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五月五是什么
❶ 五月五号是什么节
5月5日是日本的男孩节,人们会悬挂鲤鱼旗迎接男孩节。期盼孩子健康成长。为了祝福家中的男孩健康、快乐,这一天日本家家户户都会用纸或布做成色彩鲜艳、形状像鲤鱼的彩带,然后把这些彩带串在竹竿上,并和金色的风车绑在一起,挂在屋顶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日本人相信鲤鱼最有精神和活力,希望家中的男孩都像鲤鱼那样,因此这一天又称为“鲤鱼日”。
也是韩国的儿童节,韩国的儿童节开始于1923年,是从“男孩节”演变过来的。这也是韩国的公众假日,定在每年的5月5日。
希望能帮助到你!(*^▽^*)
❷ 端午节其他别称简介
端午节 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 文化 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端午节其他别称简介,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目录
端午节别称简介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介绍
端午节别称简介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龙舟节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 出国 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天中节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据《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据《宛署杂记》记载:“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
端午节的习俗
挂草药,挂艾草、菖蒲、榕枝。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 其它 原因。通常将挂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划龙舟,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在划龙船时,又多有 唱歌 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 春节 的重要内容。钟馗执剑祛邪图,悬挂钟馗画。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
斗草,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
〈〈〈
端午节介绍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 故事 传说 ,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 夏至 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 教育 》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 民俗文化 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
端午节其他别称简介相关 文章 :
★ 端午节的各种别称与由来
★ 端午节的别称
★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 关于端午节的别称
★ 端午节的资料简介节日基本资料
★ 端午节节日别称有什么
★ 端午节还叫什么节?端午节别称大全
★ 端午节由来神话传说和简介
★ 端午节的传说简介
★ 端午节风俗习惯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❸ 日本有哪些节日
◆日本民间节日
元旦(1月1日):这一天祝贺新年的到来。从元旦到1月3日这三天叫做"正月",是全然不干活的。新年里,大家去参拜神社或到朋友家去拜年、喝酒,吃新年里独特的美味佳肴。孩子们玩日本式纸牌、放风筝、拍羽毛毽子。新年里,还在门上拉上稻草绳、插上松枝,意思是"插上树木迎接神灵降临"。装饰松枝的时间是1日至7日,这一期间也叫"松之内"。
女孩节(3月3日):祝愿女孩子将来幸福的节日。这一天,人们模仿昔日宫廷的风俗,把漂亮的木偶和桃花摆在一起,喝糯米酿成的甜酒。
