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为什么吃生鱼片

日本为什么吃生鱼片

发布时间: 2022-09-24 05:43:17

1. 我想问一下日本为什么吃生鱼片

有历史方面原因,日本所处位置极佳,海洋冷热洋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这就是靠水吃水啦。

然后还与佛教有关。佛教是最先传入日本的宗教,也是日本人信奉最多的宗教,可以说一家独大。在佛教传入日本的150年后,当时的天武天皇信佛教,因为佛教教义不能吃肉,所以天武天皇就下了到旨意说:“不要吃肉。不要打猎!”

当然日本实际上并没有禁止所有肉类,但吃肉确实远远少于过去了,毕竟天皇下令还是要给点面子的。这习惯风俗就慢慢流传了下来。

2. 日本人为什么有吃生鱼片习惯

日本的传统食文化认为:“食物的加工技术应最小化,尽量以最接近自然的状态来吃”不料理才是料理的思想。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生鱼片(サシミ)。日本人自古以来认为生鱼片是最上等极好的食物,所以生鱼片等生鱼料理,长久以来都稳坐着传统日本料理的宝座。那“サシミ”(刺身)的由来是?也可写成指身、指味、差味。原本叫“オキナマス”(okinamasu),是将鱼肉切薄薄之后生吃,渔民的即席料理的一种。到平安时代时,为了知道切的鱼片的名字,将鱼鳍插到身体如装饰品一般,才被叫成“サシミ”,同时也与酱油的发展一起被世人所知。通常日本人去居酒屋或是吃和食的时候,大多都会点生鱼片来吃。

3. 日本人特别喜欢吃生鱼片,难道他们不怕寄生虫吗

日本人特别喜欢吃生鱼片,不是不怕寄生虫,而是习惯了吃鱼生。

生鱼片不仅在日本很流行,现在国内也有一部分人喜欢吃。常有新闻报道某市民吃生鱼片,而感染寄生虫的案例,不禁产生疑惑,日本那么喜欢吃生鱼片,体内有没寄生虫?

据文献资料记载,在1990年以前,日本的感染寄生虫的病例有一万六千人。而在1988-1992年期间,发生寄生虫病例有303例。不过这些都是二十几年的事,根本不足以证明现在的状况,那么近代真实是怎么样的呢?

根据日本东京官方保健局资料显示,在2005年期间,发生因吃生鱼片,而中毒的人数2518人。其中寄生虫感染为2人,其他人的病因均是细菌感染,和病毒造成的。

注意芥末酱油并不足以杀死寄生虫,它的作用主要是消毒杀菌而已。所以在国内还是尽量少吃或者不吃生鱼片为好,毕竟不知道餐馆食品的新鲜度,或者有没安全性检测。

4. 日本人爱吃生鱼片和寿司的原因

日本人吃生鱼片是一种生活习惯,这种生活习由其生活环境所决定。由于日本列岛四面环海,渔业资源丰富,获取海洋资源相对容易,便形成了爱吃鱼的习惯。而日本人吃生鱼片,则是其祖先的基因所传承的。
生鱼片怎么吃
1、事实上生鱼片并不是所有的都是完全生吃的。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是将生鱼片的腹部在炭火中微微过火,让鱼片油脂出来并散发香味,然后迅速将其放入冰水中冰镇,之后方可取出摆盘食用。
2、另一种较为普遍和流行的吃法,是将生鱼片在热水中轻轻烫一下,然后迅速放在冰水中冰镇,之后方可取出摆盘食用。
3、具体吃法,在吃食之前,需要准备好绿色芥末以及浓香型酱油,首先将芥末涂抹在鱼片的表面,然后沿着生鱼片中心线对折,沾取适量的酱油,之后尽可享受美味。

生鱼片的营养价值
1、生鱼片的营养价值极高,因其质地柔软,体内含有丰富的易咀嚼、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
2、生鱼片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血脂和血胆固醇。其中含有DNA的ω-3系列脂肪酸,有增强脑功能、防治老年痴呆和视力减退的功效。
3、生鱼片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的矿物质,提供人体所需。
4、生鱼片虽然作为肉类食品,但是脂肪含量却很低。适用于想要塑性的人员。

