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经济特点典型的什么模式

日本经济特点典型的什么模式

发布时间: 2022-09-22 07:32:29

‘壹’ 日本主要的经济模式是什么啊 急

日本是天然资源贫乏的国家,这也是日本型经济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如此,日本为了实现现代化,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必须从国外进口各种原材料,加工后出口,并尽可能扩大它们之间的差额。因此,需要积极生产和出口高附加价值商品。外向型、创新型经济方式!
政、劳、资三方战后始终如一,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来源是在受日本的历史、文化等影响而培养出来的日本人的勤奋精神的支配下而发展起来的。勤奋精神是从什么样的宗教、哲学中产生的,这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从支撑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点看来,节俭、勤劳的精神,无论是在东洋还是在西洋,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节俭、勤劳的精神创造了利润(储蓄),利用其再投资又创造出更大的利润。这样无限的循环下去,便造成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飞跃发展。而其中勤奋精神的存在是保证其实现的重要条件。战后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保持了称为世界第一的高储蓄率,正是节俭精神的结果。

‘贰’ 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什么

日本的经济特点是:

1、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

日本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调整发展,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和纺织工业.这些工业的产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2、普通商品价格比较高。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名意为“日出之国”,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有名的岛国,领土由7200多个小岛和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

日本因为国土面积小,国内资源有限,主要依赖进口,导致日本国内的普通商品价格比一般国家高出不少。

3、近几十年经济发展甚是缓慢。

2017年底,日本GDP总量48675美元,是中国的GDP总量的1/3左右,同比增涨率为1.6%,增速缓慢,早在1994年日本GDP总量已达到49070亿美元,可以看出近二十多年日本经济总量没有很大变化。

日本自从上世纪九十代初爆发了泡沫危机之后,GDP增速一直持续低迷,并且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出现了GDP负增长。那么日本经济到底有什么特点和优劣势。

4、容易受其他经济影响。

除了丰富的森林和渔业资源,日本的自然资源贫乏,基本大部分都依赖进口,通过国外进口的自然资源有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等。日本以海港为依托,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主要依靠国际市场。

日本主要出口的产品有汽车、电器、一般机械、化学制品等,主要贸易对象是中国、美国、韩国、德国等国家。日本经济主要依赖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出口成型的工业产品,导致日本的经济受全球经济影响很大,一旦爆发全球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日本经济特点典型的什么模式扩展阅读

日本经济的大致发展:

回顾日本的经济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从“成功”转向“失落”的曲线。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率先复苏,突飞猛进,曾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2010年被中国超越)。

1985年,日本经济进入泡沫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陷入“失落年代”,至今仍未能完全走出来。

1868年~1945年属于明治维新后的崛起阶段。

经过1894年的甲午海战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获得了大量的战争赔款,并从殖民地、半殖民地攫取了大量的资源类产品,成为西方国家中的后起之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56.8%,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但在1929年~1933年的大危机中,日本同样受到巨大打击,工业生产降幅超过35%。

在此背景下,日方开始宣扬对外扩张理论,并走上了扩军备战之路。

从1931年入侵我国东北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再到1941年挑起太平洋战争,日本的战争费用直线上升,国债余额从1930年的62亿日元增加到1945年底的1439亿日元。战争最终拖垮了日本经济,到1945年战争结束,日本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1946年~1985年属于战后经济复兴及高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946年~1955年为战后经济复兴时期。战后,日本在美国占领当局的“间接统治”下,推进了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劳动立法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完成了从战时统治经济向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变,这被称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二次大改革”。

1946年采取的“倾斜生产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方式将经济重建重点放在煤炭、钢铁的扩大生产上,通过两者的循环增产,阶段性地带动其它产业发展。

1951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为日本经济起飞带来了机遇,大量的战争特需使日本工矿业明显活跃起来,经济触底反弹。1951年日本与美国签订《旧金山和约》,宣告美国对日本全面军事占领时期的结束,日本取得主权国家地位。

