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电子芯片为什么不行了

日本电子芯片为什么不行了

发布时间: 2022-09-18 00:08:56

Ⅰ 为什么突然之间,全球的芯片都开始缺货了

2021年春天刚刚开始,芯片缺货的消息就开始频繁出现,消费者非常疑惑:为什么好端端的芯片,突然说缺货就缺货了呢?

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历史 ,宏观视角来看就是一部资本主义扩张发展的 历史 。

半导体行业兴起于二战之后的美苏争霸,太空竞赛背景下美国开始大面积发展军民产业融合,国家公开招标,企业来提供设备,因此出现了仙童半导体、IBM、惠普、施乐等上世纪70年代的电子巨头,并且围绕全球顶级的理工院校斯坦福大学建设了人才和企业一体化的“硅谷”。

同样是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为了全球利益,在太平洋地区开始扶持日本和韩国,以及台湾在内的地区经济,将自己本身污染严重的电子制造产业逐渐转移到这些国家,于是才有了日韩台湾等地区电子产业的崛起。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站稳世界霸主地位,开始使用军事力量和经济手段在全球搜刮财富,这样导致美国本土制造业逐渐空虚,德州仪器等老牌美国半导体企业倒闭,整个领域的制造加工反而被日韩等国超越。

这就是如今半导体产业的垄断局面,在7nm以及5nm两个最先进制程的芯片加工,只有韩国的三星电子和台湾的台积电可以做到大批量出货,原料生产也掌握在日本手中。 全球如此巨大的芯片需求量,却只有两家企业能够代工生产,供不应求的状态自然就出现了。

2019年步入5G时代,大量的智能硬件等消费品需要性能更加强劲的高端芯片。

目前各大手机厂商发布的中高端5G手机,都需要7nm或5nm的芯片,每年出货量接近10亿台,都需要三星和台积电来消化。

智能手机之外,各种数码硬件产品,例如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无线耳机、PS 游戏 机,甚至是虚拟货币大火后的GPU显卡,智能 汽车 上的MCU控制芯片,无人机上的飞控芯片,都需要最先进的制程来支撑其庞大的运算需求。

同时还有疫情和国际贸易冲突导致的恐慌,厂商怕受到影响,只能够加紧时间下订单备货,以便出现意外情况,比如说2020年华为一口气就从台积电订购了整个2021年的需求量,台积电加班加点生产在2020年9月份制裁生效之前交付给华为。

从2019年开始,到现在不断出现的需求井喷,加上疫情导致的全球停产罢工,芯片原料供应紧缺,也导致了这一次芯片全球缺货的大问题。

这样的全球芯片缺货现象会持续多久呢?目前给到的时间大概是2-3年。

从研发的角度来说, 中国目前已经正式将芯片制造提升到国家战略,但是即便目前开足马力研发,落后2-3代技术的局面也不是段时间能够解决的事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高端芯片还是只能够由台积电和三星提供。

从制造的角度来说, 台积电已经开始规划6400亿的投资建厂,来解决目前芯片紧缺的问题。但是芯片加工厂的建造难度远大于普通的生产厂房,预计也是需要2-3年时间才能够建成投产,来缓解芯片紧缺的问题。

从生产的角度来说, 企业也是要赚钱的,当然首先会选择利润最大,需求量最大,风险最小的芯片来生产,比如说手机芯片和 汽车 芯片相比,当然手机芯片的需求量大,而且出现问题后果最小。

因此芯片紧缺,是资本自己制造出来的麻烦,最终却砸中了自己的脚。

Ⅱ 日本地震加剧全球汽车芯片短缺潮

是的,2月17日消息,日本强震的影响仍在持续,据悉,丰田汽车在16日表示,受到日本东北部地震影响位于日本的14条生产线将暂停生产,部分丰田供应商受到此次地震影响。这意味着丰田在日本的一半生产线短期会受到波及。

此外,受到日本此次地震影响,短期内全球汽车芯片短缺潮还会加剧。据央视16日报道,全球车载芯片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位的日本瑞萨电子,在与福岛县相邻的茨城县境内有一家主力工厂,受地震影响一度停电。

为了确认无尘车间内的生产设备和芯片产品是否完好无损,瑞萨电子暂停了这家工厂的生产线。最新消息显示,瑞萨电子目前已重启该工厂生产,但产能完全恢复到地震前预计需要一周左右,这一状况可能使目前日本车企面临的芯片荒雪上加霜。

(2)日本电子芯片为什么不行了扩展阅读:

日本曾经地震也造成芯片供应链断链

其实,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也发生过大地震。地震后造成供应链断链,这使得所有汽车制造商在销售方面都萎靡不振,特别是丰田低迷的销售尤为显着。