生鱼片的做法
1、需要准备生鱼片净肉300g,生姜约2片,紫苏叶或生菜叶适量,黄瓜花适量,绿色芥末膏适量,浓香型酱油适量。
2、将生鱼片净肉切成约2-3mm薄片最为适宜,将切好的生鱼片在热水中轻轻烫一下,大约3s左右的时间,然后迅速放入冰水中冰镇,之后取出呈扇形叠摆在铺有紫苏叶或生菜叶的盘中。
3、将生姜切成细末后,浸泡在冰水中一段时间,取出后撒在盘中生鱼片上,并用黄瓜花稍加点缀进行提味。
4、分别将将绿芥末膏和浓香型酱油装入味碟,然后随装好盘的生鱼片一同摆放准备食用。

5. 日本人为什么都喜欢生吃,不怕寄生虫吗

他们认为寄生虫是可以清理的,所以可以生吃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四周都被海洋包围,因此他们的食物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小而精,还喜欢生吃!据说这种吃法是从中国唐代传入,中国人叫鱼侩,而日本人则为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刺身!

而日本人向来胆大,为了吃,什么都能豁出去!连有毒的河豚,能噎死人的章鱼日本人都敢生吃,一点小小的寄生虫,很多人日本人根本不放在眼里!

所以说,日本人喜欢生吃,不怕寄生虫。

6. 为什么日本人喜欢把吃生鱼当美味

首先肯定是因为日本渔业发达。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本大都是火山没办法种地,那只能从海里想办法了。

但是,渔业发达的地区全球也不少,为什么单单日本生鱼片闻名世界呢?

地理方面原因,日本所处位置极佳,海洋冷热洋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鱼肉质嫩鲜美,鱼的饮食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但是如果加热烹饪呢会导致营养流失。

还有就是日本人不会烹饪,烹饪方法较为单一,直到现在日本人的做饭手法依旧是比较单一的,远远比不上中国。

最后历史上的日本物资匮乏,铁资源匮乏,铁制品都靠中国输入,铁质工具属于奢侈品,导致做饭工具不足。

7. 为什么日本人喜欢吃生鱼片

第一,生鱼片的味道真的很好,鲜美可口;第二,日本是个岛国,渔业资源丰富;第三,这是他们多年的习俗。

8. 在日本,人们有喜食生鱼片的传统习惯,这是为什么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鱼生食法是从日本来的舶来品,其实这种品尝鱼类最新鲜的美味吃法出自我国。

鱼脍,现称生鱼片又称鱼生,古称脍或鲙,是以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食用的食物总称。起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
历史:
先秦时代脍最初的意思是指切细的生肉,《汉书。东方朔传》:“生肉为脍。”《礼记。内则》:“肉腥细者为脍。”有的肉在蒸煮烹饪以后就丧失了原味,不够鲜嫩,鲜鱼就是其中一种。
中国早于周朝就已有吃生鱼片(鱼脍)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出土青铜器“兮甲盘”的铭文记载,当年周师于彭衙(今陜西白水县之内)迎击猃狁,凯旋而归。大将尹吉甫私宴张仲及其他友人,主菜是烧甲鱼加生鲤鱼片。《诗经。小雅。六月》记载了这件事:“饮御诸友,炰鳖脍鲤”,“脍鲤”就是生鲤鱼。《礼记》又有:“脍,春用葱,秋用芥”,《论语》中又有对脍等食品“不得其酱不食”的记述,故先秦之时的生鱼脍当用加葱、芥的酱来调味。《孟子。尽心下》亦有提及脍。曾晳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这亦是成语“脍炙人口”的由来,原意是指脍炙的美味,后来指作品受欢迎和为人熟悉。
关于中国南方食用生鱼片的记载,最早追溯至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所载,吴军攻破楚郢都后,吴王阖闾设鱼脍席慰劳伍子胥,吴地才有了鱼脍,当时是西元前505年。虽然《吴越春秋》的内容,许多来自民间传说,不全可信,但在没有其他资料的情况下亦可作为参考。
秦汉魏晋南北朝,秦汉之后,牛、羊等家畜和野兽的脍渐少见,脍通常都是鱼脍,又衍生出一个“鲙”字专指生鱼片。“脍”和“鲙”经常混用,但不可与表示用火加工食物的“烩”字混淆。
东汉时,广陵太守陈登很爱吃生鱼脍,因为过量食用而得肠道传染病及寄生虫一类的重病,后经名医华佗医治才康复,但他康复后仍然继续吃生鱼片,终因为贪吃生鱼片而死。
鱼脍在古代是很普遍的食品,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收录了各地的风俗习惯和奇人奇事,其中一条是:“祝阿(今山东齐河县祝阿镇)不食生鱼”。代表了应劭认为不食生鱼是奇风异俗。祝阿人这个习俗一直坚持到隋朝,在《隋书。地理志》中亦有记载。
三国魏的曹植也喜欢吃鱼生,他的《名都篇》里有:“脍鲤臇胎虾,炮鳖炙熊蹯”,把鱼生蘸着小虾酱吃。
生鱼片

