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历史幕府时代中有哪些兵种
‘壹’ 日本战国时代最强的兵种是什么
古代战场都是靠着各种兵种配合作战的,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说单独兵种最强的,在冷兵器战场上因为有了机动和速度冲击优势,往往骑兵这个兵种都被各国视为王牌的,由于日本特有的文化他们的精锐兵种包括了骑兵和忍者武士,日本战国几支精锐当中的佼佼者主要有几支,武田赤备队——武田信玄一手调教出来的嫡系部队。精选最上乘的骏马,再反复筛选士卒选出以一当十的精锐,接受魔鬼训练,身着重型具足、加长刺枪,连马也覆上全套马甲, 防御力、杀伤力均为极至。上阵所穿具足和马甲全套皆为红色,所以称其为“赤备队”。拥有堪称恐怖的冲阵杀伤力,和欧洲中世纪的马其顿重装骑兵颇为相似。重装雉刀骑——与其他兵种的具足不一样,雉刀骑的具足全是用浑铁打造,算是曰本战场上最有名的重骑兵了。与其近乎完美的防御力成正比,战场上的移动力也就相应的打了折扣。他的冲锋能力略逊于赤备队,不像赤备队在全力冲锋时几乎无法可挡,但完美的防御力足以弥补这一切,它注定了每一个冲入敌阵的雉刀精骑都像一个小型的重型坦克,可以展开持续长时间的肉搏,所以雉刀骑一般比较注重单兵作战能力,团队合作同样重要,比如展开绝对防御时。雉刀骑与其他骑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像其他骑兵手中所持的是长刺枪,他们手持的全是经过特殊加工过的加长加宽的重型武士刀。这种重型刀的刀头重量十分明显,使得它们非常的易于切割,可以轻易划开乃至砍碎对手的具足。这种大型刀很适合在马上挥砍,往往随手带起的一蓬血雨,身边倒下的就有三四人甚至更多。完美的防御力,恐怖的杀伤力注定了重装雉刀骑将成为每一个遇到他们的敌人的挥之不去的梦魇 骑兵铁炮队——“澳洲独眼龙”伊达政宗纵横澳洲的必杀军团。精选骑术、射术精湛的士兵组成。手持铁炮,马甲旁斜插柄长刺枪。在敌军阵前,射击打破敌人的定点防御状态后再施以强力的二次冲锋。如果敌军一直固守以免遭骑兵屠戮的话,那正好,就全当这些骑射部队的活靶子好了。敌军阵线一旦松动、出现缝隙,这些精骑会立刻见缝插针,突入敌阵。让对手进攻不得,固守也不成正是这些骑射部队的最可怕之处。 战忍——正面现身战场作战的忍者部队。即使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之上,这些忍术高超的上忍依然可以轻松的隐蔽自己,接近至敌将或敌大名本阵时再现身突袭。本阵一破,战线顷刻瓦解。使得敌人“完败”是这些影子部队最另人窒息的地方。但战忍的训练、培养过程都十分艰辛,所以除了当时的几个大的忍者里有一定数量的战忍部队外,小的忍者里几乎没有这种精英部队的存在。 僧兵——曰本战场上的最强步兵单位。与其说他们攻击力太过强大,不如说他们是真正的悍不畏死。口中低呼着佛号踏上战场,直至战剩最后一人也绝不会退缩。另一个方面,曰本是佛国之一,在战场上很多士卒不愿意和这些僧人作战,未战,士气就已经很低落了。这些僧兵配合大名上杉谦信的“车悬”阵法,简直如虎添翼,曾几次让武田信玄大吃苦头,损失惨重。值得一提的是,织田信长是唯一不理会这些僧兵的大名,只要是挡住他致霸之路的,不管是什么,照杀。这也是信长被称为“佛敌”的原因。
‘贰’ 镰仓幕府时代的日本军制都是什么都分哪些兵种越详细越好!
你为什么要搞镰仓时代...
战国才是小日本历史上有点意思的时期...
