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殷姓有多少人口
‘壹’ 殷姓起源,人口多少,百家姓排名
殷姓来源:出自子姓。以国为氏。据《世本》所载,契后。武王克纣,子孙分散,以殷为氏。《元和姓纂》载:殷姓,成汤国号也,二十二代,四十四王,六百二十九年,为周所灭,子孙以国为姓。又《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云:殷氏,契姓,封于商,后世迁于亳,故京兆杜县有亳亭是也。至周为周武王所灭,封微子于宋。其子孙不得封者,以国为氏。(2)以水名为氏。据《姓氏急就篇注》云:殷水在颖川,居之者以为氏。
殷姓名次:殷姓在宋《百家姓》列为第74姓,在2008年统计 111姓,共有170多万人。
‘贰’ 百家姓殷姓的由来,分布,有多少人
殷姓来源:出自子姓。以国为氏。据《世本》所载,契后。武王克纣,子孙分散,以殷为氏。《元和姓纂》载:殷姓,成汤国号也,二十二代,四十四王,六百二十九年,为周所灭,子孙以国为姓。又《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云:殷氏,契姓,封于商,后世迁于亳,故京兆杜县有亳亭是也。至周为周武王所灭,封微子于宋。其子孙不得封者,以国为氏。(2)以水名为氏。据《姓氏急就篇注》云:殷水在颖川,居之者以为氏。
殷姓名次:殷姓在宋《百家姓》列为第74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六。殷姓在文登2007年底统计2276人,为第49姓。
‘叁’ 世界上有多少人姓殷
殷姓发源于北方
我国的殷姓,正如《世本》所记载的“周武王克纣,子孙分散,
以殷为氏”,是殷商王室的后代。当然,“殷”虽然是始见于3300多年
前的盘庚之后,但是往上推溯,后世的殷姓人士自然也是传自以仁德见
称的子姓成汤了。
关于殷姓的姓氏来源,《姓纂》上还有一段更为详尽的记述说:
“殷姓,成汤国号也,22代,44王,629年,为周所灭,子孙以国为姓,
汝南。”周武王灭纣,是在公元前1122年,换言之,后世的殷姓,是在
距今3100年以前就出现了的,他们的最初发源地,也在北方的河南和河
北一带。
另外,还有一支殷姓,也是发源于河南境内。这是根据汉代史
游所着《急就篇》姓字注所说的“殷水在颖川,居之者以为氏。”这批
“以地命氏”的殷姓人士,使后世殷氏的阵容,坚强庞大不少。
殷商被武王所灭以后,虽然“子孙分散,以国为氏”,但是,
根据后来其子孙的活动情况,他们主要仍繁衍于我国的北方,因为,从
汉代以迄唐宋的漫长时期,在历史上着名的殷姓人士,几乎完全都是北
方人,其中以又以河北长平的殷家最为出类拔萃,古时的长平,就在今
河北省的西华县东北。
长平殷家的出人头地,是开始于晋代曾官至光禄勋的殷羡。殷
羡的字洪乔,曾经创造出一个有名的成语“付诸洪乔”,使他的大名在
我国民间更加流传不断。
原来,殷羡的性格十分耿介正直,当他被任为豫章太守赴任时,
京城里有许多人托他带书函转达,数日多达100余封,可是当他走到石头
城的时候,竟把所有的书函统统丢进河里,并且说:“沈者自沈,浮者
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于是,后世就把寄书遗失者,泛称为“付
诸洪乔”或“洪乔之误”了。
发源于北方的殷姓,后来传到山东一带,曾经蜕变成为另外一个
姓氏“衣”。这段渊源,《康熙字典》上记载得十分清楚说:“齐人言殷
,声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见礼记注疏。”换言之,现在的衣姓,
‘肆’ "殷"有三种读音,在姓氏中怎么读
现在读:yīn。
殷,读音yīn、yǐn、yān,意思为盛大、多;忧伤;热情、周到;商朝迁都后的都城;形容雷声;红黑色。
殷姓(古音读yān,现又读yīn)源于地名,出自发源于河南境内颖川的殷水,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急就篇》记载,禹州(今河南颍川)古有殷水,原居者有以水名为姓,形成河南中部殷氏一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该支殷氏正确读音作yān。
唐朝时,有“磤”字被简笔为“殷”,此后殷氏族人大多随之改用“磤”字读音,其姓氏读音亦随改作yīn。
(4)日本殷姓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当代殷姓的人口已近210万,为全国第一百零三(或一百零四)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4%。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殷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
