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日本的原子弹叫什么名
㈠ 美国投放到日本广岛的两颗核弹叫什么
美国只给日本广岛投放了一枚原子弹叫小男孩。另一颗投于日本长崎(代号叫“胖子”)。
“小男孩”1945年8月6日由保罗·提贝兹(Paul Tibbets)驾驶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埃诺拉·盖伊号(Enola Gay)在广岛上空约31000英尺(9.448km)高度投下,于日本当地时间早上8时15分在约1800英尺(548m)的空中爆炸。
第二颗原子弹外号叫“胖子”,采用复杂的“内爆法”引爆系统,由气压、定时、雷达和冲击4个不同引信组成。这种引爆系统不能在空中安装,必须在执行任务之前,在地面的一个特殊的绝密车间里,由几个专家合作组装。
事件后果
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6千多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20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像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
离中心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间被烧毁的男人和女人及儿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们仍然可以感到闷热的气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核袭日本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小男孩
㈡ 当年打在日本广场的原子弹是
美国在长崎投下的原子弹“胖子”
在广岛投下的"小男孩"
如您满意请及时采纳我,谢谢
1945年8月9日上午,美军对日本实施第二次原子弹袭击,目标是长崎。轰炸造成长崎市23万人口中的10万余人当日伤亡和失踪,城市60%的建筑物被毁。
1945年8月9日凌晨3时50分,两架B—29重型轰炸机从提尼安岛起飞,其中一架的炸弹仓里携带着一颗原子弹。这是美国计划中对日本的第二次核打击。机舱里有一位特殊的机组成员,他就是《纽约时报》科学新闻撰稿人威廉·伦纳德·劳伦斯,他因此成为惟一目睹核打击惊天动地场景的新闻记者。
轰炸机组的特殊成员
轰炸机向着长崎飞去。57岁的劳伦斯安静地坐在位子上,他个子矮小,鼻子扁平,有着学者般的眼睛。
当地时间中午12时1分,轰炸机飞临长崎上空。接下来的过程就像劳伦斯在他着名的普利策获奖新闻中所描述的:“我们在电台上听到事先规定的信号,然后戴上电焊工用的眼镜,紧张地注视着我们前面大约半英里远的轰炸机的动作……从它的腹部落下一个看上去像黑色物体的东西……强烈的闪光穿透了我们的眼镜,并把机舱照得雪亮。巨大的冲击波打到我们的飞机上,使它全身颤抖。接着又是4次急速爆炸……坐在我们飞机尾部的人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球好像从地壳里升起,火球喷射出无数的白色烟环。然后,一个巨大的紫色火柱冲天而起,高达1万英尺……大约45秒后,我们肃然起敬地望着这个不是来自空间却是拔地而起的流星,穿过白云向上直冲……接着,就在它看上去仿佛变成固定的物体时,顶部升起了一个巨大的蘑菇,使柱子的高度增至4.5万英尺……”
此时,其他外国记者刚刚来到日本附近,都没能亲眼目睹原子弹爆炸的历史性时刻,而只能在报纸上读到相关消息。劳伦斯的这次随机飞行,让他成了惟一一位在二战中目睹核打击的记者。
研究原子能引起FBI关注
劳伦斯年过半百就已头发灰白,这个年龄似乎注定让他不会成为战地记者的最佳人选。可美国政府为何单单选中他来见证这一重大历史时刻呢?事情还得从1939年说起。
那一年,当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原子弹为何物时,这位具有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的记者,就已经默默进行有关原子能的分析研究了。1940年5月,劳伦斯说服《纽约时报》总编,用将近7栏的篇幅发表了他的初步分析成果———一份有关原子能的详细备忘录。这篇报道首次透露了德美科学家正在努力用一种铀同位素发展原子能的情况。此前,他还发表过哥伦比亚大学宣布一个铀原子裂变后会产生大量能量的报道。可惜这些极有预见性的报道,并未引起应有的关注。
随着美国对原子弹研究的深入,劳伦斯的报道渐渐引起了联邦调查局(FBI)的注意。他所表现出的对原子弹理论令人吃惊的了解,也使他本人受到了FBI的秘密审查。从此,劳伦斯撰写的所有有关揣测原子弹的报道,都被新闻检查办公室打了回来。劳伦斯开始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头了。
记录世界第一颗原子弹试爆
1945年春天,一位名叫格罗夫斯的将军要求借劳伦斯去完成一项秘密工作,但他并未向劳伦斯透露任务的性质。于是,劳伦斯从《纽约时报》消失了。甚至连妻子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儿。
