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宪兵装备有哪些
㈠ 宪兵队是干嘛的
宪兵是一支军队或某一级军事指挥机构内的组成部分,是很多国家在军队中设立的一个特殊部队或军种,该部队通常的任务不是与敌人作战,其职能主要是维系军纪,约束其他军人行为举止,处理军队中的各种刑事事件,特别是军人的违犯军纪的事件。
戍守首都、防卫重要军事处所及政府机关,押送军事物资,审讯战俘,在大部分国家,地方警察无权管辖军人犯罪事务,处理这些事务就是宪兵的职责。
有时,对于平民的犯罪行为(通常是涉及政治或军事的犯罪行为),也属于宪兵的管理权限。所以,总括来说,宪兵是具有司法警察性质的特殊军事部队。
(1)日本宪兵装备有哪些扩展阅读:
宪兵制度起源于法国,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1337~1453年),为确保参战部队内部的秩序,隶属于陆军总司令的两个元帅任命了一名宪兵队长,领导一支由几个骑兵中士组成的队伍,专门负责处理违犯军纪的军人和雇佣兵,人们称之为“元帅的宪兵队长”;
开了法国宪兵在军队中执法的先河。随着拿破仑的军队横扫欧洲,宪兵制度也传到了全世界。拿破仑曾说:“宪兵是一支独立的组织,是维护社会安全最有效的力量,它对所有国土进行半民事、半军事的监视。”
传统上的法国宪兵被定义为一支“半军半民”的武力,主要理由是因其兼管军民两方事务。其依照历史传统赋予之角色与权限,一方面针对一般武装军队执行军纪纠察任务,防止军人犯罪,另一方面亦可凭藉其兼具“警察”身份之特质;
从旁协助或完全独立地执行一般行政警察、司法警察维护社会治安的功能,成为法国政府在国土治安维护上的一股有效力量。
实质上,法国宪兵是近代各国宪兵制度的先驱,而在今日“警察制度”普遍设立之时,宪兵也仍然在许多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国土上扮演着“警察”的角色,其传统可追溯数百年。
㈡ 二战日军的单兵装备到底有哪些
1三八式步枪1挺
2三零式刺刀1把
3手雷2发
4步枪弹药盒1套
5钢盔1顶
6防毒面具1个
7被服、日用品
8步兵锹1把
9肩包1个
10水壶1个
11饭盒1个
12口粮(甲种)4日份
13罐头3个
14食盐1日份
15鱼干1日份
16梅干1日份
17军鞋1双 这是标准配置武器如下枪械类,南部14式手枪,38式步枪,91式狙击步枪,百式冲锋枪,歪把子轻机枪,92式重机枪
士兵:6.5毫米38式步枪,30式刺刀,94甲水壶,前后盒弹匣(120发子弹),钢盔等。
将校:94式手枪,望远镜,军刀,地图囊,将校水壶。
38式步枪 子弹采用纸盒包装,每盒有3个5发桥夹
二战时日本军队的单兵装备远低于美国和德国 如有帮助望采纳
㈢ 二战时日本在中国南京驻扎多少士兵,还有他们的武器装备是什么
有2500人左右,装备有1800支手动、半自动步枪,500支轻机枪,10挺重机枪,约5门炮。虽然重型武器比较匮乏,但对于怕死的老蒋来说,即使那些小日本有很多重武器,在近战中也无济于事。
㈣ 二战日军单兵装备有哪些
最着名的就是明治38式步枪(三八大盖儿),大正11年造(歪靶子),南部十四式手枪(王八盒子)
二战时日本军队的单兵装备远低于美国和德国,主要步兵轻武器还是三八式步枪,而美军、德军和苏军都是冲锋枪和突击步枪。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穷,虽然和当时的中国比,小日本可能够强大了,可和其他欧美列强比,实在就差远了。日本军工并不发达,尤其是陆军装备十分落后,轻武器甚至不如国军嫡系部队的欧洲货。日本落后的装备使日军在张鼓峰和哈勒欣河战役中面对苏联机械化部队的打击占尽劣势,参战部队损失率超过50%,一些部队的损失超过80%。日本直到战争后期才有一支海军陆战队装备了百式冲锋枪,还是实验性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不适合装备冲锋枪,所以一直没有将冲锋枪列为步兵标准武器。其原因有二:1)日军战术严重落后,还认为步枪打的准,所以宁可保证步枪和弹药的质量(其实连这个也没有做到),也不浪费资源造冲锋枪(冲锋枪对弹药的需求量远远超过步枪,而且不及步枪准)。2)日本工业生产力有限,无法大量的制造冲锋枪和弹药。和日军正好相反的是苏军,苏军二战时的冲锋枪产量最高,使用最广泛,前线的步兵几乎都放弃了步枪而改用冲锋枪。原因也很简单,苏军对德作战是靠人海战术和武器数量优势,需要不间断的用新兵补充战场损失。所以苏军士兵接受的训练很短,不可能去花时间练习枪法。冲锋枪要比步枪好用多了,也不讲究标准设计,非常适合苏联人的战术。
日军二战时陆军单兵装备大至如下:
枪械类,南部14式手枪,38式步枪,91式狙击步枪,百式冲锋枪,歪把子轻机枪,92式重机枪
士兵:6.5毫米38式步枪,30式刺刀,94甲水壶,前后盒弹匣(120发子弹),钢盔等。
