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铜器名堂口有哪些
Ⅰ 日本仿古青铜器,底款念什么
这个底款的篆书是“势州”两字
“势州”是日本古代令制国“伊势国”的简称,位于今三重县,或许是该铜器的制作地点。
Ⅱ 正宗日本银壶品牌有什么
如下:
1、国际金银器品牌制作商——大渊银器
大渊银器是国际金银器制作商,由日本现任手工艺人会长大渊光则于昭和30年(1955年)在东京都创立,是最早在传统技术行业内导入现代企业机制的先驱。
大渊银器多次曾为日本天皇和皇室庆典进贡手工金银器艺术品,作品辉煌华丽,做工精细,尤其以“盆栽”系列和“丽鸟”系列闻名世界。其中,“丽鸟”系列更是以80微米的极细技术融合艺术让人叹为观止。
大渊银器作品品类十分丰富,涉及祥瑞摆件、茶具、贵金属画、酒具、花器、佛像、宝石、金币和奖杯等,创作题材有金龙、金鸡、猫头鹰、七福神、梅兰松竹、鸳鸯、神龟、仙鹤、布袋和尚、天皇、金太郎等等。客户遍及世界各地,已经开设了遍布世界的大渊银器馆。
2、日本由森川荣月个人经营的堂口——银荣堂
银荣堂堂主森川荣月原名森川久则,专注在手工贵金属茶道具制作几十年,完工度一流,艺术价值很高,一般订货需要等两三年。所以他的作品除了精湛的做工之外,收藏价值也非常高,深受行业内人士尊崇。
当供不应求,市面上便出现了很多森川荣月的“仿品”,部分商家除了在壶底落“荣月”底款以外,更有甚者会将壶做旧冒充老壶。为此,性格刚毅的森川荣月,曾于2002年被仿冒假品气得毁模,可谓冲冠一怒为一份对匠人的尊重。
3、日本博采众长的银壶堂口——银祥堂
银祥堂堂主瑞心的祖父,是一位佛具匠人。师从于明治时期活跃在高冈的名人驹井龟次郎的弟子驹井冶一,后与金箔匠人儿子,瑞心的父亲一起创建了佛具工房。在不断扩大工房规模影响的同时,大力普及推广高冈的铜器,香炉及茶具。
其祖父与多位着名艺术家关系甚密。曾是已故日展(日本最高级别艺术展)理事大角勲先生的金工资助人。与日本着名传统工艺轮岛涂莳绘代表人北浜先生合作打造经典佛具,与获得内阁总理大臣奖的般若保先生一起合作出了经典的吹分三具足(合金佛前三件组合)。
瑞心从小耳濡目染,与匠人们建立起了密切关系。对日本美学深有研究的他积极与日本顶尖作者合作,共同制作出一款又一款顶级作品,传承经典,不断攀登,直指标杆。
4、展现日本特有的禅意审美境界——早川器物
早川银器的创始人早川愬治先生出生于日本新泻县的燕山市。当地是日本着名的金属器产地,以独特的鎚起技术而闻名天下。愬治先生在昭和23年(1948)5月创立早川器物,开始用银、铜、锌、镍合金来制作以茶壶为主打的洋白银器。
创立初期主要制作“小茶壶”、“茶叶罐”等产品。之后愬治先生又亲赴日本手工艺的圣地京都学习洋白银加工技术。至此,早川器物在银器制造工艺有了显着的突破和提高。
5、早川进——银川堂
早川银器家族传承延续百来年,最辉煌的时候于1900年左右,顶峰时有30多个国家的公司经销银川堂的银制品。早川进作品和日本其他传统工艺一样,在大正到昭和早期遭受重大的打击。
经过了一段困苦艰难的时期,二战后1948年银川堂正式创立,以铜镀银茶道具、洋银餐具为主,在此领域世界领先,市场主要在日本国内和欧洲。
作为银川堂二代堂主和日本着名传统金工大师,早川进现已年近70岁,家族传承的银器制作工艺出神入化,是日本皇家指定的银器制作者,2000年受赏日本通商产业大臣赏。
