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日本的时候装备哪里来的
㈠ 侵华战争中日军的先进武器都是哪来的
马尾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比较奇怪,一个圆圆的弹体后面结着一根粗粗的麻绳,很有点中国古代流星锤的味道,我们在电影电视作品中很少看到这种武器,但实际情况是这种武器在红军和早期的八路军当中相当流行,而后来看到的鬼子香瓜手雷和仿制M24的木柄手榴弹,当时可是可遇不可求的高档品呢。
汉式(汉阳造)步枪
从1895年开始, 湖北枪炮厂开始生产此型步枪。一直到1944年21厂改造中正式步枪,本型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
主要生产者为位于湖北汉阳之汉阳兵工厂,因此一般称之为汉阳造。抗战时其步枪厂于1938年交与21厂,因此从1939年至1944年生产的汉阳造在枪匣上印有□字厂徽及‘汉式’字样。
由于生产时间长远,民初中国所有的战役此枪几乎无役不与,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在内。
汉式(汉阳造)步枪
作业原理: 旋转枪栓, 双前栓榫锁定, 手动
弹匣容量: 外露单排弹仓,5发, 曼里夏式弹□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刀片形准星
口径: 7.92mmx57
枪管长度: 29.13"
枪重: 4.14 kg
巩造九八式步枪
作业原理: 旋转枪栓, 毛瑟式前栓榫锁定, 手动
弹匣容量: 内藏式弹仓,5发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刀片形准星
口径: 7.92x57mm
枪管长度: 73.8公分
枪重: 4.08 Kg
中正式步枪
抗战期间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太行兵工厂内,曾仿制过这种步枪供八路军使用。
作业原理: 旋转枪栓, 毛瑟式前栓榫锁定, 手动
弹匣容量: 内藏式弹仓,4发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刀片形准星
口径: 7.92x57mm
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是一种手动枪机步枪。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是因其枪机上有一个拱形防尘盖有如盖子般而得名。防尘盖在开栓抛壳和推弹关栓时,能随枪机一起后退或前进,起到防尘作用。
1905年,三八式步枪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定型生产,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号: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为三八式步枪,从那时起三八式步枪就成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枪,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八式步枪曾大量装备中国军队,尤其是抗日战争结束,侵华日军投降后,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在中国国共内战期间广泛使用。朝鲜战争初期三八式步枪是中国志愿军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三八式步枪
作业原理: 旋转枪栓, 毛瑟式前栓榫锁定, 手动
弹匣容量: 内藏式弹仓,5发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山字形准星
口径: 6.5x50mmSR
枪管长度: 79.7cm
枪重: 3.95 Kg.
四四式骑枪
这种枪1909年在日本开始试制,在1910年底定型,命名为“四四式骑铳”,一直生产到1940年间。我军部队中的四四骑枪数量不少,在朝鲜战争中仍有使用。
作业原理 旋转枪栓, 毛瑟式前栓榫锁定, 手动
弹匣容量 内藏式弹仓,5发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山字形准星
口径 6.5x50mm
枪管长度 460mm
枪重 3.9 Kg
兼容性 三八短铳
C96手枪
在我国南方称为“驳壳枪”,北方称为“盒子炮”或“盒子枪”。
该枪因威力大、故障少,弹匣装10发子弹,性能优于日本“王八盒子”手枪,被我国抗日军民大量装备。
在战场上是“王八盒子”的死对头,是近战中令日本鬼子胆寒的武器。
作业原理: 起落式闭锁枪机,短后座力作业 ,半自动
弹匣容量: 10发内置式
击发方式: 单动式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刀片形准星
口径: 7.63x25mm(7.63 Mauser)
枪管长度: 3.9吋
枪重: 2 lb.
