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酱油发酵多少天
⑴ 厂家都在说6个月或者180天酿造,酱油酿造多长时间才是最好的
六个月!!我们家一直都在用六月鲜酱油,味道很好,我看他们的微博上说,他们针对不同酿造期的酱油进行对比,发现六个月的时候才是最佳的风味期,楼主有兴趣也可以去了解一下
⑵ 酱油酿造多长时间才最好
酱油酿造时间的长短主要看工艺手法,不同的工艺时间也不一样,时间一般在一个月到三个月之间。
酱油俗称豉油,主要由大豆或黑豆、小麦或麸皮、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还能增添或改变菜肴的色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掌握酿制工艺了,酱油一般有老抽和生抽两种:老抽较淡,用于提色;生抽较咸,用于提鲜。
按照制造工艺分
主要从发酵方式进行分类。(另外还可以从无盐、低盐、高盐、固稀、温酿、消化等方式加以区别。)此处只以业内最普遍的习惯区分方法加以分类。
1.低盐固态工艺:相对高盐稀态工艺,低盐固态发酵采用相对低的盐含量,添加较大比例麸皮、部分稻壳和少量麦粉,形成不具流动性的固态酱醅,以粗盐封池的方式进行发酵,大约经过21天保温发酵即可成熟。提取酱油的方式为移池淋油或原池泡淋取油。
特点:发酵时间短,酱香浓,色泽深,氨基酸转化率较低。
2.浇淋工艺: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池设假底,假底以下为滤出的酱汁,经过用泵抽取假底下酱汁于酱醅表面进行浇淋,实现均匀发酵的目的。是低盐固态酱油的改良工艺,之所以单独区分来讲,是因为他越来越有取代低盐固态酱油的趋势,并且因其较低盐固态工艺原料利用率高、风味好、改造投资小的优势而为多数生产企业所接受。
3.高盐稀态工艺:以豆粕和小麦为原料,经原料处理、豆粕高压蒸煮、小麦焙炒、混合制曲发酵、压榨取汁的一种发酵工艺。
从发酵过程又可分为“广式高盐稀态"和“日式高盐稀态”。
广式高盐与日式高盐的区别在于所采用的发酵方式不一样。广式高盐采用常温发酵,自然晒制,风味一般,颜色较好,但受发酵设备及天气影响较大。其中以香港传统酱园及海天为代表,多以生产上色酱油产品为主。日式高盐采用保温、密闭、低温发酵,发酵周期较长,颜色较淡,风味香浓,一般以制作生抽、味极鲜等较合适,在添加焦糖色素后的老抽产品不但颜色好,风味也很突出。
特点:原料采用高蛋白豆粕和北方硬质小麦;采用稀醪发酵和压榨取汁工艺。原料利用率高,风味好,但发酵时间长,一次性投资大。
按国标的分类
因为国内没有有效手段来区分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市场上基本没有配制酱油的身影。只要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不管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都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含固稀发酵酱油):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和/小麦粉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稀醪,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以脱脂大豆及麦麸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醅,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
按照颜色分
1.生抽
颜色:生抽颜色比较淡,呈红褐色。
味道:生抽是用来一般的烹调用的,生抽吃起来味道比较咸。
用途:生抽用来调味,因颜色淡,故做一般的炒菜或者凉菜的时候用得多。
