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元节送什么
① 日本人的送礼习俗
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以岁末和中元节赠物为主,每逢祝贺,纪念、慰问之时,无论是喜是哀都免不了礼物的互赠。正是这种授受活动,使人们感情的交流得以维持,爱情、友谊、感谢等温柔的人情,通过礼品得以实现。一年365天中,庆祝活动名目繁多,其中,贺年作为新年的首次庆祝活动,举行得既隆重又热闹。往昔,人们认为元旦那天年神会来,为了迎接年神,便在门口插上门松、挂上草绳,元旦这一天,便早早起来,用大清早汲来的水,洗脸洗手,然后朝拜日出,佳出国旗,参拜神佛。全家人在吃贺年饭前,互相拜年。
在新年给长辈、上级、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拜年时,贺年的客人要为小孩准备压岁钱,并把钱装在纸袋里,钱不要给得过多,过多了反而失礼。日本有男孩节和女孩节。女孩节是3 月3 日,男孩节是5 月5 日,每年的此时,亲戚朋友互赠礼物给对方的孩子。从前,日本小孩到三岁,便举行“蓄发礼”,一般把周围的一圈头发剃掉,只留中间一块。到五岁的男孩,要行“初次穿和服裙裤的仪式”。到七岁的女孩,要行“解带仪式”。这便是今天的“七五三”庆祝活动的起因。每年11 月15 日搞庆祝活动,这一天适龄儿童都穿新衣。“七五三”庆祝日里,亲戚朋友互赠礼品。
订婚仪式上男女双方要交换礼物。以前订婚礼物搞得很认真,礼品目录上写的红漆酒桶、鱿鱼干、海带等实物样样俱全,一并带来。可是现在这种繁杂的形式都被省略了,只是送一包让对方买衣服腰带的钱,加上礼品目录就行了。
订婚礼品的内容是证婚人需经过一番努力才能确定的。要考虑到男女双方的条件,又要使双方交换礼品后感到愉快。订婚礼品的金额一般按照资产情况酌情确定,男方以购买腰带的名义赠送30 万至40 万日元,当然也有不到或超过这个数额的,而女方则以购买和服的名义将男方所送金额的一半回赠男方。但是,也可采用更加简便的方法,即男方通过证婚人与女方谈妥,只送应送金额的一半,女方则不必再回赠。交换礼品的方式已不像从前那样繁琐,在介绍人家进行交换订婚礼品仪式,男女双方和各自的父母亲带上订婚礼品进行交换,这种简单的方式已被广为采用。
例如:双方商定不搞过去老一套的仪式,礼品除了礼品目录上的海带、衣料钱等五洋规定的物品之外,别的不再添加,除此之外,应有《健康诊断书》。
当双方偕家长一起到达介绍人家里后,便开始交换礼品。先由男方向证
婚人问候,再交上订婚礼品,男方说:
“今天我带来了订婚礼品,请您让对方收下。”
证婚人答:
“今天是吉日,衷心祝贺你”。
随后,证婚人把男方的订婚礼品放在壁龛上。女方也同样送上礼品,由证婚人将礼品放在男方礼品旁边。
男女双方及家长一起入座,证婚人说:
“安男和富士子的亲事已经圆满成功,我们表示由衷的祝贺,订婚仪式简略,下面让我们交换订婚礼物”。
男方家长说:
“这一次承您多方照料,深表谢意。拜托您了”。
证婚人起立,取来男方的订婚礼物放到女方跟前,放的时候,要让女方容易看清礼物上的文字。随后,证婚人说一句“恭喜你”,大家都致谢意。女方马上看完礼品目录,把事先准备好的“接受书”递交证婚人,由证婚人转交男方。
接下来,由证婚人以同样方式把女方的订婚礼品交给男方,然后再次向男女双方表示祝福,其他人则再次向证婚人表示谢意。向对方赠送订婚戒指本来是西方人的习惯,但是,近年来日本人订婚时赠送戒指的人越来越多了。订婚戒指意味着纯洁无瑕,因此往往选用钻石或
蓝宝石,在戒指上镶上四颗这样的小宝石。男方往往挑选镶有与女方生日相符的诞生石的戒指赠送女方,女方则赠给男方手表,领带夹等同额的纪念品,以此来取代订婚礼品。
这样的礼物具有永久性纪念的意义,因此,赠送者可以在上面刻上赠送的年、月、日。
此外,除了衣着首饰品之外,送些新家庭必用的什具和家具也是很好的办法。
庆祝荣升、庆祝新房落成、庆祝结婚纪念日、庆祝生日、入门拜访都是必要的送礼场合。
带礼品去时,问候完毕便送上礼品,附带说明这是家乡的土产啦、是自己家做的啦,或是具有什么其它特殊意义的礼品。日本人很细心,如请大家品尝,进会客室前,先邀请接待的佣人道:
“一点粗心,请您也尝尝。”
② 日本中元节是什么节日日本的中元节又叫盂兰盆节
日本中元节是什么节日?中元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祭祀的节日,在日本也是有中元节的,他们习惯称为盂兰盆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科普一下日本的中元节吧。日本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一、日本盂兰盆节是日本最着名的传统民间节日,每逢中元节全国都会放假一周左右,而这时离家在外的人都会聚集到家乡团聚,一起扫墓,供养祖先。