兼容性: Mauser 1896
制造厂: Mauser
制造年代: 一 次大战之后
鲁格P08手枪
俗话说盒子挎鲁子,一个挎一个,我军也装备少量德制鲁格P08手枪。
作业原理: 肘节式起落闭锁 半自动
弹匣容量: 单行排列式弹匣8
瞄准具: 凹形照门, 刀片形准星
口径: 9x19mm
枪管长度: 101.6 mm
枪重: 0.85 kg
ZB26轻机枪
捷克式轻机枪是抗战名枪,该枪造型特殊,棱角分明,极有立体感。一般看过抗战影片的网友,都应该非常熟悉这款武器。捷克式轻机枪也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从反围剿时期开始,到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红军八路军解放军都大量使用这款武器,其中在抗战期间使用这款武器的数量最多。
口径:7.90公厘
枪全长:1,165公厘
枪身重:9.0公斤
瞄准基线长:568公厘
枪管长:602公厘
来复线数:4条
来复线方向:右旋
来复线缠度:240公厘
初速:830公尺/秒
表尺射程:1,500公尺
射速:550发/分
装弹具式样:弹匣
装弹具装弹数:20发
自动方式:汽退式
冷却方式:气冷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十一年式轻机枪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非常有名。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经缴获过不少日军的十一年式轻机枪。
㈡ 二战时期,日本的军事武器是从哪里来的
首先日本的资源非常贫瘠,所以日本的武器主要来源为进口原料和对外战争掠夺。这两种方式让整个日本军队得以拥有充足的武器,说白了就是以战养战。那么笔者就从日本的海军,陆军,海陆军的航空兵来为大家阐述分析一下日军的装备都是从何处来的。
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队这两个军种。各自的航空兵的待遇情况是比普通的士兵要好许多,但是还是和其军种有关系。
㈢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装备的来源和制式都是什么
装备的来源和制式
1、解放军进入东北后,东北军区后勤部专门成立了军事工业部,主要负责从苏军手里接收沈阳地区大东区兵工总厂、文官屯坦克修理厂和孤家子火药厂等多家重要的兵工厂。
2、后苏军又将这些工厂要了回去,但允许军工部拉走了30多部机器和200多吨物资,中共也先后将抚顺、本溪、延边等地的兵工厂、化学工厂数百台机器和上千吨各种原料运走。
3、中共1946年6月向北满撤退时,仅各种军工机器和原料就运了300多车皮。正是有了这些工业基础,中共后来才能在北满的军工生产基地生产战争所需的大量弹药。
4、据统计,军工部后来在珲春建立起子弹厂、手榴弹厂等6个兵工厂,1946年9月一个月就生产子弹13万发,手榴弹35000个。与此同时,军工部在牡丹江、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地也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军工厂。
5、到1947年,东北军工的年生产能力达到手榴弹300万个、子弹2000万发、各种炮弹150万发 。
(3)中国打日本的时候装备哪里来的扩展阅读
1、1945年苏军占领东北时,抗联也随苏军直接进驻东北,几乎在同一时刻,毛泽东命令关内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冀热辽军区中共部队迅速奔赴东北进行接收。
东北解放军大约获得了枪支30万,轻重机枪2万挺,掷弹筒1000个,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山炮、野炮约为1500门。
2、而关内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主要来自抗日战争时缴获的日军武器。
3、没有海空军,全军装备马步枪44.7万支,短枪4.4万支,冲锋枪2678支,轻机枪4.6万挺,重机枪1699挺,枪榴弹1428具,掷弹筒5050具,迫击炮1559门,步兵炮124门,山炮58门,坦克8辆。