将校:94式手枪,望远镜,军刀,地图囊,将校水壶。
日军还有一种特殊装备—89式掷弹筒,这是一种类似微型迫击炮的东西,其结构是一节底部封闭的圆筒后接一段钢管用于握持,钢管底部再铰接一底座,类似迫击炮的座钣,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威力不比手榴弹强多少。与枪榴弹相比不占据步枪枪口,但相对枪挂榴弹发射器并无任何优势,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曾普遍装备一线部队。
㈤ 国民觉宪兵装备与日军装备对比
与日军比枪
最早装备国军的步枪是八八式毛瑟枪的改进型—汉阳造,民国二十四年,国军开始大量装备民二四步枪,也即Kar98毛瑟卡宾枪,最先是中央军,随后其他部队采用,到抗战爆发,这种枪最多。这种枪在二战中,也是德军主要装备,其性能比日军的三八枪好;日军的三八枪是阎老西子及张大帅的部队装备,当时中国还生产其他枪械,但非主要装备。从总体上看,当时日军枪械技术水平稍低于中国,如日军的南部十四年式自动手枪卡壳问题到二战最后都没解决,常导致许多日军丧命和自杀不成,大家也许注意到连八路军都不爱用,而国军的各类毛瑟自动手枪,成了各种武装力量的抢手货;日军的歪把子不如国军的民二六轻机枪好用,后来日军都改装与民二六相似的九六式轻机枪;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弹板供弹,必须两人才能射击,且易卡壳,而国军的各类马克辛除需水冷外,可靠性好得多。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国军中大量装备了柏格曼MP18,美式汤坶逊冲锋枪及芬兰,丹麦的冲锋枪,这些型号二战中,一直是德、美军队的步兵装备,而日军直到二战末期才正式装备一百年式冲锋枪,总的生产数量仅三千余枝。可见从步兵枪械看,国军是不亚于日军的。至于数量,国军也是很大的,但国军中火力配备不合理。中央军机枪数量多,而非嫡系少,有的一个五千余人的军中,机枪仅十挺,有的一个团中,只有一两挺机枪;而日军基本上每小队有一到三挺轻机枪,每中队有一到三挺重机枪,火力上差距大,只部分中央军及军阀嫡系部队可有这种火力水平,这在国军中占不到五分之二。
与日军比炮
中国的现代后装火炮制造始于清末,当时仿德之克鲁柏型及奥匈百禄型居多,时称克式山炮或野战炮,这些型号是一战的各列强主要装备。到民国时期,改进不少,称为民式火炮,如沪厂出的民十四式七五野战炮等,那时,也开始仿制日式三八式七五野战炮和大正一五零榴弹炮等。总之,抗战前夕,中国在生产和装备德,日,美,奥,英,俄等各国火炮,其口径为七十五轻型火炮居多。当时迫击炮和轻野战炮最适合中国道路情况。如,大多野炮为木制大直径轮毂,一来越障省力,二来便于人员推拉助力时把握,当时中国的炮兵主要靠人及牲口驮载和牵引。有一种加拿大产的七五炮,本是胶轮,但到国军中,很大部分改为大径木轮或铁轮,这种炮在二战中广被美英军中使用。国军的迫击炮多为英式斯托克斯八一口径,这也是英美军的装备,二十年代开始国内产。而日军的炮也多为七五口径,抗战前期野战炮以三八式为主,尽管有大口径炮,但在作战中运动不便,只在攻坚战及阵地战中使用过。日军的迫击炮种类齐全,最多的是五零口径的单兵迫击炮,俗称掷弹筒。由于中国战场日军行动快且分散,轻装炮兵应用最广。就此类炮兵装技术备水平看,国军也不比日军差。技术水平虽相当,但炮兵运用及装备上相差很大。日军有的中队都有掷弹筒,大队一级有迫击炮达九门,联队有一野战炮中队六至八门,旅团除各联队炮兵外还直辖有较重(中间乱码)有炮兵。用炮轰掉火力点后再冲击,国军在抗战前期做不到,而日军可以,这就是日军在战斗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日军比兵
国军的部队兵是抓来的,所以中国有抓壮丁的说词;日军士兵是招来的,殖民地籍士兵部分是抓来的。国军的兵很多不明白为何而战,为谁战,部分有爱国的狂热;日军的兵大多有为天皇卖命的狂热。国军士兵受中庸的文化的熏淘,明哲保身思想根深地固,大多各方面素质差,至今国人在歹徒面前还畏缩不前,其实国人怕死的程度可能甚于美国人;日军有武士文化的熏淘,尽管怕死,但屈辱会使生不如死,逼迫他们为免屈辱而自寻死路。国军不重训练,情急中抓来壮丁套上军装就是兵;日军士兵久经训练,而且训练极严酷。
中国不可能练出日本兵,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没有日本那些东东,国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伤亡30%时,就会严重失去战斗力,军官伤亡达50%时,多数部队会解体,大多士兵缺少战斗主动性;日军中,多数部队伤亡达80%后,仍旧激烈顽抗,大多士兵有很强的主动战斗精神,有的日军士兵在没有任何支援和指挥下,自发的攻击。
因此,国军要彻地战胜日军必须以火力和武器的绝对优势才有胜算,学美军的法子,而抗战前期没法做到,因此必有一败涂地的开端。
