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的面文化有哪些

日本的面文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9-24 02:28:42

⑴ 关于日本面具

具是一种泛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它是一个民族的自画像,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缩影。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是一个面具大国,其繁多的品种和优秀的制作技巧,世界早有公认。这些年我一直从事面具艺术研究,多次应邀赴日本访间,有机会对日本的面具进行实地考察。 日本人对面具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很多成果,无论是在书店、图书馆,还是博物馆、神社,到处都可看到令人惊叹不已的面具书籍和面具实物。从考古资料来看,日本早在绳文时代(约公元前1600年),就有贝壳和泥土制作的面具,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种中,逐渐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有许多面具的原形均来自中国,着名的日本皇室珍品“兰陵王”面具,就出自中国乐舞《兰陵王》。相传北齐兰陵武王高长恭,面貌秀美,类若女人,他嫌自己貌不威武,不足威敌,所以打仗时佩戴面具。《教坊记》云:“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着之。”贞观四年,日本舒明天皇遣使来华,遣唐使中的伎乐师大量引进大唐乐舞,乐舞《兰陵王》被遣唐舞生带回日本后备受宠爱,天皇庆祝皇太后四十大寿于清凉殿大摆酒宴,时年八岁的贞数亲王亲自习舞《兰陵王》,可见《兰陵王》乐舞在日本十分流行。
日本的面具大致可分为伎乐面、舞乐面、行道面、追傩面和能乐面。 伎乐又称“吴乐”,是南北朝时我国吴地流行的民间乐舞,于推古天皇二十年(公元612年),由僧人味摩之传入日本,通常在佛法会上表演。在鉴真和尚弘法的奈良东大寺,每年佛诞节和盂兰盆节都要举行伎乐会。东大寺正仓院是日本有名的国宝珍藏地,内有“吴女”面具,系吴国公主,其造型面庞丰腴,头梳双髻,一副大唐女子的富贵之态,是典型的唐代少女装扮。而中国这种造型面具在民间枚不胜举,江西萍乡傩面“梅香”,似“长安女儿双髻鸦,随风趁蝶学夭邪”。 舞乐实为唐代歌舞杂戏,唐时称“燕乐”或“宴乐”,用于朝廷宴会。公元686-697年传入日本,主要用于表现贵族生活,其表演典雅、贵族化,艺术性很强,分有左舞和右舞。左舞为唐乐、天竺乐和林邑乐,有《兰陵王》、《拨头》、《采桑老》、《苏莫者》、《秦王破阵乐》等舞目。右舞为高丽乐和渤海乐,有《纳曾利》、《新乌苏》等。正巧一月二十二日东京浅草公堂公演《宫中雅乐》,我慕名前往观摩,其舞台布阵大有唐代“坐部伎”和“立部伎”遗风,丝弦鼓笛一坐一立分置两边。《苏莫者》也实为唐时风行于长安的泼寒胡戏《苏摩遮》,舞者佩戴面具,身着蓑衣,手中执桴,举手投足仍有中国传统戏曲遗韵。面具造型也是典型的中国猿猴相。

⑵ 日本的文化有哪些

日本的文化:

1、喝冰水

日本不论春夏秋冬,进餐厅最先端上的一定是加了冰块的免费冰水,那有可能是自来水、净水器过滤后的水或是矿泉水,请不用担心日本自来水是可以生饮的。只是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冰凉的饮料对身体不好之外,吃饭时也没有喝冰水的习惯。

2、日本人好学

日本爱学习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清朝的维新只留下了六君子的血,日本人的好学精神从来没有变过。

3、日本重视科技

日本纸币上面印的是科学家的头像,科技在日本是最受重视,而不是嘴边说说,日本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4、日本爱读纸质书

在公交车或路上可以看到的是,日本人一般是双手捧书,日本最大的二手书连锁书店是BOOKOFF,1990年开张至今,在全日本发展上千家门店。虽然中国没有BOOKOFF这种规模大的书店,但有松鼠送书这种线上闲置二手书处理平台,可以轻松帮你解决掉家中的闲置二手书,而且快递是上门取件。

