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画哪里多
① 日本京都府有什么有名的景观
洛中
京都府观光地图[15]
东寺:世界文化遗产。在兴建平安京之时,于京城正门罗城门东西各营造了东寺、西寺,以镇护国家。823年,嵯峨天皇将东寺下赐空海大师,成为“东寺真言宗”的总本山,本尊为药师如来。寺内有讲堂、御影堂、南大门、金堂、五重塔、灌顶院等。其标志性建筑为56米的五重塔,是日本最大的佛塔。
西本愿寺:是日本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的大本山。西本愿寺的开山祖师——亲鸾圣人圆寂后,其女觉信尼于1272年在东山大谷营建庙堂,安置亲鸾圣人的遗骨,是西本愿寺的发源。1591年,丰臣秀吉捐款移至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区堀川花屋町下。净土真宗在日本佛教最大的派别之一,之所以能吸收如此之多的信徒,其主要原因是亲鸾圣人主张和尚吃荤娶妻。西本愿寺内收藏有许多古代文物,包括许多中国古画。2011年4月9日将在本愿寺御影堂举行“亲鸾圣人750回大远祭”。
东本愿寺:是日本净土宗真宗大谷派的大本营。德川家康为分化净土宗的势力,于本愿寺(即西本愿寺)之东再建东本愿寺,扶植净土宗的另一门派。寺内的御影堂是世界最大级的木结构建筑物。
京都御所:市民休闲的广场,始建于781年,是日本的旧皇宫,后因迁都移至东京。御所南北长1300米、东西宽700米,共有四门——贤春门(东)、宜秋门(西)、建礼门(南)、朔平门(北);御所正殿是紫宸殿,是天皇加冕即位大典之地。紫宸殿中央设有“御帐台”,是天皇和皇后的宝座;殿左右侧有百宫上朝休憩之地。
二条城:1603年,由德川家康所建造,后经德川家光扩建,是京都最有名的历史建筑之一,仿唐朝长安城而建,周围有东西长500米,南北长300米的高大围墙。城的中心是“二之丸”御殿,曾是德川将军的寓所。1867年,幕府“大政奉还”于皇室之时,奉还仪式即在“二之丸”御殿内举行。走廊铺设了“莺鸣地板”(莺张り),当敌人侵入之时,奔走在地板上,地板就会发出黄莺鸣叫之声。
三十三间堂:是日本最宽的殿堂,因为堂内被立柱间隔成三十三间,故名“三十三间堂”。堂内以九面千手观音坐像为中心,置有1001座千手观音立像。两侧有28座护法神、风神、雷神立像。每年成人节时举行骑射仪式——“通矢”。
北野天满宫:京都北野天满宫,是日本全国各地天满宫神社的总社。祭祀着日本的学问与文艺之神——菅原道真,每逢考试升学之时,便有许多学生前来祈愿。
下鸭神社:是京都最古老的神社之一,原为豪族贺茂氏所盖的家庭神社,故名“贺茂御祖神社”。该社每年有两个热闹非凡的大祭,一次是5月3日的“流镝马祭”,一次是5月15日“葵祭”(京都三大祭之一),七月还有“御手洗会”。
洛东
名胜古迹图册1(20张)
平安神宫:1895年,为纪念迁都平安京1100周年而建,曾是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祭神之地。其造型按平安京八分之五的缩图设计。院内林木茂盛,是明治时代园林建筑的代表。每年10月22日,还在这里举办“时代祭”的游行。
清水寺: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处京都东山上,由延镇上人所建造。尚存的大部分建筑始建于1633年,由德川家光重建。有正殿、钟楼、三重塔、经堂、地方神、成就园等。被定为国宝的主堂由139根立柱支撑,宛如一个硕大的舞台,被称为“清水舞台”。清水寺还出现在《源氏物语》、《枕草子》、《更级日记》、《梁尘秘抄》等古典文学作品中。
银阁寺:原为幕府将军足利义政的山庄,名为“东山殿”,仿金阁寺而建。寺内有外部全都贴上了银箔的银阁。寺内还有东求阁,是日本最古老的四叠半茶室之一。
南禅寺:是由龟山天皇的离宫改建而成,是临济宗南禅寺派的总寺院。寺院内有着名画家狩野探幽的门画和饮水虎。还有出自小堀远州之手的“枯山水”名庭——“虎子渡”。禅寺的山门称为“石川五卫门”,人称“绝景”。
洛北诗仙堂:建于1636年。曾是江户时期的诗人石川丈山隐居之地。在其正堂的“诗仙之间”,四壁有江户时期着名画家狩野探幽作画、石川丈题词的肖像画。庭园清雅幽静。
曼殊院:采用枯山水造型,以白沙象征喷泉,巧妙地引入洛北的名胜,寺内收藏着一千多件寺宝,被定为日本国家级名胜。
修学院离宫:日本京都三大宫殿建筑之一,地处京都市北部,原为江户时代后水尾上皇修建的离宫,后成为巡幸天皇的茶室。公元1884年又成为离宫。宫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十分美丽。宫分为上茶屋、中茶屋、下茶屋三部分。