4、以装备最好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为例,装备长短枪13991支,其中冲锋枪等自动武器92支,火炮四十六门,其中最大口径是日制75mm山炮十二门。
5、军工生产方面,各解放区共有兵工厂六十五家,月产步枪一千支,机枪十五挺,迫击炮两门,手榴弹二十七万枚,枪弹三十万发,翻造枪弹七十四万发,迫击炮弹四千七百发,地雷七千六百五十枚。
㈣ 在抗战时期,中国八路军用的武器都是从哪里来的
在抗战时期,中国八路军用的武器五花八门,来源也分很多渠道,简单说一说这些来源
一、国民政府拨发。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八路军也得到了国民政府的补充支援,如1937年8月20日,国民政府就一次性补充八路军子弹70万发,迫击炮弹620发,手榴弹15000颗。再如1938年,国民政府曾拨发了120挺轻机枪和6门机关炮,而且阎锡山同期也拨发给八路军一些武器弹药。
总之,在抗战时期,中国八路军用的武器来源,大体就是以上五种渠道。
㈤ 抗战时候的军火是哪里来的
在没有东北基地之前八路军的装备主要来自黄崖洞兵工厂。
黄崖洞兵工厂位于山西黎城县西北部,地处黎城县、辽县、武乡县之间,是八路军在抗战期间于华北敌后建立的最大的一个武器弹药生产基地。该兵工厂是1939年至1941年间在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亲自领导下修建和完善起来的。由于它建于镶嵌在海拔1600多米高的黄崖峰西面崖壁上一个叫黄崖洞的高25米、宽20米、深40米的天然大石洞中,所以称黄崖洞兵工厂。在左权的亲自领导和朱德、彭德怀的关怀下,兵工厂的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40年,兵工厂先后研制、生产出五五式步枪和八一式步枪及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地雷。1941年初,又研制、生产出五○炮及其炮弹。从1941年1月到11月,黄崖洞兵工厂共生产五○炮800多门,炮弹2万多发。1941年,黄崖洞兵工厂的最高月产量为步枪400多支,五○炮50门,炮弹2000多发。这批武器运往前线后,有效地增强了八路军的战斗火力。朱德总司令曾将该兵工厂誉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日军在与八路军的作战中曾夺得少量的由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的八一式步枪、五○炮等武器。他们在研究后发现,这些武器的性能居然丝毫不比他们手中的同类武器差,这就引起了日本侵略者对黄崖洞兵工厂的注意和恐惧。东京的新闻甚至报道说,黄崖洞兵工厂至少有3000名工人,是一个具有先进设备的现代化的兵工厂。日军更是将其视为心腹之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为此,日军从1940年起即加紧了对黄崖洞地区的“扫荡”。1941年春夏,日军两次对黄崖洞兵工厂进行试探性进攻,均因当地军民的袭扰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严密防守,其破坏兵工厂的计划未能得逞。祝楼主开心每一天 望采纳 谢谢~~
㈥ 抗战时期,日本鬼子的军火跟坦克 大炮是怎么运到我们中国来的
抗战时期,日军建立有较为完备的军事后勤体系和兵站制度。它们一线作战部队的军事物资主要就是靠这些相关的部门来负责调配、运输和补给的。
日本陆军成立之初并没有专门的后勤部门,补给全靠外包给商人和民间组织,当时日军也吃过这方面的大亏,但到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日军的兵站运输和补给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就拿鬼子当时在中国驻防时间很长的华北方面军的补给、供应来说,只有30%自中国内陆,剩下的7成则依靠军方从伪满洲国和日本本土统一调配。
再来说说日本的相关军事后勤体系和部门,以1945年日本投降时主要后勤部门为例,主要包括:1个补给监部、2个兵站监部、2个兵站司令部、31个兵站地区队本部、17个兵站警备队、31个兵站勤务中队、18个野战输送司令部;