南北朝时,出现金齑玉脍,是中国古代生鱼片菜色中最着名的,此名称出现在北魏贾思勰所着《齐民要术》书中。在“八和齑”一节里详细地介绍了金齑的做法。“八和齑”是一种调味品,是用蒜、姜、橘、白梅、熟粟黄、粳米饭、盐、酱八种料制成的,用来蘸鱼脍。
隋唐五代隋朝时,隋炀帝到江都,吴郡松江献鲈鱼,炀帝说:“所谓金齑玉脍,东南佳味也。”可见隋炀帝也很喜欢吃鱼脍。除了蘸酱佐食外,亦有并用各种生菜拌食的食法,这种食法还很讲究色彩和造型上的视觉美感。
唐是食用生鱼片的高峰期,有不少诗词反映鱼脍的流行程度。李白的《鲁中都有小吏逢七朗以斗酒双鱼赠余于逆旅因鲙鱼饮酒留诗而去》于诗题就提及生鱼片;王维在《洛阳女儿行》诗中写道“侍女金盘脍鲤鱼”;王昌龄的《送程六》诗道“青鱼雪落鲙橙虀”;白居易的《轻肥》诗就提到:“脍切天池鳞”,又有《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写道:“朝盘鲙红鲤”;晚唐夏彦谦的《夏日访友》诗则有“冰鲤斫银鲙”;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宠妃花蕊夫人的《宫词》亦提到“日午殿头宣索鲙”。可见唐至五代时,生鱼片不但是宫廷中常见的食品,也是平民的日常菜肴,甚至出游时也会就地取材。生鱼片亦是于唐代传至日本。
宋辽金元宋朝时食用鱼脍依然很普遍,文献中有名可吃的鱼脍达三十八种,如“鱼鳔二色脍”、“红丝水晶脍”、“鲜虾蹄子脍”、“鲫鱼脍”、“沙鱼脍”、“水母脍”、“三珍脍”等。相传扬州城内梅圣俞家有一女佣擅做鱼生,欧阳修知道后每就常常带鲜鱼找那位女佣为他做鱼生。此外,苏轼与陆游都喜欢吃生鱼片,他们现存的与鱼脍有关的诗词就分别有十三首和三十七首之多。苏轼的《将之湖州戏赠莘老》列举了湖州的美味,其中一句是“吴儿脍缕薄欲飞”,就是指湖州的生鱼片。陆游《秋郊有怀四首》提到“缕飞绿鲫脍,花簇赪鲤鲊”,又有《醉中怀江湖旧游偶作短歌》写道“野鱼可脍菰可烹”。
金朝女真人亦有食用生鱼片的习惯,据南宋史家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女真人于入主中原前就有以生鱼片作为菜肴:“止以鱼生、獐生,间用烧肉”。金朝末年的名医张从正在医书《儒门事亲》中记载了女真入主中原后的饮食,他说:“又如北方贵人,爱食奶酪、牛酥、羊生、鱼脍、鹿脯、猪腊、海味甘肥之物”就是女真贵族,入主中原后仍然喜爱生鱼片。
元朝时宫廷也有生鱼片菜肴,蒙古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聚珍异馔》篇着录了他几代元朝皇帝的菜谱,其中一道菜就是鱼脍,是以生鲤鱼片,加入芥末爆炒过的姜丝、葱丝、萝卜丝和香菜丝,经胭脂着色,用盐、醋提味。而《食物相反》、《食物中毒》、《鱼品》诸篇亦论及鱼脍。元曲中亦有关于鱼脍的内容,关汉卿的杂剧《望江亭中秋切脍旦》,就有谭记儿乔扮渔妇,为杨衙内切脍的情节。刘可久的《南吕。阅金经。湖上书事》有“玉手银丝脍”。
明清明朝刘伯温把鱼生的制作方法写进《多能鄙事》一文中:“鱼不拘大小,以鲜活为上,去头尾,肚皮,薄切摊白纸上晾片时,细切为丝,以萝卜细剁姜丝拌鱼入碟,杂以生菜、芥辣、醋浇。”但当时鱼脍流行的程度已经大为降低,虽然不少白话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喻世明言》、《二刻拍案惊奇》等都有描绘食用生鱼片,但都是前朝之事,不能确定是原始话本的遗存,还是当时社会风俗的反映,而其他明代长篇小说如《金瓶梅》、《西游记》、《封神演义》及短篇小说集如《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里,都没有提及鱼脍,在小说中出现的频率亦远低于在唐宋诗词。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仍有记载鱼脍:“刽切而成,故谓之脍,凡诸鱼鲜活者,薄切洗净血腥,沃以蒜齑姜醋五味食之”。
