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什么时候对英美宣战
‘壹’ 日本向美英两国宣战,为什么34天后对荷兰宣战
1942年1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盟军在远东的局势可以用“糟糕透顶”来形容,香港、马来亚相继沦陷,菲律宾也仅剩下巴丹半岛在苦苦支撑,日军继续南下的势头越来越明显,其前锋已逼近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形势危急。
对日本来说,南下作战的终极目标,就是夺取荷属东印度的石油,实现自给自足。除此以外,还有更深层的考虑,将其与马来亚、菲律宾等群岛连成一线,可以构筑拱卫本土的、所谓的“绝对防御圈”。因此,攻占荷属东印度,志在必得。
也就是说,盟军司令部的工作效率低下,各国军队各干各的。尤其是海军,一旦有风吹草动,除了荷兰,其余三国海军都可以根据战场情况,随时准备“溜号”。可以说,一边志在必得,另一边毫无斗志,仗还没有打,四国联军的败相已露。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贰’ 日本与美国第一次开战是什么时候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以后正式宣战。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
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军事事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叁’ 日本历史上都和哪些国家发生过战争
中国、俄国、美国、缅甸、朝鲜等。
1、抗日战争(日本跟中国)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2、日俄战争(日本跟俄国)
日俄战争(英语:Russo-Japanese War;日语:日露戦争;俄语: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
日俄战争以俄罗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战争暴露了帝国的弊端,导致了1905年革命的爆发,动摇了沙皇的统治。日本经过战争跨入列强的行列。
这次战争地区跨度极大,横跨整个西伯利亚。许多高科技发明被应用于战争。
3、万历朝鲜战争(日本跟朝鲜)
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1598年),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万历援朝战争(朝鲜称:壬辰倭乱;日本称:文禄・庆长の役),指明朝万历年间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分封不均的不满并为削弱各个诸侯势力,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
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九个军团共14万人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于4月正式开始了对朝战争。
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明朝集结辽东军及三千戚家军约4万人由宋应昌、李如松统领,奔赴朝鲜作战。
日军在平壤之战大败后后撤,而明军因兵力也无法进行大规模作战,在碧蹄馆之战后双方开始议和。在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1597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初次调集4万兵力赴朝救援,后续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
4、太平洋战争(日本和英美)
太平洋战争(英语:Pacific War,日语:太平洋戦争、大东亜戦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日本帝国为首的轴心国和以英美国为首的同盟国于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期间进行的战争,范围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
太平洋战争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先导,以日本投降结束,参战国家多达三十七个,涉及人口超过十五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六千万以上,历时三年零八个月,伤亡和损失难以统计。
太平洋战争对亚洲影响至深,日本失去自1894年以来所有征服的土地,并受美军的军事管制,日后成了美国冷战的亚洲根据地。太平洋战争也造成了亚洲非殖民化与共产主义的传播,促使许多各地因而兴起独立运动或爆发战争。
5、缅甸抗日战争(日本和缅甸、英国、中国)
缅甸抗日战争是指在1940年代由于日本入侵缅甸而导致的缅甸人民抵抗日本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抗日战争一直坚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
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这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但在这之前缅甸首都仰光已被日本攻占。远征军第200师与日军在缅甸同古展开交火。然而日军在饭田祥二郎指导下率优势兵力兵包围了同古,迫使中国远征军突围。
不过,中国远征军在孙立人等将军的指挥领导下,在缅甸曾多次击败日军的进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
不久,中英两国军队预定在曼德勒筹划会战,但日军在同时夺取了英军控制的仁安羌,并领兵迂回至中国军队背后。英军开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国远征军右翼暴露,结果联合作战失利,远征军被迫后退。
