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近有哪些动态
① 福岛核泄漏事故的最新动态
东京2011年6月5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有关机构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后遗症”继续发展。已有员工确认遭受超量核辐射,福岛附近的河底泥沙中也检测出放射性物质。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说,两名日前从甲状腺中检测出大量放射性碘-131的员工,所遭受辐射量已确定超过了250毫希沃特的辐射上限。这是首次确认福岛第一核电站员工遭辐射量超过该上限。
东京电力公司说,这两名员工分别在30多岁和40多岁,是3号和4号机组的操作人员,从3月11日的地震当天开始,一直在中央控制室和反应堆所在建筑外作业。在5月23日进行检查时,从甲状腺中分别检测出了9760贝克勒尔和7690贝克勒尔的放射性碘-131,相当于其他员工的10倍以上。
日本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对这两名员工的内部辐射量进行调查时,推断两名员工分别遭受内部辐射和外部辐射,合计超过了250毫希沃特。这两名员工目前已经离开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根据放射线医学综合所的诊断,健康状况没有出现异常,没有必要进行特殊治疗。
为应对这次核泄漏事故,日本厚生劳动省已将核电站员工的全年辐射量上限由100毫希沃特上调至250毫希沃特,东京电力公司则以200毫希沃特作为员工交接班的标准。
日本环境省3日宣布,从福岛县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河底泥沙中,检测出了放射性同位素铯-137和铯-134,但是未从河水中检测出放射性物质。上述地区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半径20公里的警戒区之外。
这是首次对福岛县内的河流进行放射性物质浓度调查。调查是5月24日至29日在29个地点进行的,结果显示,在所有地点的河底泥沙中都检测出了放射性铯同位素。铯-137的半衰期约为30年,铯-134的半衰期约为2年。此外,有4处地点检测出了半衰期约为8天的放射性碘-131。
日本环境省认为,这些放射性物质不会立即对健康产生影响,并准备在梅雨季节继续进行调查。
② 谁知道2011.3.11日本大地震的最新动态
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8.8级大地震,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地区、东北地区等大范围内均有强烈晃动。日本气象厅表示,此次地震震源位于东北地区的三陆近海,震源深度约为10公里。此后余震不断,部分地区发生高达10米的大海啸,海陆空交通受到严重影响,通讯也一时中断,引发海啸淹没了日本东北地区,截止j今日北京时间上午11点,日本东北·关东地区大地震遇难失踪人数已超1400余人。 目前还没有收到中国公民在日本受伤亡的情况。
③ 什么时候可以去日本
目前就可以去日本,只要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带好自己的护照,在对方要求下做好防疫措施,根据最新的疫情动态,日本最近疫情高发,没有紧急情况还是需要谨慎。
④ 最近日本有什么新闻
昨日新闻:东芝赤字5500亿日元,预定裁员7800人。
⑤ 日本最近有什么动态吗
看你名字 是日本人吧`
作为中国人好像没多少人关心日本 就算知道 好像也没人给你说吧`
⑥ 求有关日本最近军事上的动态,每次看新闻都没有
这个比较少了吧 披露的不是很多啊
⑦ 日本教科书事件的最新动态
2015年4月6日,日本中学生教科书的审定结果显示,这次通过审定的教科书将钓鱼岛和独岛(日本称竹岛)都称为是“日本固有领土”,并更改了对南京大屠杀的表述。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吕耀东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日本未听取国际舆论的谴责,一意孤行,这次又在教科书中“去侵略化”,可以看出历史修正主义在日本社会已从思潮变为实际行动。
⑧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最新动态
据日本共同社2月10日电,日本记者俱乐部近日在主页上公开了日本历任首相及外国政要等召开记者会时的讲话录音,其中有1978年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为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访日时就两国围绕钓鱼岛问题对立的讲话录音。邓小平在讲话中表示,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
中日领导人最早提及搁置钓鱼岛问题一事是在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问中国,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之时。据曾担任外交部顾问,深度参与中日邦交恢复工作的日本问题专家张香山回忆,田中角荣和周恩来在(中日)第三次首脑会谈快要结束时谈起钓鱼岛问题,周恩来表示“有些问题要等到时间转移后来谈”,田中亦表示“一旦邦交正常化,我相信其他问题是能够解决的。”(《中日复交谈判回顾》,载《日本学刊》1998年第1期)
而中日之间就钓鱼岛问题较为深入的讨论,是在1978年《中日和平条约》谈判时期邓小平与日本外相园田直之间的会谈。本次公布的录音即是这一时期邓小平在日本记者俱乐部答国内外记者的谈话。该录音共1小时6分钟48秒,时间为1978年10月25日。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整理谈及钓鱼岛部分的录音文字,以及其他史料对这段历史的记录,供读者阅读参考。
钓鱼岛
日本记者俱乐部公布的录音(部分文字稿):
邓小平:尊敬的酒井新二(时任日本共同社社长)先生,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首先我对日本记者俱乐部举办今天的记者招待会表示感谢。中日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年的友好交往的历史,和悠久的传统友谊,中日友好源远流长,有着坚实的基础。尽管中日之间有过一段不幸的历史,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日本人民也受害不浅。但是,这与两千多年的友好历史相比,毕竟是很短暂的。现在,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新高潮正在到来,我们应该向前看,放眼未来,共同努力,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提问:还有两个问题,请您务必能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就是尖阁列岛的归属问题,我们是认为这是日本固有的领土,不容置疑,但这个问题上很遗憾双方看法不一样,阁下有什么想法?)
