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怎么对付龟船
① 朝鲜梁鸣海战
1597年,历时七年的朝鲜抗倭战争(朝鲜称为壬辰卫国战争\中国称万历朝鲜之役\日本称文禄庆长之役)已经持续了6年(中间谈判时间约有三年),丰臣秀吉认为日军经过休整已经有能力再战,所以在和谈时提出非常无理的条件,致使和谈立即破裂。
1597年1月,小西行长用丰臣秀吉的计策,利用朝鲜的党派之争,派人在汉城散布谣言,陷害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结果使李舜臣蒙冤被捕入狱。得知反间计成功后,丰臣秀吉立刻于2月21日再度下令调动14万陆军和2万水军入侵朝鲜!从动员到集结共花费5个月时间,在7月集结完毕。
此次丰臣秀吉的日军是从水陆两路进犯朝鲜,7月7日,日本水军统帅九鬼嘉隆决定一雪前耻,他率领庞大的日本舰队,偷袭了停泊在漆川岛(世济岛北端西)的朝鲜海军。他考虑到日本安宅船不是朝鲜龟船的对手,所以此次日本海军专门针对朝鲜海军的龟甲船做了改进,把原有的安宅船及大关船都临时包上铁壳,变成了巨型铁甲船!开战时,朝鲜海军以为日本的舰队是路过的运输舰队,没有料到日本舰队突然发起进攻(偷袭是日本的拿手战术,日俄、甲午、抗战、太平洋战争次次如此,所以以后我国对日本开战一定要先下手为强!传统的后发制人战术会让人吃大亏的),由于当时还在谈判期间,所以朝鲜海军没有丝毫戒备,在战役中朝鲜战船全被日本海军击沉击毁,海军指挥官三道水军都统制元均被火炮击中身亡,朝鲜水军被重创。战后日本水军配合陆军水陆夹击漆川岛的朝鲜水军,朝鲜水军几乎全军覆没,日海军完全控制了制海权。
日本陆军分为左路军和右路军。登陆后采取的是钳形攻势,两路军分别向南原和全州前进,根据计划,这两路军应在朝鲜王京汉城会师!8月1日,14000余日本左路军进攻全罗道,正赶上明军进驻全罗、忠清两道。明军杨元率3000人守卫南原,经奋勇战斗后因寡不敌众,明军两千七百余人战死,南原失守!驻守全州的明将陈愚忠因南原失陷立即撤退,这样日本右路军便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全州。攻下两地后,日军又分别攻陷黄石山、金州、公州等地,王京汉城已经无险可守!8 月19日,明军除守卫稷山外全线退至汉城,日军已经占领了全罗道全部地区。
朝鲜已经处于空前的危险之中!此时朝鲜国王才想起了从前李舜臣连破日本水军的辉煌战绩,觉得追悔莫及,立即下令草诏起复李舜臣。
1597年8月,刚刚官复原职的朝鲜忠清、全罗、庆尚三道水军统制使李舜臣,到所辖全罗道右水师营检阅,此时朝鲜水军船只已基本丧失殆尽.能留给他出海作战的只有13只战舰--龟船了.而对手日本水军则拥有战舰近500艘!为了遏制日本水军在朝鲜海域的活动,配合陆地战场作战以挽救日益危急的战局,李舜臣毅然决定:不能再等新舰完成下水,而只能靠这仅有的12艘龟船尽快出海作战,伺机寻歼日本战船.
想取得胜利光凭蛮勇肯定是不够的,李舜臣设下计策,在鸣梁海域海岸外一处海峡水面下横置了一条粗大的铁链.铁链两端都牢牢的埋入海峡两岸山体之中.此外在水下还布置了许多的暗木桩.
1597年9月16日,李舜臣带领13只龟船及少数伪装成军舰的朝鲜商船到鸣梁海域活动诱敌.果然不出所料,一支日本水军很快发现了他们诱敌的商船,330余艘日本战船迅速向李舜臣舰队驶来!