与日军比飞机
抗战中的中国空军远远比不上日本空军,日军是为远大的战略目标设立空军,而中国还谈不上,空军在中国是摆设,从蒋夫人担任空军司令来看就知,幸亏是名誉上的。
抗战前期,中国空军飞机来自多个国家,有俄制伊15、美制霍克III双翼战斗机,伊16是抗战前国军最好的战机,它是下单翼,且起落架可收放,飞行速度较日军当时的战斗机快,这种优势直保持到日军的中岛一式和三菱零式战斗机出现。以上三种是当时国军的主力战机,它们也是二战开始时的苏军主力战机和美海军在列战机。轰炸机有美制马丁B10和苏制斯波2。
望采纳,谢谢。
㈥ 日军的装备有哪些
一场大雨,把杨得志、李天佑推到了抗战第一大胜仗的最前沿。
8月25日,这是一个晴朗清新的早晨,聂荣臻和林彪率领部队赶到了那条十里多长的沟道通路的东南山地上。战士们经过一夜风雨侵袭,忍受着饥饿和寒冷,趴在冰凉的阵地上,等待着打击侵略者的战斗号角。师指挥所设在沟东南的一个小山头上。这里,举起望远镜就可以纵观全沟。
拂晓,山沟里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日军第5师团21旅团2个联队的2000人和批重车辆,沿灵丘至平型关的公路西进。前面是100余辆汽车,后面是200多辆大车,车上坐满了戴着钢盔的日本兵,最后还有少数骑兵,行军纵队虽然前后衔接,但由于道路狭窄,雨后泥泞,车辆、人员拥挤堵塞,行动缓慢。日军进入平型关乔沟,就等于进入了一条“死胡同”。但是,日本兵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处的不利地形,依旧骄横得意,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地,似乎不是在侵略异国的领土,不会遇到抵抗。他们南下以来,也基本上没有遇到抵抗。
不一会儿,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第115师首长抓住有利战机,下达了攻击命令。聂荣臻看了看表,7时整。
㈦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和美国陆军的单兵装备都有哪些差距大吗
日本陆军之所以相对欧美陆军差个档次,是装备和在此基础上的战略战术方面造成的.
首先看基础装备,日军的装备比欧美军队(德国苏联和美国为代表)有比较大的差距.
1.战术思想还停留在一战时期“步枪的精准射击及机枪有效的火力压制”,没有大量装备冲锋枪这样的自动武器和半自动武器.德国英国苏联都大量装备冲锋枪. 美国冲锋枪相对少些,但是单兵武器是8发半自动步枪,日本也没有.相当于美国兵可以连续打8枪,日本兵也就是还一到两枪.步兵作战最依靠的火力就是机枪.日本的轻机枪设计很怪异,火力持续性差,还容易发生故障,可以说是各主要军队中最差的一种机枪了,后期日本仿造了捷克式机枪换掉了'歪把子'. 除了枪械以外,日军严重缺乏迫击炮这种实战中杀伤力很大的武器,而用掷弹筒这种不会比枪榴弹好的东西代替迫击炮.一个师团(2万-3万人之间)通常只有几十门迫击炮,一般战斗中日军很难用迫击炮杀伤敌人.从以上来看,在轻武器上,日军和欧美军队的差距很大,主要反映在冲锋枪轻机枪和迫击炮这些主要杀伤武器.在重武器上,日军主要装备70/75火炮,少量100MM以上火炮,数量也比较少.一般的师团只有几十门,特种师团不超过110门总数. 坦克装甲车辆更是日军的弱项,日军坦克档次比欧美低很多,数量也少的多.一个师团的装甲坦克总数也就是二十多辆,特种师团不到80辆.而且日军基本没有坦克师,装甲师和摩托化师用于作战.日军坦克也比较分散,用于掩护步兵.因此日军在重武器方面也比欧美陆军差了太多. 另外,日军的车辆较少,主要是靠马匹.因此机动性也差.
2.基础武器装备落后,造成日军主要还是一次大战的陈旧理念和战术,完全不适应新的机械化战争时代.二战是机械化战争的开始.就是用独立的摩托化,坦克装甲化部队进行快速的大纵深机动作战.坦克装甲可以快速突防,远距离大纵深快速机动打击,可以在突破后配合后续部队进行分割和包围敌人;还可以配合主攻方向进行快速迂回包抄等.所以二战开始的机械化战争主要讲究的是快速机动打击的运动战法,要求坦克为主的快速突防能力.而不是一战那样的阵地战消耗战.德国的闪电战是机械化战争的开篇之作了.当时各国都有坦克,但是德国人最先开始正确运用坦克和装甲车辆进行机械化战争,典型例子是6个月灭法国和闪击波兰还有进攻苏联的开始阶段.其他国家跟着纷纷效仿.其实独立运用坦克装甲师的战法并非德国人发明,而是和苏联人学的.不过是走在苏联的前面开始真正从战略战术上使用.二战的中后期,各主要参战国基本采用了机械化战争的路子.而日本既没有足够的装甲坦克装备也基本上没有独立建制的机械化部队,更谈不是运用机械化战术了.日军主要靠的是步兵的冲击,这是一战的做法. 事实上德军大部分靠骡马,机动化并不高,但是把坦克装甲提升到战略高度,作为取胜的根本办法.