这个,我们叫钓鱼岛,这个名字就叫法不同。(众笑)这点嘛,双方确实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双方约定不涉及这样的问题。这是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候我们双方有约定不涉及。就中国人的智慧来说,也只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来。因为一涉及就搞不清楚的。倒是有一些人倒是想在这些问题上挑一些刺,制造障碍(阻碍)中日关系的发展。
所以我们认为我们两国政府谈这个问题时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十年也没有关系。我们这代人智慧不够,这个问题谈不拢,我们下一代人总比我们聪明些。总会找到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形式、方式来解决。
录音地址:http://www.jnpc.or.jp/activities/voice/
邓小平访日期间接受采访
日文报纸报道邓小平副总理在日本记者俱乐部举行的答国内外记者的谈话要旨:
“实现邦交正常化之际,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和平条约谈判之际,双方也同样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两国谈判之际还是避开这一问题好。我们认为把这个问题暂时搁置起来是比较明智的。倒是有些人想利用这个问题,来给中日关系泼冷水。”
来源:《日中关系基本资料集》,日本霞山会。
张香山(原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的记载:
“(邓小平的发言):我们两国并不是不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你们说的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的问题,还有大陆架问题。但在你们国内不是有一些人企图挑起这样的事情来妨碍《友好条约》的签订吗?我们中国人也不是没有这种人,比如说,我们留美的,加入美国籍的,有些还是华侨,在台湾也有保钓呢!这样的问题现在不要牵进去,本着《和平条约》的精神,放几年不要紧,很可能这样的问题,几十年也达不成协议。达不成,我们就不友好了吗?这个条约就可以不实行了吗?要把钓鱼岛问题放在一边,慢慢来,从容考虑。
在邓小平谈及钓鱼岛问题后,园田外相说: 你谈了这个问题,我作为日本外相,也不能不说一点。关于日本对尖阁的立场,阁下是知道的,希望不再发生那样的偶然事件(指中国捕鱼船队,一度进入钓鱼岛海域),我讲这麽一句。 邓小平说: 我也想说一点。把这样的事情摆开,我们这一代人,没有找到办法,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总会找得到办法解决的。 ”
⑨ 日本近日动态
日新首相菅直人今日上任 新内阁成员名单曝光 首相菅直人63総务(再)原口一博50法务(再)千叶景子62外务(再)冈田克也56财务野田佳彦53文部科学(再)川端达夫65厚生労働(再)长妻昭49农林水产山田正彦68経済产业(再)直嶋正行64国土交通(再)前原诚司48环境(再)小沢锐仁56防卫(再)北沢俊美72官房仙谷由人64国家公安�9�9拉致问题(再)中井洽67金融�9�9邮政(再)亀井静香73国家戦略荒井聡64行政刷新莲舫42公务员制度改革玄叶光一郎46敬称略。再は再任
⑩ 现如今日本的状况怎样
近来,日本经济形势格外地引起人们的关心,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议论。有人认为日本经济出现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也有人认为日本的“所谓经济衰退是日本政府对外宣传上实施‘哀兵经济’的策略之一,目的是隐蔽本国经济实力,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借口”。
笔者认为,一国经济萧条或衰退,是全国性的现象,主要须依据统计数字、而不能凭“感受”作出判断。日本政府的GDP等经济统计虽然存在这样那样问题,但基本上可以说是反映了日本经济的实际情况。据日本的经济统计,1999-2000年日本经济经过短暂复苏后,于2000年10月又转为下降,进入萧条局面。2001年4至12月(即从4月1日开始的日本2001财政年度的前3个季度),日本GDP连续3个季度呈负增长。在经济学上,当一国的经济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就可认定为经济陷入衰退(在二战后的美国,经济衰退一般是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在至少两个季度内下降1.5%。以上,同时失业率上升到6%以上)。从统计数字看日本经济确已陷入衰退局面。
尽管日本经济经过长达十年的低迷状态,又进一步陷入衰退,但无论是从日本人的平均生活水平看,还是从日本的经济规模、国际收支、民间储蓄、外汇储备、对外债权、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等等来看,日本经济发展的水平确实很高,至少比中国要高得多,国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也比我们高得多。但是,经济萧条也好,衰退也好,指的是经济发展的动态,反映了经济现状从原有水平(静态)倒退的程度。2001年1、2、3季度日本的GDP名义值(未去掉物价变动因素)分别为513.5万亿日元、505.8万亿日元、501.8万亿日元;实际值(以1995年价格为基准)分别为539.7万亿日元、533.2万亿日元、530.3万亿日元,这说明日本的GDP无论是名义值还是实际值都在减少。一个国家经济是否衰退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两回事,经济发展的原有水平再高,只要它是在明显倒退,出现了经济活动全面下降的情况,就意味着经济衰退。