这支日军是藤堂高虎率领的330余艘战船,并携带了2万陆军,从兰浦出发,准备穿越鸣梁海峡后登陆攻击水师营,意图全部消灭残余的朝鲜水军!330余艘日本战船中有小型关船\小早船\安宅船及大型关船(部分船身有铁甲保护)及普通的运输船.关\小早\安宅三种船都是单桅,远洋时使用帆,近战使用橹,船体分上中底三部分,底部在吃水线以下。
这里附带说一下:虽然日本战船是木制的,但一样装备了铁炮,火铳和火箭,真可谓武装到了牙齿.而且日本的安宅等大船的战斗力也绝不比朝鲜龟船弱!而龟船仅仅是比日本战舰吨位大些,而且龟船也是木制的(不是铁甲战舰!),而只是木板上有些重要部位面上铺了薄铁板(主要做撞击用和减小被命中火器及着火的损失),在整个船壳上遍布长铁钉(防止敌人接舷跳帮作战),所以从总体上看,日本船队的战斗值比朝鲜要高,但从单船的战斗力来说,日本船队大部分都不是龟船的对手!说是13辆JS-3冲进了330余辆卡车队中是有失偏颇的.
李舜臣见日军中计,立即佯装胆怯率船队后撤,一直撤退到鸣梁和珍岛碧波亭之间一水流湍急的海峡处.这时,李舜臣命令舰队掉头,他带领着这13艘战船勇敢地冲向庞大的有330余艘战船组成的日本舰队!(就是<天军>电影中最后的一幕)
朝鲜战舰在远距离上首先开炮轰击日本战船,日船则以火炮还击,海面上炮声隆隆,火龙闪烁,弹矢横飞!日船虽然单船的火力比龟船要弱,但数量上的优势尚可弥补一下。而日船的防护就比龟船要差得多了.所以在首轮炮战之后,日船队中就有二十多艘不同程度受到损伤,而朝鲜龟船则依然能保持战力.
接着两军的战船互相接近,开始撞击作战,龟船依仗自己的吨位较大及有铁甲保护优势,频频撞击日船.海面上不断的传来令人恐惧的巨大的"砰砰"及船体被撕开的炸裂声.日船队中有些比较小的船只,在被龟船撞击后当时就无法操纵而失去了战斗力!在这轮的撞击作战中日军又吃了大亏!
已经红了眼的日本武士发扬武士道精神,虽然明知龟船上有长钉,仍然争先恐后的企图跳上龟船,但整个龟船基本是密封的,少数能平安跳上去的日军也没办法对龟船造成任何损害,反而是自己在光秃秃的龟船外壳上变成朝鲜水军弓箭和火铳的靶子.
整个海面上硝烟弥漫,火焰汹汹,双方士兵的喊杀声\枪炮声\巨大的撞击声\混成一首死亡的乐曲.
经过三轮战斗,朝鲜水军击沉日军指挥船一艘和其他战船2艘。日军主将来岛通总在最后一轮战斗中被火铳命中,伤重身死!日船失去主帅后,无人调度,阵形顿时大乱!眼见胜利无望,日船纷纷转舵逃跑,这时海水已经开始退潮,海峡中湍急的海水急速向外海方向流去,日本战船趁机顺流向东撤退,朝鲜战船则紧随其后追击,日军船队前面的大部分船只都逃入了外海,只有落在后面的三十来只日船则因退潮水位降低,在海峡口被李舜臣事先布置好的铁索和木桩挡住了逃路,而且日船在海流的作用下拥挤成一团,互相撞击!根本无法展开和运动,当然也谈不上能做什么有效的抵抗了。日船上的武士和士兵此刻方知死在眼前!绝望地用弓箭及火铳上演了最后的疯狂!不过对于龟船来说,这不过跟看烟火表演一样造不成任何伤害.朝鲜战舰群则抓住这极其有利的战机,在靠近日船海面附近下锚,在李舜臣的统一指挥下,用龟船上密集的炮火和火箭对瓮中之鳖们进行了逐个点名,海面上顿时红黄色炮火闪烁,白色水柱腾空!巨大的爆炸和无情的烈焰,将未能逃出海峡的 33艘日船彻底化作了浓烟和粉末!
