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后武工队还有多少人
❶ 打完日本人后,国共两党军队各增加了多少人
日本投降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人数达到480万,根据地逐渐扩展到城市。共产党从苏联交接部分关东军装备。
国民党军队下降到350万左右,国民政府接受了100万日军的装备。国共大战一触即发!
❷ 日军投降后,八路军还有多少军事力量
1945年日军投降之后,八路军的武装军事力量加起来已经达到了100万左右的人了。而从最初的5万多人发展到了100多万,不得不感叹八路军的发展速度确实是比较的快。
在1945年的时候,八路军也是对日本人展开了疯狂的反击,而此时的日本人已经是穷途末路了。最终在日本人投降的时候,八路军的武装力量已经达到了100万人左右。
❸ 二战结束日本投降的时候,究竟还剩下了多少兵力
由于日本的军工发展比较好,所以在亚洲战场,日本的兵力损失是很少的,初步估计日军在二战后还剩500万的兵力。
当年的日本和德国等国是法西斯国家。为了实现他们的野心,日本挑起了一场席卷全世界一样的战争。在亚洲日本的主要战争目标是中国。为了挑起战争,他们找了各种理由准备这场战争。作为一个小国,他们想与全世界为敌。可想而知他们的野心有多大。
在战争后期,国际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日本为了挽回局面,开始与美国作战,使得美国将目标转向日本。美国为了对付日本,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削弱了日本的国力,大大加快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步伐。同时苏联也对日本宣战,解决了日本军队在东北的问题,导致日本无力再次侵华。然而,日本随后宣布无条件投降。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投降后,当时日本还有百万军队。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这个数字。毕竟中国人民已经消灭了大量日军。后期美国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也消灭了大量日本有生力量。然而部队还是那么多,真的很震撼。
❹ 二战日本投降后,从中国撤退,在中国留下多少日本人
二战日本投降后,大约有一百万以上的侨民和投降士兵滞留中国(有数据显示在150万左右),主要在东三省地区居多,随后几年时间陆续遣送回国,到了解放前夕,大约仍有几十万,主要滞留区域仍为东三省地区。
❺ 1945年日本投降后,八路军还剩多少兵力
清朝末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耻辱的被侵略历史,在这期间中国被侵略者瓜分了不少的土地,同时还让他们抢走了不少的宝物,尤其是日本更是对中国进行大肆的烧杀抢掠。不过我们中国人也坚强勇敢的站起来,对侵略者进行反抗,直到1945年日本才宣布无条件的投降,并且向世界各国提交了正式的投降书,从此这场世界大战结束了。而此时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么多年的战争当中八路军还剩下多少兵力呢?其实数据公布出来大家可能根本想不到。
看完这里,想必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应该进行沉思,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缅怀那些为中国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革命伟人!
❻ 日本投降后还有多少军人在中国
日本投降后还有128万军人在中国。
1937年,日本总人口7063万,总兵力是108、4万。到了1942年扩充到720余万。日军在中国总兵力基本保持在200万。1941年,日本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美国等26个国家对日宣战,日本把主要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上,到了1945年投降的时候,日本在中国兵力只有100多万。
1941年底,日本的总兵力已达到240万人,其中海军约30万人,海军的一部分力量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一部分被拴在了中国战场,而其210万陆军除40万留在本土之外,有130万在中国战场上疲于奔命,能够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上的陆军兵力仅有40万人。
❼ 二战结束时日本陆军还有多少人战斗力如何
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日本VS美国 1、战争潜力:由于国家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全国的富余劳动力都充实到军队及相关行业当中,日本国民经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显得空前“繁荣”, 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与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依然‘疲软’。但尽管如此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