宝池公园:京都市最大的公园,以宝池为中心,草坪埔地,自然林茂盛,并设有散步小径和广场。池畔建有国立京都国际会馆,其设计采用日本传统建筑和现代风格相融合的独特造型。
洛西
名胜古迹图册2(20张)
金阁寺:与二条城、清水寺、岚山并称为京都四大名胜。金阁寺正名是“鹿苑寺”,原为室町时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山庄,后改为禅寺。因建筑物外面包有金箔,故名金阁寺。1950年毁于大火,1955年重建。金阁是京都的代表性景观。
龙安寺:以“枯山水庭院”闻名全日本。在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庭院里,铺着白沙,配着15块大小不一的石头,石头放置怪异,不管是从任何角度观赏,都有一块石头隐身不见。这就是日本着名的“枯山水庭院”。
仁和寺:是真言宗御室派总本山。山名大内山,寺院本尊为阿弥陀如来、开基者是宇多天皇。仁和寺有高达二米左右的御室樱200多棵,4月下旬是赏花的季节。在古代随笔《徒然草》里开场的一句“仁和寺有一个法师”的句子也非常有名。
妙心寺:曾经是花园上皇的离宫,长500米,宽400米,寺内有47座塔,其中仅有3座对外开放。内有狩野探幽绘画作品《云龙图》也非常有名。
天龙寺:是足利尊氏为供养后醍醐天皇,于公元1339年创建的禅地。天龙寺是临济宗天龙派总寺院,地处京都岚山渡月桥畔。寺内的庭院曾逃过八次火灾之难,是第一号国家特别史迹。
岚山:有“京都第一名胜”之称,是春季看樱花,冬季看红叶的好地方。山下有周恩来总理“雨中岚山”的诗碑。
嵯峨野:位于优美的小仓山东麓,曾经是皇室的别墅所在地。在日本古代和歌中,它经常被人们吟颂。竹林和枫叶,最为文人所喜欢。山中有许多智者隐居修行的小屋;内中有清凉寺和大觉寺。[
② 日本古画在欧洲的价值
日本古画在欧洲的价值还是很高的。
因为有这样一段历史,在明治时期日本出现了一股破四旧的潮流,捣毁寺庙,神社和古迹。包括古画,这类似于很多年后中国的文革运动,历史总是在重复。
在这股潮流中,有先知人士发起了抵抗运动,暗中将日本的古画等运输到欧美,以保全文化。
正是在这一时期,日本古画在欧美有了很高的认知度,现在您如果去那里的美术馆,看到的日本画大都是在那一时期留下来的。
明治之后,日本开始在欧洲陆续回购这些文物,这继续提高了认知度和古画的价值。
③ 日本最有名的古画与清明上河图相当
是《熙代胜览》,是在1999年于德国柏来的东方美术馆发现的,画师不可考,但此为约于1805年(光格天皇,文化二年)前后所绘制,描绘江户时代日本桥一代商业繁荣的景象,比中国清明上河图的汴京版约晚了七百年。日本稀世长卷,宽43.7cm、长1232.2cm。这条仅有760米长的街道上,由日本桥画到神田的今川桥,看到富士山及皇宫,当中的吴服店越后屋就是位于现在三越百货。画中共有小卖店和批发店88间,各商号门前均挂着印有商标或店幌的暖帘、看板或旗子;熙来攘往的行人中,成年男性1439人、女性200人、儿童32人;犬20只、牛4头、猴子1只、鹰2只,这幅“江户版”《清明上河图》色泽明艳,人物、动物栩栩如生,人物画得很生动,如小朋友不爱上学堂,抬着学堂用的长椅的父亲紧紧拖着。或是美人小姐身边的男性全都看着她,忘了看路。很有趣!此图比“汴京版”晚了约700年,但所表现的已然不是同一种文明。
④ 民间哪个地方的古画比较多,要收古画去哪收比较好,怎么收
一般去一些古城可能会多点,像开封、洛阳、西安吧
⑤ 为什么日本藏有大量的中国古代名画
为何日本能收藏这些中国古代名画?其中离不开这位日本学者9次到中国考察之功
为什么日本藏有大量中国古代名画,
或许你会想到,
可能跟列强掠夺、
古董商收购有关,
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
完颜景贤 着 三虞堂书画目二卷
4 内藤湖南成为藏家的顾问
内藤湖南九次赴中国考察,
给他带来了不少收获,
除了对中国经典古代绘画的再认识,
他还写了一部《中国绘画史》,
其中收录了不少未
流入日本的中国绘画作品。
⑥ 圆明园现在的文物各在哪
你问的是未解之谜。
由于圆明园的物品清单在火中被毁,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已无法考证。
圆明园流失的文物无以计数,数量也不清楚,专家们只是清楚其中一小部分,只是冰山一角。
给你个新闻看看吧。
圆明园首赴海外“寻宝”
为学界最大规模文物“摸底”考察
近日,圆明园启动“寻找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系列活动”。未来一年,圆明园将前往美国、欧洲、日本等地,首次展开最大规模的海外流失文物“摸底”调查,建立完整的圆明园文物资料数据库。圆明园管理处表示,此次赴海外并非追讨圆明园文物,仅是学术层面的研究。