造成这种萧条的最主要原因是位于茨城县的瑞萨的那珂工厂直接受灾,生产半导体的洁净室残破不堪,几百台生产设备全部出现故障。那次地震使得车载半导体(微控制器)全部停产,导致一直从那珂工厂采购微控制器的丰田等汽车制造商也陷入生产停滞的状况。

Ⅲ 日本电子产业是不是不行了

说起日本的电子产业,想必在全世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曾经的日本在电子立国的指导下,在电子领域创造了数不清的世界第一。但是想必大家也都注意到了,最近十几年,日本的电子产业大大的衰落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能看到的家用电子产品当中,无论是电脑电视还是手机播放器。长江垄断一切的日本制造,好像已经变得默默无闻了,在有些领域甚至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你想过这背后的原因吗?可能有些朋友会说,咱们所使用的电子产品背后的元器件很多都是日本制造的,很多很多的核心部件和专利都掌握在日本公司手里,人家还是辉煌依旧,因为这种声音太强了,所以我觉得咱们首先应该统一一下认识,那就是日本电子产业的衰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日本电子产业处于最辉煌的时候,这些核心部件也都是日本制造的,这点没有变过,而且当时的电子产品,日本制造零部件的比例,比现在还要高得多,为什么日本厂商在这十多年里却退出了成品制造领域,甘愿把自己沦落到如今的零部件供应商的位置上的。
那么在技术上积累如此深厚的日本电子企业,为什么会衰落呢?如果从人身上找原因的话,那就是因为匠人精神过了度,叫人精神,最让人称赞的就是对于细节的重视,叫人家算过了度,就是人们沉迷于细节而忽视的方向,就拿电视机为例,日本制造的电视机,无论是分辨率还是清晰度,都是世界顶尖水平,但是就是在日本仍然在,苦心钻研电视剧画面清晰度的时候,美国人却从大方向上看到了当画质达到了一定程度后,消费者的注意力,会逐渐的转向内容的数字化和丰富化,多样化,最终的结果是美国厂商在数字化领域的崛起,而日本从世界电视机领域的垄断者,沦落到成为不为人所知的专门卖电视机液晶面板的零部件供应商。

Ⅳ 日本瑞萨12寸芯片生产线因火灾停产,芯片短缺问题该如何解决

大家知道芯片这个东西不管在哪个设备上都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零部件,它可以说是很多零件的心脏,也可以说是大脑。手机、汽车等行业都需要芯片,如果芯片的生产供应出现问题,那么世界的工业都会受到影响,这可以说是毫不夸张的。这两年可以说是流年不利,对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一样,新冠疫情的爆发波及了很多的国家,很多国家的经济都遭受到了打击。而受新冠疫情打击最严重的国家是美国。

芯片短缺的问题看来要存在一段时间了,但是我觉得我国可以积极的和美国方面进行谈判,同时加速我们对芯片方面的自主研究制造,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能够生产全类目产品,如果在一些方面被放松限制,相信我的芯片是能够为一些行业提供产能的。希望我国的芯片产业能够越做越好。

Ⅳ 日本五大车企缺芯减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因为日本的芯片零部件供应厂商都纷纷停产减产,并且提升价格导致了日本五大车企缺芯减产这样局面的产生。因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很多地区的人民都不能很快的复工复产。而日本的车型供应厂商主要是位于美国和欧洲地区。他们因为疫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芯片工场想要像往常一样的正常生产是非常的困难的。

可是让日企没有想到的是芯片在如此短缺的情况下,那些芯片厂商却趁火打劫,在这个时间内提高芯片的价格让日企也表示非常的头痛,他们在价格议论方面也有很大的摩擦。那些芯片制造厂商因为在现在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发现像手机那种电子产品的还是非常大的,所以他们就把重点转移到了制造电子消费品的芯片上来,而相对于车的芯片不是非常的重视。所以在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日企也不可避免得面临缺少芯片这个局面。

Ⅵ 车用芯片雪上加霜,日本瑞萨12寸芯片因火灾停产,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车用芯片雪上加霜,日本瑞萨12寸芯片因火灾停产,起火的原因是由于设备的外壳和电镀槽的耐热性相对较低,从而设备因过电流而导致着火。