端午节(5月5日,也叫男孩节):祝愿男孩子健壮成长的节日。这一天,人们装饰起武士木偶,还在屋檐上插菖莆、竖起鲤鱼旗、吃柏饼。
七夕(7月7日):这一天庆祝在银河两岸的牵牛星与织女星一年一度的相会。人们在庭院前供上玉米和茄子,把写有歌词的五彩诗笺装饰在细竹上,祈祷女孩子的手艺象织女一样灵巧。
盂兰盆会(8月15日左右): 这一天在城里工作的人都要回到家乡,在祖先灵前供上许多食品,祈祷祖先亡灵冥福。在小镇和农村生活的人还要穿着夏季的单和服跳盂兰盆舞。
赏月(阴历8月15日和9月13日夜晚):月圆之时,用麦芒装饰门窗,以酒和团子供奉月神,祈祷度过顺利、美好的秋天。
彼岸(春分、秋分前后7天时间): 这期间祭祀先祖亡灵,举行佛事,前往扫墓。
七、五、三节(11月15日): 每逢11月15日,3岁和5岁的男孩、 3岁和7岁的女孩穿上鲜艳的和服去参拜神社,以此保佑他们在成长道路上一帆风顺。日本人认为奇数是吉利的数字,故从中选了这三个年龄。
◆日本法定节日
日本有12天法定的国民节日,在这些日子里学校、机关、企业都放假。
元旦(1月1日):庆祝新年伊始。
成人节(1月15日): 各地在这一天把成为成年人的青年集中起来,举行庆祝活动,勉励他们要依靠自己勇往直前。
建国纪念日(2月11日): 追思建国之日,纪念公元前660年第一代天皇即位的日子。
春分(日历上的春分日):歌颂自然,爱护生物。
天皇诞生日(12月23日):天皇、皇后在皇宫接受国民进宫朝贺。
宪法纪念日(5月3日):纪念日本国宪法的实施(1947年5月3日施行)。
儿童节(5月5日):尊重孩子人格,谋求孩子幸福,同时也感谢母亲。
敬老节(9月15日):各地把老年人召集在一起,举行演艺会,馈赠纪念品,向他们祝贺长寿。
秋会(日历上的秋分日):敬祖先、思亡灵。
体育节(10月10日):热爱体育活动,培养健康的身体,这是为纪念1964年10月10日举行的东京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而设立的。
文化节(11月3日):1945年以前,这一天作为明治天皇的生日举行庆贺活动。战后,它的主题被定为"爱自由,爱平等,促进文化发展。"
感谢勤劳节(11月23日):提倡勤劳,庆贺生产发展,国民之间相互感谢。
◆乡土传统节日
秋田县横手地区的"做雪屋"(新年期间):做一个纵横2米左右的雪屋,中间设一祭坛祭拜水神。入夜,几个孩子聚集在雪屋里,喝甜酒、吃甜饼。
札幌的雪祭(2月第一个星期五至星期天):在举行雪祭的日子里,以动物、神话及传说等为题材,排列着大小各种雪像。通常是在札幌的大街公园里举行。
博多的"顿达节"(5月3日至15日):所谓"顿达",是荷兰语Zondag之讹,休假的意思。人们化装成神话里的神仙骑着马或者让穿着盛装的孩子站在彩车上,成群结队、热闹非凡地通过街市,此外还举行形形色色的文艺演出。
京都的祗园节(7月1日至29日):这是八坂神社的祭礼,起源于9世纪末,为了祈求驱逐瘟疫。16日夜晚,城镇的旧式家庭在屋檐下挂着神灯,铺上席子,装饰鲜花,竖起屏风,给节日增添光彩。用矛装饰的彩车灯火通明,演奏着祗园乐曲。17日绚丽多彩的矛彩车的巡回,使节日气氛达到高潮。
青森的"睡魔"节(8月3日至7日):人们肩上扛着大型纸糊的偶人、鱼虫鸟兽,或放在车上,合着笛子、大鼓的伴奏,一面发出吆喝声,一面热闹地穿街走巷。夜里从里边点上灯火,沉浸在幻想的气氛之中。6日夜里到7日,把这些东西送上船,在海面上巡游,这景色真是值得一看。
仙台的七夕节(8月6日至8日):它是缘由七夕传说的节日,全国都举行七夕节活动,其中仙台最为有名。家家户户竖起竹竿,上面挂着各具匠心的五彩诗笺或燕尾旗,争相媲美。尤其是在商业街,豪华装饰鳞次栉比,凝聚着各种情趣,加深了节日气氛。
秋田的竿灯节(8月5日至7日):这是秋田市举行的七夕节活动,意欲驱散一年里的睡魔,以免妨碍工作。在一根长长的粗竹子上,横系上几根竹子,挂上46个或者48个灯笼,然后在头上、肩上或掌上保持平衡,反复竖立。年轻人还随着大鼓的伴奏献技,做到粗竹子不倒下,以此互比高低。
德岛的阿波舞(8月15日至18日):据说起源于16世纪末期,当时百姓以跳舞庆祝诸侯进城。随着三弦琴、大鼓、笛子的伴奏,不论男女老少都穿着轻便单和服跳舞。舞蹈简单、活泼,用手打着拍子,舞步轻松有趣,全市居民尽情欢跳,通宵达旦。
长崎的重阳节(10月7日至9日):这是神社的祭礼。在这个节日里,跳起中国式的蛇舞,令人想起闭关自守时代唯一的开港地长崎的风土人情。
京都的时代节(10月22日):这是平安神宫的祭礼。将京都成为首都后1000多年来的风俗习惯按各个不同时代的风貌列队展现,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目睹日本历史画卷的无比美丽。
男鹿半岛的"驱懒节"(12月31日):这是自古在男鹿半岛上流传的奇特的民间活动。青年们戴着假面具,身穿用稻草或者海草做成的短蓑衣,扮成鬼怪的模样,手持纸糊的菜刀、棍棒、草袋等,串门走户,以此告诫懒汉们。