事实上,日本经济的实际状况比上述的实际增长率所反映的程度更严重。首先,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前的名义增长率比实际增长率下降得更厉害(例如预计2001年度前者为负2.7%,后者为负1.1%;2002年度分别为负2.2%和负0.5%),这反映出日本经济已陷入严重的通货紧缩(即持续的物价下降、需求萎缩)局面。其次,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之所以还能维持超过1%的实际年均增长率,是靠日本政府一再“注射强心针”才取得的,如果政府不是累计10次动用财政手段刺激景气,而且“景气对策”总规模高达136万亿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这导致日本的政府债务余额达到GDP的大约145%),那么,当前日本经济增长的状况就会更差。再者,日本的失业率连续4个月节节上升,在2001年12月已达到5.6%,政府和民间都预测失业率还将继续上升甚至突破6%,同时如果计入“企业内失业”,日本的实际失业状况比失业率统计所反映得的更严重。
再一个问题是日本能否对外“隐蔽”其经济真相。在当今世界,由于国际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可以说几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实力都处在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密切关注之中,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当然更不例外。在日本,对经济形势进行监测的不仅有政府机构,还有一大批民间调查预测机构,如果政府出于政治目的有意“隐蔽”真相,民间机构则不能这样做,因为把好的形势说成坏的,就会误导民间企业的投资活动,其结果这些民间预测机构就无法立足。此外,在日本国外,经合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也都在监测日本经济状况。从发表的数字看,日本政府以外的机构对日本经济形势的估计和预测都比日本政府更悲观。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OECD最新预测指出,日本在30个OECD成员国中是唯一的GDP两年连续负增长的国家,唯一的名义增长率为负增长的国家,唯一的名义增长率低于实际增长率、GDP消费指数为负的国家,日本的财政赤字占GDP之比在OECD成员国中最高,2002年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在OECD成员国中最高,大幅度超过一向以财政状况差而着称的意大利等等。
还有一个非常关注日本经济的人群就是世界各国的投资者。因为日本经济形势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投资决策。1998年10月9日,日经平均股价从1990年9月28日的21036.76日元跌至12879.97日元,当时的日本经济企划厅长官称“目前是日本经济最黑暗的时期”。在2001年2季度日本经济发生衰退前,日经平均股价曾达到过19835日元,至2002年2月5日却跌破9500日元,比衰退前下跌了50%以上;比被称为“日本经济最黑暗的时期”的1998年10月还要低26%,也是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18年来的最低数字。显然,低迷的股市是低迷的日本经济的一面镜子。
日本经济现状当然也逃不过国际上信用评级公司的眼睛。由于日本财政状况恶化,日本国债的评级被一再调低。美国评级公司S&P于2001年2月将日本国债的信用等级从最高的“AAA”降到“AA+”,于2001年11月又将日本国债韵长期信用等级从“AA+”降为“AA”,在发达国家中与意大利并列“倒数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在日本经济陷入衰退、特别是财政、金融等宏观调控政策手段几近用尽、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日本政府的政策取向出现了“走回头路”的危险倾向,即不是通过厉行结构改革,激励民间企业开拓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从而在根本上走出经济低迷,而是企望通过日元贬值,增强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并抑制进口,保护国、内比较劣势产业,以便在传统产业领域同追赶它的亚洲国家展开竞争和厮杀。日元对美元汇率在2000年10月为1美元兑108日元上下,至2002年1月已贬至132日元左右。尽管日元对美元贬值主要是市场对日美经济基础条件反差作出的反应,但日本政府并非像它自己所声称的那样“没起任何作用”。“9·11”事件后日元一时升值之际,日本银行曾多次干预,对日元汇率进行诱导,与此同时日本的外汇储备也在大幅上升(其中主要是大量抛售日元购买美国国债等)。这不能不令外界怀疑,日本政府是否已经制定或正在实施利用日元贬值挽救日本经济的策略,日本经济形势严峻是否被日本政府当作了对汇市进行干预、诱导的借口。
人们不能不但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上屡屡失策的日本政府可能又一次“失策”和“失算”。事情很清楚,对于亚洲各国来说,如果大家都发奋掀起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竞赛,必将带来“双羸”的结果;反之,如果大家都来个货币贬值竞赛,则难免落得个“共输”的结局,特别是日本必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