事实是,劳伦斯走进了格罗夫斯将军领导的秘密原子帝国———“曼哈顿工程”区。他往返于田纳西州橡树岭和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这些原子弹研制基地之间,并结识了一批世界着名的科学家。在那里,他是惟一获官方批准可以了解一切细节的记者,此外,他还担负着作为原子弹研制工程官方历史学家的任务。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西南部大沙漠里,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在那里进行。黎明,劳伦斯待在距爆心投影点5英里的控制塔里,目睹了原子弹爆炸的全过程。他写道:“第一丝微弱的晨光出现在东方。在这瞬间,好像从地壳底下升起一种并非这个世界的光。它是世界从未见过的日出。在这个时刻,永垂不朽的事迹出现了。时间停滞不前。空间变成一个小圆点。似乎天崩地裂。人们感到自己好像获得了目睹‘世界诞生’的特权。”
1945年8月5日,劳伦斯又接到一项密令,并被送上飞向太平洋的飞机。当飞机降落到提尼安岛时他才得知,第二天早晨,美国将向日本投掷第一颗原子弹。8月6日,广岛时间8时15分,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一座城市被摧毁。
因为劳伦斯的出色工作,格罗夫斯将军事前向《纽约时报》进行了暗示。于是,8月7日,《纽约时报》在第一时间用整整10个版面登载了有关原子弹的报道,在这场世界级的新闻大战中打了个漂亮的胜仗。同时,文章也透露,劳伦斯是原子弹制造过程中新闻界惟一的目击者和记录者。接着,劳伦斯参加了向长崎投掷原子弹的飞行。他撰写的原子弹研制和投掷过程的长篇报道,为《纽约时报》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他本人也因此荣获普利策新闻奖。
背景资料:
长崎是长崎县的首府,位于日本九州岛的西端,面积406.35平方公里。16世纪,长崎在葡萄牙人的要求下开港。开港后,长崎与荷兰、葡萄牙等国都有贸易往来,被称为“日本与西洋的桥梁”。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日本实行锁国政策期间,长崎是日本同外国交往的唯一港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德国法西斯于5月8日无条件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为了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美军向广岛市内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铀弹,导致广岛市24.5万人中有20万人死伤,城市化为一片废墟。
1945年8月9日上午,美军对日本实施第二次原子弹袭击,目标是长崎。此次袭击密码代号为“16号特别轰炸任务”,由5架B-29轰炸机组成的突击队执行。突击队将原子弹“胖子”投在长崎市。“胖子”是一颗钚弹,长约3.6米,直径1.5米,重约4.9吨,梯恩梯(TNT)当量为2.2万吨,爆高503米。“胖子”采用复杂的“内爆法”引爆系统,由气压、定时、雷达和冲击4个不同引信组成。轰炸造成长崎市23万人口中的10万余人当日伤亡和失踪,城市60%的建筑物被毁。
广岛和长崎因原子弹轰炸造成的伤害遗留至今,幸存者饱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等辐射后遗症的折磨。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因美国原子弹轰炸而死亡的人数至今广岛接近25万,长崎已逾14万。
延伸阅读:
→美国在长崎投下的原子弹“胖子”
原子弹——利用核燃料在进行核裂变发生涟式反应时,释放出巨大能量来引起爆炸。核燃料为重元素铀235、铀233或钚239。1945年战争中使用的第一颗原子弹的名字为“小男孩”的形状象普通炸弹,重约3180公斤,长约305厘来,直径约71厘米。核炸药是铀235,爆炸力相当于20000吨TNT烈性普通炸药。
→美国飞行员:我不后悔投掷原子弹
范科克说,如果不投掷原子弹,有更多的人,包括美国人和日本人会在战争中死去,所以他们认为这么做是对的。美国历史学家理乍得·罗德斯认为,原子弹改变了人们对和平与战争的看法。他说,投掷原子弹从根本上结束了世界规模的大战。
→日本军部贬低原子弹:那只是新型炸弹
在军部,以阿南为首的主战派并不甘示弱,为防动摇军心,以图再战,有意贬低原子弹的威力与破坏作用,由他签发的陆军部的公告中是这样说的:美国的B29型轰炸机空袭了广岛,使用了一种新型炸弹,造成了重大损失。
㈢ 广岛原子弹名字 原子弹介绍
1、美国投到日本广岛的原子弹(代号叫“小男孩”),采用的就是枪式结构,弹重约4100公斤,直径约71厘米,长约305厘米。核装药为铀235,爆炸威力约为14000吨TNT当量。
2、原子弹(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
3、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强中子放射以杀伤人员(如中子弹)。
4、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 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
㈣ 二战的时候,美国在日本投下了2颗原子弹名称分别是
1945年8月6日投到广岛的原子弹,代号为“小男孩”
1945年8月9日投在日本长崎的原子弹代号“胖子”广岛的叫小男孩
长崎那颗叫胖子.