‘叁’ 明治时期日本军衔
旧日军军衔等级
明治维新以后,天皇根据兵库县知事伊藤博文的建议,建立起中央直辖的军队,分为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
大元帅为最高统帅衔,授予天皇。当时的日本宪法规定,"天皇为陆海军之统帅",全权"定陆海军之编制及常备兵额,并宣战讲和及宣告戒严,凡有重要之军事,皆亲裁之"。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日本决定废监军部,改设元帅府为最高的军事咨询机关。元帅府配备元帅若干人,"由日本天皇就陆海军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担任军事顾问及检阅陆海军等任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时止,日本共授元帅31人,其中,陆军17人,海军13人。
旧日本陆军军衔分为将宫、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计6等16级。佐官相当于校官,准士官相当于准尉,下士官相当于军士。
按照日本的称谓,16级次序为: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根据1906年颁布的《海军军人之名称及阶级表》,日本海军的军衔分为将官、上长官(校官)、士官(尉官)、准士官(准尉)、下士(军士)和卒,计6等18级。下士官以上的等级与陆军相同,兵的等级比陆军多两级,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水兵。
日军新旧军衔制比较
1840年,日本从中国鸦片战争失利中得到教训,看到了改良"兵制与兵器"的重要性。
1853年6月,美国军舰炮击鹿儿岛。第二年,英、美、法、荷联合舰队又向下关轰击。日本蒙受耻辱,决心急起直追,效法欧美,改良兵制。当时日本还处于幕府时期。幕府决定仿照西洋军队,组织洋式兵队3个大队,包括步、骑、炮兵共计13625人,"井模仿西洋兵制,规定陆海军将校的阶级"。这是日本历史上最早设立的西欧式军衔制度。
旧日军军衔等级
明治维新以后,天皇根据兵库县知事伊藤博文的建议,建立起中央直辖的军队,分为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
大元帅为最高统帅衔,授予天皇。当时的日本宪法规定,"天皇为陆海军之统帅",全权"定陆海军之编制及常备兵额,并宣战讲和及宣告戒严,凡有重要之军事,皆亲裁之"。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日本决定废监军部,改设元帅府为最高的军事咨询机关。元帅府配备元帅若干人,"由日本天皇就陆海军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担任军事顾问及检阅陆海军等任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时止,日本共授元帅31人,其中,陆军17人,海军13人。
旧日本陆军军衔分为将宫、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计6等16级。佐官相当于校官,准士官相当于准尉,下士官相当于军士。
按照日本的称谓,16级次序为: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根据1906年颁布的《海军军人之名称及阶级表》,日本海军的军衔分为将官、上长官(校官)、士官(尉官)、准士官(准尉)、下士(军士)和卒,计6等18级。下士官以上的等级与陆军相同,兵的等级比陆军多两级,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水兵。
新日军军衔等级
1950年,日本重建军队,至1954年建成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重建的日军军衔分干部、曹士两大类。干部军衔包括将、佐、尉官3等。将官分为将一、将二、将补。将一相当于上将,将二相当于中将,将补相当于少将。佐官称一佐(上校)、二佐(中校)、三佐(少校)。尉官称一尉(上尉)、二尉(中尉)、三尉(少尉)。曹士称一曹(上士)、二曹(中士)、三曹(下士)、士长(上等兵)、一士(一等兵)、二士(二等兵)、三士(三等兵))。
新日军1970年增设了准尉,1980年又增设了曹长(即军士长)。 四级 5-23 10:50
这个不是很清楚的啊
回答者: 精英陈剑峰上将
‘肆’ 日本幕府时期的武士打仗只带刀子么连盾牌什么的都没有
1、日本人也用盾牌的,不过他们的盾牌比较简陋,临时用木头扎的,很大,一般只是攻坚时采用,野战不用。
2、日本弓的射程很短,一般只有70米的射程,而且杀伤力有限,日本史记和古代小说里经常有某猛人身中数十箭仍活蹦乱跳的记载,所以即使不带盾牌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伍’ 谁能介绍一下日本幕府时期的历史
网络的资料
日本幕府时期是指从公元 1192 年到 1867 年,在日本历史上是武士阶级掌握政权、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这一时期天皇权威基本丧失,国家主要由武士掌控。 - 德川幕府(日语:とくがわばくふ)又称江户幕府(えどばくふ)。1603年由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日本江户(今东京)所建.