日本的节日很多,有的是国家规定的,有的则是民间长期延续下来的。
��◆国家节日有以下12个:
��1、元旦:1月1日。民间历来就有庆新年之风俗,但确定为国家节日是在1948年。按传统习俗,“大晦日”(除夕)进行大扫除。门前摆上松、竹、梅(“松门”)(现多已改为画片代替),以示吉祥如意。除夕完餐,全家吃过年面(荞麦面条),饭后一面看专为新年播送的电视节目,一面等待新年钟声,称“守岁”。元旦早餐吃杂煮(年糕汤),喝屠苏酒,吃“御节料理“(各种美味及节日菜肴)。元旦一般休假5~7天。
��2、成人节:1月15日。1948年定为国家节日。按日本法律规定:20岁为成年。这一天凡年满20岁的青年都身着盛装去参加成人庆祝仪式。并以这一天为人生的新起点,开始具备履行法律的权利和义务。
��3、建国纪念日:2月11日。日本神话传说,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神武天皇统一日本后建立日本国,并作了日本第一代天皇。旧时(二战结束前)称为“纪元节“,1945年被废除,1966年恢复后改称为现名。
��4、春分:3月21日。旧称“春季皇灵祭“是天皇春季祭租的日子,日本人也在这一天进行扫墓活动,祭祀自己的祖先。这一天,也是赞美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日子。
��5、天皇诞辰日:12月23日。它是明仁天皇的生日,定于1989年。裕仁天皇时是4月29日(旧时称“天长节”)。
��6、宪法纪念日:现行《日本国宪法》是1946年11月颁布、1947年5月3日开始施行的。1948年把5月3日定为“宪法节”,放假一天。
��7、儿童节:5月5日。1948年定为国定节日(旧时称为“端午节”),现作为男孩子的节日。这一天凡有男孩子的家庭都在屋顶悬挂布制大鲤鱼(称“鲤帜”),门上摆菖蒲叶,全家吃糕团粽子。
��8、敬老节:9月15日。1966年定为国家假日,以表示对社会作出贡献的老人的尊重,并祝愿他们健康长寿。这一天全国各地举行庆祝会,向老人赠送纪念品。
��9、秋分:9月23日。旧称“秋季皇灵祭”,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民间也在这一天祭祀祖先,以缅怀先人。
��10、体育节:10月10日。是以1964年在东京举办第18届奥运会之开幕日命名的。1966年定为国家节日。秋季运动会一般也在这一天举行。
��11、文化节:11月3日。1937年定的。旧称“明治节”,是为了纪念明治天皇的诞辰日。现在是作为向科学、文化事业上有突出贡献的人授“文化勋章”的日子。因勋章上刻有菊花图案,所以也称之为“菊花日”。这一天各级学校都挺课,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12、劳动感谢节:11月23日。1948年定的。旧称“新尝祭”,是天皇品尝新米的日子。这一天也是尊重劳动、庆祝生产的日子。
��◆此外还有一些民间节日:
��雏祭:3月3日。是女孩子的节日。旧称“女儿节”,这一天有女孩的家庭大都摆设各种玩偶,亲朋好友之间也互赠一些玩具娃娃之类的礼物,以示祝贺。
��樱花节:3月15日—4月15日。在此期间日本列岛的樱花从南往北逐渐开放。男女老幼届时外出游园赏花,并饮酒歌舞,欢迎春天的到来。
��愚人节:4月1日。又名“万愚节”或“4月傻瓜”,这一天可以撒谎捉弄、吓唬别人,不受怪罪。这个节日是二战后从欧洲流传到日本的。
��御田植节:6月第一个星期日。这一天农民们载歌载舞,迎接谷神的来临,祈求丰年。
��七夕:7月7日。这一天人们把五颜六色的纸船、纸马、纸鹤等挂在叶子上、竹枝上,祝贺书法与裁缝等手艺的进步。
��中元节:7月15日。又叫“孟兰盆节”,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所以这一天视为“鬼节”。商店实行中元节大削价。寺院高僧念经超度亡魂49天,放幽灵灯、烧过路钱,为鬼引路,跳孟兰盆舞超度亡魂。
��星节:8月6日—8日。来源于中国牛郎织女相爱的古老传说。这一天姑娘们穿上盛装,接受友人赠送的绣花钱,恋人们期望彼此如同牛郎织女那样的忠贞于爱情。
��圣诞节:12月25日。源于西方的宗教节日。如今在日本也很流行。节日期间(一周左右)。除基督教徒欢度自己的节日,民间也组织较大规模的娱乐活动。大小商店也实行年底削价“大拍卖“。
❹ 日本男儿节的来历是什么
2
谁能告诉本男孩节的由来?阳历五月五日是日本的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和柏饼。这天同时也是男孩节,人们祈祷家中的男孩健康成长,将来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日本的端午节据说是中国传来的,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奈良时始节庆活动,家家门口都挂上艾草制的“艾人”和菖蒲。“菖蒲”的日语发音同“尚武”一样,到了平安时代,端午节这天,日本宫廷举行骑射活动驱除恶鬼,骑射活动很快成为日本民间的端午节活动。
