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收入低于多少不交税
‘壹’ 大日本的研究生要交税吗妹妹在日本工作一年了,现在说要交7千-8千的税,这个是必须要交的吗
上学本身是不用缴税的,打工就要了,但是低于一定额度的话是不用缴纳的,如果我的记忆没错的话,在一个公司一个月的收入低于8万日元的话是不用缴税的。分几家公司打工就可以逃税了。
‘贰’ 日本人500万日元年收的,一般要交掉多少税收
日本人500万日元年收的,一般要交掉的税收为100万日元。
日本居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适用超额累进税率,1995年实施减税后的税率如下:
级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不越过330万日元的部分10。
2、超过330万日元至900万日元的部分20。
3、超过900万日元至1800万日元的部分30。
4、超过1800万日元的部分37。
(2)日本收入低于多少不交税扩展阅读:
日本法人的税率如下:
1、资本额在1亿日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在800万日元以下的部分,适用税率为22%;超过800万日元的部分,税率为30%。
2、资本额超过1亿日元的大中型企业,税率为30%。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为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利润总额减去费用后的余额。
法人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日本法人纳税总则:
1、股息的处理:实行法人之间分配股息扣除制度。法人A对法人B持股达25%以上、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法人A从法人B取得的股息全额不征税;持股低于25%时,取得的股息80%不征税。
2、向外国分支机构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日本法人向外国分支机构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允许扣除,但是必须符合独立公平交易价格的规定。对资本弱化公司而言,负有关联公司债务的日本法人支付利息的可扣除部分受到限制。运用公式计算出的负债资产比例超过3:1时,不得扣除负债利息。
3、固定资产折旧:纳税人可以选择使用余额递减法和直线法。残值是购置成本的10%。网站服务器的使用年限为4年。税法规定了不同种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使用上述两种方法时的年折旧率。
‘叁’ 去日本留学,父母的收入证明加起来够8万,但是每个人月工资不到3千5,不到纳税标准怎么办,纳税金额要写0吗
足够了。没有任何要求必须达到纳税标准。达到的还有可能要出具税务局的纳税证明,反而还麻烦。
纳税现在已经不做严格要求了,除了部分学校要以外,现在很多学校都不要了,年收入超过12w的有时还要追加正式的纳税证明。
在开收入证明时,没有纳税的,不用开纳税。注上一句:纳税由公司统一代扣代缴即可。
工资低的,可以用分红或者奖金来补充。
‘肆’ 请问日本的工资所得税是怎么扣除的啊
日本居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适用超额累进税率,1995年实施减税后的税率如下:
级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不越过330万日元的部分10;
2、超过330万日元至900万日元的部分20;
3、超过900万日元至1800万日元的部分30;
4、超过1800万日元的部分37。
工薪人员的工薪所得扣除最低为65万日元。工薪所得最低扣除额扣除率(%):
1、超过162.5万日元至180万日元的部分65万日元40;
2、超过180万日元至360万日元的部分72万日元30;
3、超过360万日元至660万日元的部分126万日元20;
4、超过660万日元至1000万日元的部分186万日元10;
5、超过1000万日元的部分220万日元5。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因基本生活扣除额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变化,目前,夫妇带两个孩子的标准工薪家庭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384.2万日元。
日本非居民纳税:因工作滞留在日本的时间不满1年的纳税人通常被视为非必恭必敬纳税人,该非居民纳税人必须按20%的比例税率缴纳工薪税,而不论工薪来源何处。
如果该非居民纳税人作为本国居民在本国纳税,则不在日本缴纳工薪税。如果该国与日本订有税收协定,该国居民在日本停留时间不满183天,其雇主是非居民或外国公司,其工资不是由日本的分支机构支付,则可免除上述20%的税。