早川进制作的洋白银厨具、餐具设计风格多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着银器的奢华多变,风靡日本与欧美贵族阶层,更是世界五星级餐厅宾馆的最爱。
Ⅲ 铸铁壶是高桥敬典 壶盖是龙文堂的为什么
盖款:龙文堂造
壶身款:上田造
堂号简介: 龙文堂,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四方安之助创立在日本京都,为日本铁壶的创始堂号。
作者简介: 上田照房,活跃于江户末至明治时期(1868~1912),生卒年不详。
作者以其精美绝伦的阴刻阳雕技法为当初知名品牌商家邀请订制作品,同时形成了其众多个人“上田照房”、“上田造”、“照房”、“照房造”的章款、字样、留款位置及排列造型。与后来大部分一个名人对应一家铭文不同的是,上田照房给多家知名堂号做过铁壶,至今常见的有龙文堂、金龙堂、光龙堂和晴寿堂等
】一、老铁壶知识
老铁壶起源于日本江户中期(1780年代),而在明治时期则更加广为流传。目前市面上,台湾地区流传的最多的老铁壶,大概都是昭和前后的作品,即1925年前后。大概有80年左右历史。铁壶在起初的日本茶道中称之为铁釜,铁釜是没有提梁和壶嘴的,把铁釜的一面造出了一个向外倒水的壶嘴,俗称为“流”,又在釜的上面按了一个能将釜提起来的提梁,这样的铁容器就是铁瓶,也就是现在的铁壶。最早出现在日本的江户时代天明期(1780年代),也就是中国清代干隆年间,第一个发明铁壶的人应该是“三世清水家族的小泉仁左卫门,到了安土?桃山时代(1573-1615年),由千利休正式确立了日本的茶道,釜师多数生活在京都地区。最早制作铁瓶的京釜师,据称是十代大西净雪的弟弟奥平佐兵卫,但是在名古屋的加藤忠三郎也是很早起就开始制造铁瓶,到了江户时期末期(十九世纪中期)时,最早用腊形铸造法来制造铁瓶的是京都的初代龙文堂主安之介。铁壶的产地最有名的是京都三条釜座、山形铸物、长滨的晴寿堂、京都的龙文堂与南部铁器,其中龙文堂乃以它的铜盖而闻名,在日本甚至有人只买铜盖。
要想较系统的了解铁壶收藏与鉴赏的相关知识,就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入门,那就是铁壶的历史、文化、审美、鉴赏;铁壶的功能、器型、材质、价值以及铁壶收藏的真伪识别和使用方法及保养和未来升值空间。现在面市的书有《铁壶之最》、《铁瓶?日本铁壶全集》(壹、贰集)、《斗品团香》(王度日本茶文物珍藏册)等书。
价格:三年前大约一把人民币叁、肆万元的壶,而今起码得价值捌、玖万甚至十几万元。越是精品极品壶升值空间越大。但目前普品铁壶的价格相对稳定,一般在人民币叁仟元至贰万元之间。据笔者掌握的咨询,目前一把安之介、藏六、波多野正平、梅泉的精品壶身价都要高达拾几万元以上。铃木?光重的壶由于传世仅有数把,以致价格近百万元;高木治良兵卫、明越唱晴、大国寿朗、中川净益、角谷一圭、长野垤志、上田照房、雨宫宗、雨宫宗兵卫等釜师的精品壶也需人民币伍、陆万元以上方可得。据悉在2010年12月14日在杭州举办的西泠老茶及茶器拍场上,其中一把初代大国寿朗的精品壶落锤价格为人民币玖拾伍万贰仟元,另有一只藏六三世战国龙纹兽口银壶也以人民币柒拾捌万肆仟元成交。