生抽的制作:生抽酱油是酱油中的一个品种,以大豆、面粉为主要原料,人工接入种曲,经天然露晒,发酵而成。其产品色泽红润,滋味鲜美协调,豉味浓郁,体态清澈透明,风味独特。
2.老抽
颜色:老抽是加入了焦糖色、颜色很深,呈棕褐色有光泽的。
味道:老抽吃到嘴里后,有一种鲜美的微甜的口感。
用途:一般用来给食品着色用。比如做红烧等需要上色的菜时使用比较好。
老抽的制作:老抽酱油是在生抽酱油的基础上,加焦糖色经过特殊工艺制成浓色酱油。
⑶ 制作酱油需要酿制多久
你好,事实上酿制时间需要二十天左右。
希望能够帮到你。
⑷ 千禾180天酱油什么意思
千禾酱油180天的意思就是发酵时间是180天,千禾旗下的酱油发酵时间最短都有180天,当然,还有其他系列产品,比如280天和380天,280系列是双重发酵,发酵180天+280天,380系列是双重发酵,发酵180天+380天。千禾的零添加系列产品挺好的,只取用头道自然流出的头油,不压榨,以保证原油质量。零添加的180系列,氨基酸态氮≥1.1g/100ml,280天和380天系列,氨基酸态氮≥1.2g/100ml,是市面上零添加产品最高的之一了。感觉还是比较明显的,会更鲜美一些∞
⑸ 什么是日式酱油啊今天听人说起又不好意思问。
现在的酱油酿造一般是低盐固态或高盐稀态这两种工艺,日式酱油是“高盐稀态”酿造工艺中的一种,有别于国内常见的“晒制”酱油(晒制酱油相对而言广东那边的比较好,一是因为是发源地技术更成熟,二是因为那里的日照得天独厚),所以国内又有“广式酱油”的说法,常听到说的有“李啥记的”(免得有人说我打广告)。
日式酱油主要的特点就是:先低温发酵,抑制细菌产酸,利于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中期再慢慢升温到30度左右恒温发酵,充分生成氨基酸、有机酸、醇等物质,而有机酸与醇反应进一步转化为香味物质---酯,整个酿造过程至少要经历180天,然后压榨取油。此类工艺酿造的酱油呈微红亮色,液体清澈(感觉非常稀,其实这才是好酱油的代言,哪像现在国内有些酱油哦,浓浓的,加了啥子自己猜吧),有浓郁的脂香,这是其它酿造酱油无法模仿的香味。其代表品牌如日本龟甲万。
比起国内常见广式工艺,除了广东几个牌子稍稍好点以外,其它的都只能算“垃圾”级的了,国内有多少地方能比得上广东的气候啊?但因为晒制的酱油温度控制不了,靠天吃饭,所以品质不稳定,一批次好一批次差的。同时,广式酱油一般都没有180天就出油了,因为温度高,时间太长了就会有糊味儿,所以在自然的香气上,跟日式酱油比差远了,往往要后期再用香精或者其它调味料来中和(比如加糖压酸味等)一下。
要是从品质上讲,建议楼主多吃“日式酱油”,但代价是:比较贵,不太好买到。国内目前用日式酱油工艺的酿造厂不多,做那个东东设备投入老贵了,一般规模的厂搞不起的,还是委屈着吃点好牌子的“广式酱油”吧,不然就买“龟甲万”,但这家伙都是日本的三等品了才卖到中国,却标着高级品的价格,想到这里还是真有点气。
扯远了,看我回答的这么认真,记得给评优哈!
⑹ 酱油精酿的话需要多久
酱油酿造是精细活,跟酿酒类似,时间宜长不宜短,时间长短与酿出来的酱油口感差别很大,一般精酿造酱油的酿制时间不要少于二十天,好的酱油是费时的。
⑺ 酱油怎么制作的
制作方法 1.蒸豆:酿制酱油的黄豆(春大豆、秋大豆均可)必须先放入水中浸泡肥大,浸豆的时间长短要适宜,既要使黄豆中的蛋白质最大限度地吸收水分,又要防止浸泡时间过长变酸而破坏蛋白质。浸水时,把黄豆放进木桶或缸内,加清水1倍,通常以浸1小时,豆皮起皱纹为度。然后把它倒进箩筐内,排掉水分,置于蒸桶里,水开后,蒸煮4~6小时即可。
2/5
2.发酵:待蒸熟的黄豆冷却后,把它摊铺于竹篱上,送进室内发酵。室内要密封,并设若干木架层,便于装置竹篱,温度要在37℃以上,若室温不够,可加炭、煤火以提高温度,促进发酵。发酵时间为6天。入室3天后要翻动搅拌一次,使其发酵均匀。经过发酵的黄豆,当表面出现黄绿色的曲霉和酵母菌时取出,倒入木桶或缸内,按100千克黄豆加清水40千克的比例添加清水并搅拌,使其吸足水分,把余水倒掉后,装入竹篓内,上面加盖棉布。然后放在温度37~38℃的室内继续发酵,约过8小时,当手插进豆有热感、鼻闻有酱油香味时,即可停止发酵。