非居民如不符合上述条件,则须缴纳20%的工薪税。当非居民来源于日本的营业所得属于在日本常设机构的劳务所得,或属于日本的不动产销售收入或租金,均要按居民的相同累进税率征税。
非居民在日本设有常设机构,其个人营业所得与该常设机构有关,应缴纳个人居民税和个人事业税。
日本税法规定,在日本或从日本向居民或非居民、国内公司或公司支付的股息、利息,都要缴纳预提税。在国税上,股息税率为20%,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的国税利息税率为15%,居民税率是5%。
非居民不必缴纳5%的预提居民税。支付给非居民和法人的债券或欧洲债券的利息和清偿所得等,可免征预提税。
(4)日本收入低于多少不交税扩展阅读:
日本正式开始征收出国税,每人1000日元
日本正式开始向出境旅客征收国际观光旅客税(出国税),每人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63元)。据悉,日本政府这一举措旨在保证财源,以强化访日外国游客接待体制,预计每年可征收税金500亿日元。这些税金将用于简化出国手续及修整观光景点等。
出国税的征收不分国籍,凡是从日本出境的旅客均必须缴纳,税金将包含在出境机票里。未满2岁的幼儿、入境24小时以内出境的换乘旅客、因天气原因滞留的旅客可不缴纳出国税。根据规定,7日以前购买离境机票的旅客可免缴该税金,但离境日期在7日之后的依旧需要缴纳。
出国观光和出差的日本人也需要缴纳出国税。日本人在期待外国游客的增加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希望自己不用支付出国税。
‘伍’ 日本的个人所得税怎么扣
日本居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适用超额累进税率,1995年实施减税后的税率如下:
级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不越过330万日元的部分10;
2、超过330万日元至900万日元的部分20;
3、超过900万日元至1800万日元的部分30;
4、超过1800万日元的部分37。
工薪人员的工薪所得扣除最低为65万日元。工薪所得最低扣除额扣除率(%):
1、超过162.5万日元至180万日元的部分65万日元40;
2、超过180万日元至360万日元的部分72万日元30;
3、超过360万日元至660万日元的部分126万日元20;
4、超过660万日元至1000万日元的部分186万日元10;
5、超过1000万日元的部分220万日元5。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因基本生活扣除额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变化,目前,夫妇带两个孩子的标准工薪家庭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384.2万日元。
日本非居民纳税:因工作滞留在日本的时间不满1年的纳税人通常被视为非必恭必敬纳税人,该非居民纳税人必须按20%的比例税率缴纳工薪税,而不论工薪来源何处。
如果该非居民纳税人作为本国居民在本国纳税,则不在日本缴纳工薪税。如果该国与日本订有税收协定,该国居民在日本停留时间不满183天,其雇主是非居民或外国公司,其工资不是由日本的分支机构支付,则可免除上述20%的税。
非居民如不符合上述条件,则须缴纳20%的工薪税。当非居民来源于日本的营业所得属于在日本常设机构的劳务所得,或属于日本的不动产销售收入或租金,均要按居民的相同累进税率征税。
非居民在日本设有常设机构,其个人营业所得与该常设机构有关,应缴纳个人居民税和个人事业税。
日本税法规定,在日本或从日本向居民或非居民、国内公司或公司支付的股息、利息,都要缴纳预提税。在国税上,股息税率为20%,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的国税利息税率为15%,居民税率是5%。
非居民不必缴纳5%的预提居民税。支付给非居民和法人的债券或欧洲债券的利息和清偿所得等,可免征预提税。
(5)日本收入低于多少不交税扩展阅读
日本不用交个人所得税的项目
一、基础扣除
不管一年收入多少,38万日元的收入是属于人人有份的扣除对象。
二、社会保险费扣除
个人,也包括家庭全部成员,一年中缴纳的全部的社保费用,都属于免交个人所得税的范围。
三、配偶扣除
抚养的配偶(不管是妻子还是丈夫),她(他)的年收入是在150万日元以下(约9万3000元人民币)的,可以扣除38万日元。譬如,一位家庭主妇她不工作没有收入,或者她只是打一点零工,每月收入不到12万日元(7500元人民币),那么,他的丈夫的年收入中,可以扣除38万日元免交所得税。
四、配偶特别扣除
如果配偶有工作,但是她(他)的年收入只有150万至201万日元(也就是年收入在12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也可以扣除3万至36万日元不等的收入。
五、抚养对象扣除
日本税法中,抚养对象所指的不只是妻子儿女和父母,还包括直系和傍系的亲属,也就是说,兄弟姐妹都可以列入抚养的对象范围。