收藏铁壶还要知道铁壶各部位的名称叫法。一把铁壶可分为壶身、壶盖、壶嘴(也称“流”)、提梁、壶口,提梁与壶身链接的地方叫环付,壶盖上有摘钮,摘钮下位为钮座,有些壶身中下部有一道明显的浇铸的环壶身一圈的线或裙子叫做羽线,羽线起到聚拢炭火,隔离火温的作用。有的壶身两侧还镶有两个类似耳环的东西,叫做扑手。壶内底面上有的壶还设有几个凸起的花瓣状金属片,称为响片。
一把好的老铁壶首先要器形完整,不能残缺,更不能漏水,壶的摘钮最好能很滑的转动,壶嘴不能残破,里面的水垢不是问题只要能流水出来即可。壶的提梁一定要能够立直,且不可随意乱掰倒,壶的盖子最好是原配的。
使用:新的铁壶,在使用之前,先将一小杯茶叶用布包好放入铁壶内,煮沸约10分钟,如此茶叶中所含的丹宁和铁壶中溶解出的铁粉,会在铁壶表面形成一层丹宁铁的皮膜,使壶不容易生绣。此外,新壶刚开始使用时请每天使用,让水垢能迅速付着,但使用后记得保持干燥。开始使用后约5天左右,内部会出现红色如锈斑一样的东西,10天左右会出现白色的水垢,长期使用后,内部会全部变红,只要水不会变浊这是没关系的,请勿清除它,不要以为是生锈就去擦它或洗它。平常使用时除煮沸时,尽量不要让壶内有水份,煮沸后将热水倒进热水瓶等让内部保持干燥,在铁壶完全冷确以前,请不要盖上盖子,要先用干布擦干壶盖。防止温差过大,壶体温度与水温,两者温度相差过大时。如:壶温低时,加入热水或壶温高时,倒入冷水。有类似上述情形时,会有裂壶的风险。
品鉴:如果你追求收藏的是老铁壶,就必须注意鉴别一下壶的品相是否完好无损,不能漏水,壶提梁应该保持直立,壶内及壶嘴最好有一层均匀的白色水垢。一般壶嘴里的水垢不是经过百年日积月累则很难急仿出来。新仿的假老铁壶,嘴部即便有些白色的水垢,其垢的质地也是呈很粉状松软的,或干脆就仿做不出来,且其壶表面的铁质感也会很生而不熟,更不会有很润泽的包浆。到底怎样的铁壶才能算得上是把值得收藏的好壶?一般而论,要具备精致、款美、工巧、品好、年古、名家、稀有、名人造、材质佳。
有关收藏品鉴日本铁壶的十九项审美标准:
1、壶的制作堂号、制作者名款画押及闲章款识:在京都老铁壶堂号中,初代堂主制壶一般都会在壶身铸上本堂号的名称。在诸如龟文堂波千鸟系列等一些老铁壶的底部还有许多釜师要铸有一些类似“家拙日本琵琶湖之东”、“拙家日本琵琶湖有东”、“家戌日本琵琶湖在东”等闲章。特别是一些带有堂主签名画押的老壶会更具收藏价值。
2、壶的特殊型款:老铁壶的器型各个堂口或釜师大凡都会有自己的系列形制
3、壶的形体:藏六居造的兽口形制的铁壶和银壶更是别出一格独具匠心也。一般安之介、正平、藏六、梅泉、光重等形制的壶虽然没有款名,但只要在行的人一眼便可看出,或许这就是大师们制釜的上乘功力所彰显出来的魅力。
4、壶之提梁的赏识:提梁的宽窄、高低、工艺、材质、造型都会影响到整个壶的价值和审美感觉。无论是怎样的提梁,其常态位置一定是要立直的才对,有些提梁斜歪的只须用老虎钳子给力挺直立就好。
5、关于壶嘴的赏鉴:一些百余年的老壶由于日久天长的使用,会结上较厚的水垢,虽然多少会影响水流,但也无妨,壶口部的水垢正好可以此作为老壶断代的参照。有些壶的嘴部会破损,一般不用在意,倘若影响了水流,只需把壶嘴用金、银或铜等镶出了壶嘴便妥。一把好的壶其壶嘴一定是水流很顺畅,断水很果断,好的壶口侧视正视都显得很美,与壶体很般配,嘴的上口高度一般应与壶上口的沿字一般高。