❽ 二战日本在投降的时候,到底在海外还部署有多少部队
尚有陆军约120.8万人、海军10.8万人。
第6军在江苏省南京市安胡省投降时,有18,120名士兵,第20军在湖南省长沙投降时,还有为70,180人。第11军在江西省的南昌投降的时候,有66,830名男性。第13军在上海投降时拥有165,000人的部队。第6军在湖北武汉投降时,有142,600人的部队。第23日本军向广东省广州市23头投降的时候,有88,350名士兵和其他49,400名海军。日本第10军向台湾投降时,有128,80名士兵和46,713名海军。第38军在越南的河内投降的时候,那个强度是30081。此外,还有驻军部队和分散的海军投降兵。日军投降后,上述地区仍有约120万人的军队和108000人的海军。
❾ 东北抗日联军日本投降后剩下多少人
抗联在1941年后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各部队被打散不说,各级指挥员也所剩无几),余部分为两部分:前往苏联的两千多人被编成远东军区第88教导旅,之后参加了八月攻势,仅剩400多人;留在中国的加在一起可能只有千人,日军后来又组织进攻死伤惨重,应该不会比教导旅剩下的人多。这样算来,日本投降时抗联最多能剩下七八百人。
❿ 日本投降解放军多少人
通常的说法是: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是430万对120万,国民党的部队应该包括向国民党投诚的100多万伪军。这些部队实际上装备很差,士气也极为低落,基本上算是凑数的。另外,国民党阵营真正具备作战能力的,是蒋介石的嫡系,傅作义系统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部队,其他的如阎锡山的晋系,西南诸省的地方军阀等等,基本上是白给的,主要负责后方的镇守,要么在正面战场连战连败,要么基本没有上过战场,唯一比较有战斗力的西北马家军,因为兵力很少,也没有给整个战争进程造成多大影响。这样算下来,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能够投入作战的兵力也不会超过200万。
有一点可以看出共产党部队的多少:当年为了抢占东北,共产党几乎是抄出了所有的家底。当时毛泽东指出:哪怕现在的所有根据地都丢了,只要站住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依然可能胜利。即使如此,共产党在1945年年中到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也不过组织了11万部队和两万干部进入东北,当时中共对外宣称八路军、新四军主力约有50万人,这应该是正规军的数目。还有一点,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前,刘邓所部号称兵强马壮,拥兵30万众,实际上渡黄河、激战鲁西南跃进大别山的部队只有四个纵队12万人,这应该是冀鲁豫野战军的王牌主力。如果这么算,那么刘邓有12万人,林彪有11万人,山东不会超过30万,华北聂荣臻所部是抗战结束后共产党唯一雷厉风行的裁军的部队,实际上在后来的战争进程中,因为裁军,华北的部队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彭德怀所部开始是四个旅约两万余人,加上中原突围的李先念、王震所部,能够立即作战的正规军应该不超过60万,当然共产党的部队还包括与正规军数量大致相同的地方部队,就是不能马上投入作战,但是占用部队番号的部队。如果说民兵力量,统计是很困难的,随着敌我战线的展开,民兵队伍的聚散实际上无法掌握。
应该说60万对200万和宣传上说的比例大致相同,面对四倍于己、装备、训练、经济条件都优于自己的敌人,共产党实在没有什么胜算。但是随着战争的展开,战场外的人民支持因素、共产党卓越的情报工作和机动灵活的作战指导思想、广大指战员敢于胜利、善于学习的主动求战精神完全弥补了军队数量、装备等方面的差距,随着战争的逐渐展开,共产党的部队以连让自己领袖都吃惊的速度迅速成长为一支无敌于天下的力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反观国民党,政治上不得人心,经济上残酷掠夺,把所有的势力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军统、中统情报系统残酷是残酷了,却激起了众怒,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对手渗透的反面典型。战略战术上,从上到下几乎没有说同心协力过,争权夺利、抢功诿过着有之,派系斗争,借对方之手消耗别派着有之,胜不相庆,败则龟缩者有之。士兵们更是厌恶作战,逮到机会就当逃兵,枪炮一响,丢下武器等着投降的比比皆是。到了后期,共产党的部队里原国民党的士兵几乎占到一半以上。着名的解放军战士在南京总统府撤掉青天白日旗欢呼的那个场面,后来有人说那些战士原来甚至就是南京卫戍部队的。
抛开双方的宣传,以旁观者的角度好好审视一下这一场原来也许可以避免的战争,也有很多地方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