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介绍,自1860年以来,圆明园文物除了在“火烧圆明园”中被焚毁之外,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散失,据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其中的精华部分大都流失海外,尤以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最多,分藏在各个博物馆和其他收藏机构。美国、日本及其他博物馆和收藏机构也有不少文物。
“由于圆明园的物品清单在火中被毁,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已无法考证。到目前为止,还有多少圆明园遗物存世,它们现在都在哪里收藏,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总目录。”陈名杰称,圆明园管理处因此联合清华大学、央视《国宝档案》栏目组共同组织《寻找流失海外圆明园文物系列》调查寻访活动,开展学界最大规模的文物“摸底”考察,为圆明园的研究积累资料。
活动参与者之一的刘阳告诉记者,首次海外文物“摸底”分三个阶段进行,下个月首先赴美国,明年初前往欧洲、日本等地。明年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之前完成所有调研工作,出版相关专着,举办大型展览,并建立圆明园文物资料数据库。
但自近代以来,承载中华厚重历史文化的文物却以惊人的速度流失海外。据国家文物局教授、高级工程师罗哲文先生介绍,从国宝流失的数量上讲,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而该数目充其量也中人相当于在世界所有私人手中收藏的中国文物的1/10。南京艺术学院林树中教授经过十多年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查考后认为,中国仅流失海外的名画就达30000件以上。 <br><br> 这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文物,或者在博物馆、美术馆、学校图书馆,或者在私人收藏家手中。 <br> <br> <br><br>英国大英博物馆 <br><br><br> 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是欧洲,其中以英国所藏最多。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不列颠图书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剑桥的费茨威廉博物馆、剑桥大学博物馆,牛津的亚士摩兰博物馆,爱丁堡的皇家苏格兰博物馆,都有大量的中国文物。此外在布里斯托、格拉斯哥等地,也者有丰富的藏品。其中又以大英博物馆最为着名,其收藏中国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是首屈一指。号称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极高地位的作品,被称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开卷之图。大英博物馆的唐三彩、陶俑、雕刻藏品质美量丰。而敦煌文物的收藏,特别是唐代画幡、绢画、写经和文书的收藏,更是举世无双,玉器、瓷器、珐琅的收藏也很丰富。院中也有不少珍贵的青铜器,也曾经有殷墟甲骨,原为美国传教士方法敛搜刮的旧物,后转到不列颠图书馆。 <br><br> 在欧洲国家中,法国收藏的中国文物仅次于英国。卢浮宫博物馆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其分馆吉美博物馆是亚洲文物的专馆,其中一半以上是中国的文物,达30000件以上,尤以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瓷器的收藏量达6000多件,多为精品,是除北京故宫以外的最大的中国瓷器收藏中心。巴黎市立东方博物馆所藏文物与卢浮宫不相上下,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敦煌文物达10000多件,其中敦煌书画的三种唐拓本是稀世珍宝。 <br><br> 在美国,有世所公认的七大收藏中国文物的中心: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纽约市艺术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br><br>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收藏中,以亚洲艺术品最为丰富,而亚洲艺术品中又以中国的藏品最多,共有10个中国文物陈列室,分为雕刻、绘画、铜器、陶瓷等。在古代绘画室中,有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历代帝王图》,宋徽宗赵佶临摹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和他签押的《五色鹦鹉图》,还有宋代擅长画墨龙的陈容的《九龙图》。 <br><br> 据着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教授介绍,弗利尔美术馆以大宗的青铜器收藏而闻名。这些青铜器大多是从美术角度精选的,对于研究器物形制和纹饰有特殊价值。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也有不少珍贵的青铜器、铜镜等,玉器尤其精美,如一件有字的商代玉戈、有线刻纹的玉斧等。 <br> <br> <br><br>女史箴图(东晋) <br><br><br>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在有计划地收藏中国文物。现在全日本共有1000多座博物馆、美术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的文物。其中,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最为丰富,该馆设有东洋陈列馆,共有五大展室,专门陈列中国的文物。大仓集古馆、静嘉堂、根津美术馆、出光美术馆、藤田美术馆、藤井齐成会有邻馆、东京五岛美术馆、白鹤美术馆、大原美术馆等也是各有特色的着名收藏馆。值得一提的是静嘉堂和藤井齐成会有邻馆。前者由三菱集团岩崎弥之助父子收集的藏品组成,中有古典汉籍12万册,这其中就有清末大藏书家陆心源的藏书,包括宋刻书200种、元刻本400种和15万卷善本书,均是在陆死后被他妻子卖给日本人的。后者是日本着名的私立美术馆,收藏中国珍宝非常丰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中国古印,总数达6000方以上,包括号称收藏甲海内的清代金石学家青岛人陈介祺的旧藏和清末大员吴大激、端方的藏品。而白鹤美术馆则以青铜器的收藏闻名,商周青铜器达1000余件,重要的收藏有1926年洛阳郊外唐墓中的所有出土文物和1928年殷墟出土的文物。
谈到日本收藏的中国文物,必须提一下甲骨。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流失海外的就约有26700片,遍及日、美、英等12国。其中日本最多,达12443片。这些甲骨大多藏在东洋文库、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以至于有人哀叹甲骨文在中国,甲骨学在日本。 <br><br> 俄罗斯、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和瑞士等其他国家也都有相当丰富的中国文物收藏。 <br><br> 宝物何时遗海外 <br><br> 如此众多的精美文物是如何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呢? <br><br> 除了其中很少一部分是通过中外文化交流出去的以外,绝大多数是以非法途径流失的。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br><br>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于l860年lO月闯进万园之园圆明园,大肆抢掠、砸毁,最后放火焚烧。无数珍宝被抢劫一空。据《石渠宝芨》记载,圆明园所藏历代名画有200多幅在此次浩劫中或被焚毁,或被劫掠。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唐人所摹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沈源所画《圆明园十景》,都出自圆明园。 <br><br>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公开洗劫三天,之后,军人的私下抢劫也没有停止。