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遗孤怎么处理的

日本遗孤怎么处理的

发布时间: 2022-08-29 04:14:59

Ⅰ 日本战败后,将5000遗孤弃东北,他们后来命运如何

人世间最圣洁和崇高的爱便是母爱,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她无私的爱浇灌我们成长,在一切仇恨和复杂情绪的面前,母爱是最至高的情感。1945年,当日本战败后,大部分的日本移民和军人都撤退回了日本,但由于形势的紧急和物资的短缺,还是有大量的战争遗孤被留弃在了中国东北。



因为这是一条命,所以不能不管不救,因为孩子是无辜的,所以不能将仇恨追加给他们。这就是中国母亲的情怀,更是中国人以德报怨,厚德载物高尚道德的诠释,然而面对这段过往,很多日本人不想面对不愿提起,这不禁让我们感叹人性的复杂,一方面是博大的道德之爱,一面却尽显狭隘和冷漠。

Ⅱ 日本遗孤的生计问题

由于遗华日侨,在周围没有日本人的情况下,被迫与日本社会长期分离,而且个人价值观长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熏陶,又没能掌握完整日语能力和日本当今社会的生活习惯,因此,回国后大都丧失了在日本社会中的劳动能力(获得收入的能力)。同时回国后,由于岐视和财政负担,不被家庭接受,也造成了遗华日侨与日本家庭的隔阂,并且拒绝援助她们(他们),使她们(他们)的生计很艰难,每月只能领受政府的救济金,目前九成以上的遗华日侨生活在日本社会的最底层。她们带回去的子女,因为中日两国文化不同,也很难适应日本学校的学习。她们(他们)是成为战争的受害者。
因此许多遗华日侨认为二战时,日本政府鼓励大量的日本人迁往满洲居住,并且制定国策移民计划,所以控告日本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援助,并要求道歉和向日本政府提出国家赔偿。

Ⅲ 日本战败投降后,在中国留下了多少日本遗孤

日本厚生省的资料显示,截至2001年8月有2767人被确认为“战争遗孤”,其中1265人身份得到确认。回国居住的遗孤有2300多人,如计算他们的直系亲属则共有9000多人。虽然日本政府在1994年制订了《中国残留孤儿战争支援法》,对开拓团孤儿进行援助。回国工作10年以上的人,每月最多可以领取4万至5万日元的养老金。
2002年9月,600余名归国战争遗孤起诉日本政府,要求政府作出道歉和赔偿。
部分开拓团成员在撤退途中,到达黑龙江省方正县,人数达1.5万人。后来因伤病死亡人数超5000人,其尸骨被当地居民收集起来,建成后来的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最后,有4500多名日本妇女和儿童滞留方正县,方正县演变为开拓团滞留人数最多的县。

Ⅳ 日遗孤拜祭养父母是怎么回事

据报道,二战后被遗留在中国、之后返回日本的遗孤及其家人组成的访华团一行中,约40人24日前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郊外方正县的“中日友好园林”,

仙台市的遗孤角张纮(77岁)表示,“不仅是自己的孩子,还抚养了我这个日本敌人的孩子,对于养父母唯有感谢的话语。希望继续讲给下一代人听。”

据报道,访华团一行还祭扫了墓碑附近的共同墓地“日本人公墓”,将于28日返回日本。

中日人民之间的感情是深厚的,养育之恩不是说忘就可以忘记的,希望两国人民继续友好往来!

Ⅳ 二战中在中国的日本遗孤回到日本后的生活怎么样

有一些日本遗孤像关东军,还有开拓团的家属基本上在收音机中得到日本天皇《投降诏书》消息后,基本上都殉国了(有的剖腹,有的拉手榴弹,有的饮弹自杀等等),剩下的回国后,基本上面对的是一片残垣断壁,而且当时的日本是在一片失败的气氛中的,所以那些日本遗孤回到日本后基本上是很悲惨的,不是家里边当兵的战死,就是被空袭炸死等等。总之是很不幸福的,其实有几部电影就是描述日本战后的情况的,你可以看看

