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跪坐比例是多少
A. 日本人真的能每天跪坐几个小时吗我真是觉得不可思议,我跪坐不到十分钟就支持不住的。
那要看是什么场所,比如天天学习茶道、剑道的人,每天跪坐十几个小时是没问题的,因为这是心志锻炼中的一环。反之,天天坐椅子的白领当然会不到十分钟就支持不住了。
B. 日本人的跪坐!
呵呵,楼主的问题真多啊,说说我的看法吧,刚好以前都看过的,出处嘛,记得就给出来好了:
1、请看澹台卓尔的《椅子改变中国》。跪坐,曾经是中国最正传统的坐法,那时就叫“坐”,跪坐与跽坐都是后来的说法。垂足坐,是胡床(马扎)特别是椅子传入中国之后才算是出现的,它们大概是魏晋前后传入中国的,但一直到初盛唐还是以跪坐为正统,到的后唐坐椅子垂足坐才开始取代之。日本的基础文化确实是以唐文化为基础的,相信跪坐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唐朝中后期时,中国逐渐成了椅子的世界,但跪坐时代中国人的精神气慨也远去了,日本人不是对制作凳子不在行,而是要传承那种文化精髓,历史上日本人也只服过唐朝时的中国,到现在都是这么说。
坐上椅子的中国,失去了什么?强烈推荐澹台卓尔的文章。
http://tieba..com/f?kz=191015805这里有一点,最好是找书来看。
2、汉字中没有比英、美、吉、利、坚、法、兰、荷、德、意、大、瑞更好的字眼了,我们在翻译English、America、France、Holland、Italy、Swiss时将这最美好的字眼奉送给英美诸国,从这些国家的译名中可以窥见我们民族的某些心理信息。英吉利三字在鸦片战争的条约中都带口字旁。汉语译外词时,加口旁表示与叽里呱啦语言不通的异族有关。在华夏文明之初,那是加虫旁加犬旁的。选择英吉利作声旁,加口字旁造出新的形声字,足见一种心理规格待遇。最后省去口旁,径作英吉利,就等于顶礼膜拜馨香而祝了。
但美利坚、德意志、法兰西、英吉利等等,不一定是当时中国文化界景仰西方的结果,听说西方国家是直接参与并干涉进来的。这有点像,韩国将汉城的汉语改成了首尔,而中国人也受了。
日本人可能就不同了,他们更坚持自己的翻译,当然“米”在日文中的意境如何,要懂日文才知道了。
3、假名有表音的使用,在汉字中夹着假名也更能适应日本语的语法特点,日文中有纯假名的文字,而且明治维新后,日本一直想废除汉字,但最终发现不能废除,这不仅仅是历史传承的原因,更加重要的是,日语已经很大程度上融进了汉字的表意规则里面,字母式的假名不简洁也不能很精准恰当地达到表意目的。
韩国的就更严重了,如今的韩文造出来后,三百多年来一直是“汉语拼音”的作用与地位,但民族主义的原因,他们居然全面废除了自己祖先一直在用的汉字。所以,我称他们是失去根的民族,历史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只有少数人才能通过研究有一定的历史修养),普通民众可以被随便愚弄,因此跟中国争祖先、争文化、争领土的事情不断发生。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就明确了汉字不能废除,只能简化和限制,后来到了电脑时代,突然发现,汉字不落后反而先进了,汉字的地位也就更为巩固了,所以“日本人有可能将来会让假名逐渐地去取代汉字的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
韩国、越南等,也都在反思自己的文字政策。
以上不一一列出处啦,希望对楼主有帮助……敲了两个多钟……
C. 日本的跪坐礼仪是怎样形成的
日本的跪坐礼仪是由我国传过去的。
其实,人们现在坐在凳子上,双脚垂直下来的坐法,实际上是从南北朝以后才传入,是从当时西域国家传来的,因此也叫“胡坐”。在唐代正规礼仪仍然以“正坐”为主,但社会上已经开始风行起了“胡坐”,到了宋朝,正座被胡坐所取代,但在重大礼仪场合依然使用正坐。
