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怎么看待西方的战争
‘壹’ 日本人怎么看待美国独立战争
日本人对美国独立战争看法中立,不抱什么感情。
‘贰’ 当今日本政府对待二战侵华战争的态度
说一下我个人见解。
安倍说得很诚恳,真心很诚恳,但是并没有什么蛋用。
说一套做一套,这是我眼中的安倍(不是日本,我指的是安倍晋三)。
虽然他提出了对被日本侵略的国家的道歉。
也道出了战争的原委,包括日本变化的主因。
但这并不能证明他学会了如何对待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
1、日本历代内阁大多数都有参拜靖国神社的习惯。
靖国神社放的是什么人的牌子?没错,当然会有那些反对西方国家侵略的日本爱国者。
但大多是什么?是战犯!挑起战争的战犯!安倍怎么不提?他为什么不提?因为没法提,日本没拆靖国神社,这在国际舆论上没法解释,你说里面放的是爱国者,可以啊,那战犯怎么也在里面,说不通啊。每天有数以千计的人参观靖国神社,那里面对于原盟国的民族是什么,是屠杀自己同胞的刽子手。安倍没有解释这个。
2、挑衅周边国家,企望挑起争端。
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他们日本自己国内的历史古图也可以证明属于中国。安倍是日本内阁的首相,他还是依然坚持与周边国家争夺领土。早在《波兹坦公告》中就提到过,将日本所占领土归还中华民国。大陆政权更替和世界舆论没有一毛钱关系,日本和中国开战,世界各国和中国建交,和你是国民党领导或者共产党领导或者大清国没关系,认得就是你是不是可以代表中国这个国家。而安倍依然和中国争抢钓鱼岛、和俄国争抢日本所谓的“北方四岛”。更不堪的是,往钓鱼岛海域派巡逻队,那里不是公海,那是中国的领海,你在没有通行令的情况下,公然在我国领海巡逻,按国际法是可以扣押的,不知道中国海军为什么没这么做,也许是以和为贵。安倍也没有提到与邻国领土争端问题。
3、发言中提到,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担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两个字“可笑”。虽然发起的战争是日本军方,但是如果日本老百姓不支持,你能完美的发动这场战争么?日本不像当时的大清,大清人民和政府是对立的,日本当时可不是,人民和政府是一致的。德国正视历史,他们怎么教育青年?你一定要记住历史,因为我们曾经的确是个强大的国家,也对一些国家的人民带来了伤害,对待他们要和善一点。而日本呢?当然也有一部分有良知的日本人是正视历史的,但是毕竟是少数。日本教科书对抗战成为“大东亚共荣圈”“我们是去援助中国的”。而且在YouTube上我看到有部分日本人还认为中国曾是日本的学生,曾是日本的附庸国。必须要让子孙后代记住历史,起码要有认罪的态度,为什么?一个国家忘记了历史,那就失去了希望,一个忘记了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总的来说,安倍的态度是“否定侵略战争,日本当时会打仗是迫于英美国家的压力、还有金融危机,不是我们日本好战,我们还是很爱好和平的”。当然,在那个场合安倍只能这样发言,那真是迫于国际压力。但是从我所了解的再到安倍所说的,难听点儿说,我觉得安倍在放屁。
‘叁’ 日本人怎么看待太平洋战争
或许在日本人的心中,唯一让他们刻骨铭心的惨败就是太平洋战争了,很多着名的动漫作者,都有描述自己对这段历史理解的故事:北条司《无尽的苍穹》对17岁神风特攻队员的无奈描绘;松本零士《神风特攻队》里面给敢死队员英雄般的礼遇;甚至是宫崎骏在《萤火虫之墓》里刻画同样在战争下饱受摧残的日本平民...虽然作为中国人可能无法完全认同日本人的这些感慨,作为侵略的发起者书写的受害者的感受。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为政府的错误和暴行买单的,的确也是百姓,包括他们不得不走上前线的孩子。就好像神风特攻,其实是弱者的抵抗。面对强大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在战争资源已经极度匮乏的日本,选择了极端的自杀抵抗方式的神风特攻,是完全拆卸维生装置,装满炸药,赤身裸体的学员飞行员去执行任务的行为,大多这些人也就只有16~7岁而已,为什么上战场都不知道就已经死掉了。
‘肆’ 西方列强入侵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日本列岛孤悬海外,唯一有能力侵略他的邻居又是崇尚和平的中国,加之资源贫乏,经济落后,所以遭受侵略的几率很低。 日本在历史上被外来侵略者大规模入侵过两次。 第一次是十二世纪时蒙古入侵,蒙古人带着他们统治下的高丽人和汉人进攻日本,但是遭遇到了一场被日本人称为“神风”的飓风,蒙古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第二次是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叩关,美国为了本国在远东的利益,在日本的横须贺港以一艘黑船鸣炮示威,迫使德川幕府打开国门,之后欧美列强侵入日本,建立半殖民地,掠夺资源,控制经济,此时的日本遭受的灾难和同时期的中国遭受的灾难几乎完全一样(可结果却完全不同)。 影响: 蒙古入侵让日本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大陆,加之那时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灭亡,日本国内开始盛行“崖山之后再无中华”的论调,从而将自己视为中华文明的继承人,同时因为汉-人被蒙古人奴役而增添了对中国大陆的鄙夷和莫名的仇恨,并渐渐成为其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欧美列强的侵略让日本人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和自己的严重落后,从而开始放眼看世界,寻求新的出路,日本人产生了“脱亚入欧”的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谦虚学习西方,并且顺利摆脱西方侵略者,一跃成为远东唯一一个走上殖民侵略的国家
‘伍’ 日本人怎样看待侵华战争
分为不同阵营吧
少数左翼:日本发起了罪恶的法西斯主义侵略战争,是有罪的!我们应该反思!应该赎罪!共产主义万岁 !