6、壶盖的品鉴:有许多铁壶的盖子和壶身并不是同时制造出来的,但这样状况多见于一些普品壶,那些名釜师的壶盖一定是专款结合壶身的整体造型来设计制作的。还有的一个壶会有两个壶盖。当然许多壶只是壶身上有堂号、落款,例如龟文堂的壶一般盖子上是没有堂号款识的。
7、壶之摘钮(撮):对壶盖乃至壶身整体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名门堂主或名门大釜师每制一壶在小小的摘钮上所辖功夫更是了得,貔貅、松果、贝壳、灵芝、鱼类、花、各种动物、龙、鱼、凤等等应有尽有。一颗上品摘钮不仅大大增添了壶的美感,而且可达久煮沸水而不烫手之妙。
8、钮座(座金)的赏鉴:从一把壶的钮座可以识别出壶的出身、年代与釜师。钮座有金银铜铁等材质,形制有角星、灵芝、梅兰竹菊、枫、樱等植物,也有特别的摘钮无钮座的,比如藏六的环形摘钮、波多野正平和安之介等大釜师的一些独自创意的摘钮也无钮座。
9、壶之环付的鉴赏:环付就是提梁与壶身连接的地方,是一把壶的中心平衡处。有些侧把的小品壶没有环付,但已经不称为壶而称为水注或叫急须。龟文堂的貔貅形环付就是极具特色的环付。
10、壶的羽、羽落及毛切:有些老铁壶在壶身的下半部设有一环壶一圈的圆裙状平台线称为“羽”,羽的功能主要是能够在壶身下方的火力更加集中,同时也增加了壶的受火面积,架设在传统风炉上使用时也达到了分隔木炭火苗热量不至于窜到壶顶烧手。一般砂铸法的铁壶会在壶体的最大直径处留有一圈合模遗痕线,有称此为“毛切”。“羽落”一般指环壶线呈不规则状缺刻者。
11、尾垂:尾垂也有称为壶裙的,就像女孩子的短裙一样出现在壶的中下部。尾垂有着引导空气流动补充助燃氧气之用。多为不规则状缺刻尾垂,也有些壶的尾垂是平整无缺刻的。
12、关于铁壶的脐:壶脐也称浇注孔,是制壶在灌注铁水过程中最后收口处。一般在壶底的中心。壶脐的类型一般有单圆凸凹的、刀背直口的,(如初代藏六制壶的脐)。砂铸法制壶在脐的两侧还会留有两个小小的通气孔形成的小脐。
13、关于金银镶嵌(也称锉金锉银):锉金锉银图案工艺使铁釜的美感艺术性及身价大大倍增,往往增出了价值远远超过铁壶原有的自身壶价。因此当下也有人仿照老壶作假,镶金嵌银,但只要认真仔细的去识别辨认还是很容易看出真假老品的。
14、以壶身美丽图案赏鉴:很多日本老铁壶上会有精工铸造的美丽图案,其工极精湛,创意极丰富。
15、以壶身刻铸的汉字名句赏评:一些铁壶的壶身上会有汉字以草书、行书、隶书等多种书体出现,一般文字内容多以汉、唐、宋、诗词见诸,也有励志、铭言、寄语等文字出现。有的壶身会夸张的铸满了汉诗文字很具书香之气。
16、关于壶口:一把壶的壶口造型极其重要,壶口的高低、大小、方圆、型制直接影响到壶的整体造型和使用功能。一般常见的壶口有圆口、方口、轮口、落口、皆口、田口、广口、梭形口、环口等。也有一些釜师为配合壶身整体造型而特制一些独创壶口。壶口的造型大些为好,容易清洗和养护。
17、关于壶之响片:有些老铁壶的壶内底芯处会有几片形状各异的凸片,称为响片。所谓响片就是壶中水沸腾后会通过这几个壶底的凸片发出响声很是悦耳,当然由于百岁老壶,历经岁月沧桑许多本有响片的老铁壶响片多已经锈落。