以上两个方面说明,日本陆军装备和战术上基本停留在一战水平,无法欧美陆军相比. 如果在欧美军队无法发挥重装备和机械化运动战的情况下,日军可以靠士兵的战斗精神弥补.日军和苏军在中国东北有全面的较量,比诺门罕战役的规模大的多.这足以说明问题. 现代战争武器装备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这绝不是唯武器论. 举美军和德军较量的例子. 德军有很高的作战艺术,战略战术非常讲究,而美军的战术比较简单,基本是平推,依靠的是巨大的装备优势(主要是数量优势)和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力.所以美军和德军的较量基本是美国占上风了,当然这和德国在苏联的巨大消耗有关.现代战争的战术是在武器装备的基础上的,二战日军缺乏装备基础,当然战术也难有改观.比如当代的战术思想明显是精确打击,而不是饱和攻击,首先要有精确打击的武器才行,不然新战术只能是空谈了.
假如在地势平坦的广大地区,日军和欧美军队作战胜算很低.也只能和英国陆军或者意大利陆军较量一下还比较有希望取胜.
日本陆军相对海空军落后应该是有原因的:
首先日本是岛国,和英国一样.那么肯定优先发展的是海军和空军. 德国和法国这样的欧洲大陆国家,当然重视陆军的建设.另外,日本陆军的敌人主要是中国,所以也不需要花太大力气搞陆军.当然谁都希望自己的陆军也强,但是不能忘记日本是岛国,资源及其匮乏,战争的时候如果遭到贸易禁运等困难,是很难维持很久的. 因此日本把有限的资源重点用在发展海空军,而不是陆军.战争首先是消耗钢铁铜和能源.
比如日本人很珍惜子弹,"歪把子"机枪不是用弹夹,而是用5发一排的步枪子弹分别装到弹槽里面(弹夹当然方便但是子弹也打的多,哈哈).另外不装备冲锋抢也是省子弹. 而德军装备大量冲锋抢,机枪达到1000发/分钟以上的高射速.摩托装甲力量很差是日军的很大弱点,要省钢铁和汽油啊.可以想象据说日本士兵保护坦克的笑话,实在是不得以.
日本打的是穷人的战争,所以只好挑更穷的中国打. 至于选择南下打东南亚而不是北边打苏联,也是挑好打的. 东南亚的地形对日军比较有利,装备差的一方肯定喜欢在复杂地形和强大的敌人作战,这样装备和战术的劣势可以改善,另外可以发挥士兵的'战斗意志'. 东南亚日军开始把英美打的狼狈逃窜,后来被美军打败是因为实力处于绝对的劣势. 所以从过程来看,日军在东南亚的表现比英美陆军好的多. 但是在和苏联陆军较量的时候,日军没有复杂地形的掩护,就明显不行了.
㈧ 在二战期间,赫赫有名的日本宪兵队到底是干什么的
宪兵 ,是许多国家在军队中设立的一支特殊部队或军兵种,宪兵的任务一般不是直接对敌人作战,而是维护军容风纪,约束军人行为举止,类似于军事警察。而戍守首都、防卫重要军事部位和政府机关、押送军事物资、审讯战俘的宪兵通常称为国家宪兵。
在多数国家,地方警察无权管辖军人犯罪事务,处理这些事务就由宪兵来执行。特殊时期,对于平民的犯罪行为(通常是涉及政治或军事的犯罪行为),也属于宪兵的职权范围,所以宪兵是具有司法警察性质的特殊军事部队。
在日本军国主义时期,日军宪兵队的权力相对较大,1899年日本颁布的“宪兵令”规定:“宪兵为陆军兵科之一,受陆军大臣管辖, 职掌军事安全及军纪维护,兼掌司法警察之业务 ”。因为日本宪兵兼掌司法警察业务,所以只要是涉及对异己分子的肃清,宪兵都“责无旁贷”。如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后,日本左派思想家大杉荣,就是被日本宪兵给全家灭门了。在二战时期日占区,宪兵更是充当了搜捕镇压抗日分子的军国主义鹰犬。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也包括军事制度,不过起初并不是学习德国,而是学习那个号称欧洲大陆第一的法国。日本军队在各方面都照搬了法国模式,甚至包括军服样式。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军队穿的是法式军服,手里拿的是法式步枪。当时日本军队内部已经出现了宪兵队这个组织。
日本宪兵队建于1881年,这个时间算是比较早的。在建立初期,宪兵队的任务仅仅是 巡查陆军军纪,并整顿陆军容风纪 等。由于宪兵队直接隶属于陆军大臣,从开始直到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宪兵队始终都管不了日本海军。因为日本陆军和海军一直明争暗斗,互不服气,就连军服样式也差别很大,最后出现了陆军的坦克,海军不用,海军的飞机,陆军另造的奇葩现象。
后来由于情况的变化,宪兵队又扮演了 行政警察和司法警察 的角色。说它是军队,可它却履行着警察的职能,说它是警察,可它在军队的序列,有点军警不分的味道。日本宪兵的直接长官宪兵司令是中将军衔,在二战爆发之前,日本宪兵还算一支正常的纪律部队。1935年,东条英机被任命为关东军宪兵司令,当时关东军内部只有300多宪兵,东条英机上任以后,立刻扩编到5000多人。这么庞大的队伍当然不是整顿军纪,而是开始管理治安。按照东条英机的逻辑,那些正规的日军联队是用来对敌作战的,维持地方治安的工作就由宪兵队负责,日本宪兵队由此开了始臭名昭着的搜捕、肃清和镇压各种抗日与反战人士的罪恶活动。