在日军的不断打击下,英军一路溃败,最后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国军队与后方联系的要点腊戍被日军占领。远征军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另两路分兵撤回中国境内。
最终缅甸失陷,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突围时牺牲。
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缅甸被日军占领后,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日俄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太平洋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抗日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万历朝鲜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缅甸抗日战争
‘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
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军队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战术,根本无法抵挡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波兰军队节节败退,很快大片土地沦陷。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波兰覆亡。 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4月9日攻击丹麦和挪威,5月10日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军队大部分撤入英国境内,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
1940年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 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7~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命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 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军队以550多万人、4000多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分为三路,突然向苏联发动全面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苏联军队猝不及防,节节失利,苏联大片领土沦陷,苏联军队和武器装备也损失惨重。
1941年9月6日,德军进攻莫斯科,苏联军队在斯大 林的 领 导 下 奋 力 抵 抗 ,粉碎了德国军队迅速占领莫斯科的企图。1942年初,苏军展开反击,歼灭德国军队50万人,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1年10月,就在希特勒侵略欧洲之际,日本法西斯进一步向东南亚扩 展,企图建立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日本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英两国的利益,美国不得不做出反应,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增加对中国的援助,英国等国也同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对战略物资依赖进口的日本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日本军部决定趁美国战争尚未准备就绪,发动突然袭击,取得战争主动权。
1941年11月,德国军队已经占领苏联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控制了苏联大约40%的人口以及大部分的工业区。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同时,日军还在东南亚各地对英美两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直到第二年春天,日军侵占了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
次日下午,德意日同时对美国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升到最大规模。
(4)日本什么时候对英美宣战扩展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关于告发及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家主要战犯”的伦敦协定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从1945年开始对法西斯德国主要战犯进行了国际审判。
而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由中、苏、美、英等11国代表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从1946年开始在日本东京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进行了审判。《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及其司法实践,对战争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际法院于1946年在海牙设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彻底打破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促使世界历史从一个欧洲列强主宰的时代,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格局的时代。
