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为什么留着天皇

日本为什么留着天皇

发布时间: 2022-09-02 14:50:39

❶ 日本为什么还有天皇,那么天皇跟安倍谁官大

天皇享有名誉,没有实权,首相掌握实权,这个不能说谁的官大,无法可比。
日本天皇(日文:てんのう;英文:The Emperor of Japan)是日本皇帝的称号,相传为日本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天照大神后裔。也是神道教最高领袖,日本国家象征。从日本神话神武天皇到现在明仁天皇共125代。
日本天皇名称最早文字记载是日本689年颁布的《飞鸟净御原令》。而中国开始称日本元首为天皇约是在清末的同治年间。
日本天皇制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度,近代明治维新后宣称“万世一系”并写入宪法,即日本从古代起没有改换朝代,始终都是皇室一系。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大量神话色彩,难以断定古代天皇真实性。从崇神天皇开始考古学才能确认其实际存在,自应神天皇开始的历史之可信度才大为提高。
日本自1185年镰仓幕府建立至1867奉还大政,天皇权力被架空六百八十二年之久。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昭和天皇指挥策划相继发动日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等侵略战争,给亚洲及世界各国人民以巨大深重的灾难,导致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

❷ 为什么日本在冷战结束以后还要保留天皇

天皇是日本的一个传统文化和信仰,保留天皇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团结。

❸ 日本为什么要保留天皇制度

因为天皇自古以来就存在,自从原始时代开始,就宣称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并受天命管理日本诸岛,几千年来,天皇的统治一直维系,就算是在外戚藤原氏当道的平安时代还是武士主政的幕府时代,天皇都没有被废弃,他成了国际的象征和国民的希望。日本皇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皇室,号称“万世一系”,也确实如此,就算没有实权,也从未被取代过。

二战以后,美国人想废除天皇,但是怕引起日本的强烈反弹,就让天皇发表了《人间宣言》,破碎了天皇神系的神话。

现在天皇作为日本的国家象征和国民支柱而存在。

❹ 日本的天皇为什么能一直传承不断代

这问题跟问英国女皇为什么不被人撤掉一样,天皇是日本的一个象征,是日本这样一个号称八百万神明的国家的神权象征。不要跟我说什么奴性不奴性的,不断代就意味着日本人不愿放下他们最本质的信仰,就像中国人不肯向外国低头一样,这是值得尊敬的,不能理解也稍微知道一下吧。
下面这是铁血的一篇文章(虽然个人不太喜欢铁血网的东西)http://bbs.tiexue.net/post_10703819_1.html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人都坚信日本是神国,天皇是人与神的结合体,是日本人的祖先。受神道教影响颇深的日本,格外尊崇祖先,天皇对人们的统治是神圣的,为神庇佑治理的日本自然要肩负起统治世界的使命。
自古以来,崇尚神道的日本人就是把天皇视为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太阳祖神后裔的,这种观念已经深植日本人的骨子里。
换言之,即使假设日本天皇被外姓篡位了,奉天照大神(太阳神)为祖神的日本人也不会认可之。因此,历代控制天皇的外戚、摄关、关白、藩阀、大名、幕府等,他们或者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视天皇为神明粪土供在那儿不理,或者偶尔也玩玩罢黜、流放天皇,但就是没人要自己当天皇。
而且,长久以来,天皇居高临下,就像一个人畜无害的吉祥物般,这让实际掌权者们尝到了大大甜头,天皇倒是越来越有存在的必要了。即便成为傀儡。
从公元6世纪后的日本史来看,虽曾经有那么几位如崇神天皇、天武天皇等有些作为,但更多的还是受制于外戚,成为外家人的傀儡。自10世纪起,日本又经历了摄关政治、源平相争,国家机器几乎全为权贵门阀所掌控,这期间,天皇被任意废立、流放或被逼禅让事件频发。
从12世纪始,日本几乎都是军事政权,天皇、国柄处于武人掌控之中。这期间经历了镰仓、室町幕府,织丰政权,最后到江户幕府,天皇彻底沦为摆设。从战国时代开始,直到江户时代,将军都是日本实际权力的象征,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天皇根本没有政治权力。

明治维新 定制天皇
日本的近代天皇制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曾经出现过的皇权专制,近代的天皇制极其独特,这种独特为19世纪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
19世纪,明治大帝横空出世,他强势撤府废藩收归皇权,才彻底竣事了被排挤千余年的皇室苦状,近代天皇制自此开始形成。接下来经由了大正、昭和直至今上明仁天皇的循序践位,日本才形成了稳定的近代天皇制传承。