现今殷姓主要分布于云南、江苏,这两省约占全国殷姓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安徽、山东、湖北、河北,这四省又集中了20%。殷姓的第一大省为云南,大约占全国殷姓人口的31%。全国形成了以西南云南、东部苏皖为中心的殷姓聚集区。殷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
‘伍’ 为什么说殷姓是帝王姓
因为殷姓出自子姓,为帝喾子殷契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风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商代的第十代君王盘庚自奄迁到殷,建立殷国,故称殷商。共传国二十二代,四十四王,六百十九年。周武王灭纣,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其子孙不得封者,以故国名为氏,称为殷姓。
先秦时期,殷姓活动比较广泛,战国时期的河南的魏国、冀鲁地区的卫国、陕川一带的秦国都有殷人的足迹,但是河南地区一直是殷姓的主要活动地。到秦朝末期,殷姓的主要族群集聚在河内野王。秦汉时期浙江的会稽地区已经有殷姓。西汉初期,殷姓南移到淮河上游的汝南和西华一带,形成着名的殷氏汝南望族。魏晋时期,殷姓由淮河地区向东南迁移,过长江全面进入江南地区。唐宋时期,殷姓亦在江苏形成大族。
明朝时期,殷姓已散播到全国各地,约有13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三十位。江苏为殷姓第一大省,约占殷姓总人口的36%。全国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江西、浙江,这四省大约占殷姓总人口的69%。宋、元、明600余年,殷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以江苏为中心的殷姓聚集中心已经形成。
‘陆’ 殷姓的详细资料!
殷姓的来历
网上skype聊天遇到,一个姓殷的韩国人,很小的时候他就想自己是不是一千年前中国的贵族后代。呵呵
因此我就查了这个姓氏的来历,翻译成英语给他。一个劲的鼓励他学习中文,呵呵。韩国人不懂中文的还是很少的。为了更多了解他的前辈,我相信他会努力学习中文的。因为在韩国同样姓“殷”的人少之又少。
寻根溯源 殷姓来源有三:1、出自子姓,为契之后。据《风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盘庚自奄(故城在今山东曲阜)迁到殷(故城在今河南安阳西北),故称殷商。周武王灭纣,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子孙不得封者,以故国名为氏,称殷姓。2、以居地所临之水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急就篇》所载,河南禹州有殷水,居者以水为氏。3、出自他族改姓。清满洲八旗姓音佳氏后改为单姓殷;今彝、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我国的殷姓,正如《世本》所记载的“周武王克纣,子孙分散,以殷为氏”,是殷商王室的后代。当然,“殷”虽然是始见于3300多年前的盘庚之后,但是往上推溯,后世的殷姓人士自然也是传自以仁德见称的子姓成汤了。 关于殷姓的姓氏来源,《姓纂》上还有一段更为详尽的记述说:“殷姓,成汤国号也,22代,44王,629年,为周所灭,子孙以国为姓,汝南。”周武王灭纣,是在公元前1122年,换言之,后世的殷姓,是在距今3100年以前就出现了的,他们的最初发源地,也在北方的河南和河北一带。 另外,还有一支殷姓,也是发源于河南境内。这是根据汉代史游所着《急就篇》姓字注所说的“殷水在颖川,居之者以为氏。”这批“以地命氏”的殷姓人士,使后世殷氏的阵容,坚强庞大不少。 殷商被武王所灭以后,虽然“子孙分散,以国为氏”,但是,根据后来其子孙的活动情况,他们主要仍繁衍于我国的北方,因为,从汉代以迄唐宋的漫长时期,在历史上着名的殷姓人士,几乎完全都是北方人,其中以又以河北长平的殷家最为出类拔萃,古时的长平,就在今河北省的西华县东北。 长平殷家的出人头地,是开始于晋代曾官至光禄勋的殷羡。殷羡的字洪乔,曾经创造出一个有名的成语“付诸洪乔”,使他的大名在我国民间更加流传不断。 原来,殷羡的性格十分耿介正直,当他被任为豫章太守赴任时,京城里有许多人托他带书函转达,数日多达100余封,可是当他走到石头城的时候,竟把所有的书函统统丢进河里,并且说:“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于是,后世就把寄书遗失者,泛称为“付诸洪乔”或“洪乔之误”了。 发源于北方的殷姓,后来传到山东一带,曾经蜕变成为另外一个姓氏“衣”。这段渊源,《康熙字典》上记载得十分清楚说:“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见礼记注疏。”换言之,现在的衣姓,是由于读音相近而从殷姓分出来的,姓衣兴姓殷的人,本来是一家人呢。