战后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形成了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从两大阵营的对峙到两极对抗的世界政治格局。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发生了改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机械化时代特有的典型战争形态,其军事上的成功与失败和战争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内燃机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群与作战理论、战术的结合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两类新兴技术的悄然发展,决定了机械化战争的来临。
一类是飞机、坦克、大型舰船制造技术,另一类是电子通信技术。坦克和飞机广泛密集的使用,使美英和苏联采用了新的作战理论和战术,美英开始形成空中火力支援地面、密集使用机动兵器的战役理论和战术,苏军则重新恢复了大纵深作战理论。
在战争开始向有利于反法西斯联盟转化的同时,三大新技术的发展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保障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电子技术群的发展。雷达、声纳及其它电子通讯器材的改进与应用,飞弹技术群的出现、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核技术的诞生。
‘伍’ 二战期间,日本为何敢发动太平洋战争,向美国宣战
说起日本对美国发动的太平洋战争,尤其是偷袭珍珠港,很多人总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甚至而言,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区区一个小日本,为什么敢向美国宣战?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是日本唯一打破困局的方案。
大家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在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之所以能够持续进行侵华战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英美等国家,一直在背后负担日本所需要的各种能源,比如最重要的石油。
但是,随着德国在欧洲战场所向披靡,英美等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自然不希望日本再进一步发展下去,否则法西斯的力量会变得越来越大。因此,英美开始对日本实行禁运,不再向日本出售战争所需要的能源物资。
‘陆’ 日俄战争始末过程是怎样的
1904年至1905年(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邻邦朝鲜以中国为主要战场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长期以来,日俄各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强烈的领土野心,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中国割让辽东半岛,承认朝鲜“独立”,实际上由其控制。沙俄看到日本在亚洲大陆积极扩张势力,于己不利,于是纠合法、德两国进行干涉,要求日本退还辽东半岛。日本被迫届服,引为奇耻大辱,决意扩军备战,伺机报复。俄国随后引诱清政府订立密约,取得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的权利,接着又强租旅顺、大连。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沙俄乘机出兵占领东北全境,企图据为已有,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世界舆论的指责。日本借机与英国订立反俄军事同盟,要求俄国撤出在中国东北的占领军,双方谈判没有结果。日本便依仗英国的军事支持和英美等国的经济援助,1904年2月8日派遣海军偷袭停泊在旅顺港外的沙俄太平洋舰队,并击沉在朝鲜仁川的俄国军舰。日俄两国遂于2月10日同时宣战。
其时,日本现役兵员13个师,20万余人,海军舰只152艘。俄国实力远较日本强大。但俄国陆军精锐集中西部边境,驻扎远东俄军仅4个师,12余万人,海军分布于太平洋、波罗的海和黑海而且舰龄较老,战斗力弱。沙俄兵力分散,交通运输不便,如调集重兵来远东作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利在推迟决战。日本则力图一举夺取日本海和黄海的制海权,利在速战速决。2月,日本黑木第一军6万人,在仁川登陆,迅速北上,5月初强渡鸭绿江,击败沙俄沿江守军3万余人,攻入中国境内。占领重要据点九连城、凤凰城,取得对俄陆上作战的第一个胜利。沙俄在辽阳修筑坚固工事,与太平洋舰队基地旅顺要塞共同作为抗击日本陆海进攻的强大堡垒。5月5日,奥保巩第二军5万人在貔子窝附近登陆,进攻沙俄金州守军。双方经激战后,俄军后撤,日军夺取大连,取得重要补给基地,并切断旅顺俄军与辽阳俄军主力的铁路交通。辽阳俄军奉命救援旅顺,双方在瓦房沟交战,俄军战败。野津第四军接着又在大孤山登陆,与第二军分道北上,会合第一军进攻辽阳。6月初,乃木希典率第三军进攻旅顺,7月占领营口。8月,日海军在旅顺港附近摧毁俄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夺得黄海、日本海域的制海权,旅顺俄军陷入重围。8月,日军在总司令官大山岩指挥下,一、二、四军会攻辽阳。俄守军16万人,凭借重炮和强固工事,重创日本二、四军。日第一军渡太子河包抄俄军,俄军统帅库罗巴特金担心被围,命令全军后撤。辽阳战役中,日军的人数、装备均居劣势,伤亡也超过俄军,因俄军指挥失误,日军反取得重大胜利。10月7日,俄军渡沙河企图包围日军,日军全线出击,大举反攻。至16日,俄军撤至奉天,双方大规模战斗暂停,出现所谓“沙河间歇”的胶着状态。1905年1月1日,经几个月的围攻,在双方均遭极大伤亡后,旅顺俄军投降。乃木遂率第三军移师北上,参加奉天(今沈阳)会战。交战双方兵力约60万人,俄国33万,日本27万。2月23日,日军声东击西,率先进攻俄军左翼,俄军急调右翼兵力增强左翼,乃木率军立即向俄军右翼迂回前进,进攻得手后,于3月4日接近奉天以北铁路线,同时,日军又在俄军左翼加紧进攻,形成对俄军大包围的形势。3月10日,俄军被迫后撤,日军占领奉天,并乘胜进据铁岭、开原。俄军退至四平街,直至战争结束。5月27日至28日,远道赶来增援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同东乡平八郎率领的.日本联合舰队进行了大规模海战(即对马海战),俄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随后日军又占领了库页岛的一部分。至此,大规模军事行动停止。