3/5
3.酿制:将经过发酵的黄豆装入木桶酿制(酿制用的木桶或缸,其上面要能密封,底层应设有出油眼)。酿制配方为:黄豆100千克、食盐30千克、清水40千克。具体操作是:装一层黄豆,撒一层食盐,泼一次清水,这样交替地装进桶内或缸内,最上层为食盐。然后盖上桶盖或缸盖,并用牛皮纸封好。
4/5
4.出油:经过4个月酿制后,把出油眼的木塞拔掉,套上用尼龙丝织成的罗网进行过滤。接着将盐水(100千克清水加17千克食盐)分5天冲进桶或缸内,从出油眼流出的即为酱油。一般每100千克黄豆可酿制酱油300千克。所得的酱油通常都要加入糖浆。糖浆的作法是:每100千克食糖加4千克清水,用旺火煮至色泽乌黑,无甜味并略带微苦为度。每100千克酱油的用糖量为12千克,糖浆过滤后拌入。
5/5
5.曝晒:将酱油用缸装好,置于阳光下曝晒10~20天即可。
⑻ 低温酿造与高温晒制酱油的区别是什么
低温酿造酱油,是日本酱油的制作工艺。是指在15-30℃环境里,使大豆小麦通过充分自然发酵,一般以180天的时间为佳,发酵出的酱油原浆口感醇厚,营养价值也很高;
高温晒制酱油,在中国比较盛行,同样是指谷物的发酵过程,其中温度一般高于40℃,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在可以增速发酵,所以一般高温酱油的发酵时间不能够达到180天就出厂了。
⑼ 酱油发酵天教多少天
30天到90天之间。
酱油俗称豉油,主要由大豆或黑豆、小麦或麸皮、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还能增添或改变菜肴的色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掌握酿制工艺了,酱油一般有老抽和生抽两种:老抽较淡,用于提色;生抽较咸,用于提鲜。
⑽ 酱油的制作方法 自酿
你好。
家庭自制酱油很复杂,很难做。
比较简单的是北方咸口黄豆酱油。
具体做法是:
先以自身需求取原材料优质黄豆、面粉、盐。
1.蒸豆
酿制酱油的黄豆(春大豆、秋大豆均可)必须先放入水中浸泡肥大,浸豆的时间长短要适宜,既要使黄豆中的蛋白质最大限度地吸收水分,又要防止浸泡时间过长变酸而破坏蛋白质。浸水时,把黄豆放进木桶或缸内,加清水1倍,通常以浸1小时,豆皮起皱纹为度。然后把它倒进箩筐内,排掉水分,置于蒸桶里,水开后,蒸煮4~6小时即可。
2.发酵
待蒸熟的黄豆冷却后,把它摊铺于竹篱上,送进室内发酵。室内要密封,并设若干木架层,便于装置竹篱,温度要在37℃以上,若室温不够,可加炭、煤火以提高温度,促进发酵。发酵时间为6天。入室3天后要翻动搅拌一次,使其发酵均匀。经过发酵的黄豆,当表面出现黄绿色的曲霉和酵母菌时取出,倒入木桶或缸内,按100千克黄豆加清水40千克的比例添加清水并搅拌,使其吸足水分,把余水倒掉后,装入竹篓内,上面加盖棉布。然后放在温度37~38℃的室内继续发酵,约过8小时,当手插进豆有热感、鼻闻有酱油香味时,即可停止发酵。
3.酿制
将经过发酵的黄豆装入木桶酿制(酿制用的木桶或缸,其上面要能密封,底层应设有出油眼)。酿制配方为:黄豆100千克、食盐30千克、清水40千克。具体操作是:装一层黄豆,撒一层食盐,泼一次清水,这样交替地装进桶内或缸内,最上层为食盐。然后盖上桶盖或缸盖,并用牛皮纸封好。
4.出油
经过4个月酿制后,把出油眼的木塞拔掉,套上用尼龙丝织成的罗网进行过滤。接着将盐水(100千克清水加17千克食盐)分5天冲进桶或缸内,从出油眼流出的即为酱油。一般每100千克黄豆可酿制酱油300千克。所得的酱油通常都要加入糖浆。糖浆的作法是:每100千克食糖加4千克清水,用旺火煮至色泽乌黑,无甜味并略带微苦为度。每100千克酱油的用糖量为12千克,糖浆过滤后拌入。
5.曝晒
将酱油用缸装好,置于阳光下曝晒10~20天,即可上市。但要注意,曝晒时晴天夜间可以露天放,让其接受露水;下雨天缸面须加盖,一般夏天晒10天,秋、冬晒20天即可。若发现缸内有虫蛆或上面有一层白色霉菌时,应捞起弃去。 这是比较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