18、关于铸造法的取向:铁壶铸造法大致有三种,一为脱腊法二为砂铸法三为高强压力模铸法。脱蜡法也称失腊法因其制作工艺复杂且每做一次模范只能造出一把铁壶,即一壶一模范,就如中国的汉代的青铜器铸法一样,所以每壶天下仅有一只,尤现珍贵,可视为收藏珍品。砂铸法的壶在壶身最大外径处会有一道围绕壶身一圈的铸造线合模,壶底脐眼的两侧都会有一个小脐孔,这是铸造时留下的透气孔,较易识别,砂铸铁壶器形多样,古朴典雅也,如处于名堂名人之手,也是收藏铁壶之佳品。采用高强压铸造法的铁壶一般是左右合模,所以会在壶体内中界处有一条铸造留下的合模线,有些釜师会在铸造成型后用砂磨等方法将其打磨平整,因这种铸法可一模出多个壶所以这种铸法的铁壶身价会大打折扣,无论其器形与图案多么精美复杂,但因其不如失腊铸法具有天下独一性,以至于壶价至今不高,一般也就在几千到两万之内。
19、壶底及综合品像取舍:特别要注意壶底的保养状况,比如壶底的厚度、是否漏水、是否已经锈蚀的起层和脱落等等。壶底的薄厚度可以用手轻挠几下听听声音,一般厚底完好的手挠声音会很厚实深重,底薄的壶手挠发声会很轻浮。还要注意查看壶身是否有裂纹,铁壶是生铁铸造的,所以很易摔坏,再则要查看一下提梁和环付是否有裂纹或有断后重接的焊口。壶的盖子也要仔细识别是否是原配,或是否得体,盖上的摘钮是否完好,一般铁壶的摘钮最好是用手一拨转动的很灵活为好。再则查看一下钮座是否是后换修的,壶嘴的流是否通畅,有些所谓老壶的锈蚀及表面包浆是否对劲。遇有锉金锉银之壶是否是新嵌的还有壶身或盖上的堂号釜师落款画押是否是新仿的等等。
二、堂号及釜师
明治时期是日本铁壶的辉煌时期,那时星光璀璨:龙文堂出现了安之介、大国寿朗、上田照房、井上四大天王,龟文堂出现了波多野正平、梅泉、铃木光重、淡海秀光四大天王;藏六堂出现了四世秦藏六和西垣一瑳;金寿堂的创办人雨宫宗兵衞和龙文堂的安之介为一时瑜亮,现在欧洲的亚洲民艺馆还收藏着金寿堂雨宫的作品,可看的出金寿堂的历史地位。就像紫砂有花货和光货,花货就是龙文堂系统,光货(又叫素壶)多出自金寿堂系统。
龙文堂的创始人四方安之助(1780-1840年),是龙文堂创办人龙文的儿子,龙文(1732-1798年)是丹波龟山市的一个陆军将校,他于1770年来到了京都做铸物师,他的儿子四方安之助继承他的名字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坊,即初代龙文堂。在早期龙文堂就开始用铜来制造壶的盖子,早期壶盖材质中有一种由七种金属熔铸车制的壶盖,通称“七宝铜盖”,这种铜盖看上去有紫铜、黄铜等好几种有色金属的颜色。铁壶的盖子是很讲究的,一把好壶一定是原壶配原盖,特别是盖子上的摘钮,更是别具匠心,花、鸟、鱼、虫、龙、龟、蛇、兽;梅、兰、竹、菊、松果等等皆为所用。在龙文堂的铁壶中落有“龙文堂造”的款识一般常见于壶盖背面,也有落在壶身后面的,但这一般多属龙文堂主造壶。
与此同时有两个对日本铁壶制造技和文化起到极大影响的着名釜师跟从了安之介学徒,成为了安之介的得意门徒,这两个就是日本铁壶史上大名鼎鼎的波多野正平和初代秦米藏(也称秦藏六或藏六)。有史书记载正平和藏六是亲兄弟。
藏六(1823-1890年)对中国青铜器文化极感兴趣,将中国西周时期许多青铜器上的图腾纹样铸在自己的壶身和器件上,形成独到风格。藏六釜师没有创建自己的铁壶堂号,这可能与他被天皇召为宫廷御用釜师有关。藏六壶型用图腾中神鸟神兽的兽口为壶嘴的,藏六的壶虽无堂号,但其壶身落款“藏六”也是一直代代相传,亦可等同于藏六堂也。