到了江户时代,五月五日被将军幕府定为重要的节日,将军的儿子出生时要升旗庆祝,据说这是五月五日成为男孩节的缘由。
❺ 日本的男孩节
日本的男孩节
日本的男孩节,男孩节是日本特有的节日,顾名思义就是庆祝男孩子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很有趣的,那么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日本的男孩节的相关知识吧,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日本的男孩节1
每年的5月5日,是日本庆祝男孩节的日子,是全国公休日,家家户户纷纷挂起鲤鱼旗,来祈祷孩子的健康成长。
日本有男孩节和女孩节。3月3日是女孩节,5月5日是男孩节。不过,男孩节同时也是日本的儿童节,所以不管男孩女孩,都可以在这一天享受到父母特别的祝福和关爱。
男孩节源于端午节。每年农历5月初五是中国的端午节,日本在引进之后将其改成公历5月5日。而在端午节又有在门上插菖蒲的习俗,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同音。当时武士阶层中尚武之风盛行。于是5月5日就慢慢变成了象征武士和勇敢的男孩子的节日。
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表达了父母期望子孙成为勇敢坚强的武士的愿望。因此,各家各户在男孩节当天都会悬挂起鲤鱼旗来庆祝。
鲤鱼旗是用布或绸做成的空心鲤鱼,分为黑、红和青蓝三种颜色,黑代表父亲、红代表母亲、青蓝代表男孩,青蓝旗的个数代表男孩人数。一些比较讲究的家庭会在鲤鱼旗上印上家纹和孩子们的名字,按照家里的人数来决定鲤鱼旗的数量。
除了挂鲤鱼旗之外,男孩节还有一些习俗。比如要在家里摆上“五月人偶”,因为“五月人偶”大多数都是武者形态的,所以也被称为“武者人偶”。多以源义经、源为朝、坂田金时、弁庆等英雄豪杰为原型,甚至还有以关羽、钟馗为原型的人偶。
在男孩节还有洗“菖蒲浴”的习俗。人们相信,洗过“菖蒲浴”,就能够健康地度过炎热的夏天。菖蒲中富含细辛醚、丁香油酚等成分,对缓和腰痛和神经痛有一定效果。同时,菖蒲还有其独特的芳香,洗“菖蒲浴”确实能够放松身心。
既然男孩节来源于端午节,有些地方还会吃粽子。不过日本的粽子跟中国的不太一样,既没有馅,味道也十分清淡。
日本的男孩节2
在日本,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去邪的糕团(称“柏饼”)或粽子。“菖蒲”和“尚武”谐音,“鲤鱼旗”表示鲤鱼跳龙门。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表达了父母期望子孙成为勇敢坚强的武士的.愿望。根据“尊重儿童的人格,谋求儿童的幸福,同时感谢母亲”的原则,规定这一天为全国公休日。
1、悬挂鲤鱼旗
“鲤鱼旗出现在江户时代,鲤鱼在日本人的印象中是生命力旺盛的鱼类,并且因为中国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日本人就认为鲤鱼是能够逆流而上、突破困境的代表。”
家家户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出人头地,因此就借鲤鱼旗来表达对孩子的美好的祝愿。
现在每年到了5月5日,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高高悬挂的鲤鱼旗,这已经成了男孩节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之一了。
2、摆菖蒲
在古代日本,端午节也会摆菖蒲,甚至还有洗菖蒲澡的习俗,并且一直流传至今。菖蒲在日语里的发音是“しょうぶ”,和“胜负”、“尚武”同音,从前摆菖蒲是为了不忘尚武精神,而现在在男孩节摆菖蒲,其实和鲤鱼旗一样,也有祝愿自家的男孩茁壮成长的含义。
3、吃柏饼
据说柏树是神明的居所,因此到神社参拜时,双手合掌拍两下手的做法,被称为“柏手”。另外柏树的叶子要等新芽萌出之后才会掉落,也有象征子孙繁荣的含义。
柏饼的原料可以是糯米,也可以是米粉,外形一般就有两种,一种是像一张饼对折起来一样,中间会有豆馅或者味噌馅。另外一种是长长的锥子型,中间没有馅料,只有淡淡的甜味。
大家要是在男孩节期间到日本旅行,一定别忘了品尝一下这种应季的甜品啊~
4、五月人形
日本的铠甲大家可能都不陌生,特别是头盔上面华丽的装饰无不令人印象深刻。
日本的铠甲叫做“铠(よろい)”,头盔叫做“兜(かぶと)”,所以五月人形就是铠甲和兜的组合。
