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论语有什么特色

日本论语有什么特色

发布时间: 2022-08-22 02:07:04

⑴ 《论语》的主要特点

语录体是它的主要特点。对话是主要形式。 儒家经典论语 英文: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论语》者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6�1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⑵ 论语的语言特色有哪些

论语的语言特色有记言简洁,描写简练、语言的修辞美,运用排比、反问、比喻、映衬、对比、对偶、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式丰富多彩,表达多样,语气音韵和谐。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⑶ 论语的风格特点

论语的风格特点: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能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刻画孔子及其门徒的音容笑貌。

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原则。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论语中保留了一些人们对孔子师徒的批评讽刺,有的作了辩驳,有的没有回答。其驳议辩难部分对后世很有影响,如《答客难》等设为主客问答进行辩难的小赋,都从《论语》受到启发。



(3)日本论语有什么特色扩展阅读: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⑷ 简述论语的艺术特色

论语是诸子散文的早期代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它能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刻画孔子及其门徒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语言含意丰富,概括性强;浅近易懂,接近口语;运用排句立说.这一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始注意人物描写,增强了叙事文的形象性,其语言对后世文学语言和论说、应用体语言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⑸ 《论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一、语言艺术研究
《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辑录,重在记言,因此,对《论语》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的认识,首先是从其语言特征开始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从“儒者崇实”的思想特征,洞察了《论语》“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的语言艺术特色。蒋伯潜认为,《论语》作为“最早之记言体”,“章既简短,辞已质朴”,而所以形成“质朴”的语言风格,乃与《论语》之成书方式有关,《论语》是孔门弟子记其所见所闻的“直录”,“盖虑其铺张润色,或致反失其真,记录忠实,理所当然。”柳存仁把《论语》的语言特征概括为“语长文简”、“多含蓄较深之意义”,认为其“记言之处”,“已颇有较丰富之文字与情感可资表章者”。从以上论述可知,20世纪30-40年代,研究者从总体上简明扼要地认识到了《论语》的语言风格特征,并对其成因有所认识:一是由早期儒家的思想主张所决定,二是“记录”的写作方式,三是由于当时的书写物质条件的限制,“大约《论语》成书之时代,文书之物质尚极难获得,记录口语,仅记纲目以免遗漏,而精微深远之涵义则仅凭口说,未必全在布帛。”
二、人物形象研究

《论语》作为孔子及其门徒问学论道、探讨社会人生的真实而传神的记录,其“论纂”者没有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自觉意识,但由于他们十分熟悉所写人物的一切,又能设身处地写出人物的活动,不经意中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活跃着一个个生动饱满、具体可感的形象。对《论语》人物形象的研究,是20世纪《论语》文学研究的重要创获之一,也是确认《论语》文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百年中,对《论语》人物形象的研究又大致上集中在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形象特征和表现人物的手法两个方面。

三、文体特征与总体风貌研究
《论语》作为一部孔门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记录的语录体着作,具有明显的“政论”色彩和崇德重用的特色,用现代观念的先入之见来评价其文学性,引述西方话语方式评说其艺术特色难免未达一间的隔膜感,因为具有文学价值与文学作品毕竟有所区别。因此,不从既有概念出发,针对研究对象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揭示其特征与风貌,应是《论语》散文艺术研究的题内之义。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辩护的理论根据。

⑹ 论语的基本语言特色是什么

应用比喻、形象说理,是《论语》基本的语言特色。《子罕》中有两句为人们经常引用的名言,一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彤也”;一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它们所以饶有韵味,是因为两者都通过比喻给人们提供了生动的自然形象,同时还寄寓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挺立在严寒中的苍松翠柏,有一种傲岸不屈的精神,激励着人们面临危难不失操守;滚滚流逝的川水,形象地体现着宇宙间的一切都在永不停止的运动这一普遍规律,它启发人们进德修业,不断进取。比喻,在《论语》中成为说理的重要方式,并使说理转化为形象描述。孔子教诲学生,就常用比喻: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进也。(《子罕》)孔子让学生们从“为山”和“平地”的日常现象中领会: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这类比喻,文字虽简短,涵义却丰富,可以引发人们做多方面的联想,得出多方面的认识。

多句并列是《论语》的另一语言特色。如《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种三句以上的并列句,日本学者称之为“多句对”:如从思想内容来看,这种并列句式源干谈话者层进的思想方法。

文字上尾句衔接,句式上三句并列,语言的节奏鲜明而流畅;思想上层层推进,逐步深入,耐人寻味,表现了辑录者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

⑺ 《论语》的语言特色有哪些

多句并列是《论语》的一大语言特色。如《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种三句以上的并列句,日本学者称之为“多句对”:如从思想内容来看,这种并列句式源干谈话者层进的思想方法。另外文字上尾句衔接,句式上三句并列,语言的节奏鲜明而流畅;思想上层层推进,逐步深入,耐人寻味,表现了辑录者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

⑻ 论语的文学特色是什么

《论语》这书是语录,选得好,也编得好。好在哪儿?主要是坦荡直率不虚伪。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孔子死后的七大弟子也好,喜怒笑骂,毫不遮掩,寥寥数语,写意传神,让你觉得,生活中的事,本来就该是这么个样子。后人崇圣,再怎么曲里拐弯,美化之,神化之,都遮不住这种优点。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子弟就得身披光芒?比如子路,他跟老师没大没小,老师对他说骂就骂,一点面子都不给。冉求惹他生气,他叫学生"鸣鼓而攻之"(《先进》11.17)。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
孔子周游列国,跟隐士打交道,被他们讽刺、挖苦,也被记下来。
孔子对学生说,我没有什么要瞒着你们的,"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7.24)。
孔门十三贤,早期主要是六人:闵子骞、冉耕、颜回、冉雍、仲由、冉求;晚期主要是七人:宰予、端沐赐、有若、卜商、言偃、曾参、颛孙师。
孔子最喜欢颜回,但颜回的描写很失败,不如仲由,也不如端沐赐。
四大道德先生,死后默默无闻,有闻也是虚名而已,还不如仲由。仲由,就像《三国》的张飞,《水浒》的李逵,比刘备、宋江写得好,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比如,同样是讲富贵观,大家可以对比这两段话: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6.11)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欤)。'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子罕》9.27)
我们看电影,好人经常记不住,记住的都是坏人和有毛病的人,道理就在这里。老师都喜欢好孩子,但很多小孩不想当好孩子。

⑼ 《论语》的艺术特色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等。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9)日本论语有什么特色扩展阅读:

论语的主要内容: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675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070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88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12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743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386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333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765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34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1007