二、据说祖先的灵魂一般7月13日返回人间,7月16日重新回到天上,因此人们多在这四天供奉祖先。通过供奉正在经受地狱之苦的人的功德来救助的仪式,和对祖先们的养育之情表示感谢的先祖崇拜为一体。
三、日本盂兰盆节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清明和春节,因为城市里的人都回到乡下去,被称作“民族大移动”,这时大城市东京等地有一段时间显得很冷清。
日本
中元节
的历史和发展
一、日本的盂兰盆节历史悠久,据《日本书纪》记载,推古天皇(606年)当时就开始了类似于盂兰盆会的活动。到了平安时代,日本皇宫中盂兰盆会的活动已经十分盛大了。
二、当时的盂兰盆会是为了供奉祖先的灵魂,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盂兰盆节,之后在武家以及贵族之间十分盛行,到了江户时代才普及到一般民众。
三、后来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采用新历,许多日本传统节日都变成阳历,因此有些地区也将阳历7月15日左右作为标准来庆祝盂兰盆节。
四、虽然各地的时间点不同,但是一般而言,是从8月13日开始到16日左右是日本传统的盂兰盆节。
日本中元节祭祀相关的内容
一、在8月13日傍晚时分,需要在佛龛或者祭坛之前点燃盂兰盆节灯笼,这是为了让先人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二、在15日或者16日的傍晚,人们也会在玄关外或庭院中燃烧麻杆,这是为祖先的亡灵送行的送魂火。
三、如果不能回老家过盂兰盆节时,需要给在老家的父母寄送供奉时所需要的祭品或者与祭品等价的金额。
四、日本盂兰盆节最少不了的是盂兰盆舞,本来是表达了离开地狱的人们的喜悦,现在已经变成了具有各地特征的民间舞蹈了。
日本中元节是什么节日?中元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祭祀的节日,在日本也是有中元节的,他们习惯称为盂兰盆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科普一下日本的中元节吧。
日本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一、日本盂兰盆节是日本最着名的传统民间节日,每逢中元节全国都会放假一周左右,而这时离家在外的人都会聚集到家乡团聚,一起扫墓,供养祖先。
二、据说祖先的灵魂一般7月13日返回人间,7月16日重新回到天上,因此人们多在这四天供奉祖先。通过供奉正在经受地狱之苦的人的功德来救助的仪式,和对祖先们的养育之情表示感谢的先祖崇拜为一体。
三、日本盂兰盆节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清明和春节,因为城市里的人都回到乡下去,被称作“民族大移动”,这时大城市东京等地有一段时间显得很冷清。
日本
中元节
的历史和发展
一、日本的盂兰盆节历史悠久,据《日本书纪》记载,推古天皇(606年)当时就开始了类似于盂兰盆会的活动。到了平安时代,日本皇宫中盂兰盆会的活动已经十分盛大了。
二、当时的盂兰盆会是为了供奉祖先的灵魂,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盂兰盆节,之后在武家以及贵族之间十分盛行,到了江户时代才普及到一般民众。
三、后来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采用新历,许多日本传统节日都变成阳历,因此有些地区也将阳历7月15日左右作为标准来庆祝盂兰盆节。
四、虽然各地的时间点不同,但是一般而言,是从8月13日开始到16日左右是日本传统的盂兰盆节。
日本中元节祭祀相关的内容
一、在8月13日傍晚时分,需要在佛龛或者祭坛之前点燃盂兰盆节灯笼,这是为了让先人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二、在15日或者16日的傍晚,人们也会在玄关外或庭院中燃烧麻杆,这是为祖先的亡灵送行的送魂火。
三、如果不能回老家过盂兰盆节时,需要给在老家的父母寄送供奉时所需要的祭品或者与祭品等价的金额。
四、日本盂兰盆节最少不了的是盂兰盆舞,本来是表达了离开地狱的人们的喜悦,现在已经变成了具有各地特征的民间舞蹈了。
③ 日本鬼节习俗