正坐虽然早已被历史所取代,然其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气质仍然是有一定意义的。正坐讲究的是心性内涵以及通过坐姿达到一种修身养性,修炼自身气质,内外调合,和气护身,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寻求的是一种内心与身体的和谐统一,更是一种哲理的升华。坐在地上,能感觉出是一种对自然精神的亲近与追求。因而有些人才说,是更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境界的最佳外在表现。更能代表华夏原道精神。这不禁使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一个欧洲人在过了几天日本生活以后,感触道:我坐在地上,头一次感觉到草垫中芳草芬菲的味道离我如此之近。我不是居高临下的在远离大自然的上空我行我素的生活着,而是变“矮”了,使得自己像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一样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刹那间与自然融为一体。 我感觉到那种和谐美妙的滋味,不是站在草坪上用着割草机那种生硬的感觉(大意)。 在现在人看来,恐怕已无法再了解这种形式了,他们怎能理解,两个人面对面端坐着,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好几个小时?除非那是疯子!但古代很多更高层次的理论哲理,就是在这种“疯子”世界里产生的。“当我端坐在地茵上的时候,狂傲的扶着琴,自然、端正的礼仪我都已具备,动心忍性,我觉得那也是一种对自己意志的修炼吧。诸子百家在我感悟中产生”一个哲人曾这样总结过。所以,这就跟禅道的坐禅差不多,可见各国对哲学参悟的方式都是差不多。
D. 日本和韩国他们现在在家还是用跪坐的吗比例是多少
韩国的老头老太太们 都不跪坐了 都是盘腿
而韩国的年轻人 都已经做椅子了
E. 在日本,跪坐到底有哪些讲究
跪坐的时候注意不要踩到坐垫,踩踏是不好的行为,这种做法在日本是不礼貌的。日本人对物品都格外珍惜,要站在坐垫后面,两膝盖先跪到坐垫上,然后两膝再交替的挪到坐垫正中央后坐下。
如果是祭典活动,需要长期的跪坐2-3个小时,会有跪坐专用的矮的小板凳。这种板凳可以在脚和臀部之间留出空间,不会让腿太累。如果参加和式婚礼葬礼等人生仪式的时候给提供了带靠背的椅子,就可以坐在椅子上面,不用跪坐了。
F. 日本人的跪坐礼仪是怎么形成的
这是一种日本式境界通行仪式。日本各地乡村的村境,一定都有地藏菩萨,村人进出时都会在地藏菩萨前合掌祈求旅途平安,或报告已平安回来等事。这种习俗缩小至家或房间的单位,就变成上述那种外国人可能会感到烦冗的礼仪。不过,这种境界通行仪式,并非只是日本民族才有。阿尔卑斯山或安第斯山脉等全球主要山脉的山顶,都留有许多古代祭奠遗迹。古代希腊的斯巴达王(Sparta),善于打仗,但是每逢远征时,也都会在国境祭拜宙斯神,占卜胜败。中国古代也有跪坐的习惯,而且日本人开始跪坐是中国传入。中国古代唯一正规的坐姿是跪坐,臀部搁在脚跟上,有时为了表达说话的郑重,臀部离开脚跟,叫长跪,也叫起,乐羊子妻劝丈夫拾金不昧时,就用这个姿势说话。
G. 日本人的国民坐姿礼仪
提到日本的礼仪,或许绝大多数人都会在脑海中浮现出跪坐的和服美人。双膝弯折,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气质优雅端庄。这种正(せい)座(ざ)(跪坐)的方式虽然发源于我国,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成为了日本人的主要坐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日本人的国民坐姿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日本人的国民坐姿礼仪