Ⅵ 日本人当年在东北留下多少种

在东北,如果你不去刻意追踪历史的话,日本并没有太大存在感,但要是主动去寻找,你会发现日本的痕迹无处不在。

写这个主题的时候,我想起来,在我身边还有一点和日本有关的事。

我大舅姥爷,也就是我姥姥的哥哥,收养过一个日本孤儿,是个女孩。小时候我去他家,在柜子上的镜子相框里看过那个小姑娘的照片。

我记得她是一个人站着,是靠着还是把着一棵树,具体姿势长相记不太清楚了。这个日本姑娘后来离开了中国。

我听家里人说,她回到日本后,还会寄钱过来给我大舅姥爷。

电视剧《小姨多鹤》剧照
关于日本遗孤的事,有一部电视剧讲过,是孙俪主演的,叫《小姨多鹤》。

据统计,当年日本撤退后,留在中国约有5000名孤儿。

这些孤儿大都是被称为“日本开拓团”的后代,也就是日本向东北地区的先遣移民,将近20万人。

而按计划,日本要用20年的时间,向东北移民500万人。

20年!500万人!

真是不敢想象,如果日本不那么贪婪,妄图鲸吞整个东亚,在那时部分国家已经承认伪满洲国的情况下,我们的近代史会是怎样的走向。

...

日本当年在东北确实是下了狠劲的,这一点在东北的铁路网建设方面体现得最为直观。

我家在黑龙江的东部,每次出远门,都要走从佳木斯到哈尔滨的铁路,这条铁路叫绥佳线,是伪满时期修的。

在2018年哈佳快速铁路通车之前,它是哈尔滨直接通往黑龙江中东部唯一的铁路。

而东北未通高铁的一些边境地区,比如中俄边境的黑河、密山、虎林,中蒙边境的阿尔山,还有中朝边境的临江和集安,几乎都还延续着伪满时期的铁路格局。

1945年东北地区铁路网

2020年东北地区铁路网

1950年全国铁路网
对比日本撤离前和现今东北的铁路线,以及建国初期全国的铁路分布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当时东北的铁路网相较其它地区密度高很多,所以在基建这一块,不能否认,日本确实为东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

除了东北内部,中朝跨境的铁路,也大多是在伪满时期所建。

中朝边境的城镇,从北边的图们、开山屯、长白、临江到南边的集安、河口、丹东,都有通向对岸的大桥.

除了长白和临江,其它地方又有铁路桥,这和中俄边境至今为止只有一座桥(黑河的中俄黑龙江大桥已经建设完毕,但还未通车)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集安鸭绿江大桥
在中朝边境旅游,跨江的铁路桥一般都是个景点。

能作为景点,除了大桥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感,站在高处还可以俯瞰一桥连两国,感受国境线处奇妙的距离感。

在图们的日光山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座大桥架起图们江两岸的城市风光,只是大桥稍显冷清;

另外因为战乱,有的大桥桥头还有碉堡,有的大桥在朝鲜战争时期被美国炸成了断桥,显得有历史的沧桑感。

图们江两岸
日本当年在中朝之间修这么多的铁路,一方面是为了快速将东北的资源运回本国,另一方面是想打造“满鲜一体化”,也就是我们经常调侃的那个“大东亚共荣圈”中的一部分。

抗战结束75年了,现在再来看“满鲜一体化”,这不正是如今很多人翘首以盼,期待着可以盘活东北经济的方式吗:

等朝鲜改革开放,从丹东修一条高铁直抵首尔,又可以从珲春由图们江出海到日本,直接打通东北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再加上中日韩自贸区,东北瞬间飞黄腾达。

当然以上畅想和日本的“满鲜一体化”,在形式途径和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从表象和结果上,确实追求的都是“一体”和“共荣”。

...