、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一架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小男孩”是一颗铀弹,长3米,直径0.7米,内装60公斤高浓铀,重约4吨,梯恩梯当量为1.5万吨。炸弹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广岛市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15万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城市化为一片废墟。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核武器用于实战,广岛成为第一座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城市。
2、8月9日,美军又出动B-29轰炸机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日本长崎市。长崎市约60%的建筑物被毁,伤亡8.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
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日本投放的一枚原子弹叫什么名字
是叫“小男孩”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首枚原子弹的名称。1945年8月6日由保罗·提贝兹驾驶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艾诺拉·盖”在广岛上空三万一千英尺(9000米)投下。在日本当地时间早上八时十五分,在1,800英尺(550米)高度爆炸。
造成日本约七万人直接死于小男孩的原爆,大约相同的人受伤。随后再有大量的人死于核子尘埃放射引起的癌症。怀孕的母亲亦因为放射而出现流产,部分初生婴儿畸形发育。据统计,截止到1999年,死于小男孩原子弹的人数已上升至20万。目前广岛市依然将相生桥附近的地区列为放射污染区。
第二颗在长崎的叫胖子
图为小男孩
㈥ 炸掉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叫什么名字
美国投到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小男孩”),投于日本长崎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胖子”)。
原子弹(代号叫“小男孩”)采用的就是枪式结构,弹重约4100公斤,直径约71厘米,长约305厘米。核装药为铀235,爆炸威力约为14000吨梯恩梯当量。
原子弹(代号叫“胖子”),采用的就是内爆式结构,以钚239作核装药。弹重约4500公斤,弹最粗处直径约152厘米,弹长约320厘米,爆炸威力估计为20000吨梯恩梯当量。
(6)轰炸日本的原子弹叫什么名扩展阅读
原子弹(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
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强中子放射以杀伤人员(如中子弹)。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 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
其中主要利用铀235(厬U)或钚239(厱Pu)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 H,氘)或超重氢(chuan 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根据解密的资料,为了这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国一共花费了28亿人民币。
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试验,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政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㈦ 美国投放到日本的第二颗原子弹叫什么名字