当然,也要看抚养对象的收入情况。这一项目的扣除金额,有四个分类:年龄在16岁以上的,扣除38万日元。年龄在19至22岁期间的,也就是读大学的孩子,可以扣除63万日元。与自己同居的70岁以上的亲属(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岳母),扣除58万日元。
六、勤劳学生扣除
这一项目是针对勤工俭学的学生,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高中开始,读书之余自己还去打工,只要他的年收入是在130万日元以下(约8万元人民币以下),他的父亲的年收入中,还可以扣除27万日元。
孩子勤工俭学是增加了家里的收入,不应该列入免税的范围,但是日本政府显然是为了鼓励年轻人去勤工俭学,培养自己勤劳的品德与减轻父母经济负担的一种责任感,只要家里有孩子勤工俭学打零工,在父母的收入中,也扣除一部分纳税额。
七、生命保险费的扣除
如果加入了生命保险、或者护理医疗保险、个人养老保险等,最多可以减免12万日元的纳税额。
‘陆’ 在日本工作可以不交税吗
不可以的,税是一定要交的。
‘柒’ 日本留学生打工时需要交多少税金
1、关于打工的税金有两种,即国税和地方税。从打工的工资中直接扣除的部分称为所得税的国税,是由用人公司或商店代替本人向国家(税务局)缴纳的。依工资额的不同所得税的金额也有差异,翻译等的工资一般要扣总额的10%作为所得税(住在日本1年以上的人)。住在日本不满1年的人或1次拿工资超过100万日元的人要扣20%的所得税。支付的所得税的合计额被送到所居住的市乡公所,以纳税额为基准,另外要缴都道府县税或市乡村税等地方税。
‘捌’ 美国人不交税前月收入多少,那日本人呢
美国人我不知道,但是我现在在日本,3楼的朋友说的日本人的月收入是指的抢银行的吧??
普通日本人(除律师,医生,厨师等全球公认的高收入职业及个体业者之外)税前月收入也就35万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币2万多一点,折合美元的话3000都不到,哪有什么4000到7000,现在日本大学生无经验就业20万日元一个月的也很平常,日本的最低收入保障(相当于中国的低保)是11万8千日元(2006)
‘玖’ 在日本打工 税金是工资的百分之多少
在日本打工,税金是按照累进税率收取,具体要看你所在的阶段。
日本居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适用超额累进税率,1995年实施减税后的税率如下:
级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不越过330万日元的部分10%;
2、超过330万日元至900万日元的部分20%;
3、超过900万日元至1800万日元的部分30%;
4、超过1800万日元的部分37%。
(9)日本收入低于多少不交税扩展阅读:
日本的自愿税收制度:
“ふるさと纳税”(Furusato Nouzei)一词字面上的意思是,付税给家乡,这是一个日本从2008年开始有的自愿性税收制度,让人民缴税给地方政府。大部分纳税人都会选择他们自己的家乡,但并没有限制禁止捐献给他们个人喜好的城市或乡镇,所以你想要捐几个都可以。而纳税人可以享有退税以及地方政府以当地产品作为回报。
ふるさと纳税被概念化为一种方式,让人们就算已经搬到外地去工作生活,仍然可以为家乡做出贡献。许多日本人在市郊出生长大,在那里接受当地政府提供的教育及医疗服务。但是当他们远离家乡前往大城市读书或工作,他们所纳的所得税将会直接给那些城市政府,而不是回馈给他们的老家。再加上郊区人口减少,税收的差距更拉大了城乡发展与财力的距离。
有了ふるさと纳税,人们就可以选择何时要捐多少,给哪一个单位。从这个制度的收入来看,理想的情况是,郊区和农村可以从在那里出生长大的人的帮助下,得到财政及发展方面的协助。
虽然使用了“纳税”一词,但这个制度其实比较接近于“捐款”给地方政府。一般来说,如果捐款给地方政府的话,你需要在年度所得申报表中申报,其中一部份捐款将可以抵消你的所得税和住民税。但是,ふるさと纳税允许至少2,000日币以上的金额全额抵销应纳税额,但这还是受到你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结构的限制。
日本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鼓励人们透过这个制度做出贡献。从2015年4月1日起,人们可以得到的退税金额从10%增加到20%。另外,如果你在一年内捐赠给5个以下的地方政府,每次捐款都不需要提交所得税申报表。
虽然ふるさと纳税制度主要是针对个人,但并没有限制企业不能这样做。但是,以这样的状况,其会计纪录中的纳税和处理规则,以及地方政府的回赠都会和个人纳税人有所不同。
‘拾’ 工资多少不用交税
法律分析: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可以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凡是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均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再减去扣除标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