除了铁路,日本在东北还有宏大的伪满洲国都城建设计划。

新京,也就是长春,是那时伪满洲国的首都,日本人当年拟了个《大新京都市计划》。

这份计划借鉴了巴黎的城市发展模式,想要把长春打造成50万人口规模,风格上接近澳大利亚堪培拉的花园城市。

这是个野心很大又很精细的计划,从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统到公园绿地和城市建筑样式等等,涉及城市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都做好了安排。

待到日本撤离前,长春也确实部分实现了《大新京都市计划》,据说那时长春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都市,在人口规模和城市建设上都超越了日本本国的首都东京。

新京地图
作为伪满洲国的首都,长春自然是保留了很多日本的痕迹,街头上无处不在日式风格的建筑。

最显眼的就是新民大街上的“一院四部一衙”,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满洲式”也叫“兴亚式”,是伪满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建筑样式。

简单来说,就是盖着中式或日式“大屋顶”,同时掺杂西式风格的建筑。

关东军司令部

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除了这些原味的古建筑,还有后来借鉴“满洲式”建筑形态,通过装饰、色彩和材料沿袭街区的历史环境,新建设的政府办公类建筑。

长春的日式建筑除了“满洲式”风格,还有大量的现代主义建筑,而且这种风格不是仅仅局限在伪满时期,长春的新建筑或多或少仍然延续着这种风格,比如居民楼、商场和一些公共类建筑等等。

只是这种影响逐渐式微,在一些不太被注意到的地方显露出来。

长春街景
东北F4城市,哈长沈大,除了哈尔滨,另外三个在城市建筑风格上都是受日本影响较重。

不过虽都是受日本影响,但由于建筑艺术的发展,沈阳和大连与长春的“日式”建筑长得不太一样。

沈阳和大连作为早期满铁附属地的大城市,从1904年日俄战争之后到1931年伪满洲国建立,日本建筑师在当地的建筑活动引入的主要是西方古典主义风格和“拟洋风”,也就是模仿的西式建筑类型。

所以从外形上相较受俄罗斯影响的哈尔滨,对于没有建筑知识的人来说,可能看不出太大区别。

沈阳火车站

大连民政署
而在伪满洲国建立之后,受现代建筑思潮影响,日本建筑开始发展出具有自己特点的近现代风格,再加上考虑到东北地区的政治社会现实,建筑要兼顾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在长春就出现了前面所说的中日洋混合的“满洲式”风格和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而这两种形式的建筑,在沈阳和大连很少见。

长春伪满时期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所以对于建筑爱好者,在东北除了可以看到俄国人带来的西方建筑,也可以一窥日本建筑发展史。

...

伪满时期,东北发展得确实不错,不过这建设不是为了东北和东北人民,而是为了更好地殖民和更方便快捷地掠夺资源。

还记得我前面说的那条从佳木斯到哈尔滨的铁路吗,那条铁路很有意思。

按理说佳木斯作为黑龙江东部最大的城市,与省会哈尔滨之间的铁路,其修建的目标应该是尽量最短最快。

可是这条铁路,却反其道而行之,放着松花江平坦的谷地不走,它竟然从三江平原上的佳木斯绕进了小兴安岭的大山里,而且沿途经过的站点除了绥化都是些小城镇。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设计人员的脑回路,后来知道是日本人修的,我就明白了。

之所以火车要拐进小兴安岭,是为了那里的森林资源,而铁路到佳木斯后又修到鹤岗,又因为那里有煤矿。

绥佳线
日本人当年修铁路,主要目的不是改善当地交通,方便人员往来,而是哪里有资源铁路就到哪里,

所以本溪、阜新、抚顺、辽源、吉林、鹤岗、鸡西这些产煤产铁有水利资源的地方都通上了铁路。

本溪的本溪湖煤铁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煤铁厂矿遗址,厂里有个亚洲现存最早的炼铁高炉,这是日本人早早就看上的地方。

从1905年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人就在这里进行了煤矿开采,后来又采了铁矿,设立了公司,也就是现在本钢的前身。

本溪湖煤铁矿遗址
在阜新和抚顺都有大型的露天煤矿,不同时期在规模上轮流当过亚洲之最,它们也都是日本人开发的。

每年冬季吉林市的松花江畔都会出现雾凇,这个雾凇的缔造者其实也是日本人。因为日本当年在松花江上游修了一座丰满水电站,水电站冬季放水,水汽上升挂在树上,就形成了雾凇。

