舰队航母和若干轻型航母,一度横行海上,成为其野心高度膨胀的催化剂,日本自从明治维新后大量吸收了西方的文化,在军国主义兴起后,更是醉心在坚船利炮上面。
和各列强海军一样,最初的时候日本海军内部也曾有过航空母舰与战列舰孰轻孰重的激烈争议,但仍从1911年就开始了航空母舰的开发工作。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大量吸收西方文化,在军国主义兴起后,更是醉心于坚船利炮。和各列强海军一样,最初日本海军内部也曾有过航空母舰与战列舰孰轻孰重的激烈争议,但仍从1911年就开始了航空母舰的开发工作。
到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为止,先后建造了29艘航空母舰(其中有4艘已经下水但未完工)。二战初期,日本海军在山本五十六等一班深知海军航空兵重要性的将领的指挥下,几乎横扫大半个太平洋。
直到中途岛战役,日本海军在一连串的失误下惨败而归,大批优秀的飞行员和飞机维修人员伴随4艘第一线航空母舰命丧汪洋,从此日本国力的缺陷——物资、人力的不足——纷纷暴露出来。
虽然日本倾尽全力赶造和改装各型航空母舰,但在美国一大批新造航空母舰的压迫下,不熟练的飞行员和不足额的舰载机使得日本海军纵有航空母舰,也无法挽回颓势。日本苦心经营了40年的联合舰队,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灰飞烟灭。
‘叁’ 日本现在舰载机有几艘,叫什么
1、现在日本没有舰载固定翼战斗机,将来向美国购买的F-35C战斗机也是海军陆战队型,而不是垂直起降的F-35B型。
2、现在的日本类似于航母的舰船有以下几艘:
2.1 两栖运输舰 :大隅级两栖运输舰,3艘,标准8900吨,满载1.4万吨。
2.2直升机航母:日向级直升机航母2艘(日本分类: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标准1.3万吨,满载1.7万吨。
2.3直升机航母:出云级直升机航母2艘(日本分类:直升机驱逐舰),标准1.5万吨,满载2.6万吨。
3、直升机航母舰载机
SH-60K反潜直升机
MCH-101扫雷/运输直升机
‘肆’ 日本自卫队有多少架飞机和坦克以及军舰
根据2021年年底日本防卫省资料信息,日本自卫队装备情况如下:
陆上自卫队约15万人,有坦克1090辆,包括最新的10式坦克103辆,之前的90式坦克341辆,和正在被替换的74式坦克560辆。陆上自卫队的各型装甲车5500辆,自行火炮214门,拖曳火炮480门,火箭发射器99套,还拥有包括119架攻击直升机在内的502架各式飞机,并开始拥有一支小型水陆机动团。
日本航空自卫队现役5万人,运营有800多架飞机。主力战机有以下几种:F-35A隐身战机现役30架,F-15J空优战斗机现役201架,基于F-16自产的F-2A/B现役91架。日本还拥有美制预警机18架,包括10架E-2C、3架E-2D、4架E-767空中预警机。电子战机8架,美制加油机7架,教练机200多架。
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役46000人,其主要任务就是防卫日本领海、导弹拦截和反潜。海上自卫队拥有150多艘军舰和350架各型飞机,总吨位超过了50万吨。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空中力量有201架固定翼飞机和145架直升机,这些飞机大部分是用于反潜作战的。固定翼飞机中数量最多的是68架P-3C和23架P-1海上巡逻机,主要执行海上巡逻、侦察、反水面战和反潜作战任务,P-1海上巡逻机日本计划购买80多架用来替换P-3C。直升机大部分都是反潜直升机包括42架SH-60J和60架SH-60K。
‘伍’ 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的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29,500吨/36,500吨(改装后) ;公试排水量:41,300吨(改装后)
长度:261米/190米(上层飞行甲板),宽度:29米,吃水:8.1米;改装后长度:260.67米/249.2米(飞行甲板),宽度:31.32米,吃水:8.7米
动力:19台锅炉,蒸汽轮机,主机最大输出功率133,000匹,4轴
最大航速31节,续航距离8200浬/16节
武备:10座20厘米口径舰炮、6座12厘米双联装高射炮、14座25毫米双联装高射炮;改装后:6座20厘米口径舰炮、6座12厘米双联装高射炮、14座25毫米三联装高射炮
舰载机:舰战12、舰攻35、舰爆19、补用25,合共91架。舰战18、舰爆18、舰攻27(1941年12月)。
舰员编制:1297人;改装后1630人 标准排水量 28,000吨/38,200吨(改装后);公试排水量:42,540吨(改装后) ;满载排水量 43,600吨(改装后)