俄军陆海军接连失败,导致国内政局不稳;日本虽取得胜利,但兵员伤亡重大,双方都无力再战。在美国调停下,从8月10日起日俄开始议和,9月5日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主要内容:俄国承认日本得以“监理”名义处置朝鲜事务,俄国将旅大租借地及该租借地内的一切权益、公产等转给日本;将长春至旅顺间的铁路连同支路、利权、煤矿等无偿转让给日本;将库页岛南部及附近岛屿割予日本。另外在附约中双方规定在东北各自的铁路线内每公里驻护路兵15名。自此中国东北成为日俄两国的势力范围,出现从一国独占变为两国分据南北的局面。日俄订约后,日本又强迫清政府承认《朴茨茅斯和约》中有关中国的各项规定,并取得经营安(东)奉(天)路、修筑长春到吉林的铁路以及在鸭绿江右岸伐木等权利,又开放东三省十六处为商端口。战后,日本加强对朝鲜的控制,至1910年(宣统二年)兼并朝鲜。
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东北是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清政府无力约束交战双方,屈辱地宣布局外中立。
‘柒’ 二战时,日本在侵华的时期为什么同时向美国开战
这个就要从一战后说起了,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大英帝国疆土遍布全球,法兰西共和国殖民地遍布北非中东和美洲,南美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北美的加拿大是英国的,墨西哥是法国和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所以当时的美国还算是个二流国家,这个国家1783年才正式独立,所以到二战前才短短150多年的历史,积累的国力远不如大英帝国,法兰西和苏联。
那美国作为列强之一,想要殖民地,可是加拿大是英国的,墨西哥是法国的势力范围,美国不甘心却又惹不起英法。当时世界上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的潮流刚刚开始,美国是产油国,苏联也是产油国,当时中东的石油还没被完全勘探开发,所以主要产油地区就是苏联和美国。但是石油是战争的血液,这已经是列强心知肚明的事情了。为了石油,为了经济,为了世界霸权,列强们勾心斗角起来。当时的苏联在高加索地区已经拥有产油区,但苏联听说了中东有石油,美国英国法国也清楚,大家谁也不愿意把中东那块肥肉给苏联,因为苏联离中东非常近,而当时的伊朗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叙利亚是法国势力范围。
于是,大家决定找个人来打苏联。西方列强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刚在德国上台的希特勒,美国英国通过银行向德国输送杨计划和道威斯计划,巨额的贷款以及飞机发动机技术输送给了德国,美国和英国更是纵容世界东边的日本侵华,日本侵华所需的钢铁石油80%来自于美国,美国当时无偿贷款给日本,日本拿着贷款来的美元买美国的废钢铁和石油侵略中国,从中国殖民地上大肆搜刮金银财宝,煤炭,木材。掠夺中国的自然资源和金银还美国的贷款。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所以很好控制。当时美国给日本的任务是拿下中国东北,以伪满洲国为基地北向进攻苏联,配合希特勒的西线进攻,双线夹击苏联。
当然人家德国和日本也不傻,心里清楚你就是想利用我,那我也利用你。于是西线的希特勒与斯大林密谋瓜分了波兰,闪击战打败了法国,法国是完全没做好战争准备,它没想到本来说的好好的你去打苏联,结果你怎么回头打我来了?所以很快法国就覆灭了。虽然德国用煤炭提炼化工油品有一定进展,但是50%的军用油料还是需要原油进口,英国当时控制着大西洋海道,掐断了德国的石油贸易线路,没办法,希特勒为了第三帝国的辉煌,把眼光瞄向了苏联的高加索油田,所以你看,希特勒的三个装甲军团,两个都是向南高加索地区进攻的,只有一个是莫斯科方向挡住背面的红军。
日本也不傻,你美国不是想让我去西伯利亚打苏联吗?我就派少许的关东军去试探试探,结果日本陆军的轻型坦克和马步枪根本不是朱可夫的强大重型机械化军团的对手,1939年诺门坎一战日本惨败,日本人苦思冥想,西伯利亚苦寒之地,占领了也不好种庄稼,还打不过,不知道硬拼会死多少人,于是乎日本人决定采用南向政策。南向包括两个分支,一个是向中国内陆地区进攻,另一个是海军攻打东南亚,因为东南亚有橡胶。但当时的东南亚,菲律宾是美国殖民地,印尼和新加坡是英国殖民地,印度支那(现在的老挝柬埔寨越南)是法国殖民地。于是日本决定向同盟国宣战。
日本人在1941年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后,美国就非常恼火(小老弟拿下几片土地后敢不听黑老大的话了?!让日本做大的话会影响整个战略布局,日本不是条听话的狗!要对付日本了!),开始出台法案制裁日本,比如减少石油对日出口,同时开始扶植蒋介石政权,派飞虎队从缅甸帮助中国进行空战,贷款给中国(高息)买美制枪炮。日本人很生气,觉得想要建立帝国,必然要早晚与美国一战,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偷袭了珍珠港,先把太平洋舰队毁了,这样能为日本争取1到3年的太平洋攻略缓冲时间。当然东南亚是日本的战略运输海道,因为1941年后,中东的石油开始开采了,日本决定摆脱对美国的石油依赖,只要打通马六甲,帝国的能源安全就可以解决。所以不惜与英法美开战。偷袭珍珠港的同一天海军保护着陆军就登陆了菲律宾,把麦克阿瑟打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