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泽谕吉说了什么
⑴ 福泽谕吉写的《文明论概略》一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文明论概略》一书中,福泽谕吉全面提出了学习西方文明的主张。他把世界上多元文化归结为三种类型,即野蛮、半开化和文明,认为人类社会就是按照由野蛮到半开化到文明的次序向前发展的。在他看来,当时的日本处于半开化,而欧美已进入文明。因此日本必须“以西洋文明为标准”,学习欧美。他直截了当地指出:“试看今天日本的形势,实在是徒有文明之名,而无文明之实;徒具文明的外形,而缺乏内在的精神。”他说明了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文明既有先进和落后,那么,先进的就要压制落后的,落后的就要为先进的所压制。”但是,福泽谕吉并不一味崇洋媚外,只是强调要学习其中“一种无形的东西”,即“文明的精神”。他说:“使欧亚两洲相比,悬殊的就是这个文明的精神。”因此,他告诫人们“不应单纯地仿效西洋文明的外形,而必须首先具有文明的精神”。
⑵ 为了从根本上打破日本闭关自守的局面福泽谕吉做了什么
福泽谕吉极力主张通过兴办教育,使日本逐渐走向文明社会。他主张以推进日本社会文明进步作为办学宗旨。为此,他强调学校应讲授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
⑶ 如何看待当时福泽渝吉“天不造人上之人,亦不造人下之人”这句名言
日本着名导师福泽谕吉说:“天不生人上之人,亦不生人下之人。”
意思说:
人出生时,人和人一律平等,不是生来就有贵贱上下之别的。只是因为生存环境的不同,造成人世上各人际遇的不同。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一切。
⑷ 指出福泽谕吉的主张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福泽谕吉的最着名主张是“脱亚入欧”,产生的背景如下:
1860年,福泽谕吉随幕府官员乘船访问美国。当这些腰佩武士刀、脚踏草鞋的日本使节走进饭店时,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日本,只有那些非常富有的人才舍得买一寸见方的绒毡做钱包或烟盒,而美国人竟然把整块绒毡铺在地上,穿着皮鞋在上面走来走去。两年后,福泽谕吉再次随团远赴欧洲,周游了法英荷俄葡等国。由于听说外国食宿不便,他们随船带了几百箱大米和几十个铁丝灯笼。可到了巴黎一看,他们住的旅馆是五层楼,无数汽灯将室内外照得亮如白昼,饭厅里摆满了山珍海味……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考察医院、银行、邮政、兵制、议会等,福泽谕吉深刻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发达,深感日本以前的制度非变不可。
福泽谕吉(日文假名:ふくざわゆきち,1835-1901)是日本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日本近代文明的缔造者之一。他一方面介绍先进国家情形,以促进“文明开化”;另一方面又鼓励日本人发扬独立精神,以保持在列强环伺下的日本民族的独立。着名的口号“脱亚入欧”,即是福泽谕吉首先呼喊出 。福泽谕吉生于日本一个下级武士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汉学家。受父亲影响,福泽谕吉熟知孔孟等儒家名着和中国历史,青年时代在长崎学习荷兰文。曾在大阪师从着名兰学家绪方洪庵,并成为优秀的兰学学生。福泽谕吉在26—34岁的时候,三次出访欧洲和美国,并将在欧美的所见所闻写成《西洋事情》、《西洋导游》和《西洋衣食住》等书。这三本书轰动一时,影响甚大。福泽谕吉目睹了欧美国家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坚船利炮、富国强兵和工商繁荣,也反思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封建主义的相继没落,遂萌生“脱亚入欧”的思想。福泽谕吉在其所着《文明论概略》中说:“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福泽谕吉还在报纸上发表《脱亚论》文章,主张日本“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他还呼吁说:“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福泽谕吉为日本选择的振兴之路,就是摆脱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进而使日本成为欧洲型的民族国家。在日本完成"脱亚入欧”的历史进程后,曾经用支那歧视中国。因此,他也成为歧视中国的第一人。
⑸ 一万日元的家伙是什么梗
一万日元(日本纸币最大面额)上那个日本人的头像,许多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可能以为是哪位天皇。其实他不但不是天皇,甚至连官也没当过,只是一个没有任何“级别”的学者而已。
能够登上这样大面额的纸币,足以证明他的重要性。确实,他是近代日本最着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很多读者应该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不过可能很多人不会知道,他的名字和中国有关。
福泽谕吉的父亲福泽百助是一位忠实的儒学信徒。福泽谕吉说:“从父亲遗留的手书,便足以证明他是个彻底的汉儒。”他崇拜中国文化,最喜欢收藏中国的古书,谕吉诞生那一天,他恰好得偿夙愿,购得了一套中国清王朝的《上谕条例》,于是给新生儿取名“谕吉”。
福泽谕吉:
福泽百助坚定地信仰儒学,一举一动都谨尊圣贤的教导,“即使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绝不做亏心事”。因此自然以儒家之道来治家。
福泽谕吉说,“他在教育孩子上完全依照儒家传统。”因此,“家兄与纯粹的汉学者一样注重孝悌忠信。”有一次兄弟两个人谈起人生理想,他哥哥说,他一生的目标就是按孔孟的教导活着,“至死也都是忠信孝悌”。
虽然父亲在谕吉幼年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他确立的儒者家风却长久地影响着这一家人:“我们的家风极为规矩。并非有严格的父亲在监督我们,可是我们母子和睦相处,兄弟姊妹从不吵架。不只如此,无论如何绝不做下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