其实在古代日本,武家就有在家里摆放铠甲的习惯,而在男孩节摆放铠甲,就有了保护男孩身体健康、平安长大的意思了。
不过现在一套铠甲的造价很高,一般的家庭不会摆一套真的铠甲出来,而是用小号的装饰品铠甲来代替,这就是五月人形的由来。
另外,还有一些家庭会选择使用真正的头盔,也就是“兜”来代替五月人形,不过不管怎么样,五月人形一定是男孩节中一个重要的象征。
对于家里有男孩的日本家庭来说,男孩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特别是新生儿的第一次男孩节,全家人会一起庆祝这个节日,这代表了家里人对孩子无限的期待和祝福。
❻ 五月五号在日本是什么日子
五月五日,是日本男孩节。早在公元834年,日本的<<灵义解>>中,就把从中国传来的1月1日(元旦),3月3日(上已),5月5日(端午)定为节日。生活在日本的人们都知道,每年男孩节时,可以看见很多鲤鱼型的彩色风筝在蓝天下飘舞,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日语中“鲤”。十四世纪的室町时代,只有武士家才有资格在竹竿上悬挂这种风筝。到了江户时代,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形状也变得更加漂亮,一直延用到现在。这个在我国已经淡化了的端午节放鲤鱼型风筝的习俗,其实起源于"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鲤鱼每年三、四月都要聚集在黄河中游的龙门处,如果能逆流而上,越过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头地成为龙.那一条条迎风而起舞的鲤鱼,真正的表达了长辈们望子成龙的心情。端午节的习俗,传到日本之后,被吸收改造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战乱不停的室町时代,被武士们所提倡。日语中,"菖蒲"与"尚武"的发音相同。每年这一天,武士们都要把自己的铠甲,头盔放在日光下晾晒。到了江户时代,为了使男孩子从小就能养成尚武的精神,期望将来能够武艺高超,做个出人头地的英雄。
与桃花节是女孩子的节日一样,端午节作为男孩子的节日,也非常热闹。按传统习惯,这天家家户户都在室内摆设现示出英武气概的娃娃(如歌舞伎中常出现的古代的英雄好汉),同时在室外挂鲤鱼旗和七色彩旗纸做的黑鲤鱼和红鲤鱼在天空迎风摆动,犹如在大海里遨游。传说鲤鱼是能够勇敢地跃上“龙门”的,所以用它来祝愿男孩子像鲤鱼般朝气蓬蓬,奋发有为。
在日本,一到男孩节这天。由七色彩旗和红黑两色的“真鲤”“绯鲤”组成的鲤鱼旗,就会在蔚蓝的天空里迎风飘动。
日本的儿童节是五月五日,它的标志鲤鱼旗(Koinobori),有孩子的家庭用竹竿挂起鲤鱼旗,有几个孩子就挂几条。原来江户时代中国“鲤鱼跳龙门”传入日本,传说鲤鱼每年三四月份都要聚集在黄河的龙门处如果能逆流而上,越过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头地成为龙,所以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好运的象征,为了祈祷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所以立起鲤鱼旗以引起上天的注意。
日本以阳历5月5日作为端午节。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去邪的糕团(称“柏饼”)或粽子。“菖蒲”和“尚武”谐音,“鲤鱼旗”表示鲤鱼跳龙门。鲤鱼旗是用布或绸做成的空心鲤鱼,分为黑、红和青蓝三种颜色,黑代表父亲、红代表母亲、青蓝代表男孩,青蓝旗的个数代表男孩人数。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表达了父母期望子孙成为勇敢坚强的武士的愿望。根据“尊重儿童的人格,谋求儿童的幸福,同时感谢母亲”的原则,规定这一天为全国公休日。
五月五日这一天在日本是男孩节(鲤のぼり/こいのぼり)-祝贺男孩子茁壮成长的节日,同时又是端午节(端午の节句/たんごのせつく)。
与桃花节是女孩子的节日一样,端午节作为男孩子的节日,也非常热闹。按传统习惯,这天家家户户都在室内摆设现示出英武气概的娃娃(如歌舞伎中常出现的古代的英雄好汉),同时在室外挂鲤鱼旗(鲤帜/こいのぼり)和七色彩旗(吹き流し/ふきながし)。纸做的黑鲤鱼(真鲤/まごい)和红鲤鱼(绯鲤/ひごい)在天空迎风摆动,犹如在大海里遨游。传说鲤鱼是能够勇敢地跃上“龙门”的,所以用它来祝愿男孩子像鲤鱼般朝气蓬蓬,奋发有为。
在日本,一到男孩节这天。由七色彩旗和红黑两色的“真鲤”“绯鲤”组成的鲤鱼旗,就会在蔚蓝的天空里迎风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