1953年日本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55年又加入关贸总协定(现为世界贸易组织),以二战战败国身份回归国际社会。到1955年,日本的所有经济指标已全面恢复或超过战前水平。

‘叁’ 日本的经济类型

从所有制的角度看,日本的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市场经济。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看,日本的市场经济属于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从大范围来看,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西欧和北美的市场经济大都属于市场导向型市场经济,具有东亚文化背景的东亚地区的市场经济大都属于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而日本的市场经济则是东亚地区最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

由于两大原因,使日本的市场经济表现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性:一是国内资源的短缺。二战后日本推进大规模的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大量进口原料和能源。日本对海外能源的依赖程度高达87%,美国是20%,英国9.3%,西德57.7%,法国80.3%,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在大量进口中形成对外汇的大量需求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在增加进口的同时,必须增加出口。所以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性,就成为日本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二是二战之后支撑日本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和资本的积累,也需要在引进中进行。这些因素使得日本的市场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很高的开放性。

‘肆’ 日本经济特点是什么

日本的经济特点是:

1、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

日本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调整发展,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和纺织工业.这些工业的产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2、普通商品价格比较高。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名意为“日出之国”,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有名的岛国,领土由7200多个小岛和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

日本因为国土面积小,国内资源有限,主要依赖进口,导致日本国内的普通商品价格比一般国家高出不少。

3、近几十年经济发展甚是缓慢。

2017年底,日本GDP总量48675美元,是中国的GDP总量的1/3左右,同比增涨率为1.6%,增速缓慢,早在1994年日本GDP总量已达到49070亿美元,可以看出近二十多年日本经济总量没有很大变化。

日本自从上世纪九十代初爆发了泡沫危机之后,GDP增速一直持续低迷,并且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出现了GDP负增长。那么日本经济到底有什么特点和优劣势。

4、容易受其他经济影响。

除了丰富的森林和渔业资源,日本的自然资源贫乏,基本大部分都依赖进口,通过国外进口的自然资源有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等。日本以海港为依托,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主要依靠国际市场。

日本主要出口的产品有汽车、电器、一般机械、化学制品等,主要贸易对象是中国、美国、韩国、德国等国家。日本经济主要依赖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出口成型的工业产品,导致日本的经济受全球经济影响很大,一旦爆发全球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伍’ 日本的经济类型为____________。

从所有制的角度看,日本的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市场经济。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看,日本的市场经济属于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从大范围来看,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西欧和北美的市场经济大都属于市场导向型市场经济,具有东亚文化背景的东亚地区的市场经济大都属于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而日本的市场经济则是东亚地区最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

由于两大原因,使日本的市场经济表现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性:一是国内资源的短缺。二战后日本推进大规模的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大量进口原料和能源。日本对海外能源的依赖程度高达87%,美国是20%,英国9.3%,西德57.7%,法国80.3%,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在大量进口中形成对外汇的大量需求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在增加进口的同时,必须增加出口。所以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性,就成为日本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二是二战之后支撑日本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和资本的积累,也需要在引进中进行。这些因素使得日本的市场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很高的开放性。