代表人群:藤子F不二雄等左翼作家
多数右翼:侵华战争是不对的,但是我们战败了也很惨啊,我们被两颗原子弹炸了欸,所以中国不要太过分了,啊?什么?是美国爸爸?那没事了。
代表人群:日本政部分议员
偏右群体:关我屁事
代表人群:大部分日本国民
少数极右翼:杀得好!大日本X国万岁!
代表人群:2chan上某些群体
被右翼洗脑的平成废宅:啊?什么是侵华战争?
‘陆’ 日本人怎么看待曾经的太平洋战争
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
‘柒’ 通过近现代对外战争,说说日本人的战争观
“翌年法则”:在回应国内民族主义诉求和对外和解避免外交关系恶化之间需求平衡长期以来,日本国内右翼保守派别认为和平宪法所倡导的民主主义、和平主义破坏了日本优良传统的一面,难以忍受全盘否定战前日本发展的氛围,但又由于修宪无法如愿以偿,于是采取曲线形式试图回归日本战前传统。日本政客们一方对外有限度承认战争责任避免刺激他国,一边又巧妙回应右翼的民族主义诉求。于是,这就造就了日本对待战争的两重性。
这种两重性在首相中曾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曾根曾是中邦正常化的关键人物,始终坚持“应该与中国友好”,他是在日本国会首次承认对华战争有侵略史实的首相,又是第一位参拜靖国神社的首相。中曾根在其自传《天地有情》中说明当时参拜的理由,是这样的:“国家没有履行对英灵们的承诺,没有尽自己的义务。在麦克阿瑟统治下,这是没有办法的。但是,占领时期已经结束了,总理大臣不管用什么理由都应该正式参拜。……我是参加过战争的人,部下和弟弟都战死了,我应该这样去做。”在参拜前,他发表长篇演说,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话:“时兴潮流是,写出日本坏的方面,写下战前坏的方面,就是认为大功告成了。对此,我表示发对。胜也好,败也罢,都是国家。荣耀和耻辱都是由国民来承受。舍弃屈辱,追求荣耀都是国家,也是国民应有的姿态。必须站在这个立场上评判日本过去的业绩,确立日本的主体性。”
图说:人们印象中,也许只记得小泉连续参拜靖国神社。但其实,他是一位道歉次数相当多的首相。譬如2001年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后表示“由衷的道歉和哀悼之意”,一周后访问汉城也表示“由衷的反省和道歉”,在2002年的“平壤宣言”和2005年战后60年首相讲话中,他表明“痛切的反省与由衷的道歉”。2002年他发表“平壤宣言”后,谈起对金正日的印象时脱口而出说道,对访问朝鲜“右翼的反对不多嘛”,这“全托参拜靖国神社之福啊”。《朝日新闻》社论部主编若宫启文说他说:“您是考虑到要访问朝鲜才去参拜的吗?”他笑着回答:“不,纯属偶然。”
中曾根的参拜立马就引起中国的激烈反感,第二年,他干脆取消了参拜靖国神社,而自民党右翼立刻反弹。中曾根接受访问时说:“这样做是为了阻止与中国的关系继续恶化。我是按照自民党的意愿去参拜的,但如果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就不能堂堂正正地说英灵们会对此感到高兴了。”1986年9月,在众议院接受质问时,他如此解释:“从确保日本在国家上的声誉来看,有必要向国际社会显示日本作为一个民主主义国家,具有相应的、正确的反省能力。民主主义最强之处是它具有反省能力和抑制能力。我是基于这些考虑处理靖国神社问题的。”
中曾根可谓把民族主义者的特色演绎得非常透彻。无论“胜败”,无论“荣耀和耻辱”,都是国家民族的事情,换言之,国家民族意味着一切,至高无上,如此一来也就是无所谓对错、正义了,既然没有了正义,那么战争就无所谓侵略,只不过是弱肉强食罢了。不过,中曾根固然是民族主义者,但他清楚作为国家在国际上又必须顾及其他国家,这样才能生存下去。于是,在民族主义和对外寻求和解之间,又不得不选择后者。可以说,民族主义和对外和解看似相互矛盾,但其实互为表里——民族至上,一切都是为了民族的利益。种民族主义有着深厚的民众土壤,舆论调查显示,日本国民中约有一般人支持小泉继续参拜靖国神社。
“输给亚洲的意识淡薄”使日本人只作有限度的反省日本对外即便表示反省,但经常只是限度的表示歉意。为何日本惨遭失败后,为何没有彻底地反省,没有萌生对亚洲国家的罪过感?这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输给亚洲的意识十分淡薄。
竹内好在1949年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日本人没有败给中国的实际感觉。那是为什么呢? ……日本是向联合国投降的,而当时的联合国主要是英美中苏。日本只是向其中的美国低头服输的感觉强烈些,对苏联也是如此。特别是,日本败给中国的实际感觉非常淡薄。若问原因何在,可举各种复杂的理由。主要理由是美国占领了日本,再有一个条理由或许就是对中国的蔑视吧,总认为日本不可能败给中国的。从军事力量来说确实如此,当时的军事力量对比,日本远远超过中国。日本人的理解是,因为美国拥有压倒日本的军事力量,日本才战败的。”