雾凇
可以说东北的资源型城市背后几乎都有日本的影子,而这个影子所带来的不是城市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而是极其惨痛的历史。

整个东北有15个万人坑,日本当年每开个煤矿,每建个大型设施,都会带来一个万人坑。

前面所说的,阜新、辽源、鹤岗、鸡西这些煤矿城市以及带来雾凇的丰满水电站附近,都有一个堆着中国劳工遗骨的大坑。

我现在写的所有日本在东北的遗迹,这背后都是中国劳工的累累白骨。

阜新万人坑遗址陈列馆

日本为了保护自己的殖民成果:无限的劳力和侵占的资源,以及准备下一步入侵苏联,在中俄蒙边境修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军事要塞。

这其中规模最大最出名的是虎头要塞和东宁要塞。

日本关东军要塞分布图
虎头要塞,整个工程全部挖在完达山中,规模巨大。走在里面,就像是一座城堡,起居室、盥洗室、医务室等等一应俱全。

可是内部的环境极其阴冷潮湿,只是在里面呆了一会儿就很不舒服。无法想象当时修建要塞的劳工是何等的艰辛。

而伴随着这样一项大的工程完工,就又会诞生一个万人坑。

虎头要塞
说到日本殖民时期对中国人的残忍,我想到东北还有一个日本的痕迹,位于哈尔滨平房区的731细菌实验室。

我早就听说过这里,可是一直没去。后来上学时的日本教授岛本来哈尔滨,想要我陪他去看一下,我这才去了。

731
当时教授和他老婆两个人在每个展区都认真地观看,我在前面快速的扫了一圈就出去了。

不舒服,特别的不舒服,感觉心口像压着一块石头,闷得喘不出气。

过了很长时间,岛本教授才参观完。

我坐在车上的副驾驶,看着他们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寒暄鞠躬了好一会儿,才一路小跑的回车里来。

他们进车的一瞬间,我就感觉气氛有些尴尬,我刚想说,看完了,那咱们走吧。

岛本教授就从后面碰了下我的肩膀,跟我和司机说,对不起,他老婆也连声说对不起。

他这一说,我更尴尬了,我不知道是该回答,没事,没关系,还是it’s ok,似乎什么回答都不合适。

后来我回头尬笑了一下,但是确切说了什么不记得了。

逝世者名单
那时是2013年,中国的GDP早就超过了日本。

虽然我成长在中国经济艰难爬坡的时代,也经常接受各种抗日的宣传教育,可是在我心里,并未把日本当作一个还似曾经那样的大国,想要报复他,需要他道歉,因为道歉是强者对弱者的安慰,而此时的我们已经不需要了。

所以日本在东北的遗迹,无论是任何事物,任何形式,我很高兴,我们终于可以坦然面对,实事求是,而不用战战兢兢,带着镣铐起笔。

Ⅶ 1945年,日本一遗孤被中国人收养,长大成人后他是如何报答的呢

引言

《蒿里行》有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就会发现,无论是在哪个年代中,战争的出现都会对百姓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在日本侵华的过程中,除了受到迫害的中国国民之外,还有许多日本遗孤被永远的留在了中国。对于这些遗孤来说,虽然他们是日本人的后代,但是在战争的影响之下,他们却永远的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曾经,在中国就有这样一位日本遗孤,1945年时,他被中国人收养,而在长大成人之后,他也对自己的养父母进行了报答。那么,这位日本遗孤究竟是谁?他又是在何种情况之下被遗弃到中国的呢?