‘陆’ 日本的经济特点是____

二战以后是制造业迅速发展的经济时代,适应制造业发展成长起来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表现出对制造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优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原因,从深层次上看,实质上是一个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新经济时代的失灵问题。从调整模式的角度进行制度和结构的改革来对应新经济的挑战,不仅是日本面临的问题,也是值得中国经济发展中借鉴的问题。
曾被誉为创造了亚洲奇迹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表现出强大的增长和竞争活力,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一轮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却显得对应迟钝,缺乏竞争活力。在短时间内将成功与失败两面的先后展现,为我们全面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提供了正反两面资料。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亚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在经济模式与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全面的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
一、创造了制造业辉煌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从制度看,市场经济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经济制度,从模式看,同样的市场经济制度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发展模式。同样的制度之所以表现为不同的模式,就在于构成经济制度和经济增长要素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采取了不同的组合。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二战后经过60年代的经济恢复,在80年代的高速增长中,逐渐定型。 从构成经济增长的各要素的关系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有以下一些特征:
1、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看,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
从所有制的角度看,日本的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市场经济。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看,日本的市场经济属于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从大范围来看,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西欧和北美的市场经济大都属于市场导向型市场经济,具有东亚文化背景的东亚地区的市场经济大都属于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而日本的市场经济则是东亚地区最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是亚洲地区最早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二战之后,也是最早以政府导向的市场经济模式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 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向和配置方式具有更大的权利。日本政府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控,主要通过这样一些途径来进行。
一是运用产业政策诱导社会资源向政府调控的领域和方向配置。从战后50年代重点发展纤维等轻工业,到60年代重点发展钢铁和化学工业,从80年代转向重点发展电器机械和汽车业,到90年代发展电子机械和信息产业的选择,每一次产业的转换选择,都是在政府产业政策的诱导下进行的。
二是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保护”关系,保证企业投资和管理符合政府的产业调控的方向。日本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并不是欧美国家那种纯粹的纳税关系。日本政府与企业之间,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指导和保护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一系列政策指导上,还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如在日本存在的“神仙下凡”制度,就是从人际关系方面加强了政府对企业指导。在日本存在着论资排辈年功序列制的官员升迁制度,由于越往高层,其职位越少。为了解决到一定年限需要提升的官员,而没有空缺职位的矛盾,采取了从政府派到企业任职的制度。这种制度就是所谓的“神仙下凡”。大量政府官员“下凡”到企业,从人际关系上强化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三是运用政府计划和财政政策对社会资源进行直接配置。日本政府对社会资源的直接配置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80年代末经济不景气以来,通过发行国债来刺激经济增长。其次就是从50年代开始的每10年制定一次的“国土开发综合计划”。为了解决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推行的国土综合开发计划,是日本政府按照计划对开发地区进行直接投资的计划。尽管这种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的投资,但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具有一定引导作用。
2、从国际与国内市场看, 是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
由于两大原因,使日本的市场经济表现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性:一是国内资源的短缺。二战后日本推进大规模的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大量进口原料和能源。日本对海外能源的依赖程度高达87%,美国是20%,英国9.3%,西德57.7%,法国80.3%,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在大量进口中形成对外汇的大量需求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在增加进口的同时,必须增加出口。所以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性,就成为日本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二是二战之后支撑日本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和资本的积累,也需要在引进中进行。这些因素使得日本的市场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很高的开放性。
从50年代开始,日本就确立了“贸易立国” 的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在60到80年代,日本利用欧美国家和西欧国家进行产业调整的机会,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对外贸易体制,实现了国内市场与国家市场的接轨。不断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根据互补优势原则,确定产业发展重点,不断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日本经济在国家分工体系中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和强大的竞争力。
战后日本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从50年代开始这个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次国际化(1949年~1961年)是以振兴出口和促进产业合理化为目标的国际化。处于战后恢复时期的日本经济,采取了振兴出口,限制进口的国际化政策。
第二次国际化(1960年~1973年)是适应国际经济自由化而进行的。在这一时期,日本经济进一步走向自由化的过程经历了三步。在60年代以前实行的主要是限制外资进入重点产业扶持的政策,通过关税和数量限制来限制进口。第二步是从限制进口走向贸易自由化时期。第三步是从贸易自由化走向资本投资的自由化。
第三次国际化(70年代到90年代)是以解决贸易摩擦政策对应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化。日本的贸易收支自1962年起完全盈余化,70年代后期对欧美的贸易盈余呈现剧增,如何对应贸易摩擦成为日本外贸政策的中心。
3、从宗法关系与市场关系混合中生成的企业制度,是一种团队精神很强的企业制度
在80年代,人们总结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功的经验中,曾将充满团队精神日本企业制度作为主要经验予以研究。高度敬业和充满团队的企业精神是如何形成的,这曾是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日本企业高度敬业的团队精神来自其特有的企业制度。这种企业制度从总体上看,是由两种力量或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宗法依附关系与市场竞争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柒’ 2. 战后日本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特点:
1、战后的民主化改革.
2、企业的积极投资.
3、丰富的优质劳动力.
4、高储蓄率.
5、积极的技术引进.
6、高质量的教育水平.
7、较轻的军费开支.
8、劳资关系、社会及政治上的稳定等
战后的影响:
二战后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然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19 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 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5%。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 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 2位,仅次于美国。西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 期。 1945年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 终于宣告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民族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战争末期,包括惨遭原子弹 袭击的广岛、长崎在内,全国共有119个城市化为废墟,毁于战火的住房达236万栋, 900 万人流离失所。近一半的工业设备、道路、桥梁、港湾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工矿业生产急剧下降,如果以战前1934―1936年平均水平为 100,1945年的工矿业生 产指数仅为60.2,1946年更跌到30.7。1945年农业歉收,大米产量只有常年的六成, 酿成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由于物资极度缺乏,货币发行量激增,通货膨胀日甚一日。