美国定调 国家象征

战后,包括苏联在内的国家要求废除天皇,但是美国为防共产主义在亚洲散布,故需要在亚洲建立一个非共产的经济强国,如果没有天皇,日本国内社会必然动荡,因为之前日本长期推行神话天皇、效忠天皇的教育,天皇已经成为多数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所以因美国策略上需要,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和其他官员共同表示,裕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负主要责任。这一观点得到了日本人民的极大欢迎。
麦克阿瑟就曾经感慨道,天皇的力量比20个机械化师还要强。就这样,日本的天皇制被保留下来,日本人对天皇的感情依然诚挚。
在日本人的潜意识里,天皇不管是人是神,都是日本的象征。战后初期,国势衰微,日本人开始剥去了天皇神圣的外衣,对天皇制进行深刻地反思,正如他们对国家、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一样。而随着国力的恢复,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也被唤醒,埋藏于他们心底多年的天皇情结也一齐苏醒。
一些日本人也开始不满当年在美国人主导下制定的日本宪法,一些日本人认为天皇制的存在让日本人的思考方式发生了改变,战后的民主主义即将衰落,民众对天皇的支持率直线上升。

第一,不可剥夺的神权

原本日本的帝制与天朝的帝制相似都是典型的东方神权帝王制度,即皇帝(天皇)即是大祭司又是行政首脑,不同的是,天朝皇帝的大祭司地位和世俗权威地位是重合的可以禅让也可以被夺取,而日本天皇的神权地位却是由血统决定的。。。早期和族整合日本的神话体系将天皇塑造成主神太阳女神天照的后裔,成了神道教的世袭教主,所以任何军阀强权都无法取代天皇的神权地位。

第二,天皇丧失军政大权的传统

大化革新之后藤原氏因为改革有功,势力越来越大,最终打破日本摄政必须皇族出任的传统以外戚身份出任摄政,并长期把持朝政,也就是关摄时代,皇族实际上成了傀儡。当然皇族也尝试反抗,太上皇通过培植亲族源平两氏的武家势力作为心腹与藤原师把持的朝廷抗衡(院政时代),但武家在势力扩大后就不受约束以武力夺取了权力,源平合战之后源氏击败平氏一家独大建立镰仓幕府,也就是军政府,以军事首领身份开府执政,把皇族和朝廷公卿都给架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
自此天皇彻底沦为傀儡世代处于半软禁状态。
也就是说
1,天皇只不过是个橡皮图章,天皇的存在不会威胁到世俗强权

2,幕府的建立开始了军政府统治的先例,世俗强权不必去与天皇争夺世俗权力

第三,氏族地方力量强大,后期军阀割据

日本的统一是各地方氏族名义上向和族的朝廷臣服的结果,所以其社会一直是处于一种氏族控制的情况镰仓幕府之后又变成武家军阀割据的情况。。相当于天朝的东周或者三国时代,长期分裂割据,那么谁控制天皇这面大旗,谁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反之谁慢待了或者杀了天皇就会成为众矢之的给其他诸侯以攻伐的借口。。

所以在诸多原因纠缠下就造成了日本天皇的“万世一系”。。
当然了,上述这些东西都带进了个人感情的,若是有人路过看到千万要带着脑子看。

❺ 二战后日本为什么能仍保留天皇制

“天皇制”之所以得以保留,除了国内对天皇根深蒂固的信仰,美国在其中也起了不小作用。

在战后的远东军事法庭上,多次批准宣战的日本帝国统治者裕仁天皇始终没有现身。而美国作为处理战后对日问题的主导国家,却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

美国人当时发现,日本传统的政治文化资源——天皇制,及特殊的政治角色——天皇,在日本的政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以保存天皇制为“诱饵”,促使日本投降,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美军伤亡,而日本也迫于形势压力和迎合美国人的心态,由天皇来宣布投降,这就为战后保留天皇制成为可能埋下了伏笔。

日本投降后,美国又依托天皇的精神权威,达到保持日本社会秩序稳定,进而顺利实现对日占领的目的。于是将天皇塑造为战后日本民主主义“引领者”的形象,为其在日本传播美式民主主义理念、有效地占领和管理日本铺平道路。同时又将天皇的地位界定为“象征性”存在,仅仅具有从事国事行为的权利,剥夺了天皇在明治宪法下的一系列军政大权,由此舒缓来自美国国内及盟国方面要求废除天皇制的舆论压力。美国又将代表君权主义的天皇制与民主主义嫁接起来,旨在将天皇塑造为推动战后日本民主化进程的核心人物,减缓来自保守层要求提高天皇在宪法中地位的阻力。