胖子(Fat Man)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在日本长崎投掷的原子弹的名称。名字是由于丘吉尔体形的启发。1945年8月9日,即广岛首枚原子弹爆炸后三天,由查理士·斯文尼(Charles Sweeney)驾驶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伯克之车”(Bockscar)在长崎上空三万一千英尺(9000米)投下。
在日本当地时间早上十一时零二分,在1,800呎(550米)高度爆炸。“胖子”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使用的核武器,亦是至今为止最后一次在实战中使用的核武器。
胖子长10 英尺八吋(3.25米),直径五英尺(1.52米),重10,000磅(4545公斤)。释放的能量约相等于20000吨的 TNT烈性炸药,即大概为8.4 ×10^13 焦耳,比投掷在广岛的首枚原子弹稍多。
由于长崎地势多山,造成的损害比平坦的广岛较低。约四万人直接死于胖子的原爆,约二万五千人受伤。约7000平方米之建筑物被夷平。之后数万人死于核子尘埃放射引起的癌症。
(7)轰炸日本的原子弹叫什么名扩展阅读:
“胖子”结构:
美国投于日本长崎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胖子”),采用的就是内爆式结构,以钚239作核装药。弹重约4500公斤,弹最粗处直径约152厘米,弹长约320厘米,爆炸威力估计为20000吨三硝基甲苯(TNT)当量。
原子弹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氢弹,或称为热核武器。氢弹利用的是某些轻核聚变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它的装药可以是氘和氚,也可以是氘化锂6,这些物质称为热核材料。
按单位重量的物质计,核聚变反应放出的能量比裂变反应更多,而且没有所谓临界质量的限制,因而氢弹的爆炸威力更大,一般要比原子弹大几百倍到上千倍。
不过热核反应只有在极高的温度(几千万度)下才能进行,而这样高的温度只有在原子弹爆炸时才能产生,因此氢弹必须用原子弹作为点燃热核材料的“雷管”。
氢弹爆炸时会放出大量的高能中子,这些高能中子能使铀238发生裂变。因此在一般氢弹外面包一层铀238,就能大大提高爆炸威力。这种核弹的爆炸,经历裂变一聚变—裂变三个过程,所以称为“三相弹”。它的特点是成本低、威力大、放射性污染多。
还有一种新型核弹,即所谓中子弹。中子弹实际上可能是一种小型氢弹,只不过这种小型氢弹中裂变的成分非常小,而聚变的成分非常大,因而冲击波和核辐射的效应很弱,但中子流极强。它靠极强的中子流起杀伤作用,据称能做到“杀人而不毁物”。
原子弹是用铀制造的,也可以用钚制造,但钚是通过铀而制得的。而氢弹则必须用原子弹来引。因此,归根结帮,核武器、热核武器的制造都离不开铀。因此,在过去,在今天,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最重的天然元素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军事上的需要。
㈧ 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广岛市“小男孩”原子弹爆炸。长崎市“胖子”原子弹爆炸。
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一颗用于试验,两颗投在日本。
1945年8月6日投到广岛的原子弹,代号为“小男孩”,重约4.1吨,威力不到20000吨。
同年8月9日投到长崎的原子弹,代号为“胖子”,重达4.5吨,威力约20000吨。
㈨ 美国给日本发射的两个原子弹名字叫什么来着好像有一个叫胖子
两颗原子弹分别叫作小男孩(Little Boy)和胖子(Fat Man)。
小男孩(Little Boy)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的首枚原子弹的代号。于1945年8月6日由保罗·提贝兹驾驶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艾诺拉·盖”在广岛相生桥上空31,000英尺(9,400米)投下,日本标准时间早上8时15分在1,800英尺(550米)高度爆炸。
