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不取出核燃料
Ⅰ 为什么日本德国不允许拥有核武器
没有,但有能力制作。
二战时期,日本曾启动过发展核武器计划。但日本是战败国,不允许生产核武器。日本一方面坚持无核三原则(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另一方面秘密进行准备。日本从二战以前就开始研究核武器理论,战争期间在德国的帮助下进行过核武器发展的摸索,但由于没有原料来源,未将核武器实用化。
战后日本恢复了核研究,到2003年拥有54座原子能发电设备,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45%,核电规模占世界第三。
日本还大量储备核原料,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到2003年分离钚储量达到40吨以上,这些钚可以造大量核弹。2007年将投产的后处理厂可年产8吨钚材料;其钚的存量很快将跃居世界第一。目前还拥有天然铀1300多吨,贫铀(铀—238)4000多吨,以及大量钍(制造铀-233)和浓缩铀等。
日本有一个强劲的空间发展计划,J-1和M-5固体火箭具有发展成洲际射程的弹道导弹。
世人普遍认为,日本是“准有核国家”,一年内就可生产出一千枚核武器,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三核大国。现在主要是取决于政治上的选择,技术上没有障碍。
德国是属于二战战败国,根据《二战战败国条例》规定,战败国要永远放弃制造、拥有和控制核、生物及化学武器。但是可以允许进口和使用和平利用核能设备,比如核电等等。统一后的德国奉行和平政策,放弃制造、拥有和控制核、生物及化学武器并在三四年内将军队裁减至37万。德国也承诺不拥有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尤其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仍然适用于统一后的德国;任何其他国家也不得将核武器和运载工具驻扎或部署在前东德,东德将成为一个无核区域。
Ⅱ 为何之前日本排放核污染废弃物,国际上没有反对呢
就算反对,日本会听吗。美国离日本十万八万千里,排放点什么东西,对他们造不成什么实质影响。日本不顾反对大肆不杀鲸鱼,我们谴责了吗?他们听了吗?当然没有。毕竟有的人天生脸皮子厚,你拿他没有办法是不是。作为邻国的我们,最基本的健康问题都没有表示一下慰问。
日方给出的理由是,苏联也曾在1959~1992年向北冰洋排放了大量废物。根据日本海洋学家论断,把核废物排放在太平洋地区,对海洋影响会非常小。他们认为,核废水释放到太平洋后,除了氚以外的所有放射性元素都会被消除,而氚稀释后的含量非常低,几乎不存在辐射影响。
福岛核电站事件演化至今,已不再只是一场天灾,而是人祸,日本国土上还存着百万吨核废水,就像定时炸弹一样威胁着他们。也许在不久之后,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会加倍返还给这些自作自受的岛国人。
Ⅲ 日本核燃料两千余吨,为何说处理成了难题
这是因为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非常狭小的国家,而且其他国家处理核燃料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将这些核燃料埋在一些荒无人烟的地方。让日本的领土决定了日本根本不可能采取这样的处理方式。如果贸然的向太平洋排放和燃料的话,将会使得海洋遭受到严重的核污染,这也会使得其他国家遭受到非常大的伤害。也会使得日本的国际舆论出现很大的压力。
但是我们也希望日本不要随意的向海洋中排放核燃料,这样会给周边国家的海洋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严重的话会影响周边国家以及日本人民的身体健康。
Ⅳ 日本仍拥有近46吨钚材料,为何却不作为核武器的原材料
据日本NHK报道,日本原子能委员会公布,截止到去年年末,日本钚的保有量约为45.7吨。虽然比前一年减少了1.6吨,但是钚储备量还是超过了40吨。日本原子能委员会正在调查日本接下来将如何减少钚的储备量。
报道指出,由于日本钚的储备量仍然超过了40吨,且在针对可以利用钚元素的高速中子炉的开发、以及钚的热中子反应堆利用前景仍不明朗的情况下,日本原子能委员会正在调查日本以及日本电力公司在今后将怎样继续减少钚的储备量。
Ⅳ 日本为什么推迟取出福岛第一核电站乏燃料棒
