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什么时候开始与中国平起平坐
‘壹’ 总结18世纪,19世纪,20世纪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各有什么历史时间呢 例子
18世纪,日本是大清的属国,要岁岁来朝。
19世纪,日本进行明治维新,逐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并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在国际上也逐步开始与大清平起平坐,甚至武装挑衅。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但是被台湾军民赶走。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甲午战争,没落的大清帝国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0世纪,中日进入全面对抗时期,日本大举侵略中国。1905年,日本取得日俄战争胜利,控制了中国东北地区南部。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1919年,日本关东军组建。1928年,日本为了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出兵济南并制造了“五三惨案”。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
‘贰’ 在历史中, 日本是否曾经被其他国家或种族统治过
历史中,日本只曾在二战后被美国占领,也可说是统治。
一、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
大日本帝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后,由美国及苏联为首的同盟国军事占领。1945年8月28日,第一批盟军于横滨登陆,并设立同盟国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8月30日盟军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也乘军机抵达东京,并成为同盟国最高司令官,1948年8月15日,朝鲜半岛三十八度以南在美军帮助下独立并成立大韩民国,而三十八度以北也于1948年9月9日于苏联帮助下独立并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二、驻日盟军总司令
驻日盟军总司令是美国远东军司令兼驻日美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在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期间的一个头衔。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正式终止。根据《波茨坦宣言》,盟军(事实上只有美军)于日本建立进行接管的总司令部。1945年8月28日,第一批盟军于横滨登陆,并设立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1945年8月30日,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也搭机抵达日本。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降书。随后到1952年4月28日期间,日本政府仅实行所谓“间接统治”,主要大权均操在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手中。
三、美军监管下的日本改革
1947年5月3日日本国宪法正式生效,同时大日本帝国宪法正式失效,这代表了大日本帝国时代正式结束,国号更改为日本国。
为了彻底铲除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当时的占领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下令全面实施教育改革,由国民教育深入的扎下民主的基础,也成功的思想改造日本国民。
四、日本的和平宪法
日本国宪法第九条规定的三大原则之一的和平主义,成为日本国宪法第二章主要内容,包括放弃战争、不维持武力、不拥有宣战权。日本国宪法因而被称为和平宪法。
五、美日安保条约
日本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之安全保障条约简称美日安保条约,由美国与日本在华盛顿于1960年1月19日签订。此条约宣示两国将会共同维持与发展武力以抵抗武装攻击。同时也将日本领土内一国受到的攻击认定为对另一国的危害。也包括美军驻日的条文。此条约在冷战时期强化了美日关系,也包括了后来进一步的国际合作与经济合作的条款。2000年10月10日,台湾成为该条约的第三个成员国。
根据历史叙述,事实上早在1952年4月28日后美军已将对日本本土的统治权归还给日本政府(个别岛屿主权存有争议)。日本的军事行为实际受制约于本国和平宪法。所以,美国至今仍在“压制”日本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叁’ 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日本侵略中国始于1931年9月18日,结束于1945年9月2日。
日本自1931年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起开始侵华,霸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则是掀开了日军全国侵华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协议,自此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前后共计十四年。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侵占大片国土,实施“以华治华”的毒计,扶植汉奸傀儡卖国政权,残酷奴役、杀害中国人民,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的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严重的分裂了中国,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制造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暴行,比如在占领区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南京大屠杀;用中国人进行“活体解剖”细菌试验;制造平顶山惨案等;日军杀害中国平民数千万,并造成千万中国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肆’ 日本 和中国 交往最初在什么朝代
⑴友好交往时期(汉、唐、宋、元、明前期)
①两汉时期:
1政治交往: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与汉”;东汉武帝时,日本“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 “汉委奴国王”金印,后来,日本又“遣使奉献”。
经济交往: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②唐朝:
1全方位的交往:互遣使节,日本有13批遣唐使到唐;唐文化对日本产生深远影响:仿照唐制;学习建筑,教授儒教;贸易往来。
2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高僧鉴真。
③从宋朝到明朝前期:中日之间经济贸易成为双方关系的主流,两国人民由此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优良传统,成为以后友好关系发展的基础.