波多野正平(1812-1892年)创建了自己的堂号“龟文堂”。龟文堂系的主流作品,除名釜师自成一格的壶风外,就是龟文堂波千鸟系列的以山水、鸟、虫、兽、舟、桥、花、草、木为题材的铁壶。但壶的提梁却一律都是采用了龟文堂特殊发明的“S”形可拆卸式的提梁。其壶的款识都在壶的后身提梁的后环付下,一般印有“日本龟文”、“龟文堂造”和初代的“龟文造”、“龟文堂”等等。在很龟文堂系的老铁壶中我们都可见到在壶底上落有一处大或小的方章款,一般上面有:“家拙日本琵琶湖之东”。“家拙日本江州旭再里”,“日本琵琶湖东北幡住”。“龟文之印“,“正平之印”,这类章款一般是龟文初期的正平系统,时间当在江户晚期,距今一百五十多年。到了龟文中期即明治(1868-1912年)晚期至大正晚期(1912-1926年)的波千鸟系,壶底多为大方章款,印有:“家戊日本琵琶湖在东”、“大日本沜华湖严堂”,“拙家琵琶湖有东等”。 在京都着名的釜师中,还有龟文堂的梅泉和铃木光重,这两人是龟文堂堂主波多野正平的徒弟。特别是铃木?光重,因为所造之壶都为当时社会王宫贵族及社会名流藏用,所以数量极少至今发现流传于世的不过几把而已,一把光重的铁壶不舍出人民币百八十万者休想得到矣。梅泉壶的提梁用一枝枝盛开的梅花做成了惟妙惟肖的壶提梁,有“日本梅泉”,也有“梅泉堂造”,还有一些梅泉形制的梅泉系壶。
在百余位中再着重点出一些的该有如下几十名家,他是分别是四方安平;龙文堂的初代到三代安之介、四代喜一郎、五代沟口喜兵卫、六代茶二郎、七代安太郎、安之介的弟子波多野正平及初代藏六至四代藏六;波多野正平的弟子梅泉、光重;龟文堂系釜师淡海秀光;龙文堂釜师上田照房、大国寿朗、大国楳翁、岩本、井上(即梅泉)、林、岛、西房、河田昌晴;金龙堂的名越昌晴、初代大国寿朗、佐野;金寿堂的雨宫宗兵卫、雨宫宗;光玉堂的佐藤提;松荣堂的荣真;省寿堂的省三;云色堂名人美之助,还有金工家的金谷五郎、三郎、中川净益;大西家族中的净雪、净寿、净长、净春、净中和净雪的弟子高木治良兵卫;加贺的宫琦寒雉等等。还有明月家族、小泉家族、铃木家族、藤田家族、宫崎家族、有坂家族等一些家族制壶师以及日本南部铁器的诸多釜师。在日本的铁壶名师中还必须要提及到如下三人,他们是被日本国家授予无形文化财,也就是人间国宝的工业技术类的金工类釜师长野垤志、角谷一圭、高桥敬典,以上三人的造壶技艺已属炉火纯青,其中角谷一圭更是上乘高手。
(1)龙文堂系统的堂号很多,比如金龙堂就是龙文堂针对高端客户产生的,就像丰田里的雷克萨斯。其他和龙文堂有关或代工的堂号有:青龙堂、光龙堂、旭龙堂、万龙堂、信龙堂、山龙堂、地龙堂、龙善堂、龙虎堂、龙方堂、晴寿堂、瑞云堂、龙云堂、金祥堂等。还有祥云堂和大西家有关,正寿堂是京铁壶中风格横跨京铁壶、南部铁壶、地方系三个风格。还有一些其他的一些堂号很稀有,如凤字辈的堂口。
(2)金寿堂(素壶系统)有金青堂、金观堂、金玉堂、金荣堂、金龟堂等。云色堂、光玉堂、省铸堂、松荣堂、三德堂是金寿堂系统五大支柱。光玉堂是素壶中的精品堂号(能做金工的堂号很少,名师也就是那么几个,光玉堂是其中之一)。光宝堂、永宝堂、菊光堂、山玄堂也是金工大家。金工师茂光的作品,堪比龙文堂系统的梅隆轩。
(3)金工系收藏热点名人:梅隆轩(金工师),茂光(金工师),宗仙作(金工师傅),安之介(釜师),大国(釜师),上田照房(釜师),雨宫宗兵衞(釜师),雨宫宗(釜师),等等。
(4)脱蜡法铁壶收藏热点名人:波多野正平、铃木光重、梅泉、淡海秀光、西恒一瑳。