据日媒报道,日本政府9月26日召开相关阁僚会议,修改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报废的中长期进度表,正式决定将1、2号机组乏燃料池中的乏燃料棒取出开始时间从现行计划的2020年度推迟至“力争在2023年度”。
此外,1至3号机组熔落核燃料(燃料碎片)最先取出的机组选定及详细取出方式的确定时间也从2018年度上半期推迟至2019年度。
此外,作为新目标,日本政府提出将目前每天约200吨核污水的产生量到2020年减少至150吨左右。规定保存污水的储罐在2018年度内全部换成可靠性高的熔接型储罐。
有关含有污水净化后残留的放射性物质氚的水如何处理,进度表提出“将从包括形象受损等社会观点展开讨论”,但未提出决定方针的年限。
Ⅵ 为什么日本不制造核武器
1,日本和平宪法明确不承认国家之间的交战权;
2,1967年日本佐藤荣作内阁宣布了“无核三原则”,即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1971年,经过日本国会决议,该原则正式成为日本政府关于核武器的基本政策。为此佐藤获得1974年的和平奖;
3,日本放弃原来反对《核不扩散条约》永久生效的立场,赞成该条约永久生效,意味着日本彻底彻底放弃获得核武器的权利。
Ⅶ 日本核电站核燃料能不能取出来
哥们你没看电视吗
日本的机器人在踢球呢^_^
核燃料(nuclear fuel),可在核反应堆中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产生实用核能的材料。重 铀棒核能
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是获得实用铀棒核能的两种主要方式。铀235、铀233和钚239是能发生核裂变的核燃料,又称裂变核燃料。其中铀235存在于自然界,而铀233、钚239则是钍232和铀238吸收中子后分别形成的人工核素。从广义上说,钍232和铀238也是核燃料。氘和氚是能发生核聚变的核燃料,又称聚变核燃料。氘存在于自然界,氚是锂6吸收中子后形成的人工核素。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燃烧”时产生的能量远大于化石燃料,1千克铀235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约相当于2500吨煤。 核反应堆原料 已经大量建造的核反应堆使用的是裂变核燃料铀235 和钚239,很少使用铀233。由于至今还未有建成使用聚变核燃料的反应堆,因此通常说到核燃料时指的是裂变核燃料。由于核反应堆运行特性和安全上的要求,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燃烧”不允许像化石燃料一样一次烧尽。为了回收和重新利用就必须进行后处理。核燃料后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分离纯化过程,曾经研究过各种水法过程和干法过程。目前各国普遍使用的是以磷酸三丁酯为萃取剂的萃取法过程,即所谓的普雷克斯流程。核燃料后处理过程与一般的水法冶金过程之最大差别是它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和存在发生核临界的危险。因此,必须将设备置于有厚的重混凝土防护墙的设备室中并实行远距离操作以及采取防止核临界的措施。所产生的各种放射性废物要严加管理和妥善处置以确保环境安全。实行核燃料后处理,可更充分、合理地使用已有的铀资源。
类型
简介 包含易裂变核素、在核反应堆内可以实现自持核裂变链式反应的材料。核燃料 核燃料类型图
在反应堆内使用时,应满足以下的要求:①与包壳材料相容,与冷却剂无强烈的化学作用;②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热导率;③辐照稳定性好;④制造容易,再处理简单。根据不同的堆型,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核燃料:金属(包括合金)燃料,陶瓷燃料,弥散体燃料和流体(液态)燃料等。 金属燃料 铀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核燃料。天然铀中只含0.7%的U235,其余为U233。天然铀的这个浓度正好能使核反应堆实现自持核裂变链式反应,因而成为最早的核燃料,目前仍在使用。但核电站(特别是核潜艇)用的反应堆要求结构紧凑和高的功率密度,一般要用U含量大于0.7%的浓缩铀。这可以通过气体扩散法或离心法来获得。金属铀在堆内使用的主要缺点为:有同质异晶转变;熔点低;存在尺寸不稳定性;最常见的是核裂变产物使其体积膨胀(称为肿胀);加工时形成的织构使铀棒在辐照时沿轴向伸长(称为辐照生长),虽然不伴随体积变化,但伸长量有时可达原长的4倍。