另一方面,美国对日政策的主要设计者乔治·凯南也说:“面对一个真正友好的日本和一个有名无实的中国,我们美国人会感到相当的安全,但一个有名无实的中国和一个真正敌对的日本对我们的威胁,已经为太平洋战争所证实,一个敌对的中国比一个敌对的日本更糟,然而,共产主义在大部分中国的胜利,必然增强日本共产主义的压力……获得成功,那我们面临的日本将显然是一个敌对的日本。”美国人的意图之一,就是防止共产主义,将日本改造为友好的“民主国家”、打造成窥视、牵制中国的“盟友”。

❻ 日本为什么要保留天皇

都是一国元首,法律上掌握本国军政大权。各国的情况又有所区别。
日本。二战后美国占领日本,一度有意废除天皇制度,但是随着中共在中国大陆地区取得胜利,美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日本,而他们发现天皇能起到重要的稳定民心的作用,于是保留天皇,确定日本的政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英国。在王室和革命派经过几次拉锯战之后,双方意识到都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于是各自作出妥协,达成分权协议,经数百年发展成为现在的君主立宪制。
泰国。这个特殊一点。泰王名义上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元首,不干涉政府运作,但实际对军政有极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基本上能直接控制军队。历届政府(不管是民选政府还是政变政府)若不能得到泰王支持或默许,都只能黯然下台。