古观象台遭到德、法侵略者的劫掠;紫禁城被劫,有后来的《洋人拿去乾清宫等物品清单》为证;作为联军总部的中南海也被劫掠;圆明园又再次沦为被掠夺的目标,八旗兵丁和地痞也趁火打劫;英、德、法、意四国抢劫保定的古莲池,并纵火焚烧。《庚辛记事》说,经此浩劫,中国盖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br><br> 1899年在安阳殷墟发现了甲骨。这些甲骨是中国殷商后期的王室档案,内容几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时期的方方面面。但自出土之日起,这些甲骨便惨遭流失。外国传教士库寿龄、方法敛、明义士等较早收集了众多甲骨。据较为确切的统计,安阳小屯出土近20万片甲骨。在海外收藏中,日本最多,加拿大次之,计共有十二个国家或地区收藏,约26700片。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西北是世界各国探险家的乐园。一些探险队在未经中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在此肆意盗窃文物,非法窃取中国文化遗址的物品,造成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敦煌藏经洞,拥有宝藏无数,美轮美奂的壁画和泥塑表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然而,自1900年被发现后,敦煌宝藏的灾难便降临了。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带着中国翻译蒋孝琬,跑到藏经洞来。他千方百计诱骗千佛洞主持王道士,拣选了24箱古写本,五箱古画和丝绣品,计一万余件,全部运抵伦敦大英博物馆。而他为这些稀世奇珍只付给王道士500两银子和交了130镑税金。1914年,斯坦因又从这里骗走五大箱手稿,计有600多卷佛经。其中公元868年的木刻本《金刚经》,是印刷史上极为罕见的瑰宝。 <br><br> 接踵而来的是法国人伯希和。他从吐木休克和库车已经攫掠了许多珍贵文物,其中有用库车早期文字所写的佛教经典。在敦煌密室里,伯希和翻阅了三个星期,将斯坦因遗漏未取的全部精品捆载而去,付出的代价仍然是区区500两白银。同时,他还逐洞摄影,编印出六大本《敦煌千佛洞壁画集》。几年后,千佛洞被白俄士兵严重破坏,竟使这批照片成了反映干佛洞壁画原貌的稀有资料! <br><br> 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从这里骗走了约600份经卷,俄国的鄂登堡不仅盗走许多彩色塑像,还盗走了200多份手稿。 <br><br> 美国人来到敦煌时,这里易于携带的文物已经不多了,因此他们把注意力转向大型壁画和雕塑。1924年,兰登·华尔纳用树胶粘走36方唐代壁画,还盗走一尊精美的盛唐彩塑菩萨像,又在泾州下王母庙石窟盗走七个菩萨头像、一段唐代菩萨残躯,在居延海黑城子盗走一尊彩塑佛像、几方壁画。由于增加了这些文物,<br>四羊方尊!!! <br>——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br>古人形容治国的最高境界是“德如羔羊”。 <br>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一致 <br><br>四羊方尊确实是世界上最精美的青铜器。 <br>其做工之精细,雕刻之复杂,已经登峰造极。 <br>而且是1938年从我们长沙的宁乡出土的。<
⑦ 京都和东京
不是一个地方。
日本首都东京(Tokyo)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人口1254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500多年前,东京还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小渔镇,当时叫作江户。1457年,一位名叫太田道灌的武将在这里构筑了江户城。此后,这里便成了日本关东地区的商业中心。1603年,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德川幕府,来自日本各地的人集中到这里,江户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据记载,19世纪初,江户的人口已超过百万。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天皇由京都迁居至此,改江户为东京,这里成为日本国的首都。1943年,日本政府颁布法令,将东京市改为东京都,扩大了它的管辖范围。