此外,辐照还使金属铀的蠕变速度增加(50~ 100倍)。这些问题通过铀的合金化虽有所改善,但远不如采用UO2陶瓷燃料为佳。 钚(Pu)是人工易裂变材料,临界质量比铀小,在有水的情况下,650克的钚即可发生临界事故。钚的熔点很低(640℃),一般都以氧化物与UO2混合使用。钚与U组合可以实现快中子增殖,因而使钚成为着重研究的核燃料。 钍吸收中子后可以转换为易裂变的U,它在地壳中的储量很丰富,所能提供的能量大约相当于铀、煤和石油全部储量的总和。钍的熔点较高,直至1400℃才发生相变,且相变前后均为各向同性结构,所以辐照稳定性较好,这是它优于铀、钚之处。钍在使用中的主要限制为辐照下蠕变强度很低。一般以氧化物或碳化物的形式使用。在热中子反应堆中利用U-Th循环可得到接近于1的转换比,从而实现“近似增殖”。但这种循环比较复杂,后处理也比较困难,因此尚未获得广泛应用。 陶瓷燃料 包括铀、钚等的氧化物、碳化物和氮化物,其中UO2是最常用的陶瓷燃料。UO2的熔点很高(2865℃),高温稳定性好。辐照时UO2燃料芯块内可保留大量裂变气体,所以燃耗(指燃耗份额,即消耗的易裂变核素的量占初始装载量的百分比值)达10%也无明显的尺寸变化。它与包壳材料锆或不锈钢之间的相容性很好,与水也几乎没有化学反应,因此普遍用于轻水堆中。但是UO2的热导率较低,核燃料的密度低,限制了反应堆参数进一步提高。在这方面,碳化铀(UC)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UC的热导率比UO2高几倍,单位体积内的含铀量也高得多。它的主要缺点是会与水发生反应,一般用于高温气冷堆。 弥散体燃料 这种材料是将核燃料弥散地分布在非裂变材料中。在实际应用中,广泛采用由陶瓷燃 图1
料颗粒和金属基体组成的弥散体系。这样可以把陶瓷的高熔点和辐照稳定性与金属的较好的强度、塑性和热导率结合起来。细小的陶瓷燃料颗粒减轻了温差造成的热应力,连续的金属基体又大大减少了裂变产物的外泄。由裂变碎片所引起的辐照损伤基本上集中在燃料颗粒内,而基体主要是处在中子的作用下,所受损伤相对较轻,从而可达到很深的燃耗。这种燃料在研究堆中获得广泛应用。除陶瓷燃料颗粒外,由铀、铝的金属间化合物和铝合金(或铝粉)所组成的体系,效果也较好。在弥散体燃料中由于基体对中子的吸收和对燃料相的稀释,必须使用浓缩铀。 包覆颗粒燃料也是一种弥散体系。在高温气冷堆中,采用铀、钍的氧化物或碳化物作为核燃料,并把它弥散在石墨中。由于石墨基体不够致密,因而要在燃料颗粒外面包上耐高温的、坚固而气密性好的多层外壳,以防止裂变产物的外泄和燃料颗粒的膨胀。外壳是由不同密度的热解碳和碳化硅(SiC)组成的,其总厚度应大于反冲原子的自由程,一般在100~300微米之间。整个燃料颗粒的直径为1毫米。使用包覆颗粒燃料不仅可达到很深的燃耗,而且大大提高了反应堆的工作温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核燃料类型。 以上几种类型的核燃料都用于非均匀堆。根据设计要求,可制成带有包壳的、不同形状的燃料元件(见图1)。 流体燃料 在均匀堆中,核燃料悬浮或溶解于水、液态金属或熔盐中,从而成为流体燃料(液态燃料)。流体燃料从根本上消除了因辐照造成的尺寸不稳定性,也不会因温度梯度而产生热应力,可以达到很 核燃料处理厂
深的燃耗。同时,核燃料的制备和后处理也都大大简化,并且还提供了连续加料和处理的可能性。流体燃料与冷却剂或慢化剂直接接触,所以对放射性安全提出较严的要求,且腐蚀和质量迁移也往往是一个严重问题。目前这种核燃料尚处于实验阶段(见锕系金属)。
相关信息
伊外长要求修改核燃料交换方案 伊朗外交部长马努切赫尔·穆塔基2010年2月5日说,伊朗想修改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核燃料交换方案,他对最终达成协议表示乐观。穆塔基当天接受德国《南德意志报》采访时作出上述表态。报纸定于6日刊登出这篇采访文章。 国际原子能机构2009年10月提议,伊朗把国内大部分低浓度浓缩铀一次性运往俄罗斯提纯,然后再由法国把它们加工成伊朗研究用核反应堆所需的核燃料棒。“我们认为,这一过程将让我们进入一种新的信任氛围中,”穆塔基说,“我们已经由我们的总统、以最高级别表明我们同意,那是重要的一点。”他同时警告,伊朗不会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提议的时间表。按德新社的说法,国际原子能机构方案中,伊朗运出浓缩铀后,等待多达1年时间才能收到核燃料。穆塔基说,最近几个月外交氛围已改善,表明或许能达成一项最终协议。“最重要的一点是存在核燃料交换的政治意愿……双方采取举措建立信任很重要,我们已感觉到那正在发生。” 2011日本核燃料泄漏 2011 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 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20公里。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