宪兵队在国内国外都很骄横 日军宪兵队逐步成为维持地方治安的工具后,首先是搜集情报、抓捕抗日武装。一旦发现情况,宪兵队会立即进行抓捕,如遇到大股的武装队伍时,宪兵队会请求正规联队的支援,因为宪兵队没有重武器。一个地区的宪兵队长官,通常也是这一地区的最高行政官员。占领区的百姓恨透了宪兵队,那些作战路过的日军部队最多是沿途打劫,但宪兵队则是经常祸害当地抵抗组织和老百姓。各种暴行层出不穷,宪兵队起初是整顿军纪的部队,可是后来自身的纪律也烂到了家。
东条英机出任日本首相后,在国内也推行了宪兵队制度。换句话说,当时日本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宪兵队经常搜查民宅,收集情报,搜捕反战人士。此外宪兵队还会检查国民的饮食,一旦发现吃鱼吃肉,超过战时配额规定,这家人就会立刻被逮捕。因为当时日本国内物资匮乏,前线日军的供给困难,因此日本国内实行了配给制。
在真实的 历史 中,宪兵队的制服与普通日军完全不同,几乎一眼就能看出。由于当时日本和德国是盟友,德国推行了秘密警察、党卫军等一整套法西斯制度,日本人也全盘照搬。不过日本军纪的主要执行机构还是宪兵队。战争后期,宪兵队开始具备类似于德国盖世太保的特权,正因为拥有了很多特权,日本天皇决定投降时,宪兵队是最不愿意投降的机构之一。最后由于圣命难违,日本军队各兵种都陆续放下了武器。美国人登陆日本之后,由于对于日本本土的情况不熟悉,昔日作恶多端的宪兵队并没有被解散,它摇身一变又成了协助美军管理日本地方事务的准军事组织,直到美军认为站稳脚跟后,日本宪兵队才退出了 历史 的舞台。
宪兵是军队中的一个兵种,大部分西方国家的军队建制中都有宪兵。宪兵是干什么的?一、宪兵是军队中的警察。督查军风军纪,执行军法,属于执法执纪兵种,不参加一线作战。二、当年的日本宪兵还有一项任务就是维护地方治安,与警察机关和特务机关协同执行秘密特勤任务。当时有“警宪特”的叫法。总之,当年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宪兵是镇压中国人民的侩子手。
日本问题让桥本来回答。
日本宪兵队按照所属的任务是在日本陆军大臣管辖下,作为军事警察,兼行政警察,司法警察的一种特殊军队。
日本宪兵队最初出现在1881年,以法国的宪兵为蓝本而设置。当时一般称宪兵为警兵。之后才改名为宪兵。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牵制日本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以及打击警察队伍中的对立面。
宪兵队又是武装警察。相比一般的警察,可以使用武力进行镇压,如果遭遇抵抗,就是用军事手段进行镇压。所以宪兵队使用的地方都是一般大案,要案。宪兵队开始时还有整顿军队风纪的作用。但是到了战争后期,一般的下层的宪兵军纪涣散,已经很难正确地执行司法警察的权力,造成了很多冤案。
并且在日中战争期间,宪兵队很多成员被要求使用便装执行任务,伪装侦查等甚至很多驻华宪兵队穿上中国百姓服装进行任务的完成,给当地民众造成很坏的影响。但是战后在撰写宪兵 历史 时,很多人的会议日本宪兵只是装扮成中国人进行秘密调查,以及情报收集,直接参加战斗的很少,驻华宪兵不直接参加武装战斗。
一、监视日本军队,防止日本军队中的反战思想传播,发现谁对天皇不忠诚,就暗杀谁。
二、协助日本的七三一部队等在东北抓捕东北同胞和朝鲜人、俄国人进行人体实验。
三、监视中国伪军,防止伪军假投降传递情报,对伪军有指挥的权力。
四、监视日本国内民众,一旦发现有日共、亲美分子和其他反战分子,立即予以抓捕处决。
指挥日本宪兵队的是日本的一位亲王,而这个亲王也参与主导了南京大屠杀,七三一人体实验,细菌生化武器,以及各种大虐杀,是一个比东条英机还要大的战犯,然而这个战犯却靠着贿赂麦克阿瑟,和日本天皇一起成功逃脱了东京审判,这是麦克阿瑟对盟军的极大不负责,也是美国杜鲁门当局对中国盟邦合理诉求达成的巨大失职。
二战期间的日本宪兵对被占领国的人民来说,就是恶魔般的存在,他们不仅疯狂残酷地杀害占领区内敢于反抗的人民,而且对于自己人也都从不手软。
对于他们日常的纠察工作,很多人在网上的文章或评论中,都以为日本宪兵与我们的纠察性质是相同的,但实际上却远非这样简单。以关东军齐齐哈尔宪兵队为例,自从1931年11月19日关东军第二师团攻占黑龙江省会城市齐齐哈尔以后,由第二师团抽调的海村园次郎少佐、秋筱贯三大尉等三十余名官兵组建了齐齐哈尔宪兵队之后,在十四年的占领期间,先后有第二师团、十四师团、十六师团、第一师团等多支部队进行轮换,但齐市的宪兵队却从成立之初,一直到战败投降,只有宪兵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和军官的调动,而没有随着第二师团移防。从这一点便不难看出,日本宪兵队隶属于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直接管辖,与当地的驻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