❼ 日本为什么还要保留天皇

主要是美国搞的鬼。人们公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是按照《波茨坦公告》向反法西斯盟国无条件投降的。但是,也有许多人认为日本并不是无条件投降,而是有条件投降。争论的焦点是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因是不允许敌人就投降条件进行讨价还价,然而,美国却没有象盟国在欧洲那样将包括政府机构在内的德国军国主义国家机器彻底铲除,而是对日本作出了让步,同意日本保留原本根据《波茨坦公告》应予废除的天皇制,没有对裕仁天皇予以战犯处置。
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会议以美国、中国和英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日本断然拒绝。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同在9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明知死到临头的日本军政头目在9日急忙展开战争最高指导会议和内阁会议,讨论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会议上争论激烈,与会者虽然原则上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但在关于附带条件上却意见相左,相持不下。以外相东乡为首的一派主张在维护“国体”,即保存天皇制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而军部的强硬派却坚持除此之外,还必须附加3个条件,即由日本自行处理战犯;日军自主解除武装;盟军不得进占日本本土,否则,他们将指挥军队不惜进行本土决战。直到10日凌晨2时30分,天皇出面拍板,决定采用外相东乡的方案,才使争论停止。4时,内阁成员签字完成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正式手续。6时45分,日本用急电将乞降照会发往日本驻中立国瑞士和瑞典的公使。照会在表示“日本政府准备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同时,还声称:“……但应取得如下谅解,即上述宣言并不包括任何有损于陛下作为最高统治者之特权的要求。”
对此,美国决定接受日本的要求;正忙于内战的蒋介石同意美国的意见;苏联当即的反应是“持怀疑态度”,但为避免与美国发生争执而没有坚持反对立场。于是,美国以战胜国集体的名义于11日通过瑞士政府向日本发出复照:“自投降之时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需听从盟国最高司令官”,“日本天皇必须授权并保证日本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能签字于必需之投降条款……。”这一答复既保证了美国对日本的最高控制权,又承认了日本天皇及其政府统治国家的权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了日本的要求。15日,日本宣布投降。
美国的这一行为引起了许多议论,有人认为这是美国的一大高明之举,也有人认为这是美国出于私利而姑息养奸。然而,对此的解释和理解还需从对日本的国情、美国的利益及当时的局势等方面入手,进行考察。首先,日本天皇到底为何物?日本在古代曾模仿中国唐朝的律制,建立起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但不久天皇大权旁落,把持兵权的幕府将军执掌实权,天皇成为名义上的统治者,其地位与统而不治的英国国王十分相近,而与权力无所不及的中国君主大不相同。1868年明治维新后,天皇虽被奉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拥有国家的一切权力,但在国家机器实际运转过程中,他仅是作为群臣的最高仲裁者,而不是最高决策者。这些群臣最初是“元老”,在“元老”们相继去世后,军部逐渐取而代之。所以说,天皇在日本在真正作用是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的象征。在这种意义上,他对日本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日本是心目中,天皇的命运就意味着日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在德国,消灭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权就等于打碎了法西斯国家机器,但在日本却情况有所不同,在人们心目中,军部是战争和法西斯的代名词,而天皇尽管犯有严重的战争罪行,但他作为国家象征的作用却没有改变。
因而,如果将天皇与军部的军国主义分子一并处置的话,势必引起日本社会是不安定,进而导致日本人在军部的指挥下与盟军拼死一战。美国将军、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完全清楚这点,他说道:“一个天皇胜过20个机械化师的战斗力量。”当国际舆论要求废黜天皇时,他告戒美国政府说,如果采取这种行动,至少需要100万援军来应付可能发生的游击战争。正是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天皇的名字从战犯名单上删除了。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对天皇的待遇“不应有任何降低之处”,以图通过天皇对日本人的影响,来稳定日本局势。
从美国的战略角度来看,天皇制的保留不仅不背离,反而符合美国的战略目标。1945年8月29日,美国政府在给麦克阿瑟的一份文件中声称:美国的首要目的是“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天皇和日本政府的权力应从属于最高统帅”,“以能够圆满地推进美国的目标为尺度。”美国打算通过日本现存的政府形式,对日本实行“间接统治”,从而把日本置于美国的独家控制下,使日本长期臣服于美国,进而为美国控制整个亚太地区的长远战略服务。
为了把日本的政治机构改造得适合美国的占领需要,1945年10月,麦克阿瑟以美国占领当局的名义两次向日本提出,必须从根本上对日本旧的《帝国宪法》进行修改。于是,日本政府搞了一个修改纲要草案,原封不动地保留了旧宪法中天皇的统治权等基本内容,明显违背了美国的意图,麦克阿瑟断然拒绝。他越过盟国占领日本的最高机构――远东委员会,向日本政府规定了修改宪法的3项原则:1、保留天皇制,但权力必须受到宪法的限制;2、放弃战争和战争准备;3、废除一切封建制度。1946年2月13日,麦克阿瑟把由占领军当局起草的新宪法纲要提交日本政府,遭到日方的极力反对。但在美国的威胁压力下,日本政府被迫同意以此为修改宪法的蓝本。11月3日,新的日本宪法问世,它规定战后的日本政治体制由以前天皇独揽统治权的君主立宪制,改为以天皇为象征的议会内阁制,采取三权分立的原则。
至此,美国完成了按照美国模式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中的一个关键任务,同时又设法保全住了能够进一步帮助其战略改造的工具――日本天皇。可见,战后日本天皇制的保留是在美国、日本社会各界以及有关盟国之间的一系列曲折复杂的斗争中,依据力量对比而达成的妥协结果。美国以特有的优势力量,对日本天皇制的保留和改造起有主导和决定的作用。

❽ 日本为什么至今保留着天皇而没有人推翻

日本属于君主立宪制国家。所谓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它的产生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互相妥协的结果。
具体到日本来说,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占领了日本,为了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他并不主张过分削弱日本,也不想让日本像德国一样,变为几个国家共同占领。所以美国决定保留日本的天皇制,从而避免产生日本国民对美国的憎恨和抵触,让日本成为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一颗棋子。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至今还保留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拒不承认二战罪行的原因。是因为美国当时的极力维护
作为国家元首的日本天皇只是象征性的,他的职责多数是礼节性的,如代表国家出访,签署法律文件等。实质上是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力,其最高领导人是首相,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❾ 日本为什么一直保留天皇制度

实际上,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时,天皇都拥有对日本的绝对统治权,是日本的最高统帅。至于天皇失势,逐渐淡出权利中心,仅成为象征性国家元首,则是在二战后麦克阿瑟占领日本期间,在他对日本进行改造后的事。战时的日本天皇,不仅拥有对首相的任免权,还同时拥有可随时罢免首相,解散内阁的权利,也拥有对外宣战权,掌握着最高军权,所以那时裕仁实施的完全是独裁的实权统治。一个坐拥绝对权利的最高元首,竟然可对本国军队对外发动的大规模长时间的野蛮侵略战争不负任何责任,竟然可以以“不知情”来推诿历史罪责,这完全是对二十世纪历史的一个巨大讽刺,是一个根本就不美丽的历史谎言。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88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293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2235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829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97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626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568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3123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581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