‘捌’ 日本经济特点是什么

日本的经济有一个非常显着的特点就是高附加价值和高附加价值的原始销售。是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政府以资本扶持工业与企业、强大的劳动力、高科技的发展以及较低的军事预算比例(占GDP的1%),帮助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并成为当今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强国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日本的经济特点是生产商、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紧密结合、强大的企业联盟、紧密的团队合作、年功序列制、终身雇用制等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东京证券交易所年交易量在全世界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2006年东京证券交易所总市值达549.7兆日圆,也是世界第二。从制度看,市场经济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经济制度,从模式看,同样的市场经济制度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发展模式。同样的制度之所以表现为不同的模式,就在于构成经济制度和经济增长要素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采取了不同的组合。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二战后经过60年代的经济恢复,在80年代的高速增长中,逐渐定型。一是运用产业政策诱导社会资源向政府调控的领域和方向配置。二是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保护”关系,保证企业投资和管理符合政府的产业调控的方向。三是运用政府计划和财政政策对社会资源进行直接配置。

‘玖’ 日本经济特点是什么

日本经济特点是:

1、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品。

日本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使其经济得到调整和发展。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和纺织工业,其产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2、普通商品价格比较高。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名字的意思是“日出之国”,它位于亚洲的东部,是一个着名的岛国。该领土由7200多个小岛和四个大岛组成,即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总面积为378000平方公里。由于国土面积小,国内资源有限,日本主要依靠进口,导致日本普通商品价格远高于其他国家。

3、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缓慢。

2017年末,日本GDP总量为48675美元,约为中国GDP总量的1/3,同比增长1.6%,增速较慢。早在1994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就达到49070亿美元。可以看出,近二十年来,日本的经济总量变化不大。

4、易受其他经济影响。

除了丰富的森林和渔业资源外,日本自然资源贫乏,大部分依赖进口。从国外进口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铁矿石和铜矿。日本依靠海港进口原材料和出口工业产品,主要依靠国际市场。

5、受全球经济影响。

日本主要出口汽车、电器、通用机械、化工产品等。其主要贸易伙伴是中国、美国、韩国、德国等国家。日本经济主要依赖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出口成型工业产品,这导致日本经济受到全球经济的极大影响。

‘拾’ 日本经济特点是什么

日本经济特点:

1、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调整发展,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和纺织工业,这些工业的产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日本的最大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是主要的工业区;

3、 影响日本工业分布的原因,以海港为依托,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依靠国际市场,是形成日本工业临海分布的主要原因。

服务业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最大比重,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东京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世界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之一。

日本有世界资产最庞大的银行邮储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京证券交易所是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所。

世界贸易组织报告显示,2004和2005年,日本服务贸易出口位居世界第五,2006和2007年上升至第四;2004~2007年各年,日本服务贸易进口均居世界第四位。

2007年,日本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的世界占比分别达到4.2%和5.1%。2008年,日本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国家中排第六位,在亚洲地区排第二位。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国家中排第四位,在亚洲地区排第一位。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872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281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221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817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95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613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55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310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566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