一:日本瑞萨火灾

3月19日知名日本汽车半导体供应商瑞萨电子位于茨城县的NAKA工厂于当日凌晨发生火灾,火灾被扑灭之后瑞萨电子表明火灾原因是由电镀设备故障引起的,由于设备的外壳和电镀槽的耐热性相对较低,从而设备因过电流而导致着火。瑞萨电子的负责人称发生火灾的300毫米直径晶圆工厂中,三分之二的芯片产品属于汽车芯片,此次发生火灾导致公司的半导体产品库存非常紧缺,公司正和汽车客户寻找各种办法,减少这一次工厂停产给汽车行业带来的损失,此次火灾过后公司计划在一个月内恢复生产,一个月停产可能会带来170亿日元(10.18亿人民币)的损失。

Ⅶ 日本芯片产业真的没落了吗

没落不未落用事实可证明,当日本芯片或芯片产业交投清淡时才是未落之日。

Ⅷ 本田日本工厂传8月将减产,芯片短缺是否已成定局

通过日方媒体的报道,因为技术芯片持续性短缺,加上上海封城导致物流停摆的影响,让本田日本工厂在8月上旬将会持续进行减产和之前5月制定的相关计划,相比减产的规模将会超过三成,同样这也会导致本田轿车的时间拉长,通过当地的媒体可以得知铃木式的工厂在4月份时的产量则已经削减了一半,扩大了此前宣布的1/3减产规模,这就是由于持续的半导体短缺和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确定性,所以导致物流和零部件延迟抵达,原本以为会在5月份正常恢复运行,但随之由于疫情的原因,芯片的供应明显不足,如今只能不断减产,来维持工厂运行。

Ⅸ 美国的刀:30年前的日本芯片已经挨过,萧条至今

9月15号华为麒麟系列高端芯片,包括全新的麒麟9000,在售的麒麟990或都将迎来断供。这意味着接下来即将发布的全新旗舰,Mate40系列手机不仅产能有限,而且将会是麒麟系列芯片的绝版手机。华为手机或将退回联发科时代。

而这样的结果,原因已经人尽皆知,美国的疯狂制裁,遏制华为这类中国半导体企业。就是为了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天花板高度,你可以做得比别人好 但是你不能超过我,归根到底就是钱。

目前中国每年的半导体产品进口额,已超过三千亿美元。贸易逆差超两千亿美元。这样的逆差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我们每年要给半导体全球产业链上的国家,贡献两千多亿美元,两千亿美元的外汇又是什么概念,我们每年的原油进口额不到两千亿美元。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全面扩大,半导体产品进口已经悄无声息地成为进口商品第一大项目。如果我们在半导体上取得突破,某些人不仅会失去全球最大的客户,还会被自己的客户抢去饭碗,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逆差,我们更要下定决心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

目前旧版的EDA软件还能用,各种公版芯片架构也还没被限制授权。华为芯片设计水平依然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麒麟9000芯片制程已经缩小到5纳米级别。能够媲美苹果旗舰芯片。其实,看美国人有多紧张,就能知道今天的华为有多出色。目前被抓住咽喉的是如何把设计变成产品,至于为什么说是目前,不言而喻,EDA设计软件停更 架构限制授权,都会成为美国接下来的限制工具。目前美国砍向华为的大刀是让华为喘不过气来的荷兰阿斯麦尔EUV光刻机。我们不生产芯片,我们只是光刻机制造商。这是一家一年卖222套机器,净利润就有14.67亿欧元的光刻机垄断企业。

阿斯麦尔也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提供7纳米及以下制程的企业,为什么这么牛X的企业不在法国,不在美国。而是在一个以发达农业着称。全球工作时间最短的荷兰。

1984年阿斯麦尔和飞利浦合资成立阿斯麦尔,后来阿斯麦尔买下了飞利浦的股份,成为阿斯麦尔独资公司。成立之初只有31名员工,那时候的光刻机还是日本和美国企业的天下。

一直到2007年,阿斯麦尔都没办法在尼康面前抬起头,直到台积电的工程师林本坚提出浸润式光刻机。阿斯麦尔翻身的日子来了。日美没有光刻机公司愿意和台积电联合研发浸润式光刻机。阿斯麦尔决定赌一把,和台积电合作,最终成功实现了132纳米的芯片工艺。一把把尼康甩在身后,阿斯麦尔的EUV光刻机迅速走红。台积电、英特尔年年砸钱抢着要,荷兰只是阿斯麦尔的注册地背后是整个欧洲和美国的支持。德国工业的蔡司镜头,Cymer的光源技术,HMI的电子束检测设备等。阿斯麦尔自然也受到美国的监管和扶持,也正是因为荷兰实力较弱,把阿斯麦尔放在荷兰让美国人很放心。