激战后,三道水军统制使李舜臣步出龟船,遥望着海面上仍在燃烧的日船碎片和漂浮着的倭奴丑态百出的尸体,终于欣慰地长长出了一口气.
此战朝鲜水军共击沉日船36艘,击毙日军4000余人,重创了日本舰队,粉碎了日军的海上进攻,而且使日本陆军也不得不龟缩在南海岸的狭小地带.为下一步夺取抗倭战争最终的胜利落下了关键的一子!
② 历史上真实的鸣梁海战是怎么样的
鸣梁海战又称鸣梁大捷,即公元1597年10月26日,朝鲜王国海军将领李舜臣指挥朝军与日军在今韩国鸣梁海峡进行了一场海战。朝军利用鸣梁海峡特殊的地理特征以十二艘板屋船击退日军战船一百三十艘。
在壬辰倭乱时期屡立战功的朝鲜名将李舜臣因谗言一度入狱。接管朝鲜海军的元均在漆川梁海战中指挥不利大败于日军。朝鲜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元均也阵亡。日军占领了包括釜山在内的朝鲜多个岛屿。危机时刻,李舜臣被复职。当时朝鲜海军只剩下漆川梁海战后残余的12艘板屋船。由于与日军的兵力相差过于悬殊,李舜臣决定在鸣梁海峡与日军决一死战。
鸣梁海峡是珍岛与大陆之间的狭窄海峡,水流湍急。每隔3个小时鸣梁海峡内的海流方向会发生逆转。海峡仅宽约294米,狭窄到可以在两岸拉钢索,方便李发挥龟船、板屋船质量胜于日军船的优势而不让日军的数量优势得以发挥,之后李又动员百艘民船拉上军旗在后以壮声威。
10月26日的清晨,一切准备就绪后,李舜臣派出一艘军舰引诱敌军进入事先设好的圈套。在日舰驶入鸣梁海峡时,李舜臣早已在对面准备好了。等日舰靠近时,隐蔽在山脚的李舜臣海军对日舰发起猛烈的炮轰。由于日军的舰船是尖底的,在湍急的海流中摇晃不定,加之李舜臣海军有山体的遮掩,日军的炮火无法打中目标。
而朝鲜海军使用的是平底船,船身平稳因此炮火命中率高。另外李舜臣在海峡内事先已经拉起了钢索使入侵的日舰处境更加悲惨。入侵的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日军将领来岛通总也被击毙。很快鸣梁海峡的海流开始逆转,日舰开始相互磕磕碰碰,一片混乱。
李舜臣趁乱率领朝鲜海军对日军展开猛烈攻势。大量的日舰拥挤在狭窄的鸣梁海峡内,成了极其被动的攻击目标。虽然李舜臣只有12只军舰,但是凭借着地利天时撞破了倭寇31艘军舰。李舜臣在鸣梁海峡的胜利,有效地切断了日军从黄海对稷山之战的供给,使日军最终撤退。
(2)日本怎么对付龟船扩展阅读:
战役背景:1592年闲山岛大捷后,日本海军实行防御的政策,在占领平壤后,日军停止了攻势。后于1593年开始议和。李舜臣也因为闲山岛等一系列战功,被朝鲜王封为二品正宪大夫、三道水军统制使。据说,“三道水军统制使”是朝鲜专为他而第一次设置的官职。但好景不长,日本为了拔去这颗眼中钉,使用反间计诬李舜臣居功自傲,阴谋篡权。
1597年1月,小西行长用丰臣秀吉的计策,利用朝鲜的党派之争,派人在汉城散布谣言,陷害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朝鲜国王李昖中计,将李舜臣下狱。幸亏一些爱国将领出面死保,李舜臣才得以免死;但被贬为士兵,白衣从军。
得知反间计成功后,丰臣秀吉立刻于2月21日再度下令,调动14万陆军和7200名水军入侵朝鲜。从动员到集结,共花费5个月时间,在7月集结完毕。
③ 龟船的龟船战术
李舜臣将龟船当作一种近距离突击舰艇而将其复活,与它过去的功能一样想用来 将敌船撞沉。它将划行直冲敌阵,打乱其序列。紧接着撞击之后,龟船舷侧便向四面 八方施放一轮火炮攻击。由于此种战术,日本人将龟船称为目藏船,正因为它们会拉近距离,看起来突然爆发似的撞进敌船。这种类型的攻击曾运用在唐浦、玉浦及1592年的泗川海战中。