幕府的由来编辑
江户幕府又称德川幕府。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至第3代将军德川家光时,幕府机构大体完备。幕府领地约占全国土地四分之一,其余由大名(诸侯)领有,称藩国。
幕府的权利分支编辑
将军是全国最高统治者,下设老中,决定政策,统辖政务,负责控制朝廷、大名与外交;另设若年寄,负责掌握幕府领地与直属家臣,还设寺社、江户町、勘定三奉行,分掌寺社、财政与江户市政、幕府直辖领地内的诉讼。幕府在直辖领地设郡代或代官,通过测地、村年贡承包制、五人组制等,直接控制农民。德川将军权力较镰仓、室町时代强大。大名是各藩国的统治者,下设家老、年寄等,直接统治人民,拥有领地的行政、司法和年贡征收权等。幕府设巡见使及被称为目付的监察官监督各藩国,并采取大名参观交代和大名改易等办法控制大名,但各藩国仍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形成在德川将军控制下的各藩国分割统治的政治体制。
幕府的衰亡编辑
17世纪末,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幕藩体制出现危机,表现为幕藩财政困难,农民起义频繁。为应付危机,幕府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40年代先后实行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天保改革,但均未奏效。1854年日本开国后,民族危机又加剧了封建制危机。萨摩、长州等西南强藩,在改革派下级武士推动下,逐渐采取与幕府不同的政策,殖民兴业,抵抗外敌。在幕末农民起义和萨长等西南强藩为中心的倒幕运动压力下,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于1867年末被迫宣布“奉还大政”。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经1868~1869年的戊辰战争,彻底打倒幕府势力。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结束。
‘陆’ 日本战国时期有哪些兵种
足轻(农民兵),步兵,洋枪兵,骑兵,步弓手,马弓手,忍者(斥候的作用),雉刀队,雉刀骑兵,僧兵,,,,各种各样多的很,
日本各种“第一”、“最强”虽然很多,但是有实际突出能力似乎只有信长的洋枪队和武田的骑兵队
‘柒’ 幕府将军2武士之殇的兵种有哪些
1、步兵:步兵在全战大约分成二大类别:剑兵跟枪兵,剑兵是扛线用,在肉搏上对枪兵有稍微优势,对骑兵则无。枪兵则是专门用来克制骑兵,但是只有在三个条件成立下才会发挥骑兵杀手的功能:整齐的队伍、开枪阵、正面。
2、骑兵:骑兵的分类大致是专精于冲锋或是肉搏这二种。
3、远程:远程部队大致的分类是可以曲线射击的弓兵、投石机,跟直线射击的弩兵、火枪兵。
4、船只:除了陆地兵种外,船只作为海战兵种。
(7)在日本历史幕府时代中有哪些兵种扩展阅读:
游戏背景设定:
19世纪中叶,当美国海军上将佩里指挥着他的“黑船”出现在日本海岸逼迫幕府向西方强权开放贸易口岸时,日本举国上下还处于中世纪的落后文化的统治之下:闭关锁国,政局由封建幕府控制,由水稻种植为主的小农经济,战争还停留在刀与弓的原始时代。
但在“黑船事件”发生不到50年之后,日本却击败了俄国,成为了第一个击败欧洲国家的亚洲国家,在那场全面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日本都投入了新式的武器装备,采用了新型战术,新型战舰,其背后是日本国内进行的一场全面经济变革。
那场成功的改革以及随后几场战争的胜利,使得日本一跃成为了新的世界强权。
西洋列强英美将在游戏中出场,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激起了一场改变日本国运的血腥内战。玩家将从6个重要强藩中选择一家,为幕府或天皇而战。
在“武家之殇”中引入了铁路运输网,铁甲舰和新式笼城模式外加革命性的海陆协同作战,陆军可以呼叫沿海舰队炮击,同样岸防炮也能够对海上战舰造成重创。玩家甚至可以在战略界面直接呼叫舰炮轰击,在大地图上对沿海的敌军部队和城市进行直接炮轰。
‘捌’ 幕府将军:全面战争的兵种
长枪足轻