⑵对抗与友好并存时期(明后期、清)
① 明朝后期,日本一些浪人和武士勾结中国东南沿海的奸商形成倭寇,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余大猷英勇抗倭,肃清了其势力.
②1592年和1597年,日本丰臣秀吉两次派兵攻打朝鲜,中国明朝先后派李如松和邓子龙入朝抗击日本侵略军,李舜臣与邓子龙双双牺牲,形成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友谊.
③ 明朝时期,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清朝晚期,中国以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的大量留学生留学日本,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传播.
‘伍’ 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的交往过程
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的交往过程如下:
645年,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
1926年12月25日,由于统制派军人由外而内改变国家政体的思想,日本开展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的大规模侵略。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并放弃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国家赔偿,1973年1月互设大使馆。
2012年9月11日,日本单方面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空前的积极手段表达对日本此举的抗议和反对。
2014年11月8日,APEC部长级会议召开之前,王毅部长表示,中方重视日方多次提出的愿望,我们在中日关系上的原则立场是明确和一贯的。
(5)日本在什么时候开始与中国平起平坐扩展阅读:
中日文化渊源:
茶道作为一种审美仪式,自古以来就受到上层社会的青睐。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交礼仪。日本茶道最早是在唐朝贞观年间传入日本的。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事实上,书法不仅在日本很受欢迎,也是人们培养自己的一种方式。佛教传入日本后,书法开始在日本流行起来。和尚和佛教徒用毛笔抄写经文,模仿中国。
相扑起源于日本的神道教,起源于中国。相扑是奈良和平时期宫廷观赏性的运动,战国时期在镰仓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
和服是模仿中国隋唐的。虽然它们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日本风格,但它们仍然包含着中国汉服的许多特点。
柔道是中国拳击的发展,起源于少林。明末,中国武术大师陈元赞将中国传统武术传入扶桑,成为现代世界第一位柔道大师。
空手道是一种结合了500年前古老的搏击技术和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拳击技术。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只使用拳脚,与其他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比较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陆’ 最早小日本是怎样踏入中国的
您好,历史上是中国先踏足日本的。
秦朝时期,方士徐福带领童年童女和能工巧匠三千之众东渡日本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到达日本后由于海上风浪大无法返回,只好留住在日本,与日本当地的土着民族通婚,繁衍生息以至于今,所以从秦汉开始日本人已经有中国人的血统了,在此之前应该不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极力扩大对华侵略,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内地。一次大战后,日本企图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侵略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我国东北发动突然袭击,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华北搞所谓“自治运动”,妄图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进行挑衅,伺机挑起战争。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乘机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妄图用武力灭亡中国。
‘柒’ 古代日本是中国的附属国吗