长度:247米/171.2米(上层飞行甲板),宽度:29.6米,吃水:8米;改装后长度:240米/248.6米(飞行甲板),宽度:32.5米,吃水9.5米。
动力:12台锅炉,4台蒸气涡轮机,主机输出功率91000马力,4轴;改装后8台锅炉,4台蒸气涡轮机,主机最大输出功率127,400匹。
航速:28节;续航距离10000浬/16节
武备:10门200毫米口径舰炮、12门双联装120毫米高射炮、改装后22门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
舰载机:常用72架、备用18架,合计90架。舰战18、舰爆27、舰攻27(1941年12月)
舰员编制:1263人;改装后1708人 标准排水量15900吨,公试排水量18800吨,满载排水量19800吨
总长227.35米,宽21.34米,型深20.4米,吃水7.6米
飞行甲板长216.9米,宽27米
动力装置:8台锅炉,4台蒸气轮机,4轴,主机输出功率152,000马力
最高航速34.5节,续航力7680海里/18节
武备: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6座,双联装25毫米口径高射炮14座
舰载机:57架(最多可达73架),战斗机16架(含预备机4架)、攻击机12架(含预备机3架)、轰炸机36架(含预备机9架)、侦察机9架。舰战18架、舰爆18架、舰攻18架(1941年12月)。
编制舰员1100人 标准排水量15900吨,公试排水量20165吨,满载排水量21900吨
总长227.35米,宽22.32米,型深20.5米,吃水7.84米
飞行甲板长216.9米,宽27米
动力装置:8座锅炉,4台蒸汽轮机,4轴,主机输出功率153,000马力
最大航速34.3节,续航力7670海里/18节
武备: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6座,三联装25毫米口径高射炮7座,双联25毫米口径高射炮5座
舰载机:64架(含备用机最多可达73架)。21架战斗机、21架俯冲轰炸机、21架攻击机(1941年6月)
舰员编制1101人 翔鹤级可视为是苍龙号航空母舰的扩大改进型,同型舰两艘:翔鹤号(Shokaku)1937年12月开始建造,1941年8月竣工;瑞鹤号(Zuikaku)1938年5月开始建造,1941年9月竣工。
排水量:25675吨(基准)/29330吨(公试)/32105吨(满载)
主尺度:257.5米(全长)/242.2米(飞行甲板长)/26米(宽)/29米(飞行甲板宽)/8.87米(吃水)
动 力:4台舰本式蒸汽轮机,8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160000马力
航 速:34.2节续航力:9700海里/18节
防 护:舷侧105毫米
火 力:8座双联装八九式127毫米L/40高炮,12座三联装九六式25毫米高炮
舰载机:常用72架+备用12架(零战18+2,97舰攻27+5,99舰爆27+5)
舰 员:1660人 日本的第一艘航空母舰,于1919年12月16日开工建造,1922年12月27日竣工。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中途岛海战后再次延长了飞行甲板,导致航海性能不佳无法再进行远洋航行,其后一直充当训练舰。也因此成为日本投降后唯一一艘完好的航空母舰。战后用来运送日本海外侨民和战俘,1946年9月被解体。成为日本服役时间最长的航空母舰。
标准排水量7,470吨
满载排水量10,600吨
全长168米(1944年改装飞行甲板180.8米)
全宽18米(1944年改装飞行甲板22.7米)
吃水6.17米
动力口号舰政本部式重油锅炉四具、油煤混烧式锅炉四具
驱动蒸气涡轮机两具,双轴推进
功率30,000匹
最高速度25节
续航距离8,000浬(15节)
乘员550人
舰载机(作战、预备)15+11架 龙骧号轻型舰队航母是日本早期建造的航空母舰,由于华盛顿条约的限制,被设计为轻型航母。1929年11月26日动工,1931年4月2日下水,1933年5月9日竣工;
改装后10600吨(基准)/12513吨(公试)/13650吨(满载)
主尺度:179.9米(全长)*20.32米(宽)(改装后20.78米)
吃水:5.56米(改装后7.08米)
飞行甲板:156.6米(长)/23米(宽)
动 力:4台舰本式蒸汽轮机,6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65000马力
航 速:29节
续航力:10000海里/14节
火 力:6座双联装八九式127毫米L/40高炮(改装后4座),2座双联装九六式25毫米高炮,6座四联装13毫米机枪
舰载机:改装后常用30架+备用12架(零战18+6,97舰攻12+6)
舰 员:600人,改装后924人 大凤号航空母舰是日本帝国海军第一艘采用装甲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1941年7月10日动工、1943年4月7日下水、1944年3月7日竣工