约在明清之交,禽、兽肉脍已经消失了,但清代文献仍然有鱼脍的记载,高士奇的《西苑侍直》诗有:“沾恩馔给银丝脍”,所记的是康熙十八年与十九年(1679和1680年)夏天的事,可知清宫中有生鱼片供应。生活在江浙一带的名医王士雄(1808-1868年)在所着《随息居饮食谱》里也对鱼脍进行了论述。李调元《南越笔记》亦记载:“粤俗嗜鱼生”。清。李调元《南越笔记》:“粤俗嗜鱼生,以鲈以(鱼奥)以鰽白以黄鱼以青鲚以雪龄以鲩为上。鲩又以白鲩为上。以初出水泼剌者,去其皮剑,洗其血腥,细脍之以为生,红肌白理,轻可吹起,薄如蝉翼,两两相比,沃以老醪,和以椒芷,入口冰融,至甘旨矣。而鲥与嘉鱼尤美。”反映鱼生以残馀的型态继续流行于江南和岭南地区。
近现代现代中国北方满族和赫哲族的一些村落仍然有吃生鱼片的习俗,南方某些汉族聚居区亦遗留吃生鱼片的习俗,但是大多数海内外华人的意识里,生鱼片是日本料理,很少人知道它起源于中国。
各地的生鱼片岭南鱼生据《南越游记》载,岭南人喜以草鱼作鱼生,佐以瓜子、花生、萝卜、木耳、芹菜、油煎面饵、粉丝、豆腐干混合而成的调料。岭南人喜取草鱼活者,剖割成屑,佐以瓜子、落花生、萝卜、木耳、芹菜、油煎面饵、粉丝、腐干,汇而食之,名曰鱼生。”“复有鱼生粥,其中所有诸品,因鱼生之名而名之”。据说荔湾艇仔粥也是从鱼生发展过来。
顺德鱼生:顺德的传统小食 顺德鱼生一般以淡水鱼为主,品质好的顺德鱼生以约750克的“壮鱼”为食材,买回来后先放在山泉水饿养几天,以消耗体内脂肪,令鱼肉实甘爽。杀鱼时在鱼下颌处和尾部各割一刀,然后放回水中让鱼在游动放血,了无淤血的鱼片便洁白如雪,晶莹剔透,放血的程序若把握不好,鱼肉带红色水分也多。片好之后要再放进冷冻一会,鱼生才会爽滑和有甜味。
进食时蘸以蒜片、姜丝、葱丝、洋葱丝、椒丝、酱油、花生碎、芝麻、指天椒、香芋丝、炸粉丝,再加上油、盐、糖混合成的调料。鱼皮则可凉拌。
潮汕鱼生:多以养于沙塘中的草鱼为食材,重三斤左右最为适宜。早上把买回来的鱼放在清水里养着,到下午才去鱼鳞、开膛,掏出内脏后将一层鱼皮削去,然后沿脊骨取下左右两边肉,切除肋骨和鱼腹。擦干血污,把鱼放在比较通风的地方,让鱼被风吹至富有弹性。晚上就可以切片食用。
佐料分咸甜两种:咸的是豆酱拌小磨香油;甜的则是三渗酱、梅膏酱,另备有一碟生切萝卜丝或杨桃片。可谓色、香、味、型俱佳。通常在吃鱼生会喝鱼头汤和吃鱼片稀粥。
佛山九江鱼生:以拌(粤语称为“捞”)的形式食用,故又称“捞鱼生”(拌鱼生)现时的制法可追溯至清末,通常以海鲩为食材,买回来后养一个月,期间不喂食,让鱼体内的废物排出,并减掉多馀脂肪。然后杀鱼、放血、开膛,之后不能冷藏,要现做现吃。上桌时在鱼生的表面放上柠檬叶丝,吃时鱼生会有一股清香。
配料可多至十九种,包括炸米粉丝、炸芋丝、炸麻花、京葱白、姜丝、萝卜丝、尖椒丝、指天椒、榄角碎、酸藠头、生蒜片、花生、芝麻、白砂糖、白醋、花生油、盐、胡椒粉。冬季先放鱼肉再放配料搅拌,让鱼吸收配料的香味。夏季则先把配料拌匀再放鱼肉,保持鱼肉鲜美。鱼肉以外的配料,放下去的先后也有一定程序,比例也要掌握得好,双手各持一双筷子,先把油、盐、胡椒粉拌一下,然后把葱、芝麻等配料倒下去再拌几拌,再放油、盐、胡椒粉拌几下,再下炸米粉丝、炸芋丝、炸麻花等脆口配料,再拌几下。进食时以筷子把拌匀的鱼肉和配料一同挟进口。