日本鬼节又叫“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现在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盂兰盆节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节日期见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现在一般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另一种欢送的形式是盂兰盆舞,夏夜,在太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现在已成为日本着名的观光活动。
④ 日本如何过盂兰盆节
扫墓:也许有很多人都去扫墓,事实上这里包含了到墓地去迎接祖先亡灵的意思。因此,在盂兰盆节的第一天,8月13日的早上去最好。扫墓的时候,打扫墓碑和墓地,然后供奉香、花和祖先喜欢的东西等。但是,墓碑上撒酒这种行为,由于会导致变色,所以并不推荐。
迎神火:作为把祖先的灵魂迎接到现世的标志,在粘土的器皿上燃烧叫做“麻杆”的麻茎的活动。在佛事用品店、超市、花点等地,可购买到“麻杆”。另外,经常能看到在家门前点迎魂火的人,但是这原本是在墓前进行的活动。火种取墓前香中的为好。
备供品:供奉把茄子和黄瓜当做牛马的“精灵马”,精进料理、时令蔬菜、水果等,种类繁多。出乎意料的是“水之子”竟不被大家所知。把茄子和黄瓜切成小方块,盛放在荷叶上,据说此供品可为祖先拂去烦恼,抬高公德。这样,祖先的灵魂一直停留到盂兰盆节最后一天8月15日(也有地方为16日),然后通过送神火返回灵界。和迎魂火那时一样,家中需燃烧麻杆。像京都和九州这样举行大型仪式的地方也有很多。
跳盂兰盆舞:盂兰盆节少不了的是盂兰盆舞。这本来是表达了离开地狱的人们的喜悦,现在已经变成了具有各地特征的民间舞蹈了。在夏天的夜晚,合着大鼓的鼓声,全村的人围成大圆圈跳舞,是这个时期在日本各地都能够见得到的风景画。
⑤ 日本的习俗有什么
1.信仰忌讳 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和佛教,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还忌讳3人一起合影”,他们认为中间被左右两人夹着,这是不幸的预兆。日本人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及淡黄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愿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图案的东西或礼物,因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日本人喜欢的图案是松、竹、梅、鸭子、乌龟等。 语言禁忌 日本人有不少语言忌讳,如苦”和死”,就连谐音的一些词语也在忌讳之列,如数词4”的发音与死相同,42”的发音是死的动词形,所以医院一般没有4和42的房间和病床。用户的电话也忌讳用42”,监狱一般也没有4号囚室。13”也是忌讳的数字2.农始
正月里开始的新的一年的劳动,格外地受到日本人的重视。他们多选黄道吉日开始工作以讨个吉祥。目前日本政府机构、各公司多在初四上班,腊月二十九日放假。农村则有锄始,是指农民新年里开始下地劳动的仪式,也称农始,意喻祈盼丰收。关东地区的日本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初一清晨到年神所在方位的田头,挖上三锹土,在地里竖起一根松枝,松枝下面摆上供品,祈求早中晚三季稻稻谷丰收。日本茨城县北部地区的农民则通过给鸟儿喂食,根据鸟儿啄米的情形预占年成好坏,更多的地方则是从新年开始往地里施肥,叫作初肥。
山初
在山村有山初、初山踏等说法,是指新年头一次进山,具体时间各地不大相同。进山时携带新编好的稻草绳和年糕等供品,来到准备砍伐的树木跟前,拴上草绳,摆好供品,敬奉山神。这天砍下的木头立刻用来供年神或用作烤年糕的燃料,也有的留到正月十五作装饰用。
船始
渔村新年里也有船始、漕初的说法。一般正月初二开始出海捕鱼或只是举行出海仪式,岁未将渔船清洗干净,船正中摆上松枝、酒、淘好的大米和圆年糕,供奉船灵。新年首次捕到的鱼叫初渔,要举办初渔祝,用这些鱼供渔神和船神,祈求四季航海安全和渔业丰收。
初商