标准排水量29,300吨,满载排水量34,200吨
舰长260.6米,水线宽27.7米,吃水9.59米;
飞行甲板长257.5米,最大宽度30米
动力装置: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四桨,主机输出功率160,000hp
最高航速33节。
载油5700吨,
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
武备:10cm/65倍口径双联装高射炮6座、25mm三联装高射机关炮22座
对空雷达:2部
舰载机:60架(舰战19架、舰攻36架、舰侦6架)
编制舰员:1649人 祥凤级轻型航空母舰包括祥凤号、瑞凤号,它们原本分别是潜艇母舰剑崎号和高崎号,在建造时已内定为航空母舰预备舰,1940-1941年间改建为航母。
全长:205.5米
舰阔:18.14米
吃水:6.64米
水线长:201.43米
飞行甲板长:180米(瑞凤号于1944年时延长至195米)
基本排水量:13,100吨
满载排水量:14,200吨
动力:4部总马力52,000匹马力蒸汽锅炉
最快航速:28节
航程:7800海里(18节航速)
武装:8门八九式127毫米口径防空高射炮+12门九六式25毫米高射机炮(瑞凤号于1944年时增加至68门)
乘员:785人
舰载机:30架舰载机 原为潜艇母舰,1941年开始改造成航空母舰,1942年11月28日完成。
排水量 :13,360吨/16,700吨
飞行甲板长度:215.6米
航速 :26.5节
动力: 52,000马力
续航力: 8000海里/18节
火炮: 127mm8座、25mm60座、13.2mm28座
雷达: 21型13式
标准舰载机: 31架
舰员: 989人 千岁号、千代田号原为水上飞机母舰,在1943年被改装为轻型航母,作为航母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和莱特湾海战。
全长:192.5米
舰阔:20.8米
吃水:7.51米
基本排水量:13,600吨
满载排水量:15,300吨
动力:4部蒸汽锅炉+2部柴油发动机,总马力56,800匹马力
最快航速:29节
航程:11,810海里(18节航速)
武装:8门八九式127毫米口径防空高射炮+30门九六式25毫米高射机炮
乘员:约967人
舰载机:30架舰载机 太平洋战争开战初期,日本海军为弥补航空母舰的不足,开始把两艘快速邮船改装为航空母舰,就是飞鹰级二舰:隼鹰(Junyo)和飞鹰(Hiyo)。
标准排水量 26,949吨(改装后)
动力 127,400马力
飞行甲板长度 812英尺
航速 最大25节
主火炮 5英寸火炮12座
防 空 火 炮 25mm高射炮76座,13mm高射机枪28座
标准舰载机 53架
舰员 1224人 大鹰级原为豪华邮轮,一共有三艘:大鹰、云鹰、冲鹰,于三菱公司长崎船厂(Mitsubishi, Nagasaki)建造,战争爆发后分别改装为航母,均在战争期间为美军击沉。
标准排水量17830吨
武备单管120毫米高炮4座,双联25毫米炮4座(“冲鹰”:双联装127毫米高炮4座,三联装25毫米
炮10座;“大鹰”、“云鹰”在1944年间改装后增加单管120毫米炮2座,三联装25毫米炮约4座)
总长180.24米,宽22.5米,型深23.5米,吃水8米
动力蒸汽轮机2台,主锅炉4座,25200马力,双桨(140转/分)
飞行甲板长162米,宽23.5米(“冲鹰”:长172米,宽23.7米;改造后的“大鹰”“云鹰”:长
180米,宽23.5米)
航速21节
载机战斗机11架(含预备机2架),攻击机16架(含预备机2架);“冲鹰”载机30架(含预备机4
架)
续航力8500海里/节
舰员747名(“冲鹰”约850名) 原为德国豪华邮船沙恩霍斯特号,按照大鹰型的图纸对其进行改装,在吴市海军船厂改装为航母,1943年12月15日完工。
排水量 17,500吨(标准)/20,586吨(满载)
飞行甲板长 621英尺(199米)
航速 21节
续航力 8000海里/18节
动力 26,000马力
火炮 127mm8座、25mm30座
标准舰载机 33架
舰员 942人 在1942年征用大阪商船公司所属的客货轮8,000吨级“阿根廷丸”号,将其改造成13,600吨的全通型轻型航空母舰。
排水量:13,600 吨(基准)/16,700 吨(公试)/17,500吨(满载)
长×宽×吃水:166.55m×21.9m×8.25m飞行甲板尺寸(长×宽):160.0m×23.0m动力:舰本式重油锅炉 4 座,舰本式蒸汽轮机 2 台,双轴推进 52,000hp航速:23.0 节(计划)续航力:7,000 海里/18 节火力:127 毫米双联装高炮4座,25 毫米三联装机关炮 8 座舰载机:舰战 18 架,舰攻 6 架舰员:587 人 云龙级是日本海军最后建造的快速舰队航母,但主要设计目标是用来攻击美国的护航舰队而非作战舰队,通常和重巡洋舰队一起使用。共建成三艘:云龙号、天城号、葛城号。首艘云龙号1942年8月1日在横滨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1943年9月25日下水,1944年8月6日完工。
