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人胆子为什么还那么大

日本人胆子为什么还那么大

发布时间: 2022-09-18 18:03:44

A. 一个日本为什么有胆量侵略比他自己大数几十倍的中国呢

日本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世界工业强国之一。从1931年到1937年,日本经济在世界上可谓是一枝独秀,工业增长速度年均9.9%。1937年,日本工业总产值近6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总值的80%。1937年,日本的武器生产能力达到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余辆,造船能力为40余万吨,造舰能力为5万吨。而中国是飞机基本上没有生产能力,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没有生产能力,仅能生产少量小型舰艇,可是主要部件和原材料必须依赖进口。1937的中国,只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

7.7事变前,现代工业仅仅占中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而且这还包括相当数量的外资企业的产值在内,工业总产值不过13.6亿美元,不到日本的1/4,而中国人口却大约是日本的五倍。在重要的战略资源方面,7.7事变前,中国的钢产量是4万吨,而日本是580万吨,仅为日本的1/145;中国石油年产量为1.31万吨,日本为169万吨,只有日本的1/129;中国铜年产量为0.07万吨,日本为8.7万吨,是日本的1/121。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工业与日本相比,居于绝对劣势。

就空中和海上力量而言,战争全面爆发时,中国能够参加战斗的飞机只有223架,而七七事变时日本陆军航空兵团共有作战飞机大约960架,海军陆基和舰载作战飞机共640架。卢沟桥事变前,中国实际作战舰艇只有60余艘,排水量共约6万余吨,且不说多为超龄旧军舰,仅仅就排水量而言,也只有日本海军的1/20。中国最大的巡洋舰海圻号还是1896年从英国购买的。当时日本的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可正是这个中国,在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之前,独自跟日本鏖战了四年多。

B. 胆子真的很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目的何在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石油等战略资源。1939年5月至9月,日本按计划,向位于中蒙边境海拉尔以南200公里的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试探性战略进攻。

双方动用了数十万精锐部队和先进军事装备,在杂草丛生、沙丘连绵起伏的荒原上进行了一场长达4个多月激烈的交锋。日本由于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

“北上”吃了败仗后,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的梦想化为泡影,就掉头策划“南下”,夺取更大的战争资源(石油)等,以便日后吞并世界储备后继资源。

南洋,当时有英国,荷兰,美国的殖民地,这就给日本南下的计划增加了困难。同时由于日美两国奉行完全对立的东亚政策,日美在东亚必然发生利益碰撞。

1940年春夏南进论在日本有过两次高涨。从1940年春夏南进论的初次高涨到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其间一年有半。

日本迟迟不敢对美开战,多次取消或推迟南进的预定时间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打乱了日军的侵略部署,迫使日本法西斯不得不多次推迟南进时间。加上石油短缺,不惜冒险一掷,炸掉美国珍珠港。

日本从1941年中就开始向东南亚的扩张,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满,为了给日军一点警戒,美国冻结了对日的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石油,日军的战争机器就无法运转,舰艇抛锚,等于无法继续侵略,为了确保正常侵略,掠夺石油,日军决定冒险一掷。

(2)日本人胆子为什么还那么大扩展阅读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中英两国已经意识到缅甸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和受到日本进攻的可能性,开始筹划共同防御计划,于1941年12月23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

但是英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则以中英“形式上的结盟就足以保证缅甸的安全”为由拒绝中国军队入缅布防,直到1942年2月,英国才意识到单凭自己力量无法保证缅甸的安全,要求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面对日本步步紧逼的侵略态势,美英两国对日本采取了相应的经济制裁措施。美国于1940年7月26日宣布对日本实行“道义禁运”、“出口许可证”、“经济禁运”等措施,在日本进驻印度支那后又对日本实行废钢铁出口许可证制度,英国也于10月18日重新开放了滇缅公路,开始输运援华物资。

1941年7月28日,美、英冻结了日本在美、英的资本,这是“自1931年日本开始侵略扩张以来两国第一次对日本的侵略行径采取的抵制措施,是两国第一次的协调行动”。但从这些制裁中美英仍不愿意过分地刺激日本,特别是未对石油实行禁运。

1940年7月26日~1941年1月15日,美国向日本签署了700万桶的石油输出许可证,其中有300万桶石油已经输入日本,占1936~1939年出口平均率1/3的数量。直到1941年8月1日,美国才宣布对日实行石油禁运,9月美英两国才停止了与日本的所有贸易。