结语

在对福地正博的成长经历进行了解之后就可以发现,虽然说对于中国人而言,日本人是非常罪恶的存在,但是像福地正博这种被遗弃到中国的孩子,也是非常无辜的。在中国人民的大爱之下,福地正博拥有了非常良好的生活环境,而虽然他是一位日本人,但他对中国也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怀。

从中国人收养福地正博的选择中就能够看出,其实,对于底层的百姓而言,战争的到来是非常残酷的,而无论他们身处哪个国家,也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现如今,各个国家也意识到了和平发展的重要性,相信在未来的日子中,像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种规模巨大的战争,也会逐渐消失于人类社会当中。

Ⅷ 日本遗孤的定义

日本厚生劳动省将这些日本军队从中国大陆撤退和遣返其间、被中国人收养的未满十三岁的日本人定义为遗孤,但是将那些十三岁以上的为了生存或自愿进入东北家庭的日本女性,视为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而留在东北的,进而剥夺了残留妇女的日本国籍,并且不列入援助回国的对象。从1945年,直到四十八年后的1993年,才最终取消这种差别,将遗孤和遗留妇女一同视做归国的援助对象,统称为“残留日本人”。
日本政府将遗华日侨分为两类,即“日本籍残留日本人”和“中国籍残留日本人”。前者是指现在拥有日本国籍,但在1945年9月2日以前来到中国大陆并在中国大陆定居,在1945年9月2日以前就拥有日本国籍的人;或者父母在1945年9月2日以前来到中国大陆,本人在中国大陆出生定居,直到现在仍然拥有日本国籍的人。后者是指1945年9月2日以前拥有日本国籍,现在拥有中国国籍,并且在1945年9月2日以前来到中国大陆并定居在中国大陆的人;或者父母在1945年9月2日以前来到中国大陆,本人在中国大陆出生成长并定居在中国大陆,现在拥有中国国籍的。
日侨中大部分都是日本国策移民计划的一员,目前还活着的:总人数在4000人以上,大部分都被遗弃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

Ⅸ 日本遗孤的回国路程

1950年日本政府对东北的未归还者统计是26492人,1958年日本厚生劳动省特别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地区的未归还者还有22187人。1959年日本政府公布了《关于未归还者的特别措施法》,将那些在居留在中国的未归还者,一律宣告为战时死亡,取消其户籍。日本厚生劳动省在1985年3月制定实施了一套针对遗华日侨的“身份担保人制度”,规定即使是公费回国的遗华日侨家庭,必须征得其日本亲族的同意。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担保人往往拒绝做“身份担保人”。
1989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入境管理修订法》,规定遗华日侨归国之际,只有与日本本土人有血缘关系的嫡子才能够被带到日本,而那些被收养的遗华日侨的养子、继子则被排除在外。这就等于拆散了残留妇女在中国大陆所组成的家庭。由于十位日本残留妇女强行回国,被扣留在日本机场,引起了日本国内民众的注意和不满,迫于国内压力,1995年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中国残留邦人援助法》,遗华日侨的回国事业成为日本国家的责任。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提供的资料,从昭和47年至平成7年(1972~1995年),赴日定居的残留孤儿有2171人,携带配偶和子女人数达7801人。更多的人在中国度过了一生。

Ⅹ 日本遗孤的遗留问题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迅速进入东北,日本政府放弃保护日侨的义务,缺少军队保护的日侨们,被迫紧急撤退,向大连,丹东集结,以期乘船回国,从而出现了百万逃难大军。据调查,日本遗侨中的绝大多数是开拓团在撤退时遗留下来的。特别是分散于吉林、黑龙江的开拓团民们(其中多为妇孺老弱)。
遗留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策移民和弃民政策的结果。
日本政府在秘密的制定《对苏作战计划要纲》中,放弃对日侨的保护。
关东军由于军力不够,下达了“全民动员”的指令,征召了开拓团的所有的十八岁到四十五岁的男性。开拓团中仅留下了老人、妇女和孩子,进而在接下来的逃亡路上,产生了大量的遗孤、残留妇女。
负有保护日侨职责的关东军只热衷于向后方大量后撤军人和军属,完全没有保护日侨。
日本政府、关东军迫于战况危急,完全封锁消息,丝毫不让开拓团知晓战况。
日本政府的现地定居方针,方针中指示鉴于战后帝国的复兴及重建,关东军总司令官制订一个将可能多的日侨派留在中国大陆某一地域的计划。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785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191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2087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727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858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517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462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97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471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