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日本将军被送到西伯利亚
Ⅰ 战败后的日本关东军下场如何,被苏军虐待后回国却沦为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此后,近六十余万的日本关东军被押送至苏联各地进行苦役。放下武器的关东军们,本以为会得到苏军的“宽恕”,可没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连吃饭都是问题的“地狱之行”。
大量的日本关东军被押送至西伯利亚和苏联远东地区,除一小部分特殊战犯是乘坐火车前往之外,剩余的大部分日军都是徒步从中国东北前往苦寒的西伯利亚。这场景仿佛“似曾相识”,细想下,有点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发配边疆”。由于路途遥远环境艰苦,不少日军都在这一过程中死在了半路。
Ⅱ 苏军将日本战俘送到西伯利亚, 我们为什么却将百万日军送回了国
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抗日战争会发现在抗日战争的中期,以前日本军队在战场上几乎是处于各所向无敌的状态,这不仅是在我们土地上,在东南亚广袤的山林中,在太平洋的岛屿之中日军几乎一直是所向披靡的无敌状态。如果暂时抛开黑与白的概念的话,在进入火器时代以后,亚洲战场上确实很罕见地出现这种能征善战的军队。这主要是日本为战争提前进行了多年的动员和准备工作。
一方面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当时我们虽然是战胜国,但是在国际地位等很多方面,我们同美国,英国,苏联还是有着相当的差距的,而我们如何处理日军战俘,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要于美国,苏联等国交流的。说白了,虽然我们是战胜国,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不一定有太多的自主权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那也是我们的一个很大的不幸之处了。而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因为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向来讲究以德服人,虽然说无论从战争的正义角度,还是战争中的行为来说,日军当时都是为人所诟病的,但是战争的最终结局,毕竟是他们失败了,对于已经投降的日军战俘,我们还是本着宽大为怀的态度,让他们回到了自己的故土。不过相信这个做法,即使是多年以后,仍然有很多的人持不同的意见,认为我们在对于日军的战俘处理这个事上过于的宽宏大量了。对于此事,小编只能说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大的环境以及策略的决定环境,我们能做的只有尊重历史罢了。
Ⅲ 日本战败后,60万关东军被弄去西伯利亚服劳役,为何没有人反抗
14年抗战中,中国居民伤亡高达3500万人以上。除了380万军队的伤亡,剩下的3000多万伤亡都是普通平民。也就是说,有3000多万中国普通平民和放下武器的战俘被日本人屠杀。也许当今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面临日寇的屠杀,中国人民不奋起抵抗呢,他们眼睁睁的看着日本屠杀吗?
其实并非中国人民没有反抗更不是不想反抗,而是手无寸铁,根本无法反抗。不仅中国人民如此,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杀人如割草,已毫无人性可言的日本军队,成为战俘之后,他们也变得温顺如绵羊。
近60万日本关东军被苏联俘虏后,被押往西伯利亚,这些日本关东军战俘在环境极为恶劣的西伯利亚从事艰苦的劳动,甚至数万人在短短几年内死去,但却依然没有什么反抗。为什么会这样呢?
返回日本的关东军战俘
而且,在彻底扼杀这些战俘的反抗苗头后,苏联又开始了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对日本战俘进行大规模教育和洗脑。以至于这些战俘在最终回到日本之后,根本无法适应日本的生活,他们也因此成为日本社会排斥的对象。
Ⅳ 60万日本俘虏被苏联带到西伯利亚,为何最后只剩下50万
因为这些日本战俘在苏联和东北境有63000人左右死亡了,其中在东北的临时战俘营死亡8000人左右,在苏联和蒙古境内死亡55000人左右。
1956年根据与日本红十字会达成的协议,苏联在1956年12月开始分两次,第一次811人,第二次1047人,遣返了滞留在苏联的剩余日本战俘(图为最后一批日本战俘到达舞鹤港)。
1946-1956年间,从霍尔姆斯克港等港口被苏联遣返的日军战俘总计为510464人。加上之前苏联在东北释放的日本人,被苏联俘获的639635名日本人中共计有577567人被遣返回国。在被苏联俘虏的日本战俘中,共有63926名未归国,其中绝大部分——大概63000人左右死于苏军的羁押期间。这其中另有具体数量不详的极少数日本战俘,被苏联和蒙古当局允许留在苏联和蒙古。
57万跟50万差别还是很大的,苏联并没有像外界传言的那样虐待日军战俘,日军在苏联的战俘死亡率略高于9%,比之在苏联的德国战俘死亡率8.3%(德军战俘总数4426802人,死亡363343人)并没有高出太多。
Ⅳ 请问当年10万日本关东军到西伯利亚劳改是什么电影
《登陆之日》
该影片于2012年7月10日上映,讲述了日本殖民朝鲜时期,日本将军之孙长谷川辰雄与贫贱子弟金俊植因为奥运会选拔赛跑,却被诬陷违规。
引发民众与军方发生冲突,最终金俊植被充军,后因为金俊植与战友不愿做敢死队,索性集体出逃。当俊植看到苏军压境,决定跑回送信。结果,日军惨败,辰雄和俊植被俘。