5、日本工匠精神

日本人能够把一件小事情做到极致,在日本有非常多的道,比如:武士道、茶道、花道等等,同时,这些人在日本也都是名人,虽然名气非常大,但这些人从来都不追逐名利。

⑶ 日本有哪些特色拉面

在日本经济最好的时代,公司的男人们会为了吃一碗札幌的拉面下班后坐飞机去北海道,吃完饭找一个温泉泡一泡,第二天早上做第一班飞机回来上班。

其实拉面这种食物在日本各地都甚是流行,也不乏“博多拉面”(福冈县福冈市),“喜多方拉面”(福岛县喜多方市),“富山黑拉面”(富山县)这些有名的拉面。

与中国的面类讲究口感而不同,日本的各种拉面往往都用的相似的面(博多拉面除外),而在汤底上加以区别。像我们常常谈论的三大拉面:酱油拉面,盐味拉面,大酱(味噌)拉面。便是按汤的种类来区分的。

而北海道拉面作为日本拉面重要的一个分支,在日本人心中则有着特殊的地位。笔者之前在日企工作时曾听一个老前辈说过,在日本经济最好的年代末,公司的男人们会为了吃一碗札幌的拉面下班后坐飞机去北海道,吃完饭找一个温泉泡一泡,第二天早上做第一班飞机回来上班。

诚然,拉面的好吃与否可能因人而异,但是北海道的拉面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般。而到了北海道必须要吃的拉面又是那些呢,他们的代表性店铺又在哪里呢?

ー・札幌味噌(大酱)拉面 ・ー

札幌大酱(味噌)拉面被称为北海道三大拉面之一(同时札幌拉面也和喜多方拉面,博多拉面并称为日本三大拉面),采用上好的大酱熬制成烫头,并在加入了大量的猪油和蒜,口感浓郁。

⑷ 日本各方面的文化有哪些呢

信仰,神道教,佛教
天皇,武士刀精神。女人顺从,别的不想说。

⑸ 日本最传统的拉面文化在哪里

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过吸收、选择、融合外来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1万年前到公元前3世纪,是日本的绳纹文化时代,当时的日本是一个狩猎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徐福人海东渡对日本社会变革及文明进...

⑹ 日本文化里为什么有很多面具

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自画像,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缩影。与中国相邻的日本,是一个面具大国,其繁多的品种和优秀的制作技巧,世界早有公认。

日本人对面具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很多成果,无论是在书店、图书馆,还是博物馆、神社,到处都可看到令人惊叹不已的面具书籍和面具实物。

从考古资料来看,日本早在约公元前1600年,就有贝壳和泥土制作的面具,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种中,逐渐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有许多面具的原形均来自中国,着名的皇室珍品“兰陵王”面具,就出自中国乐舞。相传北齐兰陵武王高长恭,面貌秀美,类若女人,他嫌自己貌不威武,不足威敌,所以打仗时佩戴面具。所以日本文化中有很多面具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我们中国传出的。