而我们的纠察,都是各军区或警备区自己设立的纠察队,仍然归属于本军区。
由于日本宪兵队拥有行政权和司法权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们除了日常的督察军纪工作之外,主要是监控自己军队内部的思想动态。比如日本本土上发生了二.二六兵变之后,伪满地区的各个宪兵队,便立刻开始行动起来,他们用暗中检查私人信件等手段,对关东军各部队的军官进行严格的检查监控,当时驻扎在齐齐哈尔的十六师团中,就有24名少佐以下的皇道派青年军官被逮捕,并经齐齐哈尔宪兵分队的和田少佐亲自参与审讯后,将这些思想激进的皇道派军官们移交到关东军的军法部门。
还有第一师团的工兵联队驻扎齐市的五福玛期间,石上、小野口这两个兵痞,在参军前就是有着六七次入狱记录的流氓,由于他们经常在暗中挑起士兵之间的不断争斗,致使所在中队鸡犬不宁,经齐市宪兵队土屋曹长的深入调查,形成书面材料后,将二人移送到军法部门判处了20年的徒刑,被他们怂恿的用匕首伤人的那五个士兵,也都判处了五年徒刑。
日本宪兵在监控自己军队的同时,也时刻监控着各级伪满机关的官员和民间的反满抗日活动,以及防谍和加强边境的管控工作。因此宪兵们便凌驾于当地的司法机构之上。
比如在1941年9月,由黑龙江省伪警察厅特搜班组成的“齐泰公司”,以通匪罪名私设监狱,专门绑架有钱有势的中国人,然后逼迫其家属去缴纳保金,直到敲诈到齐市宪兵队土屋芳熊曹长的翻译官,候慰民亲属家的时候,才捅了马蜂窝,土屋曹长将这一情况迅速汇报给齐市宪兵司令官星实敏中佐,星实敏马上就下达了“立刻逮捕法办”的命令。然后土屋曹长便以敲诈勒索罪和破坏大陆政策罪,将“齐泰公司”的省警务厅警务股长堀込警佐,还有绫部警佐、井上警佐、司法科长住吉警佐以及井上警尉、大冢警尉等二十余人全部逮捕。经严刑拷打并供认不讳后,七名日本高级警官和十余名中国警官均被判处七年徒刑。
在处理这件警官敲诈案期间,齐市宪兵队的特高主任川井军曹,因暗中受贿了堀込警佐的一件价值20元的外套后也丢掉了工作而锒铛入狱了,另外还有每当日本宪兵将中国人逮捕后,那些在宪兵队与被捕者家属之间进行沟通送信跑腿的中国籍宪补们,也常常趁机收受贿赂,为了惩一儆百,在川井军曹被捕的同时,犯有受贿罪的宪兵补白川(朝鲜籍)被开除,宪补刘仁敏(中国籍)则因敲诈而被判处了五年徒刑。
三十年代初,日军的士兵有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之分,而一旦通过考试被录用为宪兵后,就会全部转为宪兵上等兵军衔
。原来二等兵7元,一等兵10元的士兵津贴,也从此变成了每月49.9元的工资和外加23元的战地补贴。不过有了工资以后,每月都要扣除15元的伙食费,还有军装、大衣、皮靴等等也全部开始自费了,而并不像有些人说的是太平洋战争之后,由于形势十分严峻才开始自费的。
我们先来看一看西方人对于日本宪兵的描述:日本宪兵维持着一支十分强大的治安力量,除了发动反谍报袭击外,他们极少被视为野战部队。日本宪兵的突出作用还在于维持集中营的治安,他们不受军事管制法的妨碍,享有严惩、直至处以死刑的权力。一个日本的宪兵军官集治安侦查、检查、审判、陪审、刽子手于一身。对于宪兵提出的指控,被指控人不得要求宽大处理,得不到法律规定的诉讼帮助。 日本宪兵队成立于1881年1月4日,国务会议上由明治天皇下令组建,组建之初只有349人。日本宪兵条例第一条写着“宪兵作为陆军军纪的代表,担任军内军纪的巡查和检察的任务,监督军人的日常品行。兼任行政警察和司法警察,并且同时隶属于内务、司法、海军这三个部门”。别看宪兵的职位不高,但在军队内的权力非常之大。他们不仅要维持军队的治安,还要管制民众,加强对军人、百姓思想上的审查和控制。宪兵分为敕令宪兵和军令宪兵两种。敕令宪兵主要负责国内的治安,军令宪兵直属于派遣军司令官,主要负责日军的特务组织,剿灭地方的谍报网络、游击作战,对军队内部人员进行审查和检举。 (影视剧里的特高课)1898年-1945年间,随着军队在日本国内势力的疯狂发展,宪兵在日本建立起庞大的权力网络,在日本帝国殖民扩张的脚步下,也把日本宪兵的势力拓展到日本在世界各地的占领领土。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宪兵司令部就配属宪兵于“满洲派遣军”中。1906年,成立关东宪兵队,隶属于日本宪兵司令部管辖。1931年,升格为关东宪兵司令部,下辖旅顺、奉天、长春、丹东4个宪兵队,设有战备课、警务课、经济课、自行车队等。宪兵队发展了大批特务,收集当地的军事、政治、经济情况,镇压占领区人民的反日活动。被占领区的人民自己对于日本宪兵恨之入骨了。日本本国的民众对于日本宪兵也十分惧怕。宪兵可以到民众家里进行搜查,监视民众的生活情况。因为战时日本国内物资匮乏,全国实行配给制,一旦发现家里有人大鱼大肉,就会因为违反配给制遭到逮捕,遭到严厉的处罚。宪兵在日本军队内的地位很高,单从工资水平上就可以看出。宪兵每月收入为100日元,上等兵每月收入仅有6日元,地方上受人尊敬的小学校长收入也没有一个宪兵高。所以,一旦当上了宪兵就威风八面。