(5)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金工技术茶釜、铁壶系):高桥敬典、长野垤志、角谷一圭。
(6)青铜器型、兽口、藏六型收藏热点名人:藏六、井上、雨宫宗兵衞等。
三、日本历史年鉴(与中国对照)
1、上古史:略;
2、古代史:略;
3、慕府年代:
镰仓时代(1192年 - 1334年)【宋元】;
南北朝时代(1334年 - 1392年) 【元明;
室町时代(1392年 - 1573年) (戦国时代) 【明;
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 - 1598年)【明,即所谓“织丰时代”,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时期】;千利休创立茶道
江户时代(1603年 - 1868年)【明末、清】;1850前后,安之介初代;
4、近代史
明治(1868年 - 1911年)【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
大正(1911年 - 1926年) 【北洋军阀时期】;
昭和(1926年 - 1989年) 【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
平成(1989年 - ) 【第三代领导人至今】。
Ⅳ 雅山款铜器是日本什么年代
雅山款铜器起源于庆长14年。
最初除了藩主御用品外,以梵钟、灯笼、农具等铸铁器为主。江户时期,佛坛装饰、用具等铸铜器开始盛行,镶嵌、雕金名匠辈出,工艺铜器盛极一时。到了明治时期,高冈铜器的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于明治6年首次参加了奥地利维也纳的世界博览会,金森宗七的作品在本届博览会获奖。
高冈铜器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室町时代,历经390年发展至今。其发祥地金屋町于昭和50年被指定为日本传统工艺品产地,现在也是日本唯一的铸铜器产地。
Ⅳ 日本玉川堂铜器好吗
玉川堂铜器每一件锤起铜器都要经过捶打、退火、挤掉、雕金、成形、着色等20多道复杂工艺,每一位锤起铜器的制作工匠学成出师都要经过2030年的学习历练。你很难想象出手中精致的铜器,是历经了多久的磨砺,才能形成如此让你爱不释手的完美姿态。
玉川堂的锤起铜/银器之所以在世界上受到高度赞誉,深受人们喜欢,除了代代传承的制作技艺,还有它经过长年独自研发出来的特殊着色技术。玉川堂的匠人们介绍说,进行锤起铜/银器着色时,要先在铜/银器的表面烙上锡,再将烙印上锡的器皿浸入硫化钾等液体中,这样器皿表面就能浮现出多种多样的色彩。若是有些部分想要欣赏器皿自然的颜色,只要将那一部分不镀上锡而用泥土遮掩掉,然后再在着色完毕的器皿上,涂上一种叫做白蜡的蜡,如此器皿就会呈现出很精美艳丽的花纹。
色彩流畅的宣德色、孤高严肃的紫金色、优雅华丽的复合金、单纯朴素的素铜色以及犹如新泻美人高贵而不张扬低调而不失华丽的银色,就是玉川堂多年来研发出的各具特色的代表性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