⑺ 拉面,拉面,日本有哪些特色的拉面

一般按地域分,日本拉面有三大流派:
A:北海道味噌拉面
B:东京酱油拉面
C:九州豚骨拉面
借鉴了之前去横滨参观“拉面博物馆”的记忆,以及那些被我拿下过的代表性拉面⋯
由于之前一直在九州晃荡,就从九州说起。
九州:“关键词:豚骨”
1,“博多豚骨拉面”
绝对是九州的标志性拉面。博多是九州首府福冈县福冈市的一个中心地名,博多豚骨作为一个代表性流派,将豚骨(就是大骨汤头)发扬得特别丧心病狂,当然博多这个 Title 在中国也被用得烂大街了。最耳熟能详的博多派“一风堂”在中国能吃到。味道正宗与否就不细究了。
2,“久留米拉面”
久留米是福冈县的一个市,唔,选了这个是因为久留米是我很喜欢的地名之一~这个拉面不是在久留米吃的,是在横滨吃的⋯⋯也是主打豚骨汤头,但是味道怪异得过了三年,我仍然很难从阴影里走出来。
3,“长崎ちゃんぽん”
ちゃんぽん有闽南话中“吃饭”的谐音,传说是在九州的福建莆田人发明的面种。这是一款看了不觉得好吃#笔者在长崎一度抗拒#,但吃下去绝对惊豔的面种。作为长崎代表面食,虽然整个感觉和传统意义上的拉面有些出入,但足以归入九州拉面大军。
长崎渔业繁盛,乳白醇厚的汤头,上面满满铺上蔬菜和海鲜,面也非常劲道,吃下去犹如海风拂面啊~它将日本的拉面文化和地域风情结合得质朴又实在。
四国:“关键词:乌冬=_=”
有美好的濑户内海和神一样的赞岐乌冬面,还有差点改名“乌冬县”的香川县……#拉面君在这里光芒特别微弱,就不要乱入了好吧……#
关西:
关西好吃得特别多,拉面却一直不是强项,作为一个暴走过关西美食地图的人,竟然在记忆中没有拉面的身影⋯⋯不如让我把这页翻过去吧。
关东:“关键词:酱油”
1,东京:
东京酱油拉面为代表,称霸整个日本。
在我看来,看似清淡但口味深刻的盐味汤头和酱油汤头,才是跟拉面最契合的搭配。主原料为鸡骨,加以昆布熬煮,清鲜又有淡淡的海洋味。
不管是铺上传统的叉烧,半熟全蛋,还是盖满山一样的豆芽。再俗气的游客风都美好得一塌糊涂。
关东拉面分支种类之多。仔细研究可以写一篇论文了。
在东京,随便街拐角的个人小店,里面的拉面都好吃得让人难忘。在东京六本木一个街角小店吃到的酱油拉面,是我记忆中拉面的最高。
东京拉面界藏龙卧虎高手云集,简单一碗面的竞争和背后蕴含的料理深度,相较代官山南青山云集的甜品西餐界的刀光剑影有过之而无不及。
东京所代表的拉面水平,切切实实对得起四个字“一杯入魂”。
2,横滨:
横滨的中华拉面在这里只想随便提提,拉面大碗上雕龙绘凤,还定有一个“囍”字,在横滨吃中华拉面,游客得一塌糊涂。
横滨是日本三大港口城市之一,拉面的发源和兴起都起于此,如果对拉面真的感兴趣,横滨的“拉面博物馆”真的值得一去,不管是对历史的介绍,对拉面业发展的完整还原,还是对汤头和生面制作的生产展示,都非常有趣。
作为喜爱城市的 top3,并不想提横滨耳熟能详的中华街,比起近在咫尺的东京,它让人惊艳的是闲适的港口氛围和自然开放的城市性格。横滨有个地方叫みな之みらい“港之未来”,能在这儿生活简直美翻了。
3,静冈:
去静冈县访友加上探富士山,曾经在清水市和藤枝市小住过一阵。在荒无人烟的藤枝市的夜晚,吃过一碗铺满了白芝麻的味噌拉面。新鲜的大葱和炒香的白芝麻,那组合太飞了。
北海道:
北海道:“关键词:味噌”
味噌也是一种我抗拒过,但尝试后再难放下的美好食材。
浓香醇厚的汤头,蕴含了大豆强烈的口感。不同于关东细面,出身寒带的粗犷面条给一碗面的口感加分不少。超级重口味油质丰富的味噌拉面,真的值得在拉面史上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⑻ 日本文化有哪些越详细越好

日本的花道:在四季分明的日本,开放着各种四季不同的鲜花。人们不仅仅把鲜花简单地摘下装饰一番,而且要设法表现一种艺术观念,由此而产生了插花艺术。这种艺术再现了自然风貌,或者将鲜花的素材结构与天、地、人的形态相结合,持这种花道观念的流派很多。