这种标准的足轻装备着轻装甲与长矛,他们是被征召的农民,所接受的训练有限,但通常都是日本武士军团的主力部队。当他们对敌人的恐惧胜过对自己主君的敬畏时,通常会动摇、逃跑。他们在组成严密阵型时,经由配备的长枪,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对付骑兵的时候。长枪,是战国大名喜欢让足轻队装备的武器,因为训练大量农民使用长枪相对的容易。长枪足轻不应直接与装备同样武器的武士相比较——足轻队的作战能力,士气及装备水准都明显劣于真正的武士。另一方面,足轻队是相对廉价的步卒,可以大量快速训练,主要是考虑到数量的优势,枪足轻队通常都会出现在各国的军队中。与许多欧洲军队“突刺,射击”的战术相同,长枪部队是用来制造枪尖构成的墙,掩护后方部队。火绳枪部队需要时间装填弹药,而长枪部队则可在这段时间内阻隔敌人。 长枪足轻 移动 攻击 防御 士气 弹药 移动速度 奔跑速度 冲锋速度 突击力 肉搏 防御力 盔甲 -4 0 7 12 12 0 -1 -1 2 生产建筑:长枪道场 长枪武士
长枪武士是日本武士军队中的主力,长枪顶端有着相当锋利的刀片。最初长枪只是骑马武士使用的加强长矛,但随着时代的演进,变得稍微有所不同,成为重武器。这种部队在面对敌人骑兵时,能展开相当有效的防御。因此只要这种部队能维持良好的阵型,几乎可以对任何种类的敌人发挥不错的效果。要是一场战役里有使用长枪的武士参战,不仅在近距离作战武艺高超,而且还能让部队保持良好的阵形。长矛武士对付骑兵十分有效,毕竟就连要训练最精良的骑兵朝大量的枪尖冲锋实在是比登天还难!因此,长枪比较倾向是防守性的武器。在理想的假设下,想尝试朝长枪冲锋的敌人,会让自己惨死在离武士刀攻击范围还有几尺外的敌人面前。 长枪武士 移动 攻击 防御 士气 弹药 移动速度 奔跑速度 冲锋速度 突击力 肉搏 防御力 盔甲 2 0 6 10 10 0 0 2 2 生产建筑:长枪道场 弓箭武士
弓箭武士箭术高明,装备着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的和弓或武士弓,具备从远方攻击敌人的能力,他们同时装备了武士刀,但装甲较为薄弱,要尽量避免肉搏,他们最适合进行前哨战,对步兵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重大伤害!由于身为武士,士气及战技也很杰出,一旦迫不得已卷入肉搏,弓箭武士也会战死殆尽而不会溃逃,理所当然的成为战国大名最爱指挥的部队。大部分国家的军队中因其全方位的作战能力,都会有大量的弓箭手。 弓箭武士 移动 攻击 防御 士气 弹药 移动速度 奔跑速度 冲锋速度 突击力 肉搏 防御力 盔甲 0 28 6 10 10 2 0 -1 1 生产建筑:箭术道场 剃刀武士(Naginata)
这种武士步兵都穿着重盔甲并装备着剃刀(一种长兵器)。他们有相当强的防御力,不过行动较为缓慢,使用他们可以抵御敌人震撼性的部队。
剃刀是武士手中最危险的武器。虽然攻击范围不及长枪,但在近距离作战时更易掌控,而且攻击范围远比武士刀来得远,使得剃刀成为可怕的武器。使用剃刀的武士通常装备较重的铠甲,使得他们的机动性不及其它武士部队。不过也因此让他们在战斗时有较佳的防御力,能用来抵御敌人部队的冲击。举例来说,剃刀一扫有可能就能将突击的骑兵斩成两半,或者让他所骑乘的战马当场残废。无论是哪种情况,这名骑兵就被击败了! 剃刀武士 移动 攻击 防御 士气 弹药 移动速度 奔跑速度 冲锋速度 突击力 肉搏 防御力 盔甲 4 0 4 8 8 4 0 6 5 生产建筑:甲胄屋和名长枪道场 野太刀武士(Nodachi)
野太刀是一种巨型的双手剑,配备这种武器的部队是最致命的。虽然他们防御力很弱,但可以充当突破敌人阵型的震撼部队,也可用来追击那些动摇的部队。
每名武士都会配戴双剑以彰显自己的地位,而装备野太刀的武士则只使用单刀。因为野太刀是双手举剑,技巧纯熟的话,几乎可以将所有敌人砍成两半。装备野太刀的武士是当作突击队使用,用来突破敌人阵形。他们也可以用来对付士气低落的部队,挥动双手巨剑的部队会令最坚定的人也不禁动摇!野太刀武士,用来攻击敌人时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但他们采守势时则较为不利。 野太刀武士 移动 攻击 防御 士气 弹药 移动速度 奔跑速度 冲锋速度 突击力 肉搏 防御力 盔甲 8 0 7 12 12 8 6 -2 1 生产建筑:剑术道场 武僧/僧兵(WarriorMonk)
这些信奉佛教的日本武士,是战场上攻击力最强的步兵(攻击力和野太刀武士并列第一)。他们使用移动式的佛瓮取代战旗。这类佛瓮的出现,会使得其它部队不愿攻击他们,担心犯下亵渎圣物之罪。信奉基督教的武士部队并不会因为攻击僧兵,而受到宗教上的惩罚(实际上效果并不明显)。 宗教的虔诚及武士级的武艺训练形成了强有力的组合。僧兵,一直以来总会被卷入与他们无关的战争。许多僧院也有着生产英勇狂热的战士之传统,他们是持有在战场上战死并非失败、耻辱,而是通往极乐之路的观念。 僧兵 移动 攻击 防御 士气 弹药 移动速度 奔跑速度 冲锋速度 突击力 肉搏 防御力 盔甲 8 0 7 12 12 4 5 2 1 生产建筑:佛教寺院 骑射兵/骑兵射手(CavalryArchers)