龟船甲片的主要用处是做为反制攀舰登船的装置,上面搭盖了一层覆板且突出了一根根铁锥。攀登用的钩爪无法在上头得到稳固的支撑点,而跳上龟船通常也意味着被洞穿。铁壳也使得日军船只较难摧毁它,它使得龟船能够在来自上方的火炮轰击中存活下来,同时其斜面也能弹开火绳枪弹与弓箭。
之后龟船还被用于其他用途,例如在露梁海战中,做为攻击的矛头或者在狭窄水域伏击日军船舰。
与流行的描述不同,龟船并不是非常缓慢的船只。龟船既能运用划桨也能运用风帆推进,而且其相当有限的装甲使它相对的较为轻利。李舜臣将它设计既快速又轻巧,以适应冲撞敌舰的目的。
④ 历史上,朝鲜的龟船为何能够战败强大的日本海军呢
朝鲜海军船舰
1. 龟船:首次出现是在1413至1415年的《朝鲜王朝实录》中,当时被称为“戈船”或“蒙冲”
为出征朝鲜,丰臣秀吉命水军大将九鬼嘉隆制造鉄甲船,其中最大的一艘鉄甲船“日本丸”,便是参加文禄之役(日本方面将万历朝鲜之役分为两部分:文禄、庆长之役)编属于九鬼水军中的大型安宅船。
原为九鬼嘉隆之旗舰,本来船名为“鬼宿丸”,因为丰臣秀吉看到它雄伟的船姿,为显示日本国威,故命名为“日本丸”。
九鬼嘉隆吸取了日本旧式的军船、明船以及欧洲船只的优点,设计制造了一种全新的军船。在日式大安宅船的首、尾和两侧,均在原本的厚木板上加铺薄铁板,以增强防护能力。
安宅船的特点是体积庞大,约可乘载百人以上的军队。战斗时仅需数十人的水手便能灵活操作,但航行速度较缓慢,转向不方便。
2. 关船:介于安宅船和小早之间的中型船只
关船的外形类似小一号的安宅船,有一个尖的船艏,但没有甲板室,兼有冲击力和速度。日本中世纪时期,海盗利用关船,在航行要道上设立关卡,向过往船只收取保护费,故此得名。
⑤ 历史上,朝鲜的龟船为何能够战败强大的日本海军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了日本。
为了平息武士们对于分封的不满,同时削弱各诸侯的势力。丰臣秀吉召集军队,于1592年对朝鲜半岛发动了侵略。由于当时中国正值明代的万历年间,这场战争也被称为“万历朝鲜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朝鲜出现了一位非常着名的军事家李舜臣。李舜臣运用朝鲜的龟船多次打败日本海军,至今仍被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之一。在影视业较为发达的韩国,李舜臣击败日军的故事,也被翻拍成了诸多影视作品,其中李舜臣用兵如神的英雄形象也深入人心。
(李舜臣海战)
不过客观来说,李舜臣并不能说是用兵如神,其赖以成名的龟船,也并非是攻无不克。
首先,尽管李舜臣在两次战争中的确打了不少胜仗,但他打的败仗也不少。严格来算的话,李舜臣打的败仗次数还要比胜仗多一次。朝鲜之所以能在两次战争中获得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明朝军队的帮助。
当然,李舜臣肯定也有一定的功劳。但假如明朝不派兵,恐怕朝鲜会被日本灭国。而李舜臣也不会有太多的用武之地。
其次,龟船确实在海战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绝不是影视作品中吹得那么神奇。
所谓龟船,就是甲板上布满钉子,船头有撞击敌方船只的巨锚,还有能喷射硫磺气体的一种战船。这种船只一般是在冲锋时,为了搅乱敌方船队阵型才使用,是一种近身肉搏作战的强力开路机。
事实上,李舜臣当时的船队大都以板屋船为主,而并非是人们印象中的全是龟船。龟船的威力,也是和李舜臣一样被夸大了。
⑥ 鸣梁海战 片尾时间字幕显示的时间是1592年7月
没错, 是1592年7月...