做买卖的人家大年三十前收账回来,初一不开门,初二开始营业,店铺装饰一新,并给顾客准备一些象征吉祥如意的商品。这叫初卖或初商。近年来日本城镇的百货商场都已改为初四开张营业。新年最初的鱼市、茶市叫初市。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叫初买。新年提笔写字叫书初。
某日
公元8世纪中国的许多习俗传到日本。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粮日。民间习惯将初一至初八与各种动物或家禽联系起来。认为当天不能宰杀该动物。
小正月
正月十五叫作小正月,日本人清晨要熬小豆粥供神。说是能驱走一年的邪气。然后趁热喝下。这叫粥节供或粥初。过去该习俗在日本十分盛行,现多见于日本东部。日本人自古认为红小豆里有强化生命的精灵,红色代表一中咒力,因此赤豆饭往往被用于喜庆的场面。
初晦日
正月最后一天叫初晦日,也称初三十日。古代日本人认为年神正月期间逗留在人世间,至月底年神要回去,因此十分重视正月的最后一天。
御节料理
为了欢度新年,每家每户在新年期间都要吃美味佳肴,日本人称之为"御节料理",意即节日之菜。鲱鱼籽也是其中之一。加工之后的鲱鱼籽。略呈黄色,拌上砂糖、酱油,不仅颜色好看,而且吃起来味鲜香脆,更重要的是因为鲱鱼具有产孵多的特性,象征着"子孙昌盛"。
书法试笔
在日本,近年来还流行"新年书法试笔"表演的盛会,每到新年的日子,全国各地几百几千名书法爱好者前往预定的地点参加表演,他们挥毫疾书,场面十分壮观。
初午
二月里最初的午日叫初午。初午也是稻荷祭日。届时在京都市伏见稻荷大社等各地稻荷神社举行午祭。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计,向稻荷(五谷神)敬献炸豆腐,同庆佳节。这个季节恰恰是田神从山上下来到乡间的日子。日本农民要在此时祭祀田神,祈求丰收并开始春耕。因此,稻荷信仰所具有的农业神因素便与初午结合起来了。
二月初午除举行稻荷祭以外,日本各地农村还把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牵着他们参拜神社或参拜灵山。也有的去拜马头观音。或将年糕驮在稻草做的马背上,用来供奉道祖神(日本的道祖神多为石雕的人像。立于村口或路旁,俗信可以驱邪消灾。现已成为结缘神或保佑旅途安全的保护神)。在日本长野、群马等县的着名蚕桑地区,初午这天则要举行蚕祭以祭祀蚕神。日本各地民间盛传不少与初午有关的俗信说法。例如初午来得早的年头容易发生火灾。初午在二月五日以前就一定是好年景。六日以后则会歉收等等。
春祭
日本的春祭其实不一定在二月初午这一天。但一般都在农历二月。秋祭则集中在九月或十一月。传统的春祭实际上拥有预祝丰收的含义。后来才逐渐固定在初午。秋祭主要是庆祝丰收,感谢上苍带来的恩惠。日本春秋两次祭祀源于农耕社会的稻作文化。日本人相信山神和田神是早春二月和秋季十月或十一月互相交替着出现的。山神春天变成田神来到田野保佑丰年。秋收后则又变为山神返回山中。所以日本百姓丰收总不忘感谢她们。值得一提的是初午对田神的信仰在沿海渔村则变成渔神,在城镇又成了经商做买卖的守护神3.过坎
日本人认为不论男女老少,一生中总要过几个坎。按虚岁算,男子在25和42岁;女子在19岁和33岁。其中男子42岁和女子33岁是两个大坎。再加上前后两年,当事人要在整整三年的时间里小心谨慎,以防出意外。有些地方在除夕或立春要举行过坎仪式,以免除灾难。人们在柴薪上标上自己的年龄、姓名及属相,到神社焚烧象征厄运的柴薪,尤其以京都市的吉田神社的火炉祭最为着名。
日本民间自古以来就有过坎的风习。过坎的人将装有与自己年龄相同钱数的钱包故意丢在地上让乞丐拣走。据说这样可以祛病消灾,延年益寿。直到今天,不少日本人都将预先预备好的木梳、簪子或钱等物故意丢失在丁字路口或十字路口,期待被别人捡去,以便带走自己命中的厄运。在扔这些东西的路上,即使碰上邻居和朋友也不得开口说话,否则咒术就会失去效力。不过更多的日本人过坎时要宴请亲朋好友和邻居,且来客越多越好,依靠大家的力量共同赶走恶魔。
追傩节(2月3日或4日):每年立春的前一天。在这一天的晚上,日本家庭要举行传统的驱鬼仪式。家家户户一边念 着"鬼出去,福请进"的咒语,一边在屋内屋外,遍撒豆子,预示着新春来临之前驱赶一切魔鬼和灾难,迎来风调雨顺的新生活。
女孩节(3月3日):这是祝福女孩将来幸福的日子。这天,人们模仿古代宫庭的风俗,用精美的人偶和桃花来装饰女孩的住房,并畅饮用糯米制成的白甜酒,祈祷小女孩的一生犹如米酒般甜密醇香。
男儿节/端午节:五月初五是日本的男儿节。这一天人们要在户外挂鲤鱼旗,在家里摆放武士人偶。相传这种风习始自武士时代。五月初五端午日本人要制作粽子和柏粘糕。有个别人家还要把粽子挂在天井上,传说可以消除难疾。还有的地方称五月初五为女家。这一天妇女可以逞威风。将菖蒲、艾草铺在屋檐下的习惯是从我国传入日本的。