古代日本不是中国的附属国。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日本使者给隋炀帝的国书说“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称日本君主为“日出处天子”,称隋朝皇帝为“日没处天子”。
隋炀帝看到后不高兴,对鸿胪卿说:“蛮夷的书信如果有无礼的,就不要拿来给我看了。” 唐代日本派赴中国的使节团。
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二年,唐贞观四年)第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即日本承和五年,唐开成五年)。894年(日本宽平六年,唐干宁元年)又准备派遣,已经任命,由于菅原道真谏阻。
遂从此正式停止遣唐使。从630年到894年,二百六十余年间,除三次任命而未成行外,抵达长安的日本使臣,两次是送唐使臣回国,一次迎遣唐使归日本,正式的遣唐使计有十二次。
(7)日本在什么时候开始与中国平起平坐扩展阅读:
古代东亚,曾存在以中国为顶点的册封体制,日本虽曾一度加入该体制,但早在公元607年,圣德太子在遣使小野妹子递交给隋炀帝的国书中就说:“日出处天子致书日落处天子无恙”,608年,日本在回函中又说:“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言下之意,日本和中国平起平坐。
日本的“神道”“神国”观念,也与这种不服输心理有关。日本近代着名的民族主义者德富苏峰就指出:“日本古来受到中国的巨大影响,在意识到无法与中国匹敌的情况下,不屈服地从灵魂中生产出了独自的东西,这就是神道。
将对中国的自卑感转变为日本独自观念的分水岭就是圣德太子。”可见,自隋末开始,日本就非常自觉并且特别注重保持与中国平起平坐,对中国有一种不服输的心理。如今,日本人津津乐道的一个史实就是,虽然日本曾派遣遣唐使向中国学习文化,但是从不向中国称臣。
受东亚册封体制中“华夷观念”的影响,与朝鲜、越南一样,日本也很早就出现了“小中华思想”。日本朝廷以“中国”自居,对日本列岛上尚未被其纳入统治的族群称为“夷”,如奈良时代的上表文中,就有“北狄虾夷,西戎隼俗”的说法。
一直到明治维新时期,天皇诏书中还说要“明华夷内外之辨”日本人在形成“小中华思想”的同时,还力图建立一个独立于中国之外的中心和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但要想成为“上国”,就要有自己属国。
日本自视为一个中心,视渤海、新罗为屏藩,把渤海、新罗派遣使节视为朝贡。日本天皇在致渤海国的国书中,采用宗主国对藩国大酋长的“敬问”,以对待属国的口气获得“上国”的满足感。日本天皇还常常以父皇帝的口气致国书给新罗国王,用词极其苛刻。
这种歧视朝鲜半岛的思想一致延续到现在,如今,仍有日本右翼学者声称朝鲜半岛文化不过是中国的“拙劣仿制品”,将韩国与中国关系走近称为再次沦为中国的属国。正是这种“小中华情结”,使日本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有种不服输心理。
例如,1401年,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跪接明朝诏书,导致日本国内群情激奋,有人甚至痛哭流涕。到了16世纪末,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野心勃勃地准备征服明朝并进而占领印度,为此发动了侵朝战争。
虽然丰臣秀吉侵朝失败,这一挑战东亚册封体制的行动没能成功,但是明朝的灭亡,使日本开始怀疑中国在政治和文化上的优越地位。进入江户时代后,日本挑战东亚册封体制的方向转向了琉球国,1609年萨摩藩入侵琉球,割占了琉球一半国土,并强迫琉球向萨摩藩进贡。
在蒙古族和满族这样的异族统治中国的时候,和朝鲜一样,日本人就认为“中华已灭”,自己才是正统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如同朝鲜认为满清是“犬羊胡虏”,是“胡皇”一样,日本并不认同元清两朝是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尊王攘夷”意识。
特别是满清入关后,对汉族实施剃发易服,在日本人看来,中国的“衣冠上国”已风采不存,清朝人被日本人嘲笑为“豚尾奴”、“豚尾儿”、“辫发和尚”。如今,日本介绍中国的书刊、图像、海报、展板,也都往往展示拖着发辫的清朝人。
而在中国国内,辫子戏、宫斗戏满天飞,也加深了日本人这一印象。可以说,满清的文化符号从过去到现在,都更容易让日本人倾向于觉得中国并不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
‘捌’ 日本在历史上什么时期是属于中国的
汉朝到隋朝,隋朝时,日本的圣德太子写了几次书给隋皇帝说什么,日出处天子问候日落处天子,又说什么日出处天皇问候日落处天子。很明显 那时日本自认已经与中国平起平坐了,但实际上从哪个方面都弱于中国,到了从、唐朝更不用说了,居然还出现唐风。
‘玖’ 日本是哪一年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
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起开始侵华战争,霸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则是掀开了日军全国侵华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