1个兵站自动车本部、19个自动车联队(18个驻中国)、1个自动车队,40个独立自动车大队,88个独立自动车中队,11个兵站自动车中队,2个特设自动车大队,36个特设自动车中队,1个牵引自动车队,6个牵引自动车中队,4个独立辎重兵联队,10个独立辎重兵大队,21个独立辎重兵中队,5个兵站辎重兵中队,17个架桥材料中队,8个渡河材料中队,1个水上司令部(中国),2个水路输送队,2个特勤务队,8个邮便队;
3个兵站卫生队本部,46个患者输送小队,6个患者输送部班,229个陆军病院,9个防疫给水部,13个野战防疫给水部,7个防疫部,1个防疟部;10个兵站病马厂,1个野战病马厂,4个军病马厂,13个军马防疫厂。
26个野战兵器厂,25个野战自动车厂,26个野战货物厂,3个货物厂,3个野战铁道厂,3个野战造兵厂,6个造兵厂,1个燃料厂,2个燃料工厂,1个军兵器勤务队,1个装轨车修理队,3个移动兵器修理队,11个兵器补给厂,1个被服厂,1个粮秣厂,1个军需品厂,1个野战卫生材料厂,1个野战兽医资材厂,1个设水路输送队,1个水上输送队,8个水上输送大队,1个水上输送材料厂;
24个野战勤务队本部,1个特设勤务队本部,11个勤务队,3个独立勤务中队,10个特设勤务中队,133个陆上勤务中队,55特设陆上勤务中队,1个陆上输卒队,27个水上勤务中队,56个特设水上勤务中队,1个水上输卒队;
5个野战建筑队本部,49个建筑勤务中队,18个特设建筑勤务队,7个建筑输卒队,1个测量部,1个测量本部,3个测量队,1个野战测量队,27个野战道路队,3个筑城部,3个筑城队;
1个野战作井队司令部,1个野战作井队,15个野战作井中队;
5个农耕兽医资材厂,2个野战补充司令部,1个野战补充马厂,2个补充马厂,1个中央马厂,4个兵站部,6个野战统制部,1个技术部,1个燃料技术研究所。
17个俘虏收容所。
㈦ 抗日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装备差,而日本人装备那么好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当时的工业基础太差,当时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可怜的四万吨,是日本的几十分之一,而918事变之后不仅中国的钢铁煤炭基地大都落入了日本人之手(东北的钢铁煤炭产量当时占全国的4/5),就连全国两大军工企业之一的沈阳兵工厂也被鬼子占领了。当然一些国民党军的武器装备也不差,有很多性能比小鬼子的还好很多,关键在于不配套,发挥不出真正的威力,如淞沪会战时国民党调上去了一个德式重炮团,没几下就把小鬼子打得连还手都没法还了,可惜不一会儿就把炮弹打完了,大炮又不能拼刺刀,只能干瞪着眼挨打。轻武器也是这样,因为当时的枪和子弹的口径不统一,子弹和配件都没法替换,如果你的子弹打完了,就算旁边还有一大堆,可子弹的口径不一样你也没办法。要说武器装备最差的还是八路军,因为我军当时根本没有军工企业,所需的武器装备全部靠缴获,不用说没有重武器,就连枪也是“万国造”德日美英法苏瑞士本国等都有,而且很多枪当时枪龄很老的老爷货,膛线都快磨平了,那玩意儿子弹打出二三十米后就没准了,就不用说杀伤力了,而且子弹奇缺,抗战初期国民党还给我军多少补充一点弹药(总数约120万发,而国民党军在抗战中消耗的子弹数为17亿多发、炮弹960万发、手榴弹和枪榴弹2360万枚,平均消耗2000发子弹、30枚手榴弹和12发炮弹毙伤一个鬼子,苏军在二战中平均消耗1300发子弹、9枚手榴弹、30发炮弹和230公斤航空炸弹才毙伤一个德军),这还不算,我129师出征誓师时全师9000多人,却只有3000多支枪,配备刺刀的仅96支,而且我八路军总部还曾下过不准部队与老百姓争榆树皮吃的命令,我们可以从中想象出我军当时的条件有多么艰苦。
㈧ 日本侵略中国时中国哪来的枪和子弹
日本的鼎盛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
有625万兵力达在中国战场上师的一半时间,但当时日本还没有达到人们的最大数量,所以有250到最高270万应该差不多后来由于太平洋战争,日本从战场上部署了大量在东南亚和美国中国军事进攻的爆发,所以当时刚刚超过20万部队中国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