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棋院有多少牌
1. 日本棋院的历史
1923年以前,日本围棋界并存着本因坊秀哉领导的中央棋院、裨圣会和方圆社等三派势力,各行其是,不服谁,看上去统一局面永无指望了。却不料就在这一年(1923)九月一日,晴空霹雳,关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东京几乎整个毁了,秀哉名人煞费苦心建立的中央棋院,被大火烧成平地。受此打击,秀哉欲哭无泪,多亏门下小岸壮二等得意弟子竭力扶佐,才得残喘。裨圣会受到的打击,也不在中央棋院之下,会馆皆成灰烬,财产损失精光,只得暂栖濑越六段家中,惨淡经营。对方圆社来说,震灾却是不幸中之大幸。原来方圆社经营不力,搬出“凡之内”大楼只是早晚问题,这突发的灾祸正是体面搬出的绝好机会,不但可免除一切义务,而且不必再偿还租金,省下了许多钱财。是故,只有方圆社得以在震后的大混乱中,悠悠然图谋再举。
所幸这段黑暗的时期,为时尚短,半年之后,终于出了一位救苦救难的“菩萨”,独立承担,捐出十万块钱成立了“日本棋院”,此人就是有名的财阀大仓喜七郎男爵。从此之后,棋界大同团结,围棋在日本重开新阶段,更加欣欣向荣了。
“日本棋院”之创立,裨圣会的高部道平应记头功。原来高部这人头脑聪明,颇有主见。他曾于明治四十三年(1910)前往中国,在东北、京津、江南一带游历了近十年,先后受到当时的教育总监段祺瑞和钦差大臣杨士琦的特殊礼遇,更与当时中国第一流的棋手张乐山、汪云峰等对局,使中国棋士领略了日本先进的围棋理论,对促进中国棋艺水平提高颇有功劳。当时,日本已有觊觎中国满洲之野心,高部在华的活动,自然受到日本政界、财界人士的注意。如此一来,他便结识了不少达官贵人。地震之后,基础最薄的裨圣会已至山穷水尽阶段,眼见得非解散不可,高部不愧为高参,最后选中了热心棋道的大仓喜七郎,于是高部登门拜访,请求大仓帮助稗圣会渡过难关,直说得“天花乱坠,室雨缤纷”,终于打动了大仓。
不过,大仓说道:“假如本因坊、方圆社、裨圣会能舍弃前怨,团结一体,精诚合作,我可以解囊相助,在所不惜!”
高部大喜,当即跑去见本因坊秀哉名人和岩佐圭社长,转达了大仓的意思。二人自然惊喜非常。第二天三方头面人物一同去拜访大仓,表示感谢,并发誓赌咒要共倡棋道,于是大仓马上拿出十万块钱。二层钢筋水泥结构的“日本棋院”会馆,就在赤坂溜池建立起来。此会馆占地面积二百多坪,外观富古典情趣,内部装修多采用西洋的先进设备,安静又舒适,实为自古以来最好的对局场所。
此间,各棋士与大仓接触频繁,但大仓喜七郎最器重的,却只有濑越和小岸,认为此二人是今后棋界最有希望的人才。濑越为人温厚,从无跋扈之举,又给大仓出了不少好主意,大仓对他有好感自在意中。小岸则是当时最活跃的棋士,对复兴棋界甚有功劳,其苦干之程度,使大仓为之感动。
不料小岸命薄,眼看日本棋院即将成立,他却因劳累过度,刚升了六段,便突虎才小岸之逝世,不仅在秀哉名人心中蒙上一层阴影,而且全国棋士皆不胜惋惜。小岸生前于棋枰上纵横驰骋,军功赫赫,死前一年中,战绩十战九胜,真可谓常胜将军,可惜只获六段便到头了。不过,后来他的女弟子增渊辰子为师争气,培养出一个杀得日本棋士人人胆寒的徒弟,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坂田荣男九段。这样,小岸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大正十三年五月二十日,大仓喜七郎举行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日本棋院成立。次日,日本棋院在帝国饭店召开创立大会,东京名流全部出席,盛况空前,堪称洋洋大观。
会上宣布,日本棋院由德高望重的宫内大臣牧野伸显为总裁,大仓喜七郎为副总裁,以下十二名理事均由名流担任。此外,还就比赛制度、时间限制、段级的授予、普及教授、创办比赛、棋书杂志出版、棋士之培养、在妇女中推广、棋院增设诸设备、于各地设置支部等十大问题,作了详细规定。以上规定皆以大众普及为目的,日本棋界开始以崭新的面目出现了。