日本宪兵实际上就是军队中的警察,直属于陆军大臣管辖。1881年刚组建时主要是维护军纪,二战前后职权进一步扩大,对于一切异议分子进行肃清,它对所有国土进行半民事、半军事的监视。在二战时期日军占领区,宪兵是搜捕镇压抗日分子的主力。
日本宪兵的职权远高于同级别的其他日军,因此选拔也很严格。日本征募宪兵最低学历要求是小学毕业,要经过笔试、体能测验,甚至于对身高、体重、仪表都有要求。除了常规的军事训练之外,宪兵还需要学习各种军事法规和警务技术,到二战时间还需要学习谍报知识。
正是因为选拔严格、训练困难,因此整个二战全日本的宪兵最多也才3万人,对比七八百万的日军部队真是太少了。配属给各占领区乃至师团司令部下属的宪兵队往往仅有一百多人。甚至一些不重要的地方只是挂个宪兵队的牌子,真正的宪兵只有十几个人,一旦执行任务直接调动当地驻军
与严格选拔相匹配的是日本宪兵的高规格待遇,一个普通宪兵的收入能达到陆军士兵的五六倍,每个人配备一把军刀,一支南部手枪,穿着和日本军官类似。
万丈红尘杯中酒
千秋帝业一壶茶
金戈铁马天下事
千年 历史 任人评。
大家好,我是文史墨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些年国内抗战剧的盛行,让人们对于二战期间的日本军队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在很多影视剧中经常出现宪兵队的身影,而且感觉宪兵队是一支很牛逼的部队,严肃军纪、维持治安、抓捕敌人、审问囚犯,甚至是执行作战任务,似乎是一支权力很大,啥也能干的全能部队。其实,大家对于电视剧中的情节大可不必那么当真,影视剧只不过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剧情设定必须有 历史 为依据,但是为了收视率难免在剧情中掺杂那么一些夸张的成分。在现实中,日本的宪兵队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力。那么真正的日本宪兵队到底拥有什么样的权力?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最初的日本宪兵队只是一支纪律部队日本的崛起始于明治维新,在此期间,日本从各个领域全面学习西方,尤其是军事制度建设方面。大多数人都以为日本军事学的是德国,而实际上日本起初学习的是曾经号称“欧洲大陆军事力量第一”的法国。日本军队最早全盘照搬了法国模式,从武器装备到军服式样和法军是一模一样。并且设立了宪兵队,日本宪兵队成立的时间是1881年。宪兵队成立之初,无论是创建者还是执行者并没有给予它太多的权力,仅仅是一支管束陆军的纪律部队,负责巡查陆军军纪,整顿陆军军规和风貌等。值得一提的是,宪兵队从成立到二战结束,它始终无法管束日本海军。原因就在于日本陆军和海军是死对头,互相看不惯,谁也不服谁。不仅军服颜色式样不一样,作战中也是勾心斗角,互相制衡,甚至出现了陆军的坦克海军不用,海军的飞机陆军另造的奇葩现象。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军事行动的需要,日本宪兵队慢慢承担了警察的职能。经常执行一些行政警察和司法警察以及维护治安的任务。从这个时候开始,宪兵队的性质就变的有点军警不分了。在日本的军官序列中,宪兵队司令只是一个中将,在日本军事高层中根本排不上号。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二战爆发之前,日本宪兵队的性质还只能算是一支纪律部队。但是,1935年,臭名昭着的东条英机当上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以后,把宪兵队从原来的300多人扩大到了5000多人,并且正式赋予了它管理地方治安的权力,在东条英机看来宪兵队的职责不能仅仅限于管束军纪,应该用来对付对方的正规军。因此,宪兵队从这个时候开始变得臭名昭着。
嚣张跋扈为所欲为的日本宪兵队宪兵队被赋予维护地方治安的权限以后,就开始了疯狂的搜捕抗日武装分子,在搜捕的过程中,少不了干一些翻箱倒柜、偷鸡摸狗、强抢豪夺等欺负老百姓的坏事。因此,深受其害的老百姓提起宪兵队就深恶痛绝。本来宪兵队最早是整肃军纪的部队,现在自己倒成了军纪最烂的部队,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不仅仅在国外的占领区,在日本国内也有宪兵队,因为战争的巨大消耗,日本国民的日子也不好过。除了有很多反战的声音以外,由于物资匮乏,日本国内实行了配给制。因此,国内的宪兵队负责搜捕那些反战人士以及严格控制国民的生活,有的人家喝酒吃肉都会遭到逮捕。
在真正的 历史 中,日本宪兵队的制服和正规部队的军服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后期宪兵队的机构演变中,又学习了德国的秘密警察,党卫军那一套制度,赋予了宪兵队更多更大的权力。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最不愿意放下武器的就是日本宪兵队,因为他们除了和敌方正规军作战之外,享受的特权实在是太多了。但是,随着两颗原子弹的爆炸和形势的逼迫,最后也不得不放下了武器。再后来,美国军队登录日本之后,由于人生地不熟,就继续依靠宪兵队来管理和维护地方治安,宪兵队不仅没有解散反而成为了协助美军管理地方事物的组织,直到美军站稳了脚跟以后,宪兵队才慢慢的退出了 历史 的舞台。
