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换首相
Ⅰ 日本为何频繁更换首相
日本首相福田突然辞职,在预料中,也在预料外。预料之中是指福田今年下半年支持率走低,最低时只有20%左右。一般支持率低于30%就到了警戒线,福田下台是早晚的事。只是1日晚上突然辞职,让人感到有点意外。福田最终也没能撑过一年。最近20多年来,日本首相除了小泉安居相位达五年多外,绝大多数的首相都很“短命”。最短的如宇野宗佑和羽田孜,执政时间只有3个月。日本频繁“换相”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与日本的政治体制有关。日本首相的任期较短,干满一届也才3年。1993年以后,日本政治体制发生了变化,自民党一党独大的“55年体制”崩溃,在野党势力不断壮大。目前,由于日本新政治体制还没形成,所以政局不稳定,这是日本频繁“换相”的主要原因。 其次,与日本经济体制有关。日本经济在经历了“迷失的十年”以后,进入新波动期。按理说,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就经济本身来说,其稳定性和规避风险的能力虽不如美国,但危机承受能力和应付能力,仍是不能低估的。关键之一是,日本民族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过强,日元一升值,日本立刻就恐惶,颇有国将不国,民族危亡之虞,今年经济出现下滑趋势,政府一直没有有效的经济对策。 第三,受到了国内外形势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大国局势可能对日本政局产生影响,国际形势对日本政局有间接作用。比如,福田在外交方面——比如亚洲政策使他加分不少,但内政方面(比如经济改革、养老金改革和减少贫富差距方面)措施不力,却是迫使他下台的直接原因。
希望采纳
Ⅱ 日本首相为什么会经常换
日本的首相与美国的总统不同,不享有任期的保证。兼任内阁总理大臣的首相有权决定内阁,而内阁成员在其决策过程、处理方式等方面有丑闻,一切责任就必然归咎于首相。还有首相往往就直接面对舆论的强大压力。首相、内阁、行政机构,一旦出现问题,媒体就马上关注,并马上批评,使得内阁支持率急剧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民对政客的不信任,政治的国内公信力已经下降到底线,日本实际上处于无政治状态。
Ⅲ 日本为什么频繁换首相
日本政治体系不成熟,不是政治强国。日本的首相更迭频繁其实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只不过小泉在位时期比较长,政局稳定,所以才会让一些不懂政治、不关心时事的人觉得频繁换相才是奇怪的事情。当初10年9相,现在换这么三四个,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日本首相多受议会左右,一旦在议会失势,就会面临下台的局面。而且日本多为出身政治世家的人,自身都有比较雄厚的实力和势力,一旦对方出现丑闻或不足,就会大举攻击。说白了就是他们不在乎国家政策是否稳定,只在乎能不能延续自己家族的政治世家地位。再加上选民多会被一方的声音所迷惑。自从1993年自民党没落后,这种混乱觉面就越来越严重,如果鸠山坐不了几天就下台了,根本就不值得奇怪。因为有太多人窥探这个席位并会不择手段地争夺。
Ⅳ 为什么小日本每一年换首相
日本首相相对较高的更换频率,与其政治体制密不可分。日本实行的是内阁议会制,首相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由间接选举产生,也就是选民先选举议员,然后经国会决议,在议员中提名首相,拥有多数议员的政党的党首,自然也就会成为日本首相。日本的这种政治制度非常容易导致首相中途更换。比如当首相所在党的党内意见认为需要更换党首时,那么作为党首的首相自然也就下台了。鸠山的辞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虽然他是在面临普天间机场搬迁等诸多困境下辞职的,但他的辞职与所在民主党内越来越高的反对呼声有密切关系;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在野党对首相提出不信任案,又获得议会通过,那么首相也要下台。比如麻生太郎担任日本首相时,就曾遭遇当时为在野党的民主党等向国会众议院提出的对麻生内阁的不信任决议案,以及向参议院提出的对麻生的问责决议案。
Ⅳ 为什么日本首相总是频繁辞职
日本采取议会制度,而且是多党执政,所以首相经受不住各方的压力,所以会频繁辞职。
最近的首相当中,小泉纯一郎连任2届,应当是最长的了。