指的应该是1592年7月的【闲山岛大捷】, 按时间顺序应该属于【鸣梁海战】的前传...^_^
⑦ 壬辰战争中朝鲜水军是如何击退日本舰队的
日本入侵前,朝鲜水军共有4支独立舰队,其中有2支在战争刚一开始就损失了。只有李舜臣统辖的有85艘战舰的舰队,在陆军的支援下抗击日本舰队。6月初,这支舰队从自己的基地丽水出发,发现约50艘日本舰船泊在巨济岛东岸,便进行攻击,击沉其中的26艘。朝鲜舰队途经合浦港时,击沉日本大型战舰5艘,攻击赤珍浦港时又击毁11艘。日军有生力量遭到重大损失。在这些战斗中,李舜臣的舰只无一损失。
1592年7月9日,在李玉金的第4舰队的协同下,李舜臣在南海岛以北的泅川湾,击毁日本大型战舰12艘。在这次交战中,朝鲜人首次使用了复盖铁板的战舰——“龟船”,此种战船不易被敌炮火击伤,且配有强大火力,又具有高度机动性。
此后不久,李舜臣统率了整个朝鲜水军,对日本舰队进行了多次连续突击。1592年11月,李舜臣在釜山地区又取得了辉煌胜利。这次发现釜山地区聚集了日本的主力后,李舜臣命令自己的舰船开向那里,龟船航行在第一线。
当朝鲜水军驶近时,日海军将领决定用6个岸炮阵地的火力击退朝鲜战舰的攻击,遂将全体船员撤到岸上。但龟船不易被击伤。朝鲜人在1天之内将日本人遗弃的100艘空船焚烧殆尽。
⑧ 你知道韩国历史上的龟船吗
不久前,我写了一篇关于龟船的文章,虽然它可以说是战争中最具标志性的船只,但我认为我应该注意到战争中所有其他的船只。因为geobukeon已经有了自己的专用帖子(比这篇长得多),所以在这里不会有太多的讨论。让我们从韩国人开始。
Panokseon(殖民海军)
在许多方面,作为战争中的无名英雄,panokseon号占据了韩国海军舰艇的绝大部分。虽然它看上去有些四四方方,笨拙笨拙,但它实际上是一艘船的坦克,机动性很强。这艘船通常有两个或三个甲板以及一个小指挥员平台在顶部甲板的中心。它有两根桅杆用于航行,在战斗中靠划桨推动。与geobukseon号相似,这艘船使用了宽而平的龙骨,这让它可以在水中坐得更高。虽然这让它们不太适合蓝海作战,但它们对于国防来说是完美的,因为它们不太容易受到韩国沿海水域的强烈水流的影响,而且它们的转弯半径非常小;这些都是伊孙信在战争中充分利用的。
呈现Panokseon
尽管它们的机动性很好,但速度并不快。虽然不认为是一个特别大的船级,它是非常沉重的由于其建筑材料。它的上部结构由一个沉重的橡木梁框架组成,而其余的结构是由相当厚的松木板制成的。这些都是相当重的木头,这使得推进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移动起来也就更慢了。但代价是这些树林非常坚固。根据韩国方面的说法,来自日本船只的毛枪射击只能砸到船体和甲板,永远不能刺穿它。建筑材料的强度也为Josoen海军的另一种惯用手法提供了条件:撞击。
我在东阳看到的潘诺西城的现代重建(不过不是我的照片)。