我国的殷姓,正如《世本》所记载的“周武王克纣,子孙分散,
以殷为氏”,是殷商王室的后代。当然,“殷”虽然是始见于3300多年前的盘庚之后,但是往上推溯,后世的殷姓人士自然也是传自以仁德见称的子姓成汤了。
关于殷姓的姓氏来源,《姓纂》上还有一段更为详尽的记述说:“殷姓,成汤国号也,22代,44王,629年,为周所灭,子孙以国为姓,汝南。”周武王灭纣,是在公元前1122年,换言之,后世的殷姓,是在
距今3100年以前就出现了的,他们的最初发源地,也在北方的河南和河北一带。
另外,还有一支殷姓,也是发源于河南境内。这是根据汉代史游所着《急就篇》姓字注所说的“殷水在颖川,居之者以为氏。”这批“以地命氏”的殷姓人士,使后世殷氏的阵容,坚强庞大不少。
殷商被武王所灭以后,虽然“子孙分散,以国为氏”,但是,根据后来其子孙的活动情况,他们主要仍繁衍于我国的北方,因为,从汉代以迄唐宋的漫长时期,在历史上着名的殷姓人士,几乎完全都是北
方人,其中以又以河北长平的殷家最为出类拔萃,古时的长平,就在今河北省的西华县东北。
长平殷家的出人头地,是开始于晋代曾官至光禄勋的殷羡。殷羡的字洪乔,曾经创造出一个有名的成语“付诸洪乔”,使他的大名在我国民间更加流传不断。
原来,殷羡的性格十分耿介正直,当他被任为豫章太守赴任时,京城里有许多人托他带书函转达,数日多达100余封,可是当他走到石头城的时候,竟把所有的书函统统丢进河里,并且说:“沈者自沈,浮者
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于是,后世就把寄书遗失者,泛称为“付诸洪乔”或“洪乔之误”了。
发源于北方的殷姓,后来传到山东一带,曾经蜕变成为另外一个姓氏“衣”。这段渊源,《康熙字典》上记载得十分清楚说:“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见礼记注疏。”换言之,现在的衣姓,
是由于读音相近而从殷姓分出来的,姓衣兴姓殷的人,本来是一家人呢。
姓氏起源——殷姓
姓氏起源
上古商朝开国君王商汤,传到第十代君主盘庚时,将国都迁于殷(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后称殷商。武王伐纣以后,盘庚的子孙分散,有些就以国都的地名为姓,世代相传姓殷。
聚集地
堂号
汉上蔡县地,元、明、清为汝宁府治,现在河南省汝南县。
据《姓氏考略》记载:系出子姓。契后,武王克纣,子孙分散,以殷为氏。见《世本》。望出汝阳。
历史名人
殷兆镛——字补金,号谱经。江苏吴江人。道光年间进士。英法联军侵陷大沽,进犯天津,他力主抗战,屡次上疏,请“黜邪谋,决大计”。着有《齐庄中正堂集》。
殷希彭——原名同寿,字希彭。河北安国人。保定河北医学院毕业后,赴日本留学,获病理科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河北医学院病理科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被授予少将军衔。1974年12月5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
‘柒’ 世界上有多少个姓殷的人
殷氏是发祥于今河南省境内的一个历史悠久、宗族文化繁荣的姓氏,目前在中国各姓氏中,殷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姓氏,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0.16%,约210万人,列第104位。殷姓人士分布广泛,全国各省市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海外华人中都有殷姓,殷姓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姓氏,在我国满、朝鲜、彝、回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