传统制法程序繁复,配料繁多,在南庄、广州等地的九江鱼生会把程序简化或减少配料,但用作提味的榄角如果去掉,鱼生就没那么鲜美了。
客家生鱼脍:鱼脍也是客家传统食品,宁化、五华、兴宁等地的客家人都有吃鱼脍的习惯。
宁化生鱼脍:福建宁化的客家人的鱼脍:以约两三斤重的鲜活草鱼为食材,清水漂浸半日,制作时以右手用毛巾裹住鱼头,令鱼不再蹦跳,左手持刀快速除鳞、开膛去内脏,冲洗乾净后不再下水。然后去头尾劈成两片,再去鱼皮、剔骨。擦干鱼肉的血污后切成透明的薄片。切时师傅要站成弓步,左手指尖轻轻压住鱼肉,右手刀口前倾,走刀飞速而用力均匀,切好后立即拦上麻油上桌。
这种鱼脍制作讲究,不但注重卫生,制作时还不能靠近高温、不能使用电扇,保持鱼片洁白无染。佐料有上等酱油、芥末酱和姜汁。
五华生鱼脍:也叫琴江鱼生,制作过程与宁化生鱼脍相若,先把草鱼漂浸,然后快速除鳞、去内脏、去骨,再把鱼肉切成薄片。特别之处是把切好的鱼肉放在竹筛上晾干水份[ (图)].进食前先准备一大碗和好的姜蒜汁和白醋浸泡鱼肉除腥,佐料有醋腌蒜片、薄荷叶、姜丝、炸花生米、花椒粒、香菜、芹菜叶、辣椒、胡椒等,分别用小碗盛载。吃时先挟生鱼片放进醋里浸约半分钟,然后用勺子把佐料舀到自己碗里,佐料可依照个人喜好决定种类和份量,再把生鱼片放在最上面,然后一整碗扒进嘴里.
兴宁生鱼脍:与五华鱼脍相似,制法和吃法略有不同,其中以大坪鱼脍为极品。把鲜鱼[ 去鳞]后,切开[ 放血],然后[ 剖开]、去骨,再[ 切片],鱼片较五华鱼脍厚。把鱼片放在竹筛上面[ 上桌],以高山茶油调味。
赫哲族生鱼脍:聚居于中国黑龙江省和中俄边境一带的赫哲族有吃生鱼的习惯,对于鱼皮、鱼籽、鱼肉、鱼脆骨都有生吃的妙法。加入蔬菜的凉拌生鱼称为他勒卡。

9. 日本人为什么喜欢吃生鱼片。

日本的地理环境不适合放牧,临海土地又多,这造成需要肉食的时候鱼类明显比畜类要容易获取的多,尤其是古代没有多少国际贸易的情况下,长久以来也就形成了一种文化或者说是习惯。而且新鲜的不加热处理的鱼肉也确实很鲜美,虽然不习惯的人可能难以入口,我想这就是日本人喜欢生鱼片的理由。

PS:喷子们,生鱼片发明于中国,你们在骂日本人的时候把自己的祖宗也骂了,下次喷之前先把常识补补好吧,不然就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1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61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108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18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6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010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91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36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