“小男孩”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对人类使用的核武器。小男孩长10英尺(3米),宽28英寸(71厘米),重8,900磅(4,000千克)。使用“枪式”设计,将一块低于临界质量的铀-235以炸药射向三个同样处于低临界的环形铀-235,造成整块超临界质量的铀,引发核子连锁反应。小男孩装有60千克的铀-235,当中只有约一千克在爆炸中进行了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约等于13,000公吨的 TNT烈性炸药,即大概为5.5×1013 焦耳。约七万人直接死于小男孩的原爆,大约同等数量的人受伤。随后再有大量的人死于核子尘埃放射引起的癌症。怀孕的母亲亦因为放射而出现流产,部分初生婴儿发育畸形 。
据统计,直到1999年,死于小男孩原子弹的直接袭击及核辐射伤害的人数总计已超过20万。
胖子(Fat Man)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在日本长崎投掷的原子弹的名称。1945年8月9日,,由查尔斯·斯文尼驾驶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伯克之车”在长崎上空31,000英尺(9,000米)投下。在日本标准时间早上11时02分,在1,800呎(550米)高度爆炸。
“胖子”是至今为止历史上第二次亦是最后一次对人类使用的核武器,是内爆式钚弹。空心的球状炸药内放置了处于低临界的球形钚,周围接上了32枚同时起爆的雷管。雷管接通起爆后,产生强大的内推压力以挤压球形钚。当钚的密度增加至超临界状况,便能引发核子连锁反应,造成核爆。它长10英尺八吋(3.25米),直径五英尺(1.52米),重10,000磅(4,545公斤)。释放的能量约相等于2.1万公吨的TNT烈性炸药,即大概为8.4 ×1013 焦耳,比投掷在广岛的首枚原子弹稍多。由于长崎地势多山,造成的损害比平坦的广岛低。约四万人直接死于胖子的原爆,约25,000人受伤,约7,000平方米之建筑物被夷平。之后数万人死于核子尘埃放射引起的癌症。
胖子本来的首要攻击目标为日本另一城市小仓。当天早上负责投弹的B-29战机飞到小仓上空时,发现当地被云层覆盖,于是斯文尼决定改为攻击后备目标长崎。
㈩ 美国投掷日本的两颗原子弹的名称、时间和地点
两颗原子弹叫小男孩和胖子,投掷地点是广岛和长崎。
广岛上空的"蘑菇云"
8月1日,第509混成大队进行了最后一次演习。8月2日,第2航空队司令部下达作战命令,确定8月6日凌晨由7架B-29飞机对日本实施原子弹轰炸。具体轰炸目标视当天气象情况而定。并规定这次行动的无线电呼号为"酒涡-82。"
参加轰炸的7架飞机,1架为原子弹载机,由大队长蒂贝茨亲自驾驶,他命令2名士兵在机头上写下了他母亲的名字——"埃诺拉·盖伊"。2架飞机担任轰炸效果观测任务,3架飞机担任直接气象观察任务。此外,还有1架飞机作为预备队,留在硫黄岛机场,随时准备替换发生故障的飞机。第20航空队担任空中掩护任务。
8月5日下午,原子弹已准备就绪,技术人员将一小块铀固定在弹壳内,然后将4.5吨重的"小男孩"放入早已挖好的壕沟里,再打开机身腹部舱门,将它升起来,牢牢固定在舱内。
晚上,蒂贝茨吃过晚餐,像往常执行任务一样,准备在登机前睡一觉。可那天他无论如何也睡不着,看看其他机组人员,也没有丝毫睡意,他们干脆打起了扑克,缓解一下战前的紧张气氛。
8月6日凌晨1时,蒂贝茨和他的机组人员乘车来到机场,开始对飞机进行起飞前的最后一次全面检查。此时担任气象观察的3架飞机已经起飞。凌晨2时27分,蒂贝茨命令发动飞机,并向指挥塔呼唤:"酒涡-82,呼唤北提尼安机场指挥塔,准备工作就绪,请下达起飞命令。"指挥塔回话:"酒涡-82,北提尼安机场指挥塔命令,沿A跑道向东起飞。"
2点45分,蒂贝茨向全体机组人员宣布:"大家注意,现在起飞。"他推上所有油门,飞机开始沿着光滑的跑道滑行起来,大家心情异常紧张。蒂贝茨两眼死死盯住速度指示仪表,飞机滑行得异常吃力,因为它已严重超载。当飞机滑到跑道一半时,速度依然很慢。蒂贝茨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继续沿跑道滑行,直到达到所需速度再起飞。滑行距离已超过了跑道长度的4/5,飞机速度仍然没有达到要求,机组人员面面相觑。
"危险!快把飞机拉起来!"副驾驶员路易斯禁不住喊了起来。
蒂贝茨不动声色,就在大地即将消失,眼前已是一片茫茫大海的时候,他将飞机拉了起来。蒂贝茨长长地疏了一口气,他没想到这次任务刚刚开始就像一次赌博,一次以12个人的生命和价值数亿美元的"小男孩"为赌注的赌博。