两年前我们好说歹说,为荷兰送去天价的贸易订单,换来阿斯麦尔2019年向中芯国际,交付两台极紫外EUV光刻机,但是这两台光刻机目前来看已经是化为泡影。等到若干年后阿斯麦尔履行合同已经是老旧产品,人类文明发展到如今,一块芯片是目前人类文明最为顶尖的体现,一台顶级光刻机是比航母战斗群还要致命的国之重器。

美国人自然要牢牢抓着光刻机,美国掌握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话语权这点不奇怪。要分析的是美国为什么会掌握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话语权,向来在 科技 领域藐视美国的日本,为什么突然显得无声无息。

早在1946年,世界第一块PN结型晶体管在美国人威廉·肖克利的手中诞生。1960世界第一块硅集成电路在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出现。标志着半导体产业进入“硅”时代。彼时的日本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完全看不出是首都被炸得满目疮痍。两个城市挨过原子弹的国家,战后的日本人什么都想做 也什么都能做。对于半导体而言,日本人志在必得。

1955年,索尼成立仅十年,开始涉足半导体产业,用来制造收音机。日本企业纷纷加入生产,大量爆款收音机涌入美国。十年后的1959年,一年内日本就制造了8600万个晶体管直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晶体管生产国,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日本又在一个行业超越了老大哥三菱、京都电气等也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在美国技术的基础上 涉足半导体产业,这种上下一心通力合作的单一民族国家,不可谓不可怕。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经济衰退,欧美家庭加不起油也买不起电脑,半导体产业衰退。日本人的卡西欧计算器遭遇了滑铁卢。美国人又研发出了更先进的 IC集成电路。日本人就从危机中看到了机会,日本迅速落实DRAM制法革新,日本政府出资320亿日元。民间企业抱团出资400亿日元。差不多有2.36亿美元 这是70年代,日本VLSI 技术研究所由此成立,专攻电子计算机领域。日本最终实现了DRAM的全国产化,DRAM这个东西很常见,也就是现在计算机上的内存条,是一种作为存储功能的半导体元件。而这时候的中国,选择了解决温饱加强国防 科技 为优先的道路。

日本人没炸出核弹,却炸出了一个半导体。日本继续投入研发在半导体的道路上迅速超越了美国。SUMCO、京瓷、东京电子等很多现在耳熟能详的日本企业在当年都是日本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功勋企业,而在最关键的光刻机领域,日本也实现了国产化。尼康光刻机誉满全球。没错,早期的世界光刻机霸主是尼康。

1985年日本半导体市场占有率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占有率达53%,美国仅37%,拿得出手的公司只有德州仪器、因特尔、摩托罗拉,此时欧共体占12%。主要由飞利浦的阿斯麦尔贡献,当年谁也没想到这家阿斯麦尔才是最后的赢家。说个题外话,这一年的韩国也有1%的市场份额。总之,全球半导体产业已经由美国转移到日本。而且日本半导体已经强大到难以想象,用形容美国的词来说,就是一超多强。

除了战后美国要扶持日本,更因为日本自己就是一个DRAM大市场。仅 汽车 产业一块 每年就有源源不断的订单,而美国的半导体订单更多的是来自军方,其实看很多产业 美国和日本都是亦敌亦友的存在,不过是兄弟又能怎么样,本来是我吃肉你喝汤,现在把我的肉都吞了。

在PC还没普及的年代,全世界已经知道未来的工业引擎一定会从内燃机转移到半导体芯片上。正好赶上80年代国际局势缓和,日本在远东的政治作用下降,美日之间的贸易问题反而浮出水面。

仅在1985年,日本就给美国送去了497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美国人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已经不想忍了,美日半导体战争爆发,今天在中兴、华为身上发生的。在上个世纪的日本已经上演过。

第一波被针对的日本企业是三菱和日立,FBI假扮成IBM的员工,把10卷包含商业机密的文件,主动发给日立公司高级工程师林贤治。这位不幸的工程就这么上钩了。

1931年的南满铁路路轨和1937年的卢沟桥。日本人也是同样的手段 现在自己也要挨炮了,日本企业窃取美国技术的新闻迅速传开,日本威胁论也在美国大行其道。

1989年美国人最喜欢做的民意调查显示,68%的美国人认为日本是最大的敌人。第一次美日半导体谈判,美国要求没多的半导体,在日本的市场提升到20%~30%。建立价格监督机制。终止第三国倾销。加上一份《广场协定》和房地产增值,日本陷入经济泡沫。没办法,如果不让美国芯片进入日本市场,老大哥的各种的制裁让你不得安生,就不给你国防扶持。

1986年7月31日日本人签下了条约,但是美国半导体企业还是不争气,老爹都这样铺路了 市场份额还是不及日本企业。日本给美国制造的贸易逆差扩大到了586亿美元,美国人软硬兼施,先是在二战后第一次向日本低头,肯定日本半导体行业主动涨价。