日本棋院自成立后,曾于战败后出现过重大分裂。桥本宇太郎于大阪成立关西棋院,与日本棋院分庭抗礼。关西棋院棋士人数约为日本棋院的三分之一,但整体实力较弱。
日本棋院为日本围棋于上世纪的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步入90年代后,官僚主义等弊端逐渐显露,财政赤字问题日益突出,以加藤正夫九段为首的改革派入主棋院理事会后,日本棋院开始了改革,逐渐取得良好的成效。
2. 在日本只允许有一个围棋名人(即九段或称棋圣),可为什么在中国非要搞那么多
事实情况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九段只是一个段位,日本也有很多九段,另外你说的棋圣和名人是日本棋赛的头衔,具体有:十段、小棋圣、本因坊、名人、天元、棋圣、王座。如果在这些棋赛中胜出就可以拥有这些头衔,连续三年以上拿到同一个头衔就可以拿到这个头衔的名誉头衔(如名誉十段),拥有几个头衔的人,人们就称他们为X冠王(如三个头衔就是三冠王)。中国近几年也学着日本弄这些比赛,只不过日本的棋赛情况不大在国内转播,而国内比赛转播的较多,所以可能不大了解这些情况,如果你想了解,可以去买些为期杂志看看(如《围棋天地》)。另外说一句国际的围棋比赛是没有头衔的(如LG杯、农心杯)。
3. 跪求日本围棋中的八大头衔及其奖金~~~有谁知道的
日本围棋常说七大头衔,如risu先生所回答,但是奖金小有出入。列出请指正。
棋圣战,是日本目前规模最大、奖金最高的棋战。1975年,由于日本棋院和《读卖新闻》在名人战赞助的问题上发生分歧,《朝日新闻》获得了名人战赞助权,而《读卖新闻》转而举办新棋战——棋圣战,并在规模和奖金上均超过了名人战。第一期冠军奖金1700万日元,自25期之后冠军奖金为4200万日元。自第34期后冠军奖金升至4500万日元。
名人战,目前由《朝日新闻》主办的。名人战分为两个阶段,1976年以前《读卖新闻》举办的,一般称“旧名人战”。名人战冠军奖金3700万日元。
目前本因坊战由《每日新闻》主办,富士通协办,冠军奖金3200万日元。他虽然奖金不是最高,但是地位特殊,所以与棋圣、名人,并称“大三冠”。
末代本因坊秀哉退隐后,他把“本因坊”的名号捐给了日本棋院,日本棋院获得了举办以本因坊命名的棋战的资格。由于历史上本因坊称号的重要性,本因坊战成为最重要的职业棋战之一,也是目前为止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棋战。在五六十年代获得本因坊战冠军的棋手还要改名。
天元战,由日本新闻三社联盟(北海道新闻、东京新闻、中部日本新闻、西日本新闻)赞助,其前身是日本棋院选手权战。1974年, 日本棋院与新闻三社联盟一致同意日本棋院选手权战在第22期终止,而举办包括关西棋院的天元战。所谓“天元”,具有“万物之主” 的意思。冠军奖金500万日元,在当时甚至超过了名人战。目前冠军奖金为1400万日元。
王座战由《日本经济新闻》主办,始于1953年,是仅次于本因坊战而具有传统的棋战,最早采用5目半贴目制的也是王座战。但王座战一直是影响较小的新闻棋战,初举办时居然不是日本棋院的正式棋赛。冠军奖金从第56期改为1400万日元。
十段战由日本《产经新闻社》主办,始于1962年,每年举行一次。比赛采用双败淘汰制。冠军奖金1500万日元。
碁圣战,是由日本新闻围棋联盟举办,原名“全日本第一位战,”后改称“碁圣战”。该赛因与奖金最高的棋圣战同名,故采取繁体字“碁圣”加以区别。习惯上人们将碁圣战称为“小棋圣”,棋圣战称为“大棋圣”。 碁圣战是七大新闻棋战中最小的一个,冠军奖金777万日元。
其它重要赛事有NEC杯、NHK杯、阿含桐山杯、龙星战等。但是与中国围棋最有缘的NEC杯在09年停办。如果要数八大,只好算上NHK杯了。
4. 日本的职业围棋的头衔占有多少
现在大家经常在围棋赛的新闻中听说“本因坊”和“名人”这两个词,这是围棋比赛冠军的头衔,谁获得了冠军,谁就可以被称为本因坊或名人。也就是说,头衔,是某些比赛冠军的特定称呼。那这两个称号从何而来?我们要推溯历史回头了:
日本围棋历史上有四大家,分别为:本因坊、安井、井上、林这四家,即人们常说的“棋院四家”。其中本因坊一门特别瞩目,一世本因坊算砂、四世本因坊道策和本因坊秀策都是日本围棋史上的标志人物。本因坊算砂(1559-1623)是京都寂光寺的高僧,是近世日本围棋开山鼻祖,也是本因坊家始祖,1603年以弈出第一个“天览棋”而着称于世。本因坊道策(1645-1702)是江户前期的围棋大师,号称“天下无敌”。是他整合了段位制度,栽培了众多优秀弟子,被尊为“棋圣”。同样被誉为“棋圣”的本因坊秀策(1829-1862)确立了“秀策流”布局,奠定了近代布局的基础。
而本因坊、名人、棋所几个称呼的来历,都和一世本因坊算砂直接相关。说来话长了:
本因坊,原是一处寺院的名字。日本第一世本因坊,俗名叫加纳与三郎,生于嘉靖年代(1557左右),此时正是日本岛国历史上有名的的“战国时代”。为躲避战国风尘,其父便把他送到寂光寺去当和尚,法名日海。日海小和尚聪明绝顶,极具棋才。他在颂经念佛之余,对也围棋大感兴趣。当时日本岛国历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织田信也是个棋迷,经常邀请日海和他对弈。织田信长对自己棋力颇为自负,不料日海让他五子,还是游刃有余。织田对日海的棋技拜服之极,在日海弈出妙手后,夸赞道:“你可真是个名人啊”,织田信长开了金口,这便是围棋名人的起源。当时在亲町天皇的天正六年(1578),日海还只有二十二岁。
到了天正十年(1582)年,织田信长设下棋宴,邀请日海和另一着名高手鹿盐利贤来对弈,自己和手下的大将静坐观战。结果出现了罕见的三劫无胜负,双方只好达成协议将其作为无胜负的平局。当晚子夜,部将明智光秀反叛,织田信长和其子信忠死于乱箭烈火之中。这就是日本岛国历史上有名的本能寺之变。所以直到今天,日本棋坛还有三劫不祥的说法。
日海此人极讲义气,在叛军还正得势的风头上,公开召集僧众为织田父子作水陆道场,大张旗鼓地为信长父子祈求冥福。时人皆认为日海此举危险,日海却义无反顾,其勇气确实值得钦佩。不久后丰臣秀吉回师平叛明智光秀,闻得日海的义行,十分钦佩。丰臣秀吉也爱下棋,认为弈理与兵法相通,所以大力提倡。在秀吉的协助下,日海扩建改造了寂光寺,自己改号为本因坊,改名为算砂。这便是本因坊一门的由来。
丰臣秀吉同时为日海立下了一个“棋所”,作为第一国手的荣誉,每年拨给300石禄米的津贴,由国家出钱把棋手供养起来。就于现在的“国家棋院”了。
那时的段位审定极其严格,除了实力的因素还要熬年头,比之现在的高段棋手满天飞大不相同。段位除了实力还代表在棋界的身份,当时五段即为高段棋手,七段称之为“上手”即意味着进入了一流高手的行列,30岁前能获得七段便是很了不起的事了。八段即为准名人,同时代最多有两三位。九段为最高段位,却只能有一人,即为“名人”,同时代只能有一个名人。一旦晋升为九段,就意味着随时会被任命为“棋所”,因此,二者可看作是同义词。本因坊家是四家中最兴旺发达的一家,对日本围棋技艺发展的贡献也最大。日本围棋史上的10位名人(九段、棋所),本因坊一门就占了7个。
在今天,虽然古时的棋士家族门派体制已不复存在,但“本因坊”之名,仍然和“名人”头街一样,作为日本最高级别棋赛的冠军称号之一,成为顶尖棋士们角逐的目标。
日本的围棋史我们今天看来象是小说,很有意思。但是在当年,是棋手性命相搏的战场。如果你知道这些历史,看《棋魂》会更有意思。
中国的头衔战现在存在的只有天元、名人、棋圣和新人王。以前还举办过棋王,只一届。其他几项比赛,冠军没有特殊的荣誉称呼,也就是没有头衔。
5. 关日本围棋头衔赛和段位的一些问题
1,本因坊是日本棋院一项最重要的赛事。的确是日本职业的的都可以报名,先进行预选赛,选出8名选手,然后进行循环,后4名淘汰。然后前4决一名挑战者,向上届冠军挑战。
2,业余6段大概相当多少段,不太好说。
我查找了一下中国的业余段位的定段规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业余围棋的段位授予标准如下:
7段:在中国围棋协会组织、主办或经中国围棋协会批准的全国性业余围棋比赛中获得冠军者。
6段:三个(含)以上省级单位参加,且其中5段棋手不少于30名,棋手总人数不少于50名。在该类赛事中位列前六名的棋手(前六名中已有6段称号的,名额可顺延)。