"埃诺拉·盖伊"徐徐向东飞去,开始进入预定航线。蒂贝茨感到轻松了一些,他习惯性地把左手伸进口袋,无意中碰到了里面的氰化物胶囊。这是在上飞机前上司交给他的。不用上司多说他就明白了,这是为他们遇到不测时预备的,这种小东西可以让他们免受皮肉之苦,同时也保守了原子弹的秘密。他抽出了放进口袋的手,心情又有些紧张了,他不敢想象如果这次行动失败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凌晨3点,"埃诺拉·盖伊"已升到了5000英尺的高度。机组的新成员帕森思上校来到蒂贝茨背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开始吧。"蒂贝茨点点头。
帕森思带着助手杰起森上尉来到弹舱,他从口袋里摸出1张有11项检验项目的清单,让杰普森举着电筒,开始一项项进行检查,并安装原子弹上仅剩的几个关键部件。杰普森将工具一件件递给他,那情形真像是在飞机上进行一次外科手术。3点15分,帕森思开始向"小男孩"中装填炸药,并连接了起爆管,接着他又装上了装甲钢板和尾板。但他留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电路特意没有接上。为了保险,他准备将这一工作留到投掷前再做。
蒂贝茨将操纵杆交给了副驾驶员,自己想到飞机后部去看看。他来到弹舱时,帕森思告诉他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接着他又爬到飞机尾部炮位。机尾炮手鲍勃、卡伦拉了他一下,轻声说:"喂,上校,我们今天是要去投原子弹吗?"这是卡伦第一次向他探听"秘密"。
"可能是吧,鲍勃。"蒂贝茨说完,两人都会心地笑了。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随着距日本上空距离的缩短,"埃诺拉·盖伊"的飞行高度在不断升高。7点20分时,高度已达到30000英尺,这样可以免受日本防空炮火的袭扰。7点35分,飞机收到了前去广岛侦察的"斯特雷特·弗卢西"号侦察飞机发来的一条重要信息:广岛上空能见度良好,云层覆盖率低于30%,侦察中未遇敌方战斗机截击,高射炮火也很微弱,建议优先考虑广岛。紧接着去小仓、长崎进行侦察的飞机也相继发回了气象报告:目标上空气象条件良好,可以投弹。
蒂贝茨略加思索,决定轰炸广岛。并向基地发回电报:决定轰炸第1目标。
这一天广岛异常炎热,早期的人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7点20分,城市上空响起了一阵警报,数架美国飞机飞入广岛上空,盘旋一周便匆匆离去了。大约半个小时以后,警报声又响了起来,"埃诺拉·盖伊"和进行观测的2架飞机已接近广岛。广岛市民对于这种习以为常的空袭警报似乎已无动于衷,因此很少有人进入防空洞隐蔽。他们有的在工作,有的在赶路,有的呆在家里,有的还在街上仰视远处的飞机,以为这3架飞机还会像刚才的一样,"巡视"一圈便会离去。
此时,机上的蒂贝茨已对着麦克风郑重地向全体机组人员宣布:"我们准备轰炸广岛,机上录音设备已经打开,这是为历史录音,请注意你们的语言。"
早已等候在炸弹仓的帕森思立即从原子弹上拧下了一颗绿色的螺丝,然后熟练地拧上了一颗几乎完全相同的金属螺丝,最后一个电路接通了,原子弹已进入投掷状态。他立即报告了蒂贝茨,蒂贝茨对着话筒一字一顿地说:"我们即将投掷世界上第1枚原子弹。"
好几个人还是第一次听到"原子弹"这个令人生畏的字眼,激动得有些喘不过气来。8点10分,2架观测飞机已经减速落到了后面,一个清晰的城市轮廓出现在飞机下面。"各就各位,准备投弹,戴上护目镜。"蒂贝茨命令道。
投弹手菲阿比少校坐在投弹椅上,用他漂亮的小胡子蹭了蹭瞄准镜,左眼紧贴在上面,开始寻找目标。他已反复研究过目标侦察照片上的每一个细节,地面景物对他来说非常熟悉,他很快找到了目标点——相生桥。他让蒂贝茨稍稍调整了一下飞行方向,目标点向着瞄准器十字架飞快地接近。"对准了!"他报告道。"投!"8点15分,随着蒂贝茨一声令下,炸弹舱门自动打开,菲阿比从瞄准器上清楚地看到原子弹坠了下去,弹头指向目标。
飞机由于重量突然减轻,猛地向上一跃。蒂贝茨驾驶飞机来了一个60度的俯冲和160°的转弯,然后操纵飞机加速航行。原子弹将于8点15分43秒爆炸。
杰普森开始倒计时,数到43时停了下来,他自言自语地说道:"难道是颗哑弹?"
就在这一瞬间,一道耀眼的白光照亮了整个飞机,机尾炮手卡伦看到一个巨大的圆形火球腾空而起,体积在急剧膨胀。"小心!"他高声发出警告。话音未落,巨大的冲击波夹杂着爆炸声冲得飞机猛的一颤,蒂贝茨感觉仿佛被德军88毫米高炮打中一样。紧接着又是一次激烈的震动。"好了,不会再有了,这次是反射波。"帕森思向大家解释道。
广岛渐渐远去,卡伦对着录音机开始表演他的口才:"圆球腾空而起,下面升起了巨大的烟柱,帕森思上校说过的那种蘑菇云出现了......广岛市区一片火海,四处通红......"