日本人连败给中国的意识都没有,又谈何彻底反省?事实上,即使今天日本人“败给中国”、“败给亚洲”依然非常淡薄。作家石川好在1995年发言表示“日本败给了亚洲”,就招致蜂拥而来的抗议,说什么:新年伊始别说这种低三下四的话”。…[详细]
美国的扭曲宣传和中国的两分法“免除”了日本国民战争责任,也令其缺乏反省日本国民对战争缺乏反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美国和中国推行的战争责任“两分法”——战后初期,美国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将战争责任推给“日本政府”和“一小撮战争狂人”,免除日本国民的战争责任。60年代毛泽东要求“要分清同日本人民的关系和同日本政府的关系,两者是有区别的。”
但日本国民真的没有战争责任吗?或者说其战争责任很小,已经到了不需要刻意提出并反省的程度了吗?显然并非如此。中国社科院日本所日本问题专家赵刚曾如此批评上述荒谬的“两分法”:“如果对日本近现代历史稍作分析,便不难看出这种看法的片面与幼稚。“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派遣小西行长、加腾清上侵略朝鲜,妄图迁都北京爆发的战争;公元1894年日本出兵侵占朝鲜,偷袭中国海陆军发动的甲午战争;公元1904年日本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在中国境内挑起的日俄战争;以及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太平洋战争,这些历史上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有哪一场没有得到过日本国民狂热支持和拥护?若没有多数日本国民亢奋高涨的积极响应,这些战争能如此大规模地开展吗?”
日本人不断被追究责任,“受害者意识”渐成主流,“加害者”成了“受害者”当责任被免除后,日本国民的“受害者”意识却逐渐形成。
战后初期,缺衣少食的悲惨生活,四处流浪的战争遗孤,还有给几代人造成后遗症的原子弹灾难,以及战备投降后的屈辱感,令日本国民极容易产生受害意识。再加上60年来,日本不断地被追究作为加害者的责任,时间长了也加剧了这种“受害者意识”。而且,时过境迁,战后出生的年青一代已经不了解二战对亚洲国家的伤害,他们开始说:“究竟言之核武器和导弹,是不是可以了解了呢? 这时候,朝鲜人绑架人质、研制核武器和导弹,中日钓鱼岛争端,这些到让日本真的“受到伤害”,从备受责备的“加害者”变成了可以指责他人的被害者,于是日本一直被抑制的民族主义由此喷涌而出了。
问题还在于,日本国内右翼迎合日本民众的民族主义,借题发挥发表“妄言”,如此又激起了中韩等国的抗议,而这些反日的情绪再次反过来刺激了日本国民,如此一来,恶性循环。
延伸阅读: 什么因素造就日本人的战争观? - 米胖网络 http://weather.mipang.com/junshi/riben/lishi/403.html#ixzz3NuTdMHwV
(本内容转自米胖网络)
‘捌’ 日本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
照杀不误,对庙宇一样三光,而且日本兵们还强奸尼姑,这不是我乱说,是真的
‘玖’ 日本国内如何看待二战
如果是日本国内官方的观点(随着目前日本正府右倾化越来越严重),它们认为: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是解决日本能源危机,并且给日本带来富强和荣耀的唯一出路。因此,对于二战,它们认为自己没有错。
如果是日本国内民间的观点,它们(其中的大多数人会)认为:二战同样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正府当初的谎言已经被戳穿(当年日本正府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时,打出的口号之一就是:通过掠夺他国的财富,可以使本国人民生活得更好。可实际上,即便日本当时在亚洲各国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富起来”的却只是国内极少数“贵族”。绝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尤其是到了战争后期,日本本土遭到盟军的报复性打击,破坏严重,老百姓伤亡甚巨)。因此,在这些人看来,日本正府应该为当年的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