排水量 22,400吨/22,800吨
飞行甲板长216.9米,最大宽度27米,
航速 34节
动力 152,000马力
续航力 8000海里/18节
火炮 127mm12座、4.7英寸6座、25mm51座、13.2mm22座
雷达 21型13式
标准舰载机 60架,可搭载到70架
舰员 1595人 信浓号是当时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原为大和级战列舰的三号舰。1940年5月4日开工,1942年建成50%时改为航母,1944年10月8日下水,1944年11月19日完工。1944年11月29日上午在第一正式出航仅仅20小时就被击沉,更是创造了世界舰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舰的记录。
标准排水量:64,800吨/72,890吨(满载)
飞行甲板长度:266米
航速:最大27节
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
火炮:主火炮5英寸16座、副炮4.7英寸12座、高炮25mm145座、13mm22座
标准舰载机:47架,最大可载机120架
舰员:2400人
‘陆’ 中途岛海战,日本究竟损失了多少舰载机多数说332架,可是4艘航空母舰上怎么算也不可能搭载332架飞机。
1、南云编队的舰载机数量:注意,这是实际数量
赤城:18战+18轰+18攻
加贺:18+20(含2备用机)+27
苍龙:18战+16轰+2彗星侦察机+18攻
飞龙:18+18+18
一共才227架舰载机,赤城和加贺远远没有达到最大载机量,而且几乎没有备用机配备,一旦飞机负伤无法在舰上修复,这个机组就成为了废人。另外4艘CV还携带了准备部署到中途岛上的21架战斗机。
2、加贺号在珍珠港事件之后,2月19号协同“赤城”、“苍龙”、“飞龙”号航空母舰一同空袭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但是在任务结束后于帕劳港触礁,被迫回国修理,因此未参加印度洋空袭。
为此,机组人员和载机没有损耗,得以完整地参加了中途岛战役
而其他几舰在印度洋之战中有所损失,故不满员
3、从日本海军的相关记录上看,在太平洋爆发之初,日本在航空制造和人员补充方面始终处于短板,补给小于损失,无法配齐机组,珊瑚海海战瑞鹤和祥鹤一共才108个机组120架舰载机,而最大载机量是168,白瞎了两鹤的吨位
‘柒’ 日本终于要为航母买F35B舰载机,数量却仅有6架,为啥买这么少
之所以日本仅购买少量F35B舰载机,一方面是因为经费有限,另一方面是他们需要熟悉这款舰载机的性能。毕竟日本的准航母吨位不足,而且该国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过相关的使用经验。出于谨慎起见,日本没有大肆进行采购。
日本建造的“出云”级准航母在经过多番改造和调试之后,理论上能够搭载的F35B数量应该在10-16架。而且日本一口气建造了两艘准航母,因此6架F35B肯定是不够用的。
一、需要等待新的拨款
改造两艘“出云”号的成本不小,至少在2025年之前,日本海军都不太可能拿到大规模的拨款。所以为了熬过这3年的财政真空期,他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开支。F35B的售价虽然是美国三款舰载机当中最低的,但也超过了一亿美元。即便美国给予日本一定的折扣,凭日本军方的财力也不可能一口气购买太多。
你知道日本的准航母是怎么建成的吗?
‘捌’ 1922年曰本造的航母可装多少架飞机
凤翔号 1920年,日本海军在浅野造船厂又开工建造了本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并于1922年12月建成服役,标准舰载机 21架(作战、预备)15+6架。
赤城号 于1920年12月开始制造。1923年11月,由于受华盛顿条约的影响,日本需要停止建造2艘战列舰和4艘战列巡洋舰。赤城号完成前即被改成航空母舰。1925年4月22日下水,1927年3月25日完工。载机72架(最多可载91架)。舰载机:舰战12、舰攻35、舰爆19、补用25,合共91架。
加贺号 1920年7月19日开工,1921年11月17日下水,1922年暂停,原计划是作为快速战列舰,后因华盛顿海军条约而改为航母。1923年后重新开工并改造为航母,1928年3月 21日服役,但没有马上投入使用,服役早期作为式上层建筑试验舰,载机81架(最多可达90架)。舰载机:常用72架、备用18架,合计9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