5段(含)以下:可以由省级体育局、解放军体育部门、行业体协所辖棋院、棋类协会、围棋协会直接批准授予。
3段(含)以下:可以由地区和省辖市的体育局所辖棋类协会、围棋协会直接批准授予。
1段:可以由县体育部门直接批准授予。
6段以上称号由中国围棋协会负责审批。符合授予6段、7段条件的围棋比赛,主办单位须在赛前向中国围棋协会申报,并且有二名以上国家级裁判员主持竞赛裁判工作,经批准后其比赛成绩方为有效。
比如我所知道的一个业余6段叫,李岱春,很多人都熟悉,很强的一名选手,他的水平基本和职业5,6段相差不多了,现在的段位不能严格的反映一个棋手的水平。
3,中国的升段赛是采用积分制的,只要对局平均分达到65分,就可以升段。
基本上是10局要胜7局才能升段
6. 日本有围棋学院吗它与我国的围棋规则有区别吗
日本的“日本棋院”有“院生”制度。通过考核合格的男女孩可以成为院生。
成为院生的人,还要正常上学,平时自己学习提高围棋。每周六日到棋院进行分组比赛,每月调整一次排名和分组。一年有3次不同的选拔比赛,合格的人成为专业棋士。
有几个我相识的人已经成为专业棋士了。
7. 中日韩各有多少职业围棋手有知道的吗
中国棋院。棋院公布460名职业棋手
日本棋院的现役棋手总数仍达到314名
韩国职业围棋起步虽晚于日本,但近二十年来,迅猛发展。棋院属下的职业棋手已达210名。
参考资料: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7a3f4118f26555bb
8. 围棋都有那种规则
围棋虽然不是一个地方一个规则,但是现行的的确有三个规则:中国规则、日韩规则、和应氏规则。无论如何,下棋的规则是一样的,在计算胜负的时候,有几点不同。其一,是一些特殊棋形的判定,这个比较细微,您不下棋的不容易理解,忽略他区别也不是很大;其二,数子、数目、和填满计子,这个不同是形式问题;其三,黑贴3又3/4子(相当于7目半)、贴6目半、和贴8点。也就是您说的贴目差异。因为贴目的差异,有时候足以决定一盘棋的胜负,所以围棋赛事的规则是必须明确的,通常是哪方主办就采用哪方规则,如果是国际赛事需要事先协商了。
贴目最简单的根据就是黑方的先行子效。因为棋盘上总共361个点,先行方(黑方)可以率先行棋布阵,优先抢占有利地形的好处是显见的。所以在不贴目的年代,棋手公认的黑棋有利。
所以为了公平起见,就提出了“黑先贴目”的概念。为什么会带“半目”呢?是因为不贴目,和贴整数目数,都有可能出现和棋,即计算最后目数,双方相等。
贴目的大小,也是一个认识的渐进过程,也就是说黑方的先行子效到底有多大?通俗的说就是占了多少便宜?近代围棋的领导是日本,所以以日本围棋规则为参考基准。贴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1955年的第3期王座战起,黑棋贴目从4目半改为5目半。自此,包括名人战在内的全部头衔战均固定采用黑贴5目半制。然而近年来随着对布局研究的深入,此规则对执黑先行者显然有利。截止到2001年底,在日本棋院近5年来进行的1.5万盘正式公开棋赛对局中,黑棋胜率达到了51.86%。执黑执白的胜率之差尽管不到4%,但在争夺激烈的围棋世界,这样的差距足以致命。
在国际棋赛中实力明显占优的韩国率先在大多数棋赛中改用6目半制。中国也从2002年春天起,全部改贴3又3/4子(相当于7目半)。日本棋院对于实行了50年的黑棋贴5目半的制度也实行了改革,将部分比赛向中韩靠拢,实行6目半。日本围棋2003年开始全部采用黑贴6目半规则。
而应氏规则是从1988年开始实施以来就是贴8点,相当于贴8目。叫“点”只是为了强调围棋里面“子空皆地”的平等地位。
我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你也可以上http://weiqi.sports.tom.com/secondary/wqzl/wqzl_index.htm查看围棋规则。这里没有列出韩国规则,是因为日韩的规则基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