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格斗运动——空手道 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
书道,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佛经,用毛笔抄录经书
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现在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寿司是以生鱼片【刺身(さしみ)】、生虾、生鱼粉等为原料,配以精白米饭、醋、海鲜、辣根等,捏成饭团后食用的一种食物。寿司的种类很多,不下数百种,各地区的寿司也有不同的特点。大多数是先用米饭加醋调制,再包卷鱼、肉、蛋类,加以紫菜或豆皮。吃生鱼寿司时,饮日本绿茶或清酒,别有一番风味。
特色地域 ——今日的电器街秋叶原。秋叶原是日本有名的电器街。今日的秋叶原除了家电及数码产品的销售之外,商务、餐饮等功能也渐渐完善。
秋叶原的前身,是一些聚集在秋叶原车站高架桥下出售电子器件和家电的散商铺。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秋叶原也渐渐转向电脑、手机、因特网相关产品为销售主体。80年代到90年代间,电子产品带动了日本动漫游戏产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游戏动漫周边店进驻秋叶原。
特色地域——女仆咖啡店,宅男的另一个“家”。中古欧洲的女佣服,配上进门时的“欢迎回家主人”这就是就有日本特色的女仆咖啡店。
与传统的咖啡店不同的是,很多客人来这里,不是喝咖啡的。而是来看女仆的。由于日本动漫的宣传,使得无数宅男对“女仆”这一职业产生了无数遐想。单纯的二次元卡通形象,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一句话“我们要看真人!”于是女仆咖啡店就这样诞生了。现在在秋叶原大概有30多家类似这样的店铺。比如很有人气的“MIA”。他们发明了一个卡片游戏来让客人多点饮料(客人点一次饮料便可以进行一次游戏,必须在游戏中获胜才可以和女仆拍照),这种游戏的形式让顾客感到很愉悦有感兴趣,还可以增加店铺的营业收入。
地域特色——世界最高的自立式铁塔。东京塔。东京塔诞生以前,世界上第一高塔是埃菲尔铁塔,但东京铁塔超过它13米,高达333米。该塔肩负着7个电视台、21个电视中转站及广播台的无线袋内发射任务。他的下部为铁塔大楼,一楼为休息厅,二楼是商场,三楼是规模居远东第一的蜡像馆,四楼则是近代科学馆和电视摄影棚。
塔在150米处设有大了望台,249.9米处设有特别了望台,在这里可以俯视全市的风景。在夏季,东京铁塔最旺开放到八点。站在铁塔上,眺望远处的点点灯光点缀着这个繁华的都市,又是另一番风情。
地域特色——地震带来的“美妙的副产品”温泉。日本坐落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这个地质环境使它成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运动最为频繁的地方,也使其境内火山密布,地形崎岖。地壳的碰撞给日本带来伤害之余。也带来了美妙的“副产品”,那就是温泉。
日本利用温泉的历史悠久,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