东京繁华街头上的行人
东京是日本全国的政治中心。行政、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都集中在这里。被人们称为“官厅街”的“霞关”一带聚集着国会议事堂、最高裁判所和外务省、通产省、文部省等内阁所属政府机关。过去的江户城,现在已成为天皇居住的宫城。
东京也是日本的经济中心。日本的主要公司都集中在这里。它们大多分布在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等地。东京同它南面的横滨和东面的千叶地区共同构成了闻名日本的京滨叶工业区。主要工业有钢铁、造船、机器制造、化工、电子、皮革、电机、纤维、石油、出版印刷和精密仪器等。东京金融业和商业发达,对内对外商务活动频繁。素有“东京心脏”之称的银座,是当地最繁华的商业区。
东京着名的新宿区在日暮下的景色,远处可见富士山的剪影
东京还是日本的文化教育中心。各种文化机构密集,其中有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出版社和规模大、设备先进的国立博物馆、西洋美术馆、国立图书馆等。座落在东京的大学占日本全国大学总数的三分之一,在这些大学就读的学生则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东京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还经常举办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东京音乐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等。
东京的交通很便利,时速达200公里的新干线,从东京延伸到九州,并向东北方面延伸。地下铁道几乎能到达所有的重要地区。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通向全国及世界各地。
1979年3月14日,东京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日本历史古都、佛教中心、神道教圣地、文化艺术摇篮、着名旅游城市、京都府首府——京都,位于本州岛中西部,坐落在京都盆地北部,东距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仅5千米,东、西、北三面环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市区林木郁郁葱葱,郊区田野格外翠绿。京都有1000多座寺庙、60座花园、三座皇宫。神殿古庙、皇宫御园分布在起伏的街道两侧,错落有序,交相辉映,使京都保持着浓郁的古都风貌。京都以其悠久历史、文化风采,满城的幽雅景致与独特的宁静气息向世人展示了它的“和”风之美。
千年古都
京都旧称平安京,从平安时代的桓武天皇于公元794年定都京都,到1869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即现在的东京),京都为日本历史上唯一一个千年古都。精巧细致的京都人文与景观,一直是日本文化的象征。日本城市中,京都受到中国历史与民俗的影响最深远。其城市建设模仿中国古时的洛阳和长安,即使是在现在,“来京都”也被日本人称作是“入洛”。京都的东南西北中五个部分,也被习惯称为“洛东”、“洛南”、“洛西”、“洛北”和“洛中”。“洛”即洛阳,取“一国之都,一邦之中央”之意。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是日本的旧皇宫,又称“故宫”。从奈良迁都至此到明治维新时期的迁出,其间1000余年中它一直是历代天皇的住所,后又成了天皇的行宫。京都皇宫位于京都上京区,前后被焚七次,现在的皇宫为孝明天皇重建,面积11万平方米,四周是围墙,内有名门9个、大殿10处、堂所19处,宫院内松柏相间,梅樱互映。
金阁寺
金阁寺,原为大臣西园寺恭经的别墅,公元14世纪时,为足利义满将军所有。足利义满死后,根据其遗言改为禅寺,取名鹿苑寺。金阁寺为三层建筑,第二、三层的外墙用金箔贴成,远远望去,金光闪闪,故名“金阁寺”。三层高的金阁寺,每层都象征着不同时代的风格:第一层是平安时代,第二层是镰仓时代,第三层是禅宗佛殿的风格。塔顶尾部装饰着一只金铜合铸的凤凰,堪称一绝。寺前是以镜湖池为中心的庭园,身影华丽的金阁倒映在镜湖池中的景观是京都的代表性景观。
银阁寺