骑兵射手装备武士刀及弓箭,是有效的遭遇战武力。因为骑马,所以他们的机动性很强;装备了弓箭,所以能够以箭雨攻击敌人;装备了武士刀,能与敌人展开肉搏战;身为武士,他们奋勇不懈,无畏敌人!不过骑兵射手缺乏突破防卫有素的敌人的力道,但对付战略位置不佳,指挥不当的敌人就很致命。他们也可以用来以弓箭扰乱敌人,移动到比较弱的侧翼,或用以击溃动摇的部队。 与所有骑兵一样,骑射兵在对付火枪部队时,要特别小心指挥,否则很容易就会被射成碎片。 弓骑兵 移动 攻击 防御 士气 弹药 移动速度 奔跑速度 冲锋速度 突击力 肉搏 防御力 盔甲 0 28 8 20 20 3 1 2 3 生产建筑:箭术道场、骑兵道场 枪骑兵(YariCavalry)
长矛骑兵配备了长枪,可以进行戳刺、或劈砍等攻击。他们的装甲较为薄弱,但最适合用来对付缺乏防御力的远程攻击部队或其他骑兵部队。他们是战场上唯一能追上骑射兵的单位。 枪骑兵是介于轻骑兵及重装骑兵之间的突击队。可用于击溃步兵阵形,所使用的长枪也能在作战中具有相当长的攻击范围。骑马武士所使用的长枪是步兵用长枪的始祖。但却比武士及足轻用的长枪轻、短,枪骑兵对上长枪部队时明显处于下风。整体来说,枪骑兵是强力的部队,但缺乏重装骑兵的防御力。此外,他们攻击火绳枪部队时,需要特别小心指挥。要是突击的时间没抓准,骑兵部队在能发动攻击之前,就会被火绳枪射得体无完肤。 枪骑兵 移动 攻击 防御 士气 弹药 移动速度 奔跑速度 冲锋速度 突击力 肉搏 防御力 盔甲 2 0 10 24 24 8 2 3 3 生产建筑:骑兵道场 重装骑兵(HeavyCavalry)
重装骑兵是配备重装甲和长剑的日本武士。武器精良,铠甲防御高,可说是武士中的精英,几乎可以击败任何敌人。他们拥有速度,压制的力量和攻击力,可以成为强有力的突击队,紧咬敌人不放。只有长枪和枪炮可以对他们发挥些作用。 相对而言,重装骑兵对装备长枪的部队效用较小(长枪部队可以将他们抵挡在武士刀的攻击范围之外),对付装备火绳枪的足轻队时也较为不利。不过这里的关键词句是“相对”。要是重装骑兵与其它任何人展开肉搏战,他们会造成对手严重的伤害。重装骑兵也可以防御大多数的攻击。几乎所有国家的军队中都会有重装骑兵。他们的威胁性不用在战场上实在没有理由。历史上,武田家有效使用骑兵在作战前期重创敌人。 重骑兵 移动 攻击 防御 士气 弹药 移动速度 奔跑速度 冲锋速度 突击力 肉搏 防御力 盔甲 4 0 8 20 20 5 2 6 5 生产建筑:名骑兵道场、传奇甲胄屋 火绳枪兵(Arquebusier)
这些被征兆的士兵,装备了最简易的火绳枪和极少的甲胄。在短距离的战斗中,他们可以发挥比弓箭手更大的作用。火绳枪兵在肉搏战的战力欠佳。火绳枪的火力能对所有靠近的敌人造成严重伤亡,但要是敌人靠得太近,火绳枪部队在近距离肉搏战就显得相当不利。他们会很容易被敌人砍成烂泥。 一五四二年火绳枪传入日本之后,各国军队的结构起了革命性的变化。火绳枪虽然射程及射击速度都不及传统的弓箭,只要大量集中使用,就是破坏力相当惊人的远距离武器。欧洲商人很乐于将火绳枪卖给战国大名,但欧洲的制枪工匠却远在航程遥远又危险的世界另一端,日本工匠于是成功仿制了欧洲火绳枪,但无法立即大量生产。这也是为什么火绳枪部队的训练时间特别长。要教导部队如何使用武器并不难,但要有足够的火绳枪,还要有品质优良的弹药及弹丸,却令人头痛不已! 火绳枪在雨雪天气下不能发射! 火绳枪兵 移动 攻击 防御 士气 弹药 移动速度 奔跑速度 冲锋速度 突击力 肉搏 防御力 盔甲 -4 40 7 12 12 0 -6 -3 2 生产建筑:葡萄牙人交易所或荷兰人交易所或铁炮工厂 铁炮枪兵(Musketeer)
火药武器在品质上的改良,使得他们在射程和射击频率上要由于火绳枪兵。不过,在近距离战斗中仍然不堪一击。 由于这些部队射程较远,射击间隔较短。此时毛瑟枪已实质成为更精良,更轻便的武器,最重要的是,不再需要任何额外的支持。 铁炮能在雨雪天气下发射! 铁炮枪兵 移动 攻击 防御 士气 弹药 移动速度 奔跑速度 冲锋速度 突击力 肉搏 防御力 盔甲 -4 40 7 12 12 0 -6 -3 2 生产建筑:荷兰人交易所或葡萄牙人交易所、大教堂或铁跑工厂
‘玖’ 谁能给我日本关于幕府初期的历史知识
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统治,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期。 始于1185年终于1867年共682年,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