无论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是多么频繁,相互影响是多么深远,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还是有它的许多特点,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规律。在日本文化(包括性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东亚文化,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的。所以美国哲学家穆尔认为,日本文化是“所有伟大的传统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
这种矛盾与统一首先表现在文化的吸收性和独立性方面。
从历史上看,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国的大唐文化。1868年德川政权崩溃、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进入了“文明开化”时期。在这个时期,日本按照11个世纪前全盘接受中国文化的方法引进西方的文明,并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奠定了基础。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该国的和外国的历史,以及佛教、儒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对日本文化起过作用,日本在变化,但是却从未真正脱离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以上这种情况可以从日本社会的许多现象看出来。现在电视、空调、汽车、电脑、出国度假等已深深地渗入了日本的普通家庭,日本人的生活表面变得无可辨认了。尽管如此,在现代化的帷幕背后仍旧保留了许多属于日本本土文化的东西,从深层分析看,日本仍是一个传统的国家。例如,他们爱吃生冷的食物,比较崇尚原味;喜好素淡的颜色和天然情趣;家族势力、家族意识和集团意识很强;民间信仰和巫术特盛;
女子对男子的温顺和依赖;想发财,能发财,但发了财以后又不知所措;等等。
这种矛盾与统一又表现在文化的输入与输出方面。
日本是个十分重视也十分善于吸收和输入他国文化的民族,从7世纪的“大化革新”大规模地输入大唐文化,到19世纪的“明治维新”大规模地吸收与输入西方文化,都对日本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相比较而言,中国在历史上就不太善于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固然是一种优势,但是如果只注意输出而不重视输入,不重视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不断地发展自己,那么这种优势也会走向反面。
随着日本经济的高度增长,日本向外推销自己文化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而且提出了战略性的口号,那就是曾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所说的“国际化”。在这方面,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据90年代的一份统计资料说,由日本官方机构主持的海外文化交流项目,诸如邀请或派遣学者、留学生,开展大型文化活动等等,每年的经费预算为10亿日元。日本外务省所属的国际交流基金,鼓励、资助的主要是和日本有关的项目,例如国外的日语教育,日本文化和文学着作的研究、翻译和出版,或与此相关的文化活动。政府的这种大投入推销该国文化的举措收效显着。日本的茶道、花道之所以享誉世界,日本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有众多语种质量较好的译本,和这些举措是有密切关系的。
还有一个矛盾统一的方面是日本旧时的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
在日本古代,不论政府如何强调外来文化,可是民间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有所保留。例如,在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年)大力提倡大唐文化的时代,日本所有的文人男子都用汉语写作,但是妇女不这样,结果她们成为日本本土文学的先驱。
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可以在政府准许、控制的许多地区的界线内随心所欲。在那里,男扮女装的演员、男性卖淫者、妓女、木版画家都能取悦于神。江户时代的城市民间文化,尤其在比较繁荣的17世纪,和这个狭小的享乐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作家、音乐家、演员、画家都出入于或活跃于这个受官方蔑视、可是却深为平民所喜爱的“淫荡世界”。暴烈的娱乐和荒诞的色情在官方的严格控制下仍旧成为人们发泄情感的重要手段。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类文化的根本性变化很小,对这个现象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最后,这种矛盾统一又表现在对性的文雅和粗俗方面。
应该认为,总的说来,日本民族是一个文雅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轻柔、温顺、礼貌而且温和”,他们是以“温和的人的感情”而不是以“干巴巴的、生硬的理论思想”来表达他们自己的。和大多数其他民族相比,日本人更受感情的约束。例如,当两个人争论时,西方人往往生气地说:“你难道不明白我说的意思吗?”而如果是日本人,他会将怒火和不悦隐藏在礼貌的面具之下,说道:“你难道不明白我的感情吗?”从总的看来,日本人比较宽容,常常用不同的方式维持表面的和谐,冲突总是被一层温和的、礼貌的面纱所掩盖。
这种文化现象当然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表现在男女的性问题上。在日本男女的性交往过程中,即使是嫖妓,人们也讲究规矩,讲究礼貌,把最粗鄙的性动作用一层文雅的外衣遮盖起来,否则怕被别人看不起,而绝大多数日本人是很要面子的。在这方面,似乎和中国古人所提倡的“温、良、恭、俭、让”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不同的地方是,日本人更重视把这种态度形成一种外在的礼节,而且还存在形成鲜明对比的粗犷、暴烈的一面。

⑼ 日本面食文化与中国面食文化哪个更久远更丰富

中国上下5000年,最早的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个时候就有用石磨加工的面粉做面糊来吃,到了春秋战国之后,慢慢的相对先进点就进行改革,日本才多久的历史。唐朝最兴旺的时候把中国的很多东西走出国门了。只是说日本在我们中国的面条方面也做了较大的改变,使得面食在他们国家也有了一定的历史。

⑽ 日本都有哪些文化

在日本有着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还有相扑,和服等文化。

其文化如下:

一、茶道

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会礼仪。

现代,茶道被用作训练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养礼仪举止,为一般民众所广泛地接受。

日本国内有许多传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不少宾馆也设有茶室,可以轻松地欣赏到茶道的表演。


(10)日本的面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日本文化由来:

从1996年开始中日两国考古学和人类学多次证实日本民族是主要由西伯利亚通古斯人、古代中国汉族、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人和少量的长江下游的吴越人、少量南洋群岛的马来人以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融合而来。

日本文化融合:日本原来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日本语言口音中80%左右是汉语的变音,日本的语言语音主要来源于商周时期到清朝的多时间段多层次的中国汉语方言口音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口音等融合而来, 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的深刻影响。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几千年的历史过程。

参考资料:网络-日本文化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872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281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221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817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95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613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55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310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566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