蒂贝茨开始向基地报告:击中目标,据我们观察效果良好。投弹后飞机正常,现返回基地。"埃诺拉·盖伊"下午2时8分返回提尼安岛,飞行时间将近12小时,飞行距离5120公里。
事实上,"小男孩"并没有直接命中相生桥,而是在桥东100米的外科医院上空爆炸。位于爆心的外科医院的一切设施和人员全部化为灰烬。城市中心12平方公里的建筑物全部被毁,全市房屋毁坏率达70%以上。关于死亡人数,日美双方公布数字相差甚大。据日本官方统计,死亡和失踪人数达71379人,受伤人数近10万。
阴差阳错 长崎遭劫
在原子弹轰炸广岛16小时之后,杜鲁门总统向全世界发表声明,宣称美国已对日本使用了原子弹,其爆炸威力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如果日本仍不接受美国的条件,一股从未见过的破坏性激流将会从天而降,地球上从未有过的毁灭性打击将要降临到日本头上。第2天,日本各大城市都见到了美国飞机撒下的印有杜鲁门讲话的《告日本人民书》。
广岛的毁灭给日本朝野带来极大震动,以东乡外相为首的几名内阁成员,建议日本停战,接受《波茨坦公告》。但这一意见遭到了日本军方的激烈反对,他们辩解说:日本军队士气高昂,数百万军队渴望打仗,即使政府宣布停战,他们也可能拒绝投降。两派意见相持不下。
就在日本内阁一次次开会就是否停战问题进行争论的时候,美国已准备投掷第2颗原子弹了。美国政府担心广岛原子弹爆炸会激起日本人的抵抗意志,同时害怕这次轰炸会被看作是黔驴技穷,于是决定使用"胖子"。目标定为小仓。
第2次空投任务落到了第509混成大队斯威尼机组身上。斯威尼曾率领他的机组驾驶"艺术大师"号观测飞机在广岛轰炸中担任轰炸效果观测任务。由于这次"艺术大师"号上仍保留着科学仪表,将再次当作观察机使用。斯威尼只好用另1架B-29飞机——"博克之车"作为原子弹载机。8月9日凌晨3点39分,"博克之车"装载着"胖子"从提尼安机场起飞向日本飞去。斯威尼一次次地祷告,希望自己和保罗·蒂贝茨一样幸运。
然而,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飞机刚起飞不久便发现有一只油箱出了故障,600加仑燃料可能无法使用。斯威尼粗略估计了一下航程,认为燃料基本够用,决定继续飞行。
当"博克之车"飞到硫黄岛上空汇合点时,另外2架提前起飞的观测和照相飞机本应在那里等候与他汇合,可他只遇到了其中1架。斯威尼在那里等候了30分钟仍不见另外1架的踪影,于是毅然朝小仓飞去。9点5分,"博克之车"飞抵小仓上空。这天小仓上空气象条件很差,空中布满厚厚的云层,地面也是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博克之车"在小仓上空盘旋了3周,始终未能找到瞄准点——5号军火库。这时小仓的地面防空部队发射了密集的高射炮火,斯威尼只得提高飞行高度。
当斯威尼决定再一次进入小仓上空搜寻目标时,接到无线电报务员报告:从截获的日本截击航空兵使用的频率看,可能会有战斗机升空拦截。机上一阵慌乱。斯威尼来不及与基地联系便调转机头向西南方向飞去。他决定改为轰炸长崎。离开小仓后他命令向基地发报:小仓上空无法投弹,改炸长崎。10点28分,飞机抵达长崎上空。恰巧这天长崎也是多云天气,第1次进入长崎上空也未能找到目标。燃料表的指针在急骤地下降,斯威尼心情异常紧张,他决定第2次进入时无论如何也要把"胖子"投下去,于是向机上人员宣布:"改用雷达瞄准,准备投弹,返航。"
投弹手克米特·比汉像菲阿比一样也是一位老手。当他正准备换用雷达仪器瞄准时,突然发现身下两块云团之间有一大段空隙,透过空隙可以清楚地看到瞄准点,他立即通知斯威尼,可进行目视轰炸。10点58分,"胖子"脱离"博克之车"飞向长崎。
投弹后"博克之车"油料已严重不足,在返航途中不得不在冲绳岛紧急着陆,补充油料。"博克之车"经过了20个小时飞行,很晚才返回提尼安岛。"胖子"的爆炸当量比"小男孩"大,但长崎地形三面环山,所以损失小于广岛。据日方统计死亡近7万人,伤6万余人。
迫于各方压力,"日本神圣的立法者"——天皇决定无条件投降。8月15日上午,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发布了投降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在这次战争中给亚太各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犯下了滔天罪行,同时也使广岛和长崎遭受了可怕的原子弹袭击。但愿日本人民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道永远记住这血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