一次骚乱之后,金俊植和好友(辰雄)角斗,结果金俊植宽容了对手。此后,德军疯狂反扑,金俊植和好友(辰雄)在敢死队同历生死。他们为了逃命,同甘共苦,翻山越岭,来到德军占领地。两人失散,再见竟是诺曼底的德军阵营,辰雄再次见到了那个奔跑着的身影。
该影片以二战为背景,由韩国和美国合拍的战争片,由姜帝圭执导,张东健、小田切让、范冰冰等主演。
(5)有多少日本将军被送到西伯利亚扩展阅读:
1945年8月8日晚(亚洲东部时间已到8月9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向日本大使递交了宣战书。此刻集结了150万重兵的苏远东军已利用夜幕掩护在边境,天亮前便向满洲、朝鲜北部和库页岛南部同时了进攻。
在5500辆坦克(含自行火炮)的掩护下,乘着近10万辆美制卡车的苏军在辽阔东北大地多方向开进,头顶上有3000多架飞机掩护。
在烟尘滚滚、马达轰鸣的地空协同交响曲中,苏军的远东战役成为其现代化闪击战最典型的样板,在内蒙古方向突击的装甲集群6天内便开进了600公里而到达吉林西部。
基本由步兵构成的日军除了少数依托永备工事顽抗外,其余大都望风而溃而无法招架。关东军总司令部在开战第三天便由长春撤到通化的山中,准备放弃北满,所属各部队陷入一片混乱。
当时的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也说,关东军再打下去连两个月也坚持不了。苏联出兵,使日本最后失去“媾和”希望,天皇裕仁从美国得到不追究他战争责任并保存国体的许诺后(由此而论日本投降并非完全无条件),于8月15日令电台播放了“终战诏书”录音。
Ⅵ 日本战败后,60万关东军被弄去西伯利亚服劳役,为何没有人反抗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60万战俘被押送到西伯利亚做劳工,为什么会没有人反抗呢?有人会说:因为人都会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反抗,就不轮到自己;也有的人会说:是因为人的奴性觉得的,等等!但我个人却觉得是因为下面几个原因:
措施三:苏联人对日本关东军战俘进行思想再教育和洗脑。在扼杀日本战俘反抗苗头的同时,苏联军还对这些战俘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大规模的教育洗脑。到最有有些战俘在回国后都不能适应当时日本的生活环境,因此有排斥日本社会的现象。
当然,最重要的是苏联对日本战俘的管理松弛有度,并没有将日本战俘逼到绝路上,没有让他们觉得死亡就在眼前,虽然日子过着苦,但是好歹命没有丢。
Ⅶ 60万日军俘虏去西伯利亚挖薯仔,10年后为啥只回来50万
在二战还没有结束之前,总共大概有二百八十万的日本大军。他们都分别在日本的本土,中国的东北和关内,东南亚,太平洋的岛屿。而这些兵中最强悍的是关东军。鼎盛时间能达到百万之多。
所以当时的人不得不派人去为这些人指路,经过日复一日的这样的折磨,大约就有十多万人死在异国他乡。不过幸好的是苏军并没有将日军赶尽杀绝。后来还是有50左右万日军回到日本。
Ⅷ 日本战俘堪称世界上最模范的战俘,这个模范体现在哪
因为日本战俘遵守纪律。
这些日本战俘的表现也非常好,他们立即热情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大规模生产。 1956年,最后一名日本战俘离开了西伯利亚。这些日本战俘中只有40万终于活着返回日本。苏联记录了55,000名日本战俘的死亡人数,其中100,000多人失踪。根据这位还活着回来,老兵的说法,他们白天必须经历12个小时的繁重体力劳动,数十名战俘只能在晚上挤进四面的棚子里。因为他们没有掩盖自己的身体或吃东西,所以在西伯利亚每个寒冷的夜晚都可能带走许多人。
Ⅸ 日本战败前苏联俘虏日本多少俘虏
60万
1945年日本战败后,60余万日本关东军被押送苏联各地服苦役,等待他们的,是生不如死的地狱之行!
苏联军队的画像
这些日本放下武器之后,以为会得到苏方的优待,没想到,苏联人连顿饱饭都不管,甚至直接断顿!不服就饿着——这就是苏联人的逻辑。
大部分日本战俘被安置到苏联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由于铁路和公路交通运输工具匮乏,除特别重要的战犯和一部分战俘是乘火车前往苏联的之外,不少战俘是徒步离开中国东北临时日军战俘营,前往遥远、苦寒的西伯利亚的。
还有一些战俘被安置到哈萨克地区以及顿河流域的坦波夫州等地,一路倒毙者不计其数。
到达驻地后,日本战俘连住的房子都没有,要自己动手搭窝棚,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因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医疗救治,还要干各种重体力活,仅第一个冬季,日本战俘就冻死了5万人!
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后勤
后来,日本政府向苏联索要亡故他乡的日俘尸骨,苏联人拖来拖去,给拉回一船骨灰。
二战日本潜艇部队向美军投降
据说,很多日本兵死后,骨灰做了制造肥皂的材料。
苏联人下手够狠!没有那么多粮食,就只能这样做了
吃不饱、穿不暖或许尚可容忍,最令日本人恐惧的是,是苏联人随便集体屠杀战俘!给扣上“颠覆苏维埃政权”帽子,还算是体面,有时枪杀战俘的理由简直令人瞠目结舌:没那么多粮食供应,多余的战俘杀了算了!
还有一些战俘被安置到哈萨克地区以及顿河流域的坦波夫州等地,一路倒毙者不计其数。
除种种虐待外,苏联人还强迫给战俘洗脑,逼他们学马列主义,逼他们效忠斯大林,对满脑子武士道思想的日本战俘而言,被逼改造思想,比杀了他们都难受!但不接收思想改造,就将面临苦役、酷刑乃至枪杀的凄惨命运,生命与思想,哪个更重要?
一些日俘禁不住如此炼狱般的煎熬,终于意志动摇,听命于苏联,被培养成间谍,“释放”回国,据说其中一些人,成了“日本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