C. 日本人为什么那么坏还有人有胆量去日本

孤注一掷的日本岛国战略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时,以其几十年的精心策划和倾国之兵,先后攻陷了中国的东北、华北、北平和南京,但中国没有被击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有广袤的领土,尤其是中国辽阔的腹地为中国军队的回旋提供了巨大的舞台。而且中国不仅腹地广阔,还有众多险要的地形可以据守。 与中国辽阔的腹地相比,日本则几乎没有什么腹地可言。日本是一个狭长的有四个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的岛国。任何一个陆地离海洋的直线距离都不超过60公里,几乎相当于一个远程大炮的射程。
日本人的悲哀就在于上帝给了它大国的人口和充当大国的强烈民族意志,但没有赋予它大国的领土。
日本的自然资源乏善可陈,山地太多,平原太少,火山太多,矿藏太少,还有频繁光顾的台风和地震。在日本,最长的河流才300公里,而在中国,随便哪条溪流也比这个长。可以想象,日本列岛在战略上如何受制于其狭长浅陋的地理环境。{22}
日本的情况与英国很相似。但是英国人通过“地理大发现”,通过一批探险家把多余的人口移民到了广阔的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地,改变了人地矛盾过于尖锐的状况。但日本人却选择了向邻国要土地和资源这条道路。
自然环境必然影响国民意识。所谓“岛国根性”,最主要的就是“危机意识”和“侵略意识”,危机意识催发了侵略意识,侵略失败加剧了国家危机。时刻萦绕在日本人心头的危机意识,已经成为这个岛国国民的潜意识,日本人的好战,也源于此。
中国人口众多,但人均资源除淡水等项目外,比日本要好一些。而且中国有近300万海里的海洋资源未曾得到很好的使用,广阔的西部地区仍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与资源节约已经接近极限的日本相比,中国人的只要执行严格的节约方针,资源危机是可以缓解的。
据媒体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布鲁斯·阿伯茨博士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曾指出:经过了2004年末的印尼大地震,亚洲—太平洋板块正在变得越发脆弱,地震和海啸也将越发活跃。尤其是亚洲东部的日本列岛已经处在了一个随时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那海沟(平均深度8000米,距离日本列岛最近处不过200公里),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日本列岛一线扩张。这次大地震后,科学家观测到海沟又进一步加快了东扩的步伐。处在太平洋和亚洲两大板块交界的日本列岛无疑已经身处在这个世界上最深的漏斗的边缘!如果遇到一两次印尼一样的海底地震的话,很可能除了南部的琉球群岛以外,日本列岛都将面临灭顶之灾,滑入大海沟。
这样的恐怖预言对日本人来说,等于是灭顶之灾。虽然这样的预言在日本已经流行过若干个不同的版本,但对日本人来说,敦促其政府多与邻结好、少与邻结怨仍然是必要的。
当前的日本人的财富积累已经接近极限,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简直难于上青天。日本遭遇十几年来的持续经济不景气,固然有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因素,也是日本经济盛极而衰的必然反映。且国际油价持续飙升,主要工业资源价格上涨,对日本经济复苏都带来种种不祥之兆。
当前的日本的形势,颇与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日本经济危机相似。日本人依靠侵占中国东北和发动对华战争摆脱了经济危机。而今之计,急于摆脱经济困难的日本人,会不会故伎重演呢?
岛国环境诞生的岛国根性,使日本人中产生了一种过分强烈的自我认同感。这就使得日本人断然决然把人类分成“我们”和“他们”两类,除了日本人,就是非日本人。这是一种现代岛国部落心态。即使日本人从中国和西方引进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艺术和宗教形态,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日本人的这种心态。
这种内外有别的观念虽然有利于形成日本民族最纯净的单一性,催生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但这种性格发挥到了极至,也会养成孤傲、冷漠和自私的民族性格。从本质上讲,岛国根性就是一种不愿意对世界和别的国家负责的狭隘的小集团主义。
正是因为一个比较孤立的地理位置,日本人在1945年之前从来没有被别的民族武装征服过。这与世界上其他主要民族相比,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强大的蒙古兵团在日本海峡折戟沉沙,更是强化了日本人自以为不可战胜的意识。文化学家阮炜指出:“这种情形的一个严重后果,是日本人那种只能胜不能败、只能赢不能输的民族心态。或许这种心态导致了日本教科书上所称日本军人的英勇,这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是优点。在很大程度上,日本正是凭借这种民族性格才取得经济成功的。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这又是一个严重的缺点。”
日本人的这种只能胜不能败的民族性格,使日本民族缺乏一种深刻的宏观思维,更缺乏一种以柔克刚的政治智慧。往往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只知道赢利,不知道人和,只知道本集团利益,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太平洋战争快结束时,日本人战败的形势已经很清楚了,但日本军部依然强令冲绳岛上的士兵负隅顽抗。日本人继续实行“一亿玉碎”和“本土决战”。这是美国人决定使用原子弹的直接原因。因为不这么做,美军的伤亡将很惨重。
日本人的只能胜不能败的刚硬心态几乎招致了灭族之祸。
在国际关系中,日本人的这种心态也是日本人采取孤傲、冷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外国人心目中,日本人在与其他民族打交道时循规蹈矩、冷漠生硬。相形之下,中国人和朝鲜人倒是热情洋溢,活泼开朗。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日本人虽然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却难以与邻居相处。日本民族的经济成就虽然被世界所羡慕,但日本人却很难获得其他民族的爱戴和尊敬。
就经济实力而言,日本人完全能充当一个世界领导者,但坚持其岛国心态,则很难发挥其政治影响力。如果日本人固执地要在亚洲取胜,其扩张的能量倒是不能低估的。