七夕:日本的盂兰盆会是从七夕开始的。日本的七夕是从我国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发展而来的。日本人称其为七夕。从日本民间举行的仪式来看,其中祓禊的成份更多一些。每逢这一天早上,日本女孩子要洗头发、洗砚、洗祭品,清扫佛具。这一天在东日本各地人们用茅草或者真菰制成两匹马,早上带上两匹马去药田吃草,然后将草马带回,挂在屋檐上。这里的人们认为,这一天祖先之灵会骑着这两匹马来到人间。日本的七夕是与迎接新年的煤祓禊相对应的,即相当于宣布盂兰盆会开始的祓禊。
中元节/盂兰盆会 三元 除了过年以外,在日本影响最大的节日恐怕就是中元节了。农历一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是中国道教所称的上、中、下三元。流传到日本的中元节与古代日本宫廷祭典盂兰盆结合后,发展成了民间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根据《日本书纪》记载,中元节在日本植根是公元7世纪中叶。后来逐渐发展为包括兼顾扫墓、做法事、放河灯等在内的盂兰盆会。
盂兰盆会
盂兰盆之名源于佛教经典《盂兰盆经》。盂兰盆会的主要内容都是日本特有的。日本的寺院每逢7月均咏颂盂兰盆经。盂兰盆经正好从理论上解释了日本人原始的祖灵祭祀。尽管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盂兰盆会并不是什么盛大的法会,但日本民间却将它视为盛大的祭祀祖灵的仪式。
日本古代庆祝盂兰盆节的仪式之一是把供佛时摆放过的供品,如白米、白面、粘糕、砂糖、水果等食品,分别赠给亲朋好友享受,以祈祝生活顺利平安。双亲健在者,按习惯必须送鱼给父母亲,配合这种生见玉仪式,又衍生出中元时以莲叶饭宴请宾客的礼俗,使中元节弥漫着一片送往迎来的热闹气氛。
中元礼俗
开始中元被视为善心施主馈赠寺院供佛祭品的一个节日。后来逐渐成为武士于中元和年终时节给领导阶层送礼的习惯。
在江户文化处于鼎盛时期的十八九世纪,中元节的送礼习惯便在市井商人中间普及开来。他们往往在每年的中元节和年终专程拜会、送礼给店里的重要顾客。不论是普通百姓、武士或商人送礼,最大的特点即透过每隔半年的送礼拜会活动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特别是对武士而言,中元节的送礼仪式更具?quot;并未与人怀有任何敌意"的和平意义,对幕府将军显示"今后仍是麾下的忠诚部下"。商人则利用中元送礼为借口,请求客户依旧给予支持,并经常惠顾。他们对这种买人情做生意的做法百做不厌。
⑥ 中国的中元节和日本的中元节是一样的吗这个节日是干什么的
本质上一样的。 在我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这一风俗代代相传。而与我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对这一节日也非常重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过节。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早先盛行于中国和印度,后传入日本。盂兰盆节现已成为日本除元旦以外的最大节日。在盂兰盆节前后,学校放暑假,公司企业也都要放假7天到15天。大部分日本人会利用这个时间返乡祭祖。此时,日本家家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每到盂兰盆节,日本的交通系统会格外繁忙,沿高速公路行驶的汽车行列可长达几十公里,像是中国的“春运”时期。盂兰盆节除了家家户户扫墓、祭奠先祖外,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日本人合家团圆的节日。日本德岛县的阿波舞会就是盂兰盆节的盛大庆典之一。在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祭奠祖先、祈祷风调雨顺。另外,京都的“大文字烧”——点燃松木烧出一个辉煌的“大”字,也已经成为日本盂兰盆节的一个重要标志。日本人过盂兰盆节的气氛静谧、庄重,对谢世的阴魂来说,这是阎罗王一年一度放假的时候,也是他们能回家与家人重逢的日子。日本有些地区将供品装在盆舟或灯笼里,点上蜡烛,放入河川大海,这叫“精灵流”,相当于中国的放水灯民俗活动。节日期间,也有人在玄关装饰“精灵马”,用牙签或竹子当四肢插在黄瓜和茄子上比拟为牛、马。 在日本岐阜县郡上市八幡町,等待多时的当地民众身着艳丽的夏季单层和服,在晚上8时开始,随着名曲《古调川崎》的节奏,人们踏着嘎嘎作响的传统木屐,投入到舞蹈的行列。街道成为欢乐的海洋,舞蹈给当地的“盂兰盆节”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这一活动被称为“郡上舞”,因当地地名而得名。尽管民族不同,方式不一样,可是,祭奠先祖,缅怀逝者,祈求团圆的愿望是一样的。