1987年东芝事件被曝光,美国趁着东芝私自给苏联出口大型铣床为由,对东芝好一顿胖揍 目的自然是要打压东芝的半导体生产,1989年再次和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

但是日本的半导体产业真的是小强完全打不死。美国人准备开始搞第三次《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这一回美国人开始玩起了套路,开始扶持韩国来和日本竞争,这时候全球通讯技术刚好进入1G时代。三星和现在的韩国车一样,凭借性价比出击市场,而日本企业还在走品质路线,所以吃了不少亏。美国帮助三星拿下东芝的半导体生产线 从日本企业挖人。美国对日本进口的半导体产品征税100%,对韩国半导体产品只征收象征性的0.74%,做到这一步 第三次《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没有签署。因为美国的预期已经达到了。

韩国人也真不是吃素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星迅速崛起,形成了全球半导体产业以美日韩三国鼎立的局面。

时间到了1995年,死扛了十余年的日本半导体企业终于喘不过气。NEC(第一)、东芝(第二)、日立制作所(第三)、富士通(第八)、三菱电机(第九)这个排名是199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企业排名。日本企业交出的成绩单,也是最后的光辉时刻。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日本半导体市场不仅被美国超越,还被韩国超越。全球半导体产业从日本转移到韩国,韩国还超越了美国,仅仅靠三星一家公司,而三星为什么能活到现在。

作为韩国最大的财阀,三星的股本有多少是美资,心知肚明,20世纪的最后一年,日本还能喘息的几家半导体企业联合成立Elpida,也就是尔必达。这个尔必达注定是个南明政权。美国人没有手下留情,继续出击,2012年尔必达宣布破产。

日本企业全面退出DRAM的全球竞争,尼康光刻机也在2007年败下阵来,日本半导体行业进入萧条期。回顾日本半导体产业成长的近半个世纪时间,政府牵头避免企业间重复研发,敏锐的嗅觉,超高的良品率,都是日本半导体辉煌的原因。失败的原因也很明显,除了来自老大哥的压力 日本也有自己的内因。

90年代末期,日本半导体公司就没有预期到PC时代的全面普及。在电脑芯片领域完全败下阵来,更别说在现在的智能手机时代分一杯羹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的日本半导体产业,还能老老实实为全球提供硅片、溅射靶材、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每年依然赚的满满当当,而美国重新回到半导体产业的头把交椅,整个行业一直拿捏得死死的。

日本半导体产业当年挨打的 历史 ,和今天的华为如出一辙,还有中兴的前车之鉴,证明了一只狼,就算是已经吃饱的狼,不可能喂饱。不断割肉只会削弱自己的实力。在半导体产业上的落后,我们承认,但是我们不认输。由中芯国际已经能生产14纳米级别芯片,理论上可以在未来几年内完成对7纳米芯片的冲刺,而且能自主制造90纳米光刻机,底子还是有的。而摆在华为,中芯国际眼前的掣肘就是这个东西我知道长什么样子,但是我要怎么做出这个样子的东西,一台光刻机难倒了14亿中国人。除了光刻机,还要拿下EDA软件,更高自主性的架构才能设计出更高性能芯片。

这是一条非常长的路,可能是一场长达十余年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也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随着摩尔定律的逼近。如果阿斯麦尔这几年不能交付2纳米的EUV光刻机,全球半导体产业即将迎来天花板,不然芯片就要从纳米级跳进原子级别,想用操刀原子来建造一座指甲盖大小的超级城市,这就不是地球上的光刻机能完成的了。

其实硅基半导体并不是信息产业唯一的支柱,如果说半导体技术是打开了20世纪的大门,那么叩响21世纪大门的 则是量子信息技术,在集成电路逐渐触及天花板的情况下,量子通信有望实现降维打击。传统的集成电路只能现实0或者1,需要进行大量运算,需要海量电路,属于二进制信息单元,即经典比特,而量子芯片能通过亚原子粒子编码数据,以量子比特进行运算,最大的优势就是能进行叠加态运算。

经典比特需要一次一次运算,需要更密集的集成电路。而量子比特可以用量子状态进行表示能同时进行一百次的运算或者存储,而且量子芯片能摆脱硅基的限制,能改变欧美光刻机垄断的局面。

中国在量子信息技术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第一条量子通信保密干线、京沪干线都由出自中国科学家之手,芯动不如行动,只要肯做 肯投入、肯合作、沉得住气,距离国产芯片摆脱掣肘的一天 并不会太远。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875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28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222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822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96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618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560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311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573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