D. 二战日军为什么这么猛 胆子这么大

与日本这种民族文化有很大关系,他们是尚武情节严重的一个民族。所以他们猛,但也笨。所以他们胆子大。但也瓜!

E. 日本人为什么自大日本

日本人自身膨胀意识强,因为国土面积小而自尊心作祟总是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日本。

F. 日本为什么胆子那么大,到处打仗

日本在古代周围邻居基本就是虾夷(阿伊努人)、高丽、琉球和中国,只要中国的王朝衰弱或者顾不上管它,当然可以在身边拣个软柿子捏捏,常能捞点儿便宜,胆子逐渐就大了。丰臣秀吉那会儿就有干掉大明朝的野心了。到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变强了,击败了大清,占了台湾,英美等国又扶植它对付俄国和德国,日俄战争、日德战争它都赢了,一次世界大战混了个战胜国,就更不知道姓什么了。它发现西方列强在东亚这边驻军不多,就觉得自己撞大运了,于是不断侵略中国,后来胆子太大,狂到要称霸世界,对自己的英美干爹也翻脸动刀了。

G. 为什么日本人野心那么大

从宏观历史来讲作为太平洋岛国,物质资源匮乏再加上历史上的原因(得罪了很多人,被很多人算过账)使其民族性十分的极端(文明发展需要相对安定的环境,而这对于历史上的日本来讲很奢侈。),再加上物质资源匮乏所以十分的具备侵略性(人饿了就会想抢东西吃嘛)。【关于日本民族性推荐近代的露丝·本尼迪克特所着写的《菊与刀》

从近期来看,由于历史原因(二战战败和80年代泡沫经济国家全力被美国阉割和改造)所以整体趋向于民粹,在加上最近生活不如意(大家都懂的),所以右派很有市场,所以就这样了=-=

H. 日本人为什么野心大

因为日本资源匮乏,有忧患意识,为了国家民族的发展,就必须求生存。看到西方列强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发愤图强进行改革。但是在取得成绩后,又陷入了自大和狂妄。这和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有关系,容易极端。

I. 在二战时期日本的胆子真大,最后竟然想连美国也敢打

我们从两国的综合国力来分析,便可知道日本这个岛国与美国这种大国的劣势在哪里了:

1、战争潜力:由于国家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全国的富余劳动力都充实到军队及相关行业当中,日本国民经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显得空前“繁荣”, 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与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依然‘疲软’。但尽管如此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现在,日本与中国的对立又出现了,而一部分日本人也同二战时期那样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如果开战日本一定能够战胜中国,这是极其可笑的。我认为,一旦开战,日本必将在地球上消亡

J. 二战中的日本为何在攻打中国后又有胆量发起太平洋战争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先倾全国之力灭亡中国,反而分散兵力,开辟太平洋战场?是因为他们以为中国已是囊中之物吗?

关于这件事,导致日美开战的当事人之一佐藤贤了有过非常精辟的解释:

“欧洲战事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情势,想要解决中国问题,就要从全球的角度考虑。希特勒已经在着手解决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我们再不动手就错过机会了。”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被X股票套牢了100万,但是我已经看准了Y股票会疯长,你再借我100万,不仅能把损失补回来,而且还有赚。



这就可以解释二战前日本陆军和海军态度的差异,打南洋是为了石油和橡胶,海军应该是最上心的,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陆军拉着海军开战。这是因为海军和陆军的指挥体系不同,陆军一个参谋就能拐走一个师团,海军参谋调不动舰队,退一万步讲,就算你买通整个舰队司令部,带着人出去打赢了,回来联合舰队绝对要跟你算账。海军是集团作战,资源统一调动,没有小聪明的施展空间。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87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28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2218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82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96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616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558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3103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570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