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制造什么事件
①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华事件有哪些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18日,一二八事变
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
1935年1月23日,察东事件
1935年5月,河北事件
1935年5月30日,张北事件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② 九八一事变是什么时候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2)日本又制造什么事件扩展阅读
影响:
1、揭开二战序幕。
九一八事变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2、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是它争夺亚洲霸权和走向发动世界战争的起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策源地之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最早形成。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人民率先以武装斗争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侵略,从而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3、社会性质转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华北地区扩展,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华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亦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英勇斗争的序幕。
4、促进民族团结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民族团结日益增强,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强,有力的促进了两党的再次合作,开创了团结御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新局面,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③ 9、18事变发生在什么地方
9·18事变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
1、事情的开始: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
2、事情的发展:1931年9月19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3、事情的结果: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3)日本又制造什么事件扩展阅读:
历史争议:
过去长期以来都说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之所以不抵抗,是因为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以张学良部下为主的一些人在回忆录中也多次提到这点。
但是随着海峡两岸各种史料的披露,尤其是当事人张学良晚年自由时开口说话,可以发现,这些所谓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达不抵抗命令的说法多是空口无凭且经不起史料验证的。1991年其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不抵抗”决策完全是自己和东北地方高层的行为,与蒋介石无关。
④ 九一八事变简介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⑤ 九一八事变资料
九一八事变”,又被称作是“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这起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更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的时期,日本逐步确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后来在1930年的时期,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到了日本,日本为了转移国内的阶级矛盾,从而加快了侵华的步伐。
先是在1931年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在同年的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从而正式地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根据相关历史的记载,在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的夜晚,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由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事后将这一事件栽赃嫁祸给了中国军队。也正是这样日军以此为借口,开始炮轰沈阳北大营,这也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九一八事变”。
在第二天的时候,日军就侵占沈阳,之后又陆陆续续侵占了东北三省。直到在1932年2月时期,东北全境沦陷。在此之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就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并开始了对东北人民进行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对于这次的九一八事变,可以说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九一八事件的产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的意义
1、揭开二战序幕
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中国东北的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2、社会性质转变
毛主席曾明确指出:“自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华北地区扩展,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华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
3、民族团结抗日
九一八事变及时向全国人民敲起警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越来越成为华夏儿女的共识。在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民族责任感也迅速提高,并付诸实践;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发表政见和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
“人人应视为与己有切肤之痛,以决死的精神,团结起来作积极的挣扎与苦斗”,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民族团结也日益增强,两党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强,有力地促进了两党的再次合作,从东北地区到西北地区,最后发展到全中国,终于开创了团结御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新局面,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⑥ 918事变来历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6)日本又制造什么事件扩展阅读:
历史意义
九一八事变及时向全国人民敲起警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越来越成为华夏儿女的共识。在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民族责任感也迅速提高,并付诸实践;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发表政见和主张。
呼吁全国人民“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人人应视为与己有切肤之痛,以决死的精神,团结起来作积极的挣扎与苦斗,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国共两党是当时中国的两大政党,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民族团结也日益增强,两党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强,有力的促进了两党的再次合作。
从东北地区到西北地区,最后发展到全中国,终于开创了团结御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新局面,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⑦ 几几年日本悍然发动什么事变开始侵华战争几年几月几日日军制造什么事变发动全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⑧ 1935年,日本侵华军制造了哪些事件
1、察哈尔事件
1935年1月中旬,日军首先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
2、河北事件
1935年5月初,在天津日租界发生了亲日分子《国权报》社长胡某和《振报》社长白某被暗杀的“河北事件”。
3、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1935年10月20日,日军继“丰台夺城事件”后,再次收买汉奸、流氓发动“香河暴动事件”,并同时加紧进行以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为重点对象的上层策变活动。
4、张北事件
1935年5月30日,4名没有护照的日本特务机关人员潜入察哈尔省境内绘制地图,行至张北县,被当地驻军扣留,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为避免引起事端,即令释放。
(8)日本又制造什么事件扩展阅读
1935年1月4日,日本关东军召开大连会议,关东军副参谋长坂垣征四郎、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等均参加,会议历时两天,决定要在华北扶植能够“忠实贯彻日本要求的诚实的政权”,“始终企望整个问题之解决,在未达到最后目的之前,则用侧击旁敲办法,逐步前进”。
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借口,向国民政府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无理要求,并从东北增调日军入关,声称如不接受日方要求,日军将采取“自由行动”。国民政府继续屈服于日本的压力。
1935年6月10日颁布《申儆国民对于友邦务敦睦谊令》,把日本称为“友邦”,宣称“对于友邦,务敦睦谊,不得有排斥及挑拨恶感之言论行为,尤不得以此为目的,组织任何团体,以妨国交”,“如有违背,定予严惩”。
上海《新生周刊》因发表《闲话皇帝》一文,被日本指为“侮辱天皇,妨碍邦交”,被国民党政府查封。该刊主编、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被囚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