银阁寺位于京都东山山麓,1482年由足利义满的孙子足利义政按金阁寺造型修建,与金阁寺齐名。银阁寺原来也是别墅,兴建时曾计划把外壁饰以银箔,但建造完成时未镀上银箔,改名慈照寺,俗称银阁寺。银阁寺是一座精致的两层阁楼:第一层称为心空殿,居住式样,供坐禅修道之用;第二层称为潮音阁,为禅宗佛堂,供奉着观音菩萨。作为室町时代东山文化代表的银阁寺,无论在京都或是在全日本的庭园建筑艺术中,都享有盛名。银阁寺是传统居住和寺庙建筑的结合体,与周围的庭园景色相呼应,体现了它独有的清净和幽雅,与金阁寺的绚丽奢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清水寺
同样位于东山山麓的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建于公元798年,由慈恩大师所建。现在的清水寺是1633年德川家康时代重修的。清水寺是一座栋梁式寺院,其建筑年代较金阁寺早,正殿建在悬崖边,前半部分是悬空的“舞台”,下面由139根高大圆木支撑,高达数十米。寺院建筑精美,结构非常巧妙,未使用一根钉子。清水寺中的音羽瀑布自寺旁山崖顺流而下,流水清冽,终年不断,被列为日本十大名水之首,清水寺之名也由此而来。据传说瀑布泉水对疾病很有疗效,寺中备有长柄水瓢供参观者接水饮用。这座占地13万平方米的寺院里,曲径通幽,绿树成荫。春秋两季,这里是观赏樱花和枫叶的好地方。
西本愿寺
西本愿寺是京都最大的寺院,宏伟壮丽,富丽堂皇,其建筑保存着中国盛唐及宋元时代的风格。其中,被列为国宝的“唐门”,正面雕饰有唐代造型风格的狮子,侧面雕刻着中国古代尧舜禅让等故事。寺内的黑书院、白书院、招贤殿等处珍藏着许多中国古画。
二条城
二条城是幕府将军在京都的住所。内设豪华的房间,房间里挂满了书法绘画作品,画上镀的金箔熠熠发光。穿过雕刻精美、装饰华丽的巨大前门,是一系列会见室。第一间大厅饰以华美的绘画,天花板用平顶镶板装饰。内部的大殿用来接待高级官员。这里装饰更精巧,花费也更大。走廊铺设的是“莺声”地板,走在上面会发出黄莺鸣叫般的声响,以防外人侵入。
三十二间堂
三十二间堂于公元1164年由平清盛所建,一度烧毁,后于1266年重建。三十二间堂的名称是因正殿由32根立柱隔开而得名。在三十二间堂长约120米的正殿内,以正殿中央的一尊千手观音坐像为中心,1001尊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千手观音立像沿两侧整整齐齐地一字排开,金碧辉煌,气势夺人,这也是三十二间堂最闻名的地方。
岚山
岚山位于京都市西北,是观赏樱花、枫叶的地方,山麓有龟山公园。每到秋季,岚山上的苍松翠柏之中衬映着丛丛红叶,给人以鲜艳、热烈之感觉。周恩来总理年轻时曾留学日本,多次游览岚山,并写下《雨中岚山——日本京都》的着名诗作。1979年4月在岚山脚下大堰河畔的龟山公园内建成周恩来总理诗碑,诗碑以京都名石“鞍马石”制成。碑上刻着诗的全文,以纪念周恩来总理为增进中日友谊所做的杰出贡献。
京都“祭祀”
京都,这个模仿长安而设计的棋盘格都市里,每一处条坊巷弄,都有着千年的传统。祭典也是京都这个文化古都的一大特色,历经千年历史,传承至今,成为京都人生活的一部分。一年四季共有葵祭、园祭、鞍马火祭、七夕祭、时代祭等大小祭典,尤其更以园祭最为盛大,为日本三大祭典之一。
葵祭
在古代提到祭典,就是指葵祭典。本称为贺茂祭,起源于公元6世纪,后因举行祭典时,会在牛马上或贵族所乘坐的车子、信奉者的衣服上,以葵叶作装饰,所以慢慢就改称为葵祭。在京都三大祭中历史最悠久,格调颇高雅。
园祭
夏日的京都最热闹的地方是园。从7月开始的一个月里,各种传统祭祀、庆典活动不断,这就是京都三大祭典之一的“园祭”。这个祭典起源于公元869年,因为当时传染病流行,为了企求神灵保佑驱除疾病而举办,并一直流传下来。过去的园曾经是风月场所,大量的歌伎、舞伎出没于此,这里的美食也是京都最地道、最美味的。
时代祭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为纪念平安奠都1100周年而创建平安神宫,并举办盛大的祭典。时代祭是将各时代的文物风俗以游行表现出来。祭日为10月22日,这是根据桓武天皇进入平安京(京都)的日子而定的。当天在平安神宫举行祭神仪式,将安置有神灵的“凤辇的神幸列”,从神宫往京都皇宫的“安在所”前进。在这“神幸列”的“还御”沿途,为了装饰而有风俗行列队伍出现。各种风俗行列的总人数约有2000人,行列的长度约有2千米,全程通过要费时约一个半小时。
⑧ 日本回流字画是国画吗
近年来出现了一股中国文物海外回流热,尤其是大量中国书画从日本回流,导致近些年来中国的拍卖市场上出现大量的日本回流中国书画。部分日本民间收藏的中国书画作品流向中国艺术品市场,满足了中国藏家对书画精品的市场需求。日本回流画收藏价值怎么样?这就要看具体的藏品了,不是每件海外回流的收藏品都是珍品的,但是只要是正品,基本上都是国画了。市场热起来了,就会有很多仿造的,具体还要看藏家的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