在一般生活中,正坐出现在需要特别礼节的场合,而在艺道、武道的领域中,正坐则是礼仪的根本、训练身体的基础。这种坐姿为了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必须加强腹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并且通过放松肩部、调整呼吸,从而达到精神的统一,有助于保持心灵的平静。
在古代的日本,正坐并不是被当成“国民坐姿”而普及的,过去的日本人根据时代、身份、衣着、坐席的不同而有胡坐(あぐら)(盘腿坐)、立(た)てひざ(半蹲半坐)、横座(よこすわ)り(歪着坐)等等各种姿势,这些都是广泛使用的坐姿。
↑胡坐(あぐら)
↑立(た)てひざ
↑横座(よこすわ)り(感到一阵画风突变)
现在所说的正坐原本被称为“かしこまる”(正襟危坐),是在神前、佛前或茶室等有较强仪式感的场合所采用的,以及家臣表示对主君毕恭毕敬的坐姿。这种仅仅在正式场合才使用的姿势是何时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呢?世间比较认可医学博士入泽达吉(いりさわたつきち)的推断:正坐是在江戸时代的元禄享保时期推广开来的。
日本人既然如此喜欢正坐,其中必有缘由。
“正座”のメリット
“正坐”的优点
※猫背が矫正される・腰の负担が軽い…
可以矫正猫背•减轻腰部负担
通过正确的姿势,改善对肠胃等消化器官和心肺的压迫,可以恢复内脏正常的机能。
正坐时,自然而然便成为挺胸的姿势。脊柱由于生理原因会逐渐弯曲,推荐猫背的朋友们定期的进行正坐。
※腰にやさしい座り方
对腰部很好的坐姿
我们普通坐在椅子上,由于骨盆的角度和背部肌肉的关系会给腰带来很大负担,对于有着腰部疼痛的问题的朋友们来说,正坐是非常好的坐姿。
不过也有研究表明正坐对膝盖和腿部有不好的影响。
“正座”のデメリット
“正坐“的缺点
※“ひざ・足の骨”への负担が大きい…
对膝盖、脚骨的负担很大
常听人说正坐会使腿变短、对膝盖不好等等。对于经常“膝盖疼痛”的人们来说,这种姿势是绝对禁止的。正坐时,脚后跟会朝向外侧,身体全部的重量都加在上面。这样的话,弯曲的膝盖承担着体重,这是对骨头是很不好的。
※神経圧迫・血流の低下が生じる…
正坐会压迫神经,导致血液循环下降
正坐会压迫脚部,这时流向神经细胞的血液就变少了。一开始受影响的是比较大的神经,短时间的正坐一般只会脚麻,而如果正坐时间过长,就会压迫到细部的神经,腿部就会麻木和疼痛。
日本人的跪坐
据说,这种跪坐方式,始于室町时代(1336–1573)末期,在这之前,日本人的坐法跟韩国人相同,男人是盘坐,女人是竖立着单膝半跪坐着。后来茶道茶室被设计为很小一个房间,盘坐会碰到邻人膝盖,才改为跪坐方式。另一种说法是,室町末期的女人和服下摆变成直筒式,无法保持竖立单膝的坐法,才改为跪坐的。
造访日本人家被请进和室时,一般来讲得在房外先跪坐着,双手平贴在膝下,一边打招呼一边行个深礼,进房后跪坐到座垫前,也得行个礼道句“失礼”。当然啦,熟悉的亲朋好友是不会讲究这麼多,不过即使是亲朋好友,在进房与退房前,也得行个轻微的礼。而且,脚不能踏在门槛上。这在自己家也是一样。
其实这是一种日本式境界通行仪式。日本各地乡村的村境,一定都有地藏菩萨,村人进出时都会在地藏菩萨前合掌祈求旅途平安,或报告已平安回来等事。这种习俗缩小至家或房间的单位,就变成上述那种外国人可能会感到烦冗的礼仪。
H. 日本人为什么有跪地而坐的礼仪,有什么讲究
在中国拍摄抗战剧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日本人在迎接客人来家中做客之时,客人在进门时,都会有一系列冗长的仪式,在入座时一般都会采用跪地而坐方式。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每个国家都会有它自己礼仪,在咱们中国古代时候,有一种见面问好礼仪就是作揖,还有很多餐桌礼仪,比如西方国家初见礼仪有吻手礼、贴面礼等等。可是,对于日本所保留礼仪感到十分奇怪,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含义或者说有什么讲究呢?