3月12日,日本时事社援引东京电力公司的消息说,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15时6分爆炸后释放大量核辐射造成重大二次灾害。日本当局建议核电站附近居民应迅速撤离,不要在撤离过程中吃喝任何东西,尽量不要让皮肤暴露在外。到安全场地后要更换衣物。应该扩大疏散区域,如不能马上疏散,应提醒居民关闭门窗,关闭空调。 日本福岛1号核电站面临的紧急情况15日迅速走向恶化:先是2号反应堆外壳在爆炸中受损,造成含有放射物的冷却水不断流出。紧接着,一直平静的4号反应堆起火,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首相菅直人当即发布命令,要求距核电站30公里内居民呆在家中避险。 有消息称,日本抢险队员已经从福岛1号核电站2号反应堆所在机房撤走,这表明反应堆厚厚的钢结构外壳可能因15日清晨的爆炸而“破损严重”,甚至到了“无法控制”状态。日本政府发布警告说,福岛1号核电站可能正在泄漏出更多放射性物质,对民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日本政府发言人表示,虽然福岛核电站4号反应堆内没有正在使用的核燃料,但却存放着大量使用过的燃料棒,因此,救援人员正在全力灭火,防止这些同样需要降温的“核废料”继续发生严重泄漏事故。上述最新进展表示,福岛1号核电站的局势可能急转直下,变得无法收拾。 一旦救援人员不能很快返回福岛核电站继续为这四个反应堆“退烧”,堆内核燃料将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完全融毁现象”。那样的话,像熔岩一样滚烫的核燃料会突破反应堆15厘米厚的燃料舱钢结构保护体束缚,给日本和周边国家带来无法弥补的核灾难。 此前,因阀门故障,日本救援人员一度无法打开2号反应堆排气口,结果造成堆内压力极高,同时也造成用来冷却反应堆的海水根本无法注入其中。这意味着日本用来冷却反应堆的最后办法失灵,以致大量核燃料暴露在空气中达数小时之久,发生核泄漏可能性极大。 虽然救援人员最终修复了减压阀,但仍无法让海水完全漫过发热的燃料棒,其结果就是2号反应堆内温度继续升高,直到其中发生了猛烈地爆炸。目前,日本政府和福岛核电站仍然坚持表示,当地不会发生类似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严重的泄露事故。 日本现在只能继续向四个反应堆内注水降温,同时不断排出带有放射性污染物的蒸汽,并希望当地始终保持西风,不要刮东风和南风,否则日本首都东京和朝鲜半岛都将遭受污染。与此同时,就是等着反应堆自然降温至安全状态,然后彻底将这个核电站封存废弃。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其中,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日本政府已计划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防止碘131辐射的药物碘片。有关资料显示,铯137则会造成人体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
Ⅷ 日本二战期间已经有核弹技术,为何至今没有一件核武器
有屁核技术 二战的日本只会在德国屁股后边追而已 多少当代武器都是德国人的发明 多少大音乐家都是德国人 当时可以说 德国的武器 比如 核武器 喷气式飞机 导弹 这些都是秘密武器 世界各国都不知道 因为爱因斯坦的叛变 所以美国才有的核武器 喷气式飞机导弹 这些都是占领德国以后才挖出来的东西 苏联把所有的导弹飞机的图纸一卷而空 美国落了一个空 但是美国聪明 把所有的德国科学家全部一扫而空 这才有的美苏冷战的实力 日本有物理学家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 这东西裂变就是武器 或者想到了也做不到 这就是问题所在 核心技术连也是一个重点 德国技术连完善所需的东西都能做出来可以反复试验 日本连核燃料都要用上吃奶的力气搞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