首先,通常来看,日本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日本政局也相对稳定,日本经济萧条,民生得不到改善,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局比较容易动荡。这是从战后以来日本政治和发展的历程看,基本上有这么一个规律。就现阶段而言,日本经济在冷战后,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明显的停滞状态,所以在90年代曾经出现过首相经常发生更迭,最短的也就是一个多月。到了21世纪,小泉执政期间,日本相对稳定,此后,日本经济又进入了一个相对衰退的时期,特别是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使日本经济也受到重创,所以目前又进入了一个政治不稳定,经济萧条的这样一个循环的周期。 其次,日本虽然标榜民主政治,通过选举产生国会议员,通过选举产生日本的首相。但是,选举是需要花钱的,所以在日本长期以来,权钱交易在政界是屡出丑闻。最近一次,鸠山宣布辞职,其中一个原因他也讲到政治和金钱的问题,他本人以及跟他一起辞职的民主党干事党小泽一郎都要为此承担责任。 再者,日本政坛是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往往是围绕一些国家的重大问题发生党派之争,不是互相补台,而是互相拆台。一遇到选举的周期,在选举之前,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政治斗争,,比如实际上在7月份要举行参议院的选举,民主党,就是现在的执政党,他们的领导人已经感到了,由于在政治和金钱的问题上,在处理美军驻冲绳基地搬迁问题上,没有得到国民的谅解,所以,很可能在参议院选举当中惨败,这样的话,他们不得不宣布辞职。 还有一些因素,这就是日本的外部因素。比如说,美国因素,在日本内政和外交当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包括日本周边的国际局势,也会对日本的内政和外交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也就是说日本领导人频繁更迭,日本政局持续动荡,和以上这些因素是相互关联的。我们也注意到,日本的媒体在日本政权更迭当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不能获得日本广大民众的民意支持,要长期稳定执政也是很困难的。
Ⅵ 日本为什么老是更换首相
22年来,日本换了16个首相。这样“短命”的政治数据让西方盟友都感到惊异。日本上世纪60年代换了两次首相,70年代换了4个,90年代花了7个。
有分析认为,日本民众对领导人能要求过于“苛刻”和“高标准”,并不现实,这也是导致日本“内阁短命”的重要原因。日本国内对近来四位任期仅一年左右的首相所做的民调,他们支持率偏低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能力不足” 。 对许多日本民众来说,他们要的是有“霸气”的首相,而不是这个首相的政策如何。实际上,有分析称,日本目前存在的一些困局,有些是小泉时代留下来的,但由于当时小泉的“强硬”,他反而成了近些年来唯一干满5年的首相
Ⅶ 日本为什么那么频繁换首相
日本首相是由日本众议院获得半数以上席位的党派作为执政党,其党首自动成为日本首相,而党首的选举却是每两年一次的。还有,由于日本各个党派之内也是派系林立,一个党首的出现只是各个派系暂时达成某种平衡后产生的,但是,这种平衡是不稳定的,一旦平衡被打破,党首就换人了,日本首相也就换人了。
Ⅷ 日本为何经常换首相
日本首相更换频繁背后深层次原因何在?这是由日本民主政治制度缺陷和日本政治文化所导致。
日本目前正处于一个彷徨期,或者叫过渡期。是由于日本经济低迷,再加上日本的政治问题导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日本虽然是民主制度,但这一制度设计有一些问题,比如首相的权力相对来说不是很大,日本首相实际上是内阁的首席,是一个召集人,赋予他的权力非常小。
其次,日本的政党制度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多数党的领袖就是要做首相,但政党本身也会隔一段时间要选举,只要政党内部首领变了,首相也会跟着变,所以首相任职的时间非常短。
第三,日本的政治文化因素:日本是民主制度,但民主制度过于极端也不好,日本国民的权力相对来说比较大,没有任何制约,可以随便就说,因此首相需要经常应付公众的舆论。这也是一方面原因。