I. 日本的坐式是怎么坐
日本的标准坐式: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
这种坐姿初学之时不宜久坐,才不致坐伤筋骨。每次练习十或十五分钟即可,待习惯再逐渐延长时间。而至祭祀宴请时,正坐姿势稍有变化,暨臀部离开脚踝,上身挺直,以示庄重。
(9)日本跪坐比例是多少扩展阅读:
聚餐时,人们分别就座于各自案几的后面,各有一套相同的饭菜,席地而坐,俎案而食。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五个人一人一案,是典型的分餐制。
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现,奠定了围坐吃饭的物质基础,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直到八仙桌的出现,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已经成了习俗,分餐制也顺应的改变为合餐制。
J. 日本人跪坐是怎么回事
第一点原因,服装的影响。
亚洲最早出现跪坐礼仪还是在我国的南北朝时期,日本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坐姿习惯。
南北朝时保持跪坐主要是考虑到衣装样式,这个时期的服装比较“不科学”,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穿的衣服都像我们今天的幼儿开裆裤,长长的裤子从两个裤筒之间打开一个口子,方便于平时的上厕所等活动。
除了这条裤子以外,这个时期的人们还会在“开裆裤”外边搭配一条大裳,这样一来自己的私处就不会暴露了。
不过这样的穿着就必须要跪地而坐了,如果像今天这样随意的坐在椅子之上,自己的私处很可能“走光”,这是有失礼仪的事情。
而且那个时候还没流行高脚椅子,一般都是“榻”,即一个垫子,坐着显得有些不雅。所以在正式场合,特别是女性,那都是得跪着的。后来随着“裤子”的流行,以及椅子的出现,这种跪礼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当年的日本在中原学习,跪坐的习俗也被他们照搬了回去,再加上和服的影响,他们就把这个风俗一直保留了下来。
从电视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和服的样式,人几乎被包到了一个“筒子”里,女性走路的时候都迈不开大步,更不用说随意的坐下了,所以跪坐就是他们最舒服的坐姿。
以我们平常人的想法来看,跪坐姿势保持时间过长以后一定会出现酸麻的感觉,可日本的跪坐姿势非常科学,一般不会出现酸麻现象。
他们在跪坐时会将双膝着地,两脚大拇指或者脚掌进行最大限度的“重叠”,然后把屁股压在后脚之上,女性在坐好以后双膝需要并拢,而男性可以稍微打开一些,这样一来身上的和服也能呈现出最端庄最美丽的状态。
第二点原因,女性地位偏低。
如今的日本也有很多人已经不再经常跪坐,不过这些人主要是以男性为主。
说起日本的跪坐习俗,能把这个习俗完美呈现出来的还是日本的女性。
前段时间有一个关于亚洲女性地位的调查,而日本女性在整个亚洲处于最低水平。虽然说日本女性已经有一部分进入了职场,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之下,她们也基本没有什么作为。从日本的原生社会开始,女性就一直保持着温和顺从的形象。
除了要日常整理家务扶养孩子以外,女性在家中还要对丈夫尽心服侍,丈夫外出工作回家以后,妻子要出门相迎并帮丈夫拿公文包,回到家里还要备好茶水供丈夫饮用。
而在整个“服务”的过程中,女性都保持着跪坐的姿态,为的就是树立自己顺从的形象,这种观念到了今天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综上所述,日本的跪坐一来是对文化的传承,二来是女性地位的体现
这种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日本人从小学时期就要开始学习跪坐礼仪,几乎所有的社会人员都要掌握跪坐的标准姿态。
这种礼仪虽然来源于中国,但真正的兴盛却是在日本,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以后,跪坐也成为了如今日本的文化符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