⑦ 日本中元节是什么节
日本中元节是什么节
日本中元节是什么节?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中国有中元节,其他国家也不例外,其中和中国一海相隔的日本,也有中元节这个节日,他们是怎么度过的呢,一起来看一下。
“中元”这个名字来源于中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据说在道教里,天上的官员在一年之内要进行3次对人间善恶的调查,这个时候就称作“元”,所以一年一共有“三元”。旧历的1月15日叫“上元”,7月15日叫“中元”,10月15日叫“下元”,在这三日里要举行祭神仪式。
中元节在中国是农历的7月15日,而在日本,关东地区是在阳历的7月15日,关西大多数在8月15日举行。在融合了日本的一年分前半年和后半年的传统以及佛教的盂兰盆会的习惯后,形成了供奉祖先、庆祝平安渡过前半年的仪式。原来的习俗中,仪式结束后,亲戚们分摊供奉祖先的供品。这种做法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送礼习惯。
一般在日本提到“お中元(おちゅうげん)”,人们都会送给关照过自己的人礼物以表谢意。人们把平时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全部都包含在中元节的小礼物里,所以非常重要,正所谓“礼轻情义重”。
中元节送礼的时间也是非常讲究的.,东日本一般都是从7月1日开始到15日这段时间之内送出,西日本则是推迟一个月,在8月1日到8月15日之间送出。在这期间,人们买礼物送给曾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个人以及公司。一般来讲,送什么礼物给对方一般都要考虑对方的情况后,根据对方的喜好决定。例如,送给人口多的家庭调味品为好、送给喜欢喝酒的人啤酒为好等等。此外,如果知道了对方的喜好,每年送相同的东西也是一个办法。
据统计,在日本“御中元”时,日本人所送的礼物最普遍为啤酒,以下依次为饮料、糕点、面条、水果、咖啡、日式糕点、购物券、海带和腌菜等。无论哪一样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品。看来,在日本送礼物除了选择对方的喜好以外,讲究实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在收到别人送的中元节礼物之后,一定要立马打电话或者写信对对方表示感谢,这也是中元节的礼仪之一,如果像是朋友和同事这种关系的人,一定要返礼,返礼一般是相同额度的东西就好。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接受礼品的对方如果正处于服丧期间,那么一定要避免用华丽的包装和彩色绳子。只要在纯白的诗笺上写着“お中元”就可以了。
⑧ 日本的中元节各地风俗习惯是什么
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现在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盂兰盆节是每年一次的纪念先祖的佛教活动。人们相信在每年的盂兰盆节期间,祖先的灵魂回到这个世界来拜访他们的亲戚。一个传统是把灯笼吊在房子前面以给祖先的灵魂带路,并且表演盂兰盆舞蹈(盆舞节),拜祭坟墓并且在家中祭坛和寺庙里供奉食物。在盂兰盆结束时,漂浮的灯笼被投入江河湖海以引导灵魂回到它们的世界里去。不同地区的风俗很不一样。盂兰盆节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
返礼和感谢函:在收到别人送的中元节礼物之后,一定要立马打电话或者写信对对方表示感谢,这也是中元节的礼仪之一,如果像是朋友和同事这种关系的人,一定要返礼,返礼一般是相同额度的东西就好。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接受礼品的对方如果正处于服丧期间,那么一定要避免用华丽的包装和彩色绳子。只要在纯白的诗笺上写着“お中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