由于政党和首相执政时间都很短,所以没有一个首相,没有一个政党,将主要的精力用来考虑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以及国家的利益,每天都是在考虑选举,甚至揭对方丑闻。这也正是日本民主制度不太成熟的地方,当其走向另一个极端,会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日本在政治制度上或许需要一个大的变革,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因为日本政治文化就这样,制度设计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变的。现在看起来,日本政治动荡期、彷徨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至少现在还看不到尘埃落定。
Ⅸ 日本最近这几年为何频频换首相
声明,纯手工打字。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告诉楼主一个历史:日本首相并非最近几年才有频繁更换,而是从90年代开始就有过。整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日本有“十年九相”的说法。 这个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经济”二字。 首先说制度原因 日本的政治体制和美国不同,虽然都是民主政体。美国总统是直选的,日本的大选不是选首相,而是选执政党。在国会席位中占多数那个政党组阁执政,而那个政党的党首(比如自民党叫总裁,民主党叫代表)自动成为日本首相。而且日本的宪法条款没有规定首相任期,也决定了日本的首相与美国总统不同,不享受“任期的保证”。美国总统除非发生意外的事件,(比如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下台 还有罗斯福因为病逝在任期内)无论是能力平平的还是杰出卓越的总统,都至少可以完成法定的任期(每届4年)。日本首相则随时面对着离职的压力。 而且首相是内阁总负责人,即使首相本人很优秀,若内阁其他那些大臣在施政过程、处理方式或者个人生活等方面有重大失误或泄露丑闻,一切责任就归于首相。安倍、福田的辞职就是由于内阁的表现较差。这是制度方面的原因 当然 这也是相对的 小泉就是一个例外 下面会讲到。 还有外部原因就是,这几年的国际国内大环境。日本的经济从90年代开始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民众和舆论对于改革的呼声很高,这几年又碰上金融危机。像麻生太郎一上任就碰到金融危机的烂摊子,对日本的经济冲击很大。而改革一些社会弊病要有极大的决心和勇气,这就需要首相个人具备一些领袖魄力和个人魅力。比如小泉 他就干了5年首相。他执政时提出“结构改革”、“打倒自民党”“邮政民营化”等一些口号和改革。深受日本民众的支持。直到现在他仍然是这10年(2001-2011)来民意支持率最高的首相,也是日本30多年来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小泉以后的几任首相,就面对了小泉遗留下来的“改革后遗症”,改革要继续,而不具有小泉那样个人魅力的安倍就很难强有力推行政策。后续的福田 麻生等也是一样,本来就没法扫除弊病,满足民众要求,不但没能提振日本多年来的低迷的经济,还又碰到金融危机。也算比较倒霉。 这种时候首相还要直接面对舆论的强大压力。媒体关注,并强烈地批评。舆论气氛一起来后,民众不满情绪也弥漫,首相一下子就会陷入铺天盖地“要求辞职”的呼声,内阁也就只好“垮台”。而这种时候,首相个人也不会等着别人去赶自己下台,都会自动辞职,有时候也会带有一些那种“我干不了,我让贤,你们谁能干,就上来试试看”的情绪。例如,福田康夫辞职的时候就有这种潜台词的表露。麻生太郎的下台还和政权更迭有关,他不但遇到了金融危机,还成为自民党败选,失去54年执政地位的“罪人” 换了一个执政党,民主党,也没能好到哪去。鸠山一年都没干到。 刚刚辞职的菅直人,如果不是今年3月的日本地震,需要保持政府稳定以指挥救灾善后等事宜,他恐怕早下台了。现在民调显示有7成日本人不满意他在执政、救灾方面的表现,要求他下台负责。 但是,不管日本首相如何换,虽然日本经济什么的没有明显改善,但日本也都不会坏到哪去,这就是民主政体决定了,国家命运并不仰赖个人或者某个集团的更迭,总统或首相只是对国家和社会进行修正和调节,大的方向都是按部就班不变。不会像其他非洲或者拉美国家一样,一个人这样搞,另一个人上台后就全部推翻,朝令夕改。领导人或者执政党的变动就会给整个国家带来动荡,甚至内战。例如:利比亚。。。还有某个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