日本古代有着长期军人干政的历史,军事强人以成为征夷大将军(俗称幕府将军,简称将军)为志向,开设幕府,为军人的最高指挥机构。大部分的幕府将军,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为以军事统治进行封建采邑,凌驾正规的文人中央集权政府机构。也可以说是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统治国家。
幕府政治 (ばくふ)(Bakufu Politics,or shogunatepolitics)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又名武家政治。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中经室町幕府,至1867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政治结束。
“幕”意指军队的帐幕, 帐篷;“府”指王室等收放财宝和文件的地方,江户时代中期以后意味变成了政府机构。有人认为“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事实上是当代用词; 当时人们并未称呼过镰仓和室町政府机构为“幕府”。
‘拾’ 抗日时期日本的一个小队、中队、大队分别是多少人
1、小队人数在50到70之间,队长军衔是少尉或者中尉。
日军步兵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每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每具掷弹筒编制两人。到1945年,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步兵炮小队,两门70mm步兵炮
2、日军的一个标准的步兵中队是180人,队长军衔一般为大尉。
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人数在194到250人之间。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3、大队日军一个标准的大队人数是1100人,大队长的标准军衔是大佐。
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中队部和3个机枪小队,1个弹药小队)。
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中队只有8 挺);一个55人的炮小队(1个10人的小队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中队(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小队,两个31人的炮小队各装备2门步兵炮)。
在这些少量的炮中队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炮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炮的小队,这种情况下,弹药小队要扩充为39人。
(10)在日本历史幕府时代中有哪些兵种扩展阅读
1840年日本从中国鸦片战争失利中得到教训,看到了改良“兵制与兵器”的重要性。1853年6月,美国军舰炮击鹿儿岛。第二年,英、美、法、荷联合舰队又向下关轰击。
日本蒙受耻辱,决心急起直追,效法欧美,改良兵制。当时日本还处于幕府时期。幕府决定仿照西洋军队,组织洋式兵队3个大队,包括步、骑、炮兵共计13625人,"井模仿西洋兵制,规定陆海军将校的阶级"。这是日本历史上最早设立的西欧式军衔制度。
明治维新以后,天皇根据兵库县知事伊藤博文的建议,建立起中央直辖的军队,分为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大元帅为最高统帅衔,授予天皇。当时的日本宪法规定,天皇为陆海军之统帅,全权定陆海军之编制及常备兵额,并宣战讲和及宣告戒严,凡有重要之军事,皆亲裁之。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日本决定废监军部,改设元帅府为最高的军事咨询机关。元帅府配备元帅若干人,由日本天皇就陆海军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担任军事顾问及检阅陆海军等任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时止,日本共授元帅31人,其中,陆军17人,海军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