虽然人们认为撞击演习通常是在geobukseon可用时保留的,但panokseon在这方面的能力并不逊色。除了建造时使用的坚固木材外,让这艘船保持完好的另一个原因是,船的横梁和木板被切割成相互连接的形状,并用木栓固定,木栓遇湿就会膨胀。不要认为这艘船缺少火力,因为panokseon可以装备20到50门大炮。别搞错了,这艘船很强大。但正如所说,这些船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它们仍然容易被烧毁,对日本海军的格斗-登船战术几乎没有提供保护。
一个典型的atakebune的渲染图。
它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位于顶层的房屋状结构。尽管现代艺术作品倾向于把它们描绘成微型的shiro(日本城堡),但它们通常只是大的、封闭的木屋,作为指挥官的卧房,他可以在那里保护监督战斗。然而,昭文通常被作为大名的旗舰,并有一定程度的奢华来反映这一点,比如在横幅上大量装饰。
在现代的描绘中,atakebune的顶部甲板上通常有一个奢华的城堡一样的城堡,尽管这种船不太可能用于战斗。
⑨ 明朝水师厉害还是朝鲜龟船厉害双方会战谁赢日本铁甲船怎样三方战力如何
当然是明朝水师啦。明朝舰队上有大规模的轻{虎蹲炮}重{佛郎机炮}巨{红衣大炮}炮。轰都轰死棒子和鬼子。还有鸟嘴铳{火绳枪}三眼神铳[火绳枪}诸葛神弩{连弩}。
鬼子的铁甲船的装备是铁炮{火绳枪}。打海战差掉了。
棒子王八船是靠撞的,欺负下鬼子还行,遇上明朝的火炮就是炮灰。
⑩ 吹得神乎其神的朝鲜龟船,壬辰倭乱中没什么用
当日本侵略军抵达朝鲜之时,最早与对手交锋于海上的朝鲜水军将领并非李舜臣,而是庆尚右道水军节度使(朝鲜方面简称为右水使)元均。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海军主力,元均虽然接战不利,被迫放弃战略要冲巨济岛。但他毕竟也算是敢于亮剑,比起一炮未放便“敌前转进”的左水使朴泓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当然朴泓也并非全无贡献,他至少在跑路之前凿沉了自己麾下所有的战舰。毕竟当时朝鲜水师所使用的主力舰——板屋船,无论是吨位还是火力均强于日本方面大量使用“关船”,即便面对十万石大名才能建造的安宅船也并非不能一战。
1592年农历九月一日,李舜臣集结三道水师74艘板屋船辅以挟船92只。大举冲入釜山港。但此时釜山集结的日本水军的船舰已经超过四百只,且已做好防御的准备。朝鲜水军奇袭因遭遇日军的强大反击而失败。朝鲜将领郑运被击杀,朝鲜水师损失惨重,甚至连李舜臣险些被俘虏。 此战之后李舜臣不敢再轻言出击,而转为攻击没有战船防护的运输船团。当然这样的失败是不会出现在朝鲜官方史料之中的。于是那场被李舜臣记载在《阵中日记》里的釜山惨败,在朝鲜官方史料《宣祖实录》里被修正为:“舜臣与元均悉舟师进攻、贼敛兵不战、登高放丸。水兵不能下陆、乃烧空船四百余艘而退”。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对刀剑有兴趣可加龙泉刀匠老刘weixin:Lqbj689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公众号: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