维护战时国内以及被占领区域的治安工作。
日本宪兵队成立于十九世纪晚期,是日本军事警察中的一支精英兵团。起初只是负责军队纪律,东条英机掌权后又转变为了治安队。由原来的监督军队,变成了维护地方治安。
战争时期的特务机构,是每个国家都不可缺少的存在。国民党有军统局,德国有盖世太保,而宪兵队是一定程度上的日军特务。他们可以强制年轻男性入伍,也可以培养间谍,同时他们还进行反间谍活动。
其实日本宪兵队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被占领地区都是臭名昭着。二战时日本施行配给制度,但凡发现有人吃鱼吃肉会被立刻逮捕。而且经常打着寻找反战人士的幌子,在日本大肆勒索无关人员。
而在占领区域,他们是地头蛇。日军联队经过一次,最多只不过是雁过拔毛。但是日本宪兵队作为常驻部队,不仅负责“维护”地方治安,而且常常的以搜捕抗日份子为理由,趁机去百姓家巧取豪夺。
而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宪兵队成为最不愿意投降的一部分。因为他们在战时有很多的特权,如今突然被撤掉当然不愿意。而当美国大军踏上日本后,宪兵队还在日本担任了很长时间辅助美军工作的任务。直到美国“掌握”日本后,宪兵队才逐渐被取缔。
日寇宪兵队罪恶活动:
对内其作为军事警察,
对日军进行军法管理,
以维护法西斯合法性!
从而确保日寇战斗力!
对外维持法西斯统治!
残酷镇压抗日救国者!
此外还搜集各种情报!
凶残的日本宪兵部队,
是日本法西斯的代表!
㈨ 1931年日本的军事力量,主要是人数与装备情况。
只是当时在华的日军力量,装备和二战时区别不大
1.兵力人数 日军在东北的正规军已达1.5万余人(第2师团为缩编部队,每步兵联队缺1个步兵大队,每大队缺1个步兵中队,全师团约1.04万人;6个独立守备大队,每大队4个步兵中队,每中队160人,共约4000余人;还有旅顺要塞部队和重炮兵大队等),另外有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约1万余人。总兵力约2.7万人。日军以沈阳为中心,部署于南满铁路沿线,以便于机动兵力。 2:其具体兵力部署为: 第2师团司令部,师团长多门二郎中将,驻辽阳; 步兵第3旅团,旅团长长谷部照少将,驻长春; 步兵第4联队,驻长春; 步兵第29联队,驻沈阳; 步兵第15旅团,旅团长天野六郎少将,驻辽阳; 步兵第16联队,驻辽阳; 步兵第30联队,驻旅顺; 骑兵第2联队,驻公主岭; 野炮兵第2联队,驻海城; 工兵第2中队,驻铁岭; 独立守备队,司令官森连中将,驻公主岭; 独立守备第1大队,驻公主岭; 独立守备第2大队,驻沈阳; 独立守备第3大队,驻大石桥; 独立守备第4大队,驻连山关; 独立守备第5大队,驻铁岭; 独立守备第6大队,驻鞍山; 重炮兵大队,驻旅顺; 关东军宪兵队,驻旅顺; 旅顺要塞司令部,驻旅顺; 特务警察队,驻大连; 在乡军人总部,驻沈阳。
㈩ 在二战期间,赫赫有名的日本宪兵队到底是干什么的
如果说二战时候日本殖民统治中国的工具,镇压中国人民的刽子手,那就是日本宪兵队。日本宪兵队,如同今天的警察,专门负责维护殖民地的社会治安,可以说是军队中的警察,也负责维护军纪。
日本在二战时候,由于国内物质匮乏,实施严格的配给制度。尤其是二战末期,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连连战败,国内物资几乎都被战争消耗光,日本宪兵队员为了能吃得上饭,就借着寻找反战人士为幌子,严格控制国民与日占区的人民生活。当时,日本宪兵一旦发现有喝酒吃肉的人家,就被逮捕,然后借此搜刮这些人家的酒肉。
日本宪兵队的结束
当日本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之后,这些日本宪兵队成为最不愿意投降的一部分。因为他们在二战时候拥有很多特权,如同“地头蛇”与“土皇帝”,生活逍遥,一下被撤销也是非常不愿意。当美军登上日本本岛之后,宪兵根据美日停战协定,在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国内担任辅助美军工作的任务。直到美国彻底掌握“日本”之后,宪兵队才被逐渐取缔,结束了充当日本军国主义“警犬”的使命。
日本宪兵队的总指挥,是日本一位亲王,这个亲王也亲自主导了南京大屠杀、七三一人体实验、细菌生化武器,以及各种大虐杀,乃是一个比东条英机还要罪恶的战犯。但是,这个战犯最终却靠着贿赂麦克阿瑟,与日本天皇一起成功逃脱了东京法庭对二战战犯的审判,这也是美国对同盟国中国合理诉求的重大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