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要手榴弹
Ⅰ 请问二战中日军的手榴弹 为什么拉了保险丝还要敲一下的呢还有日军是否有这样子的部队,类似于特种部队
这是日本人特殊的敲击引信,在保险栓之外再加一个敲击引信能够增加安全系数。我们一般看到的手雷都是挂在身上的,如果在长途徒步行军过程中遇到翻山越岭的地方,地形复杂,士兵之间需要互相帮忙,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小心拉到了手雷保险栓的话,就很容易爆炸
Ⅱ 为什么日本手榴弹总要磕一下
日军91式手榴弹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引信延时在7~8秒。战场上的中国士兵经常拣起尚未爆炸的日军手榴弹投掷回去。这一缺陷直接导致日军将1937年装备部队的改进型97式手榴弹引信时间缩短到4~5秒,比91短的多。
Ⅲ 《八佰》中,为啥将士们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行吗
电影《八佰》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网友说他真实的反映出了当时抗战年代战士们不畏生死保家卫国的英勇身姿。可有一部分人也表示真实事件上的《八佰》并没有影片中描写的那般壮烈,导演这样篡改历史为了票房而强硬增加催情环节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历史的一种不尊重。因此分为两派别的网友在网络上吵的也是不可开交,那么为什么有网友说《八佰》这个电影篡改了历史呢?
甚至于就连全剧的另一个高潮点生起国旗护国旗这一幕都是导演照搬美国的一部电影的,真实情况是四行仓库升起国旗以后日军并没有多大反应就任由国旗在仓库顶端飘来飘去,毕竟作为真实的战场打仗之前一定会分析利弊得失,日军虽然残忍但也没有蠢到那个地步,为了一个仓库做出人员不必要的牺牲,还帮国民党在租借外国人面前表演了一番,这种赔本的买卖他们是不干的。
03
综上所述这部片子只能作为一个商业电影来看,如果把它上升到真实的历史纪录片的话,很显然他真实性不够却又过度放大莫须有的细节,所以是不合适的。
Ⅳ 侵华日军的宝贝掷弹筒,它和迫击炮究竟有何不同
掷弹筒,它和迫击炮的区别就是口径比迫击炮小。
迫击炮只能发射迫击炮弹,但子弹只能发射日本手榴弹。然而,当发射手榴弹时,由于不透气性,当发射手榴弹时,射程仅约200米。迫击炮具有特殊的瞄准设备,弹丸具有流线形的形状,降低了抗风性,并具有尾部,可确保飞行稳定性,并且与弹丸投掷的精度相比具有保证。砂浆具有更多的弹药,重量和功率。他们还从上方攻击目标。砂浆可以穿透覆盖的着火点,以进行永久/半永久性操作。轰炸的优点是重量轻,可以由士兵携带,发射速度快,并且每分钟可以发射30发子弹。由于轨迹曲线的原因,轰炸可用于杀死掩体后面的敌人。
Ⅳ 二战时日本为何要将手榴弹设计成敲击后才能引爆
日本在二战中使用多多种手榴弹,其中91式、97式、99式和10年式手榴弹是最多、最广泛的一种系列手榴弹。这几种手榴弹一脉相传,91式手榴弹的改进版是97式,简化版是99式,引信改进简化版最后就是10年式。

当然,在实际的战斗中,鬼子步兵可以随时随地选择石头或者其他什么硬物去磕引信,但教范严格禁止的是在木板或者木箱上磕引信,因为木头有一定的弹性,有可能使引信无法正常动作。
Ⅵ 百家号日本为何要将手榴弹设计成敲击后才能引爆这是多此一举吗
二战日本的手榴弹同时也是掷弹筒的弹药,所以要设计的敲击后才能引爆。
Ⅶ 为什么二战日本手雷靠撞击目标或物体才爆炸呢这不就是一个大摔炮吗
你说的主要是日本的91式手榴弹,发火的特殊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和掷弹筒的配套,我们一般的手榴弹是拉火延时,很显然是不能用于掷弹筒的,只有日本这样的,磕一下是为了让击针触发延时火药管,这个和我们使用的拉发手榴弹不同
Ⅷ 从天而降的土质大杀器,为何手榴弹成为士兵手中独一无二的神器
因为手榴弹携带方便,重量轻,并且最主要的是手榴弹的杀伤威力巨大。
Ⅸ 日本的掷弹筒有多恐怖,为何被称为日军最得意的武器
掷弹筒实际上是一种简易的迫击炮,可以单兵携带,发射专用的榴弹或是日军的手榴弹,一个重要的好处是不占编制类似现在的火箭筒,而迫击炮是占编制的也没那么轻便。人投掷手榴弹最远也就几十米,战斗中可能也就只能扔个十几米,可掷弹筒可以射到最远300米的距离,在熟练的士兵手中准确度也很高,如果敌军的机枪持续射击不转移基本都会被这玩意照顾到,对付简易一些工事类的目标也威力足够。这东西日军的敌人都喜欢,国共两军都大量仿制掷弹筒,美军后来的专用榴弹发射器(美军之前的榴弹主要是枪榴弹,用春田步枪或是M1加兰德步枪用空包弹发射)也是受日军启发。
Ⅹ 真实的抗日战争里面的日本士兵真的用过手榴弹吗
用过是肯定的。
日军装备是卵型手雷。
但是战场上,不排除有部分日军使用缴获武器。在日军个人的回忆录里,有时会看到这样的记录。亮剑里的意大利炮,也是倒了几次手的。
尤其是后期,武器弹药不足,甚至有全部装备缴获国械装备的日军。
前期,日军武器弹药充足的时候,缴获的武器弹药通常装备伪军。所以,亮剑里那个情况,可能性是有,但真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