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温费怎么计算
㈠ 高温费怎么算的
“高温费”的标准是高温作业工人每月160元,非高温作业工人130元,一般工作人员110元。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时,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情况,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工作时间,并不得安排劳动者加班加点。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当日安排劳动者工作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并暂停12时-16时高温时段工作。 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用人单位经采取降温措施仍不能使工作场所温度低于35℃的,当日应停止工作。
㈡ 2022年防暑费标准
防暑降温费亦可称为高温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从事室外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的高温补贴。
高温补贴指的是,给予在高温天气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的劳动津贴。这种津贴仅限于高温天气工作,一般情况下和工资一起发,也就是体现在工资中,部分在职人员可以领取,前提是你们单位有这样的福利,有些企业为了激励员工,提高高温补贴。列如:山西发放时间:6月份至8月份;发放标准:每人每月发放高温津贴240元目前31个省份的高温津贴标准各不一样,有的是按天计算,有的是按月计算,按月计算的话,高温津贴标准集中在100
300元区间,达到300元就属于高标准了,目前高温津贴达到每月300元的地区有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地。所以具体能领多少,还要看所在省份的发放标准。高温补贴指的是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岗位津贴,高温补贴的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整的,存在地区差异,如北京要求室外高温工作补贴不低于180元每月,浙江未300元每月,广东为150每月;部分地区如云南、河南、海南等地为10元每天。一般发放时间为6月至9月,部分地区实行差别时长。单位发放高温补贴的标准∶室外作业人员一般每人每月300元。
防暑降温费的相关事项:
1、【发放范围】: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
2、【发放时间】:防暑降温费发放时间由各省市自行制定。例如辽宁省每年6、7、8月3个月向劳动法发放防暑降温费;例如天津防暑降温费发放时间为6
9月。
法律依据: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第十七条 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㈢ 2022年高温费发放标准
高温补贴指的是,给予在高温天气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的劳动津贴。这种津贴仅限于高温天气工作,一般情况下和工资一起发,也就是体现在工资中,部分在职人员可以领取,前提是你们单位有这样的福利,有些企业为了激励员工,提高高温补贴。列如:山西发放时间:6月份至8月份;发放标准:每人每月发放高温津贴240元目前31个省份的高温津贴标准各不一样,有的是按天计算,有的是按月计算,按月计算的话,高温津贴标准集中在100-300元区间,达到300元就属于高标准了,目前高温津贴达到每月300元的地区有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地。所以具体能领多少,还要看你们所在省份的发放标准。
高温补贴指的是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岗位津贴,高温补贴的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整的,存在地区差异,如北京要求室外高温工作补贴不低于180元每月,浙江未300元每月,广东为150每月;部分地区如云南、河南、海南等地为10元每天。一般发放时间为6月至9月,部分地区实行差别时长。
单位发放高温补贴的标准∶室外作业人员一般每人每月300元;室内作业人员一般每人每月200元。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的高温津贴。
高温补贴发放标准2020
根据我国劳动社会保障部2004年发布的最低工资规定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提供高温津贴,全国各地区的发放标准不同,以上海地区为例,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定,夏季高温津贴标准为300元/月。
法律依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㈣ 高温费怎么算
高温费标准一般为150到300元不等。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夏季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度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度以下且不含33度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另外,用人单位应当向从事高温作业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并为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
哪些人群可领高温补贴
1、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度以下的,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在工资清单中列明具体项目及数额;
2、用人单位安排高温作业劳动者当月临时从事非高温作业的时间不超过4个工作日的,用人单位应当足额发放当月的高温津贴;5个工作日以上的,用人单位可按劳动者当月从事高温作业的天数折算高温津贴;
3、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未能正常出勤的,用人单位可按劳动者当月实际出勤且从事高温作业的天数折算高温津贴。
【法律依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落实以下高温作业劳动保护措施:
(一)优先采用有利于控制高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源头上降低或者消除高温危害。对于生产过程中不能完全消除的高温危害,应当采取综合控制措施,使其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二)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保证其设计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高温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高温日常监测,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四)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高温危害作业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五)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
㈤ 高温费怎么算的
“高温费”的标准是高温作业工人每月160元,非高温作业工人130元,一般工作人员110元。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时,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情况,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工作时间,并不得安排劳动者加班加点。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当日安排劳动者工作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并暂停12时-16时高温时段工作。
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用人单位经采取降温措施仍不能使工作场所温度低于35℃的,当日应停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